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德育论文范文

2024-03-19

有效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学习新《守则》, 践行核心价值观

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一纲八目, 言简意丰, 构建了一个张力十足的价值体系和行为体系, 继承性和时代性交相辉映。它朗朗上口, 生动丰富, 好懂易记。让学生知行合一、言行一致, “知”是前提, “行”是目的。我们通过校园广播、大厅展板、黑板报等, 让学生人人知晓, 逐条记忆并讲解新《守则》的规范要求。各班教师通过品德课、班队会、故事会、课堂背诵比赛等形式, 寓教于乐, 让学生理解《守则》, 内化于心。通过家校合作及校内外实践活动, 让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 促进学生将守则外化于行。学生以《守则》为镜, 明是非, 辨美丑, 知善恶, 爱国、勤奋、奉献、礼仪、孝师、诚信、健康、安全, 条理清晰, 印象深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心里播下种子。

二、从生活细处着手,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德育课程“源于生活, 通过生活, 改变生活”, 我们深知, 让学生从小在学习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质习惯, 以成就他们美好的一生。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我校以“好习惯伴我一生”为主题, 持续开展好习惯培养系列活动。我们研究制定了《好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标准》, 涵盖安全、饮食、卫生、礼貌、学习、阅读、运动、劳动、正确书写、学会倾听、读书背诵等十二个方面。每项标准和细则制成图文并茂的展板, 在楼道展示和宣传。值周教师利用国旗下讲话, 进行“好习惯”主题教育。每周集会, 好习惯优秀学生上台演讲。学校每学期评出六大类好习惯“风采明星”, 包括“读书勤学”“文明守纪”“安全规范”“卫生保洁”“生活劳动”“运动锻炼”良好习惯小明星, 他们的照片贴进光荣榜, 优秀事迹在全校宣讲, 传递正能量。汇全校师生智慧, 我校创编《好习惯伴我一生》校本教材, 创编《学生文明礼仪儿歌》, 让学生阅读、记诵、传唱。

三、开展文体活动, 陶冶学生良好品德

我们将读书节、儿童节、艺术节、柚香节等系列化, 让学生从小勤学习、展才情、爱家乡、继传统。将正月迎新年、三月学雷锋、清明祭英烈、端午思感恩、中秋话亲情、重阳敬老人等活动作为既定的传统活动, 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 培养忠义之心、关爱之心、感恩之心和孝道之心。

每期举行读书征文演讲比赛, 师生同步参与。如“中华美德颂 (孝行雅行) ”“中华魂 (放飞梦想) ”“践行核心价值观, 凝聚中华正能量”“践行核心价值观, 遵纪守法”等等。一场场动情的演讲,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一篇篇获奖的征文, 就是一次次正能量的传递, 一次次心灵的陶冶和洗礼。我们通过观看国庆典礼和纪念抗战胜利阅兵, 看抗战影片, 宣讲英烈事迹等, 充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组织学生开展绿色环保、慰问交警、欢送新兵、每期“慈善一元捐”等社会实践及慈善活动,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接受锻炼, 培养爱心, 提高思想觉悟。

广泛开展体育活动, 把篮球、足球、乒乓球、毽球、田径等体育项目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奋勇争先。我校学生在县级各项体育比赛中, 连连获奖, 体育运动让他 (她) 们承载梦想, 收获荣誉和信心。

四、立足班级管理, 树立班队良好风尚

班级是在校学生学习活动的编制单位, 也是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强化班级管理, 树优良班风, 创优质班队。

