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教学总结范文

2023-07-29

课程设计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一个月的时间非常快就过去了,这一个月我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进步,获得了多少知识,但起码是了解了项目开发的部分过程。虽说上过数据库相关的课程,但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相关的设计工作细节。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发现这其中需要的很多知识我们没有接触过,上网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我们以前所学到的仅仅是皮毛,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我们根本不知道。同时也发现有很多已经学过的东西我们没有理解到位,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不能很好的用来解决问题,这就需要自己不断的大量的实践,通过不断的自学,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学到不少很实用的东西。

这次的数据库课程设计,我们组负责的企业信息文档管理系统的设计。这课题是自拟的。我们组实行的分工合作。我主要是负责数据库功能模块设计这部分。

从各种文档的阅读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数据库总体设计、代码编写与调试,我们都准备了好长时间。组内分工合作的整个过程,我亲身体验了一回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分工合作的好处。很多东西书上写的很清楚,貌似看着也很简单,思路非常清晰。但真正需要自己想办法去设计一个系统的时候才发现其中的难度。经常做到后面突

然就发现自己一开始的设计有问题,然后又回去翻工,在各种反复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我想有这样的问题不止我一个,事后想想是一开始着手做的时候下手过于轻快,或者说是根本不了解自己要做的这个系统是给谁用的。因为没有事先做过仔细的用户调查,不知道整个业务的流程,也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功能就忙着开发,这是作为设计开发人员需要特别警惕避免的,不然会给后来的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可能会需要全盘推倒重来。所以以后的课程设计要特别注意这一块的设计。

经过组内讨论,我们确定的课题是企业信息文档管理系统。说实话,我对这个系统不是很了解。通过上网查找资料、相关文献的阅读,我对该系统有了大体的了解。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根据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和用户的需要,分析现有情况及问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断地对程序及各模块进行修改、编译、调试、运行,其间遇到很多问题,经过组内讨论。最终把它解决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对数据库的设计更加熟练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SQL语言,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删除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导入表和删除表、更改表,学会了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很多事情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的,它涉及到的各种实体、属性、数据流程、数据处理等等。很多时候感觉后面的设计根本无法继续,感觉像是被前面做的各种图限制了。在做关系模型转换的时候碰到有

些实体即可以认为是实体又可以作为属性,为了避免冗余,尽量按照属性处理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觉得不管做什么,始终都要相信自己。不要畏惧,不要怕遇到困难,什么都要去尝试,有些你开始认为很难的事在你尝试之后你可能会发现原来它并没有你你想象的那么难。如果没有自信,没有目标,没有信心就很难把事情做好,当其他人都在迷茫的时候,自己一定要坚信目标。从学习这个专业,到以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去实践,这次实践可以给我们敲一个警钟,我们面临毕业,面临择业,需要这些实践经验,在困难面前要勇于尝试,这是这次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感想!

课程设计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温故而知新”“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些话总是出现在我们的实践总结之中,然而这一次我还是想用这些名言来表达我对于这次设计实习的认识。相对于《计量加价》来说,《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只是内容要抽象,零散的多。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东西我都是不加理解的 死记硬背下来的。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前辈高人们站在一定的学术高度上来表达阐述的,在实际应用中我还做不到融会贯通。但是, 这次课程设计给了我一次具体、实际地理解掌握这些知识的机会。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包含了许多方面:如项目管理组织,招投标与项目管理,进度管理,施工质量和安全,信息管理等。项目要进行整体管理,善始善终 整个项目开始要做好项目整体计划,在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始终要按照项目计划执行,如若遇到项目发生变更,要进行影响分析,得到批准后制定变更计划,并按变更计划执行。变更的影响情况,如:费用,时间进度等要通知相关的项目利益干系人,说明变更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项目首尾工作也是项目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将项目过程中产生

的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对项目的费用和进度进行审计和审核,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检验和验收;对项目的整个过程的利弊得失进行总结和交流。变更计划在软件项目中经常遇到。控制好软件项目的变更,首先需要做好项目的开始目标基准的确定,基准的用户需求明确,才能衡量出哪些是需要变更的。否则变更的东西和开始要求的东西混在一起,变更计划就无从制定,变更的界限也无从划清。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看似平常,但在整个管理中却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人际关系的协调,另一方面是配合关系的协调。

