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范文

2023-03-06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沟通在高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者要实现高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应该了解并遵循沟通的原则,学会沟通的技巧,改进沟通的力·法。结合实际阐述高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沟通问题。

[关键词]有效沟通;高校管理;方法

[文献标识码]A

[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国保险业在过去的30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伴随着保险公司可运用资金的不断增加和运用形式的不断放开,保险资金的风险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形式和运用的行为等主客观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完善建议,对如何增强保险资金运用能力,提高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控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保险公司 资金运用 风险控制

1 保险资金运用历程

我国改革开放后恢复国内保险业以来,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至1985年),无投资阶段。此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主体少,监管不够成熟,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基本上以银行存款为主,资金运用风险小收益低。

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5年),无序投资阶段。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大,但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监管薄弱,企业内控缺失,资金运用处于无序状态,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第三阶段(1995年至2002年),严格限制投资阶段。由于前十年的无序投资,保险业孕育着巨大行业风险,监管部门开始加大监管力度,对资金运用进行清理整顿,对投资范围进行严格限制。

第四阶段(2002年后至今),适度放开投资阶段。2002年《保险法》进行修订,投资范围设定条件适度放宽,2010年8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细化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确立保险资金运用托管制度,对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2 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

2.1 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资金运用压力增大

随着国内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特别是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保险业取得快速发展,行业保费大幅增加,资产总额不断扩大,资金运用量快速增长。2001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从2112亿元增至14528亿元,年均增长21%;保险资产总额从4591亿元增至50482亿元,年均增长27%;资金运用余额从3703亿元增至46046亿元,年均增长29%。

2.2 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存款和债券投资比重过大,其他投资比重小;资产负债匹配有待改进

2001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中银行存款平均占比近40%,债券平均占比43%,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平均占比只有12%,其他平均占比6%。目前,我国保险资金配置仍主要以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为主,长期权益类投资少,其它渠道投资比重小;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受资本市场影响波动较大。特别是2007年股市暴涨,保险资金大批入市,股票比重达18%的峰值,而在2008年股市处于熊市期间,各保险公司纷纷大幅下调股票投资比例,保险公司做为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未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反而跟风行情加剧了市场波动。

2.3 资金运用收益稳定性差,平均收益率偏低

受资本市场影响巨大,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缺乏足够的稳定性。2003年至2007年投资收益率基本处于稳定上升趋势,在2007年牛市期间,12.17%的投资收益率创历史新高,2008年的熊市,使投资收益率跌到了新低,近两年通过投资结构调整,收益率有所提升,2010年、2011年收益率分别为4.84%、3.2%。

2001至2010十年期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4.77%,较银行同期一年期定存平均利率2.45%高2.32个百分点,较同时期三年期定存平均利率3.34%高1.43个百分点。排除2007年股市特殊性因素,2001至2010年平均收益率为3.95%,较银行同时期一年期定存平均利率2.37%高1.58个百分点,较同时期三年期定存平均利率3.22%高0.73个百分点,略高于保险偿付能力报告要求的最低3%的投资收益率。但是和发达国家收益率相比,我国的保险投资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

3 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分析

3.1 运用形式的风险分析

3.1.1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我国的保险资金传统渠道,目前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优点是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缺点是收益率较低。由于收益较低,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涨,资金利差损失问题严重,投资收益面临着实际贬值的风险。

3.1.2 有价证券

(1)债券

债券投资因安全性好、变现能力强、收益相对稳定,是保险资金首选的投资工具,特别是国债和长期债券。但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规模较小;债券品种少,且多为中短期债券,缺乏长期品种,另外受贷款利率低的影响,债券的收益率也比较低。目前的债券市场远不能满足保险资金分散风险的需求。

(2)股票

股票投资收益来自股息收入和资本利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广泛既可以是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和债券,也可以是货币市场上的短期票据、金融期货、不动产等,有时还包括虽未上市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股权和债券。目前保险公司已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基金的多元化投资可以有效降低个别股票或债权等的风险,但是如果整个市场处于持续下跌状态,系统性风险无法规避。

