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得总结范文

2023-03-05

工作得总结范文第1篇

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对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其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整理,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或者按其反映的内容是否与货币资金有关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会计人员填制记账凭证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除必须做到记录真实,内容完整,填制及时,书写清楚之外,还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摘要栏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的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简炼,概括,以满足登记账簿的要求,应当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应借应贷的科目。 科目使用必须正确,不得任意改变,简化会计科目的名称,有关的二级或明细科目要填写齐全,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的账户必须保持清晰的对应关系,一张记账凭证填制完毕,应按所使用的记账方法,加计合计数,以检查对应账户的平衡关系,记账凭证必须连续编号,以便考查且避免凭证散失,每张记账凭证都要注明附件张数,以便于日后查对。

会计账簿

会计账薄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由具有专门格式而又相互联系的账页组成,用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方法之一。各个企、事业单位对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的。但是,会计凭证对经济业务的反映是分散的、零星的、片断的,还不能把单位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面地、连续地、分类地反映出来。为了便于了解单位在某一时期内的全部经济活动情况,必须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借以取得经营管理上所需的各种会计信息。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会计账簿应遵循如下原则:

( 1) 统一性原则。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和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账簿,所设置的账簿应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满足各方面了解企、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经济单位内部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

( 2) 科学性原则。账簿的设置要组织严密、层次分明。账簿之间要相互衔接、互相补充、互相制约,能清晰地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以便能提供完整、系统的资料。

( 3) 实用性原则。账簿的设置要根据经济单位规模的大小、经济业务的繁简、会计人员的多少,从加强管理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条件出发,既要防止账簿重叠,也要防止过于简化。一般来讲,业务复杂、规模大、会计人员多、分工较细的单位,账簿设置可以细一点; 而业务简单、规模小、会计人员少的单位,账簿设置则相应简化一点。

会计报表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面总结,也是及时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会计信息的重要环节。一般而言,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会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附注等。会计报表是以货币为主要单位,根据日常核算资料编制的,用来总括地反

工作得总结范文第2篇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一.ERP及金蝶k3软件简介

ERP:英文为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 ERP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咨询公司在1993年首先提出的,作为当今国际上一个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它在体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也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它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从MRP(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系统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时代对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显著作用。

ERP的核心目的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

一、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第

二、体现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的思想;第

三、体现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的思想。

ERP系统的特点有:

企业内部管理所需的业务应用系统,主要是指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等核心模块。

物流管理系统采用了制造业的MRP管理思想;FMIS有效地实现了预算管理、业务评估、管理会计、ABC成本归集方法等现代基本财务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组织机构设计、岗位管理、薪酬体系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同样集成了先进的理念。

ERP系统是一个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数据在各业务系统之间高度共享,所有源数据只需在某一个系统中输入一次,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对公司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过程进行了优化,主要的业务流程实现了自动化。

采用了计算机最新的主流技术和体系结构:B/S、INTERNET体系结构,WINDOWS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界面。在能通信的地方都可以方便地接入到系统中来。具有集成性、先进性、统一性、完整性、开放性的特点。

金蝶K/3 ERP系统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商业分析、移动商务、集成接口及行业插件等业务管理组件为一体,以成本管理为目标,计划与流程控制为主线,通过对成本目标及责任进行考核激励,推动管理者应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工具,建立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

金蝶K/3 ERP系统的主要有以下八大模块子系统: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销售、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和商业智能。

(一) 财务管理系统

金蝶K/3财务管理系统面向企业财务核算及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财务进行全面管理,在完全满足财务基础核算的基础上,实现集团层面的财务集中、全面预算、资金管理、财务报告的全面统一,帮助企业财务管理从会计核算型向经营决策型转变,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管理系统各模块可独立使用,同时可与业务系统无缝集成,构成财务与业务集成化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主要功能分为:(1)财务会计:提供以凭证处理为核心的财务核算系统,在凭证录入的基础上,自动生成各种分析账表,帮助企业减少重复工作,提高数据准确性、适时性、共享性。提供以固定资产卡片为核心的全面的资产管理,根据资产的不同折旧方法,自动计提折旧,并形成各种资产分析管理报表,帮助企业强化资源有效控制,防范减值风险。提供全面的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及管理系统,围绕“费用对象化”的基本成本理念,与相关模块集成,通过费用归集、费用分配、成本计算实现实际成本处理的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考核体系,帮助企业实现全面、科学的成本管理。(2)财务管理提供面向单体企业和集团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通过预算编制、调整,预算执行、控制、预算分析、预算考核评价,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全面的集团资金统一管理系统,以业务为中心、财务为核心,对资金计划及控制、资金结算、融资、存款、利息计算、资金报表、资金分析等进行一体化管理,实现企业资金的整体管理与调配,做到资金事前计划、实时控制和分析,加快资金周转,提高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资金使用效益,帮助企业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统一的集团报表平台,通过报表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财务报告体系,帮助企业及时、真实、准确、快速的收集下属公司的各种管理报表并进行合并处理,同时通过报表平台提供多种财务业务分析数据,帮助企业分析决策。

(二)供应链管理系统

金蝶K/3供应链管理系统面向企业采购、销售、库存和质量管理人员,提供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存货核算、进口管理、出口管理等业务管理功能,帮助企业全面管理供应链业务。该系统既可独立运行,又可与生产、财务系统结合使用,构成更完整、更全面的一体化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主要功能

采购管理:提供从采购申请、订单、收货/入库、退货到付款的业务管理功能,支持供应商、价格、批号等多种采购业务处理,帮助企业实现采购业务全过程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销售管理:提供从订单、发货/出库、退货、发票到收款的业务管理功能,支持信用赊销、价格、折扣、促销等多种销售业务处理,帮助企业实现销售业务全过程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仓库管理:提供入/出库业务、仓存调拨、库存调整、虚仓等业务管理功能,支持批次、物料对应、盘点、即时库存校对等管理功能,帮助企业建立规范的仓存作业流程,提高仓存运作效率。

进口管理:提供进口采购订货、进口单证(供应商发票、报关单证、进口税金)等业务管理功能,帮助企业对进口采购物流和资金流的全过程管理,提升进口业务效率。

出口管理:提供出口外销订单、外销出运管理、装箱管理、出库管理、外销客户管理、出口单证(形式发票、报关单证)等业务管理功能,帮助企业提升对出口外销的物流和资金流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提升出口业务效率。

存货核算:提供多种存货核算计算方式,结合总仓与分仓核算、凭证模板灵活设置等业务管理功能,可以帮助企业准确核算存货的出入库成本和库存金额余额,实时提供库存业务的财务成本信息。

质量管理:提供供应商评估、采购检验、工序检验、委外工序检验、产品检验、委外加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工入库检验、发货检验、退货检验等质量管理功能,帮助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效率与生产效率。

(三)生产制造管理系统

金蝶K/3生产制造管理系统面向企业计划、生产管理人员,对企业的物料清单、生产计划、能力计划和车间业务等业务进行全面的管理,帮助企业实现物料清单的建立与变更、多方案的生产计划、精细的车间工序管理等生产制造相关业务管理。该系统与物流、财务系统结合使用,构成更完整、全面的一体化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主要功能

生产数据管理:通过BOM的有效期管理、工程变更管理、工艺路线的管理、结合工序替代处理、成本模拟、物料替代和PDM接口功能,帮助企业建立完整生产基础数据管理规范。

生产计划管理:提供支持多种生产方式的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结合粗细能力计划、生产预测管理、可按计划人员及物料范围设定的计划策略,以及替代物料策略,制订合理的生产计划,使企业生产安排更高效合理。

生产任务管理:提供从生产任务、投料与领料、生产检验与汇报,到产品入库、任务单结案等业务的全过程监督与控制,结合模拟发料、领料和入库数量控等制,协助企业有效掌握各项制造活动信息。

车间作业管理:提供车间工序排产及产品加工任务的确定、分派、执行和流转等功能,结合计时计件工资,配置产品、联副产品与等级品的处理,帮助企业减少车间在制品,提升管理效益。

能力计划管理:提供粗能力计算、粗能力查询、细能力计算、细能力查询和调整等业务管理功能,帮助企业从能力方面有效的评估主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可行性,保障企业的产能均衡。

设备管理:提供设备档案、设备运行、设备事故、保养、润滑、维修等业务管理功能,帮助企业有效的对设备进行预防性保养和维修,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成本,提供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销售与分销管理系统

金蝶K/3销售与分销管理系统面向企业分销渠道,以销售计划为源头,以信息数据的聚合为基础,以资源的集中控制为手段,通过分销管理、门店管理、前台管理的高效运作,帮助企业建立基于销售网络的信息化系统,打造分销核心竞争力。该系统不可独立运行,可与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K3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集成,构建更为完整、更为全面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主要功能

分销后台:提供价格政策、分销销售计划的制定,订货、补货、发运作业的管理等,帮助企业合理的制定分销销售计划,为分销渠道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保证销售计划的顺利完成。

门店管理:提供门店日常仓库事务处理,包括订货、入库、赠品、盘点等业务处理,同行也提供条码和单品管理,以便门店管理人员对商品进行管理。

前台管理:提供零售作业的日常管理,包括开单、退货、挂单、交班、日结等,为收银员和收银主管提供方便;同时提供VIP客户的全面管理,帮助企业管理好VIP客户,使企业客户价值最大化。

数据传输:提供集中式和分布式的部署和数据传输,帮助企业实现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控制。

(五)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金蝶K/3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进行设计和开发,适用于国内大中型集团企业,同时兼容中小型企业的应用需求,帮助企业实现基础人事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自助等三个层面的应用。该系统采用WEB应用,既可独立运行,又可与K/3其他系统无缝集成,为企业提供更完整、全面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主要功能

基础人事管理:提供组织规划、职员管理、查询报表、薪资核算、社保福利、考勤管理等功能管理模块,借助工作流驱动技术,规范基础数据,理顺组织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能力素质模型、招聘选拔、培训发展、薪酬设计、绩效管理等功能管理模块,围绕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选、育、用、留四个阶段开展有效的管理工作,帮助企业构建符合战略要求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升HR专业管理水平。

员工自助:提供分角色的CEO平台、经理人平台和我的工作台等功能管理模块,借助移动HR技术,在满足现代企业对全员参与和移动信息化的管理需求的前提下,提升企业的员工满意度,充分体现人力资源的优质服务价值。

