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2023-04-04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1篇

内容简介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的第一参考用书。但遗憾的是,由于版权方面以及一百多万字繁重的翻译量等原因,致使本书一直没有一个中译本。怀着对我国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的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1]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比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极具价值的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是十分宝贵的,因此,在该中译版本中都被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下来。另外,与本书教学配套使用的还有一系列丰富、独特的教学辅助资料和工具,人民邮电出版社新曲线公司和培生教育出版公司合作,为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免费提供主要课件。

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更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它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同样也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好读物。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舞蹈教学 学习环境 教学方法 心理学 个性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重视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理念下,家长都开始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在很多儿童舞蹈教师眼中进行儿童舞蹈教学就是为了训练儿童的舞蹈基本功,让儿童掌握基本的舞蹈技巧和舞蹈动作。而事实上要想更好地培养儿童的舞蹈兴趣,提高儿童舞蹈教学的质量,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舞蹈。

1 为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因兒童特有的心理特征,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在一个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环境中能够更好让儿童放飞自我,从而激发儿童的潜能,是儿童的学习效率达到最大化。相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会让儿童的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从而开启封闭式的自我保护模式,不利于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展示和发挥。因此在儿童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需求,为儿童营造一个舒适、愉悦的学习氛围。例如:一方面要在教学环境上进行精心的设计,可以利用儿童比较喜欢的卡通形象以及舞蹈元素来装点教学空间,使舞蹈教学空间环境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让儿童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好的投入到舞蹈学习中。另一方面环境中的人对儿童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舞蹈老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采用儿童语言与儿童进行交流,规范自身的肢体语言,保持优雅的谈吐,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儿童进行有效的互动,与儿童一起学习和发展。通过为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让儿童在舒适的环境中不断的学习舞蹈、更加热爱舞蹈。

2 根据儿童的发展需求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儿童舞蹈教学中教师多数是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所掌握的舞蹈技巧传授给儿童,儿童对一个舞蹈动作进行反复的练习。这种教学方法不仅累还很枯燥,会导致儿童逐渐失去对舞蹈的兴趣。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应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设置符合儿童心理需求以及兴趣需求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采取有趣的情景教学、游戏教学,也可以让儿童参与到舞蹈动作的编制上,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方法中一味的模仿老师的动作,这样不仅可以极大提高儿童参与舞蹈教学的积极性,也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激发儿童的舞蹈潜能。另外也可以在儿童中树立榜样,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儿童在舞蹈学习中的不断进取。例如:在《洗刷刷》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儿童进行相应引导,比如问儿童在家是否看过妈妈做家务的样子,自己有没有帮过妈妈分担过家务,或者在学校有没有做过清扫班级卫生的工作等等,然后让儿童根据歌曲的内容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舞蹈动作的编制,给儿童充分的想象与创造空间,最后播放歌曲鼓励儿童跟着歌曲跳舞。教师认真观察每个儿童的舞蹈动作,并在其中挑选几个比较好的儿童作为大家的榜样,让儿童进行模仿。在此基础上舞蹈教师再进行相关舞蹈动作的优化,使儿童的舞蹈能够更加优美,这样儿童学习舞蹈的难度会大大降低,同时学习舞蹈的热情也会大大提高。

3 加强对儿童的鼓励和表扬提高儿童的自信心

儿童时期的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相对较弱,但是他们的表现欲和渴望得到表扬和认可的心情是非常强烈的。在儿童舞蹈教学中基本功是非常主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儿童学习舞蹈中的一大难关。大部分儿童在练习舞蹈基本功时都是痛苦的,尤其是压腿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疼痛是难以忍受的,因此很多儿童会选择放弃学习舞蹈。在传统儿童舞蹈教学中,舞蹈教师面对儿童在基本功练习中的抗拒反应,并不能耐心的引导和鼓励儿童,而是觉得这些儿童太过矫情,认为哪一个学生不是这样练出来的,甚至对那些怕疼而想继续练习的儿童直接放弃。可以说有这样表现和心理的儿童舞蹈教师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舞蹈教师,作为舞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儿童渴望被表扬和认可的心理来鼓励儿童,给儿童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例如:在儿童怕痛而拒绝练习基本功时,舞蹈教师可以给儿童播放一些其他小朋友参加比赛的舞蹈作品,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儿童作品更能够激发儿童奋发向上的心,此时教师应该告诉儿童他们能有今天的成果也是因为他们之前坚持不懈的锻炼得来的,现在的疼痛只是暂时的,坚持一段时间不仅不会这么痛了,而且跳舞时舞姿会更加优美,舞蹈会有很大的进步。在儿童练习过程中只要稍有长进就要给儿童充分的认可和鼓励,从而增加他们坚持下去的决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4 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舞蹈教学中心理学的应用至关重要,作为儿童舞蹈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掌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迎合儿童的发展需求,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舒适愉悦的舞蹈学习氛围。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满足儿童的兴趣需求,给儿童留有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在儿童舞蹈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和表扬儿童,给他们足够的自信,加强儿童对舞蹈的热爱,培养儿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亚梅.从心理学视角探讨儿童舞蹈创编思维[J].黄河之声,2020(02):156-157.

