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销论文范文

2023-04-18

网络直销论文范文第1篇

1图书,优点:图书的内容比较系统、全面、成熟、可靠

缺点:传统印刷业图书的出版周期较长,传递信息速度慢。但电子图书的出版发行可弥补这一缺陷。

2映国内外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动态。据统计,科技人员所获取信息的65%以上来源于期刊,它是十分重要和主要的信息源和检索对象。

3科学报告,内容新颖、详细、专业性强、出版及时、传递信息快,每份报告自成一册,有专门的编号(即报告号,通常由报告单位缩写代码+流水号+年代号构成),发行范围控制严格,不易获取原文。因科技报告反映新的研究成果,故它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

4会议文献,其特点是内容新颖、专业性和针对性强,传递信息迅速,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中的新发现、新成果、新成就以及学科发展趋向,是了解有关学科发展动向的重要信息源。 5称。

6标准文献,对标准化对象描述详细、完整、内容可靠、实用,有法律约束力,其时效性强,适用范围明确,是从事生产、设计、管理、产品检验、商品流通、科学研究的共同依据,也是执行技术政策所必需的工具。

7价值大。

8政府出版物,政府出版物对了解各国的方针政策、经济状况及科技水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一般不公开出售。

9产品资料,其内容主要是对产品的规格、性能、特点、构造、用途、使用方法等的介绍和说明,所介绍的产品多是已投产和正在行销的产品,反映的技术比较成熟,数据也较为可靠,内容具体、通俗易懂,常附较多的外观照片和结构简图,形象、直观。

10科技档案。其内容真实、详尽、具体、准确可靠,保密性强,保存期长久,是科研和生产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很大参考价值,它通常保存在各类档案部门。

古今文献的形式和古今文献的载体是一个意思吗?

不一样噻。文献的形式重点在文献,是说文献是某某某某形式,但归根揭底还是说文献。而文献的载体重点在载体,比如钟鼎铭文啊碑文啊什么的那文献的载体就是钟和碑了。

继续追问: 那文献都有什么形式啊?载体我明白,那文献的形式呢?真的很紧急。 补充回答: 根据载体不同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根据不同出版形式及内容,可以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特种文献等。

继续追问: 不对,载体明明是甲骨文、竹简等,你不是说形式不同吗?那形式是什么?没有内容的关系啊!

补充回答:不对啊,甲骨文不是载体,甲骨才能是载体。也就是说甲骨可以是文献的载体而不能是形式,它的形式才是甲骨上的甲骨文。

网络直销论文范文第2篇

有学者将电视购物和电视直销做出一个研究,认为“传统的电视直销”和“现代的电视购物”之间的差别是从“个人、民营”到“媒体自营或电视购物企业合资”的进步;也有百姓唏嘘,电视直销也好,家庭购物也罢,以电视媒体为传播介质的媒体购物模式,都遵循一个基本的逻辑:先有媒体,后有购物。这根本就是20年前的“拉关系”和现在“公关”一词的区别。

没有多少观众注意电视购物和电视直销的区别,他们都用一个词概括:广告。

“只要998元,天哪!这么便宜,绝对不能错过。”打开电视,换一圈频道,总会在多家地方卫视听见电视购物主持人声嘶力竭“高八度”的叫卖声,尤其在十一点半,或者下午二点及午夜十二点等垃圾时段,电视购物广告至少盘踞着七八家地方卫视的屏幕。

世纪末的神话

二十世纪元年,英国人康斯坦丁-帕斯基在为国际电联会议起草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电视(television)”一词, 1925年,拜尔德在英国首次成功装配世界第一台电视机,当时人们也没有料到她会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也没有人会料到,它会在世纪末的中国大陆,创造一个营销的神话。

欧洲人似乎有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天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源于“让商人的劝诱直接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设想,欧洲代表着经济发展前沿的新型零售商提出了通过电视实现“无店铺式购物”的方式,并付诸实现。

与此同时,中国第一台电视机由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

1982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家电视台,在当地开播一档专门播出电视直销的全新节目,并取名“家庭电视购物网”。3年后,这套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播出,人们知道了一个全新名词:电视购物。1986年,在宾夕法尼亚州诞生了另一家电视购物公司,名为“克维思”。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电视购物公司超过30家,成为这一新型营销方式的领头羊。强大的利益驱动使电视购物迅速风靡全球。不过到了90年代初,大多地方性电视购物公司都销声匿迹了,家庭购物电视网和QVD成为美国仅有的两家全国性电视购物公司。

此消彼涨,在另外半球的中国,老百姓还拘泥于传统的消费方式时,1992年,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珠江电视台率先推出电视购物节目——“美的精品TV特惠店”,成为国内电视购物领域的初次尝试。

1995年,北京电视台BTV电视购物节目成立,成为国内首家电视购物公司,形成国内电视购物的模式之一:由电视台自己组织货源,或生产商品,自己拍摄节目,在自己的频道播出,由自己的公司销售。

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电视购物广告有着独特的宣传手段:首先,长时间反复播放,强化记忆;其次,主持人时刻处于亢奋状态,用煽动性的语言,进行游说;再次,明星、专家、演员现身说法,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无论采用何种手段,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说服消费者快速掏钱。

多种宣传手段狂轰乱炸之下,效果如何?

