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饮食范文

2023-12-14

糖尿病人饮食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研究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准确估量饮食、按时按量进食、计划控制饮食、标准安排饮食等方面,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饮食护理干预;糖尿病肾病;饮食治疗;依从性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状,属于微血管病变的范畴,不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及康复,同时有一定几率导致患者死亡。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中,饮食治疗是一项重要手段,对于患者预后情况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不过严格的饮食治疗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而患者的饮食治疗依从性往往不够理想。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1]。与传统护理方法相比,饮食护理干预可更有效的提升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对于患者预后情况较为有利。基于此,本文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2例,研究了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2例,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51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纳入61例患者,年龄在42-82岁,平均年龄为(59.7±2.2)岁;观察组中纳入61例患者,年龄在44-83岁,平均年龄为(60.4±2.5)岁。纳入标准: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对本研究均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患有原发性肾脏疾病,患有原发性泌尿系统疾病,合并其它严重并发症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和年龄等方面,均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保持良好治疗环境,定期监测病情变化,检测血糖水平,检验肾脏功能,及时向医生汇报患者病情进展,同时进行常规的日常疾病及生活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干预方法,①根据患者文化程度,进行饮食治疗知识宣教,让患者对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加以了解。同时,根据患者病情情况,合理制定饮食计划[2]。②坚持定量进食的原则,对摄入能量进行控制,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比60%,脂肪占比15%,蛋白质占比25%,并确保充足的膳食纤维、微量元素摄入。③在食物选择方面,适当增加粗纤维、低热量的食物,确保充足的蛋白质摄入,禁忌甜食,多食用西红柿、黄瓜、玉米、大白菜、芹菜、瘦肉、鱼类等食物。④指导患者根据标准体重,对每日摄入能量进行计算,同时对每餐摄入量进行合理调配。⑤对血钾水平、血硒水平进行控制,减少高钾食物摄入,增加高硒食物摄入[3]。

1.3观察指标

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准确估量饮食、按时按量进食、计划控制饮食、标准安排饮食等方面,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容易诱发肾衰竭、终末期肾病等严重疾病,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除了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以外,还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饮食治疗,减轻对患者肾脏的负担,从而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患者身体状况,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不过,在饮食治疗中,由于部分患者依从性较差,因而影响了治疗效果。

因此,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来说,饮食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着很大的帮助。在饮食护理干预中,结合患者的年龄、性格、疾病情况、文化程度等,采取有效的措施开展健康宣教,让患者对饮食治疗的目的和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主动配合饮食治疗,积极改变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保证准确估量饮食、按时按量进食、计划控制饮食、标准安排饮食[4]。同时,对患者的饮食方案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安排,保证科学的能量及营养摄入比例,已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实行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查丹凤, 胡春华. 延续性護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和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1):82-84.

[2]吴珂, 刘娟, 冯惠. 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18):147-147.

[3]王春地. 协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依从性和相关代谢指标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 2(3):20-22.

[4]陈柳珍, 余小玲, 张惠玲. 饮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1):160-161.

糖尿病人饮食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该院2013 年3 月—2015 年5 月收治的50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简单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2 组, 25 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对照组) , 另外25 例患者采用饮食控制及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 。 所有患者均经该院妇产科确诊为妊娠糖尿病。

对照组:年龄范围在21~40 岁, 平均年龄为 (33.25±0.21) 岁, 初产妇14 例, 高龄初产妇4 例, 经产妇7 例。观察组:年龄范围在20~40 岁, 平均年龄为 (33.32±0.29) 岁, 初产妇13 例, 高龄初产妇3 例, 经产妇9 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基线资料,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 进行计算, 能判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即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及并发症护理, 降低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饮食控制及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 (1) 饮食控制原则:饮食控制疗法制定的目的是在积极控制孕产妇血糖的基础上, 为孕产妇提供充足的营养、足够的能量, 保证孕妇的生理需要及胎儿的正常发育。 在患者入院后, 护理人员应评估患者的食物摄入量、监测患者的血糖, 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2) 饮食控制疗法: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体重及升高计算患者每日所需的能量 (标准体质量=升高-105) , 对于体质量为标准体质量的80%~120%的患者, 提供患者30 kcal, 对于体质量为标准体质量的120%~150%的患者, 提供患者12~15 kcal。 合理搭配患者的饮食, 同时还可教会患者相对自由的在主食类、蔬菜水果类、动植物蛋白类等食物中进行饮食调整, 避免饮食过于单调, 影响患者的食欲。

