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发展范文

2023-09-14

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1篇

[摘要]农村金融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使得农村金融结构落后、农村金融服务边缘化、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等。文章针对这些农村金融运行中的问题,提出一些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发展;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行怀勇,青岛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经济理论与政策,山东青岛,266109

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解决好“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是关键。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 ,农村金融市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融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实践基础上,从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开始分析,到对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旨在提出针对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建议与对策,供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参考。

一、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从农村开始,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改革中心转入城市后,国家对农村经济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关注程度略显下降。我国农村金融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活跃和市场化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金融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以下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低,金融结构落后和农村金融服务边缘化

虽然我国已形成了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体(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改革为农村合作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邮政储蓄为辅助的农村金融体系。从表面上看这个体系功能合理、种类齐全,但在实际上缺少层次性,矛盾冲突多,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不能满足农村日益提高的金融需求,而且导致了农村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不足,使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形成垄断。另外,农村金融工具主要以短期小额贷款为主,结算手段落后,难以满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虽然存在多种形式的金融组织,但没有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从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率低下得到反映;同时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和经营实力、管理体制和经营水平、技术手段和金融服务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造成农村金融市场低水平的垄断经营和金融服务边缘化。

(二)农村资金匮乏,资金严重外流,大量流向城市和非农产业

当前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实施的信贷、利率等金融政策差别不大,而农村金融市场投资环境的不完善、资信差、信息不对称,大大增加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和风险。商业银行将从农村金融市场吸纳的资金从赢利能力差、风险高的农村金融市场流向赢利性高、风险相对低的城市金融市场,进一步造成农村资金的匮乏。资料显示,商业银行每年以吸储的方式从农村流出的资金估计大约3000亿元。

我国政府为防范金融风险,严格限制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使得许多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难以发挥为农村金融市场补充融资的作用,这造成民间资本流出农村以寻求其他投资市场。政策限制是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匮乏和外流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民间金融即农户间借款和各类非正式资金,其发展迅速,规模较大,但缺乏规范

农村金融制度供给的错位与不足,使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短缺,农村资金超出需求得不到满足使得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转向融资速度快、信息费用低、利率市场化、资金利用率高的民间金融。但像正规金融一样金融市场及其运作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这是制约农村金融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

二、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政府长期对金融的不当干预

在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赶超型国家发展战略影响下,我国整体经济在发展初期实施以牺牲金融发展来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展道路,这导致政府对金融长期的干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过度干预,指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金融体系、金融创新管制过严,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其二是职能缺位。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经到了“返哺”农村的时候,但政府在“返哺”这一问题上动作过小,在这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

(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我国农村金融在曲折中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恢复农业银行及信用合作社改革,使农村金融业务规模和内容都有了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1985年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农产品收购资金短缺更加严重。为使农村政策性金融活动规范化和制度化,1994年成立了专门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即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统一管理农产品收购资金、农村扶贫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专项贷款业务;1996年,中央推动了新一轮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同时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脱钩,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三大基本架构基本形成,成为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的主体,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是此后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缓慢。农村改革的滞后一方面直接引起农村金融改革的滞后;另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体制落后,市场化程度低,使农村金融改革缺乏立足之基础,也间接导致了农村金融发展的缓慢,使农村长期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

(三)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

农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低,整体经济市场化程度较低使金融深化缺乏必要的前提和基础,限制了整体金融深化的进行。而农村经济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较差、经济主体力量较小、市场观念较弱等因素,一直处于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边缘,市场化程度更低,农村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较低,这也是阻碍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存在严重金融抑制的重要原因。

三、解决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一)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实现多级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