(六)办公自动化系统

金蝶K/3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实现企业基础管理协作平台的知识办公系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部门、群组和个人,进行事务、流程和信息及时高效、有序可控地协同业务处理,创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建企业电子化的工作环境,通过可视化的工作流系统和知识挖掘机制建立企业知识门户。该系统既可独立运行,并可与金蝶K/3其他产品无缝集成,为企业提供更完整、全面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主要功能

行政事务:围绕企业传统行政管理,提供会议管理、活动安排、信息反馈和员工意见库等功能,利用网络省时省力的特性,达到会议室有效利用与管理,避免了传统行政事务管理的低效率,使单位的内部办公系统更有凝聚力。

个人信息:提供完善的个人事务管理能力,包含个人邮件、日程安排、待办事宜、通讯录等各方面,并且提供强大的协同沟通平台,可以以邮件、即时桌面消息、短信等方式进行沟通,每个人的全部工作内容都可以在系统中得以进行,方便了多人交互的任务协作,保证单位整体的人员情况、工作内容的管理。

公共信息:提供企业信息统一发布的平台,包括内部公告、档案、企业论坛、知识中心等公共信息,实现查询、订阅和发布等多种方式处理各项信息,有助于用户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得各种共享信息,提高办事效率。

协同办公:提供传统企业内部的收发文管理和日常事务流程,支持完全可自定义的企业工作流,嵌套、并行、分支、循环等流程模式,提供严格的权限控制、流程日志和意见一览等功能,帮助企业规范工作流程,实现流程高效运作。

协作门户:以流程核心为基础,提供个人主页、部门事务和系统主页等模块,同时满足企业员工个人、领导和部门内部的时时沟通的需要,帮助企业全面提升协作能力,降低办公成本。

(七)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金蝶K/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一套以营运型为主、分析型为辅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主要面向企业市场、销售、服务及管理人员,能够帮助企业对客户资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同时支持关系营销与项目过程管理等多种业务模式。该系统既可独立运行,又可与K/3主系统集成,为企业提供更完整、全面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主要功能

市场管理:提供市场战役、客户群、市场计划、市场动态、营销调研、费用等,帮助市场部门从宏观规划到市场计划、市场活动等层层细化,并把活动结果作为线索反馈给销售系统;同时实现各类市场费用申请与管理。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销售管理:提供销售计划、任务、线索、商机、报价、合同、订单、发货、收款、佣金等功能,全面实现售前、售中完整流程管理,多销售方法便于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

服务管理:提供服务请求、客户投诉、实施、维修、缺陷、满意度,帮助服务部门以服务请求为起点,商品为服务对象,满足售后服务的安装实施、维修、投诉、解决方案管理,以及客户满意度调查等。

销售漏斗:提供销售计划/指标、销售方法及其阶段功能,满足销售管理人员对销售的预测、全面的商机充足率和项目质量管理。

(八)商业智能系统

金蝶K/3商业智能系统面向中高级企业管理者,结合企业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提供灵活的指标监控、报表查询和集团综合分析等功能,同时通过多维图形展示和多种预警方式等信息工具,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直观地了解企业各环节的运行状况,实时发现企业经营中的异常,快速做出决策,把握企业未来增长和盈利的机会。该系统基于K/3财务、供应链、制造等系统之上,为企业提供更完整、全面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主要功能

管理驾驶舱:提供企业运营所需的各类标准指标以及自定义关键指标的仪表盘展示、指标红绿灯预警等业务管理功能,提供跨账套、跨机构的信息分析导航和信息综合查询功能,支持实时的手机短信、PDA、email等多种信息发布应用方式,帮助企业有效的提高信息的流转速度,使企业的管理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了解企业运营状况,从而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决策。

商业分析:为企业的专业分析人员(一线经理或业务主管)提供便捷、灵活的企业运营分析工具;通过丰富的多维度、多主题分析、灵活的数据钻取合展现,方便企业专业分析人员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报告。

二.实习内容和截图 三.实习心得

许琪的个人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训认识到,金蝶k3软件系统给会计人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比起传统的手工做账,操作更简便,工作效率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权限设置非常明确,更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实验过程中自己也遇到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有的向同学寻求帮助,有的向老师请教,但都必须及时把问题解决,不能拖到后面或者忽略问题,这样不但会影响后面的实验,还会降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低工作效率。

实训中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课上的学习没有把知识很好地串起来,而业务不是像书上一样分块进行讲解的,它是连续的,所以在处理一笔业务的时候,知道要做什么,却常常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因此,在学以致用方面还需要努力。

本次实训的内容包括对核算账套管理、基础资料设置、总账系统、应收款应付款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现金管理系统、业务系统等一套完整的财务软件的操作与练习。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解与自己动手操作同步学习的基础上,和这次独立实训操作的过程中,使我们熟练的掌握了金蝶财务软件,为以后的会计职业发展道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实训的时候也有不少认识:

1、做会计需要理清思路,这样具体工作起来有方向,效率比较高,否则很容易在一个问题上卡住。而理清思路后就是具体的一些工作,这些工作有时会重复,比较枯燥,但很需要耐心。

2、最好在项目开始之前,完成前期数据准备。金蝶K3使用前,必须设置好基础资料,基础资料是运行K3系统的基石,有点像盖房子之前先要准备好材料一样。基础资料的准备顺序基本上就是系统默认的顺序。在需要时会自动提示你需要先处理哪一些。金蝶软件相对比较容易学,但比较适合规模小的企业;学习不同的财务软件,有助于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企业后,能快速地、熟悉地处理会计、财务上的工作,这无疑是对我们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当前我们必须好好地、认真地学习财务软件的应用与操作,使我们能够有充分的准备而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

“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门实训课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也发现自己对会计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很少。所谓会计行业越老越值钱,以前总认为会计最重要的是经验,这次的实训课程让我深刻认识到理论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毕竟会计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而 且有一些比较基础性的理论知识是必须掌握的,否则,真正到了工作会没有头绪的!

总之,会计工作需要我们将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相结合,并付之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游刃有余。

王倩倩的个人实习心得:两周的ERP管理软件的实习,让我受益颇深。很早就听说过ERP软件对企业 管理的重要性,通过这两周的集中模拟训练,我对ERP的简单流程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从销售——采购——生产——销售的全过程的模拟中,了解了企业在运用ERP软件的大致过程。在实习过程中,进行边练边思考,掌握ERP软件的使用技巧,体验ERP在企业中的运行情况,从中也深深体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会到现在科学技术为企业生产带来的强大力量。

另一方面,我也觉得ERP实施是一件技能与耐心并存的工作。自己在第一次进行基础资料输入的时候,由于物料信息的出错,导致后面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无奈只能重新开始。这让我更加体会到了细心的重要性。在后来我每一步操作中,我都注意力高度集中,认真仔细的做好每一步。这样子也很快完成了这个全过程,效率也更加高了。

自己也在这次实习中更加坚定了以后往ERP方面发展的决心。我觉得ERP实施是一块很广阔的天地。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作用,其市场前景很好,也体现了高科技给企业管理带来的益处。在以后的ERP实施工作中,我还会进行. 金蝶K3ERP软件上机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体会到现代IT技术与现代前沿管理思想有机结合的强大力量,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这次实训告诉我,以后是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时代,必须牢牢紧随时代潮流,才可能不被判出局。此次我们所操作的金蝶K/3 ERP系统,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管理、供应商及客户关系管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绩效、商业智能分析、移动商务、集成引擎及行业插件等业务管理组件为一体,我通过不断地熟悉和演练各个模块的操作流程和术语的熟悉了解,对金蝶K/3 ERP系统有了初步了解。

我也查阅了一些关于ERP软件的发展前沿资料和ERP软件的培训资料,才发现在我国的企业和教育中是多么的缺乏,仔细的研究了一下ERP课程和发展前进,也与我自身的营销专业相比较,发现关系是如此的密切,在企业ERP软件销售管理和分销,门店管理,产品预测等方面,它们起到了相辅相成的角色。准确的说ERP是在数据化、工作具体化和流程化的体现,而我们营销这门专业则更加的经验化,加上了管理者的思想和个人思维。我想假如ERP软件能在这些方面更好的结合这些思想,让它更加的智能化,从而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我想我现在应该密切关注它,不断地了解和熟悉。

ERP软件带给现代企业和管理界的革命性方式的转变,在我看来,是不可否认的。虽然此次仅了解了金蝶K/3 ERP系统的基础知识但我已经被深深吸引,相信随着我的深入学习,我可以从中收获更多知识。

谢龙菊的实习心得:经过两个星期的金蝶K/3 ERP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我掌握了ERP软件的基本操作,从中收获甚多。我感觉到学习了ERP软件将对我毕业以后的社会就业有很大的帮助。就如何进行有效和针对性的学习,我得出了自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己在学习ERP软件期间的一些感想与体会。 我深深体会到ERP到给企业的帮助和作用不是一点点,ERR适应企业,企业适应ERP!我们的实训课程分为基础设置、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财务会计与MPS的计划执行等几大模块。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企业业务的运行,可能很多小企业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问题没有使用ERP对企业进行管理,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如:不能按时发货、需求与预测不适应等。而使用ERP对企业进行管理的企业能够把这几大模块通过管理人员的授权分工地完成工作,这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 。ERP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采用采购管理与mp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mps计划执行,对库存与销售、采购进行控制,能够保证企业有安全的库存,又不至于挤压过多的原材料在仓库,又能按时发货给客户。填制销售订单后,可以输入产品需求表,通过供需平衡预算可以了解到企业未来的需求,这有利于企业作采购和生产计划。总之,在当前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全球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在我国企业推行ERP系统已是当务之急。正确有效地实施ERP,将有利于实现企业由相对封闭走向开放、管理方式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转变,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实验能够根据企业生产制造管理理论,进行生产制造管理的模拟,使我理解和掌握企业进行具体生产制造管理的整个流程,并结合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企业管理的运作。同时,系统通过实验对企业生产制造管理情景的模拟,使我进一步理解生产制造管理的理论以及所涉及的范围和范围之间的关联性。通过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的学习,使我充分理解生产制造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掌握生产制造管理的现代技术。从纯粹的理论层面上升到了初步的实践层面。 最后要感谢老师的悉心指导,耐心的给我们讲解所有问题,帮助每位同学了解企业的事务。我认为通过实践去验证理论比直接从书本上获得理论要深刻得多。真心感谢老师您的帮助!总之,此次的ERP软件实习课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是推动现代化经济和企业高速发展的两个车轮,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推广,也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希望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实习日志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2015年1月 12 日 星期一