北京电视台创下日销售电脑千台,月销售上千万元的业绩,不到两年营业额就达到了2亿元。强大的利益驱动使电视购物在中国迅速普及。1996年,“百思得”“帝威斯”等品牌机构相继问世。其中,仅“帝威斯”当时每天在各地电视台的总播出时间就超过100小时。

上海帝威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创办的帝威斯电视直销公司开创的“帝威斯电视直销”模式,有别于北京电视台的电视直销模式,它由专业电视直销公司为主体,公司组织货源并制作成电视节目,再花钱租用电视台的频道和时间进行播出。该公司业务上接受美国专业电视直销公司的管理和指导,以经营进口商品为主。1997年该公司销售额为2.6亿元,发展迅猛,很快成为全国电视直销业的龙头老大。当时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帝威斯公司靠一只“菲格帕丝”柔珠胸罩就能养活自己。老百姓由陌生到熟悉,从拒绝到认可,慢慢开始购买它所推荐的拖把、洋娃娃、多功能健身器等等,这也让该公司淘到了第一桶金!与此同时,一匹匹黑马如“百思得”、“BTV”、“立即购”等相继问世。

到了1998年,中国电视购物达到颠峰状态,一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上千家电视台自办电视购物节目,规模巨大,数字惊人,众多公司淘足了第一桶金。

营销经济领域,电视购物的神话在二十世纪末的中国爆发。

神话的破灭

世纪之交无疑是一道坎,电视购物没能顺利地跨过去。

1999年,电视购物在国内遭受重创,直接导火线是“OK镜致人失明”事件曝光。

“OK镜”,又称“角膜塑形镜”,使用时将其直接嵌入眼眶。在广告的狂轰乱炸之下,当时全国每年约有2万余人购买“OK镜”,其中大多数为学生。结果惨剧发生:据资料显示,16%~69%的“OK镜”配戴者有角膜损伤,14%~51%的配戴者看东西重影,1.58%的配戴者镜片污染沉淀。长期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电视购物集体面临信誉危机。

许多同样诞生于二十世纪的国内电视购物公司,也没能跨越。

2000年底,国内从1000多家电视购物公司锐减到300家左右,行业收入大幅缩水,北京BTV电视购物由最高时的年收入2.5亿元下滑到数千万元,昨日辉煌俨然已成浮光掠影。据统计,从1997年到2000年,中国电视购物产业的销售额从200亿元骤然跌落到40亿元。从兴起到没落,速度太快,疯狂的游戏要结束了吗?

游戏并未结束,在彷徨中,专业化电视直销机构出现,形成电视购物的另一营销模式:电视直销机构从电视台购买广告时间,选择产品进行包装,然后在这些时段投放直销广告,通过后台的电话中心接收订单,委托第三方的物流公司进行送递。其中,典型代表有橡果国际、七星购物、安必信等。

但是此时的电视购物陷入了诚信危机,表现在产品功能恶意夸大,电视购物广告严重违规、售后服务欠缺等现象比比皆是。

沉寂了几年后,随着专业化直销机构的出现,行业开始转型,电视直销机构采取向电视台承包广告时段自主经营的做法,自我包装产品,再委托第三方的物流公司配送,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度减少,行业开始欣欣向荣。然而,产业的升级有如“新瓶装旧酒”,原本被斥为诟病的“虚假夸大宣传”、“产品质量低劣”、“价格奇高”等似乎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甚至有变本加厉之势。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是,网上各大论坛,用户对电视购物业骂声一片。

神话破灭的电视购物开始寻求转型。

死而复生的奇迹

虽然电视购物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超速发展”、1999年和2000年的“信誉危机”,但市场拥有巨大发展空间的事实却不容忽视。

2003年,美国、韩国、日本等国的电视购物公司巨头来华寻觅商机。当年2月18日,韩国现代集团与广州电视台合资5000万元组建的“现代家庭购物频道”率先在广东落地,后改名鸿亚家庭购物。翌年又“布局”覆盖广州、深圳、东莞和珠海等地开播电视购物节目,并成立了“现代铜锣湾家庭购物”。在深圳电视台的6个频道,每天以5.5小时的节目长度正式播出。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它几乎标志着中国电视购物的重新复活乃至崛起。

此前的2000年,何成宏成为橡果国际副总裁,把信息化融进橡果的业务,采取电视直销与地面分销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的新模式,支持创新,走出了自己一独特的营销之路。电视购物的第一个关键点,在于选准产品。在此理念支持下,橡果国际选择了“氧立得”,这是一款用于制造氧气的医疗器具,在橡果国际接手之前,10年间市场销售情况一直不好。在橡果国际的旗下,“氧立得”脱胎换骨,2003年销售额高达9000万元。

本土的电视购物行业也再次破冰而出。

利好消息接踵而来。

2003年8月28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韩国CJ家庭购物株式会社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签订了合资合同,双方共同投资1.6亿人民币,成立了上海东方希杰商务有限公司,进军家庭购物产业。

2003年12月28日,美国第二大居家购物公司HSN联合国外金融巨头投资成立的上海合家购物有限公司,与吉林电视台联手推出的数字电视频道一吉祥电视购物频道开播。

2004年4月1日,“东方CJ家庭购物”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戏剧频道正式开播,每天播出5小时,首次亮相就来了个“开门红”,开播当天1小时销售93台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当天销售额112万元人民币。东方CJ购物第一年实现销售业绩1,56亿元人民币,第二年5.17亿元,从2006年11月起,东方CJ开始把扩张的触角伸向江浙地区,在杭州、嘉兴、苏州(昆山)、无锡四个城市开通物流配送服务。销售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2004年11月28日,由安徽电视台开办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综合性电视“家家购物”频道正式开播,总部设在北京,频道的采编、播出、传送、服务都在北京,全部工作由频道独家承办。家家购物频道是全国“数字电视联合体”发起成员单位,联合体成员包括北京、安徽、山东、浙江、辽宁、黑龙江等电视台,“全国数字电视联合体”的20余个电视频道采用“打包”方式,统一在全国传送、覆盖、落地,各成员之间相互提供本地的落地服务,频道开播即传输到全国16个省市区。