1. 打造班级文化, 提升班级魅力。

班级文化是培育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情操的温厚土壤。培育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需要做好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需要将班级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相结合。学校制定《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1) 突出班风学风, 形成班级精神文化。 (2) 强化环境育人, 打造班级环境文化。 (3) 规范常规管理, 健全班级制度文化。 (4) 突出班级特色, 丰富班级活动文化。 (5) 彰显学生主体, 打造班级管理文化。 (6) 加强家校沟通, 建立家校合作文化。各班讨论确定班规、班风及班队活动。各班展示班徽、班训、班级目标、班级格言及师生风采, 装裱和悬挂学生优秀书画作品。室内种植花卉, 设计图书角、板报栏、榜样评比栏、才艺展示栏。班级精神文化定位鲜明, 图文并茂, 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和感染作用十分突出。

2. 重视班级评比, 培养集体意识。

(1) 常态化评比并公示。每天进行班级评比并于当天公布, 每周颁发流动红旗, 促进学生自我约束, 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学校每期评出“优秀班级”进行表彰。在班级评比工作中, 学生参与管理和监督。从校门的礼仪队到广播站, 从保洁和纪律评比到两操督查, 从书画展览到文艺主持……每项工作都活跃着学生的身影。 (2) 专项活动评比。我们开展班队会活动评比、大课间操活动评比、优秀诗文、书画作品评比、艺术节展演节目评比、学生运动会团体评比等。

3. 发挥班队会教育引导作用。

班队课就像一本引领学生品行的“书”。学校对班队课进行“一定三自由”的管理, 即每月定一次全校的主题队会活动, 其余三次班队活动由班级自行开展。

4. 培训优良的班主任队伍。学校探索出“研、培、学、教”的班主任德育管理培训模式。

五、研究学科教学, 开发德育教育资源

学校重视德育课程延伸, 补给德育养料, 在学科教学中挖掘德育因素, 巩固德育“主阵地”。语文课程, 带着厚重的人文信息, 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的人生态度。从科学、数学、英语、艺术、体育等学科中挖掘品德教育资源。

六、实施教校共育, 强化立德树人目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学校, 直接决定着孩子的生活品质, 影响着孩子的未来。为了科学引导广大家长了解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 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 我校制定了《“家校共育、立德树人”行动计划和评价量标》, 推进立德树人工作。

1. 成立家长委员会。

重视家长委员会长效机制, 沟通协调家校关系, 推广家教经验, 指导家庭教育, 宣传先进事迹, 维护教育形象, 参与重大教育教学活动及学生安全管理。

2. 举办家长培训或家校论坛。

通过“家庭教育专家讲座”“家庭教育经验分享”“校长谈教育改革”“家长谈教育建议”等形式, 提高“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工作水平, 促进家庭教育向正规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3. 定期召开家长会。

学校每期分年级或分班召开家长会, 并填写信息反馈单。学校大型文体活动, 分批邀请和组织家长参与亲子活动, 促进家校交流, 分享孩子成长乐趣。

4. 制作《家校联系册》。

通过《家校联系册》搭起家校互通信息的桥梁。完善家访记录、家长学校培训记录、家长会记录、家庭亲子活动记录, 让家长参与学生的德育成绩评定, 将各类教师的家校联系工作纳入教育工作评价考核。

5. 教师大家访。

学校行政领导分管, 班级教师分担, 每期对每名学生进行家访。重视对孤残、留守、单亲、学困、问题、体质特异学生及流动人口子女的家访, 做到访问到家, 关怀到家。不断完善并更新全体家长的信息系统, 通过校讯通、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 搭建常态化的家校互动平台, 共同维护农村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6. 弘扬优良家风。

习总书记强调,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优良家风, 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风气支撑全社会的好风气。家长要重言传重身教, 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迈好人生第一个台阶。为引导更多的家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校多次组织家长及学校师生撰写家教案例、家风征文, 开展“柚乡书信、童书家风”活动, 教师及学生多篇征文获奖。