3.1.3 不动产投资

這是保险资金长期稳定运用、实现高收益的重要形式,具有预防通货膨胀的功能。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商业地产和养老地产投资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期限长,资金规模大,收益稳定的特点,符合长期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负债匹配特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地产和养老地产投资是长期项目,虽投资回报较高,但投资金额大、风险较大、变现能力较差,中小保险公司资金很难匹配。

3.1.4 其他投资。

如无担保债券、非上市股权等新的保险资产投资形式都是风险相对较高的领域,流动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管理风险相对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

3.2 运用行为的风险分析

保险公司作为投资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产物,往往被认为是使用各种复杂和精密的经济模型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机构。但现实中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也可能会有违背有效市场假说中的理性人假设,在投资中表现出有限理性。主要因为:

一是认知偏离。在保险公司的整个投资过程中,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来完成对信息的解读、未来收益的预期和最后投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个决策个体的不同,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心理预期、情绪和认知判断能力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都会对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导致投资的结果不尽符合预期。

二是行为偏离。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也有可能会因为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或不对称,从而发生非理性行为。如果上市企业对信息的披露极为不规范的话,即使保险公司的研究理解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其它的途径,保险公司的投资人员的分析也会产生一定的行为偏差,从而导致在进行投资时出现投机现象和盲目从众行为。

3.3 运用监管的风险分析

监管风险主要指在保险资金运用的过程中由于监管水平落后或监管的无效性而给资金运用或整个保险体系带来的风险,资金运用监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

一是监管水平落后引致的风险。主要有立法不完善,存在依法监管的真空;监管组织结构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一个各种监管机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监管体系;在监管手段上,目前的保险监管仍主要以市场准入、业务领域、分支机构的设立、资本充足性等合规性监管手段为主,过多的采用了行政性手段,而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仍缺乏经验,未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

二是资金运用方式创新引致的难以监管的风险。保险资金运用形式的不断开放和创新,使得监管机构面临崭新的监管对象,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

4 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建议

4.1 完善相关资金投资政策,改进资金投资组合

首先要继续完善相关投资政策,如修订债券投资办法,完善境外投资实施细则,支持保险资金合理配置国内债券和境外优质资产,出台保险资产融资融券办法和衍生产品管理办法等。其次进一步创新我国的资本市场,加快投资产品创新和投资渠道拓展,加快发展衍生金融市场,尝试允许保险资金适度进入一些新的金融投资领域。再者调整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适当增加投资产品,拓宽保险资金运用可选择渠道。

4.2 强化资金运用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一是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实现资产负债结构匹配、期限匹配,防止错配风险。如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可以用来投资于中长期的投资项目—— 长期债券、房产抵押贷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而非寿险准备金通常具有短期性的特点,应选择流动性较强的基金和企业债券、短期存款及中短期国债等投资项目。保险公司应按照保费收入、还款期限及利率敏感度对保险产品进行细分,明确合理的投资策略和目标,制定适当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方案,实现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匹配、期限匹配。

二是加强资金专业化运作。保险资金运用必须建立专业化的体系,实施专业化的管理。鼓励保险公司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灵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资金运作模式,降低门槛允许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对资金进行专业化管理,从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4.3 提升资金运用人员的素质,增强资金运用的风险意识

要加强投资的风险管理,就需要保险机构拥有专业的投资管理平台和团队,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具有先进的投资理念的专业化人才,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应严格规定保险资金运用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建立竞爭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存的劳动用工体制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准确合理地评价资金运用人员的工作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4.4 实施有效监管,增强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一是健全监管体制,加强协同监管。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更加和谐发展。

二是完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手段。建立资金运用数据库和保险资金运用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保险资金的动态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提高政策执行力和风险控制力,切实防范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是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对违规运用资金的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要依法处理。

四是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投资透明度,建立行业外部市场监管机制,促进外部监督。

参考文献

[1] 史锦华,贾香萍.保险资金入市的效应分析及其风险管理[J].保险世界,2006(1).