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这次是实习时我们大学生活的最后一次实习了,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机会 。

实习的第一天,是动员大会,老师大概介绍了本次实习的金蝶K3软件和本次实习的实习报告的撰写要求,以及对大家的最终考核评定,3个人为一组;分配两周的实习任务 。

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今天是实习的第二天,按照老师分配的任务,我们组成员明确了各自的任务,早上起床到图书馆查找关于金蝶K3软件的相关资料,了解金蝶K3软件的基本内容,对金蝶K3软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金蝶K/3 ERP系统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商业分析、移动商务、集成接口及行业插件等业务管理组件为一体,以成本管理为目标,计划与流程控制为主线,通过对成本目标及责任进行考核激励,推动管理者应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工具,建立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 2015年1月14 日 星期三

今天是实习的第三天,我们组成员将自己了解的关于金蝶K3软件的基本知识相互交流了一下,将不知道的内容做好笔记,等上机时向老师咨询. 因为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学习过《会计基础》,甚至有些同学还拿到了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证书,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相信此次的实习一定会为我们将来的职业生活起到铺垫作用。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2015年1月15日 星期四

今天是实习的第四天,早上和组员一起来到图书馆,将不知道的内容在电子阅览室搜索相关资料了解了一下,然后对我们要写的实习报告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并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大家都针对自己所负责的部分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向同学咨询,做了充分准备.下午每个人都针对所负责的部分,进行整理和书写. 2015年1月16 日 星期五

今天是实习的第五天,我们如愿的见到了给我们上课的金蝶公司的老师,老师首先对金蝶K3软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金蝶软件的三个系列,分别为KIS系列(最低等级)、K3系列(中间)、EAS系列(最高等级)。然后是教我们认识金蝶K3的主界面,流程图,以及叫我们建立帐套,然后就是针对自己所建立的帐套进行基础数据设置,何帐套的备份和恢复.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今天是实习的第六天,今天早上老师针对昨天讲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复习,然后讲述了今天的内容,今天早上主要讲述的是供应链管理的系统设置的仓存管理,凭证管理,还有供应链管理的基础设置,主要涉及凭证,应收帐款,仓库,客户等相关内容的系统设置和相关的增加,审核等内容. 2015年1月20 日 星期二

今天是实习的第六天,早上老师通过课堂演示的方式,详细讲述了仓存管理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仓存管理的概述,相关的流程图.仓存

金蝶K3软件实习报告

管理系统,通过出入库业务,仓库调拨,库存调整,虚仓管理,组装作业 ,结合批次管理,质检管理等功能综合运用的管理系统. 2015年1月21 日 星期三

今天是实习的第七天,老师还是对前一天所讲的内容进行复习,然后在讲述新的内容,今天讲述的 是凭证的录入,审核,以及查旅费报销等相关问题的 讲述和实际操作.由于时间的原因今天是老师最后一天讲述新知识,最后老师对之前的内容进行了总复习,然后让同学自己熟悉操作流程,并准备明天早上的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涉及这几天的所讲述的内容. 2015年1月22 日 星期四

今天是实习的第八天,同学们都早早得来到教室,选好电脑练习之前学过的内容,主要是指对今天早上的考试,由于时间紧迫,同学们对之前学习过的内容都不是很熟练的操作,所以都很担心今天的考试,老师说只要会熟练操作之前学习的内容,考试就不会有问题,所以早上老早来到教室请教学会的同学,今天的教室可谓是热闹非凡啊.所幸的是今天有惊无险,大家都顺利地通过了考核. 2015年1月23日 星期五

今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昨天晚上和组员一齐努力写好了本次的实习报告,早上起了个老早,最昨晚得成果进行整理和审核,最后调整了格式,来打印室打印报告,今天的打印室人很多,可能因为是最后一天,大家都在打印报告,下午按照老师所说的时间交报告。

工作得总结范文第3篇

小学部三年级组江红梅

【李宣哲简介】

李宣哲,今年9岁,男孩,现读三年级。长着一张白净的脸,眼睛大而亮,眼神中总是透着一股幼稚单纯的目光。说起话来不紧不慢,就像是领导作报告,中间还偶尔夹着个“啊,唔”等表示停顿的词语。他说话有一个习惯动作,就是爱搔脑门。每当遇到不好回答的话,就绕着弯地和你兜圈,或者支支吾吾地顾左而言他。要么抛给你一个难以捉摸的微笑,以此来分散你的注意力。就像乌贼,放出一股黑雾,趁机逃命。刚开始的时候,我还真的常常“中计”。

别看李宣哲人小,但心却灵着呢。他的脑子很好使,常常是不怎么听课也能学到和别人一样多的东西。因此,上课时他更多的时间是用来搞些“发明创作”。比如回头看上背后女同学几眼,说上几句玩皮话;拿出一个橡皮,抛到邻桌,再找借口要回来。实在难受时,干脆把二郎腿叉开,趴在桌上一个劲地画着他心中的画,搞起了“副业”。听说,一年级的时候,他还经常使“绝招”呢,比如上课时在地上打个滚,突然尖叫几声,或把教室当自由市场,到处闲逛。因为这个,他在全体任课老师心目中的印象可深了,简直是“难以磨灭”。行为的怪异,举止的异常,同学们都说他得了“多动症”。家长也觉得纳闷,上医院一检查,结果还真是那样。

更烦人的是这个“小李”同志做事拖沓,动作迟缓得惊人。每次排队,最后一个要等的人就是他。这不,他还一点不慌,不急不躁,迈着方步一步一脚樱每次交作业,最后一名当然也是他,这时,只要你说一声:“李宣哲,快点,好不好1他总是微笑着回答:“Yes,Sir,madom.”,接着站起来给你毕恭毕敬行一队礼。只要他心情高兴,其实写得也挺快。后来,我琢磨出来了,这家伙味口较特别,吃软不吃硬。没办法,还只能顺着来。不过,每到星期五,作业没作完,他还真有点急,急什么呢?生怕不让回家,那可是麻大烦啦,父母不骂死他才怪呢。要知他父亲可是个警察呀,听说打起他来连眼都可以不眨不眨,就像对囚犯。这点李宣哲清楚得很咧。有一次,生活老师罚他写一张说明书,陈述自己的“罪行”。由于时间紧,周五下午还不见上交。潘老师让他停课反省,他一边写一边解释:“老师,我很忙啊,你不知道,昨天下午江老师又找我写作业,我哪有时间啦?唉,这可怎么办?”你们看,火烧眉毛他才知痛。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他那“脏样”。说起卫生,他可是出了名的。要说谁的抽屉最适合养臭虫,非他莫属呀,那儿营养好着呢,要啥有啥。如“面包屑、饮料瓶、蛋糕、口腔糖……”要说谁的“地盘”杂物最多,他是头一名。走近他的“领地”你总可以看到大块的纸巾,要么是从刨笔机中摔出的“毛屑”。论谁的穿着最不体面,那也一定是他,“无领无袖”“斑痕累累”,恐怕一袋“汰渍”洗衣粉也难除尽那些污渍。教室里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他的“文房四宝”,他也不在乎。今天丢,明天买。实在丢没了,他就随手拿别人的,反正顺手牵羊不叫偷。他可从不把这种行为与“偷”联系在一起。别看他老爸是警察,我看拿他也没折。

本来个人卫生差点也没什么,年纪小,不懂事,总是可以让人原谅的。孰知这家伙偏不老实,经常“扯面条”吓唬女孩子。全班女孩子没一个喜欢他的,看到他就退避三尺。他呢倒好,想抱谁就抱谁,有时还亲人家两口。这下,他更成了全班的“癞瘟”,走哪臭哪。

自从接管这个班,李宣哲同学自然就成了我的重点“治疗”对象。他的病情可真够复杂的,是“综合症”。一天半月恐怕难见效。我呢虽然医术不高,但却有耐心,我相信,治“心脖得用“心”。下面就是宣哲同学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一些小故事:

九月十一日钥匙不见了

快上晚自习了,袁若水哭着跑来说:“老师,我的钥匙不见了。”“是吗,在哪不见的?”“我在饭堂吃饭,钥匙放在身边,起身拿了几颗荔枝,回来钥匙就不见了。”哪有这样的怪事?为了弄明当时的情况,我把几个在场的孩子都找来了,他们都说看见袁若水带了钥匙。难道袁若水没带钥匙到饭堂?不对,据袁若水妈妈说,她亲自把钥匙交给了袁若水,这不会有错。那么,是谁拿了袁若水的钥匙呢?拿这钥匙有什么用呢?袁若水妈妈说,钥匙上面挂了一个小鼓,是她班一个学生去新加坡回来送给她的一份小礼物。这下可真难住了我。要是福尔摩斯在世那该多好啊!袁若水又补充说:“吃饭时,李宣哲来过我那里,坐了一下就走了。”李宣哲,莫非真是他!思前想后,我的思维在李宣哲身上定了格。对,得找这家伙问问。据说他曾有过不检点的行为。可这家伙又嘴硬,就怕他不认帐。对了,我干脆来个“将计就计”。审问开始了:

“李宣哲,你今天吃饭时坐在袁若水旁边,对吗?”

“是的。”

“你看到了一串漂亮的钥匙,钥匙上还挂着个小鼓,你很喜欢那个小鼓,所以你就趁袁若水吃饭时,把它抓在手里了。然后你把它藏在一个秘密的地方。你的行为都被我们班的一个同学看到了。李宣哲,好好想想,你把钥匙放到哪儿了?”我的语气毫不含糊,好像这一切是我亲眼目睹似的。

“是的,我确实看到一面小鼓,我以为是邓晓君的钥匙,所以就把它拿上来了。”这家伙居然也毫不隐瞒。

“快,快想想,那钥匙放在哪儿?”我的心都快蹦出来了,没想到我的假设竞然生效了。这家伙以为我知道了一切,干脆全招了。结果,钥匙就在他的床底下找到了。我对他的行为感到很疑惑,他要这钥匙干什么?在我的盘问下,李宣哲说他真的认为钥匙是邓晓君的,他想到邓晓君生病了,所以替她把钥匙拿上来。本来是一片好心,没什么恶意。他的回答让我感到很为难。这时,我想起班上曾发生过的失窃案。有的同学放在柜子里的水果会不翼而飞,带来的饮料会突然失踪……难道这些都与李宣哲有关?看着李宣哲镇定的神情,我还是觉得有问题。

“李宣哲,不是自己

的东西不要随便拿,这样,失主会很着急的。再说,你这样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以前,你曾拿过别人的水果,饮料,甚至还拿别人的电话卡打过电话,这些老师都知道,你说对吗?”