总之, 我们的德育管理工作, 从立德树人的大局着眼, 从生活小事及行为规范等细处着手, 通过这些生动、具体、科学的德育活动过程, 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涵, 增强了德育工作的实效, 较好地诠释了“全程德育、全方位程育、常态化德育”的正确意义, 学校德育工作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学生循着这些培养的目标点, 去触摸道德的更高点, 升华了学生的思想境界, 为他们的幸福人生书写更加光辉华丽的篇章, 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摘要:《小学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小学德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我校德育工作团队在拓展有效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工作内涵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把抽象的德育内容转化为适合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教育和生活体验, 充分体现全程德育、全方位程育和常态化德育理念。

有效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成长为社会迫切需要的人才, 人才的各元素构成中始终离不开的是德育教育, 我想在平时的教育中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有效地渗透德育教育。

1 以教师为主导, 为人师表, 从点滴渗透德育教育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是对教师职业始终的要求。对学生的教育, 言传身教胜过长篇大论。乌申斯基说,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 任何道德箴言, 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时刻影响学生的言行, 因为教师本身就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因每个教师的教育理念, 处事方略都会在平时的言行中表现出来。有人说, “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 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就是说教师作好表率的重要性作用。

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 以崇高的道德要求和教育理念来武装我们的头脑, 提高自己的素养, 鞭策自己的言行, 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血有肉的健全人格的社会人, 具有较好综合能力的技能性人才, 企业迫切需要的员工!

2 以学生为主体, 自主管量, 从小事渗透德育教育

在学校, 学生当然是主体, 学校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 学校的成功不是表现在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有多么完备, 多么先进, 环境多么优美, 而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有多么能干, 在企业和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而学生的优秀不是重来就有, 它内在需要学生本人求知的欲望, 外在需要学校给予的机会, 教师给予的培养。

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长期以来很注重学生这方面的培养。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主要分三个渠道对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的锻炼提高。

第一个渠道是学生会。学生会有劳动部、纪律部、宣传部、文体部等多个部门组成, 其成员来自全校的各个班级, 各部成员和干部的产生都要进行公开的演讲、公平的投票、公正地出竞选结果。各部都有各自严格的管理纪律、明确的管理领域、增强凝聚力的部歌。各部上属校团委负责, 每周一次例会进行常规教育, 理念学习, 让其成员及干部能力逐渐提高。学生会主要负责教学区域的学生礼仪常规、纪律管理、清洁检查和食堂秩序维护等工作。

第二个渠道是护校队。护校队来自全校各班级, 它的组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由队长组织, 每天三次集会, 时刻提醒本队伍的选进性及责任感, 有口号、有队歌, 这个队伍让人一看就很有震撼力。护校队上属校保卫处负责, 每周一次例会, 也主要对队长及队员进行常规的教育、理念更新, 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等。护校队主要负责全校寝室就寝纪律、内务检查、出寝纪律等工作。

第三个渠道是志愿者。志愿者由一个班级的学生组成, 每周一个班在全校范围内轮转执勤。“志愿者”的产生是在“志愿”的基础上, 首先由班级申请, 再由德育处根据班级的整体表现筛选, 最优秀班级先执勤, 鼓励落选的班级进一步努力, 争取下周执勤, 无形中就更利于班级的团结, 凝聚力的增强。志愿者停课一周开展工作, 每天早上学生穿着班服, 精神抖擞地集合, 由德育处专人负责强调服务意识、管理意识等常规教育, 志愿者唱班歌、呼口号。志愿者主要负责教学区域、活动区域、生活区域即全校范围的学生礼仪、清洁维护、晚自习纪律维护等方面, 当然更多是只要他们力所能及的事都做。每天晚自习后集合总结一天的得失, 提出改进的措施, 全部形成书面材料。一周结束后总结得失、合影留念。他们学到了课堂上无法学到的责任、担当等珍贵的东西。当过志愿者的班级总会一个比一个好, 凝聚力的增强了, 他们更能换位思考, 更成熟, 更有责任感。