(3) 健康宣教:在进行饮食控制疗法中, 护理人员可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嘱咐患者禁食含单糖及多糖的食物, 多食高纤维食物, 增加蔬菜的摄入量, 保证患者每日的纤维素含量高于40 g, 注意定时定量进餐, 避免食高脂肪及高盐的食物, 防止低血糖反应;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合理膳食对顺利分娩的重要作用, 切勿听取非医护人员的劝说而更改食物。

1.3 观察指标

对采用不同护理措施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均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均数±标准差用以表示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组间通过t检验, 若两组数据间对比P<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之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但观察组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更显著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妊娠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高危妊娠, 是由于女性在妊娠期间拮抗胰岛素分泌的激素显著增高, 由糖耐量异常及糖尿病引起的不同程度的高血糖。 血糖控制不佳, 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最终会导致胎儿窘迫, 引起窒息。 因此, 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控制及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2]。

妊娠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心理不同程度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缺乏对妊娠糖尿病的正确认识, 存在担忧母婴的健康、不能有效控制饮食、注射胰岛素感染不安等问题[3]。 并且由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孕期胰岛素敏感性会降低, 加上孕周的增加, 临床上应对患者的热量及营养成分进行及时的调整, 满足血糖控制的需要。 以往临床上采用普通的饮食护理措施使妊娠糖尿病患者很难掌握饮食的总量, 使患者在食物及数量上存在迷惑, 餐后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4]。 该研究中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个体化的饮食控制及护理干预措施, 让妊娠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掌握每日摄入食物的总量, 保证了患者营养均衡饮食, 使血糖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使孕妇及胎儿获得充足的营养, 保证胎儿的健康生长。 李梅等学者[5]将38 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纳入实验研究中, 并采取饮食护理措施, 结果显示, 38 例患者的血糖值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与该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情况可知, 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4.23±0.23) mmol/L、餐后2 h血糖 (6.34±0.25) 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6.23±0.23) %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糖尿病患者 (P<0.05) 。

总而言之, 给予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与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 可明显控制患者的血糖, 改善妊娠结局,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与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 择取该院2013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简单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 2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对照组) , 另外25例患者采用饮食控制及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组) , 3个月后比较两组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 (4.23±0.23) mmol/L、餐后2 h血糖 (6.34±0.25) mmol/L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6.23±0.23) %明显优于对照组妊娠糖尿病患者 (P<0.05) 。结论 给予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与护理干预措施效果显著, 可明显控制患者的血糖, 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饮食控制,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毛益波.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 (2) :112-114.

[2] 申娟茹, 李俊玲.妊娠糖尿病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14, 28 (2) :145-146.

[3] 于丽月, 王爱民.高龄妊娠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9 (1) :76-78.

[4] 聂洁萍.妊娠糖尿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 2011, 24 (6上旬刊) :3540-3541.

糖尿病人饮食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该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所收治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年龄在22~40岁,平均年龄(25.3±1.1)岁;孕周在24~37周;67例无糖尿病史或家族糖尿病史,8例曾有血糖偏高或糖尿病家族史;首次妊娠48例,二次及以上妊娠27例;经检测空腹血糖在5.6~7.9 mmol/L之间,餐后2 h血糖在8.7~11.3 mmol/L之间。

1.2方法

收集患者疾病史、家族史、孕周、孕次、认知能力、饮食习惯、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等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孕妇营养摄取标准及血糖目标,制定出一系列饮食标准及原则,严格按照制定的个体化食谱饮食,并根据患者血糖水平,以及患者对饮食护理措施的意见,给予适时调整。同时对患者实施系统化的健康知识宣教,指导合理用药和适度运动等。