“是的,我只拿过别人的饮料,水果,没拿过电话卡。”天啦,他又招了,这样的结局可不是我想看到的。

“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东西呢?”

“因为我的东西有时也不见了,所以我就拿别人的东西。”原来他这是在报复。针对这种情况,我给李宣哲讲了雷锋为人民服务不图报酬的故事,讲了列宁诚实的故事。他表示自己从今以后不再做这样不光彩的事,争取为同学多做好事,将功补过。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了30元钱,毫不犹豫地交给了老师。现在,李宣哲还一直爱读雷锋的故事呢,看来名人的事迹是最具有感染力的!

【启示】:孩子的行为总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要想根治不良行为,必先找准病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从正面加以引导。

九月二十一日“李宣哲要上台表演节目啦1

国庆节到了,学校举行“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虽说是歌咏比赛,但各班主任老师却独出心裁,居然在合唱揉合什么舞蹈。说什么歌伴舞,舞伴歌,有唱有跳,热闹。我想也是的,小孩子嘛,也难唱出什么水准,不如让他们来个表演唱吧。主意拿定了,歌名选定了——外国民歌《小红帽》。孩子们都很高兴,可是这由谁去表演呢?我可真犯愁。“同学们,这个故事需要四个角色。一个是外婆,一个是大灰狼,两名同学扮演小红帽。你们谁愿意报名?”话音刚落,同学们的小手“唰”地都举起来了。一看,李宣哲举得最高。口里还在叫着:“老师,我演大灰狼。”我心一动,说不定这家伙还真是块演戏的料呢。“李宣哲,你来试试。”话刚说完,李宣哲一个箭步跑上讲台,装模作样地演起了大灰狼——张着大大的嘴,眼露凶光,舞动着两只前爪扑了过来。别说,演技还真不错。“好,大灰狼就归你了。”

事后,我又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武断了,同学们也提醒我:“江老师,李宣哲到台上要是不听指挥怎么办?那我们班不是得不到第一名吗?换另外一个同学吧”。李宣哲的父母听说我居然让他的儿子担任这么重要的角色,也连忙打电话,提醒我是不是要重新考虑一下。说别的都没什么,就怕他关键时刻发“癫”,也就是乱来,不听指挥,怕到时候影响班级的荣誉。思前想后,我还是坚持自己第一感觉。

排练期间,李宣哲还真的够意思。不但能合上节奏,还能和其他演员相互配合,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可怕,行为乖巧了许多,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正式比赛开始了,我是千叮咛万嘱咐。没想到,这家伙还真争气,动作居然没出一点错,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比赛结果出来了,我们班还得了第一名。瞧把李宣哲乐得……看到儿子精彩的表演,李宣哲的父母高兴得脸上笑开了花。成功的表演初步改变了李宣哲同学在全班的坏印象,同学们终于看到了他可爱的一面。

【启示】:信任是最好的良药,他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甚至改写一个人的命运。老师的信任,父母的关注,同学的支持使他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十月二十七日“李宣哲,加油1

运动会报名工作开始了。短跑选手基本已定,长跑可真找不到人,孩子们都说自己的体力不行,缺乏耐力。这可怎么办?我到处了解情况,真希望能发现几根好苗苗。“老师,李宣哲其实跑得挺快的。”“是吗?”我吃了一惊,没想到这家伙不但能跳,还能跑。“第三节课,我们到操场试试,李宣哲,你也去。”我想亲眼看看李宣哲的本领,据潘老师说,这家伙长着一对灰毛腿。

第三节课到了,候选队员全站在跑道上,李宣哲也在其中。预赛开始了,只见小李同志撒开双腿一个劲地往前冲,跑了个第二。“好,李宣哲,你就报名参加400米长跑,好吗。”李宣哲也好像今天才发现自己的跑步才能,看到同学们投来敬佩的目光,激动得脸放红光。“平时有空,就到操场的练练,正式比赛时,不要偷懒,不要怕累,你一定行。老师给你加油。给我拿个奖来。”我用鼓励的口气拍着他的肩膀,下命令似的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运动会上,李宣哲同学居然不负重望,硬是捧回了个第三名。

【启示】:美好的东西需要人去发现。发现是教育的前提。记得一位美学家曾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用在教育上,是否可以理解为:“孩子的身上不缺少美德,而是缺少发现。”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接触,才能看到心灵的真实。

十一月五日《可爱的风》发表啦!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我想了个招——班级刊物发表。凡写得好的作品都打印出来,印发给家长。这样一来,孩子们可高兴了,看着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感觉自己就像个作家。几星期下来,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都在刊物上发表过文章。

有一次我突然接到李宣哲的父亲打来的电话,反映孩子对写作缺乏兴趣,每周的日记写得很被动。纵使写完,也不愿再修改。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写作水平那么高,他真羡慕。我听了李父的情况介绍后不禁笑了起来,我告诉他,那些成功的孩子背后都凝聚着父母的心血,他们的成功是全家人的努力。不少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写作素材,还亲自带他们外出游览。我把这一切都告诉了李父,希望他能和李宣哲一起共同创作,等到孩子对写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再培养他独立创作的能力。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因为“孤军奋战”而难创佳绩。

就这样过了两星期,我欣然地在学生手册上看到李父反馈的意见:孩子在家完成作业主动,能主动向父母反映学校的生活,日记写得也较认真。

多日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金诚所至,精石为开”。李宣哲这块顽石在教师、家

长的耐心教育下终于有了一点灵性。

为了表扬李宣哲同学的突出进步,我特意把他的作品在班上进行大力表彰。这样一来,李宣哲同学越写越来劲了。据李父观察,李宣哲同学在家学习的热情一周比一周高,听话多了。有一次,为了完成好老师布置的《画风》《写风》的作品,李宣哲可费了一番苦心。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宣哲的作文《可爱的风》居然在班级刊物上发表了!

附:《可爱的风》作者:李宣哲

夏日的风最可爱,最受人们的欢迎。

清晨,第一阵夏日的风吹进校园的花丛中,花草随风

起舞,空气中充满了花香,让人感到很舒服。

中午,太阳像大火盘似的挂在天空,小草弯了腰,

树枝也歪了脑袋,在田野里劳动的农民更是汗流满面。

这时,一阵凉风吹过来,悄悄地把农民伯伯脸上的汗水擦干,

农民伯伯不禁说:“好凉快。”

晚上,学习了一天同学们睡在床上,风吹在身上,凉

丝丝的,孩子们笑着进入了梦乡。

啊,可爱的风。

【启示】: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思想的艺术。而这艺术的精华归根结底是一个字:爱。爱孩子就意味着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在学业刚起步时就帮着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成功保证。

十二月六日老师,我送花给你

晚自习课前,我来到教室。班干部同学忙着向我反映:“老师,李宣哲在第三节课外活动课时,跑到花坛旁摘花,被值日生发现了。可能扣了我们班的分。”又扣分了,我肺气都炸了。“李宣哲,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清楚1我气急败坏地叫道。

“老师,我看见花坛里的花很好看,就摘了一朵。我想把它送给你。”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朵黄色菊花。花开得正艳,黄灿灿的,真可爱。天啦,他居然为我而犯下了大错。我记起自己曾在同学们面前说过,我很喜欢花,我希望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花香。没想到,他把我的话记得那么清。我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感到自责。

【启示】:孩子的心像水晶,透亮而晶莹。孩子的心是一杆秤,谁对他的爱最深,他自然心知肚明。

工作得总结范文第4篇

那么,怎样才能在高考作文上得高分?我想,如果学生知道了自己平时作文失分的原因,也就明确了作文怎样才能得高分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就以自己批改高中学生会考作文的深切体会,来给大家谈谈学生作文失分的原因。

2005年6月,我们学校承担了济宁市高二所有学生当年高中会考各科试卷的批改任务,我参加了会考作文的阅卷工作。三天时间,我一共批改了1957份作文,对学生作文中的失分现象深有感触。

当年的作文是话题作文,题目部分加了导语,是这样出的: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高考作文60分,笔者注】

神州大地,人杰地灵,从古到今,名人辈出,如汉武帝、祖冲之、文天祥、林则徐、孙中山、陈景润„„请以‘中华名人与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高考作文不少于800字,笔者注】。”

我边批改边记录学生作文失分的原因,阅卷工作完成后,我把学生本次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汇总,主要有:

一、审题不准,题目不当

仔细阅读导语和要求,我们会发现有几个关键词要特别注意,如“名人”、“中华名人”、“以‘中华名人与我’为话题”、“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等。

其中,对“名人”一词的解读是否准确,是审题的关键点之一。

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名人,是指著名的人物,如文化名人、历史名人等,再根据导语中列举的中华古今名人,我们可以推知这里所指的名人,还必须是对人类文明进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或者是有正面影响的人,正因为他起了这样的作用,他才出名,才有名声,才称为名人。相反,那些阻碍历史发展进程、开历史倒车的人,那些与人民为敌的人,那些反面人物,像商纣王、秦桧、慈禧、袁世凯、李洪志之流就不能称其为名人,他们只能是历史的罪人。

还有,导语中要求,“请以‘中华名人与我’为话题”,这句话至少包含下列信息:①、从“话题”二字可以明确地知道此为话题作文,不是命题作文,从后面的“文题自定”这一要求中,也能明确地知道这一点。②、所写名人,必须是“中华”名人,不能是“外国”名人。③、“中华名人”要与“我”发生一种联系,可以写“中华名人”对“我”做人、做学问、干事业的激励、鞭策作用,对我人生的启迪作用,不能只见“名人”不见“我”。④、“中华名人”可以是导语中列举的中华名人,也可以是自己熟悉的其他中华名人,当然也可以是泛指。

阅卷中发现,因审题不准导致的失分现象比比皆是。

有的学生把法轮功的头子李洪志当成“中华名人”,并且起了一个这样的题目——《中华名人李洪志》。这样的作文,不用再看内容,光凭题目就可以判“死刑”。

有的学生通篇只谈中华名人,始终不见“我”,即通篇无“我”。如有位同学题目起得很好:《历史从那一夜开始》,该生写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宁愿忍受宫刑的感人事例,但他通篇只谈司马迁如何如何,与“我”毫不沾边,既没有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自己的所思所想。

