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开题报告范文

2023-04-06

理工科开题报告范文第1篇

课程名称:设计题目:学 院:专 业:年 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 期:

java程序设计

模型计算机的设计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物联网工程

2013级

邹华建 (学号201310410120 )

毛存礼

2015.8.25 至 2015.9.4

教 务 处 制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 学院 物联网工程 专业 2013 年级

学生姓名: 邹华建

课程设计题目: JAVA程序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内容:

把指定目录中的学生照片文件(处理文件可以自选)名更改为学号命名,并将更名后的文件复制到新的目录中。

设 计 指 导 教 师 (签字):

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签字):

2015年7月6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Java语言是当今流行的网络编程语言,它具有面向对象、跨平台、分布应用等特点。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开发方法,它不仅具有更贴近自然的语义,而且有利于软件的维护和继承。

为了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深刻把握Java语言的重要概念及其面向对象的特性,锻炼学生熟练的应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设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了一周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巩固所学Java语言基本知识,增进Java语言编辑基本功,掌握JDK、Editplus、Eclipse、JCreator等开发工具的运用,拓宽常用类库的应用。使学生通过该教学环节与手段,把所学课程及相关知识加以融会贯通,全面掌握Java语言的编程思想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方法,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Java课程短学期设计报告要求

任务1:用java编写程序实现对文件的操作,实现对文件的读写操作: (1)对文本中的句子进行分词并将分词结果输出到excel文件或txt中;

(2)把指定目录中的学生照片文件(处理文件可以自选)名更改为学号命名,并将更名后的文件复制到新的目录中。

任务2:将输出的数字进行排序通过使用java实现;

任务3:设计一个具有简单功能的计算器;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明确题目要求,进行需求分析;

2、进行功能设计,编写设计说明;

3、进行程序设计与调试;

4、对设计过程进行系统的总结;

5、界面美观大方;

6、完成设计报告,课程设计报告应包含以下八个内容:

⑴ 课程设计题目;

⑵ 功能描述:对系统要实现的功能进行简明扼要的描述。

⑶ 方案论证:

概要设计:根据功能描述,建立系统的体系结构,即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子功能模块,并用框图表示各功能模块之间的衔接关系,并简要说明各模块的功能。

详细设计:详细说明各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所用到的算法、技巧等。

⑷ 程序说明;

⑸ 效果及存在问题:说明系统的运行效果(附上运行界面图片)、存在哪些不足以及预期解决办法;

⑹ 结果分析及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⑺ 附录:附上各功能模块的主要代码;

⑻ 参考文献:按参考文献规范列出各种参考文献,包括参考书目,论文和网址等。

7、 认真努力完成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不抄袭、不雷同(雷同抄袭者,均为0分)。按时交作业。

8、 课程设计建议在Editplus +JDK,Eclipse +JDK平台上开发、调试。

9、 Java源程序应加上详尽的注释语句,对所设计的类、属性、方法说明其用途,对方法的调用说明其用意和使用参数的原因。特别是有深刻理解、有独特见解的地方,用注释语句加以说明。

10、课程设计作业包括全部软件工程文件和课程设计说明书文件。课程设计说明书打印到规定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用纸上,并装订好。说明书格式参考附件。

四、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利用学到的编程知识和编程技巧,通过具体项目的分析、设计和开发,掌握开发Java大型软件项目过程中所需要的软件技术并熟悉软件。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每组1至3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完成一至二个题目。题目可由下面提供的选题中选择或学生自选经教师审核后方可。该组每个同学承担题目的不同部分,每位同学的课程设计报告必需独立完成。

题目类型大致分配如下:

1、网络通讯类,编制网络聊天(Chat)程序,以下简称“网络”类。

2、图形界面Application类,编制类似计算器、MP3播放器、围棋打谱,斗地主、潜艇大战、挖地雷、迷宫等功能单一的程序,以下简称“图形 ”类。

3、Applet动画类,编制功能较复杂、效果较好的applet动画程序,以下简称“动画”类。

4、数据处理类,编制考试系统、出题系统、查询系统、学生学籍、课程成绩、图书编目、仓库货物等数据录入查询程序,以下简称“数据”类。

5、其它类型,自选题目,须经老师同意。

五、主要技术关键的分析、解决、方案比较

以下是可以参考的课程设计可能包含的相关知识:

1、Java核心编程J2EE:

面向对象技术

Java程序运行机制

开发环境的安装和配置

Java语言基础和重点API Java程序异常的处理

I/O、控制台程序开发

Struts程序开发

2、数据库技术:

关系型数据库原理

SQL数据查询语言

MS SQL Server使用方法

数据库中对象的建立与使用

Java数据库编程(JDBC)

六、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指导教师依课程设计作业情况及整个课程设计中学生的表现,综合给出成绩。

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七、主要参考资料

1、《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朱福喜、尹为民、余振坤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Java语言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印旻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3、《Java程序设计实用教程》,朱站立、沈伟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八、心得体会

任务1:

任务2:

源程序

package Kmust.testd; import java.util.Arrays;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util.Scanner; import java.io.PrintWriter; public class D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SPACE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String str;

File file1 = new File("e:a.txt"); Scanner input=new Scanner(file1); str=input.nextLine(); str = sortStringNumber(str); System.out.println(str); File file = new File("e:.txt"); PrintWriter output=new PrintWriter(file); output.write(str); output.close(); } public static String sortStringNumber(String str) { //1,将字符串中的数值通过指定的规则进行切割获取字符串数组。

String[] str_nums = toStringArray(str); //2,将字符串数组转成int数组。

int[] nums = toIntArray(str_nums); //3,对int数组排序; sortIntArray(nums); //4,将int数组变成字符串。

return arrayToString(nums); } private static String arrayToString(int[] nums) { //1,创建字符串缓冲区。

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 for (int i = 0; i < nums.length; i++) { if(i!=nums.length-1) sb.append(nums[i]+SPACE); else sb.append(nums[i]); } return sb.toString(); } private static void sortIntArray(int[] nums) {

Arrays.sort(nums); }

private static int[] toIntArray(String[] str_nums) { //1,先定义一个int数组。

int[] arr = new int[str_nums.length]; //2,对字符串数组进行遍历。

for (int i = 0; i < str_nums.length; i++) { //将数组格式的字符串转成整数。存储到arr数组中。

arr[i] = Integer.parseInt(str_nums[i]); } return arr; } private static String[] toStringArray(String str) { return str.split(SPACE); }

} 先建一个txt文件,输入无序的几个数字,如下;

程序的运行结果如下;

得到的txt文件b的显示结果如下;

任务3:

源程序;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x.swing.*; import java.awt.event.*; public class CalculatorDemo {

String lastOption;//保存运算符号

double a,result, b,c;//保存计算结果

boolean start;//是否开始输入数字

int fh;

JTextField text1;//显示文本框

//构成计算器的按钮用按钮数组来实现

JButton[] btn;

JButton[] btn1;

public void go(){

start=true;

lastOption="=";

JFrame myWindow=new JFrame("计算器");

JPanel p1=new JPanel();

JPanel p2=new JPanel();

text1=new JTextField(28);

btn=new JButton[12];

btn1=new JButton[7];

Container cp=myWindow.getContentPane();

//设置面板的布局方式GridLayout

p1.setLayout(new GridLayout(4,3,8,8));

p2.setLayout(new GridLayout(3,3,8,8));

cp.add(text1,BorderLayout.NORTH);

//构成面板

for(int i=0;i<7;i++){

btn1[i]=new JButton(i+"");

}

//构建符号并加入到按钮中

btn1[6]=new JButton("/");

btn1[5]=new JButton("AC");

btn1[4]=new JButton("*");

btn1[3]=new JButton("C");

btn1[2]=new JButton("-");

btn1[1]=new JButton("+/-");

btn1[0]=new JButton("+");

//采用for循环添加组件

cp.add(p1,"West"); //放置中间容器p1

cp.add(p2,"East"); ////放置中间容器p2

for(int i=0;i<7;i++){

p2.add(btn1[i]);

}

for(int i=1;i<10;i++){

btn[i]=new JButton(i+"");

p1.add(btn[i]);

}

btn[10]=new JButton("0");

p1.add(btn[10]);

btn[11]=new JButton(".");

p1.add(btn[11]);

btn[10]=new JButton("=");

p1.add(btn[10]);

//采用for 循环为组件注册事件监听器

for(int i=1;i<10;i++){

btn[i].addActionListener(new NumHandle());

}

btn[10].addActionListener(new OPtionHandle());

btn[11].addActionListener(new OPtionHandle());

for(int j=0;j<7;j++){

btn1[j].addActionListener(new OPtionHandle());

