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

2023-04-21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第1篇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二、工作职责

1.召开全院就业工作会议。通报各二级学院就业率,交流就业工作经验,调度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

2.目标管理责任制就业工作考核标准修订。修订本部门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书、考核标准和对各二级学院就业工作目标的考核标准。

3.与教务处一起组织各二级学院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研讨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每学年第二学期为高职二年级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联合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开展研讨,建立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4.申请、组织举办省级大型毕业生就业市场等相关就业活动。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举办简历制作大赛,印制大会会刊和就业专刊,举办“XXXX届毕业生招聘会暨学生顶岗实习校园双选会”,举办小型专场招聘会。

5.举办就业指导讲座。每年组织学院层面的大型就业指导讲座两场以上。

6.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进行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通报。监控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从每年10月份开始进行定期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通报,制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制度,开展全院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

7.开展境外就业宣传发动工作。选择有实力、有诚信的外派劳务公司开展合作,在校内开展大学生境外就业宣传发动,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8.接待用人单位来电、来人,及时处理招聘信息。接待用人单位来访、来电,收集处理招聘信息,报送到相关二级学院、网站,并做好反馈信息收集工作。

9.就业市场建设。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用人单位,开拓省内外就业市场。

10.就业队伍建设。选派老师参加各类就业培训,选派老师参加各类就业工作会议,组织就业人员到兄弟院校参观学习。

1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就业创业培训、比赛。组织学生开展培训、讲座、比赛、调研、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创业、就业活动,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提升学生自主创业比例,努力实现学生的充分、优质就业。

12. 进行学生就业创业的理论探究。探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的各种话题;探索高职学生如何将专业学习与社会生产实际相结合,如何以职业人的要求规划自身职业发展;积极推动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13.报送就业工作相关数据。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报送就业工作相关数据。

14.迎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做好迎接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估的准备工作。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第2篇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我定位是关键。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首先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其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另外,毕业生还要排除各种外界干扰,如果自己和用人单位彼此都很满意,就应该早做决断。尽快签订就业协议;再者,就业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自考毕业生努力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迎接选择未来生活的种种挑战。

二、自我认识,准确把握自身优势。在求制过程中,作为求职者的我们应该善于包装自我。如果你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较强,在语法、造句、阅读能力等方面表现出色,可以从事文字整理、编辑、翻译、播音员以及教育、接待洽谈等工作。如果你在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思考问题的细致、周全上具有优势,可以去做形象设计等方面的工作。如果你知识较全面,并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又善于与他人合作共事,你可以从事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如果你习惯在相对单调乏味的条件下仍能孜孜不倦地长期工作,耐心持久,态度认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你可以在资料整理、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等工作中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努力克服心理弱点。对于面临职业选择的毕业生来说,能否战胜自身心理弱点,直接影响到其择业的成败。一是自愧不如的心理。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不少毕业生容易在“本科生择业难”的影响下产生自卑心理和示弱心态:“我能竞争过研究生,名校生吗?”、 “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这种心理障碍,往往使毕业生缺乏竞争的勇气和获胜的信心。二是依赖心理。一些毕业生平时养成了对父母亲友的依赖心理,面临职业选择,也容易产生“反正父母会给我想办法”的依赖思想。三是犹豫不决的心理。求职择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面对这一转折,毕业生既应做到知己知彼、权衡利弊,又要不失时机,抓住转折机遇,当机立断。而毕业生优柔寡断可能会白白失去择业的良机。四是自视过高心理。一些毕业生因自己的学习成绩好、家庭条件优越,或者因自己的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或者因自己容貌出众、多才多艺等,产生一种自命不凡的优越感,一种自视过高的心理。我们要想使自己在择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自如地应付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增强心理的承受力,不要一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求职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过程,必须努力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展示自己才华的勇气。作为一名毕业生,要坚持自尊、自信、自立。在心理亡要有自信心,要相信自己和名校生一样有实力,要敢于竞争,克服自卑、胆小、怯懦等不良心理状态。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第3篇

2.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政要点:

(1)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3)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4)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5)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

(6)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7)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3. 《毕业生就业报到证》的作用?

它的主要作用有:

(1)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

(2)证明持证的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方案的学生;

(3)凭报到证及其它有关材料办理人事档案、户口迁移手续等;

(4)具有毕业资格;

(5)干部身份证明;

(6)人才服务机构存档的证明。

毕业生对报到证要妥善保管,不论什么原因,凡自行涂改、撕毁的报到证一律作废。

4.就业协议书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其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就业协议书是作为学校列入派遣计划的重要依据,由学校发给毕业生签字,用人

单位盖章,毕业生本人保存一份作为办理报到、接转行政和户口关系的依据。签订就业协议书是国家为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避免混乱,杜绝就业欺诈行为,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严肃性,为维护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合法权益而采取的一项必要措施。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每人仅有一份,必须认真妥善保管,不得丢失,如丢失需公开登报申明,并由公安机关出具证明方能补办。、办理

5.程序:

就业报到证遗失补办手续办理程序

办理程序:

1、材料准备

两年择业期内

(1)《个人办理报到证申请表》(个人办理时所需,由学校审核填写);

(2)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刊登遗失声明(个人原因遗失需准备,遗失声明上应注明姓名、性别、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及专业、就业报到证开往单位及报到证号);

(3)单位出具的遗失证明原件(用人单位遗失需准备,需注明遗失原因);超过两年择业期

(1)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出具的《证明》;

(2)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盖章的毕业生派遣名册复印件;

(3)学校毕业生就业部门盖章的招生录取名册复印件。

2、携带上述材料到省就业指导中心高校窗口领取《报到证》(两年内)或办理遗失证明(超过两年)。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第4篇

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大学生重要的中心课程之一,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尤为重要。针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构建“金字塔”型的系统化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以及如何调整教学内容和改革方法的思考。

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高校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贯穿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旨在根据社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帮助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和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价值观、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的基本理论和决策方法,以促进大学生的求职择业、自主创业。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教育部于 2007年12月下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文件,进一步明确“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要求高校须强化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并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同样,党的十八大也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都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近年来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不断推进,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学生的新需求,就业指导课程在教学上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对象缺乏重视

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效果让很多上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刚进大学的新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充满着向往,但由于自身对大学的理解尚浅、对以后的人生规划较为模糊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好;进入大二大三之后,就业指导课程和很多专业课程比较起来,实用性并不立竿见影,因而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更低,主动参与愿望更少;在大四进行专业实习之后,学生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必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因为面临找工作或者考研备考的各种压力,同学们心情浮躁,反而不能静下心来听课。

这些问题归根究底是同学们对于就业指导课程本身缺乏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到课率较低,逃课、缺课的现象较为严重,部分学生即使到堂上课也是应付差事。

2.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

现阶段,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仍多局限于旧日的教案和课本中,内容对于90后的学生来说缺乏新意。分析目前就业形势、介绍就业政策、教授制作求职材料和一些面试技巧等都是偏向于求职事物的培训,而非就业素养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焦虑心理调整,对于帮助学生找到符合个人主观条件和价值取向的职业等方面帮助不大。难免让学生觉得课程内容枯燥滞后、形式大于内容,缺乏针对性,甚至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

3.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

就业指导课程理论内容的比重大大重于实践环节。课堂教学不能充分还原在就业时学生会面对的各种考核,也不能对创业、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就业能力展现等方面进行真实有效的模拟训练。没有就业概念和就业规律的结合对比,不用创新实用的教学方法,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4.就业指导课程授课老师专业性不强、师资队伍不够稳定

就业指导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授课老师多为年轻老师、辅导员和部分行政人员。很多老师对于所上课程的同学专业领域并不清楚,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并不“接地气”,同学很难信服。很多老师甚至从未有过在学校之外的单位的就业经历,虽然对于就业的政策、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能从理论上给予指导,但是对于外面企业的工作环境、招聘要求等都并不清楚,不具实操性。并且,由于年轻老师较多,在授课水平上的磨练也较为欠缺。没有比较充足的教学经验,就不能从教学方法上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实践,授课效果也不是很明显。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进措施的思考

1.建构“金字塔”型的系统化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和成长阶段规律,就业指导课程可以采取贯穿全程的方式,分阶段分重点,针对各阶段同学的特点,因材施教,构建“金字塔”型的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基础期的课程面向对象是新入大学的学生,课程设置应当以专业导论、职业发展概论为主,并作为学校的必修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旨在帮助新生尽快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确立发展目标,并鼓励其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

扩展期的课程应该面向中年级的大学生。开设的课程应将目标设立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比如可以将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基本的职业素养养成、职场礼仪、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等进行统筹安排,并纳入学校公共选修课程建设中来。旨在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其就业、择业储备知识与能力。

突破期的课程则是面向即将迈入职场的毕业班学生。课程设置上应加大就业实务的比例,如就业心理调适、考研出国辅导、求职应聘技巧等,且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这样能为毕业班学生针对性地解决就业时会面临的各种问题。

2.建设“专兼结合”的高质量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

要提高就业指导课程质量,一支稳定的高质量课程师资队伍必不可少。组建师资队伍应秉承“专兼结合”的理念。首先,聘请具有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学等专业学科背景的专业教师作为专职教师。其次,遴选一批学生工作前线的学生工作干部和多年从事就业工作的指导老师作为兼职教师。

组建了这支队伍之后,还需要有计划地定期聘请校外专家或企业人事专家作为就业指导顾问,为专兼职教师展开座谈或培训,加强校内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与外校、企业的交流学习。同时,优化对师资队伍的激励制度,激发教师的学习性、积极性、创新性,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3.调整刻板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就业指导课程和形势与政策课程有相似性,都会随着国家大政方针、宏观调控措施等发生变化。只有紧跟国家政策,随时调整、更新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内容,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的现实作用,才能让学生对这门课程重视起来,进而达到较好的课程教学目的。

教学方法也要根据前期建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对专业不同、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做出区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采取多形式的课堂活动,如模拟招聘、分组讨论、一对一答疑等。同时,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挑选同学与企业代表座谈、邀请近两年毕业的同专业学长回校与学生展开同辈交流等方式,都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就业指导课程的实用性。

三、结论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势必对高校未来发展的重点与核心起到关键作用。如何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立一支优秀的队伍,用灵活创新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也就至关重要。高校应该加强对其的研究,积极探寻新的思路,从而加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课程建设。但课堂教学的改进,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徐生林.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新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5,(3):135-136.