有的即使在作文中有“我”,也只是在结尾,用三两句话蜻蜓点水般一提了之。

有的用“我们”代替“我”。

有的在题目的选定上就把“我”排除在外,如《最优秀的人是你自己》、《名人伴你行》,在这类作文中,作者用“名人”教训起别人来,与“我”毫不沾边。

光是题目上的失分就占了相当比例。

在我批改的1957份作文中,没有写题目的作文就有31份。据我所知,这部分同学平时写作文时大都有这个毛病,他们习惯于先写内容,最后再根据所写内容定题目,但考试结束的铃声一响,就把定题目的事忘了。试想,不定好题目就写作文,就好比船只在没有航标或指南针的大海上航行,这样的船只有几个能不偏离航向的?再说,作文没有题目,就如同一个人没有眼睛或头脑,这也会让阅卷老师感到不舒服。也许个别同学误认为这是命题作文,心想既然已经给了题目,那就直接写吧,再把题目抄上是多此一举,因而没有写题目。

还有2/5的同学把话题本身当题目,或者是在所给话题的基础上,稍作变动就当成题目,如:《林则徐与我》、《我·雷锋》、《董存瑞—我的战友》、《中华名人之我见》、《我也说名人》、《向中华名人学习》、《中华名人与我的对比》等,这些题目给阅卷人太普通、太缺乏新意的印象,不会让阅卷人眼睛一亮,精神一振,自然要影响分数。

有的题目容易让人产生歧义,如《中华名人与我同伴》、《三国人与我》等。 有的题目有偏题或偷换概念之嫌,如《英雄,我爱你们》、《我与英雄》、《论英雄》、《英雄》、《追寻强者的足迹》、《先辈指示我前进》等,显然,这些学生把英雄、强者、先辈与“名人”划上了等号。

有些同学想在起题目上标新立异,但由于道业不深,审题不准,结果弄巧成拙,贻笑大方,引火烧身。如《戏说毛泽东》(革命领袖不是乾隆,岂能戏说?)、《华人辈出尽英雄》(“辈出”乃指人才一批一批地连续出现,华人中不可能都是人才,怎能用“辈出”?再说,华人和名人能划等号吗?)、《有情人终成名人》(难道名人就是这样打造出来的?)、《爱你在心口难开》(看了这个题目,叫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平时的恋爱大王在考场上又想起了自己的梦中情人,把“名人”当成了情人!)、《好友屈原》(难道屈原能跨时空与你这等境界的小毛孩子交朋友?从题目中就可以推知该生平时以交友为第一要务,根本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名人啊,我的情人》(这个学生更可怕,他满脑子都是情爱,真是达到了癫狂和无所顾忌的地步)、《武侠奇缘》(这与话题有什么联系?只能让阅卷人怀疑该生是不是个武侠迷)、《后事不忘前事之师》(在该生那里,时间可能会倒流)、《天祥与我称弟兄》(文天祥与你称兄道弟,他还跟你拜把子呢!真是无稽之谈,俗不可耐!)、《董存瑞——我的战友》(黄继光、邱少云也是你的战友吗?)、《刘彻——我的网友》(这样的题目,容易让阅卷人联想到该生是不是在考场上又犯了网瘾?)。

还有些题目与话题相左,或者与命题人对着干。如《我不愿当名人》、《名人是名人,我是我》、《不后悔为凡人》、《我平凡,我自豪》、《我与名人有

啥关系?》等。命题人让你往东,你偏往西,这不叫创新,也不叫有个性,这叫心理变态,叫不明事理,叫胡来!

在阅卷过程中,我也发现有许多让人惊喜的好题目,如《透过历史,我读懂了你》、《欲与名人誓比高》、《名人伴我成长》、《留下自己的脚印》、《有了你,我就有了方向》、《天生我材必有用》、《想你,在疲倦之时》、《站在伟人的肩上》、《俯首甘为孺子牛》、《中华的脊梁》、《永远的榜样》、《位卑未敢忘忧国》、《吾辈岂是蓬蒿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眼界打开之后》、《让我们发现自己》、《江山代有才人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沐浴在名人的光辉中》、《我的孔子情结》、《风,可以穿越荆棘》、《烟随风逝,名随史流》、《遥远的绝唱》等。我还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题目起得好的同学,往往能把作文写得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说到底,能不能起好题目,是否写好内容,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学养、水平、能力和境界问题。

二、垃圾语言和知识性错误充斥作文卷面

在阅卷中发现,现在有些中学生深受网络语言、劣质影视语言、武侠幻游小说语言和平时嬉打哈笑时所用语言的影响,思想境界极低,语言素养极差,粗话连篇,出口成“脏”,不分场合地胡言乱语,不分时空地大放厥词,他们放着经典不读,放着文学语言不学,放着好话不说,以说些粗话、脏话、错话、反动的话为能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猖狂到敢把这类话写到会考和高考的作文中的地步。这不仅是学生个人修养的缺失,更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如一生开篇就写道:“让我写名人,我又不了解他们,这与让一个没见过狗熊的人写狗熊有什么差别?”试想,阅卷人看到这样粗劣的语言会作何感想?会是什么心情?

有一个学生写自己做了个梦,在梦中见到了一个人,他问梦中人:“你是谁?我看着有些面熟?”那人回答:“我是唐王李世民。”接着该生说出了极不恰当、也不该如此说的一句话:“什么?你是李世民?我还是江泽民呢?”这样的调侃实在有些放肆。

在《我与名人有啥关系》这篇作文中,一生在结尾处大发感慨:“看来我是不能做官了,否则到时候,林则徐超不过,反倒超过了和珅,那我不赔大了?„„我始终成不了名人,因为中国人太多了,我超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可能的。唉,名人成了我成名的绊脚石,看来我还得努力啊!”

还有一生写到最后可能心血来潮,于是赋诗一首,但因犯了知识性错误,结果弄巧成拙,因为他在诗中写道“林则徐被慈禧撤职查办”。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不干慈禧的事。

试想,让你当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语言和这样的观点,你能不狠狠地扣分吗?

言为心声,文品即人品。从一次作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内心世界的灰暗和混乱、品行的低劣和放肆,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育该怎么办,我们当老师的和做家长的该怎么办。

三、没有文采,缺乏真情实感、不深刻

许多学生的作文得分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语言苍白无力,词不达意,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啰里啰嗦,让人读后味同嚼蜡,提不起一点情趣;再就是胡编乱造,空发议论,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更谈不上有见地的感悟和体会,升华不出一些有价值的、哲理层面的观点,或者“升”而不“华”,读后令人生

厌。究其原因,这是学生平时不重视阅读,肚里没货;不重视观察体验,没有自己的观点;不重视写作练习,训练无素的表现。

四、错字连篇,字体潦草

在阅卷中发现,字体不规范的情况相当普遍。有的字体太小,有的字体太大,有的字体严重畸形,更多的是龙飞凤舞,乱草一团。这样的字体,让阅卷人一看就够,一够就烦,一烦就给你扣分。所以,作文字体一定要工整、美观,卷面一定要整洁,让人赏心悦目,看后心里舒服,至少别让阅卷人费劲地辨别你的字体后才能读懂你写的内容,他们可没那个耐性和闲工夫。要知道,高考作文阅卷速度每人一般要在

七、八个小时批改600——800份,你的字体如果难以辨认,那你就只好自认倒霉。其实,好的字体和卷面是对阅卷人的一种尊重,你不尊重他,他也不会迁就你。练好字并不难,只要工夫在平时,天天坚持,不出一年,你的字体就会有大的改观。再说,字体还是个门面活,你再有学问,如果一出手就是一片“惨不忍睹”的臭字,你的形象会大打折扣,你的学问也将在人们心目中大大缩水。

几乎每个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在作文中出现错别字,少则一两个,多则十来个,有的同学作文题目上都写错别字或漏字,如《采访杨丽伟的专题报道》这一题目,把“杨利伟”的“利”错写成“丽”;《我辈岂是蓬篙人》这一题目,把“蓬蒿”的“蒿”错写成“篙”;《我看中华明人》这一题目,把“名人”的“名”错写成“明”;《我与中华名》这一题目,明显地漏掉了“人”字;《我为中华名而骄傲》,这一题目中也漏掉了“人”字。一篇作文如果错字连篇,甚至在题目上都出现错字或漏字,这会让阅卷人感到你是一个很不细致、很不严谨、语文素养极差的学生,不给你这样的学生扣分还给谁扣分?

五、字数不够或篇幅过长

有200多名同学字数不够,少的一二百字,多的三四百字,就是不够600字。这让阅卷人感觉你肚里没货。有的则长达八九百字,甚至非把1000字的方格纸写满才算完。这让阅卷人觉得你婆婆妈妈。有的则到600字就算完,多一行都不写。这让阅卷人认为你是在凑字数。这三种情况,都会影响你的作文分数。

按山东省2009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阅卷扣分标准,不少于800字(这是高考作文的字数要求)的作文,每少50 字扣1分;400——600字之间的最多给25分;400字以下到200字的,给20分左右;200字以下的给10分以下。

另外,还有一生竟然把一篇驴嘴不对马口的其他话题的作文写在了卷面上。他写的是有一天他到集市上买了一盆花,回家后,他妈妈说这盆花不好看,他就说好看,结果娘俩争执起来,最后才统一了意见,这样一篇作文就结束了。依我看,这不是胡来,就是投机。也许这样的学生把阅卷老师当瞎子或混子,才会有如此愚蠢的举动!