课程设计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开设机械设计课程,通过专业课教学满足人才供应需求。当前数控机床行业存在人才供需失衡现象,为锻炼学生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教师应适时创新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策略,从整体上提高数控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希望同行从中有所收获,为机械设计课程改革而助力。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近年来,数控机床普及范围逐渐扩大,同时对数控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提出较高要求,基于此,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目标适当调整,即重点培养数控机床专业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现下,有效培养专业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机械设计课程介绍

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是组成机械设计课程的两大核心,理论课主要通过案例介绍来传递专业知识,为实践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实验课内容归结为认知实验、验证实验、应用技术实验、创新设计实验四类。数控专业机械设计课程属于必修课,课程教学目标即丰富学生机械制造理论、锻炼学生数控机床操作能力、提升数控仿真软件使用技巧等。机械课程教学活动高效开展,能够满足数控专业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提升需求。

2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常见阻力

2.1课程设计单一

数控专业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前期,教师为快速完成教学任务而紧凑安排任务书,看似课程设计有序化,实则学生会因时间紧、任务重而被动接受导学知识,最终课堂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随着时间流逝,課程设计内容被遗忘,难以实现理论对机械操作行为的正确指导,最终会降低教与学质量。

2.2理论与实践脱节

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即希望专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数控机床实践性较强,如果教师一味灌输理论知识,忽视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那么数控专业学生毕业后短时间内难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并且数控企业用人需求无法得到及时满足。长此以往,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水平居低不高,并且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被动推进。

2.3实验教学机械化

即便高校组织有关数控专业的实验活动,但多数实验课程课时较短,并且实验内容缺乏过程性和创新性,不利于机械设计课程知识延伸,并且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未能充分锻炼。如果实验教学如是开展,那么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工作将失去意义,最终弱化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效果。

3培养数控专业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策略

3.1丰富数控专业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期间,教师客观分析理论教学内容及目标,据此调整课程设计方案,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的导向作用,实现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的有效衔接。例如,数控专业机械CAD课程设计时,教师在设计方案中提出CAD软件用途、CAD软件功能、CAD应用要点等设计任务,进而学生能够带着问题主动预习,并在课堂中集中精力听讲,内化有关机械CAD知识,为后续实验创新、实践操作做准备。

3.2加强机械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间联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增添理论教与学的趣味性,还能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真正深化数控专业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中,教师为每位学生分配一台计算机,鼓励学生结合课件知识动手操作数控机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实现取长补短。教师充分发挥参与作用和引导作用,并动态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表现,为后续评价提供依据。讲完课程知识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创意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应用机械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尽可能锻炼学生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并借此机会调动学生创造性、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3.3数控专业机械设计实验课程过程化开展

为检验阶段性教学效果,真实掌握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知识消化情况,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机会,学生自由选择实验模式,如单人实验或小组实验,全面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水平。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某汽车零件加工工序,验证专业加工机床实用性,实验过程中,专业学生联用机械结构设计、三维造型装配设计等知识,通过运动仿真予以证实,最终短时间内准确得出实验的同学获胜。教师适时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并进行方向指导,据此调整实验课程教学方法,大大提高实验课程教学效率,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条件。

4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满足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需求,势必要加强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问联系,并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使实验过程式教学具体落实。对于数控专业教学工作而言,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水平,并且数控机床专业优秀人才能够持续供应。