1.将商业银行吸引回农村金融市场

在新农村建设中,基础设施改造等大型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手段,只有资金雄厚、金融服务能力强、技术先进和控制风险能力强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才能担起这个重任。新农村建设离不开作为构成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因此,改革现行的农村金融和税收政策,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赢利能力,改善经营环境,重新把商业银行吸引回农村金融市场。放松对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限制,建立完善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多种经营形式的中小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合理有序的竞争群体。这不仅打破了农村金融市场低效率的垄断经营模式,还进一步拓宽了新农村建设的融资渠道和服务范围,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2.大力发展以小农户为主体的资金互助组织

分散农户的细小规模导致过高的小额交易频率和风险,导致商业金融无法追求到利润,必将进一步退出农村市场。因此重构以小农户为主体的资金互助和村级合作金融组织,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没有农民的互助与村级合作金融组织,商业信贷和保险就无法在农村生存。只有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发展了,新的合作金融组织出现,商业金融抽走的资金才可能回归农村。

(二)加强金融监管,引导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整体改革推进

国家应该建立起分工合理、功能完善、长短结合、适度竞争、品种齐全、服务方便、城乡互助、监管有序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金融市场。

1.分工合理,功能完善

农户资金互助合作金融是基础,主要是对内部成员交易,解决商业银行面对农户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规模过小问题;商业金融主要与资金互助组织交易,实现规模经营;政策银行扶持农户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起到引导和传导货币政策功能。

2.长短结合,适度竞争

农村金融市场需要长期信贷与短期信贷相结合,才能化解经营风险,才能符合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竞争是促进机制和体制转变的最有效手段,开展适度竞争,将能使金融机构充满活力,提高效率。

3.品种齐全,服务方便

农村一家一户“原子化”经济规模细小,更需要政府承担责任,推进改革,建立符合小农经济需求的信贷、保险、信托理财、方便借贷、互相担保等金融服务。

4.城乡互助,监管有序

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已被确定为国家战略。要实现城乡互助,引导城市资金回流农村,必须引进新的市场主体和产品,如信托等。这就需要建立严格的市场主体自我约束机制和自律体制,形成以自我约束为基本要求,建立分层次的监管机制和体制,促进有序监管,保持金融稳定与繁荣。同时,农村金融需要加强信息披露,强化社会监督。

(三)积极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发挥民间金融对农村正式金融的补充和辅助作用

建立在地下钱庄基础上的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其实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生存的合理性,应该在加强引导和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其发展,以弥补农村正式金融安排的不足。同时,在农村,地下金融业的存在为小型工商企业和农业提供了资金来源,为农村经济发展保住了大量资金。但由于地下金融业游离于中央银行的监管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负效应很大,因而对于地下金融业要采取疏导而不是行政堵截的政策。目前对地下金融业的整顿应加大金融执法力度,关键是要对业已形成的各种地下金融组织进行规范和改造,促使其向合作金融发展。

(四)建立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回流机制,改变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匮乏的局面

追逐利润是决定商业银行金融资本流向的重要因素。现行的僵化的农村金融定价、经营政策和缺乏竞争活力和赢利能力的农村金融市场,对商业银行资金等金融资源缺乏吸引力,使得商业银行将资金等金融资源从农村向城市收缩,造成农村金融市场资金外流。因此,赋予商业银行更大的经营权限,提供更为优惠的金融和税收政策,构建有竞争力和赢利力的农村金融市场,将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重新吸引回农村金融市场,使商业银行从农村金融资金流出通道变为流入通道。与此同时建立商业银行农村存款返回制度,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按吸纳农村金融市场资金的一定比例投放到农村金融市场。现行的农村金融市场严格的准入政策和单一的金融结构制约了民间金融合法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农村金融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民间金融资金能以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载体合法地吸纳到农村金融市场,构建有效的民间资金回流到农村金融市场机制,以充实农村金融市场的资金供给。

(五)建立多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和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1.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

(1)根据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实行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办法,如运用动产质押、仓单质押等形式;

(2)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如积极发展社会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完善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评级体系;

(3)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面向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

2.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

(1)建立农业信贷风险基金,发挥对农业经济的补偿作用;

(2)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建设,把农业保险纳入农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考虑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或者委托政策性银行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政府可以对参加保险的农户实行保费补贴,培养农民的参保意识;

(3)推进农村金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行适度的城乡差别利率。大力发展农村票据市场,放宽对农村金融机构再贴现的条件,调节信贷资金流向;

(4)推进农村金融利税改革,县城内金融机构要将吸收存款一定比例资金投放当地使用,对新增当地支农贷款超过一定限度的给予享受减免税收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及其金融结构分析[J].金融与保险,2005,(1).

