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随笔范文

2023-04-23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范文第1篇

传统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改革蓬勃以展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以多种形式、在多种阵地上进行。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了将学生领出课堂,走入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情景来为教学服务。

教学二年级语文《秋游》一课时,讲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在大操场,让学生实地对天上的云进行观察。当时天气晴朗,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与课文中的情境差不多。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想象。追着要告诉老师,这朵云像骆驼,那朵云像手枪;这朵云像白兔,那朵云像绵羊;这朵云像一只公鸡,那朵云像一棵树……

学生发言极为激烈。然后再领学生进课堂,进行《秋游》的学习。由于学生有了直接的体验,对课文中的内容不但理解得透彻,而且朗读得特别有味儿!

这里,我利用大自然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免费且最实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中得到了体验。

二、动手实验,创设学习情境。

低年级学生对于具体、感性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而对于逻辑、抽象的事物就不会太喜欢。苏教版二年级《动手试一试》一文,虽然记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却是需要逻辑分析去理解的。

为此,在教学中,我借助课文中的实验,进行了一场实地、真实的实验,让学生免去了分析的过程,而只需进行观察与思考。

先端出满满的一杯水,放入一个石子,让学生看有什么事情发展。学生都观察得很认真,发现水漫了出来。然后我问,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会漫出来吗?有的说会(已经预习过而已理解课文),有的说不一定(还没有预习课文),有的肯定的说不会(预习了课文,但还没有理解课文)。于是我现场实验,将带来的一条金鱼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结果水也漫了出来。然后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由于对于真实的答案已经知道,且是看着实验知道的,学生对于后面的学习就顺利了许多。

三、借助道具,渲染对话情境。

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对于课本上的几篇寓言,也是情有独钟。在这些课文的教学中,导入和学习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在朗读时,仍能使学生保持一种十分兴奋的心情,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学习的。而分角色朗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导《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读时,为学生准备了头饰(狼、小羊),让学生到讲台边来表演。由于头饰渲染了气氛,学生们都格外的兴趣盎然,争先恐后来表演、朗读。甚至有的学生将对话背了下来。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道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得开心、读得开心、演得开心。

创设良好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学习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学变得更为有声有色。在教学中,要适时、适量地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在我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在日记里这样问道:“老师,你为什么没有领着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分析课文呢?我认为你应讲得再细点,这样我们会理解得更好。”这说明学生已正在由过去的被动接受、消极存贮知识的“记忆仓库”向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反驳老师的新型学生转变。

今日的小学语文教育无疑加强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这在他们的口头表达上更突出一些。不论是开学时的自我介绍,还是课堂上的发言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也初见成效。

应该说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与过去“应试教育”时的教学相比,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但在其中我们还是觉得有几点不足:

第一,拼音教学还有待提高,这一问题在近几届的学生身上都有很明显的表现。例如:韵母iou、uei、uen在前面加上声母进行拼写的时候,应写成iu、ui、un,而很多学生却仍把中间的字母拼写上去。再如以“i”开头的韵母,如拼写时前面没有声母,应把“i”大写,如“夜”应拼成“Ye”而不是“Yie”等等。

第二,常用字词掌握不准确。如“以”、“已”的用法不分,经常错写成“以经”、“已后”。总之,错别字现象较为普遍,因为先 入为主,这些错误在初中阶段纠正起来很困难。

第三,小学语文教学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观察力及领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这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家庭生活还是写学校生活,选材仍然狭窄,内容也不新鲜。 反思小学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

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与形是数学教学研究对象的两个侧面,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它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原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解决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集合的思想方法

把一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这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继而把一定程度抽象了的思维对象,如数学上的点、数、式放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这种思想就是集合思想。集合思想作为一种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就有所体现。在小学数学中,集合概念是通过画集合图的办法来渗透的。

如用圆圈图(韦恩图)向学生直观的渗透集合概念。让他们感知圈内的物体具有某种共同的属性,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一个集合。利用图形间的关系则可向学生渗透集合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集合包含正方形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包含长方形集合,四边形集合又包含平行四边行集合等。

三、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的思维对两个集合间问题联系的把握,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利用虚线、实线、箭头、计数器等图形将元素与元素、实物与实物、数与算式、量与量联系起来,渗透对应思想。

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分别将小兔和砖头、小猪和木头、小白兔和萝卜、苹果和梨一一对应后,进行多少的比较学习,向学生渗透了事物间的对应关系,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

四、函数的思想方法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是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的。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要做到心中有函数思想,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思想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渗透。如让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表》,发现加数的变化引起的和的变化的规律等,都较好的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其目的都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函数概念。

五、极限的思想方法

极限的思想方法是人们从有限中认识无限,从近似中认识精确,从量变中认识质变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它是事物转化的重要环节,了解它有重要意义。 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 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 ÷ 3 = 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六、化归的思想方法

