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资产管理范文

2023-09-19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摘 要]沟通在高校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管理者要实现高校管理中的有效沟通,应该了解并遵循沟通的原则,学会沟通的技巧,改进沟通的力·法。结合实际阐述高校管理者与教师的沟通问题。

[关键词]有效沟通;高校管理;方法

[文献标识码]A

[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国保险业在过去的30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伴随着保险公司可运用资金的不断增加和运用形式的不断放开,保险资金的风险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以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形式和运用的行为等主客观方面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完善建议,对如何增强保险资金运用能力,提高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管控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保险公司 资金运用 风险控制

1 保险资金运用历程

我国改革开放后恢复国内保险业以来,保险资金运用情况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0年至1985年),无投资阶段。此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市场主体少,监管不够成熟,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基本上以银行存款为主,资金运用风险小收益低。

第二阶段(1985年至1995年),无序投资阶段。1985年3月,国务院颁布《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保险企业可以自主运用保险资金,投资范围扩大,但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行业监管薄弱,企业内控缺失,资金运用处于无序状态,形成大量不良资产。

第三阶段(1995年至2002年),严格限制投资阶段。由于前十年的无序投资,保险业孕育着巨大行业风险,监管部门开始加大监管力度,对资金运用进行清理整顿,对投资范围进行严格限制。

第四阶段(2002年后至今),适度放开投资阶段。2002年《保险法》进行修订,投资范围设定条件适度放宽,2010年8月,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细化了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确立保险资金运用托管制度,对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2 保险资金运用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

2.1 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资金运用压力增大

随着国内经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特别是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保险业取得快速发展,行业保费大幅增加,资产总额不断扩大,资金运用量快速增长。2001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从2112亿元增至14528亿元,年均增长21%;保险资产总额从4591亿元增至50482亿元,年均增长27%;资金运用余额从3703亿元增至46046亿元,年均增长29%。

2.2 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存款和债券投资比重过大,其他投资比重小;资产负债匹配有待改进

2001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保险资金运用结构中银行存款平均占比近40%,债券平均占比43%,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平均占比只有12%,其他平均占比6%。目前,我国保险资金配置仍主要以银行存款和债券投资为主,长期权益类投资少,其它渠道投资比重小;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受资本市场影响波动较大。特别是2007年股市暴涨,保险资金大批入市,股票比重达18%的峰值,而在2008年股市处于熊市期间,各保险公司纷纷大幅下调股票投资比例,保险公司做为机构投资者对市场未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反而跟风行情加剧了市场波动。

2.3 资金运用收益稳定性差,平均收益率偏低

受资本市场影响巨大,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缺乏足够的稳定性。2003年至2007年投资收益率基本处于稳定上升趋势,在2007年牛市期间,12.17%的投资收益率创历史新高,2008年的熊市,使投资收益率跌到了新低,近两年通过投资结构调整,收益率有所提升,2010年、2011年收益率分别为4.84%、3.2%。

2001至2010十年期间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平均收益率为4.77%,较银行同期一年期定存平均利率2.45%高2.32个百分点,较同时期三年期定存平均利率3.34%高1.43个百分点。排除2007年股市特殊性因素,2001至2010年平均收益率为3.95%,较银行同时期一年期定存平均利率2.37%高1.58个百分点,较同时期三年期定存平均利率3.22%高0.73个百分点,略高于保险偿付能力报告要求的最低3%的投资收益率。但是和发达国家收益率相比,我国的保险投资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

3 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分析

3.1 运用形式的风险分析

3.1.1 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是我国的保险资金传统渠道,目前仍占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优点是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缺点是收益率较低。由于收益较低,伴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涨,资金利差损失问题严重,投资收益面临着实际贬值的风险。

3.1.2 有价证券

(1)债券

债券投资因安全性好、变现能力强、收益相对稳定,是保险资金首选的投资工具,特别是国债和长期债券。但由于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滞后、规模较小;债券品种少,且多为中短期债券,缺乏长期品种,另外受贷款利率低的影响,债券的收益率也比较低。目前的债券市场远不能满足保险资金分散风险的需求。

(2)股票

股票投资收益来自股息收入和资本利得,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3)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广泛既可以是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和债券,也可以是货币市场上的短期票据、金融期货、不动产等,有时还包括虽未上市但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股权和债券。目前保险公司已成为证券投资基金的的最大机构投资者。基金的多元化投资可以有效降低个别股票或债权等的风险,但是如果整个市场处于持续下跌状态,系统性风险无法规避。