1.3饮食原则

1.3.1清淡饮食每日控制食盐摄取量在3~5 g为宜,如患者伴水肿,每日进盐不超过3 g[3] 。饱和脂肪酸摄入过多可使骨骼肌细胞膜磷脂饱和脂肪酸上升,降低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大大减弱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因此应尽量少食动物性脂肪,可食用菜籽油、橄榄油、花生油、大豆油等植物油。同时还应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摄入量以不超过250 mg为宜。

1.3.2营养均衡根据每位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血糖水平及胎儿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个体化饮食计划,并严格落实实施。每日总热量中蛋白质占10%~20%,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40%~50%,根据患者体重适当增减脂肪含量[4] ;同时还应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及多种维生素,力求以多元化食物来均衡营养。

1.3.3少食多餐每日定时、定量进食,禁忌暴饮暴食,每餐进食六七分饱即可,做到少食多餐,避免营养及糖份快速堆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进而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及代谢,不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和调节。根据患者情况,一般安排每日进食次数为6次,3次正餐,3次加餐,加餐在正餐后2~3 h进行,多选择牛奶、面包、黄瓜、豆干等,每餐热量约占每日总热量比为:早餐35%、早点5%、午餐30%、午点5%、晚餐20%,晚点5%[5] ,严密观察患者血糖变化,及时调整热量比值,以患者既不感觉饥饿,餐后血糖也不明显升高为基本原则。

1.3.4多食蔬菜保证患者每日蔬菜摄入量在600 g以上,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并且含糖量较低,对促进胎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纤维素、低糖饮食已被公认为妊娠糖尿病的最佳饮食原则。蔬菜的进食原则为:能生吃的尽量不熟吃,烹饪时尽量少油,以清淡多素为主,尽可能的不破坏蔬菜的营养成分,同时,生吃还能增加饱腹感,延长在胃肠道内的消化时间,有利于对血糖的控制。

1.3.5摄入优质蛋白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补充妊娠和妊高症丢失的蛋白质,改善低蛋白血症,同时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尤其是大豆蛋白更有利于对血脂的控制,而GDM孕妇的蛋白主要来源于动物蛋白[1] ;另外鱼类除了提供优质蛋白外,还可提供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对20周后胎儿的脑和视网膜功能的发育极为重要,每周至少进食鱼类2~3次。另外,奶或奶制品除了富含优质蛋白外,还是钙的良好来源[6] ;选用肝或血制品补充铁;海带、紫菜等海产品补充碘。

1.3.6少食水果和坚果大多数水果都含有丰富的单糖和多糖,进食过多可使血糖聚集,胰岛β细胞代偿能力进行性下降,从而发生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应控制含糖量高的水果摄入,可食西红柿、黄瓜、柚子、火龙果等低糖水果,最好在饭后2 h或睡前,血糖水平较低时食用。传统认为坚果类食物有助于胎儿大脑的生长发育,应该多食,但由于坚果脂肪含量较高,进食过多容易造成脂肪及总能量的摄入过量,因此,应合理控制坚果类的摄入[5] ,30 g/d左右为宜,可选西瓜子、花生、核桃、杏仁等。

2结果

通过对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宣教、科学的饮食护理干预指导,75例患者,70例完全接受饮食治疗方案,能够积极配合,另5例经过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饮食结构,也被患者所接受。空腹血糖由干预前的5.6~7.9 mmol/L之间,餐后2 h血糖在8.7~11.3 mmol/L之间,分别被控制到3.4~5.1 mmol/L之间和5.3~8.1 mmol/L之间。孕妇生产无发生严重并发症,胎儿发育健康。