在获得软银赛富的风险投资后,橡果国际于2007年5月3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首家海外上市的电视直销公司。也是在2007年,国内电视购物产业的销售额恢复到了100亿元,但是和巅峰时期的200亿元相比,差距明显。

神话的“转身”

借着外资进入和大型电视购物集团的发展,电视购物在中国再次风生水起,但腐烂的信誉和监管的缺失,只能让“神话”再次沦落为“鬼话”。

各种问题很快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对于国内的电视购物,业内有一个比喻叫做“胎位不正”。

即便是已经上市的橡果国际,同样经受着诸多消费者的投诉,由于电视直销广告存在虚假,产品功效被过分夸大,橡果国际同样频频受到官司纠缠,走得并不坦然。电视购物行业由于缺乏行业协会来监管,针对电视购物的专门立法也滞后,在欧美国家几乎不存的电视直销的暴利和虚假广告宣传等问题在中国成为普遍现象。

中国电视购物已经进入了夸大宣传的怪圈,忽悠一把是一把,背后,很多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此外,电视购物承诺的3天不满意退款,7天换货,全国联保货到付款等如同一纸空文,产品出了问题,厂家却人去楼空,加上电视台推卸责任,消费者只能叫苦连连。一时间,“曝光”“投诉”等声讨此起彼伏。

2006年7月19日,工商总局和广电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对电视购物节目内容进行整顿,宣布自8月1日起,所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暂停播出介绍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产品的电视购物节目。

新政策的出台无疑给电视购物业带来一次不小的洗牌。之后,2008年11月11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在京联合众多诚信企业签署了《中国媒体购物行业诚信公约——北京宣言》,承诺将“无理由退换货”“先行赔付”。

重新崛起的中国电视购物依旧面对着曾经死亡的原罪:诚信。

2008年,占据电视直销半壁江山的橡果国际和七星购物也先后陷入泥潭,举步维艰。其中,橡果国际股价曾一度从最高的33美元跌至2.46美元,跌破了其投资商软银赛富进驻时的5美元价位,与2007年盈利达到创纪录的1860万美元的纪录相比,橡果国际如同坐了一回“过山车”。无独有偶,香港上市的七星购物股价更是一度跌到0.1港元,成为绝对的垃圾股。

就在两家电视购物巨头败走麦城之时,湖南的“快乐购”突破传统电视购物体制,依托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和湖南卫视迅速崛起。仅用两年时间,就达到日最高销售1024万元,创造了大陆电视购物日销售的最高纪录;一档节目2小时销售220万元,长沙销量最好的百货卖场一天也只卖了80万元,业内甚至出现“快乐购现象”一词。与此同时,央视的中视购物、上海的东方CJ、重庆GS购物和江苏的好易购等新型电视家庭百货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快乐购”酝酿体制突破的同时,传统电视直销企业也在泥潭中寻求出路,开始转型。橡果国际首先将目光转到地面分销渠道,不断加大线下分销的投入,相应减少电视直销的投入。不仅如此,橡果国际还在网络平台上引进了更多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及化妆品等高利润产品,以期提高盈利。与此同时,七星购物也考虑转型,直接瞄准网络视频购物,寄希望于打造一个集电视购物、网购和邮购为一体的“空中卖场”。

大浪淘沙,电视购物登陆中国的近20年,演绎着一个个营销的神话,同时也编织着一次次见利忘义的鬼话,神话与鬼话的纠结,都离不开利益使然;神话与鬼话的轮回,也让中国的电视购物跌宕起伏,揪人心肺。

网络直销论文范文第3篇

从7月1日起,《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保险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将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分别对车险的最低折扣和交通事故强制责任险(以下简称强制责任险)的实施进行了具体规定。这是近两年来监管机构对车险下得两剂最猛的“药”,直接关乎车险发展和全国1.3亿多辆车的保险价格问题,以至于从4月份起保险代理人就给车主打电话,称车险要涨价,投保要趁早,搞得人心惶惶。那么,这两个条例通知到底会对车险发展和车险价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限折令”遏制低价竞争

《关于进一步加强车辆保险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又被称为“限折令”,根据这一通知的要求,保险公司以后给予车险投保人的所有优惠总和不得超过车险产品基准费率的30%,也就是最大折扣不能低于7折。同时,各保险公司不得以向被保险人赠送其他保险产品的方式变相降低车险费率。本来车险享有很大的定价自主权,现在监管机构出台干预措施,是面对近期愈演愈烈的车险竞争不得已的举措。

2002年前,国内车险份额主要被人保、太保、平安等几家大保险公司瓜分,大家也能相安无事。可是,为了在保险对外放开前抢得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车险在2002年开始了“兄弟阋于墙”的第一次真正竞争。当时全国实行统一的条款,竞争直接表现为价格战,谁的价低就能抢到客户,市场出现混乱,保费最低打到了4折、5折。连保险公司的人都坦言,这样做根本无法盈利,结果不到一年,车险出现全国性的亏损,令保险公司元气大伤。

这次价格竞争让人保、太保、平安等大保险公司尝到了恶性竞争的苦果,开始及时调整。2003年修订的《保险法》,让保险公司有了制定车险费率、条款的自主权,利用这个机会调整了车险的费率,保险公司推出了很多个性化的车险产品,避免直接的价格战。不仅如此,保险公司还调整业务结构,限制车险发展,中国人保等甚至还在2004年里连续四次上调保险费率。车险市场回归合理竞争的局面。