3.1.3 不动产投资

這是保险资金长期稳定运用、实现高收益的重要形式,具有预防通货膨胀的功能。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商业地产和养老地产投资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期限长,资金规模大,收益稳定的特点,符合长期保险资金投资资产负债匹配特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商业地产和养老地产投资是长期项目,虽投资回报较高,但投资金额大、风险较大、变现能力较差,中小保险公司资金很难匹配。

3.1.4 其他投资。

如无担保债券、非上市股权等新的保险资产投资形式都是风险相对较高的领域,流动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管理风险相对突出,并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更高。

3.2 运用行为的风险分析

保险公司作为投资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的产物,往往被认为是使用各种复杂和精密的经济模型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机构。但现实中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也可能会有违背有效市场假说中的理性人假设,在投资中表现出有限理性。主要因为:

一是认知偏离。在保险公司的整个投资过程中,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来完成对信息的解读、未来收益的预期和最后投资决策,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个决策个体的不同,其自身的知识水平、心理预期、情绪和认知判断能力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都会对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可能导致投资的结果不尽符合预期。

二是行为偏离。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时,也有可能会因为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或不对称,从而发生非理性行为。如果上市企业对信息的披露极为不规范的话,即使保险公司的研究理解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其它的途径,保险公司的投资人员的分析也会产生一定的行为偏差,从而导致在进行投资时出现投机现象和盲目从众行为。

3.3 运用监管的风险分析

监管风险主要指在保险资金运用的过程中由于监管水平落后或监管的无效性而给资金运用或整个保险体系带来的风险,资金运用监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

一是监管水平落后引致的风险。主要有立法不完善,存在依法监管的真空;监管组织结构不健全,尚未建立起一个各种监管机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监管体系;在监管手段上,目前的保险监管仍主要以市场准入、业务领域、分支机构的设立、资本充足性等合规性监管手段为主,过多的采用了行政性手段,而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仍缺乏经验,未建立起风险预警机制和危机处理机制。

二是资金运用方式创新引致的难以监管的风险。保险资金运用形式的不断开放和创新,使得监管机构面临崭新的监管对象,无法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

4 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建议

4.1 完善相关资金投资政策,改进资金投资组合

首先要继续完善相关投资政策,如修订债券投资办法,完善境外投资实施细则,支持保险资金合理配置国内债券和境外优质资产,出台保险资产融资融券办法和衍生产品管理办法等。其次进一步创新我国的资本市场,加快投资产品创新和投资渠道拓展,加快发展衍生金融市场,尝试允许保险资金适度进入一些新的金融投资领域。再者调整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适当增加投资产品,拓宽保险资金运用可选择渠道。

4.2 强化资金运用管理,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一是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实现资产负债结构匹配、期限匹配,防止错配风险。如寿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此可以用来投资于中长期的投资项目—— 长期债券、房产抵押贷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而非寿险准备金通常具有短期性的特点,应选择流动性较强的基金和企业债券、短期存款及中短期国债等投资项目。保险公司应按照保费收入、还款期限及利率敏感度对保险产品进行细分,明确合理的投资策略和目标,制定适当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方案,实现资产和负债的结构匹配、期限匹配。

二是加强资金专业化运作。保险资金运用必须建立专业化的体系,实施专业化的管理。鼓励保险公司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灵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资金运作模式,降低门槛允许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设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对资金进行专业化管理,从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4.3 提升资金运用人员的素质,增强资金运用的风险意识

要加强投资的风险管理,就需要保险机构拥有专业的投资管理平台和团队,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具有先进的投资理念的专业化人才,切实防范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应严格规定保险资金运用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建立竞爭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存的劳动用工体制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准确合理地评价资金运用人员的工作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落实奖惩措施。

4.4 实施有效监管,增强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稳健性

一是健全监管体制,加强协同监管。健全保险资金运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更加和谐发展。

二是完善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手段。建立资金运用数据库和保险资金运用风险预警体系,建立保险资金的动态风险管理模式。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提高政策执行力和风险控制力,切实防范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是加强监管队伍的建设,对违规运用资金的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要依法处理。

四是加强信息披露,提高投资透明度,建立行业外部市场监管机制,促进外部监督。

参考文献

[1] 史锦华,贾香萍.保险资金入市的效应分析及其风险管理[J].保险世界,2006(1).