总起来看,学生作文失分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认真学习揣摩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性要求,更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严格地针对性地阅读和训练所致。

其实,《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中就明确规定了作文考试的基本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40分,要达到以下六项要求: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发展等级20分,要达到以下四项要求: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上述两个等级的要求非常重要,如果某一点或某几点做不到,就要扣掉相应的分数。但上述要求,可操作性不强,要想使高考作文成为佳作,同学们还必须知晓高考作文评分的补充细则。

我校语文教研组的段刚老师,已连续三年参加山东省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由于他对高考作文要求研究得透,对阅卷标准把握得准,加之他态度十分认真,批改得又好又快,连续三年都被评为高考作文优秀阅卷员。我们俩似乎已经达成默契,每当他阅卷归来,他都会来到我的办公室,向我介绍他阅卷的深切体会、考生作文得高分的原因以及扣分的原因,最后他还谈到如何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好高考作文。

对段刚老师的介绍和体会,我都一一记录下来,同时我还问他一些我关心的有关高考作文阅卷的问题。为了让段刚老师的阅卷心得充分发挥作用,我让他认真总结自己的阅卷体会,并在全校语文老师会议上作专题发言和经验介绍。他的介绍有高度,有深度,有活生生的事例,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受到全体语文老师的一致好评,对促进我校的作文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据段刚老师介绍,每次高考作文正式阅卷前,阅卷负责人都要把专家组事先阅好的一二十份有代表性的各种层次的样卷呈现到全体阅卷老师面前,对赋分原因逐一进行分析,并据此制定出《山东卷作文评分补充细则》:

第一、基础等级(40分)

内容20分:

一等(20—17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二等(16—12分)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三等(11—7分)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 四等(6—0分)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一等(20—17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 二等(16—12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 三等(11—7分)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尚清楚。

四等(6—0分)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 第

二、发展等级(20分)

一等(20—17分)二等(16—12分)三等(11—7分)四等(6—0分) 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丰富:④材料丰富;⑤形象丰满;⑥意境深远。

有文采:⑦词语生动,句式灵活;⑧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⑨文句有意蕴。

有创意:⑩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⑾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⑿有个性色彩。

说明:①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的文体的要求。

②发展等级评分,依据12个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等评分,直至满分。

③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

④确认为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⑤以“内容(题意)”为主先打“奠基分”(即“内容”或者说“立意”是基准,决定分数的走向),然后在其相邻等级中再为“表达”和“特征”打分,不跨等级打分。先确定“内容”等级分,即根据“立意”确定等级,然后再给“表达”和“特征”定级。

⑥两个阅卷老师打分差距超过7分(7分以内的取两人的平均分)以上,交由第三人批阅打分,如果第三人打分与前两人打分差距还是较大,交由专家组批阅,并以专家组所打的分为终结分。

第三、关于审题(以2006年高考山东卷作文为例)

1、关于“切合题意”。一是从“近视”的角度去谈问题,比如选取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脚踏实地、深入地看问题等方面;二是从“远看”的角度去理解,比如距离产生美、人应该怀有梦想等等;三是将“近观”和“远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关于“符合题意”。能够根据材料的寓意,进行阐发,符合“近观”或“远看”的寓意,就某一方面演绎话题。

3、关于“基本符合题意”。与材料有一点联系,但不贴切,可判为基本符合题意。

4、关于“偏离题意”。完全脱离了题目中材料所给出的诗歌的寓意,另起炉灶写话题作文。如根据“那儿有灰尘、石渣”这句话,就把立意定为环境保护。

第四、关于发展等级

1、正确理解“深刻”与“含蓄”。深刻主要是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而言的,是指文章所表现出的中心见解深刻,一语中的。具体讲,就是要言之成理,落到一个具体的点上,或深入本质,或抓住规律,或揭示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含蓄并非朦胧,更不是晦涩,它是委婉表达的一种特殊形式,作文时应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着眼“真挚”与“现实”。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还要求考生要写出真情实感,感情要真挚。因此,需要考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3、重视“创新”与“文体”。“创新”主要体现在:立意“创新”——深刻、有哲思、有内涵、思想独到;内容“创新”——题材新颖,感情真挚富有理性,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普中见色平中见奇;构思“创新”——想象丰富、联想到位、切入新颖、角度多元、构思新巧;语言“创新”——有文采富于感染、有生活富于变化、有内涵富于启发、有意蕴富于哲理;文题“创新”——新颖题目、符合文体、彰显文义、创意多彩。但要明确:立意“创新”不等于大唱反调,体式“创新”不等于追求花样,选材“出新”不等于写社会阴暗面,语言“求新”

不等于语言异化。至于“文体”应根据话题和自己的特长而定,最好采用记叙文、散文、议论文三种常见样式,少采用诗歌、戏剧、寓言等体裁。

4、关注“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在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时,要针对材料,从“是什么”(确定材料的内涵,为作文定位)“为什么”(探求材料所蕴含的本质、实质,增强说服力)和“怎么样”(如何针对材料所及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的具体办法)三个角度来展开联想、创构,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展开层次、扩宽视角、拓展意蕴,使文章上档次、增品位。

由此看来,要想使学生在高考作文时得高分,平时老师除了在作文批阅和讲评上下功夫外,还要从基础年级起就让全体学生都知道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评分补充细则,引导他们围绕要求和细则进行有的放矢地阅读和训练。每周都要按高考要求写一篇作文,写完一定要及时上交,上交后,老师一定要认真及时批改,做好批改记录,并且要分别评选出题目最佳的、中心最突出的、内容最充实的、感情最真挚的以及最深刻、最丰富、最有文采、最有创意的学生作文和上述某几个方面写得最好的学生作文。讲评时,老师要让这些同学到讲台上当场朗读自己的作文,并且及时给予言简意赅的点评。最后对作文进行总评,指出优点和缺点,提出要求。这还不算完,老师还要要求学生根据范文和要求,在三天的时间里再修改一遍,修改后的作文,同学之间交换批改,老师抽查,把更为优秀的作文在班内张贴,做到“奇文共赏析”。只有这样,才能每写一篇都有提高和突破。

工作得总结范文第5篇

通讯员(下文称为“问”):潘老,您从1935年15岁时就从教,先后担任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一生可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乐,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驻足讲坛长达70多年。尤其是1981年开始全国第一个招收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第一个招收博士研究生。20多年来,已指导培养了一百多名硕士、博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育才之道。请您谈谈您的治学之术与治教之道。

潘懋元教授(下文简称“潘”):高等教育学是1984年被正式列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并批准成立第一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的。按说,高等教育学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应始于1984年后。但由于当时的规定是先招收培养,后报批学位授予点,所以实际上我招收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是1981年,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是1986年。20多年来,经我直接指导的硕、博士毕业生已百余名。他们除个别外,多在高等教育界工作,有的已成知名学者,独当一一面;有的后生可畏,崭露头角。看到他们的成长进步,身为人师,我深感欣慰。可以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做教师的最大乐事,至高的回报。

问:您认为培养研究生首先注重的是什么?

潘:首先是选好才。选好才等于成功的一半,正所谓“成功与否,端赖选材”。招生选才的优劣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如同农民播下去的种子的好坏对收成的影响一样。因此,如何把好博士生培养的入口关,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考生,是关系到博士生教育全局的关键问题之一。

问:您认为博士生的选拔应注重哪些方面?

潘:对博士生的选拔,既不同于本科生,也不同于硕士生,在选拔过程中要重视其发展的潜质。一般说,本科生的培养是以学习为主,通过课程学习和初步的科研训练,以培养某一专业的专门人才。硕士生的培养是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并重,通过自主学习和有指导的科研活动,使之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负担学术工作的能力,以培养某一学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博士生的培养要以科研为主,通过自主的科研活动,表明其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能够作出创造性的成果,是培养某…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培养质量不仅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而且还影响到国家的创新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与之相关的学术声誉。因此,并不是每一个具有一般思想和业务水平的大学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努力就能达到这种要求的。因此,严格选拔人才,就显得格外重要。

人才选拔中最关键的是要能准确判断考生的报考动机,看其是文凭取向还是兴趣取向,是为学位而来还是为学问而来。所以,选拔的考生必须对本门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对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探求欲望和献身精神,愿意终身为这一学科的发展做贡献。如果只是把学习、科研作为猎取学位的手段,就很可能碰到困难就动摇。尤其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新的学科,有很多的难题有待探索,人们的看法也不一致,各种责难,时有所闻。如果认识不足,信心不定,很可能半途转行。即使勉强留下,也可能急于自炫,则其所学必定不牢靠,而将来的成就也定然有限。为什么这样强调兴趣在选拔中的意义呢?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这么说:“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我把前一句改为“板凳敢坐十年冷”,想强调的是,坐冷板凳不仅要有兴趣,而且要有勇气。尤其是对致力于基本理论研究的学者,既要耐得住寂寞,探微钩沉,从容深思;又应该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针对那些具有全局性、综合性的理论前沿论题,以敏锐的观察、开放的视野、前瞻的构思和富有使命感的态度,开展系统的研究。当然,这种抽象的理论也许离现实较远,但一个学科一定要有一部分人从事这种研究。从事这种研究就更需要有“板凳敢坐十年冷”的勇气和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发展相当迅速,但能安下心来搞基本理论研究的人却很少,包括我自己在内,往往不得不像赶集一样,被动奔忙。

问:对研究生的入学考试成绩怎么看待的?是不是并不按考试成绩录取?

潘:不是不按考试成绩录取,而是在选拔过程中,不能光看考试的成绩。高分未必代表较高的学术能力和学术兴趣,考试成绩好的博士生中研究兴趣不大、创新意识缺乏、学术潜质不足的大有人在。基于以上认识,我对博士生的选拔,并不太注重考试成绩。更为重视学生在根本问题上的思想认识与价值取向,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论文、专著和学术报告。当然,从学科考试中,多少也可以看出学术水平与逻辑思维能力,但不如看论文或专著那样全面了解其思想倾向、政治态度以及理论基础、研究能力、科学态度、科学方法、逻辑思维和创新精神等。考试成绩与论文、专著审查合格之后,复试时我要求申请者作一次学术报告。报告会邀请教师和研究生一起听讲、提问,然后参考大家的评价,做出最后的决定。

应该强调的是,博士生的选择,应当多给予导师自主权,导师才能做出综合的判断。我并不太重视考生“科班出身”、“名校出身”,而是有教无类,注重实践经验、创新能力、不拘一格、跨学科出身。我的研究生是来自各种学科、专业的。但近年来被录取最多的,除了教育系毕业生之外,就是外语系毕业生。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我并不是认为外语不重要,而是觉得有些很好的苗子,尤其是思想上比较成熟,又已有相当实践经验的在职申请者,往往由于外语成绩差一点而被拒之门外,实在可惜。其实录取之后,抓紧抓好一年的公共英语学习,或集中强化训练,大多数是能够达到合格要求的。其次,我最不满意的是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考题,也要像高考考题那样随附标准答案,作为评分依据。如果考生的答案完全符合标准答案,充其量只能考出他们的记忆能力与求同思维能力,恰恰不能考查对他们来说最为重要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此,我把标准答案“擅自”改为“基本要求”:思想政治观点正确:基础知识基本正确但不要求罗列无遗;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虽不一定正确但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我所说的选拔博士生应当重视其发展的潜质,综合考核其学术水平与思维能力,在当前的招生体制下其实是无能为力的。20世纪80年代,生源较少,招生制度还不十分“规范”时,博士生导师还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现在制度越来越“规范”了,导师完全丧失了自主选择权,而所谓“规范”,又是照搬非人性化的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例如,划分数线(不仅划总分数线,还划单科分数线),笔试上线后,才从高到低,以1:1.2的比例与导师见面,进行复试。复试成绩又只能以30%~40%的比例与笔试成绩合计,最后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作为

导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潜质优异、学有所长的考生落选。“失英才而不得教育之”,是作为导师最痛心的事。尤其是从去年开始,教育学科硕士生招生连专业课也都全国统一出题、统一评卷,把研究生招生也“高考化”了,这不利于各校、导师选拔符合自己学校、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要求的创新性人才。

问:学生招收进来以后,您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指导的?

