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23-04-07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安全工程

一、概述

目前,隨着互联网技术、微制造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世界范围内迎来新一轮工业技术革命浪潮[1],如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工业复兴”,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2]。工程教育与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相互支撑,近年以来我国工程教育规模世界第一,但《世界竞争力年鉴》却显示我国工程师的合格程度处于世界末端[3],且现有工程人才难以满足新产业革命人才需求[4]。在工程教育上,存在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继续教育体系缺失以及国际化程度不足等问题[5]。2016年,教育部提出“新工科”概念,2017年达成“复旦共识”,颁布《教育部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制定“新工科”建设的7条行动路线——“天大行动”,形成了新工科建设的“北京指南”,发布《教育部关于推荐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这一列研讨活动的开展标志着以“新工科”建设为主题的工程教育改革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重要课题。

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2]。我国在2006年正式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016年6月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实现国际实质等效,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契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应考虑新工科的相关要求,“立足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研判发达国家工程教育新趋势、新策略,以面向未来和领跑世界为目标追求,提出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6]。本研究将结合国内外安全工程教育基本情况,探讨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一些基本问题。

二、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本情况

安全科学是研究避免和控制人类生产、生活、生存过程中人为技术、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因素所带来的危险、危害、意外事故和灾害的学问,是生产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和基本保障条件。2007年高等学校安全工程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了《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认证标准》,2008年安全工程专业被列为教育部10个认证专业范围,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始了首次认证工作,目前全国已有30所高校安全工程专业通过了认证[2]。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执行,使得各校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更为完善,促进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发展,满足了安全工作的行业特征,为矿山、化工、建筑等行业培养了大量安全工程人才。

三、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育现状及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工程教育培育模式

1. 国外工程教育培育模式:国外开展了大量的工程教育模式研究,主要有[3,7]:能力导向教育模式,关注核心能力培育,在欧美等国企业界和工业界得到广泛应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马来西亚、欧盟等采用此种模式;构思-设计-实施-运行模式,倡导一体化课程计划;合作教育模式,又称“产学合作教育”,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模式和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

2. 国内工程教育培育模式: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目前共有208所高校参与,如卓越计划班(大连理工大学的校企合作班“大工-三一卓越计划班”“大工-米其林卓越计划班”)[3]。

(二)国内外安全工程专业

1. 国外安全工程教育及课程体系特征

国外安全专业主要关注公共健康问题,主要解决企事业单位职业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健康与财产损失等问题[8-9]。国外安全专业基本可以分为两类[9-10]:(1)专业名称与职业健康相关,如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环境健康与安全项目,东南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美国南哥伦比亚大学的职业安全与健康专业,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大学的职业医疗和安全, 中央昆士兰大学的职业安全健康处,等;(2)专业与安全相关,如印地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和蒙大拿州立大学比林斯的安全科学专业,圣爱德华大学的公共安全管理,等。

在课程体系上,均大量设置通用安全科学课程, 以便解决各个行业中具有共性的安全健康问题, 设置少量行业背景课及行业安全课程, 辅之以一定比例的医学、心理学类课程, 使学生重点掌握通用安全科学技术方法知识, 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各个职业领域的安全管理。

2. 国内安全工程教育及课程体系特征

至2016年为止,我国开设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达到167所[11]。由于各高校依托行业背景以及制定的专业方向不同,安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开设核安全、建筑安全和化工安全3个方向[12],湖南工学院开设工业安全和建筑安全2个方向[13]。

国内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用化程度不高,需要各高校根据各自行业背景以及办学特色,确定人才培養体系。

(三)安全工程专业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现状

分别以“专业认证+安全工程”以及“新工科+安全工程”在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较多围绕专业认证标准[14]、人才培养体系[15]、实践教学体系[16]等角度开展,景国勋等[17]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建设问题,易灿南等[2]研究了新工科、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改革问题。