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化归,是指将有待解决或未解决的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以求得解决。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现实世界的普遍规律。数学中充满了矛盾,如已知和未知、复杂和简单、熟悉和陌生、困难和容易等,实现这些矛盾的转化,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化陌生为熟悉,化困难为容易,都是化归的思想实质。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等价转化的过程。化归是基本而典型的数学思想。我们实施教学时,也是经常用到它,如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

如: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在教学平面图形求积公式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武器,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七、归纳的思想方法 在研究一般性性问题之前,先研究几个简单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况,从而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和性质,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称为归纳思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归纳思想的应用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归纳思想,既可认由此发现给定问题的解题规律,又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现新的客观规律,提出新的原理或命题。因此,归纳是探索问题、发现数学定理或公式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思维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由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算出其内角和度数,再用猜测、操作、验证等方法推导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最后归纳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这就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

八、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个符号化的世界。符号就是数学存在的具体化身。英国著名数学家罗素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数学离不开符号,数学处处要用到符号。怀特海曾说:“只要细细分析,即可发现符号化给数学理论的表述和论证带来的极大方便,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数学符号除了用来表述外,它也有助于思维的发展。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那么,数学符号的组合谱成了“体操进行曲”。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就开始用“□”或“( )”代替变量 x ,让学生在其中填数。例如: 1 + 2 = □ ,6 +( )=8 , 7 = □+□+□+□+□+□+□;再如:学校有7个球,又买来4个。现在有多少个?要学生填出□ ○ □ = □ (个)。 符号化思想在小学数学内容中随处可见,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数学符号是抽象的结晶与基础,如果不了解其含义与功能,它如同“天书”一样令人望而生畏。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

九、统计的思想方法

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时,人们通常需要有目的地调查和分析一些问题,就要把收集到的一些原始数据加以归类整理,从而推理研究对象的整体特征,这就是统计的思想和方法。例如,求平均数是一种理想化的统计方法。我们要比较两个班的学习情况,以班级学生的平均数作为该班成绩的标志是有一定说服力的,这是一种最常用、最简单方便的统计方法

小学数学除渗透运用了上述各数学思想方法外,还渗透运用了转化的思想方法、假设的思想方法、比较的思想方法、分类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等。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中渗透和运用这些教学思想方法,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能启迪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智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牢固、完善的认识结构。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无疑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无疑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铃声一响,教师走进课堂,就好像一架机器开动了。课堂上既要复习旧知识,又要讲清新课;既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题,又有一些难度稍大的思考题;既有口算,又有笔算。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达到什么要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掌握到什么程度合适;对求知欲强的学生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对那些贪玩调皮的孩子又应该怎样引导……这一切都摆在教师面前。在一节课上看你是否能像一名灵活机动的指挥员,头脑清楚,眼光敏锐,语言精练,津津有味地把几十个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在你的周围,形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形成这样的教学局面,因素是很多的,其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为只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才能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思维才能活跃。做衣服要“量体裁衣”,种庄稼要“因地制宜”,育人要“因材施教”。每个班里几十个学生在一起学习,虽然学的是同一的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智力上的差异和其他原因等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各种不同情况,既要有共同的要求,又要区别对待。所谓共同要求,就是你是几年级的学生就要把几年级最基本的内容学会,所谓区别对待,就是要引导学习好的学生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经过辅导,学会本年级的基本内容。这样,学习好的同学有学头,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奔头,课堂里才能人人有劲头。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范文第2篇

关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每次带着教材与教具走进教室,他们都会开心的围到我身边,看着漂亮的教具惊奇而羡慕,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对美术课的热爱。我想: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有些课程结束后,我也配合他们,鼓励他们,在各种各样的鸟一课,帮助他们完成了大树,再将他们的小鸟一个个剪下,利用教室的某墙面,让小鸟带着他们的喜悦,带着他们的成果“飞进”了教室,“飞进”了他们的内心,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好比一株树苗,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无异于拔苗助长。

相对来说,一年级的小朋友胆子比较大,我时常叫他们上台代替我,给同学们讲,他们对课堂内容相关事物的认识,让他们在"教"中参与,让自己也尝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时候小老师带来的帮助还真不少,他们的兴趣爱好相通,接触的事物相似,所以他们之间交流起来更容易接受,小老师还能帮我管理好他们的纪律,有时候我只是在讲台上换了个角色,是学生是解说员。

关于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了大致的了解。每一节美术教学课堂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但是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往往大略地欣赏对象后,有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在平时,我提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也会穿插一些景物,人物,静物的写生课,针对其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因为,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足已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也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我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我也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有些课程我尝试着做画结合。学生天性爱玩,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在《美丽的孔雀》一课,在画孔雀之前,让学生通过对杨丽萍《孔雀舞》的欣赏,进一步的认识舞台上“孔雀”的造型,其次通过折纸让他们观察到了孔雀较概括的形象及特点,在这些基础上再让他们展示自己对孔雀的认识,描绘孔雀的造型等。