}

myWindow.pack();

myWindow.setVisible(start);

myWindow.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

//创建内部类NumHandle监听数字键动作

class NumHandl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String num=e.getActionCommand();//得到数字键上的数字

if(num.equals("0")){ //输出0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0");

}

if(num.equals("1")){ //输出1

if(text1.getText().equals("0")) //判断文本域中显示的数字是否为0

text1.setText("1");

else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1");

}

if(num.equals("2")){ //输出2

if(text1.getText().equals("0"))

text1.setText("2");

else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2");

}

if(num.equals("3")){ //输出3

if(text1.getText().equals("0"))

text1.setText("3");

else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3");

}

if(num.equals("4")){ //输出4

if(text1.getText().equals("0"))

text1.setText("4");

else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4");

}

if(num.equals("5")){ //输出5

if(text1.getText().equals("0"))

text1.setText("5");

else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5");

}

if(num.equals("6")){ //输出6

if(text1.getText().equals("0"))

text1.setText("6");

else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6");

}

if(num.equals("7")){ //输出7

if(text1.getText().equals("0"))

text1.setText("7");

else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7");

}

if(num.equals("8")){ //输出8

if(text1.getText().equals("0"))

text1.setText("8");

else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8");

}

if(num.equals("9")){ //输出9

if(text1.getText().equals("0"))

text1.setText("9");

else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9");

}

}

}

//内部类OPtionHandle监听符号键的动作

class OPtionHandle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String option=e.getActionCommand();

if(option.equals(".")){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

}

/*if(option.equals("sin")){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将文本域上的字符串转换为double型

double b=Math.sin(a/180*Math.PI); //现将a转换为弧度制,再进行运算

text1.setText(String.valueOf(b)); //输出运算结果

}

if(option.equals("cos")){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double b=Math.cos(a/180*Math.PI);

text1.setText(String.valueOf(b));

}

if(option.equals("tan")){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double b=Math.tan(a/180*Math.PI);

text1.setText(String.valueOf(b));

}

if(option.equals("log")){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double b=Math.log(a)/Math.log(10.0);

text1.setText(String.valueOf(b));

}

if(option.equals("sqrt")){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double b=Math.sqrt(a);

text1.setText(String.valueOf(b));

}

if(option.equals("pow")){ //该运算含有两个操作数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fh=4; //

text1.setText(""); //将文本域的内容清空

}

if(option.equals("exp")){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b=a;

double b=Math.exp(a);

text1.setText(String.valueOf(b));

}

if(option.equals("求倒")){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text1.setText(String.valueOf(1/a));

}*/

if(option.equals("+/-")){

if(!"0".equals(text1.getText())){ //判断文本域的数字是否为0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a=-a; //求相反数运算

text1.setText(String.valueOf(a));

}

}

if(option.equals("C")){

int i=text1.getText().length();

text1.setText(text1.getText().substring(0,i-1));

}

if(option.equals("AC")){

text1.setText(""); //清空文本域中的内容

}

if(option.equals("+")){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fh=0;

text1.setText("");

}

if(option.equals("-")){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fh=1;

text1.setText("");

}

if(option.equals("*")){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fh=2;

text1.setText("");

}

if(option.equals("/")){

a=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fh=3;

text1.setText("");

}

//有两个操作的运算

if(option.equals("=")){

double c=Double.parseDouble(text1.getText());

switch(fh){

case 0: //执行加法运算

result=a+c;

break;

case 1: //执行减法运算

result=a-c;

break;

case 2: //执行乘法运算

result=a*c;

break;

case 3: //执行除法运算

result=a/c;

break;

case 4: //执行a的b次幂运算

result=Math.pow(a, c);

break;

}

text1.setText(String.valueOf(result));//将运算结果转换为字符串形式输出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culatorDemo window=new CalculatorDemo();

window.go();

// TODO code application logic here

}

理工科开题报告范文第2篇

指导老师 邓琪2010 11月3号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可行性分析

(一)、本课题研究现状: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行业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乳奶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1650.2亿元,同比增长12.38%,乳制品总产量1935.1万吨,同比增12.88%。4月26日,中国乳业龙头伊利股份发布2010年一季报称, 其营业收入达到70.14亿元,增幅37%;净利润达1.25亿元。此前不久,北京三元交出了全面接手三鹿后的首份成绩单,虽然因为整合三鹿资产后市场投入急剧增加而导致亏1.28亿元,但其营业收入达到23.8亿元,较去年同期14.1亿元增加9.7亿元,增幅高达68.3%。光明乳业的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9.43亿元,同比增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77.2亿元,同比增7.2%;净利润1.8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而在2008年,受行业危机影响,光明乳业亏损达3.19亿元。中国的乳业已度过三聚氰胺所造成的行业危机,进入快速恢复发展期,奶制品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均以超过15%的增幅增长,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最快、成长性最好的朝阳产业。目前我国牛奶人均占有量仅为7.6公斤,世界平均水平是100公斤,欧美则达到了300公斤,与发达国家相比有