潘:对于博士生,在治学要求“深入浅出”和“由博返约”。“深”要深在思想上,深在理论上,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而真正能揭示本质和基本规律的理论总具有简明的表达形式,具有一种科学美。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因此,只有真正深入到了本质,把握了基本规律,才能浅出。“浅”出就是要用简明的方式表达出来,做到明白易懂。很多研究者以把简单的东西讲得深奥难懂当作“学问高深”。这种故作高深,往往是自己并没有完全弄懂,没有消化。只有把高深学术问题弄懂了,消化了,才能深入浅出。做学问要做到深入浅出,既有下功夫的问题,也有端正学风的问题。

先说端正学风。很多人写文章,往往用晦涩的语言来表达,旁征博引许多无关宏旨的理论,无非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博学。在他们看来,讲得明白易懂,语不晦涩,似乎没有学问。这使许多人尚未真正深入就自认为学问已经做得很深了。“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趋明”,其实最高深的学问,可以用最简明的语言来表达,也应该用最简明的语言来表达。寻找简明的表达方式的过程往往也是深入研究的过程。所以,只有端正了思想,才能进一步把学问做得深透。

除了端正学风,还要下功夫。要在由约到博的基础上,再由博到约。由约返博是充分占有材料的过程,而由博返约是对材料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其中蕴藏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这是一个需要高度创造力和艰苦求索的过程。要把材料融会贯通,化为己有,形成自己的见解。思考很久的观点,当要写出来、讲出来的时候,须重新审视材料,果敢地根据需要取舍材料。要敢于割爱,同时尽量用自己的语言,简明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问:作为一位博士生导师最重要的是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潘:对于博士生的培养,研究所和导师只能提供必要条件。成才靠自己,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所谓必要条件,包括优良的学术气氛,必要的图书资料以及其他教师和研究生的种种帮助。

问:您如何帮助博士生自我成才?请您具体谈一谈。

潘:首先是是课程学习。先从硕士生的课程学习说起。我往往把一门课程的全部或一部分,分配给他们自己备课、自己讲课、自己主持课堂讨论。导师工作是介绍一些参考书目,课前检查他们备课的情况,课后帮助他们总结。总结着重于观点上的把握和方法论上的指导。这样,研究生对于所分配到的课题,除阅读导师指定的参考书外,还要自己收集大量资料,进行研究,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讲稿。并且获得讲课和主持课堂讨论的教学实践经验,把学习、研究和教学实践三者结合起来。研究生对这种方式比较满意,既系统地学习一门课程又能深入钻研某一课题。有的研究生对所讲的课题继续研究,写出论文,还有的就以此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

但是,对于博士生来说,这种课程学习方式就不够了。他们应该开出一门有一定质量的课程。以前,教师不多时,我尽可能让他们就其所长,承担一门硕士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因为没有本科生,先后把我开过的《高等教育发展史》、《比较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政策法规》让给他们开。这比他们听一门课或自学一门课,然后考一考或写篇学习报告,效果要好。“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为教而学,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大不相同,既系统深入地学习一门课程,又可以从中考查他们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

现在博士生多了,没有那么多的课程让他们开了。我就在所开的《高等教育专题研究》和《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研究》两门课,各提出三四十个研究课题。我先对每个课题的要点、前沿、要求,做简略的介绍说明。然后,让他们每门课每人自选两三个课题,进行研究,写出研究报告。对全班博士生讲课,也吸引访问学者和高年级硕士生前来听课。我的任务是:第一,课程的总策划:第二,对每个课题研究做简要的引导:课题意义、已有争论、研究要求、参考论著等;第三,在博士生课题研究过程中随时提供咨询:第四,在博士生讲课和答辩后点评,点评包括讲课内容和教学能力:第五,评阅作业(包括读书报告、讲课讲稿、小论文);第六,评定成绩。不进行一次性的期末考试,而是综合作业、专题报告和课堂讨论的发言评定成绩,也不一定指定或介绍参考书。因为博士生要有独立科研能力,应当学会自己收集参考资料。

问:您给博士生上课时,对博士生的专题报告要举行讨论活动,每次报告都是报告人1人,点评人1人,其他同学要提问并参加讨论。采取这种课堂讨论形式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潘:这种讨论形式的安排当然有一定的用意在。我试图通过博士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习惯一种学术交流的方式。报告人一个小时以内通过PPT完成脱稿陈述,点评人要在10分钟内对报告内容和讲课的优缺点做系统的点评,其他同学提问讨论。偶尔我也评论、提问。最后由我来给出针对性的点评。经过这个流程,接受训练的学生将会慢慢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表达方式和表述时间,使听者听清楚他想表达的意观点,进而展开后续的讨论。同时他们也会在这一过程中,懂得倾听其他人的发言。另外很重要的是提高他们以后作为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我的点评除重点针对报告的学术水平特别指出其创新性之外,还对其讲课的优缺点和其他博士生的发言作点评论。特别要坚持“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考虑评论的分寸和重点。在我看来,指导学生的理想方式是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思维倾向与他们的进步情况给予特殊性的指导。当然,我针对每一位同学指出的具体问题,很有可能也是其他学生容易遇到的问题。因此,其他在场的学生也同样可以获益。例如,讲课内容多而杂,重点不突出,前后不呼应;讲课方法平铺直叙,推导不合逻辑,照本宣科,就是学生常见的毛病。

问:这种教学方式是不是既有西方“习明纳尔”的特点又有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的教学特点?

潘:是的。费孝通先生曾将serninar翻译成“席明纳”,并趣解为:“席”就是首先大家坐在一块,“明”,就是接下来互相阐明道理,最后“纳”,就是说在讨论中要有一种兼容并蓄的气度,含纳各种思想在一块竞争。费老此言虽通俗,但基本上也能够概括我们这种上课的大体旨趣了。

我曾在很多场合对学生和青年教师反复讲过,讨论课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就是“学术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有点像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那样,在讨论中老师的角色首先是一个潜在的引导者,其次是一个讨论的平等参与者。我的观点仅仅是交流过程中诸多观点中的一种,但并不像苏格拉底那样“先知先觉”,也缺乏苏格拉底

那种渊博和机敏。我所扮演的教师角色只能算是“平等中的首席”吧。因而,这样的讨论教学实际上树立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和学习观念。同时,博士研究生从不会发问到善于提出有质量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维度以独立思考的方式来分析和研究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的大多数学生即便到了博士研究生阶段,在讨论的过程中仍旧普遍不会提问题。不会发现和把握其他同学发言中的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与反思。更不会在讨论的过程中抓住值得进一步追究的与现实实践紧密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面对这一情况,我反反复复告诉给他们的是三个字:“慢慢来”。从不会讨论到学会深入探讨问题,是一个需要慢慢转变的过程。从把知识视作外在之物到把知识视作自己的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一个需要慢慢转变的过程。它也意味着,读书和做学问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慢慢地”认真磨砺与涵养的过程,是一个与自己生命紧密相关的逐渐展开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就能够融进这种学术讨论的氛围中,也慢慢意识到知识实际上就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我所摸索出来的这套研究生培养模式,叫做“学习一研究一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法,是适合于研究生培养的。现在高教所其他老师上课,基本上也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而各有自己的创新。许多博士生毕业后,也在自己的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以这一教学方法为中心,连同其他的教学成果,2001年获得了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问:现在网络信息非常发达,但您还是非常注重博士生对经典名著的研读训练,要每人至少写两篇读书报告,然后大家进行交流。您这样做是基于什么考虑的?

潘:是的,现在是信息社会,网络学术资源非常丰富,对我们做学术研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但是。这不能代替本专业领域的经典名著的学习。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阶段,要打好本学科的坚实的基本理论功底不能只靠教材和靠网上、期刊上的论文,要靠对本门学科经典的研读、品读和批判的读。比如入学开始,我就列出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若干经典著作,每学期至少精读两本做笔记。其实许多博士生不止读两本。只有对这些经典著作读深、读透才能打好高等教育研究的基础。不然,就会像很多人那样把一些并不成熟的二流著作当作宝贝,或者道听途说、东拼西凑、“六经注我”式的引经据典,曲解甚至歪曲式的引注,这样会使博士研究生走进学术研究的误区。

问:您对博士生的平时学术活动是怎样要求的?

潘:在一定意义上,在博士生成长中,学术活动比课程学习更为重要。为此,首先要创造一个有良好学术气氛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受到陶冶,激励竞争。厦大高教所有一个制度,每周一次学术例会,由教师、博士生和个别硕士生或来访的中外学者做学术报告,然后展开讨论。除让博士生做学术报告或参加学术讨论之外,还支持他们在校内开讲座,同校外学术团体联系,尽量让他们参加校外学术会议和每年一次的全国高等教育学博士生论坛,但要求必须带一篇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参加。有时我还指定某位博士生代表我去参加学术会议或同他们一起去参加,回来后要做传达报告。这对活跃思想、扩大学术视野大有好处。值得一提的是,自周远清同志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后,学会每年都举办一次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该论坛自2003年开始设立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分论坛,让所有设有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单位选派部分博士生代表参加,既可检阅博士生们的学术水平,又可加深各培养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还可增进博士生之间的情谊,达到以文会友,切磋学问,砥砺思想,激励创新的目的。

加强博士生之间、博士生与硕士生之间的群体“碰撞”活动,也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博士生,各有其专攻的课题,在学术上往往只同导师“单线联系”,不能很好地发挥集体作用。而这种集体的激励、互助或者叫做“碰撞”,往往比导师的工作更为全面深入有效。曾经有一位硕士生,他的学位论文需要补充大量材料才能进行充分的论证,文章也要做较大的修改,估计在时间上来不及了。我建议他延长学习时间半年,或者放弃学位只拿毕业证书。这对他无疑是一件苦恼的事。他的两位同届硕士生,放下他们各自未完的论文工作,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帮助他搜集资料,设计修改方案,经过很多个不眠之夜,终于如期交上了一篇质量较好的学位论文。不但顺利地通过专家评审与答辩,而且论文的一部分发表之后,为《新华文摘》所转载。一次国家教委召开的有关学术会议,还特邀他出席参加。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为了促进群体之间的激励与互助,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邀请其他研究生一起参加;我对某一位研究生的论文指导,也让其他研究生参加,发表意见。虽然参加者对论文内容所涉及的问题,事前不可能有充分的准备,但却能起到相互关心、相互切磋的作用。

问:博士生的学位论文指导应该是博士生培养中最核心、最重要的,请您谈谈如何对博士生的论文进行指导?