记得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http:///wenzi/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的是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创造力。所以,我们应该启发学生去创造,营造他们创造的氛围,充分开启儿童智慧和想象的大门。我们也可尝试着儿童绘画的“八法”来启发学生:

(一)适时增补发、

(二)素材组合法、

(三)课题延伸法、

(四)潜移默化法、

(五)内容重叠法、

(六)正反思维法、

(七)仿

生想象法、

(八)学科结合法。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尽量的去尝试,去引导,去启发学生,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纵观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央的“一旁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 ...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纵观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央的“一旁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教学中重视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审美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入,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美理和审美能力,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为了改变这—现状,对欣赏教学进行实践性的研究,立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功能,让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兴起,它不仅重视教师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视咬生自我的作用;不仅重模拟,而更重视创新;不仅重视知识,而更重视创造。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舒畅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又针对小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给学生上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爱好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型式,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艺术并不神秘,就说画画吧ガ这个行酮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娃束的进行心灵的秘密对话,甚至先于语言。

对孩子来说,爱好是如此重要,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它,扶植它。孩子总是不轻易专注,因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锐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动静,可是一旦对某种行酮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下子安静专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美术课的实质,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要帮助孩子野找一种特别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来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总会过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没有了,但勇气和本能,还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却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正像马蒂斯提倡的那样,毕生能够像孩子一霹看世界的勇气是很可贵的,因为丧失了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也丧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独创性的表现。

总之,美术教学要通过美术学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点,留意情感,以情动人,突出感受性,使学生想创新;要鼓励学生面对美术作品,善于表达各自的审美体验,注重内涵,突出表现性,使学生敢于创新;通过采用探索性、自主性、发散式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突出创造性,使学生会创新。

我的小学美术教学故事“望着孩子们那明亮的眼睛和稚趣的图画,看着那变幻的线条、缤纷的色彩,我感动,我庆幸,我是一位美术老师,我将倾其所有,让他们的世界美丽如画„„”怀着如此简单而纯真的信念,十年如一日,我勤恳而恬淡的做着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小学里,美术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之

一。课堂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我教美术已有十年,让人高兴的是看到孩子们在课堂里快乐地学习,与他们交流天真无邪的想法,一起完成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更让人高兴的是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中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

每当有人问我教什么学科,我说教美术。一听是教美术的,便会接着说:“那好啊!美术课轻松,好上,随便画一张画,让学生们照样画一画,一节课也就过去了。”是啊,回忆以前我上小学时的美术课,的确是这种教学模式。可如今,当自己站在讲台上,其中的感受就不能同日而语了。现在的美术课堂,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提倡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自主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作品,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其中的愉悦,享受成就感。

那么美术课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提升,因此在各个学科的每一节课中,都应该有德育渗透的痕迹。美育与德育是相通的,也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比较自然。但是在哪个环节中渗透德育较自然,更容易引导学生,被他们接受?这个问题值得每个教师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我们习惯采取的方法是在课堂最后的小结中进行德育渗透。例如《美丽的丝巾》一课的最后,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双手去美化生活。《各种各样的树》一课的最后,教育学生如何保护树木、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树木扎根土壤、防风固沙、平衡生态、绿化地球,对人类社会的贡献非常巨大。《色彩滴染》一课的最后,对学生进行保持环境卫生、爱护环境的教育等。这些德育渗透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可以说渗透时比较自然,但问题是发言形式古板,对这一教学的设计缺乏新意,让人感觉印象不深,如过眼烟云,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不够明显。好的德育渗透是能够让学生把学习中得到的感悟进行再一次升华。当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好体验的同时,将德育不失时机地切入,让人感觉顺水推舟,流畅自然,提高教学设计的层次。又例如在《印印画画》这一课中,老师让学生带的材料是树叶,可不知是什么原因,在上课后,便发现许多同学带来的树叶是绿绿的,嫩嫩的,便随手拿起其中一位同学的叶子问“你的树叶是哪里来的?” 那学生红着脸,吱吱呜呜“我是„„我是学校摘来的。” “啊?老师叫你们是去捡落叶,怎么会„” 粗粗一看,发现其他同学的桌上也有。“除了他,还有谁的树叶也是摘来的?是的同学请站起来。”一个个显然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慢慢的站起来。老师发现这一点后,语气和蔼地问“你们为什么要去摘树叶呢?”“老师我忘记了”、“老师,因为我带的树叶形状不多, 然后就去摘了”„„“那么如果我们每个班级上这堂课都要去摘树叶,那我们校园里还有枝叶茂密的大树吗?不,那会变成一根树干,一根没有叶子的树干„„”学生听了之后,明白了道理,课后我还教育学生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节约用水、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花衣服》一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在这一课中渗透德育,后来我想到在配乐中教师演示为妈妈设计一件衣服,经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和抒情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对妈妈的亲情中,当老师为妈妈设计的衣服在音乐停止时完成时,学生都被感染了,他们在设计衣服时同样是带着对亲人的感恩之心,整节课在这个德育主题下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美的导入,新的艺术——小学美术教学导入设计的点滴体会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一台戏的序幕,也像优美乐章的序曲。好的导入,既能引发学生兴趣,也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所以,在美术课堂上如何结合美术的独特学科特点来设计导入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思索的。在我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紧紧把握了以下几点创设了丰富多样的课堂导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一、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