但随着大量新保险公司涌入市场,局面又开始恶化。中华联合保险、安邦保险、阳光保险、天安保险、天平保险等成为“搅局者”,在品牌知名度、服务不具有优势的情况下,要从人保等几家大保险公司划定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最快捷的办法就是低价竞争。从2005年开始,车险低价竞争局面再次又现,同样的一辆车,新保险公司的报价竟然比老的公司低近一半。这直接影响了原来的车险市场格局,虽然有些“老”公司不想低价竞争,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为保住市场份额,只能低价跟进。例如,2005年下半年,平安财险北京分公司推出电话投保车险可享受5折优惠,华泰财产保险北京分公司的私家车险标准费率全线下调20%。这还不是极端的,深圳的车险竞争到了恶化的地步,价格从5折6折降到今年的2、3折,有些公司车险已打到1.8折。

车险低价竞争的直接后果就是保险公司收取的保费少、赔出去的多,保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不足的问题。从2003年到现在,车险处于亏损的状态。虽然2005年有些地区出现了改观,但如果继续低价竞争,很快又会滑向亏损的深渊,最终会出现车辆出险无法正常理赔。无奈之下,保监局只得下发“限折令”,限制恶性竞争,给车险竞争戴上“脚镣”,在有限的空间里舞蹈。

强制险推动车险价格上扬

2004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我国建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和救助基金制度,但经过近两年对费率、赔偿限额的反复研究和论证,国务院才于今年3月公布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于7月1日起施行。

强制责任险的实质就是通过保险来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救助。目前全国有1.3亿辆车,投保第三者责任险只有约35%。经常出现车辆事故造成第三者人员伤亡、财务损失,车主无力承担赔偿费用的情况。为此,国家才推行强制责任险保险制度,所有上路行使的车辆必须投保,出险后,保险公司在强制责任险限额范围内赔偿,便于交通事故受害人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或经济保障,也能够减少交通事故肇事方的经济负担。

首先,责任强制险扩大了原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范围。目前,强制责任险的赔偿限额是5.2万元,包括4万元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20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一旦出现事故,只要驾驶员有过错,就要先在这个额度内赔偿。如果驾驶员没有责任,也要给付一半的费用。而在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中,赔偿是要区分责任的,如果驾驶员全责,保险公司按照100%赔偿,如果同等责任,则只负责赔偿50%,如果次要责任,只赔偿30%左右损失。

其次,责任强制险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垫付”功能。对于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以及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等情况下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人身伤亡的,由保险公司在保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以确保交通事故受害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尽管保险公司可以对肇事者进行追偿,但要面临垫付的钱收不回的风险。而在商业第三者责任险中,上述情况属于拒赔范围。

第三,救助基金拉升保险费率。根据《条例》规定,国家将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对于道路交通事故中受害人抢救费用超过强制责任险赔偿限额的、肇事车未参加该强制保险或车辆肇事后逃逸的几种情形,先行垫付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全部抢救费用。垫付的费用虽然可以追偿,但同样有很大可能收不回。救助基金主要来自强制险保费收入的一定比例,这也是拉升责任强制险费率的一个因素。

保险价格依据风险大小而定,风险越大,价格越高,既然责任强制险的赔偿责任扩大,风险增加,对应的保费自然也会增加。上海早在2005年4月就实行了保额为4万元的强制第三者责任险,基本保费约为1400元。与其相比,10万元的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只有1500元左右,可见两者价格差别还是较大的。从全国范围来看,第三者责任险的涨价已成定局。上海地区200多万辆车率先实行了强制第三者责任险,调整幅度不会太大。

理性看待车险涨价

虽然这两个影响车险价格的法规要到7月1日实施,但3月份就已公布。这给保险业务员拓展业务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几个月里,大部分车主都接到了车险代理人的电话,称车险就要全面涨价了,要买趁早;有些7、8月份保险到期的车主还被撺掇提前续保,以减少保费支出。很多车主因此有些心动,毕竟车险保费支出不是一笔小数目,少的要三四千元,多的则要1万元,如果涨价20%,则每年要多交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保费。

车险虽然会涨价,但要区分情况而定:针对车辆本身的保险不一定涨价,强制责任险最好不要规避。更不能听从代理人的怂恿,轻易提前一两个月投保车险,否则得不偿失。

“限折令”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通过无赔偿优待、随人因素、随车因素等方式给予投保人的所有优惠总和不得超过车险产品基准费率的30%。乍一看,打折少了,价格自然就上来了。可是,这只是针对折扣打得多的车险而言,如深圳等地过低的折扣会被限制,当地保监局早在3月份就出手整治,这种情况只占少数。上海、北京等地的人保、太保等大公司因盈利压力,对于车险的折扣基本维持在7折以上,这几家大公司占据了车险大半市场份额,打折限制不会对其产生大的影响,而且迫于市场竞争压力,价格还会下降也有可能,实际上,这几家公司至今尚未有上调费率的消息。

中华联合保险、安邦保险等新兴公司保费折扣目前多低于7折,首当其冲会受到影响,可从市场竞争的格局来看,打折的限制可能会有所突破。车险是这几家公司保费收入的支柱,尤其中华联合、安邦今年都制定了很高的保费收入目标,如果价格和大公司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知名度、服务跟不上的情况下,竞争力大打折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为了保持低价格优势,这些公司可能会通过给中介返佣等折扣方式暗地进行。这样看来,车损险的价格也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因此,不必为“限折令”而心慌,依照目前的竞争格局,市场上仍会出现较低折扣的车险(强制责任险除外)。