潘:没错!写出一篇高质量、有创见的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的中心工作。有人认为博士生论文选题,最好是导师研究方向或系列研究课题的组成部分。这是对的,但不排斥博士生选择非导师研究方向的课题,研究导师未研究过的或无力研究的课题。更重要的是根据博士生原有的研究基础和知识结构来确定研究方向与课题。例如,我早期指导的四位博士生,两篇论文课题是教学论与课程论,同我的研究方向比较一致;一篇论文课题是高等教育体制与管理,对此我还能指导;还有一个论文选题为教育统计学,这个领域我是外行。最近,还有一位博士生的论文课题是关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教学方面,我更是知之甚少,就请本校或外校的教授共同指导。这样,导师是不是就不起作用了?我想不会的。研究计划由他们自己制订,研究方法由他们选择,导师只从方法论上提供一些咨询,在具体内容上指导不多,干涉就可能较少,博士生的“自主权”也就较大,未必不是好事。当然,必要时还可以请校内外专家帮助。

我认为,对于博士生,不仅要求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而且要使其成为未来的学术带头人。作为学术带头人,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还不够,还要求其具有组织领导集体学术研究的能力。因此,不能满足于自己能够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还要让他们去支持、组织有关教师和研究生参加研究,培养他们搞集体科研的设计、管理、审查的能力。我培养的博士生在读期间就有不少承担科研项目的课题组织工作,有的当课题组组长或副组长。我们自己召开的会议和会务工作,也尽量吸收他们参加,对他们也是一种必要的“实训”。

问:当前有一种学术研究的倾向就是理论脱离实际。对于这个问题,很想听听您的看法。

潘:高等教育学是应用性学科,研究工作。要面向实际问题;研究方法,要用调查、观察、实验、总结等多种方法来掌握第一手材料,不能从书本到书本。但许多研究生宁愿根据书本知识、书面材料,坐而论道,不

愿花时间到实际中去。当然,有实际的困难,如受时间、经费等条件限制,但这不是主要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扭转理论脱离实际的学风。为此,我曾多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博士生们:我的理论研究很得益于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实践经验的积累使我在研究教育理论时,心中有个“实际”;在写文章、作报告时,心中有读者、听众,力求使抽象的理论成为简单、明白、可接受、可操作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养成了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以教育实践检验教育理论的习惯,而不满足于只引用西方的观点和理论问题,论证自己的理论。理论中的“大”、“空”、“洋”的倾向值得注意。“大”就是题目大、口气大,认为别人的研究一无是处,只有自己的理论是“填补空白”的。“空”即空对空,研究的结论纯粹是理论导出来的,空话连篇。“洋”就是喜欢搬洋人的话,以壮大自己的声势。很多青年理论工作者颇有才气,但如果不联系实际,光说空话,这样的才气是难以有生命力的。理论还必须由实践来检验,通过历史分析、比较研究所获得的经验、理论,必须结合当前的实际,通过实践检验,才能被确认并得到应用,从而体现它们的社会价值。为此,我积极给学生提供联系实际的机会。近年来,在为博士生开设“中国高等教育问题研究”课程期间,我每年都要带全班博士生到各地搞实地调研。虽然这算不上实践锻炼,但在科研工作结合实际上有一定效果。

问:众所周知,您坚持了20多年的“周末沙龙”,已成为教育界、学术界的一个佳话。您能具体谈谈吗?

潘:导师的指导不一定全在课堂上或论文指导中进行,更多的是在平时师生交谈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20多年前,我同研究生建立了一种家庭访谈制度,后来被称作“周末学术沙龙”。每逢周六晚上,是我接待研究生的时间,自由参加,没有课堂上的正襟危坐与刻板拘谨,清茶一杯,点心几样,可以畅所欲言,往往无所不谈。从天下事到个人生活,从学术论争到工作方法,既谈学问中的人生,也谈人生中的学问。话题有时事先确定,有时即兴而谈,可以是学术思想上的理性探讨,也可以是生活情感上的轻松交流。大家“各言尔志”,相互切磋琢磨。研究生对此很感兴趣,感到从中颇有得益。并且很多学生的论文选题就是在大家的不经意漫谈中受到启发的。其实,导师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在沙龙上,除了我和研究生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外,我还借机引入“活水”,让沙龙慢慢变成研究生接触外界的一个窗口。因为经常有些教育界的学者朋友、高校的领导,甚至一些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来看望我,我就把来访的这些客人在沙龙上介绍给研究生们,让他们之间进行一些交流。一些外国学者,如日本著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有本章教授、大冢丰教授、天野郁夫教授,加拿大著名比较教育学家许美德教授,挪威学者阿里·谢沃教授,德国学者罗兰德·舍恩教授等国际友人来厦大高教所访问时,都曾来到沙龙上与学生们见面。其中,许美德教授和阿里·谢沃教授还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到参加沙龙的感受和看法。后来,我的同事们,如刘海峰教授、邬大光教授、谢作栩教授、史秋衡教授、王洪才教授等也纷纷开起了自己的周末沙龙,且各有各的风格,相映成趣,蔚然成风,成为高教所的一种宝贵的传统。

问:不论是硕士生或博士生入学,您的第一次报告,总要提韩愈的《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来鼓励研究生,这对博士生的学术创新和学术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潘:是的,我总是引韩愈的《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来鼓励大家不迷信权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导师。事实也是这样:第一,高等教育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并无多少成熟的理论可学。第二,近年来,不论中国或外国,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理论、专著纷纷问世,分支学科、交叉学科、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就更多。导师读新书的时间有限,所接触到的新知识、新信息不多,而研究生的时间集中,精力旺盛,新知识、新信息比导师丰富。第三,研究生思维敏捷活跃,比导师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提出新见解。 “师不必贤于弟子”,但“闻道有先后”,师之先于生者。首先是在术业专攻上,尝过一些甜头,也尝过一些苦头,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可能在治学方法上能够给研究生包括博士生某些有益的劝告、点拨、引导。其次,高等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我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比研究生多,在理论联系实际上,能够提供有益的指导。再次,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也较多,为人处世的经验也较多。我认为“师不必贤于弟子”,但“闻道有先后”,故导师是能起指导作用的。

对于社会科学来说,导师对博士生的指导,专业的具体帮助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方向上的指引、方法上的点拨以及人格上的影响。例如,当前不少研究生重“洋”轻“土”,崇拜西方成就与西方教育理论,而不重视中国教育的发展与中国教育理论的成就。如果由导师作几次报告,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产生这种思想?可能由于对社会现状批判态度的心理倾向,也可能由于观察社会现象时,对西方用的是“望远镜”,对中国用的是“显微镜”。为使他们对中西教育有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只能引导他们深入了解历史和现状,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为此,我在2003年组织博士生讨论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有一定影响的“依附理论”,写了一批论文,分别在清华、北大、复旦的几个高教刊物上发表。现在正和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前院长、现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执教的杜祖贻教授合作,研究中国的教育国际化问题,以“借鉴与超越”为主题,设几个子课题,分别由十位博士生承担。近日,加拿大学者许美德正在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对世界的影响”,我正在积极地争取她前来讲学。

我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与理论,的确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但远非完美。中国教育的确有许多问题,非改革不可,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更重要的是要立足国情,即使西方某些先进的东西,也不是照办照抄就能生效的。忧思可以使人发愤,自卑却使人丧志。“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正因为中国教育问题很多,更需要青年一代投身于教育改革事业中。

对于博士生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见解,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不一定要求与导师一致,以免压抑他们的创新精神。但是,对于社会科学研究中容易产生的一些偏向,如照搬洋教条、理论脱离中国实际、忽视应用科学理论的可行性、思维逻辑不严密等,就要从方法论上加以指点、引导。即使是某些显然错误的观点,也不要简单地划禁区、扣帽子。凡是错误的观点,总有它的理论错误或逻辑错误的地方。最好从方法论上找出它的错误所在,引导他们自己去重新审查自己的结论,自己去修正自己的结论。有一位博士生在一次报告中,提出了一个明显有错误的观点,不少听者赞扬他的观点“有新意”,也有的研究生感到不对头。“有新意”的赞扬使他感到满意,感到不对头的又说不出所以然。如果导师只是告诫或谴责他不该持此观点,可能起禁锢作用而难以使之心服。为此我把他的报告稿索来仔细研究,发现这篇报告不论论据或论证都有逻辑错误,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查对了原著,然后向他指出。他承认了逻辑上的错误,并重新审查了他所得的结论。

另外,我也积极向年轻人学习,这也是防止思想落后于时代的有效方法。与年轻人一起探讨问题,总能感觉到新思想、新观念的碰撞和冲击。我很注意发现和把握青年人思想的闪光点,并加以提炼和系统化。如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研究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就是在与博士生讨论的时候受到启发后,我组织他们写了一组笔谈,在全国最先提出了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观。

问:您不但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和思想引导,还对学生的生活,尤其是对家境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并从自己的讲学所得中先后捐出50多万元设立“懋元奖”。请谈一下设立此奖的初衷。

潘:我设立“懋元奖”的目的,首先是为是鼓励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学科研究。同时,也有帮助家庭困难学生的意思。我也是出身经济贫困的家庭,上小学、中学、大学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资助和靠自己的课外兼职读下书来的。所以,现在经济条件好了,就把自己额外收入的一点钱捐献出来设个奖,来奖励那些品学兼优、家境困难而又自强不息,热爱高等教育研究、有创新精神、有发展潜力的青年学子们。

问:作为一位有着7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最后能谈一下您的感受吗?

潘:如要谈到作为一位老教师的感受,我认为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最大的心愿无非是倾尽所学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们能够勤奋治学,学知识,学做人,并学有所成。学生们的成功对为师者而言是莫大的欣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为师者最大的期盼。我一生最为欣慰的是,我的名字排在教师的行列。假如我有第二次生命,我选择的职业还是教师。

责任编辑:陈立民

上一篇:工作与总结下一篇:工作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