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而设计。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听故事的特点,就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导入。比如在教低年级《青蛙》的时候,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然后又通过“学一学”让同学们学青蛙跳,学青蛙叫,最后完成跳青蛙的游戏,来激发小朋友们对青蛙的喜爱,从而组织进一步的教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相对要成熟,认知事物能力、联想力比较强,在设计时可以采用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等方法导入。同样是教学《青蛙》,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提升了教学目标,采用了不同的导入进行教学。经过简单交流之后,我播放了一段有“流水声,蝉叫声和蛙叫声”的音乐,让同学们猜想里

面的动物与故事情节。等同学们表达完自己..

. 关于多媒体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体会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人是视觉动物,认识事物都是最先通过直观感受,而多媒体的作用正好顺应了这一规律。多媒体的应用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它们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施备课

教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根据一定教学课程设计、学生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等,合理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更是如此。再好的课程设计,如果没有必备的课堂教学资料,教学目的是无法达到的。这就需要教师手中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资料数据库。这个资料数据库是需要靠自己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收集、整理材料,并且如果见到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要通过一定的设备存入自己的资料数据库中。有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把这些资料存入数据库中,在需要时调用和处理就可以了。

二、运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元素综合传达信息。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时、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就大展身手了,它要求学生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

与创造能力。使教学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比如:在教学有关折纸、剪纸、泥塑、版刻等内容时,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运用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从而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欣赏可以激发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唤起他们的创作意识,这样就能更好地创作出好的作品。

三、利用多媒体使美术教学更灵活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设计课在美术教学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如果沿用传统的代写硕士论文方法,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课程的内容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示范画的制作和作业的完成都耗时耗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就非常方便快捷了。比如:在图形中的颜色搭配、形象绘制等操作在计算机中都是非常容易制成的。

计算机的优越性能,不仅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减少了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的一些问题。而且使学生通过自己上机操作,学习推理、归纳、组合的方法,使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在显示器上得到最大的发挥,可尽可能的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运用多媒体改变教论文代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性化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局面。利用计算机来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让学生自我来控制训练进度,做到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各类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美术课的作业形式就是让学生运用水彩笔、铅笔、蜡笔、毛笔、颜料、墨汁在代写毕业论文画纸上作画以及运用剪纸、泥塑、扎染等形式来手工制作等。然而学生的智商和对科学技术的灵敏度都在不断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就给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不会因为担心做不好而失去信心。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能优化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美的认识过程

-----------------

在姹紫嫣红的春日,去游览如画般的山水,感慨繁花似锦的美景;围坐在电视机旁为荧屏上的人们的悲欢离合叹息,欢悦……这都是人们对美的认识的表现。美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得杂的心理活动,具体地说,美的认识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进行的感受、体验、鉴别、领悟、评判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得到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享受。而高雅健康的审美享受又总是和道理情操等方面的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认识和欣赏的主体是课堂中天真活泼的学生,每一堂课所见识和教授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是美的客体,要让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领会深刻,教师就必须在美术教学中去引导学生逐步感受美,领悟美,进而,让稚嫩的心灵进入超越和创新的最佳境界。直觉感受