课程设计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措施

一、引言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设计及其他先修课程的相关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这一环节的训练,强化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对一般机械零件设计的准则、方法和步骤有一个系统全面的掌握,充分培养学生的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毕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已成为高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成效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改革,还受到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制约,虽然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针对性的研究,但目前仍未能有效解决在设计内容、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方面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方面应有的功能,与当前应用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而言,目前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设计题目单一,设计内容雷同。目前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绝大多数为二级减速器的设计,原因在于减速器为典型的通用设备,包含了机械设计课程中介绍的几何所有零件类型,对于学生掌握常用零件的设计方法有重要意义,但是,这种沿用了几十年的单一设计主题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2]。由于设计题目单一,导致学生的兴趣大打折扣,难以调动其积极性。虽然是一人一题,但都只是在具体的设计参数上有所差别,在设计内容、设计步骤方面无任何区别,因此,仍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抄袭现象。同时由于设计过程过于程序化,相关教材与资料上都有详细介绍,容易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2.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手段守旧。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在任课教师拟定设计题目后,学生按照课程设计指导书介绍的方法和步骤依次完成方案设计、零部件设计计算、装配图设计、零件图绘制、设计说明书撰写和答辩。由于这一套流程多年来已基本程序化,学生只需机械地照搬,依葫芦画瓢即可,难以展开创新性思维,而任课教师的指导工作主要是督促学生按照设计流程完成各项具体任务和解答学生设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较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CAD技术等先进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已广泛应用,但目前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大多仍采用图板绘图,虽然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还能减少学生相互投机抄袭的机率,但并不能因噎废食,毕竟计算机绘图已是目前机械设计的主流。

3.计划安排不周全,评价标准不科学。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一般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安排在同一学期,在授课结束后的学期末进行。由于考试科目较多,许多学生忙于应付考试,难以集中精力进行课程设计,因而课程设计质量难以保证。部分高校为了便于管理,将学期的最后一周设为考试周,致使整个课程设计阶段,学生的主要精力都用于准备考试,对课程设计不重视,甚至是敷衍应付,致使课程设计流于形式。此外,课程设计成绩的评定也缺乏科学、规范的标准,基本上由任课教师自行确定。目前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考核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核:平时考核,包括考勤、进度、态度和独立完成能力等;图纸考核,包括结构正确性、整洁性和规范性;设计说明书考核,包括内容完整性、正确性和规范性;答辩考核,包括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和使用手册的熟练性。虽然这种评价方式相对比较全面,但只是一种事后评价机制,缺失了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功能,而且在实际执行时缺乏量化指标,主观性较强,受学生扩招的影响,一名教师往往指导多个班级的课程设计,每个班级学生多达40多人,教师很难把握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此外,现有评价体系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难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了有效提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解决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从设计内容、设计模式、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一套系统高效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体系。总体而言,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优选设计课题,强调应用与创新能力的结合。针对目前设计内容单一、设计流程固化的问题,应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专业培养计划精心选择设计题目,优化设计内容,不仅要深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消化,强化其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要兼顾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减速器设计题目虽然单一,但其涵盖了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涉及的几乎全部零件,有助于学生掌握通用机械的设计方法,是其他任何类型的机械结构都不可替代的。因此,应在保留减速器设计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更加灵活、更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题目,如搬运机器人、牛头创床、糖果包装机等。这些题目既涉及到机构方案选择与运动原理分析,又涉及到减速器等具体零部件的设计计算,在方案设计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在详细设计时则强化了学生对一般零部件设计的具体方法,有效实现了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结合。同时,也深化了机械原理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实现了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的有效结合。考虑到课程设计周期较短,上述课题难以单独完成,应采用课题组形式,每个课题组2~3人,承担一个设计课题。总体方案由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完成,每个成员独立完成一部分零部件的详细设计。采用这种模式既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2.改进设计模式,由简单模仿向深度思考转变。传统的课程设计虽然在形式上是一人一题,但除了具体参数有所差别以外,设计内容、设计步骤及方法都是一模一样的,且相应的课程设计指导书中均给出了相应的案例,学生只需简单地模仿即可完成全部设计任务。许多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甚至在别人的设计结果基础上修改参数变成自己的设计,导致课程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都难以保证。通过改进设计模式,采用分组设计模式,使设计题目真正做到差异化,总体方案与设计步骤必须通过团队协作和个人深度思考完成,杜绝简单模仿甚至抄袭的可能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其次,为了防止课程设计与期末考试冲突,对有课程设计任务的学生,应在课程设计之前进行课程考试。对于目前实行小学期制的高校,将课程设计安排在小学期更为合理。此外,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设计效果,改变目前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完全分离的模式,将两者融为一体,即在课程开始时将课程设计的任务下达到每个学生,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便开始构思并不断完善设计方案,熟悉设计方案中涉及的相关零部件的设计方法,不仅为后期的正式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可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3.丰富设计手段,熟练掌握多种现代设计方法。装配图与零件图的绘制是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仍要求学生采用手工绘图,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足够的机房和电脑供学生使用;二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手工绘图能力;三是防止学生抄袭,因为不同学生图纸内容基本相同,仅参数不同,采用电子图纸更易于修改抄袭。然而,CAD绘图已成为目前制造领域的主流,计算机绘图已成为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高校教务部门和任课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采用CAD绘图,至少要做到部分图纸采用计算机绘制。此外,虚拟仿真、有限元分析等现代设计技术在机械设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课程设计中应增加相应的训练内容,让学生熟练掌握多种常用的现代设计技术,为后续的学习及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规范考核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考核评价体系是课程设计教学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检验学生课程设计完成质量的标准,也是教师总结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建立规范科学的考核机制不仅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课程设计,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思考的潜能。针对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考核模式存在的弊端,将考核评价纳入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实行分阶段考核模式,依次进行设计方案考核、设计过程考核和设计结果考核。设计方案考核重点考核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合理性、实用性,激励学生在实用背景下进行创新设计;设计过程考核侧重考核学生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设计手册与设计软件使用的熟练程度、完成设计任务的独立性与积极性等;设计结果考核则是对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进行考核,重点检查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设计图纸的正确性、规范性,对于手绘图纸还应兼顾整洁性。为了检验学生对设计中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将答辩考核分散到设计过程中,重点针对学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质询,使答辩不仅只是一种考核形式,更可作为解决学生设计中出现问题的一种手段,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采取分段式考核方式,可将学生对设计结果的关注转为对设计过程的重视,防止投机取巧和模仿抄袭等现象的发生,有效保证和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大学生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设计选题、设计指导和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还与教学计划、软硬件条件等因素有关。为了有效提高这一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必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克服现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建立一套规范合理、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体系,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吴宗泽,高志,罗圣国,李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刘贺平,罗阿妮,杨思霞,庞永刚.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7):51-52.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科技大学名校工程建设项目“强化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学艺(1972-),男,湖北巴东人,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设计、先进制造技术;丁淑辉(1977-),男,山东青州人,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魏军英(1973-),山东淄博人,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讲师。