[2]田力.中国农村金融问题研究[J].金融研究,2004,(3).

[3]温铁军,姜柏林.把合作金融还给农民——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J].农村金融研究,2007,(1).

[4]吴晓灵.农村金融要适度竞争[N].国际金融报,2006-03-23.

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2篇

一、农村金融与财政支农分析

(一) 农村金融概念

“农村金融”主要是指与农村的货币、信用相关的一种经济活动, 最终的目的就是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 我国农村的金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邮政储蓄;二是农村信用社;三是农业银行, 以上这些机构是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环节。与城市金融不同, 农村金融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与信贷利率低、市场风险大以及服务方面效率低下等问题, 为我国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所以, 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与不断创新的金融体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财政支农概念

“财政支农”主要是指我国财政对该区域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财政支持, 同时也是政府部门为了加大扩展农村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种财政行为, 其中这种行为主要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 农村生产支出支援;第二农业科技支出;第三, 政策性补贴支出;第四, 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由此可见, 政府部门需要高度重视我国对农业的各项支出与各项补贴, 高度重视我国的“三农”问题, 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有效的加强我国的财政对各区域农村农业的支出力度, 因地制宜的根据各区域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 有针对性的给予相关补贴, 以此来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二、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 基本结构的分析

通过对我国各个区域的城乡情况的数据进行分析与了解, 发现城、乡两者之间的差距比较明显, 如果不能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 势必会为我国的后期发展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所以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阶段应对农村经济发展进行有效的扶持, 以便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的财政支农、农村贷款两者尚且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我国的财政支农、农村贷款平均值均没有超过六十亿, 这就导致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 无法扩大我国的农机设施生产、农业科技研究以及基础设施改建等, 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而在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政府部门对“三农”加大了资金的扶持, 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中期, “国家”和“三农”两者之间的基本利益逐渐向“少取多予”进行转变, 而农村贷款、财政支农等也获得了相应的改善, 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的农村金融建设的不断提升以及财政支农的力度不断扩大, 从而为我国农村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经济的支撑, 也为我国的财政支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资人员。充分的金融资本是促进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来源, 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 还可以有效地积累更多的经济剩余, 将其转化为相应的财政, 以此来对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来进行支持, 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财政支农及农村金融的循环。由此可见, 财政与金融两者之间处于相互补充、互相配合的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经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来看, 金融不仅可以为农村的发展带来支持, 还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但是前提是需要完善的财政支农体系的支持, 再者各个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对当地农村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约束, 只有这样才能使其避免农村金融逐渐财政化, 做到真正地实现市场化经营。

(二) 三者之间的基本制度分析

对我国的农村财政、金融制度60几年变迁进行分析发现导致我国农村金融、财政制度进行变迁的主要原因除了农村经济发展之外, 我国的各项基本发展战略的变动也会为其带来不良的影响。从具体方面分析可知, 在不同的阶段国家有关部门需要根据发展需求来制定基本战略, 这就会导致我国同期的财政支农、农村金融两者的绩效产生不同的变化。比如:在新中国建国初期, 为了使国家脱贫, 我国党中央比较重视重工业的发展, 主要采取宏观调控的措施来对金融业进行调控, 而对才能金融的发展采取抑制的方针, 从而使得农村的农业生产无法得到充足的经济支持, 最终导致我国农村的经济出现发展缓慢的情况。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前提下, 我国对金融业进行再次的宏观调控, 大力促进农村的金融建设以及对财政支农各项制度的调整, 促使我国农村的信贷的规模逐渐扩大, 特别是在乡镇企业贷款这个方面, 为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动力, 创造出了更高的经济收益, 促使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上可知, 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基本制度的变动会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是我国的战略政策的调整对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等具有巨大的影响, 所以将一些农村存在着的基本问题归纳至国家发展战略中, 来制定相关政策, 有利于缓解农村经济发展的不足之处。