三个队伍都各自有一种醒目的徽章标志, 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个队伍设置上相对独立。工作时间也有区别, 前两个队伍主要在课余时间工作, 志愿者上课期间和课余时间都要进行工作。而对全校来说管理范围、职能和目标相对统一。学校一旦有大型的活动, 三个队伍齐上阵, 每次总能漂亮地完成任务。他们的出色表现曾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 受重庆市主流媒体的采访, 甚至受中国教育频道的赞扬报道。学校重视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提高自身素养, 加强责任感, 在管理中找到自信, 在遇到困难时反醒, 鞭策自己改进不足, 最终培养成为大量有担当、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

3 以活动为载体, 渗透德育教育

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教育效果肯定不佳。从教育教学方法的划分来说可分为说 (语言型教学方法) 、看 (观看型教学方法) 、做 (动手型教学方法) 、感 (情感型教学方法) 、综合 (综合型教学方法) , 其中的“做”的效果最明显的, 也是影响最大的, 让其被教育人对道德品质的理解不是挂在口头上的, 而是体现在行动上的。

重庆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长期重视以活动为载体, 渗透德育教育。利用每个传统节日, 感恩意识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利用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的开展, 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利用办理黑板报、班级文化建设、参加文明风采大赛和技能大赛、学校和班级的干部竞选、演讲比赛, 促使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自信心的加强, 运动会、红五月歌咏比赛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加强。

有效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 随着中小学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德育教育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出来, 而各高校对德育教育也不够重视, 使得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重“智”轻“德”。这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 我们天天喊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口号, 但广大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能够真正从行动上对德育教育重视起来, 就比较难了。当与学校的升学率比较起来, 学校常常会减少德育课程或者挤占德育教育时间。

(2) 重“讲”轻“育”。目前, 很多教师在德育课程的教授的过程中只是把它当做一门普通课程来教, 重点都放在教课、讲课上, 而忽视了德育教育的真正的作用:育人。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高中的《思想品德》课程, 都没有发挥出它育人的根本作用,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也往往不够重视德育教育的育人效果。

(3) 重“管理”, 轻“人格养成”。德育教育的本质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格, 使之具有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而现在的德育工作却明显地把重点放在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和校规校纪的管理, 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 不出乱子即可。虽然规范学生的行为也是德育教育的目的之一, 但“人格养成”其实更加重要。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的做法, 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

(4) 重“形式”, 轻“实践”。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德育教育往往只重视教学的形式, 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 只是一味地以他律代替学生的自律。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灌输, 而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德育的内容, 往往造成了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 在学校一个样, 出了学校又是一个样。

(5) 德育教育内容滞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科技的不断进步, 尤其是近几年网络的飞速发展, 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也出现了很多新问题, 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巨大。但目前德育课程的内容过于滞后、单薄, 并与社会生活脱节, 无法解释很多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 也不能解决很多学生的困惑和疑问, 于是德育教育也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2 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整合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是指在德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 全面结合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手段, 对德育教学进行全面改革, 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那么, 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呢?

(1) 传统的德育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从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出, 目前, 传统的德育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 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传统的德育教育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 教师只管教, 学生只管听, 缺乏主动的学习和实践, 必然使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难以发挥出来。

(2) 应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地解决传统德育教育的弊端。在现如今高度信息化的大背景下,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仅能提高传授知识的效率, 还能以多样的传授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其自主学习, 主动实践。可以说,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不仅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德育教育的诸多弊端, 更能促进德育教育良性发展, 使德育教育真正发挥出“以德育人”的根本作用。

(3) 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掌握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说明, 促进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的整合, 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3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育整合

在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我们应该怎样具体应用到现代信息技术呢?