3讨论

妊娠糖尿病是发生在妊娠期的一种糖耐量异常现象,引起该病的病因较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在医学界尚未明确和统一,因为患者为特殊生理期的特殊人群,持续高血糖状态对孕妇的生产,胎儿的生长发育等具有严重影响,妊娠糖尿病已被医学界关注和重视。孕妇营养摄取过量,不良的饮食习惯,不科学的饮食结构等,使孕妇对糖份摄入过量,缺乏适度的活动,易使血糖代谢缓慢,在机体逐渐蓄积;孕妇体内泌乳素、孕激素、雌激素等水平的改变,对胰岛素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影响血糖代谢;胎儿的生长发育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孕妇机体糖异生作用,促使血糖升高[7] 。在明确了孕妇血糖升高的相关因素后,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制定并实施系统化的饮食护理干预,通过合理改善食物糖量摄入,在保证孕妇对营养需求的同时,尽可能的控制糖类物质的摄入,进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妊娠糖尿病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影响巨大,孕妇持续的高血糖状态若不及时得到控制,将会引发一系列的母婴综合征,容易导致胎儿发育畸形、巨大儿、羊水过多、早产、酮症酸中毒和新生儿窒息;易使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增加分娩风险。由此可见,妊娠糖尿病可谓严重影响孕产妇生产安全,威胁胎儿健康的严重妊娠期疾病,药物控制血糖虽然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持续的药物应用不仅给孕妇带来痛苦,而且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胎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通过对孕妇饮食结构的调整,适当控制食物糖类的摄入,进而达到控制机体血糖的水平,具有安全、可靠、无任何不良反应和痛苦,更容易使患者接受。

综上所述,根据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习惯及病情需求,对其进行健康宣教和饮食干预,能够使其重视疾病危害,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使机体处于合理营养状态,对孕妇自身健康以及胎儿的发育及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 分析总结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饮食护理措施及原则,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饮食护理措施及原则,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患者对饮食干预治疗的意见、效果及接纳程度。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施饮食干预措施,75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均能够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妊娠糖尿病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结论 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干预治疗,可对孕妇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加以指导,使其总能量和三大营养素合理摄入,降低疾病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在优生优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饮食,治疗

参考文献

[1] 程娟.妊娠糖尿病孕妇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4):329.

[2] 孙秀红.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的重要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4(8):156-157.

[3] 陈彦冰.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与胰岛素应用[J].吉林医学,2014,2(4):806-807.

[4] 王丽.低碳饮食干预对妊娠糖尿病病人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9):3010.

[5] 文惠转.浅谈妊娠糖尿病的饮食[J].大家健康,2012,7(6):94-95.

[6] 郑文霞.妊娠糖尿病个性化营养干预方法的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2016,3(25):198-240.

糖尿病人饮食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 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收治时间为2013 年5 月—2015 年9 月,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 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30 例, 对照组30 例。

对照组30 例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7∶13, 患者的年龄介于45~78 岁之间, 患者年龄均值为 (56.89±2.44) 岁, 患病时间为3~17 年, 平均患病时间为 (9.52±1.32) 年。

实验组30 例糖尿病患者中, 男女患者的比例为18∶12, 患者的年龄介于46~79 岁之间, 患者年龄均值为 (56.75±2.36) 岁, 患病时间为2~16 年, 平均患病时间为 (9.42±1.41) 年。

两组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在进行研究前均对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目的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且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比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主要是指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遵医嘱对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运动护理以及生活护理等;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 主要是指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临床护理中的问题, 为其寻找可靠、确切的证据, 并将所得证据与临床相结合, 遵医嘱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 具体如下: (1) 提出循证问题: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应结合糖尿病病人饮食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并预测与之有关的问题, 例如如何有效指导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在饮食护理中, 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的问题, 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的内容, 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2) 寻找循证证据:医护人员可以将“糖尿病、护理、饮食”等作为关键词, 在各图书馆资料库内进行检索, 寻找筛选相关的参考文献, 评价文献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 为临床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提供有力证据。 (3) 循证实施:主要将所得证据应用于患者, 于患者入院时, 由相关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病情程度进行全面评估, 重点掌握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血糖、尿蛋白以及血压等情况, 同时通过与患者沟通交谈, 了解患者对该病的认知, 评估其是否存在思想或认识上的误区, 若发现患者存在该方面的误区, 医护人员应及时予以纠正, 并对其进行详细讲解, 使其正确对待疾病。 此外, 应结合掌握的信息以及所得的护理证据, 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饮食护理干预, 例如护理人员应反复向患者强调饮食干预的重要性, 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相关的饮食方案, 嘱咐患者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无机盐以及脂肪的摄入量, 告知患者在饮食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例如少食用动物油以及糖含量高的食物, 多食蔬菜水果, 少食多餐等。 若发现患者存在其他的并发症, 应对其实施对症治疗, 避免病情加重、恶化, 达到提高患者血糖控制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