[2] 唐瑶.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儿童舞蹈创编探索[J].北方音乐,2020(12):226-227+230.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离不开实验,实验可以将抽象的物理概念或者公式等具体化,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水平快速升高。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能力意义重大,也可以促使学生带着轻松感高效掌握知识点。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尝试将生活教学法与实验联系到一起,设计并组织生活化实验展开教学。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阐述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化实验,促使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效率等不断提升和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实验;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创新研究

时代不断发展进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不再单一地将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争取在凸显出学生主体性基础上发展其综合能力。物理学科知识的学习需要实验的辅助,实验的设计和操作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等具有真正的价值。生活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当高中物理教师发现了生活教学法与实验教学法对于学生高效获取物理知识的影响后便尝试将两者结合到一起,通过生活化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对物理实验的热情不断升高,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等也随之发展。

一、引入生活化实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热情

实验是学生高效获取物理知识的有利“武器”,对于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科学思维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学生对也枯燥的物理实验不感兴趣,更不用提从实验中发现物理知识的奥秘了。进入高中阶段以后,物理知识难度随之“升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难提升。鉴于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尝试将实验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生活化实验,以此进行激趣,促使学生在生活化实验中发现物理知识学习的意义,进而增强他们学习兴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摩擦力”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一上课先引导学生将手放到桌面上移动,感受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同时鼓励其在手上面施加外力或者外物继续感受运动中阻力的变化情况。这一生活化的小实验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很大,他们会乐此不疲地展开探究,此时教师可以将“摩擦力”概念以及分类等内容抽象出来,并使其主动思考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当讲解到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将生活中常见的布料、塑料纸以及卫生纸等准备出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不同接触面同一物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生活化实验的引入,使得整个物理课堂变得十分有趣,学生们才参与实验活动的过程中也可以高效地掌握物理知识。

二、演示生活化实验,增强学生科学探究动力

传统教学观念下,很多学校会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很难将实验引入课堂,导致很多学生没办法直观地观看实验并发现实验中的知识和规律。新时期,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与课堂教学逐步融合到一起,也为课堂增添了不少色彩。高中物理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将一些有趣的生活化实验演示过程播放出来,促使学生通过观看奇妙的生活化物理实验对实验探究产生兴趣和动力,进而产生自主模仿的冲动,为理解知识奠定了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周运动”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一上课先利用多媒体将一兴趣小组成员研究能够促使一个拴着一定长度细绳的小球转动起来的趣味实验视频播放出来。视频中,兴趣小组成员尝试了不同长度的细绳、运用不同的力量等方式展开探究,有时小球没办法迅速得完成圆周运动,有时小球的转动速度不同。视频播放完毕后,学生们也产生了想要使用身边事物模拟实验的的冲动,进而尝试将橡皮代替小球进行了尝试,为后面深度探究圆周运动中线速度和角速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生活化实验的辅助充分调动了学生物理学习动力,同时对于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组织生活化实验,培养学生物理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不仅仅需要促使学生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发展科学精神和思维,进而为后续学习夯实基础。生活化的实验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能够促使他们在动手探究的过程中科学思维也以此形成并逐步发散。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将一些学生常见的物品展示出来,组织生活化实验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同时创新思维得以发展。