综上:1. 国内外安全工程专业定位的差异导致了人才培育体系上的差异,国内安全工程专业方向定位上的差异也导致了人才培养方案的显著差异,因此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应该根据专业定位、企业要求制定相关方案;2. 较少文献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建设的有关问题,新工科建设迫在眉睫,如何根据新工科建设要求促进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建设问题成为首要问题。

四、安全工程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专业属性特征、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要求与毕业要求

工程认证对接华盛顿协议,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导向”原则,人才培养着眼于专业人才的“毕业要求”达成,侧重于扎实专业技术技能与综合工程素养培养;而工科背景下,新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新经济和新起点等对工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对专业知识要求外,还要求在全球视野、工程伦理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宽广更高要求[7]。因此,需基于新工业革命对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调查分析,界定新工科背景对专业人才能力要求,深入比较分析新工科与工程认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以阐述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认证专业属性与特征并界定新工科与工程认证两者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要求与毕业要求。

(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优化

基于所界定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结合我国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与注册安全评价师等工程能力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优化:

1.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优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充分吸收卓越计划等工程教育模式优点,对我国当前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度融合、重构与优化。其次,对现行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方案进行补充与优化,建立起面向双背景的开放式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 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优化: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即将若干门课程组成一个模块,再由若干模块组合成课程体系,最后基于课程模块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加强各课程模块的资源整合优化,加强工程训练。此外,在课程体系中,以素质选修的形式,开始全球视野文化课程,以及培养学生工程伦理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等系列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3. 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改革:采用注重实践的“工程范式”:以“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学习和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营造虚拟工程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授课过程中组织“研究性”学习,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教学或者讨论式教学,全面改善教学效果。在考核模式上,增加工程能力培养环节如课程小论文、工程分析汇报、实操、设计方案等方面考核内容。

4. 师资培养与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基于课程模块设置情况,组织开展以主讲教师为主体的工程培训和教育,通过合理设计工程培训和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以全面提升其工程能力。同时,基于工程要求,调整课堂考核指标体系,加重“工程范式”教学方式占分比重。

5. 工程实践与产教融合模式改革:首先对传统实践教学进行改革与优化,通过调整实验内容、选取更具工程性质的课程设计题目、组织开展以具体实践任务为目标的实训活动等方式,全面提升实践能力;其次,以课程模块为基础,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再次,借鉴德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工程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与我国卓越计划教学方式,开启校企联合教学方式。

五、结束语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促进安全工程专业培养国际化的一个途径,而新工业革命给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在充分理解两者对人才要求的基础上,重构或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2. 国内外工程教育模式、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特征表明,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模式,但是又要充分认识到在人才定位以及专业定位上的差异,思考本校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建设问题。

3.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教育认证应立足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指南,充分结合新工科对安全工程人才的要求,融合两者之要求,明确专业属性特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要求,并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陈以一,李晔,陈明.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发展动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1-5.

[2]易灿南,胡鸿,刘美英,等.新工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双背景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工业通风》为例[J].安全,2019,40(2):43-46.

[3]崔庆玲,刘善球.中国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8(4):32-45.

[4]光明网.“新工科”新在哪儿[EB/OL].http://edu.cnr.cn/list/2017040

3/t20170403_523690794.shtml,2017-04-03.

[5]吳旭东,朱泓,孟凡芹,等.新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21-25.

[6]http://www.moe.edu.cn/s78/A08/moe_745/201704/t20170412_302427.html

[7]周开发,曾玉珍.新工科的核心能力与教学模式探索[J].重庆高教研究,2017,5(3):22-35.

[8]傅贵,余妍妍.安全工程专业学历教育方案的中西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39-41.

[9]吴超.中美高校安全类学科专业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10]赵丽丽,李振明,郭磊.中澳安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J].安全,2008,29(7):62-65.

[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9aa510102wg37.html

[12]蒋复量,李向阳,谭凯旋,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12-18.

[13]易灿南,胡鸿,刘爱群,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以湖南工学院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2):113-114.

[14]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中美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及认证标准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12):23.

[15]朱方,吕保和,刘宏.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安全,2015,36(1):60-62.