[2] 刘新立.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及风险管理[J].财经研究,2004(9).

[3] 叶永刚,彭红枫.保险资金投资风险的度量与管理[J].保险研究,2005(4).

[4] 王小平.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控[J].保险研究,2005(11).

[5] 张洪涛,张俊岩.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报告[R].2006.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年级阶段都需要重视,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笔者在多年的德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灵活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来培养每个学生,以发展人文精神为重点内容,并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德育管理实践,阐述自己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和思考。

一、注重环境育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代表了学校的形象,体现着学校的文明程度和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正处在一个模仿他人的阶段,这一时期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积极向上、礼貌文明的校园文化就可以很好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干净、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人一种心平、气静的感觉,让人不知不觉间感到身心愉悦。因此,要为师生们创建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首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校园的美化,搞好卫生工作。除此之外,在其他装饰和布置的细节上,也要善于利用好每一个角落,营造出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如,在教室和走廊可以贴一些能够展示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标语或图画。还可以在一些显眼的位置装饰一些大型喷绘或墙贴,如《弟子规》、《二十四孝图故事》、孔子画像及其他古诗文等。同时还可以设立一些板报或宣传栏,展示学生、教师或班级的风采,让校园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洋溢着浓烈的校园文化味道。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自然能受到环境的积极影响,更加自主地融入校园中,投入学习中。

二、紧扣德育为先,落实多彩德育活动

校园环境组成了学生们成长的外在环境,而内在的环境就是一种有文化底蕴的氛围,这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来。对此,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校园文化。

在德育管理上坚持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可以依托少先队这一教育阵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一系列少先队主题活动。像举办“读书节”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其他同学,使学生不但感受到了读书的浓烈氛围,还学会了与人分享,既学到了知识,又愉悦了身心。还可以举办“诗歌朗诵大赛”,我们国家的古诗文化源远流长,通过诗歌朗诵比赛,可以让学生积累名言,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各种各样的活动,只要是能增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就可以适当开展。

三、关注特殊儿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部分学生只要通过普通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够培养出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对于部分特殊的学生我们应多些关注。如,单亲家庭、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等,这一类家庭的孩子在家所能得到的关爱较少,家庭教育也不够完整,缺少必要的监管和引导,在学习、心理和身体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这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也更容易存在自卑、自暴自弃、忧郁、我行我素、沉迷网络等不良特征。因此,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必须引导教师多关注这类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要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和解决。

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学生的监护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家长与学校联合起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鼓励孩子在学校多参加活动,融入到班集体中,让孩子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到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教师也可以利用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走出自卑的暗区。

总的来说,德育并不是靠管理者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搞好的,而是要靠师生们共同去实践完成,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担起这个责任,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创建与个别特殊学生的品德培养,让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兴东小学)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一、关于学习的认识

每个人都要不断的学习,实现自我增值,才能超越自我。通过本次学习,认识到:现在的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知识、信息、技术的竞争。因此,每个人都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增加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决策执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的超越,胜任本职工作,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否则,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自己的固步自封就等于倒退,最终只会被企业和社会淘汰。

二、关于管理的认识

(一)管理者要善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超越自我

管理者在团队里的角色相当重要,充当教练的角色,起着镜子的作用,让被教练者看清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起着指南针的作用,为被教练者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方法,而不是要替代被教练者的工作;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激活被教练者的思维,提升他的创意、表现和绩效;起着一扇窗的作用,拓宽被教练者的视野,让他们看的更宽、更高、更深、更远。管理者表现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团队每一个员工,继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绩效表现。因此,作为团队的教练和领导者,必须做出表率作用,激发团队成员的斗志和工作热情,提升整个团队的绩效。

(二)管理者必须学会授权

管理者的作用是要思考问题,是要接受心得信息,是要指导下属员工工作,而不是要取代团队中的成员,不是要代替他们的工作。员工感觉清闲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而领导者凡事亲力亲为,不但身心疲惫,工作还会事倍功半,并且可能造成团队凝聚力的弱化。学会用人,适当授权下属参与管理,鼓励下属主动工作,能唤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从而令他们更理解管理、服从管理、优化管理。越接近问题的人,越有办法解决问题。解决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适当的授权使员工获得满足感,能提高员工的自信,激发员工的潜能,从而增强他们在工作中对存在问题的敏感度,并主动探寻解决办法。