着较大的差距。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预测,未来5年,我国奶制品消费将大幅度增加,特别是液态奶,预计年增长率可达40%。中国奶制品市场与成熟的欧美市场相比,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也正是因为政府“大农业经济”的重点扶持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引得国内外无数奶制品行业英雄竞折腰。毋庸置疑,中国奶制品市场已经进入诸侯纷争的战国时代。

(二)、课题可行性分析:

第一,本人学的市场营销专业,有那个专业水平可以研究 第二,本人所在学校有收藏丰富的文献资料,这些都可以供我查阅。

第三,现在的奶制品行业在我国很热门,有很多学者,机构在研究,对我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第四,我国很重视奶制品行业的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奶制品行业;行业现状;行业问题;营销趋势;未来战略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首先简单介绍了中国奶制品行业的现状;其次,分析了中国奶制品行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如消费者信心问题、原材料价格问题盈、利模式问题等;最后对我国奶制品行业的

理工科开题报告范文第3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 “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观念问题:有了好的硬件环境,如果观念不更新,只是“换汤不换药”,那就失去了研究价值。本课题必须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观念更新的问题。

2、理论问题:目前网络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应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应用现有的理论,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形成适用于网络教育的理念、原则、策略。

3、技术问题: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技术性是很强的。如何使教师技术精湛,使精湛技术与优质教育紧密结合,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课题希望在这方面能作出一点贡献。

4、实践问题:网络是一个新环境,如何在这个平台上,创造出符合自己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不切实际地模仿别人,拷贝别人,是不可取的。本课题倡导教师努力进行实践。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创新之处

1、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具有现代教育特色、综合教育效益很高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2、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

(1)21世纪的教师应该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实施教育教学。

②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再教育模式接受终身教育以保持新鲜活力,促成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③适应现代教育的新趋势——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到底有哪些新的要求。

(2)21世纪的学生应该思考自己的学习问题:

①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变更传统学习模式,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②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学会学习。

③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21世纪的学校应该思考建设新型师资队伍,培养新型学生的关键途径;加强资源库的建设,为网络教育提供坚实保障等问题:

①如何进行资源库结构的建设。

②如何

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意识。

③合理地充分地使用资源库,实现新的教育教学目标。

3、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是:

(1)选题富有挑战性。本选题基于信息化大发展,传统教育与新型教育大更替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大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中,必须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采用生动活泼的网络课堂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实践。

(3)手段先进。利用校园网络和个人主页资料,给学生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空间

五、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1年3月至2003年2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12轮培训,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到简单课件制作、网络课件制作,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的基本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系统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国家、市、区各级的技能竞赛,多人获奖,从而推动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六、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论、现代教育学、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等。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索引法、行动研究法。以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作为研究手段,采用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七、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报告、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内部印行,争取正式出版)。

2、专著:《扣开未来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模式研究》(正式出版)

3、电子出版物:《求精中学优秀网络课件选》(若干辑)

八、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三年,即2002年2月至2005年1月

(二)研究步骤分三个阶段

1、2002年2月——5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

2、2002年6月——2004年8月为实施阶段

理工科开题报告范文第4篇

一个多学期的时光已经过去了,当我们的足迹逐渐遍布了这个校园的每个角落,我们的思想也逐渐融入这里。刚来的新鲜与棋盘,羽化成了我们的行动和收获。这次的开题报告,给了我们一个回味生活,整理思路,规划未来的机会,让我们总更高的角度审视大学生活。

或反省、自责,或怀念、煽情,抑或梳理过去,抑或铺陈未来,我们精心准备的德育答辩开题报告让我们彼此有了更真切的了解。生命赋予我们相遇的权利,而此刻,我们正把这种相遇升华成相知。看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亮点,我们每个人都因此而变得更加透明、纯净。