在美术课中,学生对教师揭示的内容进行感觉,知觉,表象的认识,并在学生已经积绽的理智、情感的基础上作审美认识感受,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直接性。学生在直接接触教师出示的教具中,不经过逻辑判断和理性思维,而是由感官对教具形象的直接感受。这是事物的外在审美特性的其感性形式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被大脑接纳后的直接反应。这一反映引发出一种特殊情绪或情感,觉得它美或者不美。如:在上《滑稽小丑》这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拿出小丑木偶展示在学生面前,只见它歪带黑礼帽,帽沿下三角形的眼睛斗睁斗闭,面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圆圆的红鼻子,它正做阗令人发笑的鬼脸,配上滑稽的录音,摆头晃腰地向大家问好:"小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认识……"这时,孩子们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地激动地望着小丑的表演,有的孩子禁不隹笑出声来,有的惊讶地欢叫起来,还有的甚至学着小丑的样子,互相做着鬼脸。通过这声情并茂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丑的美,是他的可爱滑,为学生制作小丑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上室外课《简易风筝制作》时,教师以给学生展示并放飞一个个精美的风筝,作为这堂课极富吸引力精彩的开头。如:艳红的金鱼风筝在风中轻盈地摆动着长尾翱翔于蓝天;一只五彩缤纷的蝴蝶正展翅飞舞在百花丛中;又一只翠绿色的蜻蜓正徐徐飘向茫茫的田野……这一切,让学生惊叹得拍手叫好,手牵手欢快地追逐着风筝,激发起他们最强烈的兴趣和愿望。显然,直觉感受是认识和欣赏美的基础,是上好一堂美术课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学生开始各所获得的审美享受在感受,还在于深层的领悟和超凡脱俗的超越。领悟内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在直接感受事物的外在美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感性形式的多角度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感受,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去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事物所包含的内在形体,结构,变化等意蕴,从而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这种更深一层的感悟是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来完成,这种不是瞬间,被动地完成的学生美术作品,往往能促使学生饶的兴趣地反复品味而逐步深化对美的认知,而达到较高的领悟水平。学生所展开的想象和创造美的情感波澜,激发的美感把学生带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我为一,人我为一的境界。通过活跃的想像,深刻的理解,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透过事物外在有限的形式的把握,去领会和品味其蕴含的内在的无限意味。例如:在上《滑稽小丑》这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小丑与生活中的人进行比较感受,让几位学生到讲台前,把自已化妆成小丑的形象,老师在其化妆过程中,逐一对小丑的形象作细细的分析;小丑的眉毛是弯弯的,比小朋友的眉要长得高些,小丑的眼睛可以是三角形的,正圆形的……小丑的鼻子比小朋友的要大得多,红红的好似一个小圆球,小丑的嘴巴有点像弯弯的小船,又有点像长长的香蕉……于是,一个丑陋的小丑就妆扮好了,再让他带上礼帽,贴上小胡子,学着卓别林耸耸肩,拐着脚一伸一缩地走路,逗得全班同学个个捧腹大笑。由此而总结到:正是如此丑陋的小丑,却时常带给人们欢乐和笑声。让学生领悟到小丑虽"丑",却"丑"得可爱,领悟到小丑的滑稽可爱之处就在于它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夸张的眼,鼻,嘴,服饰,动作。从而引导孩子们去设计出自已心目中最可爱的小丑形象。在认识事物的内涵时,一方面,学生原先触及在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对事物的感受和认

识得到了体验,同时,学生的思想感情又在对事物的深入体验和领悟中得到陶冶和升化。事物的美被学生所吸收和提炼,化作学生心中向往的美。超越创新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范文第3篇

关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每次带着教材与教具走进教室,他们都会开心的围到我身边,看着漂亮的教具惊奇而羡慕,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就能看出他们对美术课的热爱。我想: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有些课程结束后,我也配合他们,鼓励他们,在各种各样的鸟一课,帮助他们完成了大树,再将他们的小鸟一个个剪下,利用教室的某墙面,让小鸟带着他们的喜悦,带着他们的成果“飞进”了教室,“飞进”了他们的内心,带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好比一株树苗,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无异于拔苗助长。

相对来说,一年级的小朋友胆子比较大,我时常叫他们上台代替我,给同学们讲,他们对课堂内容相关事物的认识,让他们在"教"中参与,让自己也尝试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激励学生走上讲台,参与"教学",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时候小老师带来的帮助还真不少,他们的兴趣爱好相通,接触的事物相似,所以他们之间交流起来更容易接受,小老师还能帮我管理好他们的纪律,有时候我只是在讲台上换了个角色,是学生是解说员。

关于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有了大致的了解。每一节美术教学课堂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但是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往往大略地欣赏对象后,有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在平时,我提倡、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也会穿插一些景物,人物,静物的写生课,针对其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因为,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足已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在教学中,我也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我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我也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有些课程我尝试着做画结合。学生天性爱玩,让学生在玩中培养感性认识,实现自我表现的愿望。在《美丽的孔雀》一课,在画孔雀之前,让学生通过对杨丽萍《孔雀舞》的欣赏,进一步的认识舞台上“孔雀”的造型,其次通过折纸让他们观察到了孔雀较概括的形象及特点,在这些基础上再让他们展示自己对孔雀的认识,描绘孔雀的造型等。

记得留美博士黄全愈在他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指出: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一种技能。http:///wenzi/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老师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的是相当好的绘画“技”巧,以及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创造力。所以,我们应该启发学生去创造,营造他们创造的氛围,充分开启儿童智慧和想象的大门。我们也可尝试着儿童绘画的“八法”来启发学生:

(一)适时增补发、

(二)素材组合法、

(三)课题延伸法、

(四)潜移默化法、

(五)内容重叠法、

(六)正反思维法、

(七)仿

生想象法、

(八)学科结合法。

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也尽量的去尝试,去引导,去启发学生,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纵观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央的“一旁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 ...