(三)要采用人性化管理

管理者要有亲和力,对下属不能过于严厉。过于刚性的管理要求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过于严格的管理会束缚了员工的手脚。把握人心,平等对待员工,对他们给予信任和支持非常重要。人性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关怀,鼓励会比批评好。适当的时候,还需要挑起责任,给下属减压。管理者还应该保持良好的心境,利用情绪感染下属。情绪是一种生产力,成就也与心态有关。管理者要善于利用愉快的情绪为感召,营造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让下属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三、关于如何打造高效团队的认识

(一)要重视学习与沟通方式。高效团队的领导人应该学会让每一个团队成员与其他成员进行有效沟通,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并提倡成员注意倾听伙伴们的意见,在经常的沟通中,减少他们之间的不信任和摩擦。

(二)适当授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通过灵活的授权,显示了领导对团队成员的信任,也给团队成员学习与成长的空间。这种信任可以奠定团队信任的基础,也是团队精神在领导与团队之间的体现。应该鼓励每一位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管理。企业是大家的,团队也是大家的,只有每一位成员都有“主人翁意识”才能把团队经营得更好。

(三)注重合作精神的建立。精诚合作要求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明白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并与其他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注重整体搭配、协调一致。如果成员之间彼此不信任、不支持,那么团队就无法士气高昂并有战斗力,也就更谈不上“高效”。

(四)实行人性化管理。员工的态度和团队的活力决定着企业的命运,因此只有让员工改变工作态度,整个团队才会有活力。其实,对任何人来说,每天都在做一项重复的工作,总有一天会对这份工作感到厌烦的。因此,作为团队的领导,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员工喜欢上这份工作,并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情。组建团队就是为了高产出,但只有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共同解决问题,才能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要在团队内部推动形成一种关怀、爱护的氛围,使每一名员工都有一种被关注、受信任的温暖感觉,努力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对新知识的学习、对同事的关怀的感情,激发员工最大程度的潜力。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一、教学“六认真”过程管理“实”

对教学“六认真”的扎实管理不仅是着眼于教学常规管理的有效性,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剂, 更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我校的有效做法是:强力推行教学常规管理台帐制度, 不折不扣地做到:每日——教学巡查、午间活动检查;每周——听教师随堂课并随机检查教案, 组织集体教研或参加分组教研活动, 检查《班级教学日志》;每月——检查备课、教学后记、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抽查教研活动记录;每期——检查计划、总结、考试 (考查) 、听课情况、教研活动记录等情况, 开展教案、作业展评活动, 开展对非语数学科教学质量的抽查工作, 开展学生、家长问卷调查或座谈会。每项工作都做到认真记载、分析, 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但学校的各项检查不能以扣分为目的, 而是为了通过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起到宣传、引导和矫正的作用, 最终目的是为了大家都能做好。因此学校要特别注重检查后的反馈工作, 可以采取集中反馈和个别反馈相结合的方式, 除了及时与当事人交换意见外, 每月的集体教研上, 可以通报当月教学检查的各方面情况。这样促使其改进, 让严格遵守教学常规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行为, 让追求教学工作的精益求精成为大多数教师的目标。

基于我校班级多、教师多的状况, 在管理过程中, 仅靠教学副校长和教务处主任是很难管理到位的, 我们采取的是“分层负责、条块结合、多管齐下”的立体网络管理模式, 即:既做到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组三级管理, 又安排所有行政深入教研组, 让学校所有行政除了做好自己的分管工作外, 都要深入教学一线, 管理部分教学工作, 体现教学为中心的地位。这样的管理模式和执行方法, 保证了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的落实, 强化了督查评估力度, 确保了教师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从而保证各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教师队伍研训管理“精”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学校应该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 努力营造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氛围, 精心组织各种教师研训活动,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推进专业成长。