1.3.2 效果判定标准空腹血糖值的正常范围为3.9~6.1 mmol/L;血肌酐的正常范围为:44~133 μmol/L[2]。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使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检验水准 α=0.05, 当P<0.05 时, 表示两组糖尿病患者之间对比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P>0.05时, 表示两组糖尿病患者之间对比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比较可知, 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比较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 近年来, 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 且糖尿病易引发患者出现其他的合并症,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3]。 为控制和延缓患者的病情, 对其实施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而由于饮食和糖尿病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因此, 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尤为重要[4]。

该研究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证护理, 循证护理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实证护理, 是近些年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护理学科[5], 主要是以临床实践中的问题为出发点, 将研究成果和患者需求、临床实践相结合, 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实证、循证实施来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 制定出最佳的护理方案, 达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改善护患关系的效果[6]。

循证护理主要包括了3 个要素: 分别为医护人员的个人技能以及临床经验、患者的实际情况、需求以及可利用、可靠的、有效的护理研究依据[7]。 该护理方法不仅包含了个体护理, 而且充分体现了护理流程的规范化, 在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不再专门依靠经验对患者实施护理方案, 而是学会去寻找、发现患者的需求以及临床护理中存在问题, 并通过积极查找相关的科研文献资料, 获得最先进的护理理念以及研究成果, 并对其实施评估判断, 筛选出可靠、效果确切的护理措施, 同时结合患者的需求, 为其制定科学合理、全面的、适合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8]。 纵观整个过程中, 我们可以发现该种护理更多的是护理人员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这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 增强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 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改善了护患关系[9]。

与常规护理相比, 循证护理明显增加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促进护理人员对相关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 有效加强了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交流, 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加注重患者的需求以及主观感受, 更加用心去关心和服务患者, 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使患者更加信任和依赖护理人员, 改善了护患关系,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 值得强调的是, 虽然循证护理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 但护理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护理人员技能的支持, 该种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熟练的护理科研能力、 临床业务能力、扎实的基础理论水平以及文献检索能力, 必要时, 护理人员还需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该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 两者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这说明对患者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控制和延缓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得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证护理, 能够有效降低和稳定患者血糖、 肌酐水平, 控制和延缓患者病情,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护理在糖尿病病人饮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60例糖尿病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 实验组30例, 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结果 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以及肌酐水平的比较结果,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循证护理, 能够有效降低和稳定患者血糖、肌酐水平, 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糖尿病,饮食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丽.循证理论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饮食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8) :166-168.

[2] 刘彩霞, 张英.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耐药肺结核的临床护理[C]//中国防痨杂志创刊80周年纪念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106-107.

[3] 李群.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4, 24 (7) :4406-4407.

[4] 王鸿, 李艳丽.循证护理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 2014, 22 (1) :55-56.

[5] 孟庆华, 张玲.循证护理和自我效能评价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 (2) :143-146.

[6] 王佳伟.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手术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 (18) :163-165.

[7] 赵书燕, 陆佰荣.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 (19) :2310-2312.

[8] 丁小琴, 仇海敏, 乔根芳, 等.循证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2 (24) :3719-3720.

[9] He, M., Hu, Y..Integrating the online nursing evidence-based information resources for evidence-based nursing study in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 2012, 18 (5) :429-436.