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阔视野、发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目。纵观现行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央的“一旁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教学中重视审美结果的获得,忽视审美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融入,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美理和审美能力,影响了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为了改变这—现状,对欣赏教学进行实践性的研究,立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审美功能,让童眸映五彩。

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兴起,它不仅重视教师教材的作用,而更重视咬生自我的作用;不仅重模拟,而更重视创新;不仅重视知识,而更重视创造。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舒畅教育这一教学方法,又针对小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给学生上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爱好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型式,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艺术并不神秘,就说画画吧ガ这个行酮可以使一个普通的孩子,一下子拥有一个自由叙述的途径,可以无拘娃束的进行心灵的秘密对话,甚至先于语言。

对孩子来说,爱好是如此重要,家长一定要千方百计的保护它,扶植它。孩子总是不轻易专注,因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锐的感知着周遭的一切动静,可是一旦对某种行酮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一下子安静专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创造力就越强。

美术课的实质,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更要帮助孩子野找一种特别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来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童年,童年总会过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没有了,但勇气和本能,还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却是完全可以保留下来的,正像马蒂斯提倡的那样,毕生能够像孩子一霹看世界的勇气是很可贵的,因为丧失了这种视觉能力就意味着同时也丧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独创性的表现。

总之,美术教学要通过美术学科具有情感性的基本特点,留意情感,以情动人,突出感受性,使学生想创新;要鼓励学生面对美术作品,善于表达各自的审美体验,注重内涵,突出表现性,使学生敢于创新;通过采用探索性、自主性、发散式等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突出创造性,使学生会创新。

我的小学美术教学故事“望着孩子们那明亮的眼睛和稚趣的图画,看着那变幻的线条、缤纷的色彩,我感动,我庆幸,我是一位美术老师,我将倾其所有,让他们的世界美丽如画„„”怀着如此简单而纯真的信念,十年如一日,我勤恳而恬淡的做着小学美术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小学里,美术一直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课之

一。课堂上,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展示自己的才能,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展现他们脑海中的世界。我教美术已有十年,让人高兴的是看到孩子们在课堂里快乐地学习,与他们交流天真无邪的想法,一起完成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更让人高兴的是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中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

每当有人问我教什么学科,我说教美术。一听是教美术的,便会接着说:“那好啊!美术课轻松,好上,随便画一张画,让学生们照样画一画,一节课也就过去了。”是啊,回忆以前我上小学时的美术课,的确是这种教学模式。可如今,当自己站在讲台上,其中的感受就不能同日而语了。现在的美术课堂,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提倡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全新的教育理念,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自主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作品,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其中的愉悦,享受成就感。

那么美术课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使学生的道德意识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提升,因此在各个学科的每一节课中,都应该有德育渗透的痕迹。美育与德育是相通的,也是相互促进的,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比较自然。但是在哪个环节中渗透德育较自然,更容易引导学生,被他们接受?这个问题值得每个教师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我们习惯采取的方法是在课堂最后的小结中进行德育渗透。例如《美丽的丝巾》一课的最后,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双手去美化生活。《各种各样的树》一课的最后,教育学生如何保护树木、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感。树木扎根土壤、防风固沙、平衡生态、绿化地球,对人类社会的贡献非常巨大。《色彩滴染》一课的最后,对学生进行保持环境卫生、爱护环境的教育等。这些德育渗透与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可以说渗透时比较自然,但问题是发言形式古板,对这一教学的设计缺乏新意,让人感觉印象不深,如过眼烟云,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不够明显。好的德育渗透是能够让学生把学习中得到的感悟进行再一次升华。当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好体验的同时,将德育不失时机地切入,让人感觉顺水推舟,流畅自然,提高教学设计的层次。又例如在《印印画画》这一课中,老师让学生带的材料是树叶,可不知是什么原因,在上课后,便发现许多同学带来的树叶是绿绿的,嫩嫩的,便随手拿起其中一位同学的叶子问“你的树叶是哪里来的?” 那学生红着脸,吱吱呜呜“我是„„我是学校摘来的。” “啊?老师叫你们是去捡落叶,怎么会„” 粗粗一看,发现其他同学的桌上也有。“除了他,还有谁的树叶也是摘来的?是的同学请站起来。”一个个显然知道自己做错事了,慢慢的站起来。老师发现这一点后,语气和蔼地问“你们为什么要去摘树叶呢?”“老师我忘记了”、“老师,因为我带的树叶形状不多, 然后就去摘了”„„“那么如果我们每个班级上这堂课都要去摘树叶,那我们校园里还有枝叶茂密的大树吗?不,那会变成一根树干,一根没有叶子的树干„„”学生听了之后,明白了道理,课后我还教育学生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动物、节约用水、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花衣服》一课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在这一课中渗透德育,后来我想到在配乐中教师演示为妈妈设计一件衣服,经过优美的语言描述和抒情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对妈妈的亲情中,当老师为妈妈设计的衣服在音乐停止时完成时,学生都被感染了,他们在设计衣服时同样是带着对亲人的感恩之心,整节课在这个德育主题下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全方位的渗透德育,充分利用美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让学生感到美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寓教于情感、趣味、娱乐之中,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美的导入,新的艺术——小学美术教学导入设计的点滴体会导入在教学过程中就像一台戏的序幕,也像优美乐章的序曲。好的导入,既能引发学生兴趣,也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所以,在美术课堂上如何结合美术的独特学科特点来设计导入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思索的。在我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紧紧把握了以下几点创设了丰富多样的课堂导入,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一、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

