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论文范文

2023-03-12

化学学科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生 化学 科学素质 培养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新教材在編排上遵循大纲规定“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的原则,适当降低厂理论要求和精减了一些次要概念,为了配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适应力,增加了一些金属、有机物(包括高分子化合物)以及保护生态环境,“温室效应”。硬水,氢能源、水和人类的关系、金属和人体的关系、化肥、农药等内容,体现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习社会,化学与生产。科技的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厂条件。应该明确,在构成化学科学素质的诸多要素中,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始终处于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二、化学科学能力

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是智力三要素(观察、思维、创造)之一,是智力发展的基矗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化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通过能动的、客观的、定性、定量的综合观察,从实验的宏观现象人手,揭示和认识微观变化的本质。

2.实验能力,实验能力是有目的地在人为控制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认识和发现化学变化规律的能力,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又包括推理、计算,对数据分析处理以及对实验结论归纳总结、准确表述的能力。

3.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在事物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其中分析的最基本的过程,新教材正确处理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在叙述方法和行义方面,注意调动学生士动学习、思考的积极性,以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时,通过实验和类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深人到微观结构的本质,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再概括出结论或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化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仅是使学生“学会”,更重要是使学生“会学”。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

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个方面:

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水平。化学具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素材。在化学教学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对立统一、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量变到质变等观点学习和认识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2.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中化学启蒙教育阶段,应结合教学内容、化学史教学,对学生进行坚忍不拔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的作风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研究方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科学知识都来源于指导实践的道理。

3.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教材中介绍了祖国在化学科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增强学牛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密切结合能源、材料、资源等教学内容,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起为建设计会卞义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浪命感和远大目标。加里宁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化学也不应例外。

4.环境保护意识水平,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变化,并按一定程序循环着,组成了环境物质的平衡体系。

学生的化学科学素质的“四要素”既有区别,又相互影响和促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牛,是促进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激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同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志趣、情感、意志、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教育,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化学科学素质的目的。

化学学科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的过程中,教师都需要对于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变得更加的熟练,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也能够让学生理解到不同的知识内容的学习技术难点,从而不断的帮助学生分配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时间,帮助学生集中自己的学习注意力,能够让学生提高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教师在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的前提下,才能够通过夯实分层教学的基础,以此来推动知识内容的分层讲解,而且在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类型的前提下,也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内的学习自信心。因此,本文就浅议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现,进行讨论,并提出指导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法;夯实分层基础;推崇分层互动;关注作业分层

在面对不同的课堂教学问题的前提下,都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一个具体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对于所讲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合理的筛选,而且在面对不同的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下,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主题活动,进行参与,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也能够优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因为很多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内容的基础掌握的并不是特别的牢靠,所以教师在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内容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都可以将分层教学的模式运用到课堂中来,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的化学学习思维,有一个从低到高逐渐发展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对于知识内容的解读,也可以从难度较低逐渐的转变到我们集中来,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变得更加的准确。

一、夯实分层基础,激发学生兴趣

在对于学生的学习基础都可以进行有效的掌握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将不同的分层教学的观点运用到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章节内容时,学生在对于不同的金属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了解到金属资源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于不同的金属资源,都可以进行有效的保护。而且也能够树立学生的良好的学习观点,这样学生才能够逐渐的确立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导地位,通过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在运用分层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教师也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的关系,并且有效的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

二、推崇分层互动,增强学习体验

推动不同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也能够让学生在分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互动。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这一章节内容时,学生对于不同的酸和碱的类型进行合理的解读的过程中,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实际中出发,这样才能够逐渐的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和生活现象的联系。因为很多学生在面对化学知识内容的学习的时候心中是有排斥的心理的,所以在课堂中往往就不会注意听教师的讲解,所以教师在面对这一教学现象的前提下,都需要通过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体验感受,才能够逐渐地帮助学生转变自己的错误的学习观点。有效的端正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让学生在分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吸收到不同的化学知识内容,收获到不同的学习经验。