(1) 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德育教育要想取得最好的效果, 必须抓好教学设计达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断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目的。因此, 我们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 做好教学设计。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房价、医疗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图像、镜头设计成小短片, 呈现在学生面前, 然后展开讨论,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逐步认清这些社会热点问题。

(2) 利用信息技术备课。利用网络的资源和快捷的查找功能, 可以为我们的备课提供方便。我们可以利用“中国教育信息网”、“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查询到很多与所备课程相关的知识, 还可以通过Google或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到很多与课程相关的真实案例。同时,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我们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功能, 制作出一些小游戏, 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补充。

(3) 利用信息技术上课。传统的德育教育课堂大多是教师单调的传授, 内容枯燥, 学生提不起兴趣。如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讲课内容相关的电影片段或新闻纪录片, 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如讲到世界局势问题时, 可以播放一些战争画面或战争过后满目疮痍的画面, 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到了知识, 也能在这些真实的画面中真正地体会到和平的宝贵。

(4) 利用信息技术布置作业。利用信息技术布置作业, 不再像传统德育教育留作业的方式, 而是可以采用多种方式, 如准备演讲、制作展板等。在学生完成这些作业的同时, 在搜集资料、归纳总结的过程中, 对于该知识点就能够更加深切地加以掌握。

(5) 利用信息技术测评。传统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测评主要是通过考试、课堂提问或交书面作业, 这些方法很难准确地评价出德育教育的效果。如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老师和学生可以利用QQ、NSN、电子邮箱等网络通讯工具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不仅能掌握学生学习的效果、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想法, 对于今后如何调整教学进程, 将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 广大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在接受学校正统教育的同时, 还不断受到社会上各种复杂思想的影响, 使得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但是, 我国目前的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怎样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 使德育教育课程真正发挥其以德育人的作用,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有效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1“三贴近”原则在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过去, 过于理论化、系统化的德育课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远离了学生的生活, 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本来生动活泼的德育课程变得枯燥无味。虽然老师讲得眉飞色舞, 学生却昏昏欲睡, 使德育课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为此, 在教学内容上, 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方面, 优化重组现有教材内容, 切合学生成长的实际。

本着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宗旨, 以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为主线, 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教育部已经重新编印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新教材, 共4门必修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以学生在生活中应完成的主要任务为线索, 回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 对照“教学大纲”, 对4门德育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

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

另一方面, 开发校本教材, 契合了学生学习的实际。

由于德育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 难以兼顾地方经济和地方学生特色;统编教材一般数年不变, 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因此, 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学生自身实际的校本教材, 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丰富的个性和创新的精神。

(1) 礼仪是道德的外化, 也是职场成功就业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编写了《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这本教材填补了原有教材中缺失的礼仪教育, 并将原教材中抽象空洞的职业道德部分, 演绎成紧贴行业实际的鲜活教材, 体例新颖, 注重德行的养成, 在试用过程中, 师生的反馈意见非常好, 认为这本教材素材贴近职场实际, 强调知行合一, 实效强。

(2) 针对实习阶段学生思想困惑多、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化等突出问题, 我们编写了《奏响步入职业的序曲》。该教材对学生实习前的准备, 实习中学生典型问题的化解和相关能力的培养, 以实习感言、体会、剪影等方式展示了实习后的收获;这本教材以读本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阶段德育的难题, 让学生从受教走向自教, 从教化走向自化。

以上教材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 契合了学生最根本的需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积极地活跃在这些选修课上, 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三贴近”原则在教学方法上的实施

在教学方法上, 笔者改变了过去的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而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之上, 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长期的课堂教法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结合不同的课程和课型重点探索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 情境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展现情境、激发兴趣;分析情境、情理交融;体验情境、指导实践) 。

(2) 案例教学模式 (呈现案例→抛出问题→组织讨论→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应用实际) 。

(3) 合作探究模式 (设置问题情境-组内探究性合作学习-各小组展示学习—多维评价) 。

这三种教学模式与不同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催生出极富有生命力的个性实效课堂。我们发现, 实效德育课必须具备:创设生活情境, 唤起学习兴趣;借助生活经验, 学会解决问题;回归生活实践, 养成道德行为。不难看出, 教学方法上, 回归实际, 回归生活, 回归主体探究, 是一节实效德育课的基本要素之一。