课程设计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适用专业:教育技术类专业 设计编号:P2006030

课程设计时间:暂不单独规定时间,随课程进行。 课程设计授课单位:教育技术教研室

课程设计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教学设计》,乌美娜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教学过程设计》编者:李龙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版 (3)《教学系统化设计》,翻译版,2004年1月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参考书 (4)《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 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学过程设计》编者:李龙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7月第1版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

2、学会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具有安排教学步骤、选择教学媒体及实践后进行教学评价的能力;

4、具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能力;

5、提高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框架确定;

2、教学目标阐述;

3、教学对象分析;

4、教学媒体的选择;

5、板书或课件的设计;

6、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7、评价体系的设计

三、设计题目

1、小学《数学》第四册第5.1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2、小学《语文》第二册第24课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3、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6课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4、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5、小学《自然》第十册第1.2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6、小学《社会》第六册第1.2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7、小学《美术》第十册第2.3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8、小学《音乐》第四册第1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9、初中《几何》第3.2节

请设计一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管理程序;假设某门课程一学期要留10次作业,每次老师要进行批改,给出分数后还要进行登记。学期期末要根据每次作业的成绩计算出最终的平时成绩。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10、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0.1节

设计要求:分析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相宜的教学媒体,并设计板书或课件及教学过程结构和一定量的测试题,填写课堂教学设计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成绩评定和时间安排

考核方法: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考虑了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效果如何,学生的工作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课程教学设计表。

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填写课程设计报告。

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分两部分,设计报告占40%,教学实践占60%。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12周布置题目;13周设计;14周-16周设计教学实践;17周进行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可作为本课程的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未通过或没有认真完成,平时成绩可以按0分记载。

上一篇: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下一篇:教学课程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