例如,学生在学习“超重与失重”内容时,高中物理教师上课时先通过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状态引出超重与失重的概念,并通过下蹲和起立的两种运动状态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了受力情况以及所处的超失重状态。为了加深学生对超失重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拿矿泉水瓶,促使学生结合超失重知识点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脑洞打开,有的人尝试将其中装满水后挥舞手臂撒了出去,有的学生在侧壁处点了一些小洞,并且通过上抛或者平抛的方式观察水的状态。在生活化实验课堂中,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发展,运用超失重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验的能力也随之升高。

一言以蔽之,物理学涉及到的领域较广,生活就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在“三新”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可以尝试将生活化实验引入课堂,以此促使学生带着熟悉感和兴趣主动融入其中,并积极地发现其中的奥秘,进而达到高效物理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其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红. 浅析生活化教学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 013(012):112.

[2]崔金蕊. 例谈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 2020, 000(014):P.39-40.

本文系2020年大田县基础教育教學研究立项课题(TKTZ-2041) 《“三新”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的阶段成果之一。

福建省大田县第五中学 福建省三明市 366100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4篇

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作文教学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当前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对于此我非常赞同, 并认为要让学生学会作文, 必须让学生先学会生活, 从学会生活开始学会作文。

作为教师之所以要教会学生先学会生活, 再学会作文我认为有这样两点原因。

1 生活为作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众所周知, 一切文学作品都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而我们孩子的作文也不例外, 只是他们眼里的生活更加与众不同。比如说:有这样一个题目叫《我的一家》, 一个简单的题目在孩子手里绘出了多彩的图画。孩子们是那么真实的去反映他的家, 毫无掩饰。于是我看到的有和睦的一家, 有快乐的一家, 有经常争吵不息的一家……更有甚者, 一个孩子竟写了我们的班级。问他, 他说班级是一个更大更美的家。同样一个题目, 生活的不同, 生活态度的不同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我的一家》。

作为生活, 这其中有许多美好的、丑恶的东西。它们都为我们孩子的作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只要孩子们善于生活, 善于发现, 善于提练, 那么他们的作文就会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2 从生活出发, 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

有这样一个情景:在风景如画的西湖边, 一个年轻男子边吃着瓜子边扔着瓜子壳, 似乎他破坏了美景而不自知。我想一方面这反映了国人中有些人的文明修养的低下;一方面更能反映出在我们的国家确实有这样一批人, 他们不懂得欣赏美, 不知美为何物, 于是也就谈不上去珍惜美景了。而对美的感悟能力的培养我想应该从小开始, 从生活出发。

在一次作文训练中, 我给了这样一个开头:春天来了……让同学们续写。同样的开头, 同样的春天, 写出来的作文有的美得让你感动, 有的干涩的不想再读下去。显然不同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是不一样的, 而良好的对美的感受会直接影响着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 我想必须从生活出发, 提高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

从学会生活出发, 教会学生学会作文, 我想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

3 学会做真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及班主任, 我认为想教会学生作文, 必须先教会学生做人。作文教学不是孤立的, 它必须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

比如说, 我们班一个同学生病了, 病得很严重。作为班主任, 我首先把这个信息带给了孩子们, 然后让他们讨论应该怎么办。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 要去看望她, 要去帮她补课, 要每天去陪她说说话。在活动中, 学生们学会了关心别人, 在活动中他们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净化。也正因为这样, 一篇篇内容充实的日记交到了我的面前。孩子们不再没有话写了, 他们会把自己如何看望她, 如何陪她说话, 逗她开心, 如何补课的过程都写进日记里, 篇篇日记里都融注着孩子们的爱。

我想学会关心、学会爱, 会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 也会使他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4 学会劳动

现在的孩子普遍缺乏劳动经历, 其实这对他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

在我们苏教版第八册中有这样一篇习作, 内容是记一次劳动。课前我做了调查, 很多孩子连自己的劳动经历都说不太清楚, 更别说写了。究其原因, 是因为平时缺少劳动, 既使劳动了也没有能留心观察。于是, 我在星期六布置了一次劳动的作业, 并在课上作了指导, 要求他们先注意观察别人是怎样劳动的, 然后再学着去做。孩子们按照我的要求去做了。作文课上, 大部分孩子都能清楚的说出自己劳动的经过, 很多孩子还能抓住一些很重要的动作。于是, 一篇作文变得丰富起来。后来, 我还在班里让他们读读自己的作文, 孩子们又从自己的作文中感受到了劳动原来是那么美好, 他们又一次从劳动中发现了美的存在。