[2] 刘新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J].财经研究,2004(9).

[3] 叶永刚,彭红枫.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的度量与管理[J].保险研究,2005(4).

[4] 王小平.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控[J].保险研究,2005(11).

[5] 张洪涛,张俊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R].2006.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年级阶段都需要重视,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笔者在多年的德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灵活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来培养每个学生,以发展人文精神为重点内容,并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德育管理实践,阐述自己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和思考。

一、注重环境育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代表了学校的形象,体现着学校的文明程度和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正处在一个模仿他人的阶段,这一时期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积极向上、礼貌文明的校园文化就可以很好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干净、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人一种心平、气静的感觉,让人不知不觉间感到身心愉悦。因此,要为师生们创建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首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校园的美化,搞好卫生工作。除此之外,在其他装饰和布置的细节上,也要善于利用好每一个角落,营造出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如,在教室和走廊可以贴一些能够展示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标语或图画。还可以在一些显眼的位置装饰一些大型喷绘或墙贴,如《弟子规》、《二十四孝图故事》、孔子画像及其他古诗文等。同时还可以设立一些板报或宣传栏,展示学生、教师或班级的风采,让校园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洋溢着浓烈的校园文化味道。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自然能受到环境的积极影响,更加自主地融入校园中,投入学习中。

二、紧扣德育为先,落实多彩德育活动

校园环境组成了学生们成长的外在环境,而内在的环境就是一种有文化底蕴的氛围,这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来。对此,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校园文化。

在德育管理上坚持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可以依托少先队这一教育阵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一系列少先队主题活动。像举办“读书节”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其他同学,使学生不但感受到了读书的浓烈氛围,还学会了与人分享,既学到了知识,又愉悦了身心。还可以举办“诗歌朗诵大赛”,我们国家的古诗文化源远流长,通过诗歌朗诵比赛,可以让学生积累名言,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各种各样的活动,只要是能增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就可以适当开展。

三、关注特殊儿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部分学生只要通过普通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够培养出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对于部分特殊的学生我们应多些关注。如,单亲家庭、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等,这一类家庭的孩子在家所能得到的关爱较少,家庭教育也不够完整,缺少必要的监管和引导,在学习、心理和身体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这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也更容易存在自卑、自暴自弃、忧郁、我行我素、沉迷网络等不良特征。因此,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必须引导教师多关注这类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要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和解决。

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学生的监护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家长与学校联合起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鼓励孩子在学校多参加活动,融入到班集体中,让孩子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到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教师也可以利用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走出自卑的暗区。

总的来说,德育并不是靠管理者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搞好的,而是要靠师生们共同去实践完成,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担起这个责任,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创建与个别特殊学生的品德培养,让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兴东小学)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目的:讨论当既作为教育者又作为管理者时,如何成为有效的教学管理者。方法:通过自身的一些体会,叙述作为管理者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自身的体会,总结出成为有效的教学管理者经验。结论: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心智上养成如下的习惯:(l)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4)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关键词】

管理 教育管理 教学管理

教育者本身就是管理者。如果身为教育者,同时又兼任学校教学管理事务的时候,管理的分量更显得重要——自身的价值专业引领本身就是管理,涉身之外的一切统筹与运作也是管理。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当我读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德鲁克的分析论述的时候,无不为作者精辟的见解折服。同时,作为学校负责教学的管理者,也正是基于作者这种思考如何做到管理有效,怎样管理有效的。

的确,在管理中通常会遇到这四种情况,而自己基本无法控制。然而每种情况都会将工作推向无效,使管理不灵:

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每天深陷忙碌的事物中。开会,上课,听课,评课,布置上级通知、落实上级任务,解说、谈心,等等,不一而足;

2.管理者往往被迫按照老一套方法开展工作——学校的自身惯性以及历史的遗留,再加上上级的一些“规定性动作”,等等,裹足不前;

3.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这一点很有意思,只有被管理者感受到甜头后才对你有所肯定,然而过程当中的时候,复杂性与艰难性,被管理者是很难得到理解或认同的;

4.管理者身处组织之内,但如果他要有效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这就要求你必须协调内外关系,必须进行应有的全面沟通,不然自己内部管理与外部衔接就会进入死胡同,而没有出路和阳光。

知难行,还要行。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心智上养成如下的习惯:

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如何在大家都行走的时间长度中找到宽度?