三、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 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带来了新的序幕, 但是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就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出现重而道远的情况。

(一) 财政在农村经济中使用率偏低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中, 财务资源是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据我国对农业财政资产使用情况的数据结果分析表明, 在中央对各个区域农村的财政拨款中有百分之六十五的资金在使用方面并不合理, 其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资金使用在农村建设与农业生产中。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我国的农村经济财政使用率偏低?经分析发现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中央对农村经济财政的拨款是通过一层一级的克扣, 所以真的应用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资金是非常少的;第二, 中央财政支农直接性拨款, 资金虽然送到了地方, 但是该区域的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与使用财政资源, 也是导致经济资源在农村经济中使用率偏低的原因之一。

(二) 金融资金在农村的投资偏低

金融资金在农村中是社会商业金融和农村经济两者进行合作而得来的产物, 这就表示农村在社会商业金融资金投入逐渐增加, 农业生产的资金就会增加, 以便于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为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还可以为企业 (商业性质) 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使其达到双赢的局面。根据我国近期农村经济发展来看。金融资金在农村的投资偏低, 这主要是何种因素导致的呢?据数据分析可知, 一是金融企业对农村经济投资比较低, 造成这一情况时因我国对农村商业用地管理结构与农村经济土地资源管理政策逐渐完善, 使得商业用地的各方面优势消失, 最终使得金融企业对农村的土地投资利润空间被削弱, 再加上各个企业还受到其他的外部因素带来的影响, 这就使得在农村地区金融企业投资的经济资源偏低;二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与相关制度的颁布, 使得农村金融投资项目逐渐减少, 对外资的吸引力不足, 所以农村金融投入资金比较低。

四、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 综合利用我国农村经济财政的资金

为了更好地缓解我国的农村财政支农的资金使用率较低的现象, 确保我国农村的财政支农客运更好地发挥出他的作用, 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 需要真正意义上出去比较直接的资金对接的方式, 这主要是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 只有通过中央财政对各个地方进行地方拨款, 对逐层下达的方式进行取消, 才能更好地避免当地政府部门“贪污”支农资金, 使财政资金真正的用于“三农”;同时还要对当地政府部门进行辅助, 协助该部门做好资金规划, 也就是对财政支农政策进行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分配支农资源, 这样才能促使当地政府部门利用财政支农来缓解农业生产与农村建设等问题。

(二) 优化我国金融投资的结构

相关部门需要对农村金融投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想要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当地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寻求或者开发新的渠道, 对农产品种植与销售等一体化进行积极的构建, 创造出新型的农村发展体系, 提升农产品带来的影响力, 使其吸引更多的金融企业进行投资, 同时还可以利用商业银行进行贷款等方式来获取较多的金融资金, 只有不断地对农村生产经营规模进行充分的扩张, 使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才能进一步的推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再者, 在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密切注意农村资源的综合发展, 特别是针对特色资源, 可以利用当地的各项优势, 开展旅游等产业, 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扩充渠道。

五、结语

综上所述,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农村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需要进一步分析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就需要通过优化我国金融投资的结构、综合利用我国农村经济财政的资金等措施来缓解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的问题, 只有推动健康发展, 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条件。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我国的农村金融、财政支农、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分析, 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在我国政府所主导的农村金融的改革路径目前还存在着依赖的现象, 其中财政支农经与农村贷款两者之间所占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偏低, 这就不利于我国各区域的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后期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 伴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经济发展战略的进一步调整, 使得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尊重, 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协调。

关键词:农村金融,财政支农,农村经济,发展,思考

参考文献

[1] 赵文珍.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 (4) .