三、关注作业分层,提升学科素养

教师在为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类型的前提下,都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学习的特点,这样才能够逐渐地提高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章节内容时,学生对于不同的营养物质的类型进行合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学习意识,通过将不同的学科知识内容运用到这一章节知识内容的理解中来,学生就会发现一些比较难的问题,在多个类型的知识内容的理解中就会变得比较的简单。这就是学生的跨学科的学习意识的培养,所以教师再将分层教学的理念运用到不同的教学活动开展中的时候,都可以转变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方式,这样才能够不断地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而且在为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后学习作业的前提下,教师也需要注意对于不同的作业问题进行有效的分层,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作业完成的自信心,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地帮助学生对于新知识内容進行合理的复习回顾。

总而言之,在开展实验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将分层教学的理念运用到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都可以有一个良好的运用,也可以促使学生对于实验现象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记忆,并且能够在正向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受的前提下,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化学的学科素养。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的参与过程中,都可以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的学习问题有一个良好的时间运用,这样教师在关注不同的教学作业分层的前提下,才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教学反馈,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提高自己对于化学知识内容的探究兴趣。

参考文献:

[1]刘锡波.初中化学教学应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5):124-125.

[2]陈森堂.分层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1):250.

化学学科论文范文第3篇

2、国内近十年化学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3、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学专业人才教育:经验和启示

4、微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5、我国中学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6、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进展

7、道路养护管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研究

8、2007—2017年我国学习分析研究进展与现状分析

9、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10、关于出版学学科性质的思考

11、新型教学软件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12、“学—研—导”项目式校本教研模式及其实施

13、学科馆员利用学科博客构建高校科研平台的推广与应用

14、深度学习教育应用研究综述

15、基于“翻转理念”的教师教育公共课课程改革探索

16、从大数据到计算教育学:概念、动因和出路

17、化学学困生心理特征及其转化策略的研究现状

18、政治思想史学科的政治学属性论析

19、“高分子材料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的回顾与前瞻

21、面向不同专业如何进行“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思考

22、美国《国家高等教育技术规划》解读与启示

23、高中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的衔接教学研究

24、多样性教学模式与综合大学人才培养

25、循证决策在高校学科规划中的应用

26、浅析当前我国地质教育学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27、化学教学评价原则及方法运用刍议

28、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中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建立

29、浅谈学习进阶视域下的实验教学

30、内蒙古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31、教育技术生态观:目的、定位及意义

32、浅谈环保意识与化学教学的关系

33、启发式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34、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综述

35、个性化学习中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36、学习技术(CTCL)范式下的技术促进学习研究进展(1):基本认识、研究设计与初步成果

37、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38、“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39、对我国化学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反思

40、建党百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学的探索历程、核心议题与未来展望

41、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的演进特征及比较研究

42、基于网络计量学的《电化教育研究》高被引论文分析

43、体育学何以不能升为学科门类

44、学术论文撰写课程的“翻转”教学设计与实施

45、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四十年:现状与走向

46、强基固本 构建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47、基于CiteSpace的教育游戏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48、学科思维导图的评价标准初探

49、可视化教学生态化发展的知识图谱分析

化学学科论文范文第4篇

2、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研究现状及趋势

3、运用“5E学习环”教学模式培养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4、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模型建构

5、基于生活情境创设落实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6、高中政治课堂学科素养培育模式分析

7、浅析有效提升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学生课堂主导性策略

8、改进电解水实验教学培养化学核心素养

9、基于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10、浅谈在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信息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的精细化融合创新

11、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研

12、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13、基于“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培育的教学

14、“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15、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策略

16、依托化学核心素养 构建高效化学课堂

17、基于化学学科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化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三化学教学探析

19、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制订教学目标

20、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等职业教育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21、新高考下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

22、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

2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4、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的化学课堂教学研究

25、化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26、关于化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微观思考

27、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初探

28、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

29、割裂与弥合:物理教学理念与行为透视

30、城乡学生的家庭数字鸿沟与学科素养差距

31、如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32、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化学实验复习教学研究

33、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优化创新的策略

34、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应适度“去学科化”

35、关于“赞赏化学意识”培养的思考

36、立足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7、核心素养下化学教学优化策略

38、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9、浅谈核心素养在高一化学课堂中的体现

40、浅谈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41、试论中学化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与培养策略