挤,占,抢。这三条可以说,充分保证了我每天能花时间“独处”的习惯。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务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从表面上看,习惯是很单纯的,一个七岁的小孩也能懂何谓习惯。不过要把习惯建立得很好,却是不容易的。习惯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就像有人打的比方一样,我们每天读乘法表,一遍又一遍,直到我们纯熟得不加思考随口可以说出“六、六——三十六”,那就成为我们固定的习惯了。

再如,作为教学管理者,工作极为繁忙,常常没有时间读书,那么一定要读经典的书。而读好书一定要反刍,要结合自身的实践反复验证、反复咀嚼,这样达到管理的目的。随着阅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胸怀的宽广,收获将更大。所以要求人家读书,自己首先要读书,要求人家自律,自己首先要自律。当然,真正做到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很难。在中国,职位越高,往往越管不住自己。职位低一些,往往被上级牵着鼻子走——你必须服从。这里就有一个“他用”和“自用”的问题。就看当事人的“你”怎么把握。所以,人的心态决定状态——迎难而上,不是一味地牢骚,不然,所有的时间都在埋怨宣泄中滑走了。

管理者的工作要有效,管理者不能为了显示特权和不平等,他甚至还要花出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没有光环与虚荣,他必须以责任为基础,以卓有成效为目标,致力于带领整个组织或者团队,穿过不确定性的海洋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日益变化的教育环境下,每一位管理者都可能为自己能否胜任、能否有效而感到苦恼、担忧。

而我们必须明确的前提是——学会使用自己的时间。这是对管理者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忠告与建议。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

在管理的有效性上,我的体会是,求是、创新。在提高有效性的目的下去创新,再将教学创新的成果以求是的态度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并在这个规律的指导下,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冲刺,以求在不断有效的过程中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这样的管理者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这是业务干部不同于专门管理人员的重要地方。

因此,学校每一个教学干部都要拿出自己的“绝活”,让自己的必要成果对老师有所引领。比如笔者研究的“语文主题教学”。当然,也重视对外界的贡献。本人的课堂教学在全国很有影响,文章多次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北京教育》等国家级、地方级教育期刊中。教育部为此出书,该实践的课例、论文经验以及出版的几本专著成果已在全国产生推动作用。2006年获海淀区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特别是2006年9月,我校代表海淀中心学区,向全海淀区做了“语文主题教学”的课程改革汇报。这次汇报反响很大,得到了区教委领导、区教研室领导、各中心学区的校长、北京及省外部分参会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更深层地看,“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关键则在于“知”,因为力行得以真知,但真知才能力行,也唯有从时间的系统化分析着手,逐一检视自己所花的时间的量、质、值是否到位?是否真正有生产性?其次,是否有着眼于有效的贡献?个人长处是否能有效发挥?在重大工作的优先、优后次序的分配上是否恰当呢?

比如在笔者组织下,老师们根据多年的经验与思考,出台了质量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小学阶段的六年,怎样循序渐近,一个学期、一个学期把这三个目标细化,落实到不同年龄段中的学生心里?于是组织教师静下心来,一遍遍研读12本教材,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同时还要根据主题教学的自身特点,进行规划与细化。规划规范了管理目标,细化落实了管理措施。

“身先士卒”、自下而上”的管理让教师感觉到了领导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主抓教学校长引领,各年级学科组长负责共同完成质量规划。因此老师们的研究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大量时间、精力投入,换来的领导老师们一起废寝忘食研究“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三项目标的落实。小范围的试点、改进、完善,到全校的整体推动。