[16]任玉辉,王文才.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88-89.

[17]景国勋,程磊,袁东升.“新工科”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2):102-107.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公开;毕业设计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要求是加快“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新技术应用”。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人才,同时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使用新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都从事建设、管理和设计工作,需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过程,要求把所学课程做到融会贯通,是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前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在学校完成的最后一项大作业。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应能将所学力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能够读懂施工图纸,能够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因而毕业设计教学过程比较重要。怎样才能保证并逐步提高毕业生毕业设计质量是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1-7]。笔者针对贵州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现状,介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难易程度不一

毕业设计题目类型多,如多层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设计,小高层酒店设计,设计高层商住楼,轻钢和重型钢结构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与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与施工组织设计等。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对框架结构较熟悉,对其他结构较陌生,造成选题时出现部分指导老师名下学生较多,而概预算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足的情况发生。在高层商住楼设计过程中,为使计算结果满足相关规范指标的要求,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去调整模型,且后期施工图的绘制比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工作量大,时间非常紧张,基本没有手算内容。毕业设计时,涉及到的软件有PKPM、天正等。由于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设计不清楚、对相关规范不熟悉,因此对电算结果判断与把握不准,往往计算结果出现问题后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毕业设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概念设计引导,毕业设计不能仅仅只依靠计算机辅助设计完成,重视理论培养。要加深学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通过PKPM软件计算与手算一榀框架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对误差的原因分析。毕业设计过程中,有些指导老师要求手动计算一榀框架,而有些指导老师又不作要求,导致难易程度不一样。

(二)指导老师辅导时间不足

大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同时还承担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行政职务、科研任务、设计任务、施工管理等,随着近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贵州大学受到编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导致指导老师严重短缺,每个指导老师要指导12名毕业生,工作量较大,一般指导老师每周辅导两次,每次2个小时,但个别指导老师每周只辅导一次,短短一个小时,无法保证辅导质量。大多学生已经习惯填鸭式教学,毕业设计辅导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主动讲解,学生因为本身知识面窄,不向指导老师提问,不能形成良性沟通,导致有效辅导时间减少。

(三)毕业设计学术价值不足

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设计类题目为主,只有少数学生选择施工组织设计或预算。最受欢迎的题目为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等框架结构设计。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单位集中在施工单位,少数去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极少数考研、考公务员,基于此,毕业设计对于大多去施工单位的学生有较大指导作用;但对于继续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可设计有科研意义的毕业设计题目让其参与,从而对其今后研究生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对于去设计院工作的毕业生,可设计比较实用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设计,以便工作后能独挡一面。

(四)毕业设计内容单一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分为两部分: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2周,结构设计11周。建筑设计时间较短,学生一般从网上下载完整的建筑图,造成部分学生的建筑图完全相同,导致后面已经进入结构设计部分时还在修改建筑图,迟迟定不下来,建议可由指导老师提供建筑图,以避免学生在建筑图上浪费时间和金钱。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关键,它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大多去施工单位,因而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对学生到施工单位工作也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甚至有些建筑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概预算相关工作,应把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纳入到毕业设计过程中来。

二、毕业设计改革对策

(一)建立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

学院建立标准化的毕业设计标准化题库,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一致。由各个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参与到的实际工程项目的有关数据,整理出相应类型的毕业设计题目,把设计题目和相应的建筑方案建档进入毕业设计题库。在被选入毕业设计题库前,组织教研室老师对设计题目和建筑方案进行讨论,以便控制题目的难易程度基本一致。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学生可从题库从选择相应题目和方案,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名下学生不均的现象。

(二)指导老师小组化

毕业设计可实行分小组和指导老师负责制,即要求2个老师组成一个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原则上该小组题目相同,每小组由20~24名学生组成。设计过程中,每个指导老师单独辅导两次,比不分组前辅导时间增加1倍,可提高辅导的时间和效率。小组中的两名指导老师应及时沟通,并互为评阅人,及时解决毕业设计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三)毕业设计内容规范化