首先要抓好学校层面的培训活动。每学期可结合学年工作计划以讲座、授课、观看光碟、组织研讨、作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开展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等培训;可为每个教师或教研组征订专业学习刊物, 倡导教师平时勤于自学、反思, 及时总结经验, 撰写论文、读书笔记等;可邀请校外的专家或挖掘本校的优秀教师资源在学校作讲座培训。其次是开展好教师间的互助活动, 活动形式可以是教师互助组、学科研究团队、名师工作室等, 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第三是学校要大力支持教师走出校园, 参加市区级乃至全国的教学研讨、培训、观摩活动, 并落实外出学习后的汇报制度。

2、强化校本教研。

首先是开展丰富的教研组层面的研讨活动。形式如: (1) 开展主题教研。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确定1-2个研究主题, 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2) 学习好文章。组内成员轮流推荐经典文章、教育故事、教学案例, 品读评议, 不仅提升学习者的理念, 而且能促进推荐者的自主学习。 (3) 集体备课。以教研组为单位每月进行教材分析和集体备课; (4) 上同研课或挂牌课。同研课是汇聚集体的智慧推出教研组的一节集体备课, 通过组员上课、评课、评议、反思、再上课的形式, 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与授课实效。挂牌课是指每位教师每学期围绕本组教研活动的主题选择不同的上课内容在学校上一节挂牌公开课, 学校各组教师均可以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5) 分享外出收获。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后, 在组内做好传达和二次培训的工作。

其次是深入开展学校层面的教研活动。形式如: (1) 开展学校的主题研讨活动。围绕确定的主题, 开展研究课、专题讲座、互动研讨、教师论坛、赛课等活动。 (2) 城乡学校的捆绑发展活动, 以及多校联动的教学研究活动。

三、检查反馈方式“当”

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 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 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因此要把握好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分寸, 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检查后的反馈方式要恰当。表扬用“喇叭”批评打“电话”, 也就是好的行为大张旗鼓地宣传, 出现的问题最好先单独与教师交流, 对那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和必须在教师大会上提出的问题最好不点姓名, 只说现象, 因为之前有过单独交流, 点出现象后教师自己就能对号入座。教师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 他们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自觉接受约束。

反馈还要讲形式上的恰当, 尽量用事实说话。比如我校的教案、作业展评活动后的反馈, 我们就采用将做得好的和做得不足的教案、作业拍照下来, 总结会上做成幻灯片播放, 让大家听、看结合, 便于老师们直观地学习借鉴好的做法。

摘要:学校以教学为中心, 以质量为生命, 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学校只有实施扎实有效的教学精细化管理, 才能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教学管理的每个角落,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学校形象。笔者联系工作实际, 从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执行和教学绩效评估几方面具体介绍了学校探索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学管理,精细化,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徐吉志.细节成就辉煌—谈学校的精细化管理[J].河北教育, 2006 (6) .

有效资产管理范文第6篇

【摘 要】

目的:讨论当既作为教育者又作为管理者时,如何成为有效的教学管理者。方法:通过自身的一些体会,叙述作为管理者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自身的体会,总结出成为有效的教学管理者经验。结论: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心智上养成如下的习惯:(l)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4)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关键词】

管理 教育管理 教学管理

教育者本身就是管理者。如果身为教育者,同时又兼任学校教学管理事务的时候,管理的分量更显得重要——自身的价值专业引领本身就是管理,涉身之外的一切统筹与运作也是管理。没有一个有效管理者是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有效,只是由于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有效的管理习惯。当我读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德鲁克的分析论述的时候,无不为作者精辟的见解折服。同时,作为学校负责教学的管理者,也正是基于作者这种思考如何做到管理有效,怎样管理有效的。

的确,在管理中通常会遇到这四种情况,而自己基本无法控制。然而每种情况都会将工作推向无效,使管理不灵:

1.管理者的时间往往只属于别人,而不属于自己——每天深陷忙碌的事物中。开会,上课,听课,评课,布置上级通知、落实上级任务,解说、谈心,等等,不一而足;

2.管理者往往被迫按照老一套方法开展工作——学校的自身惯性以及历史的遗留,再加上上级的一些“规定性动作”,等等,裹足不前;

3.只有当别人使用管理者的贡献时,管理者才具有有效性。这一点很有意思,只有被管理者感受到甜头后才对你有所肯定,然而过程当中的时候,复杂性与艰难性,被管理者是很难得到理解或认同的;

4.管理者身处组织之内,但如果他要有效工作,还必须努力认识组织以外的情况。这就要求你必须协调内外关系,必须进行应有的全面沟通,不然自己内部管理与外部衔接就会进入死胡同,而没有出路和阳光。

知难行,还要行。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心智上养成如下的习惯:

1.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花费在什么地方。他们所能控制的时间非常有限,他们会有系统地工作,来善用这有限的时间。如何在大家都行走的时间长度中找到宽度?