强制责任险是每辆行驶车辆必须投保的,价格会比同等保额的商业三者险高,车主毫无异议地要多支付保费。不过,《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实施前投保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在期满前可不必投保强制险,但最好不要钻这个空子,抢在7月1日前投保三者险,规避强制责任险带来的涨价。

提前投保意味着退保或者购买重复保险,会造成保费浪费;而且躲避强制险也让车主面临风险。强制责任险实施后,相应的交通处理规定也要接轨,如果出现交通事故,不管主要责任还是次要责任,车主都要依据强制保险的限额承担责任。比如交通事故造成第三者伤残赔偿4万元,如果投保了强制责任险,则保险公司会在赔偿限额范围内赔偿;反之,商业第三者责任险只依照事故责任赔偿,若驾驶员负次要责任,保险只会按照30%左右的次要责任赔偿,剩下的则要车主自己掏腰包。根据上海的试点情况,85%的涉及第三者交通事故赔偿金额在4万元以内。所以,强制责任险不仅仅是对事故的受伤害者提供保护,也是减轻了车主的负担,这类保险尽量不要省。

购买车险省钱捷径

两项车险新政的实施将引起车险价格上的变动,这种变动是政策层面上的,作为投保人个体来说,很难左右。但是对于有车族来说,却有不少可以选择的省钱捷径,可以从投保的保险公司、投保内容、投保方式等方面进行精打细算,理性分析,从而买到便宜的车险。

大公司价格通常高于小公司。按照规模效应理论,保险公司越大,车险也就应该越便宜。前面提过,几家大保险公司车险因为2002年的非理性竞争,陷入亏损的尴尬,所以,在费率上特别谨慎,不肯轻易下调。而安邦、中华联合、天安等中小保险公司进入市场不久,为了抢夺市场份额,不惜打价格战,这给消费者有了“可乘之机”。目前,保险公司之间的车险价格相差比较大,如一辆15万元的车在上海投保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不计免赔、盗抢险、玻璃破碎险等项目,最高和最低报价相差近一倍。即便“限折令”这把剑悬着,竞争上的价格差异仍然会存在。投保时可以“货比三家”,挑选出价格较低的保险。在比较时要将同种保险项目、相同保额对比。

不过,车险服务也是跟价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些公司的车险价格虽然低,但是在理赔人员的配备上可能也会不足,影响到查勘、理赔的速度和质量,特别是有的保险公司把查勘理赔权委托给了公估公司,约束力量却不够,出现服务态度、质量差等问题。这也是投保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例如,对于驾车新手,交通事故率高,可以考虑多花点保费,投保服务质量比较好的保险。

要选择适当的险种,不要盲目贪多。费率市场化后,车险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有的保险公司车险仅附加险种就有23种。目前保险公司除了车损险、第三者责任险、玻璃破碎险、全车盗抢险、车身划痕险等传统险种外,还开发了出境责任险、法律服务特约险、冰雪灾害险、地质险、精神损失赔偿等特色险种。如果要买全一家公司的全部车险,保费支出相当大,有些险种实际上也用不上。

在投保时,不能光听保险公司或者代理人的推荐,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挑选合适的险种。除了车辆损失险和第三者责任险必须投保外,还要投保不计免赔特约险,以便出险后能得到全额赔付。在此基础上,视风险情况选择投保其他附加险。假如所在小区比较安全,有专门的停车库,就不必投保全车盗抢险;反之,则要投保。根据车辆行驶、停靠的区域,来决定是否投保玻璃破碎险和车身划痕险等。通过上面这些比较,挑选自己最需要的车险种类,例如价值12万的车,有的公司盗抢险大约400元,如果停车安全,就可以省下这笔保费。

选择直销渠道。很多人通过代理人购买车险,保险公司为此要支付代理费用。不少保险公司开始发展直销,把部分给中介的费用返给消费者。人保、太保等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电子商务网站,规定网上或者电话投保车险享有一定的折扣优惠,车主可以尝试这些直销方式,节省保险费用。此外,车险团购也成为一种省钱方式,由于团体购买增加了竞价的砝码,保险公司也降低了展业费用,在保费上会给予最大优惠,车主可以小区、公司为单位,进行团体投保,获得费用上的优惠。

善用费用优待条款。保险公司为争取优质客户,体现定价合理的原则,在不少项目上都有优惠。常见的有无赔款优惠,如人保、太保、平安等公司的车险规定,上一年无赔款发生的,续保优惠10%;如果指定驾驶员,会有3%~5%的优惠;如果在限定的区域内行驶,可以优惠25%,等等。另外,还有汽车安全性能、指定部位赔偿等优惠。上面这些优惠如果累加的话,就等于相当高的折扣,车主在投保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节省保险费。

减少交通违规次数。强制责任险的保险费率水平与交通违章挂钩,安全驾驶者享受优惠费率,经常肇事者则要承担高费率。如果通过车辆共享信息平台,还与保险赔付情况挂钩。以上海市的强制三者险奖惩情况为例,因交通违章最高可上调70%的费率。看来,第三者责任险的涨与跌已与个体直接关联,要节省保费,就得尽量减少违章次数和出险次数。

相关链接:关于强制责任险的提醒

提醒一:

强制责任险是车辆必须购买的保险,目前5.2万元的初定赔偿限额只能满足基本的事故补偿需要,对于较大交通事故赔偿不够。因此,应在强制责任险的基础上投保商业三者险,具体投保的金额依据车辆行驶地的交通事故赔偿水平而定,通常以造成人员死亡的赔偿为标准,如在上海、北京等地事故死亡者若是城镇户口,要赔偿30多万元,因此,可在强制责任险的基础上投保20万元左右的商业三者险,为车主撑起保护伞。如果所在地职工工资水平较低,投保的商业责任险可以少一些,比如与强制责任险相加为10万元。