3“三贴近”原则在教学形式上的体现

在教学形式上, 笔者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通过创设活动, 发挥学生的特长, 挖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他们的认知。

(1) 开展趣味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德育课堂教学中, 以活动为载体, 结合教学内容的优化, 产生了主题德育活动课教学模式, 既结合德育课程改革的模块化结构, 在每个模块中又至少设计一次主题活动课。例如, 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这本教材的道德部分教学时, 设计教学结构如下: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职业道德→专业道德。

(2) 创设竞技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悟”。竞技活动是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油, 贴近实际的竞技活动能内化所学知识, 内省自身行为。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通过设定如下项目, 实现教学目标见表1。

(3) 智设德育活动, 让学生在“悟中做”。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 笔者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三贴近”原则, 也将之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例如, 在课后, 能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有益的活动, 如校技能大赛、科技文化艺术节、演讲征文竞赛、兴趣小组等等。他们在这些学校德育活动中, 锻炼了自身的能力, 增强了自身的信心, 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通过创设以上活动, 让学生真正在“悟中做”。

总之, 如何在德育课程教学中贯彻“三贴近”的原则, 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笔者会继续探索, 以期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摘要: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那么, 我们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 应该如何实施“三贴近”的原则呢?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有效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因此,如果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德育功能,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我们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 认清图书馆的德育职责,增强德育工作意识

高校图书馆要真正有效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首先就必须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德育工作,要把德育工作的地位提到与其他业务工作同等水平上来,要用他来作为评价各项工作好坏的标准。大多数人都存在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德育工作是专业政治老师、班主任、党团部门或者学生处的事,而图书馆充其量只是为他们提供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须彻底改变这种观念。

必须认识到德育职能是图书馆职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际图联在阐述图书馆定义时第一条就是开展社会教育功能,主要就是强调德育职能。目前高校图书馆普遍强调其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而淡化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认为只要把文献的采编、保存、流通、咨询等工作做好就行了。作为高校的一个有机整体,图书馆必须改变观念,认清职责,肩负起育人的职能。

2 加强图书馆建设,做好全方位育人工作

要有效的发挥图书馆的德育职能,就必须要以做好自身建设为前提。

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利用“资源”育人。首先,储备适量的适合学校德育教育的图书资料,是发挥图书馆德育功能的先决条件。图书馆是通过图书等文献信息资源来发挥其德育职能的,健康有益的图书能够使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反之低级趣味的书只会使人意志消沉,甚至堕落犯罪。因此, 图书馆在采购图书等资源时,要认真鉴别图书的思想内容,兼顾德智体美全面教育,注意品种、门类齐全,同时尽可能满足学校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开展德育研究工作的需要。其次,建立较为完善的德育教育专题资料室,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优质服务。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就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文献资源的支持与服务,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大环境下,我们除了要做好自己的德育教育,还必须配合专业老师、班主任以及学校党团部门等开展好德育工作,因此就要充分、快捷的为他们提供德育教育文献资源支持。

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实现“制度”育人。图书馆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制度”育人。通过入馆教育、馆内宣传、悬挂制度牌等等措施,让读者一入馆就能感觉到图书馆的严肃性和约束力,让他们感到图书馆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一个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地方,每个人在校期间都应该好好的利用图书馆。同时通过制度的约束力还可以帮助他们自觉养成爱学习、讲文明、讲公德等良好习惯。

提供优质的服务, 实现“服务”育人。图书馆是一个服务部门,工作人员应为读者提供热忱周到的服务。一个热情的微笑,一次耐心的指导等等都可能强烈的感染读者。通过我们优质的服务水平以及先进的服务理念,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素质,做一个新时代的文明大学生。

建设良好的文化氛围,实现“环境”育人。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有安静、宽敞明亮的阅览室,还有透着阵阵书香的各种装饰物等等。这些优美舒适的自然环境能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助于他们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例如借阅厅整齐排架的图书会让学生自觉的不去“扰乱”他们,甚至还会主动的去维持;阅览室干净明亮的学习环境,会让读者自觉的去保持清洁卫生,不乱扔垃圾纸屑。