42、化学实验下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析

43、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策略探讨

44、刍议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活动评价

45、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现状与特点

46、智慧云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转型的前瞻思考

47、探究式教学:异化实施效应的外显与启示

48、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展望

49、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

化学学科论文范文第5篇

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一切有成就的工作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实践告诉我们,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非常熟悉的, 学生不愿思考;完全陌生的, 又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只有那些难易适度, 学生似曾相识却又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才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 展示富氧炼钢, 和乙炔焰电焊金属的图片。设计如下问题: (1) 为什么炼钢和电焊金属时需要氧气? (2) 根据我们的生活实践可以知道氧气有什么性质? (3) 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 如何检验氧气?又如:在进行《分子》一节教学时, 设计如下问题:国庆节放假有没有烧烤?烧烤用的材料是什么?学生听说烧烤兴趣马上来了, 七嘴八舌争着说:“是木炭”我接着问, 大家知道, 木炭是一种物质, 把一块大的木炭分成两块, 它还是木炭吗?还可以燃烧吗?学生齐答:“可以”。若把木炭分成无数块还可以燃烧吗?学生齐声答:“可以”。若把木炭分成无数块, 碾成木炭粉它仍可以燃烧, 是否存在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呢?除了这个例子, 你还可以举出哪些事例说明呢?这些问题就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 当学生阐述自己观点后, 我作了小结, 及演示了课本实验, 得出: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就是分子, 这节课的问题就解决了。通过创设炼钢、焊接金属、国庆烧烤这些问题情境, 强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创设生活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联系社会, 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 身边处处有化学, 学习化学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会被调动起来。例如:在学习《分子和原子》时, 我把家中的香氛灯带到教室, 上课前把香氛点燃, 一股玫瑰花香充满整个课室, 学生们在享受花香时, 不仅奇怪, 老师用意何在?上课时, 我提出问题:“闻到花香了吗?想过为什么会闻到花香吗?”在展示一杯糖水和一杯盐水, 问:“凭肉眼能分辨出哪杯是糖水哪杯是盐水吗?为什么糖、盐放在水中一会儿就不见了?”又如, 在讲到溶液酸碱性时, 先问学生在家洗头先用洗发剂, 再用护发剂, 还是先用护发剂, 再用洗发剂?为什么?还有在讲有关化学式计算时, 若只强调化学式计算的重要性, 学生不感兴趣。若在讲课前, 带来一瓶橙汁及一支含氟牙膏, 把它们的说服书、标签分别投影出来, 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然后问学生, 我们能否判断这说服书、标签是否有虚假的成分, 学生一脸茫然, 这时教师再介绍, 若我们学习了化学式计算就能轻易解决。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竟然在化学课堂中轻易弄懂, 学生情绪处于兴奋、高亢中,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最大限度地被调动了。

3 创设和谐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

呆板枯燥的课堂气氛, 让人容易昏昏欲睡。若教师在上课时能应用教学幽默, 调动快乐气氛, 学生精神愉快, 情绪饱满, 学习的主动性自然倍增。例如:在讲解“催化剂”时可以讲讲生活中的媒人的作用:媒人加快双方的认识速度, 但媒人本身的性质和质量没变。我是这样讲的:“现在假如我是媒人”, 学生一听老师是媒人, 精神就来了, 接着, 我再讲“本来某某男和某某女是不认识的, 经我这媒人一介绍, 很快结婚生子了。他们认识的速度是谁加快的?”学生兴奋地回答, “是老师”, 我再问:“那我这个媒人有什么改变没有”, 学生齐声答:“没有”, 我再总结, 老师的媒人作用就好比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学生在这轻松愉快情景下, 很容易就掌握催化剂这个抽象概念。又如:讲述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时, 借助比喻: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 就好比吃饭饱不饱与吃饭多少的关系, 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多, 没有吃饱的人不一定吃得少。通过这样的比喻, 学生就会豁然开朗,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通过运用比喻, 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学生更易于理解所学的知识, 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 学习信心自然有。