建筑工程专业结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重点,建筑设计一般只有2个星期的时间。结构设计时间长,要进行细化和标准化,如把结构设计分为电算部分(结构计算、结构施工图绘制)和手算部分,主要包括有:基础设计、地梁设计、梁板柱设计、楼梯设计等,尤其是手算部分,规定应统一,不能出现有的计算一榀框架,而有的只计算一个连续梁,出现难易程度不一致现象。做到尽管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不同,但最终设计成果基本相同。

(四)毕业设计评价科学化

毕业设计的评价应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设计成果评价、评阅老师对图纸完成情况及计算书评价、毕业答辩评价三部分组成,每部分比例分别为0.4、0.2、0.4,应提高指导老师在评分中的分量。而实际执行过程中,评阅和答辩往往一起进行,且答辩时指导老师也在答辩委员会成员当中,造成毕业设计评价不规范。指导老师结合日常考勤和设计成果给分;评阅老师评分时可按建筑20%,结构80%的标准制定评分细则;毕业答辩根据自我介绍、图纸情况、计算书、回答问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仪表等制定评分细则。在答辩问题上,也要控制难易程度基本一致。

(五)毕业设计二次答辩

为了使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不能太过松懈,在毕业设计的动员大会上要求,每个组毕业答辩时,排名最后一个学生必须参加二次答辩,二次答辩委员会由学院安排,答辩更加严格,答辩不及格不能获得毕业证书。此项规定能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毕业设计,规范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管理,以避免其参加二次答辩。

(六)毕业设计公开答辩

为鼓励优秀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对于每小组设计过程中表现最突出、答辩表述清晰、回答问题正确的毕业生,学院组织公开答辩推选出学校优秀毕业设计和学院优秀毕业设计,并可考虑颁发证书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毕业生做好毕业设计。进行毕业设计公开答辩时,应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大三马上进入大四即将要做毕业设计的学生。

三、结语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学校的最后一门综合性课程的学习,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原理和方法,无论今后从事设计还是施工,都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毕业设计指导方法改革和实践意义重大,只有学生勤于学习、指导老师准备充分、计划合理、管理科学、辅导时间充足才能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使毕业生学习到真本领,踏入工作岗位后能给贵州大学添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沈良峰.关于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3,(1):46-47.

[2]舒赣平,卢瑞华,吴京,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2):105-112.

[3]万泽青.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教育,2007,33(30):227-228.

[4]张先进,金康宁.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1997,(1):38-39.

[5]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1):96-99.

[6]杨悦,薛志成,孟丽岩,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3,39(15):230-232.

[7]邓明科,杨克家,梁兴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结构,2008,38(增刊):351-353.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顶岗实习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顶岗实习的教育培养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总体教学效果,不利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现有顶岗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方式多样、实习地点分散,现有管理模式存在指导困难的问题。顶岗实习的渠道广泛,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用人单位通过招聘形式直接到学校选择顶岗实习学生。(2)由学校就业处或教师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进行顶岗实习。(3)学生家长帮助学生或是由学生自己自行找到顶岗实习单位。这使得顶岗实习的实习方式更为多样,实习地点也更为分散,现有的实习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对所有实习单位的学生进行情况了解、调查。这为实习效果的评测、企业与学生反馈意见的搜集带来了极大不便,不利于顶岗实习模式的长远发展。

(二)实习流动性大,实习环境复杂,现有实习管理模式存在管理困难的问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为了高效率地考察学生,对于达不到录用要求的学生直接予以辞退;同时,学生们在实习期间也更愿意寻找待遇更高的企业,从而不断跳槽。这些都造成顶岗实习流动性大的问题。

(三)与传统实习方式相比,实习管理方式的变化增加了校方管理的难度。传统实习模式是由校方统一联系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统一带队的方式展开的,其特点是统一、集中,便于管理。校方能够及时发现实习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实习管理方式或教学管理方式。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实习涉及校方、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多方面,实现统一管理的可能性极小,提升了校方的管理难度。