糖尿病人饮食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病人共100例。临床主诉均有进食困难等吞咽障碍表现, 既往排除咽部疾患。入选病例100例, 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早期康复组男38例, 女12例, 年龄38~88岁, 平均年龄63岁;对照组男35例, 女15例, 年龄45~87岁, 平均年龄60岁。其中出血性卒中31例, 缺血性卒中69例。2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伴发病及既往史, 吞咽障碍程度均无差异 (P>0.05) 。

2 饮食训练方法

2.1 基础的训练方法

对吞咽障碍评定3级以上的病人, 行基础训练。具体方法: (1) 感觉刺激, 用冰冻棉签刺激咽部、舌根部, 嘱病人轻吞咽。 (2) 空吞咽, 每日3次, 早、午、晚餐前, 每次20min; (3) 舌运动促通, 舌做水平、后缩及侧方运动, 用勺子或压舌板增强阻力, 使之做抵抗运动; (4) 唇运动体操, 可预防唇的僵硬和保持唇的最佳生理外形, 防止口腔的液体和食物外流。保持唇位置持续5~10s, 每日2次; (5) 咳嗽训练:努力咳嗽, 建立排除气管异物防御反射。

2.2 摄食训练

对吞咽障碍评定为3级以上的病人, 行摄食训练。具体方法: (1) 体位:让病人半卧位, 利用重力作用使食物主要集中在健侧口腔, 减少食物在瘫痪侧的残留, 使吞咽较顺利地完成。 (2) 食物的特点:提供容易吞咽的食物, 其特征为密度均一、黏性合适、不易松散, 通过咽及食管时容易变形, 不在黏膜上残留, 此外, 还应顾及食物的温度, 冷食比热食佳, 每餐前可供给30~50m L冰水饮用, 然后进食; (3) 进食量和速度:以3~50m L较为适宜, 速度应由慢开始, 不宜过快, 同时还要注意餐具选择, 开始以采用薄而小的匙子为宜。

2.3 针灸法:包括头针和舌咽

3 结果

(1) 2组病例在入院及住院1个月内, 分别对其摄食-吞咽能力 (1) ★★★广东省云浮市医药卫生科研课题, 2009B012。

进行评价, 康复疗效评价准则: (1) 达到Ⅰ级为治愈; (2) 原来Ⅳ级以上的达到Ⅱ级的为明显好转; (3) 原来Ⅳ级以上的达到Ⅲ级为好转; (4) 无改变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2组数据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经统计, 康复组:痊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5例, 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2例, 有效率76%。康复组康复训练后评分较康复训练前明显改善, 并且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0.01。

4 结语

(1) 吞咽障碍是急性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资料表明如能及时采取恰当的功能训练, 其有效率可达70%以上,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病人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 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 加强舌和咀嚼肌的按摩运动, 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因此必须尽早改善吞咽功能, 早期实施饮食护理干预。

(2) 对吞咽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吞咽训练, 使患者摄食-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有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患者痛苦, 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护士应尽早掌握不同类别和不同阶段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饮食功能的阶段训练和康复护理, 训练越早越好, 越有利于营养的摄入和均衡营养需要, 增强机体抵抗力, 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对减少后遗症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目的 研究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实施早期饮食功能训练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入选病例随机分成康复组 (50例) 和对照组 (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饮食护理方法。康复组采用 (1) 基础训练; (2) 摄食训练; (3) 针灸法。结果 对吞咽不畅的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阶段的吞咽训练, 使病人摄食-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有利于病人吞咽功能恢复,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病人痛苦, 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的摄食-吞咽功能,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康复组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对脑卒中病人摄食-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训练越早越好, 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同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 增加病人康复的信心, 对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饮食功能训练

参考文献

[1] 谢永肖.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 2004, 19 (1) :1016.

[2] 赵玉香, 孙淑芳.老年吞咽困难病人误吸的预防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1997, 13 (1) :47.

[3] 刘晓联, 靳晓玉, 于忠和.进食训练在吞咽障碍致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5 (13) .

[4] 万诗燕, 王传英, 黄金萍.早期功能锻炼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反应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 2006 (15) .

上一篇:痛风饮食下一篇:消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