3 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工作

图书馆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被动用的一些简单的方式进行,更应该有主动意识,利用有利条件创造性、互动式的开展一些学生容易参与接受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以板报、展览等为载体,开展德育教育宣传。德育工作是一个持久的工程,图书馆要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氛围,可以通过定期出版板报、专题展览介绍先进人物事迹等,实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道德等教育。

宣传好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计划的宣传一些经典名著、名人传记、成功励志类的图书,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励他们、引导他们往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前行。例如可以举办让学生参与的诸如“好书推介会”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给广大同学们推介一些好书,对于优秀的推介者给予一定奖励,这样不仅能宣传同学们心中的好书,还能吸引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

指导阅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宣传好书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教会学生总体把握、深刻理解书中的思想精髓,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我们可以举办“为什么要读书”、“如何去读书”、“怎样选择你需要的书”等一系列讲座或者读者交流会,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好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利用现代网络手段,吸引学生互动进行德育教育。在网络普及的今天,所有学生都或多或少的接触了网络,聊天室、论坛等都是他们经常光临的地方,因此我们要抓住网络宣传阵地,开展好德育工作。例如, 可以在学生们经常光顾的论坛开辟读书心得等交流板块,或者开设一些有意义的帖子供大家讨论,并及时奖励一些优秀的同学。这样也能很好的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有利于身心的网络讨论活动。

德育工作不能只搞搞形式,走走过场。在当前大学生们道德观、价值观处于多元化的状况下,我们必须要认真贯彻,将之落到实处。图书馆是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基地,因此我们更需要从实际出发,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加强自身建设,开展深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互动活动,来切实有效的开展德育工作。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 担负着德育教育的重要职能。针对高校图书馆德育工作形式主义较为严重的情况, 本文结合实际, 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切实有效的实现图书馆德育教育职能。

关键词:高等学校,图书馆,德育工作,教育职能

参考文献

[1] 刘虹, 孙玉风.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的优化[J].中国科教创新到刊, 2007, 472.

[2] 高淮峰.高校图书馆德育功能探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06, 12.

有效德育论文范文第6篇

1家访是沟通家校的桥梁

在很多人眼中, “家访”是个贬义词, 老师只会对那些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在学校表现很差的学生进行家访, 向学生家长“告状”, 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于漪曾说过:“传统家访仍有必要, 这是学生、教师和家长沟通的一条好途径。”[2]重庆云阳职教中心是一所中职学校, 学生中80%以上都是住读生,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 家中只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 他们的父母不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情况, 老师也不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 因此走到学生家庭中开展访问, 既有利于教师走进学生内心, 又便于家长知晓自己孩子的表现。

2家访是等待花开的春泥

一次早上集会, 班上一名叫小川的同学来迟到了, 我本来想让他集会后来办公室找我说清楚迟到的理由, 可话音刚落, 他就反应特别强烈地说道:“我不去!”我望着他:“为什么?”“不去就是不去, 没有为什么!”他倔强地把头偏向一边。我没有再说什么, 而是周末抽空去了一趟他的家。还没到门口, 就看到小川正坐在门前凳子上张望, 当看到我们之后便飞快地站了起来, 1米8的个子足以让我仰视, 可此时的他却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手足无措地看着我, 似乎在害怕我向他妈妈“告状”。我没有多想, 走过去拉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小川, 不邀请我进去坐坐吗?”他脸一红:“杨老师, 里面请坐。”在和小川妈妈的交谈中我得知他们的家境并不是很好, 小川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 家中还有奶奶和正在读初中的弟弟, 妈妈也只是在家里种地照顾老人小孩, 一家人的生活就靠爸爸打工挣钱。当谈到小川时, 他们的神情都一下子紧张起来, 我笑笑说道:“您放心, 小川很能干, 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而且和同学之间关系相处融洽, 也乐于助人, 是个很听话的孩子, 我这次来, 主要是让您们了解一下他在学校的情况, 同时也希望他能够一直保持, 成为您们的骄傲。”霎时他们绷着的那根弦松了下来。回到学校后的第二天, 小川主动找到我, 带着歉意向我认错:“老师, 对不起, 上次我态度不好, 我不应该这样, 请原谅我, ”顿了一下, 又说道, “杨老师, 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和父母对我的希望, 我相信, 通过这三年的努力, 我一定会成为您们共同的骄傲。”看着他坚定的眼神, 我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3家访是吹开心扉的暖风