[2]黄维.新媒体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上的应用[J].学园,2015,(10):89.

大学生就业指导范文第5篇

1 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1) 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需要。有关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2009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 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 在2009年需要的就业人数将超过1000万的水平。当前正处于30年以来最难就业的阶段。从本质上说,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为了学生能够更顺利的就业, 实现职业理想。但当前我们的就业指导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精英教育的水平, 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距离较远。所以说, 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学生实现就业的需要。

(2) 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军, 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关键部分。对于影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种因素, 当前的就业指导在全面考虑和总体统筹上有所欠缺。诸如就业能力, 职业判断, 职业规划和职业道德等就业必需的条件, 处于不力位置。为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将学生的就业指导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具有较强的紧迫性。

(3) 市场挖掘人力资源的需要。作为处于市场经济全面推行阶段的我国而言, 在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形势引导下, 单位与企业通过市场为媒介, 进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大学生而言, 其就业指导需要在创新意识的指导下, 结合市场规律。培养和指导大学生的就业, 培养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的大学毕业生。所以, 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市场经济规律和挖掘人力资源的客观需要。

2 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理想和诚信的缺失。在笔者的就业指导过程中, 发现许多毕业生的简历存在虚假内容, 例如学习成绩、荣誉证书的造假, 对诚信的忽略, 使得学校的声誉受到了很严重的影响。对于一部分毕业生而言, 由于过于计较眼前的短期利益, 即最初工作的收入, 但对就业岗位的发展前途缺乏关注;部分毕业生在签约后, 存在严重的违约和毁约问题。

(2) 组织纪律观念的缺失。在选择就业地区的问题上, 毕业生倾向于东南沿海, 以及各大城市。某些西部地区的大学生, 不愿回自己家乡工作, 一味地挤向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与此同时, 部分毕业生存在组织纪律观念淡漠的情况, 他们以工作为由, 躲避各项集体活动, 积极性不高。

(3) 心理控制能力的缺失。在毕业班中, 就业和前途的种种不确定, 使得毕业生无法集中精力。在理想和现实的反差面前, 不少毕业生难免产生郁闷、烦躁的情绪。还有些毕业生通过各种极端的方式, 例如酗酒、寻衅滋事、破坏公共财物等途径, 对心中的不满进行发泄, 扰乱了校园秩序, 造成不良影响。

(4) 就业思政教育的缺失。对于就业工作者而言, 在大学生的就业中, 还应当适当的给学生提供一些思想上的教育和辅导, 但总体而言, 系统指导比较欠缺, 存在一些不理想之处。例如, 对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缺乏合适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忽略, 以及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的缺失。

3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策略

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为目标, 考虑到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本节将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提出如下思考。

(1) 确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位置。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关键组成, 大学生就业指导既为高校素质教育提供重要支撑, 也构成了高校德育的有效补充。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场所, 高校教育应当涉及职业教育, 对于就业指导而言, 应当关注对人的教育和人格塑造。在开展就业指导的过程中, 除了涉及择业指导, 还需要对各种职业教育和毕业生就业综合素质的养成。这些都应当构成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结合适当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 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能够实现个性与社会服务的良好结合。

(2)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指导思想上学校要明确方向和目标, 转变观念。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 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要尽快构建比较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做到指导机构专门化, 指导队伍专家化, 指导手段现代化, 指导对象个性化, 改变就业指导工作随意性大的状况, 使就业指导工作持续而有效地开展。学校要开设相关的就业指导课程, 对学生进行指导, 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文件和政策, 及时传播职业信息和社会各种职业的需求预测, 提供需求信息, 不断开拓就业市场, 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 使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的指导和服务。

(3) 拓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内涵。作为协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和适应社会角色的重要组成, 大学生就业指导需要涉及就业政策、分折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等。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为社会所接受和承认, 但是, 这样做往往是不够的。要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 就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内涵的拓展, 着眼于社会, 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良好素质。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 毕业生为取得成功, 应当做好心理准备, 提升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这是求职和事业成功的保证。

(4)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学校面向社会办学, 毕业生面向社会就业, 必然把竞争机制引进培养过程, 促使学校根据社会实际, 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 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是高校人才培养是否被社会所接受的标志之一, 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高校要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增强竞争力, 就要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

随着现代经济和技术的飞速发展, 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导致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很大变化, 对人才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主渠道的高等学校, 要及时通过人才市场获取人才需求信息, 更重要的是通过就业信息反馈, 塑造出能够适应社会变革的人才, 才能在就业市场的竞争中取得成功。

摘要:本文首先研究了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

参考文献

[1] 谭真雄.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路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9 (4) .

上一篇:描写植物的作文下一篇:校园生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