“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想跟随你,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想领导你,请你走在我身边,我想与你走在一起。”——这正是我们在管理“质量目标”的最好注脚。

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

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从一而终”,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在担任管理者的大多数人中,高度有效者,殊不多见。为何有才华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并没有领略到才华本身并不等于成就。他们甚至不晓得,一个人的才华,唯有透过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所为有效。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在这少数主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他们会为自己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其设定的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此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级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我们想做或者能做的事。不要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比如,挖掘教师的才华并把其才华组织起来。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我渐渐认识到,与其马马虎虎做许多事,不如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这件“事”一定是对教师整体发展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即抓能“立竿见影”的主干学科先行一步,然后带动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共同前进。

落实规划永远比制定计划重要。管理有了标准,落实才是硬道理。分析教师们的各自特长,我们为每位老师量身定做了发展规划,此规划依托彼规划,目的是使老师们在研究中成长,以推动学校的发展。擅长语言表达的老师,研究讲读课;喜爱写作的老师,研究作文教学;对阅读有经验的老师,研究阅读教学。态度决定一切,当老师们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兴趣被点燃时,其创造力是巨大的。当然这里也蕴含着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情怀。因此,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联系在一起,在总的学科规划基础之上,又制定了分项规划——“主题讲读、主题作文、主题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有两大挑战,一是人的诚实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如果一个人在诚实与正直方面有缺失,则足以败事。所以,真诚面对你的优点以及缺点,善于运用自己的优势、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以此为前提下的管理就是有效的。

于是,作为教学管理的我,必须清醒,不是简单复制程序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承担责任——主动上课,多次现场讲课,并把这一过程当作单价剖析的案例。同时,把自己的文章打印出来给大家共享,等等,这些做法也是基于我的“长处”,课上得好,文章写得相对好的缘故。被管理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接受者,而是参与者;管理就超越了目力所及的表面,建构多重的意义。教学的管理真的成了被管理者主动建构管理的过程——所有的这些都是靠教学管理者真正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挖掘被管理者的才华,组织被管理者的才华。而这“被”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这就成了管理的艺术。一句话:教学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发挥其重要职能,有效引领理念,提供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4.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系统问题,也就是如何按适当顺序采取正确的步骤的问题。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我认为,那些有效的管理者,“异”中有“同”:不管他们拥有什么,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能发挥有效性的共同习惯——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反之,我也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有效性的决策,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他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我们常被问及“你们学校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回答往往是“我们的工作是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那么,这个“良好”如何实现?换言之,如何施行良好的管理?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实践能力,有思考高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晰判断眼前的教育现象何去何从,并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比如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引领我们昂扬前进。作为学校的个体如何落实和保证相应的决策?唯一重要的是,保证新课程理念引领专业发展,校本研究带动教学管理,促使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从而实现自主管理——而这,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教学的一个“点”来说,如何充分发挥语文特级教师的影响及教学干部的作用?“深智一物,众隐皆变”,几年的耕耘,回顾与老师们一同的经历,我们已有了“灯火阑珊处”的感悟——“主题教学”让教师们的课堂有了“主题”。课堂有了主题,专业就有了主题,人生就有了主题。

当下,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德鲁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效性是可以学会,但不可以教会的。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你既不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动力和压力。你想学习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不去探索创新的路径,企图找一个捷径,等待别人教给你一个现成的理论或模式,那你一定与有效性无缘。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这些方法将推动一个管理者走向卓有成效。看起来似乎有些平淡无奇,只有那些有一定管理经验的读者才会发现宝藏,深入浅出的观点背后是入木三分的深刻,反复咀嚼后更体会到甘甜无比回味无穷。