提醒二:

10月1日前,行驶车辆必须投保交通事故责任强制险,7月1日前已经投保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可在保险期满投保强制责任险。如果未按规定投保,由公安交警扣留车辆,通知投保,并处责任强制险保费2倍的罚款。

提醒三:

上道路行驶的车辆必须放置保险标志,否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扣留机动车,通知当事人提供保险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网络直销论文范文第4篇

近十年来,互联网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给各个传统行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邮政业、唱片业、书店业、传媒业、零售业等,无一不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而现在,互联网正在逐渐改变着另外一个传统行业的桥头堡——金融业。

近一年来,以余额宝、人人贷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在逐渐侵蚀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行业。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互联网精神,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在以优惠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优异的用户体验,颠覆传统金融行业保守、迟缓的形象,越来越受到个人和企业用户的欢迎。

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并没有坐等竞争对手蚕食自己的阵地,也在积极寻求适应互联网规则的金融业务模式,并努力从外部汲取成型的先进经验,以加速金融互联网业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直销银行(Direct Bank,也有译作直通银行、虚拟银行、直接银行),一种在欧美等金融业发达国家成熟的商业模式,逐渐受到国内银行的关注,个别商业银行已经在探索直销银行在国内落地的具体形式。同时,各个媒体杂志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关直销银行的报道和文章。然而,绝大多数讨论主要集中在商业模式层面,缺少与直销银行业务息息相关的IT建设策略、运营管理、组织架构等方面的文章。本文通过分析欧洲主流直销银行的IT建设经验,讨论国内直销银行落地的IT建设、运营管理、组织架构等相关方面的一些可借鉴思路。

直销银行发展历史

考察直销银行的IT建设思路,首先要从直销银行商业模式的历史发展角度来看。直销银行商业模式的出现,是互联网和银行科技二者发展结合的必然结果,其诞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的。

我们首先从银行业务和银行科技发展角度看直销银行的发展历程。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让传统银行意识到利用互联网渠道向现有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并有降低长期运营成本的潜力,许多的传统银行逐渐开始建设网上银行,并通过网上银行向客户提供有限的产品和服务,如余额查询、转账、付款等。这时的网上银行主要还是作为现有柜面业务的延伸,服务的目标客户限于银行现有的客户,银行的产品、服务和业务流程没有特别根据网上银行渠道和特定客户群进行调整。

随着早期网上银行的成功,催生了一种针对互联网网民一族,主要利用互联网渠道(包括移动互联网渠道),并结合其他自助银行渠道如电话银行、ATM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新型业务模式,即直销银行。与传统银行主要通过物理网点办理业务为主不同,直销银行没有物理业务网点,运营成本低,可以为客户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和更低的贷款利率,同时其用户体验、营销方式、产品设计,更贴近互联网用户,迅速获得了客户认可。1995年10月,全球首家直销银行“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诞生于美国。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这样的业务模式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目前,在世界上开展直销银行业务的银行很多,比较著名的直销银行见表1。

从上表中罗列出的直销银行来看,绝大多数的直销银行从属于传统的银行集团,如ING Direct、Rabodirect等,是传统银行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需要的最主要手段。依靠传统银行的信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品牌效应,这些传统银行下属的直销银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直销银行的主流。同时,我们发现,也有一大批独立的直销银行如Simple、SmartyPig等,它们从创立之初,就以为网民服务为宗旨,其业务模式和用户体验更贴近互联网用户的习惯。这些独立的直销银行通常由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从业者创立,有些独立获取银行牌照,有些选择与传统银行合作以传统银行作为资金托管方。这一类的独立直销银行,由于其更浓厚的互联网基因,通常在用户体验和市场银行方面,更能吸引年轻的个人用户。这两种类型的直销银行,在IT建设方面,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稍后我们做更详细分析。

换另一个角度看直销银行的业务发展和IT建设,如果从互联网发展看直销银行业务模式的产生和发展,我们发现直销银行的发展和壮大,与不同国家的互联网发展水平有巨大的关系。互联网发展水平的不同,直接影响了直销银行业务的发展程度,以及IT建设方面采取的不同思路。如麥肯锡公司与欧洲金融服务管理局在2010年共同进行的有关互联网与银行发展调查《Face-to-face Future For European Retail Banking》所揭示的,处在互联网发展阶段国家的银行客户,在获取银行服务的渠道偏好和选择方面,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随着互联网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其国家居民在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选择方面,越来越偏好自助渠道,北欧如荷兰、芬兰、瑞典等互联网渗透率在90%以上的国家,银行客户明显更加倾向选择自助渠道,因此完全依靠自助渠道服务的直销银行业务模式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尤为领先。在这些国家,银行的物理渠道如分行、网点的功能越来越倾向于提供理财规划和财务咨询等复杂的金融业务。监管和政策方面,同样这些国家在金融行业的开放程度更高,银行制度更健全,小型的独立的直销银行相对更活跃,其IT建设方面的思路更加灵活。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虽然经过了过去十年的互联网高速发展,整体互联网发展水平仍然相对落后,网民的比例刚刚超过整体人口的一半。然而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在互联网发展良好的地区,已经有了大量的潜在直销银行客户,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直销银行业务发展在中国大有可为。