二、改进现有顶岗实习教学与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顶岗实习管理机制, 规范实习管理。顶岗实习管理的建立以及完善关系到多方的努力,上至学校、学院下至教研室以及指导教师本人都有责任,需要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才可以建立起完善的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从而规范实习管理。其一,学校要给予其政策上的支持,从大方面指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大纲以及具体的样本计划,以学校的角度出发对顶岗实习进行指导、规范。 其二,学院则要根据学校制定的总规划以及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根据本学院的具体情况编制顶岗实习与管理细则、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书等方面的规章准则,并给予严厉的监督管理。其三,教研室要根据企业以及学院双方的指导意见制定具体的顶岗实习计划,如目的、过程、时间、地点、结果、考核等都要包括在内。其四,作为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指导教师要负责起顶岗实习的日常管理,及时上报情况,深入实习现场,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严格评定实习结果。

(二)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确保实习质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顶岗实习存在地点分散、流动性大以及指导困难等问题。为尽可能解决这些实际困难,以确保顶岗实习过程的准确无误以及实习质量的高校,我们要抓好实习安排、实习动员、实习协议签订、实习指导、实习监控以及实习评价等具体实习环节。其一,实习安排。学校以及指导教师要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思想,为学生推荐适合自身发展的顶岗实习单位;对于不适应岗位的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变更实习岗位。其二,实习动员。顶岗实习是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布置好实习任务的同时也要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其三,签订实习协议。针对具体的实习内容以及实习纪律要求,学生、学校以及用人单位之间要签订协议书,协议书内部要明确实习安全问题以及责任问题。其四,实习指导。顶岗实习要实施双导师制度,即学校导师以及企业导师并行,学校导师要经常深入实习现场,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解决学生困难,同时也要与企业导师保持联系,及时进行沟通;企业导师则要根据学校以及企业的要求对学生的实习成果进行评价。其五,实习监控。为确保顶岗实习制度的严格落实,要加强对顶岗实习过程的监控。其六,实习评价。在顶岗实习结束的时候,企业以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实习成果进行评定。

(三)完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 合理评定学生成绩。首先,学校以及学院在制定顶岗实习制度的时候就要根据顶岗实习特点建立严格的顶岗实习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以确保顶岗实习评价的规范化、制度化。其次,顶岗实习的评价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习日记、实习周记、实习报告、企业实习评价以及实习答辩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定。

结语:总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制度的确定及实施不仅实现了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的目标,而且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虽然目前我国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进一步加深对顶岗实习制度的研究和探索,以确保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的长久、高效。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 [Z] .

[2] 何建新,黄丽. 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 南昌高专学报, 2009( 6) :140-145.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一、BIM技术的概念及引入课程的必要性

(一)BIM技术的概念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BIM概念的核心是用一个数据库存放工程几何和非几何数据,从工程诞生开始,为其整个生命周期提供可信赖的信息共享资源,使得工程各个阶段的相关人员都能从中获取所需的数据,并且是连续、即时、可靠、一致的数据。

BIM技术并不是一个建模软件的应用,而是在模型的基础上开发应用的一系列软件的集成,分别应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不同时期,以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前期规划,到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用到的软件都不相同,都要从模型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

(二)BIM技术引入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内唯一一所公办建筑类高职院校,本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省级重点专业。近年来随着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应用,建筑企业急需大量拥有BIM技术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临着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BIM技术人才,如何将BIM技术引入到课程体系中的问题。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是构成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单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和所对应的岗位核心能力职业要求,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这一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

二、引入BIM技术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现状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采取的是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2+1”办学模式。目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根据对专业就业岗位群及岗位职业技能要求进行调研与分析,确定出专业的核心职业能力,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构建出课程体系。目前我院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施工一线的技能应用和管理岗位,包括施工员、造价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等。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2017级专业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专业课程体系中,只在专业基础类课程中单独设了一门关于BIM技术的课程《建筑信息模型实战》。