[2] 周泽炯, 王磊.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分析及其检验[J].农村经济, 2014 (10) .

[3] 李世光.农村金融服务创新问题的若干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09 (13) .

[4] 邓子基.关于财政支农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J].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7) .

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3篇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一方面在宣传、贯彻落实农村政策, 履行行政管理以及监督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在向上级反映农村居民需求, 传达农村居民意愿方面同样起到了桥梁作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 通过管理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 集体土地的承包管理, 管理安排劳动力, 以及对农村集体资产和技术指导的管理, 从多个方面对农村经济的发展, 起到了促进作用。

2 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受落后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制约的主要表现

2.1 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不完善

许多农村对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认识不足, 现阶段农村普遍为家庭生产制的经济发展方式, 也忽视了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 导致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不完善, 在部分地区, 甚至缺乏经营管理机构, 经营管理工作不到位, 桥梁作用得不到发挥, 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影响。

2.2 农村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

大部分农村因其自身特点, 对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吸引力有限, 致使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实施。在宣传政策的方式方法上, 较为粗暴, 没有更好的向上级部门反映农民心声, 在指导农民对新型生产方式以及设备的学习方面, 较为欠缺, 农业生产科学化受到了巨大影响, 从而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生产收入的增加, 以及农村经济的科学有序发展。

2.3 农民经营管理观念的缺乏, 农业产业化不足

传统农村生产方式的小农经济的经济收入, 与现阶段社会生活需求的矛盾越来越大,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的不足, 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土地承包工作, 养殖畜牧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无法顺利开展, 农村居民的收入维持在低水平, 致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选择外出打工, 人才流失严重。

3 提升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水平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在对农村经营管理机构的建设过程中, 需要明确其性质, 明确其为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地位, 发挥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村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方针政策方面的作用。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 合理设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注重组织筹集农业救助资金的方式方法, 合理开展农村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 建设水利灌溉工程、供电设备以及输电线路、交通道路等。

3.2 提升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工作水平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需要专业人才的指导和实施, 因为机构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农村自身条件的因素, 导致农村经营管理人才较为匮乏。因此, 政府应当加强选取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人才, 针对现有农村经营管理人员, 开展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工作, 全方面提升农村经营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从人员层面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3.3 发挥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指导性, 加强农业产业化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观念以及方式的转变, 需要农村经营管理机构, 加强对投资者的引导, 促进农村农业发展产业化的建设, 利用土地承包等形式, 拓宽农业经济发展形式, 形成畜牧业、渔业、林业等综合性立体经济发展方式。针对现阶段农村人员大量外流现象, 农业产业化建设可以增加工作岗位, 农村居民收入也可以得到一定提升。避免无人进行农业劳作、农村土地荒废、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发生。通过农业产业化建设, 从发展形式层面,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结束语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在党和政府以及农村之间, 发挥了桥梁作用, 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讨论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时, 需要正确认识现阶段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不足, 从完善农村经营管理机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等方面, 促进农村经济科学快速发展。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受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以及农民的增收, 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两个主要目标。针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分析现阶段, 受不规范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制约, 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到阻碍的主要原因, 提出强化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办法,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营管理,经济发展,促进

参考文献

[1] 张党明.浅谈农村经营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中国农业信息, 2016, 05:39+42.