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

有效管理管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文章着眼于优化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探讨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笔者认为优化口语交际课堂的有效策略包括创设交际情境、联系生活实践、丰富活动形式、挖掘交际资源和做好评价教学五方面,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力图为口语交际教学带来一些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口语交际不是简单的“听话、说话”,而是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言语活动,交际者在特定的环境里,围绕特定的话题,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运用语言手段,面对面传递信息。小学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期,是培养小学生各种语言能力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语言的各项能力,包括口语交际能力。因此,通过八年的教学实践、不断学习理论和反思归纳,笔者认为口语交际主要从创设交际情境、联系生活实践、丰富活动形式、挖掘交际资源和做好评价教学五个方面,来优化课堂教学。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标强调:“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所谓的交际情境,就是指交际的地点、实践、场合、交际者的身份以及之间的关系因素构成的交际环境。口语交际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交际情境,良好的交际情境可以实现与生活实际的对接,增强学生生活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体验身临其境之感,进而产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和愿望。一节成功的口语交际课,应当是成功创设交流情景,使学生投入到创设的角色中去进行口语交际,因此所创设的情景必须具有交际性。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口语交际主题“向你推荐一本书”,如果是按照书本所言,请学生“说说书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谈这本书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或几个部分,还可以说说读了这本书的感想”。笔者认为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角色和交际的具体情境,因此笔者决定首先把课堂搬到学校图书馆,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上课时把情境设定为:“图书馆的书架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书籍,作为图书馆管理员,请你向前来借书的读者介绍一本合适的书籍。”

首先安排两位学生进行示范,师生共同评价,确定好“图书管理员的职责是要把所推荐的书介绍清楚,可以谈谈书中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个细节,还可以说读后感,务求让读者产生兴趣,如果能使读者产生借书的意愿,那他就成功完成任务;读者说话要简洁、有礼貌,不懂可以提问”。接着按四人小组活动交流,一人为图书管理员,向其他三位读者推荐一本书籍,读者可以提问;四位学生每人当一次管理员,成功说服读者借书的管理员获得红星奖励,每组推荐给全班同学一本公认最好看的书。之后,可以适当拓展交流,提高交际要求,教师适时提出:“作为一名图书管理员,每天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读者,每个读者都有不一样的阅读喜好,他又该怎样处理呢?”然后安排学生饰演低年段、中年段和高年段不同年级段,以及不同性别的读者前来借书,以此考察图书馆管理员面对不同的读者,如何通过交谈获悉读者的阅读需求,这就涉及交际技巧和策略的运用,也能考查学生的应对能力。最后评选出最佳管理员和最佳书籍,小结收获。

二、联系生活实践,引起学生共鸣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这话形象地阐述了语文与生活实践的紧密关系,我们要立足教材,联系生活实践,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引起学生共鸣,学生才能有话可说,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我们的课余生活”为例,笔者将探究如何运用生活中的语文素材。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课余生活,是学习课堂以外的生活,可以是课后的生活安排,放学前后的活动,是学生每天学习中生活中必然经历的事,学生肯定有话可说,因此教师一开始通过介绍游戏规则和播放学生的课余生活片段,一下子拉近学生与话题的距离,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也自然地把学生引入表达训练中。接着,教师从游戏生活引入话题“课余生活”,让学生明白游戏只是课余生活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马上就把“课余生活”的范围延伸出去,引导学生通过交流,集思广益,教师相机归类。这时,拓宽了关于主题“课余生活”的范围,接下来引导学生根据个体不同的生活实际来选择合理的、有意义的课余活动。最后,检验出真知,通过学生评议,从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劳逸结合、统筹安排几个方面来评价课余生活安排是否合理。教学中始终把学生置于生活情景中进行交际,立足实践,教学时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生活的底蕴、诠释生活的经验、解读语文材料,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