据了解,我院与国内大多数开设BIM课程的高职建筑类院校一样,只开设了建模课程,而在专业课程中结合BIM技术应用的很少。只通过一门建模课程是远远达不到对BIM技术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的。接下来将从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角度来分析如何将BIM技术与专业课程内容结合。

(二)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中的应用情况

BIM 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以下归纳了目前国内常见的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点。

1.施工准备阶段

①碰撞检查:对各专业之间进行碰撞检查,主要是设备管道与建筑结构的碰撞,以及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优化管线设计,节约反工成本。

②三维场地布置:在工程开工之前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绘制出三维场布模型,合理布置施工场地,预留材料堆场,避免二次搬运,保证材料供应充足,工作有序衔接。

③施工方案模拟:在施工作业模型的基础上附加建造过程、施工顺序等信息,通过施工的可视化模型,论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

④可视化交底:介绍施工流程与注意事项,对复杂区域进行三维技术交底。

⑤工程量统计:可以从模型中快速准确地获取各项工程量信息,实现工程量快速计算,为前期施工组织提供必要依据,为项目提供数据支撑。

⑥构件预制加工:建立预装配构件模型,可以反映构件的定位及装配顺序,虚拟演示装配过程,可以对预制构件出加工图,达到工厂化生产要求。

2.施工实施阶段

①施工进度模拟:通过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②施工组织模拟:通过BIM可以对项目的重点或難点部分进行可建性模拟。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或采用新施工工艺的关键部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施工指导措施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

③设备与材料管理:对施工作业面配料,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材料进行有效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④质量与安全管理:可以准确表达大型机械安全操作半径、洞口临边、高空作业防坠保护措施、现场消防及临水临电的安全使用措施等。提高质量检查的效率与准确率,并控制危险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小的施工应用点,如墙体的排砖、砌体洞口预留、模板智能排布等。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的主要应用如图1所示。

(三)BIM技术应用点与各专业课程内容的结合

根据上述的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情况可以看出,BIM技术的应用都是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上才能够理解及应用的。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点与目前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中《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四门课程联系较为紧密。从图2中可以看出BIM技术应用点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四)引入BIM技术后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国外常见的课程设置方法有单独开设 BIM 课程和在现有的专业课程中植入BIM 两种。BIM课程体系设置一是要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和专业特点,二是要考虑学生对相关专业课程的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开展学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BIM技术,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课程设置可以采取单独设置和在专业课程中植入两种方式,根据上表1中的三种课程类别分别设置:

①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单独设置BIM课程。内容主要介绍BIM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BIM技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应用情况、BIM技术在不同生命周期中运用的相关软件介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及建模的基本操作及碰撞检查。目前我院开设了《建筑信息模型实战》这门课程。

②在专業核心课程中植入相关BIM技术应用内容。根据上述对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以及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分析,《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这三门课程都可以结合BIM施工软件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针对不同课程内容,演示不同施工内容,增强学生对如何合理制定施工计划、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的理解,也对如何提高质量检查的效率与准确率、控制危险源等有了直观的了解。目前国内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是Autodesk公司开发的Revit系列软件、Navisworks以及广联达开发的BIM5D等相关软件。《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可以结合BIM相关造价管理软件让学生掌握如何快速地利用BIM模型对各阶段工程量进行计算和统计。《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制图与房屋构造》《地基与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则可以利用BIM模型的三维可视化特点,增强学生对建筑空间的想象能力,以及对建筑构造的做法及结构构件中钢筋的放置位置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③在综合能力的课程中,设置BIM技术的实际应用实训项目。在各项实训项目的提交成果中增加体现实训过程的BIM技术应用模型,如《工程施工图实训》可以将以前提交的钢筋翻样图纸成果改成提交建筑构造或结构构件钢筋模型成果。《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实训》《建筑工程图3BIM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实训》等实训中,都可以要求在实训成果中增加BIM模型展示内容。嵌入BIM技术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五)BIM课程体系资源共享