4 创设探究情境, 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通过自己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论证, 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 从中就会迸发出更多的智慧和灵感。教学过程中, 教师巧妙利用教材情景材料引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例如, 化学教材中,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就是由初中化学教材提供的一份很好的探究情景材料。教学时, 教师要借助教材情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对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科学探究的方式与意义。学生开始接触探究性学习时, 选好课题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 可以由老师按学生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课题。并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与探究步骤, 以及怎样来记录和整理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探究性学习的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学科知识型选题。收集教学中可以深化、拓展、探讨的知识点, 可改进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例如, 学习“酸碱指示剂”这个概念后, 可以让学生测定日常生活中用过和接触过的物品的酸碱性。通过探究,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更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个概念。学科知识型选题可以与实验过程紧密结合并层层推进。如对于“选用试剂鉴别盐酸、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三种无色溶液”的实验, 同学们很快就能用紫色石蕊试液一步鉴别法。针对此, 我提出:若实验室没有石蕊试液怎么办?学生沉默一会儿后又有人回答:可用酚酞试液和锌粒两步鉴别法, 此时情境能否再变化呢?如果实验室只能提供一种酚酞试液, 怎么鉴别这三种溶液呢?许多同学在沉思之后是叹息。当同学们经历了失败的尝试后, 从酸碱反应生成盐的规律中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2) 热点型课题。如“温室效应”, 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验证其产生原理, 学习过二氧化碳后, 可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实验方案, 而后展示各组的方案并最后确立正确的实验方案, 让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即使实验失败了也要对学生给予肯定,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 学生就会不由自主掌握探究的方法。如:《酸碱盐》一章的教学, 是初中化学中内容较多, 难度较高的部分。在实际教学中, 可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 采用实验探究模式, 打破原有的教材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具体操作如下:第一阶段:接触性阶段, 又可视为入门阶段。由于“酸、碱、盐”一章主要是学习复分解反应条件和无机物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其涉及的物质种类多, 且颜色状态不一。因而在入门阶段, 为给后面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教学进度宜求快。可以给学生准备三酸、四碱、八盐、三种金属、两种氧化物和指示剂, 用两个课时让学生真实地“摸”到实验, 并认识物质的化学式 (标签用化学式书写) , 感知固体物质的颜色、溶解性及其对应水溶液的颜色, 从而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一阶段, 主要是使学生产生对化学药品的亲近感, 让他们会认并敢于接触化学药品, 为下一步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做好心理准备和基础知识的铺垫。

第二阶段:直观感知阶段。“酸、碱、盐”一章, 主要是通过学习两种重要的酸推导出酸的通性;通过两种重要的碱推导出碱的通性;又通过三种重要的盐推导出盐的通性。然后, 再总结出无机物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因此, 在这一阶段, 应组织学生探讨具体物质的性质, 引导他们去感知每一种重要物质的性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重要的酸、碱、盐的性质。

第三阶段:理论感知阶段。经过第二阶段的实验探究教学, 学生就对单一的酸、碱、盐的性质获得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并总结酸、碱、盐的通性及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对比, 使学生不仅能通过知识的内化, 很好地理解酸、碱、盐的性质及其反应规律, 掌握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而且还要学会探索化学知识的一般方法, 这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四阶段:应用和创造阶段。通过前三个阶段的学习, 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已较为深刻了。此时, 就可引导学生将内化的知识转化为外化的实践。既对物质进行鉴别和除杂, 还可让学生做一些具有创造性的工作, 如探寻一些物质的制备方法等。通过这一训练途径, 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当鉴别H2SO4和NaOH时, 我让学生设计方案, 然后进行实验检验。经过探讨, 有个班的学生居然找到了10多种方法, 即: (1) 石蕊; (2) 酚酞; (3) Na2CO3溶液; (4) BaCl2溶液; (5) Ba (OH) 2溶液; (6) CuSO4溶液; (7) FeCl3溶液; (8) Zn; (9) PH试纸; (10) CuO等等。可见, 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智力潜能, 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挖掘。

综上所述, 在教学过程中, 将“情教”和“智教”整合, 以情优教,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社会、热爱他人、热爱学习, 一个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加剧, 越来越多的人追求“考分”, 而忽视了情感教学。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 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 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 以优良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 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这是当今教育的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情境,情感教学,实验探究教学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2] 卢家楣.情感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

[3] 文庆成, 张世勇.谈化学愉快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上一篇:初二化学论文下一篇:大一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