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而设计。低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爱听故事的特点,就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导入。比如在教低年级《青蛙》的时候,我先给同学们讲了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然后又通过“学一学”让同学们学青蛙跳,学青蛙叫,最后完成跳青蛙的游戏,来激发小朋友们对青蛙的喜爱,从而组织进一步的教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相对要成熟,认知事物能力、联想力比较强,在设计时可以采用联想类比、启发谈话、设置疑难等方法导入。同样是教学《青蛙》,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提升了教学目标,采用了不同的导入进行教学。经过简单交流之后,我播放了一段有“流水声,蝉叫声和蛙叫声”的音乐,让同学们猜想里

面的动物与故事情节。等同学们表达完自己..

. 关于多媒体应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体会

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应紧随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学手段。人是视觉动物,认识事物都是最先通过直观感受,而多媒体的作用正好顺应了这一规律。多媒体的应用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它们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施备课

教师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根据一定教学课程设计、学生特点以及实际情况等,合理的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更是如此。再好的课程设计,如果没有必备的课堂教学资料,教学目的是无法达到的。这就需要教师手中必须要有一个自己的资料数据库。这个资料数据库是需要靠自己从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收集、整理材料,并且如果见到一些优秀美术作品要通过一定的设备存入自己的资料数据库中。有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师就可以把这些资料存入数据库中,在需要时调用和处理就可以了。

二、运用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通过声音、文字、图像等元素综合传达信息。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时、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去。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就大展身手了,它要求学生运用形、色、空间等美术语言,表现所见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

与创造能力。使教学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上的不足。比如:在教学有关折纸、剪纸、泥塑、版刻等内容时,在网上找到一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运用到课堂上。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从而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欣赏可以激发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唤起他们的创作意识,这样就能更好地创作出好的作品。

三、利用多媒体使美术教学更灵活

新课程强调素质教育,设计课在美术教学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如果沿用传统的代写硕士论文方法,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学生要做大量的训练。由于这类课程的内容规范严格,填色技巧很讲究,因此示范画的制作和作业的完成都耗时耗力。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就非常方便快捷了。比如:在图形中的颜色搭配、形象绘制等操作在计算机中都是非常容易制成的。

计算机的优越性能,不仅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减少了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的一些问题。而且使学生通过自己上机操作,学习推理、归纳、组合的方法,使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在显示器上得到最大的发挥,可尽可能的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运用多媒体改变教论文代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性化教学和网络教学的局面。利用计算机来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让学生自我来控制训练进度,做到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各类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美术课的作业形式就是让学生运用水彩笔、铅笔、蜡笔、毛笔、颜料、墨汁在代写毕业论文画纸上作画以及运用剪纸、泥塑、扎染等形式来手工制作等。然而学生的智商和对科学技术的灵敏度都在不断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就给他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不会因为担心做不好而失去信心。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能优化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强化美的认识过程

-----------------

在姹紫嫣红的春日,去游览如画般的山水,感慨繁花似锦的美景;围坐在电视机旁为荧屏上的人们的悲欢离合叹息,欢悦……这都是人们对美的认识的表现。美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统一的得杂的心理活动,具体地说,美的认识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进行的感受、体验、鉴别、领悟、评判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得到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审美享受。而高雅健康的审美享受又总是和道理情操等方面的审美教育有机结合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认识和欣赏的主体是课堂中天真活泼的学生,每一堂课所见识和教授的丰富多彩的内容是美的客体,要让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领会深刻,教师就必须在美术教学中去引导学生逐步感受美,领悟美,进而,让稚嫩的心灵进入超越和创新的最佳境界。直觉感受