三、丰富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

口语交际训练形式丰富多样,如商量、讨论、朗诵、演说、辩论、访问、报告、调查等,一节口语交际课应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如比一比、猜一猜、演一演、辩一辩、做一做、听一听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以开展一次“革命影视作品推介会”为主要形式,把课堂上“要我说”变成“我要说”,吸引学生踊跃参与,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开始可以先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的名称、主要人物、故事梗概、精彩情节、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观后感等,教师随后提问:“同学们听了这几位同学的介绍,最想看哪一部作品呢?说说理由。”通过评议,师生明确在推荐时应注意的问题和吸引听众的要点,学生因此知道自己介绍作品时要怎样取得听众的喜爱,此环节为接下来的“小组练说”“汇报展示”环节奠定基础。在汇报展示中,教师可以再丰富、细化推介会的形式,如学生以“影视制片人”的身份向“观众”宣传、推荐影视作品,要求重点把作品的亮点、优点、特色说具体生动,并随时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力求让“观众”满意、喜欢自己的作品;学生以剧中某一“演员”的身份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可以说说自己饰演的角色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精彩的表现,“演员”甚至可以选取作品中某一个精彩片段,边讲故事边表演;学生可以扮演记者和导演进行一次访问,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展现学生的交际应对能力;学生也可以選取影视作品中精彩的片段,边播放边进行解说,激发“观众”对作品的兴趣。最后组织学生评出“最喜爱的革命影视作品”“最佳男(女)主角或配角”“最佳讲解员”“表达流利奖”“表现自然奖”等,强化学生对“介绍”“推荐”等交际形式的理解。

四、挖掘交际资源,强化训练效果

充分挖掘交际资源,从口语交际教学到阅读教学、习作教学,抓紧每一处机会进行口语交际,加强口语交际训练的效果。

首先,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口语交际要素。阅读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的对话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往的过程。因此要充分重视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深入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口语交际的要素,使口语交际教学与阅读教学都得到有效发展。

如六年级上册的课文《詹天佑》,课文学习难点之一是理解詹天佑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采用的不同方法,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巧妙之处,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不太熟悉,理解起来特别困难,如果逐字逐句解释,学生难免迷失在课文烦琐的解释里,失去探究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创设“詹天佑”向“工作人员”介绍工程设计方案的情景,或者“詹天佑”接受媒体记者采访介绍工程的具体设计情况。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种设计的好处是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把教材中的文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也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有效途径。

其次,习作是一种语言交际行为,与口语交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般来说,教师会在习作教学中采用“看—说—写”的教学过程,其中的“说”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口头语言讲述,这个过程既是对新鲜事物的认识,也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再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对习作思路进行加工、整理。人教版的教科书中,大部分的口语交际和习作都是同一个主题,一般来说口语交际在前、习作在后,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深化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再进行习作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如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我的课余生活”,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已经对课余生活进行了全面的认识,学生也在课堂中介绍过自己最喜爱的课余生活,那么接下来就是转化为书面语。在习作过程中,也是学生对自己喜爱的课余生活再次进行语言梳理的过程,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大有好处。习作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供学生口语交际的资源,如果教师能加以合理利用、精心设计,定能以说促写、以写促说,实现口语交际与习作的双赢。

交际资源还可以从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实践。校园生活里与教师、同学交往,离不开口语交际,如转述教师的话、和同学聊天;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生活,离不开口语交际,如拜访亲友、问候亲人;在社会生活中与其他人相处,也离不开口语交际,如向人问路、采访他人。可以说,生活处处是交际资源,学生利用生活这个大舞台,不知不觉地运用口语交际,生活实践会慢慢教会他们,应当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

五、做好评价教学,重视学生反馈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价教学不仅为了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口语交际能力得以进一步强化的重要条件。

新课标认为,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查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口语交际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意态度和表达能力。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与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

评价宜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考察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新课标提出“应该改变过于重视甄别和选拔的状况,突出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和交际能力,按定量逐项计算,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教师要设定具体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口语交际,才能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评价。

评价要个性化,在评价时,应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评价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关注学生的个性、能力差异和发展需要。

评价要多样化,力求从多方面、多维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反思。从评价主体来说,可以是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等形式;从评价方式上说,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评价要发展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动态的,是变化发展的,如不同学段的学生其口语交际要求不一样,不同学生其口语交际能力的起点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该与教学过程相结合,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可以为学生设定分层的评价目标,使评价体现学生发展的獨特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就感。

学生反馈也应得到重视。通过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口语交际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查漏补缺、扬长避短。

上一篇:行政与经济管理论文下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