学生小银, 是高二下期才转到我们班上的一个女生。由于小银从高二开始担任学校学生会主席, 她活泼开朗, 做事认真, 和谁都能打成一片, 可有一段时间, 她时常心事重重, 形单影只, 有时甚至突然默默地哭了起来。为了了解原因, 我来到了她的家中。小银的家庭条件其实并不差, 作为独生女, 她的爸爸妈妈给了她可以给的一切, 一家人十分融洽, 可当避开小银之后, 她的妈妈说起了小银的身世:“老师, 这段时间小银心情一直很低落, 我想可能是因为小银已经知道她的身世了吧, 不瞒您说, 小银其实并不是我们亲生的, 她只是我们从路边捡来的孩子, ”小银的妈妈红着眼睛说道, “可能小银现在根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 才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可是我和她爸爸是真心爱她的呀!看着她难受, 我们却连安慰的话都说不出口。”听到这里, 我的心狠狠地抽搐了一下, 原来小银经历了常人从未经历过的痛苦!她的养父母也同样遭受着内心的折磨!回到学校, 经过深思熟虑后我找到小银, 拉着她怜爱地说:“小银, 你看你, 这些天闷闷不乐的, 整个人精神都不好了, 你的父母看在眼里也是急在心里的。不管以前发生过什么, 一定要记住当下最重要, 他们对你的爱是发自内心的, 是最纯粹、最舍得付出的, 他们希望你能开开心心, 愿你能不辜负他们对你的爱。”猛地, 眼泪大颗大颗地滴落在我的手背, 那份炙热渗透进肌肤, 一直烧到我的心间, 她抱住我, 嚎啕大哭起来:“老师, 我明白了, 是我错了, 我不该胡思乱想, 不该让爸妈着急, 不该让老师担心, 我一定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忘掉那些不好的过去, 全心全意地爱我的父母!”听着她充满悔恨的话语, 感受着她身体传来的力量, 我似乎感觉到了她的心扉正慢慢敞开, 和煦的暖风把她的心灌得满满的。

4家访的意义在于产生心灵的共鸣

在当班主任短短两年的时间里, 我和班上的任课教师走访了很多家庭, 发现班上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父母因为忙于生计, 常年在外, 极少照看、督促孩子, 这让我们意识到, 作为人民教师, 我们肩上的担子很沉重。孩子来到班级成为我的学生, 是我们的缘分, 我们要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缺乏关爱的孩子, 尽我所能的去帮助他们。由于云阳职教中心是一所中职学校, 班上很多学生都是因为中考失利才走进学校的大门, 父母对他们已丧失信心, 因此我会在家访的过程中, 和家长交心谈心, 尽量夸奖孩子的闪光点, 让家长重拾信心, 这也能让学生克服对“家访”和老师的恐惧, 树立信心, 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同时再在适当的时候提出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 和家长共同商量、讨论教育措施, 使学生心服口服, 家长也欣然接受和配合, 从而产生心灵的共鸣, 达到家访的目的。

摘要:本文主要以举例的形式浅析家访的作用, 向读者说明家访是拉近学生距离, 共筑情感桥梁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德育工作,学校,家庭,家访,家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上一篇:汽车修理工论文范文下一篇:中国的民俗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