国际业务发展路径

直销银行的发展,应该遵循着循序渐进的思路而不能追求大而全。从欧美的直销银行业务定位来看,绝大多数直销银行的定位是成为客户的“第二银行”,即主流的直销银行并不专注于发展传统银行已经发展十分成熟的业务,如现金业务、信用卡业务等支付结算业务,其业务重点是尽量发挥其成本优势,给特定的客户群体提供高收益、低成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作为一个运营在互联网上的银行业务模式,直销银行的发展也应该遵循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即以少数几个客户关注点出发,把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到极致,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扩大客户数量并针对存量客户和市场动态进行详细分析,逐步丰富产品并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以这样周而复始的方式,逐渐的积累客户数量和扩大业务范围。典型的欧美直销银行业务发展的路线图见图1。

为了适应直销银行这样的业务发展特点,通常国际直销银行在选择或建设IT平台时,除了考虑一般银行业务系统所需的功能的完整性、产品定制的灵活性、架构的可扩展性之外,尤其需要考察系统渠道的丰富性、前后端的集成性、功能的可扩展性、组件化和模块化的特性,以确保直销可以灵活地支持渐进式的业务发展需要。

直销银行IT战略

作为完全通过互联网运营的银行,IT战略对于直销银行尤其重要。通过对直销银行历史发展和业务战略的分析,我们来看一下IT建设方面,欧美的直销银行都采取了怎样的不同策略。我们还是把直销银行分成传统金融机构的下属机构和独立的直销银行两类。

欧美传统金融机构开立的直销银行,通常是独立的法人或者独立的事业部,在品牌上、运营上和IT上与总行相对独立。这样的组织架构确保直销银行的独立的经营策略、独立的财务核算、独立的产品体系和独立的定价策略。这几点是直销银行可以确保成本可控,从而提供有吸引力的高收益、低价格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这是直销银行商业模式的根本。正是由于这样的组织架构,通常直销银行采用了与总行不同的IT战略。

在欧美,开立直销银行的通常是历史悠久的大中型传统金融机构,其IT架构经过多年的积累,通常由众多厂商提供的软硬件产品兼之银行IT部门自行开发的系统组成,系统稳定但体系架构复杂,应用的范围主要是本土市场,需要适应对公、对私等各种类型的客户。这样的情况下,对总行IT系统通常要求是稳定第一。

然而,作为独立的直销银行事业部或者独立的直销银行法人,面对的客户群相对更窄。其目标市场除了本土之外,通常也面向海外市场,故体现出完全不同的IT策略要求,分别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客户群,欧美直销银行其面向的主要是全新的、有鲜明特点的(如对价格敏感、年龄在20~40岁左右)个人零售客户群,而不像现有母行IT系统需要照顾对私、对公等各种类型的客户。二是产品,欧美直销银行提供的产品也与传统银行产品体系有所区别,通常提供的产品要比传统银行的收益更高,费用更低,更具互联网特性(如基于社交的金融产品等),甚至与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直接的交叉销售。三是监管,从监管角度上来讲,对于独立的法人直销银行,监管部门对其进行单独合规审查。四是渠道,从渠道策略角度来讲,直销银行的移动端和PC端,需要体现出更具互联网特点的特征(如与电商的结合,与社交媒体的结合)和更优异的用户体验,这样的要求通常是现有渠道无法达到的。五是营销,作为互联网金融的产品,直销银行在营销层面体现的要求也与总行有所区别,直销银行完全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媒体面对客户,而不采用面对面营销的方式,这样的营销要求对数据分析依赖巨大,体现出强烈的互联网特点,对精准程度要求很高。这样的要求是不体现在传统银行IT系统中的。六是成本核算,由于直销银行通常是独立的法人或者事业部,具有一个独立的、自有的、完整的IT平台十分重要。这样的IT平台通常与总行IT平台只有极少的交互,确保直销银行的IT需求可以得到及时快速的响应,财务上可以做到清晰独立的核算。

基于以上的特点,绝大多数欧美传统银行的直销银行均采用了与母行独立的IT架构。具有独立银行牌照的直销银行通常采用完全独立的直销银行业务系统;而作为独立业务部门存在的直销银行,其IT系统与母行IT系统的关联,通常也仅仅局限于财务核算、支付代理等有限的方面。根据各家银行的IT能力和策略不同,多数的直销銀行选择成熟厂商的前中后台一体化系统作为直销银行IT平台的主干,辅以周边外围系统,如CRM(客户关系管理)、呼叫中心系统等搭建直销银行平台。当然也有部分对渠道层开发能力强,要求高的直销银行,选择自行构建渠道层,采用成熟厂商的业务系统搭建直销银行平台。策略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各个银行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另一类独立的直销银行,如荷兰的Knab,美国的Simple,SmartyPig等,采用了介乎于传统银行和互联网公司之间的IT策略。首先作为独立的直销银行,整个IT架构不存在与母行关系的问题。问题在于如何保持一个购买和自行开发间的平衡,以及选择哪部分自行开发,哪部分外购的问题。这类直销银行的IT策略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完全取决于各家银行的IT战略。如荷兰Knab银行的选择是自行开发直销银行的PC和移动端渠道,以获取最大的渠道灵活性和优异的用户体验。在后台系统方面,Knab银行选择了外购成熟的银行业务系统以提供后台的经典金融产品和服务处理功能。

在我国金融体制日渐开放,金融机构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互联网发展越来越蓬勃的今天。直销银行不失为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的良好模式。在打造直销银行业务时,应该本着小步快跑的方针,遵循互联网业务发展规律,去吸引直销银行客户。一个完整的直销银行业务平台,是发展好直销银行业务的基础。就欧美等国的经验来看,无论是外购一体化的直销银行平台,还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厂商产品或自行开发来组装直销银行平台,基本上各个成熟的直销银行IT架构都与母行的IT系统保持相对独立,以满足直销银行快速、灵活、低成本运营和社交化、移动化的互联网特点。这样的思路,值得国内有志于发展直销银行的金融机构借鉴。