要想达到在各专业课程中植入BIM技术的应用,都少不了模型的应用。若建立一个专业共享BIM资源库,将专业不同课程中所有应用到的BIM模型放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课程之间的合作教学与交流,还有利于学生对BIM技术的在施工不同阶段应用的理解,利于学生将不同专业课程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对整体工程BIM技术应用能力。如《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建筑工程计价与计量》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与安全管理》四门课程可基于同一BIM工程模型案例进行教学,使学生对这个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施工方案设计、施工组织、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资料等管理有更系统的认识。这种基于同一工程项目的BIM技术应用教学效果,是各课程各自BIM教学无法达到的。

三、结语

BIM技术给建筑业带来了第二次革命,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BIM技术应用在我国还属于初期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但BIM技术在建筑业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紧跟行业步伐,不断调整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并满足建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507/t20150701_222741.html.2016-06-05.

[2]蔡小玲,李继明.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以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2):13-16.

[3]薛立,金益.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教学问题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4):51-52.

[4]王晓亮,郭荣华.新常态下高职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报,2016(1).

[5]王文芳.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BIM课程设置探析[J].高教学刊,2017(15):180-184.

[6]黄海生,吴丹丹.基于BIM的土木工程课程体系教学改革[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4):74-77.

[7]潘佳怡,赵源煌.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 26):6-11.

[8]何关培.BIM和BIM相关软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 2):110-117.

[9]柴美娟.BIM在高职高专建筑专业群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几竿修竹,一方水池;亭台楼阁,曲折回廊。每当看到设计图上的这些“流动的音乐和曲线”时,我都忍不住想用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来形容它们,想用鬼斧神工来赞美那些伟大的设计者们。因为不论是小桥流水人家,还是琼楼玉宇大厦,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种沉稳雅致、意趣深远的意境。这就是建筑学的意境。

在我建筑学专业五年的学习中,印象最深的建筑师要数贝聿铭了。让我着迷于他的并不是其华人建筑师的身份,而是其统观全局、强调功能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几何平面追求。

建筑学有句名言:“下等学造型,中等学元素,上等学空间,上上等学创意或概念。”贝氏的建筑风格就充满了创意。

20世纪80年代,卢浮宫由于展馆面积已不适合展出要求,法国政府决定对其进行扩建,为此广征方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当时最负盛名的15位博物馆馆长评选设计方案。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方案。贝聿铭的设计是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掀起轩然大波。法国人认为这会破坏卢浮宫的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是巴黎美人脸上的伤疤”……但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采用了贝氏的设计方案。

当卢浮宫改造工程完成后,那些指责的声音没有了,换来的是“卢浮宫院内飞来一颗巨大的宝石”的赞美。

建筑学的前两年主要是学习美术基础课程,即素描、水彩、水粉、构成等,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之后就是以各种建筑设计基础课为主,如建筑制图、小型建筑设计、基础软件等,配以建筑结构、建筑力学、中外建筑史、建筑设计原理、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建筑规范等建筑专业课程。

简单地说,建筑学就是一门关于设计、关于艺术、关于建造的专业,它既需要理科生的逻辑,也需要文科生的感性。

大学期间,我除了学习课本里的知识,更多的是到学校外面去参观各种建筑,采集建筑本身的信息。因此,建筑学的学生常常也是摄影爱好者、旅行爱好者,这些爱好都是专业需求。除了关于专业本身的学习,哲学、美学、历史、经济、宗教等领域的知识,我都要或多或少地了解。等到你设计时,这些平时积累的知识都会潜移默化地渗入到建筑学中。

很多选择建筑学的学生在刚入学时,都会立志成为一名建筑师,但现实告诉我们,在你本科毕业的前几年,从事的基本都是画施工图的工作。这是由于建筑设计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所造成的。在学校里学生交了作业打了分就万事大吉,不会说哪些地方没设计好再进行修改,但在现实中,你必须根据业主的意图不断修改方案,直至业主满意。这些都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会遇到的现实问题。

(责任编校 周峰)

上一篇: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