挤,占,抢。这三条可以说,充分保证了我每天能花时间“独处”的习惯。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实务的综合。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从表面上看,习惯是很单纯的,一个七岁的小孩也能懂何谓习惯。不过要把习惯建立得很好,却是不容易的。习惯必须靠学习才能获得,就像有人打的比方一样,我们每天读乘法表,一遍又一遍,直到我们纯熟得不加思考随口可以说出“六、六——三十六”,那就成为我们固定的习惯了。

再如,作为教学管理者,工作极为繁忙,常常没有时间读书,那么一定要读经典的书。而读好书一定要反刍,要结合自身的实践反复验证、反复咀嚼,这样达到管理的目的。随着阅历的增加、能力的提升、胸怀的宽广,收获将更大。所以要求人家读书,自己首先要读书,要求人家自律,自己首先要自律。当然,真正做到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很难。在中国,职位越高,往往越管不住自己。职位低一些,往往被上级牵着鼻子走——你必须服从。这里就有一个“他用”和“自用”的问题。就看当事人的“你”怎么把握。所以,人的心态决定状态——迎难而上,不是一味地牢骚,不然,所有的时间都在埋怨宣泄中滑走了。

管理者的工作要有效,管理者不能为了显示特权和不平等,他甚至还要花出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学习与反思——没有光环与虚荣,他必须以责任为基础,以卓有成效为目标,致力于带领整个组织或者团队,穿过不确定性的海洋走向成功的彼岸。在日益变化的教育环境下,每一位管理者都可能为自己能否胜任、能否有效而感到苦恼、担忧。

而我们必须明确的前提是——学会使用自己的时间。这是对管理者提出的切实可行的忠告与建议。

2.注意使自己的努力产生必要的成果

在管理的有效性上,我的体会是,求是、创新。在提高有效性的目的下去创新,再将教学创新的成果以求是的态度去探索其中的规律,并在这个规律的指导下,向更高层次的创新冲刺,以求在不断有效的过程中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并非为工作而工作,而是为成果而工作。这样的管理者不会一接到工作,就一头钻进去,更不会一开头就探究工作的技术和手段,他们会首先自问:“别人期望我做出什么成果?”——这是业务干部不同于专门管理人员的重要地方。

因此,学校每一个教学干部都要拿出自己的“绝活”,让自己的必要成果对老师有所引领。比如笔者研究的“语文主题教学”。当然,也重视对外界的贡献。本人的课堂教学在全国很有影响,文章多次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北京教育》等国家级、地方级教育期刊中。教育部为此出书,该实践的课例、论文经验以及出版的几本专著成果已在全国产生推动作用。2006年获海淀区教育科研创新成果奖。特别是2006年9月,我校代表海淀中心学区,向全海淀区做了“语文主题教学”的课程改革汇报。这次汇报反响很大,得到了区教委领导、区教研室领导、各中心学区的校长、北京及省外部分参会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更深层地看,“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关键则在于“知”,因为力行得以真知,但真知才能力行,也唯有从时间的系统化分析着手,逐一检视自己所花的时间的量、质、值是否到位?是否真正有生产性?其次,是否有着眼于有效的贡献?个人长处是否能有效发挥?在重大工作的优先、优后次序的分配上是否恰当呢?

比如在笔者组织下,老师们根据多年的经验与思考,出台了质量目标——“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小学阶段的六年,怎样循序渐近,一个学期、一个学期把这三个目标细化,落实到不同年龄段中的学生心里?于是组织教师静下心来,一遍遍研读12本教材,明确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同时还要根据主题教学的自身特点,进行规划与细化。规划规范了管理目标,细化落实了管理措施。

“身先士卒”、自下而上”的管理让教师感觉到了领导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主抓教学校长引领,各年级学科组长负责共同完成质量规划。因此老师们的研究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大量时间、精力投入,换来的领导老师们一起废寝忘食研究“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这三项目标的落实。小范围的试点、改进、完善,到全校的整体推动。