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4篇

小额贷款是单笔贷款额度在贷款机构注册资金_ 7 以下的贷款。根据我国现行政策_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 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是企业法人, 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以全部财产对其债务承担民事责任。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年连续三年的一号文件中已经先后提出: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_ 按照有利于增加农户和企业贷款_ 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 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 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_ 允许私有资本、外资等参股。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会团体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_ 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管理办法。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_ 规范民间借贷。到目前为止我国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所有制的小额信贷机构体系。

总体来说_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市场化原则

开展信贷业务_ 运转良好_ 经营呈现以下特点。

贷款对象主要是个人、农户和中小企业从经营角度来讲_ 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企业一样_ 是根据地域特色和自身实际来选择客户群体的。

小额贷款公司根据自身 只贷不存、贷款额度小的特点_ 它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个人贷款、农户贷款、企业贷款_ 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各个公司的三种贷款比例有些不同。

信贷流程相对简单_ 担保条件较低

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审批手续简单_ 一般只需要借款人持有身份证_ 有稳定收入和信誉良好的人员作担保_ 或是用自己的房产、物品等作抵押就可以进行。在填写借款申请书后_ 小额贷款公司派人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经营能力、人品及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简单考察后_ 就可以决定是否给其贷款_ 所用时间在三天内。例如天津市华创天成小额贷款公司的流程_ 这个流程也代表了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一般流程_ 每个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又有所不同。

贷款利率较高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不能吸收外部存款_ 使得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不制定较高的利率_ 试点办法规定_小额贷款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经营_ 贷款利率上限放开_ 但不得超过司法部门规定的上限_ 即不得超过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高利率在有益于小额贷款公司的同时_ 还会出现一些问题_ 如农民负担过重等。但是从试点办法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_ 贷款利率都要比银行利率高些。 贷款质量高但好项目少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金全部是自身拥有的_ 在对贷款项目进行审查时就更为谨慎_ 除此之外_ 小额贷款公司的借款对象一般都是当地的_ 对借款人及用途有较为充分的了解_ 到目前为止_ 不良贷款情况出现得比较少_ 逾期贷款率也比较低。由于小额贷款公司所面向的服务对象一般都是一些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不愿意贷的_ 所以相对于金融机构来说_ 找到很好前景的贷款项目不是很容易_ 小额贷款公司的项目质量上要比金融机构的差些。

小额信贷公司自成立以来_ 拉动了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_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的贷款困难_ 弥补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不足。但是_ 随着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范围的展开_在运营成本、融资能力等方面都出现了问题_ 阻碍了它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小额贷款需求的不断扩大。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村低收入者和微小企业这种特殊的客户

群体_ 金融机构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其需要。从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情况来看_ 基本上是沿用了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一些贷款产品及其管理模式_ 缺乏产品创新_ 业务发展也比较缓慢。小额贷款公司力图在业务创新方面做出积极尝试_ 但在实践中遇到种种障碍。例如_ 在采矿权开采抵押问题上_ 云南省规定_ 未在云南省国土资源局备案的银行一律不得办理抵押登记_ 登记之前还必须具有采矿资质的认证_ 小额贷款公司取不到该项资格_ 这就导致小额贷款公司的抵押业务创新受到限制。其次小额贷款公司办理抵押登记时要做二次公正_ 手续比较麻烦_降低办事效率。除此之外小额贷款还受跨区和超限业务额度、同城票据交换等条件的制约。这些都阻碍了小额贷款公司在产品、业务、流程上的创新。

农村经济发展范文第5篇

判断与假设

基于原有的农村工作经验,我们认为外来的机构都不太可能在一个村庄进行持续的时间、资金、人员的投入。村民要致富、村庄要发展靠的还是他们自己。在外来机构撤走之后,能留下来的成绩一般是项目产生的水、路等一些基础设施及相关硬件产出。而外来者最为关心的各种制度、条例、运作机制,很多是挂在墙上,留在报告里,跟村民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大,在执行中往往容易走样。在以往的很多数扶贫项目中,ngo、当地政府、项目村及村民是最主要的利益相关方。但项目村和村民一般只是作为信息、人员和场地的提供者而被动存在,ngo和政府的需求往往被摆在了第一位。

【范文网】

而市场改革中推行的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模式往往有以下几个限制:

一、很多贫困村本身并没有发展规模产业的资源禀赋以及社会经济基础;