在美术课中,学生对教师揭示的内容进行感觉,知觉,表象的认识,并在学生已经积绽的理智、情感的基础上作审美认识感受,它最显著的特点是直接性。学生在直接接触教师出示的教具中,不经过逻辑判断和理性思维,而是由感官对教具形象的直接感受。这是事物的外在审美特性的其感性形式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器官,被大脑接纳后的直接反应。这一反映引发出一种特殊情绪或情感,觉得它美或者不美。如:在上《滑稽小丑》这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拿出小丑木偶展示在学生面前,只见它歪带黑礼帽,帽沿下三角形的眼睛斗睁斗闭,面部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圆圆的红鼻子,它正做阗令人发笑的鬼脸,配上滑稽的录音,摆头晃腰地向大家问好:"小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认识……"这时,孩子们眼睛睁得大大的,好奇地激动地望着小丑的表演,有的孩子禁不隹笑出声来,有的惊讶地欢叫起来,还有的甚至学着小丑的样子,互相做着鬼脸。通过这声情并茂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小丑的美,是他的可爱滑,为学生制作小丑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上室外课《简易风筝制作》时,教师以给学生展示并放飞一个个精美的风筝,作为这堂课极富吸引力精彩的开头。如:艳红的金鱼风筝在风中轻盈地摆动着长尾翱翔于蓝天;一只五彩缤纷的蝴蝶正展翅飞舞在百花丛中;又一只翠绿色的蜻蜓正徐徐飘向茫茫的田野……这一切,让学生惊叹得拍手叫好,手牵手欢快地追逐着风筝,激发起他们最强烈的兴趣和愿望。显然,直觉感受是认识和欣赏美的基础,是上好一堂美术课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学生开始各所获得的审美享受在感受,还在于深层的领悟和超凡脱俗的超越。领悟内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在直接感受事物的外在美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对事物的感性形式的多角度把握,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感受,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去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事物所包含的内在形体,结构,变化等意蕴,从而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这种更深一层的感悟是由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来完成,这种不是瞬间,被动地完成的学生美术作品,往往能促使学生饶的兴趣地反复品味而逐步深化对美的认知,而达到较高的领悟水平。学生所展开的想象和创造美的情感波澜,激发的美感把学生带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物我为一,人我为一的境界。通过活跃的想像,深刻的理解,激起学生强烈的情感,透过事物外在有限的形式的把握,去领会和品味其蕴含的内在的无限意味。例如:在上《滑稽小丑》这课时,为了让学生对小丑与生活中的人进行比较感受,让几位学生到讲台前,把自已化妆成小丑的形象,老师在其化妆过程中,逐一对小丑的形象作细细的分析;小丑的眉毛是弯弯的,比小朋友的眉要长得高些,小丑的眼睛可以是三角形的,正圆形的……小丑的鼻子比小朋友的要大得多,红红的好似一个小圆球,小丑的嘴巴有点像弯弯的小船,又有点像长长的香蕉……于是,一个丑陋的小丑就妆扮好了,再让他带上礼帽,贴上小胡子,学着卓别林耸耸肩,拐着脚一伸一缩地走路,逗得全班同学个个捧腹大笑。由此而总结到:正是如此丑陋的小丑,却时常带给人们欢乐和笑声。让学生领悟到小丑虽"丑",却"丑"得可爱,领悟到小丑的滑稽可爱之处就在于它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夸张的眼,鼻,嘴,服饰,动作。从而引导孩子们去设计出自已心目中最可爱的小丑形象。在认识事物的内涵时,一方面,学生原先触及在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对事物的感受和认

识得到了体验,同时,学生的思想感情又在对事物的深入体验和领悟中得到陶冶和升化。事物的美被学生所吸收和提炼,化作学生心中向往的美。超越创新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范文第4篇

小学信息技术课在整个小学阶段不是重点学科,但我仍认为从小让学生接触这门课程很有必要。每当课我都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点新知识,虽然每个小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不一样,特别是在接触这门课程中,各年级学生的兴趣和集中点也不一样。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低年级学生的兴趣虽很浓,但计算机操作水平处于最基本起点。所以课堂中我就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利用最新颖而直观的动画或图片入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提高。特别是教学中用激励的言语或奖励,会让学生一节课都精神饱满。而高年级的学生,由于学业压力的增大,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游戏上,也许学生想通过游戏来缓解和释放学业的压力。也可能因为部分老师的错觉,每当有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就把他当作来奖励或处罚学生的一种方式。所以对于高年级学生,课堂上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外,还采用任务驱动式的学习。先老师示范内容,然后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同时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掌握知识的水平不同,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采取一帮一互助的的小老师制方式,让已学会的同学帮助其他不会的同学,达到所有同学都学会的目的。

小学英语教学随笔范文第5篇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方法,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随笔下一篇:语文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