“请不要走在我的前面,因为我不想跟随你,请不要走在我的后面,因为我不想领导你,请你走在我身边,我想与你走在一起。”——这正是我们在管理“质量目标”的最好注脚。

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

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从一而终”,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在担任管理者的大多数人中,高度有效者,殊不多见。为何有才华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并没有领略到才华本身并不等于成就。他们甚至不晓得,一个人的才华,唯有透过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所为有效。

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在这少数主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他们会为自己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其设定的优先次序。他们知道:“要事第一。”此外也没有其他办法,否则反倒会一事无成。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级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我们想做或者能做的事。不要把工作建立在自己的短处上,也绝不会去做自己做不了的事。比如,挖掘教师的才华并把其才华组织起来。精力集中于少数主要领域。我渐渐认识到,与其马马虎虎做许多事,不如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这件“事”一定是对教师整体发展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即抓能“立竿见影”的主干学科先行一步,然后带动其他学科的课程改革共同前进。

落实规划永远比制定计划重要。管理有了标准,落实才是硬道理。分析教师们的各自特长,我们为每位老师量身定做了发展规划,此规划依托彼规划,目的是使老师们在研究中成长,以推动学校的发展。擅长语言表达的老师,研究讲读课;喜爱写作的老师,研究作文教学;对阅读有经验的老师,研究阅读教学。态度决定一切,当老师们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兴趣被点燃时,其创造力是巨大的。当然这里也蕴含着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情怀。因此,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联系在一起,在总的学科规划基础之上,又制定了分项规划——“主题讲读、主题作文、主题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有两大挑战,一是人的诚实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如果一个人在诚实与正直方面有缺失,则足以败事。所以,真诚面对你的优点以及缺点,善于运用自己的优势、长处,上级、同事和下级的长处,以此为前提下的管理就是有效的。

于是,作为教学管理的我,必须清醒,不是简单复制程序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动解释信息、承担责任——主动上课,多次现场讲课,并把这一过程当作单价剖析的案例。同时,把自己的文章打印出来给大家共享,等等,这些做法也是基于我的“长处”,课上得好,文章写得相对好的缘故。被管理者不是被动的旁观者、接受者,而是参与者;管理就超越了目力所及的表面,建构多重的意义。教学的管理真的成了被管理者主动建构管理的过程——所有的这些都是靠教学管理者真正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挖掘被管理者的才华,组织被管理者的才华。而这“被”就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这就成了管理的艺术。一句话:教学管理者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发挥其重要职能,有效引领理念,提供有价值的教学策略。

4.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系统问题,也就是如何按适当顺序采取正确的步骤的问题。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的判断,它绝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性的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我认为,那些有效的管理者,“异”中有“同”:不管他们拥有什么,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都有能发挥有效性的共同习惯——善于做出有效的决策。反之,我也发现,一个人如果没有有效性的决策,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他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我们常被问及“你们学校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回答往往是“我们的工作是给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那么,这个“良好”如何实现?换言之,如何施行良好的管理?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实践能力,有思考高度——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晰判断眼前的教育现象何去何从,并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比如海淀区基础教育课程引领我们昂扬前进。作为学校的个体如何落实和保证相应的决策?唯一重要的是,保证新课程理念引领专业发展,校本研究带动教学管理,促使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从而实现自主管理——而这,对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教学的一个“点”来说,如何充分发挥语文特级教师的影响及教学干部的作用?“深智一物,众隐皆变”,几年的耕耘,回顾与老师们一同的经历,我们已有了“灯火阑珊处”的感悟——“主题教学”让教师们的课堂有了“主题”。课堂有了主题,专业就有了主题,人生就有了主题。

当下,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有效性虽然人人可学,但却无人可教”,德鲁克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效性是可以学会,但不可以教会的。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你既不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动力和压力。你想学习有效性,但又不肯在实践中去思考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什么,不去探索创新的路径,企图找一个捷径,等待别人教给你一个现成的理论或模式,那你一定与有效性无缘。如同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这些方法将推动一个管理者走向卓有成效。看起来似乎有些平淡无奇,只有那些有一定管理经验的读者才会发现宝藏,深入浅出的观点背后是入木三分的深刻,反复咀嚼后更体会到甘甜无比回味无穷。

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

上一篇:2008年奥运会作文范文下一篇:实体经济的发展趋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