基于创新2.0的河北省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10-30

1 河北省高校教师在创新能力上困境和制约

1.1 高校对教师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单一性, 泛泛性

目前高校教师主要靠参加校内培训, 参加科研学术会议, 网上自我学习等方式来更新自己的科研知识、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但各高校受自身发展观念、财政状况、教师对自我发展的职业追求的不同的限制, 这些培养方法和手段并不能很好的为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保驾护航。

1.2 高校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评价的教条性

现在高校对教师创新能力的评价基本标准是承接了多少研究课题, 发表了多少核心期刊。而对科研成果的真正研究价值, 社会效益, 则无人问津。另大多数高校硬性地规定教师的科研工作量, 这也使得众多教师疲于应对, 降低了对自身创新能力的要求, 陷入只求量, 不讲质的论文拼凑漩涡。

1.3 高校教师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功利性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难于发表, 教学实践效果难于界定, 职称评定的强大竞争性, 致使更多高校教师重视科学研究创新, 忽视教学学术和教学实践创新。高校职称评定政策的方向性, 导向性, 致使高校教师从内部缺乏教育教学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4 高校教师缺乏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亲身经历

高校教师多数为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 他们虽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 但实践经验很少, 没有实践经验就不能更好地获得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所以即使部分高校教师自身想要创新, 但也缺乏创新想法孕育的根基, 成长的助力。

1.5 高校教师对自身发展缺乏一定目标性, 规划性

高校中有部分教师穷于应对日常的教学检查工作, 奔波于工作和家庭中, 很少对自己的职业进行合理的规划。部分高校教师因评职称无望, 便无心创新, 穷于应付。毋庸置疑, 这部分高校教师的存在对整体高校教师队伍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牵绊作用。

2 基于日本经验视角下, 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是日本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亮点, 也为日本培养了大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基于日本提升高校教师创新能力路径的经验, 针对河北省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提升所面临的处境和问题, 提出以下解决教师创新能力的解决路径。

2.1 拓宽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提升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活动的针对性, 有效性, 和可操作性

日本高校开展的产学研研究形式丰富, 具体有:企业研究员与高校教师对等的共同研究;受企业委托而进行的委托研究;为企业培养研究员;建立共同使用的研究中心等。日本产学研的有效开展, 不仅能定时请到企业的专家来高校讲授实践知识, 还保障了高校教师能及时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参观学习, 不断地提升自己。这些都能促使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日本在创新教育师资培训提升方面主要采取交流会和座谈会的形式。以更宽松的形式提出问题, 通过激烈的研讨、争论, 头脑风暴等形式来相互学习教法。[1]

2.2增强教师创新能力培养评价的政策导向性, 激励性和关爱性

高校应同等重视科研创新、教学创新, 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对教研创新的财力, 政策的倾斜力度, 因为只有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努力创新, 才能不拘泥于课本, 不拘泥于形式, 把自身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 更好地传承给学生,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90年代日本为了扭转教师重科研轻教研的局面, 引入了FD (Faculty development) 制, 在学校中根据各大学的办学理念及教育内容, 进行有组织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2.3 建立大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师资, 担当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

从意识上刺激高校教师自身对创新能力的追求, 从行动上保障高校教师对创新实践的现场观摩, 有效学习。日本为了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就大量聘请企业精英, 职业经理人、杰出毕业生、工程师等担当学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指导教师, 这不仅能弥补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的弊端, 还能有效地刺激高校教师地创新意识, 为其提供学习的模范与榜样。

2.4 发挥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激发作用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互联网+”的时代中, 各类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日本东京大学为了长期系统地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于2005年开设了“创业者道场”。“创业者道场”不区分本科生, 硕士生和博士生, 对所有东大学生一起开课, 主讲教师主要由企业家和投资人或丰富经验的老师组成。“创业者道场”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开设课程。要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除了聘期外来师资外, 还要激发自身教师队伍的教师创新意识。所以建设更多更好的创新教育基地, 就能激励出更多教师挖掘自身的创业潜力。

2.5 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环境

日本虽存在大学教师资格证更新制度, 但这种制度的存在不是以排除不合格教师为目的, 而是寄希望于教员们掌握最新知识, 能够持有自信地站在讲台上, 从事教学, 从而赢得社会的尊重和信赖。如今的高校教师也是个高压、高强度的工作职业种类, 要让高校教师能更安心地、耐心地从事创新能力地研究, 就要给于他们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能让他们潜下心来创造研究, 而不是一味地催收科研成果, 问责论文地数量。

2.6 高校教师自身要深化对创新能力的理解, 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不能让利益牵绊住自己上进的步伐

创新能力, 不仅包括科学研究创新, 还包括教学能力创新。高校教师不仅要掌握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与动态。还要关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内容是否需要与时俱进, 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创新2.0下的新时代大学生的对事物认识和接受的规律, 自己的教学能否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拓宽学生的视野, 可曾培养他们对各种事物的辩证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好教学工作, 创新教学方法既是高校教师的职责, 也是高校教师的使命。

结束语

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发展灵魂, 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 高校教师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是日本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亮点, 也为日本培养了大批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所以汲取教育大国, 教育强国日本的经验, 能为河北省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新的思路, 提供新的路径。

摘要:打造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动力, 推进大学生由“看客”发展为“创客”, 重点在教师, 难点在教师, 出路也在教师。本论文在创新2.0的视域下, 根据河北省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所处的困境与面临的问题, 结合日本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 提出适合河北省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以期推动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河北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程。

关键词:高校教师,日本,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闫佳祺, 关晓丽.美国、英国和日本高校创新创业体系的多案例研究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 2015 (21) , 5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电子信息类课程双语教学浅析下一篇:消息标题的拟题艺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