5 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

美学中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在变化。我们很多孩子经常会无内容可写, 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身边的变化, 于是也就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美了。在前面我曾提到过, 同样一篇写春天的作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对美的领悟力, 于是文章的内容也就各不一样了。在指导这篇习作时, 我选择了几名作文内容特别干涩的学生, 带着他们去放风筝, 去找春天。

我们来到长江边, 我让他们去观察江面, 回忆冬天的江面, 让他们发现变化;来到花坛前, 我带着他们凑近植物, 仔细观察, 连小小的虫子也不放过;放风筝时, 我让他们尽情奔跑, 去感受脱去冬衣后的自由。在一次户外活动中, 他们充分感受到了春天, 我再让他们去写, 或许写得还不够美, 但内容却变得丰富起来了, 因为他们确确实实的感受到了春天, 感受到了它的美, 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我想美在生活中存在, 要想让学生写出美文, 就需要带着学生去感受生活, 教会学生生活。

总之, 我认为作为教师要想教好作文, 应该先从教会学生生活开始。这样, 学生的作文才会是表达真情实感的。

摘要: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作文教学显然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成分。本人认为要让学生学会作文, 必须让学生先学会生活, 从学会生活开始学会作文。

心理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也是哲学的一门衍生物。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

关键词:数学;生活;哲学

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素材来源于生活。

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恩格斯

在学习生活中,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位小青年来到卖螃蟹的李大爷跟前问:\"螃蟹多少钱一斤?\"李大爷说:\"30元一斤。\"甲青年说:\"我喜欢吃身子,只有一半应按15元一斤算。\"乙青年说:\"我喜欢吃爪子,也应按15元一斤算。\"于是李大爷就把螃蟹分下来卖给了他们,回家的路上,李大爷仔细一算才发觉上了当,请你们用数学知识来解释一下李大爷为什么上当了?被这一情境引发了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了积极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今日,数学被使用在世界不同的领域上,包括科学、工程、医学和经济学等。数学对这些领域的应用通常被称为应用数学,有时亦会激起新的数学发现,并导致全新学科的发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学习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10/10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 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 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 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 4:買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 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班只花30×5×9/10-3×13×9/10≈100(元),这样我们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

一、把数学带进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 ——罗巴切夫斯基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例如:“多少个人拉起手来长度大约是10米?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步?比你高的人是谁?比你矮的人是谁?和你差不多的人是谁?他们分别有多高?”等。生活中所包含的数学实在是太丰富了,生活是数学的归宿,也就是数学必须服务于生活。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的学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使自身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二、数学与哲学的关系。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华罗庚

就像物理学,逻辑学,天体学,心理学等一样数学是哲学中所诞生的一门学科。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数形合的数本源论建立起了以数学方式的哲学思考为核心的理论体系,认为数学是一切的本源及结构方式。在这个基础上文艺复兴后机械论者们和精细科学支持者们逐步建立了近代数学体系。今天,数学在向一切学科渗透,它的研究对象是一切抽象结构——所有可能的关系与形式。

哲学,在某种意义上是望远镜。当旅行者到达一个地方时,他不再用望远镜观察这个地方了,而是把它用于观察前方。数学则相反,它是最容易进入成熟的科学,获得了足够丰富事实的科学,能够提出规律性的假设的科学。它好像是显微镜,只有把对象拿到手中,甚至切成薄片,经过处理,才能用显微镜观察它。哲学从一门学科退出,意味着这门学科的诞生。数学渗入一门学科,甚至控制一门学科,意味着这门学科达到成熟的阶段。哲学的地盘缩小,数学的领域扩大,这是科学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智慧的胜利。

哲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无法与该学科一争高下,但是它可以从事任何具体学科无法完成的工作,它为学科的诞生准备条件。数学在任何具体学科领域都有可能出色地工作,但是它离开具体学科之后无法作出贡献。它必须利用具体学科为它创造条件。

模糊的哲学与精确的数学——人类的望远镜与显微镜。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亦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 ——克莱因《西方文化中的数学》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文摘《让数学回归生活_数学》

[2]张景中.数学与哲学

上一篇:大学心理结课论文下一篇:爱情中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