二、村庄及村民很多现实而直接的诸如小额资金、村民就业需求容易被排除在外,对普通村民的意义不大;

三、农民只是作为土地上的打工者,原有的主体性丧失,潜在利益受损;

四、规模产业项目见效慢,风险高,与现存的小农户为主的经济社会制度结合难度大,农户的参与性受到限制;

五、外来的项目经理人较难在本地扎根,经理人较多的选择与需求可能导致其追求短期效益。

农村生活的人群在生活方式、情感、行为选择等方面往往与有城市教育背景的农村工作者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村民来说,外来者(政府、企业或者项目援助方)作为项目的主导者,资金的提供方,规则和权力的主要制定者,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认同在农村实际运行、并且已经为农户掌握的规则和秩序。出于工作的惯性和项目整体的考量,农户往往被要求按照外来者的方式来行事。但逻辑合理、在大城市被证明为有效的规则或方式有可能不符合村庄实际,不被农户认可,并且很难为村民掌握。如果非要农民执行这样的命令,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项目的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成效和社会影响

总体来看,民乐村项目目标基本达成,但经济项目的盈利则需要更多的时日。1 2

社区建设方面,以村活动中心为平台,老人念佛、妇女跳舞、小学生夏令营以及刺绣培训、电影放映等活动拓展了项目内容、丰富了村民日常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对整体项目的认同水平,为经济项目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持。阳光社区中心项目的落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社工团队以及社会资金的进驻也将更好的促进民乐村的社会发展。

合作社作为组织和治理的平台,是民乐项目发展的主体。合作社在这两年经历了理事长辞职、会计人员改聘、经理人解聘诸多变动。理事长、财会人员也由原来的兼职改为专职,保证了合理的人力投入。原来村两委与合作社的紧张、相互推脱、指责的现象也由于理事长人员的调整得以改善。本地村民对合作社与产业项目的拥有感和认同感的逐步增加。合作社的例会,理事会、监事会、财务制度也得到了坚持和完善,会议的效率与决策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人员与制度的本土化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经验及建议

从民乐村的实践看,在农村推行项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与农户共同发展的决心和毅力

农村的扶贫和发展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农村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在时间、人员上必须有足够的投入。

项目开展需了解项目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

需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的行为方式、认知和态度。是非对错需要在具体的环境中做具体的判断。在组织及人员的安排上,外来人员最好能有人与当地村民生活在一起,能真正在农村生活,了解、接受并认同当地人的生活、情感。教育和改造的任务和效果对农民和外来人员是相互的。

外来机构的权力需要平衡和制约

外来的支持往往不可持续,且本身具有较大的利益需求,可通过财务公开等制度约束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达到共同监督、协同发展的目的。需要花大力气通过支持本地团队正在实践中成长并担任主要责任。政府应创造条件支持青年人(创业青年村民、村官、大学生志愿者等)到农村工作。

经济项目的选择上要求稳、求实效,最好从小项目入手

不能太注重创新性,避免经济上大的亏损。项目需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项目的前期成效会影响项目参与的判断与选择,信心很重要。

农村的组织和领导工作是必要的

需要充分发挥村民本身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订立工作目标后把工作都推给干部和村民。经济、组织工作往往镶嵌在农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网络之中。针对农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心涣散的不利局面,有必要重建并发挥新型农民合作社的作用。合作社内部必须要有合适的激励机制。作为独立法人,要明确合作社与村两委的权责与界限。组织(合作社和村委会)财务与管理需公开、透明,并适当考量村民民主参与的组织、金钱、时间与情感成本。

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

在农村不一定都种地,种地不一定都挣钱。小农经济能低成本保证农产品。农村发展需要国家与社会加强投入,创新社会建设,以便促进农民就业、创业。需要提高农村在地组织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自我供给能力。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及其联合体分享

一、

二、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共同成果。

上一篇:绿色物流下一篇:商贸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