网络直销论文范文第5篇

2011年12月11日,康力·瀚道江瑞电子商务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嫁接于直销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商务事业体正式诞生。

十年前,因为阿里巴巴的创办,马云一度被捧上神坛,而后,李国庆、陈年、刘强东等亦在电子商务领域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当智能手机逐渐普及,一个潜力更加巨大的移动电子商务时代正在到来。鉴于对移动电子商务的看好,加上相同的价值观取向和创业理念的契合,2011年3月,一群金融界人才汇聚重庆,创办了重庆江瑞科技有限公司,并向着他们憧憬的移动互联网领域持续给力。

2011年12月,随着江瑞科技牵手康力瀚道国际部,一场有关直销和移动商务平台的新变革也即将拉开序幕。

客宝来袭

2011年6月,经过近半年的精心筹备,由江瑞科技推出的全国首个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客宝商城开始试运营,并结合地面“HAPPY概念店”让江瑞科技的移动电子商务构想完美落地。

通过对企业、代理商、消费者、商家的有机整合,客宝商城将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同时实现渠道流通过程中的利益各方共赢。而事实上,在生产力过剩和国家产业转型的特别时期,厂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甚至已经进入了“为低价适从”的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另辟蹊径厂商与公司,方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客宝商城的推出,无疑是为厂家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销售通道。因为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之上,客宝商城以最大限度地锁定消费者为前提的经营思路,不仅为厂家提供了一个商品展示及销售的平台,同时通过社交网络还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以最高的效率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及意见,及时对商品进行相应的升级调整,以更加适应消费市场。

另一方面,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多重压力之下,省钱观念在人们心中越发明晰。但在客宝商城中,消费者和经销商可以通过身份互换获得经营权,无需开店,无需进货,只需要对商城进行推广,就可以从中得到相应的盈利分成。因此,在客宝商城这个创造性的经营平台之中,消费者不仅能够买到保质保量的商品,同时还可以通过与企业间的良性互动获得额外的收益,可谓一举两得。

据客宝商城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移动电子商务这个平台,公司可以快速锁定消费者,随着消费额和会员数的逐渐增多,达到一定要求的消费会员可以转变为公司的代理商,如果代理商能够拉来商家入驻,客宝商城将从商家支付给客宝的经营利润中拿出7成分给代理商,推动代理商的经营热情,同时也加速客宝商城的发展,占领更多的市场空间。

结缘直销

在客宝商城的经营模式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对直销模式的借鉴和延伸。事实上,这正是因为在江瑞科技的创办人里,其中几位都曾有过直销经历。因为来自直销的启示,最终才诞生了客宝商城现在的经营思路。

江瑞科技执行董事钟治才和市场总监王森是公司的创始人,他们有着很多共同的经历:曾任职银行高管,经历过直销行业的多年淬炼,对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情有独钟……

钟治才告诉记者,他们一直在寻找一种创新的互联网模式,他们看到了直销的优势,也觉察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性商机,于是希望结合双方优势来放大成功的可能。锁定创业方向之后,他们又研发出一种非常新锐的“菱形”模式——以公司发展代理商,由代理商发展消费终端,再通过消费终端吸引商家。在实际运作中,该模式通过直销的人际传播优势,更快、更准确地锁定终端,迅速占领目标市场,为通道建设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将这种已经建成的终端优势嫁接到移动互联网商城上去,实现最终的发展目标。

可是,法律规定,要通过直销的方式来运作,就必须取得直销牌照才行。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江瑞科技的创始人们对直销法规和相关知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了解。

“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后我们发现,直销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佳方式,但要获得直销牌照却有很苛刻的要求,首先就是你必须有三年以上的运作经验。但是三年之后,现在的空白市场早就被别人占领了,再获得直销牌照也已经没有意义了。所以我们想,有没有别的方式,可以让我们既能够用直销的方式来发展自己的团队,同时又能够规避法律的风险。”江瑞科技市场部总监王森表示。

牵手康力

经过进一步的思考之后,江瑞科技想到了建立异业联盟的方式,即通过与直销界有牌照的直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品牌、产品、渠道的全面合作,整合双方优质的市场资源,形成共同利益体制。

但是,因为江瑞科技身处电子商务领域,需要寻找一个双方资源完全匹配的合作方并不容易,“在想到建立战略联盟之后,我们对28家拿牌直销公司进行了仔细的筛选,后来我们发现广东康力公司不仅拥有直销牌照,同时也拥有‘电子商务’牌照,几乎与我们的需求完全契合。”

“另一方面,康力公司作为国内第一批拿到直销牌照的企业之一,自进入直销行业以来一直保持着低调务实的态度,发展稳健。我们了解到,近年以来,康力公司相继与多家中小企业达成了合作,为许多有志于规范、长久经营直销但是又没有直销牌照的中小企业提供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了共赢。但在电子商务领域,康力公司一直没有太多的精力来发展,如今正好可以通过我们,来实现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梦想。”王森表示。

据记者了解,江瑞科技目前已经通过康力·瀚道国际部与康力公司达成了战略合作,共同组建康力·瀚道江瑞电子商务运营中心。12月11日,双方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启动仪式,标志着康力正式进入重庆的同时,也进入了移动电子商务的趋势平台。

编辑:陕丹 vipp-vipg@163.com

上一篇:网络技术基础论文下一篇:网络安全知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