开题报告会前,我们先观看了宣传委员制作的幻灯片。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每一丝欢笑,每一屡愁绪,都像五线谱上的一串串音符,有节奏的闪烁在你我的脑海中。十渡之游,在那个稍稍有些萧瑟的深秋,二十几个青春昂扬的时代精英来到了这个僻远的地方。没有初夏时节的渲染,却依旧有火一样的激情,我们放歌,我们呐喊,呼唤青春,体验成长。玉渊潭之旅,那可是个芳草青青、柳树依依的好时光。依旧是一群少男少女,踏着更加成熟的步伐,迈进了那片樱花的海洋中。拥挤的人群挡不住我们的执着前行,树荫下,游船里,车站旁,充斥着一片活泼洒脱的气息。五系辩论赛,我们展示风采的大舞台。四轮紧张忙碌的准备,换来的是沉甸甸的第一名的奖杯。不论在那里,我们都力求完美,追求卓越。

德育答辩的环境是清新的,像刚刚融化的春天,有着去年的春夏秋冬,也充溢着灿烂的希望之光。站在讲台上,我说,你听,我们不光在交流,还在理解。走上的时候或许还有些许的紧张,但当我们的感情融入其中,很多话就不由自主流露了出来。从台上走下,还有一丝不舍。我们在这样的气氛中感悟人生,是一种享受。

有一些同学的报告内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美、鲜艳的背景,动情的言语,真实的照片,每个人似乎都带领大家重温了一下自己成长的心灵历程。有的同学从昨天、今天、明天的发展的眼光,审视自己,不仅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说明了自我的不足;有的同学用煽情的言语,回味大学以来的琐碎,给同学一次享受生活的机会,让我们在感动中聆听他们的成长;有的同学以感谢的口吻,从她身边的人说起,提炼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在回报了他人的恩德的同时,自我的思想境界亦有所提升;有的同学以故事为引,娓娓道来那些使人凝思感悟的话语;有的同学引用明哲箴言,将人生哲理阐述的清晰易懂;还有的同学仿古效今,用自己在古典文学上的造诣,给大家诠释古今大家的风范„„

虽然每个人的风格迥异,内容多彩,但似乎所有人在结尾都想表达一个想法:我们属于这里,我们爱这个班。一句清新的祝福,凝结着太多浓重的感情。我们爱这里,因为我们曾经属于这里,曾经为她哭过、笑过;我们爱这个班,因为这里有太多爱我们的人,让我们不自觉的就以我们自己的爱来回报。

报告会间歇中发放的“大学生必备技能”的精美卡片,寄托了我们未来的梦,我们的理想和奋斗的方向。给了我们一个评价自我的标准,让我们看到差距,充满动力。是的,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完善不足,我们才能创造出绚烂的明天,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更加富有战斗力。

报告会的最后,我们还进行了评选班徽和班歌的环节。同学精心用photoshop制作的班徽,体现着我们双语班独一无二的特色。大家推荐上的班歌,每首都经过了大家的推敲,悠扬的旋律回荡在教室中。多么艰难的投下一票,多么不忍的取舍。在大家庄重的投票和唱票

过后,班徽和班歌就此产生。报告会的情绪也达到了高潮。

理工科开题报告范文第5篇

课题来源

企业文化做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传入我国不过30多年。2005年3月1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理论方兴未艾。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理论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的企业文化理论能成为主流。

我在党群部门就工作了10多年,近几年开始参与本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经过这一年多对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理论和文献的研读,加之实际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感觉到目前一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一些误区。所以,将自己的论文确立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困境与路径探索”。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拟从目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存在的企业文化表面化、标签化的认识误区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视程度不够、需求欲望不强烈、具体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入手,提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采取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主要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确保企业文化的方向性和长期建设的有效性;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秉承本企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聚集一个志同道合团队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意义

目前国内在企业文化研究方面,阐述概念的多,实证研究的少,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不强。本课题研究通过对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的分析,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讨论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应有的内容,着重讨论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借鉴意义,丰富了企业文化研究理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3000字左右)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的企业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这也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乃至建设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有实践指导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从企业文化研究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尤其是国外的学者,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国外学者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九十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本杰明•斯耐得出版了他的专著《组织气氛与文化》,其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过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影响组织气氛,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以及对组织的奉献精神,最终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益。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很难想象小作坊和路边快餐店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能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无疑在中国目前来说,主要还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主要研究内容 一.国有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1.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2.企业文化的基本结构 3.企业文化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文化的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人情、轻制度 2.国有企业发展历程的影响:重精神、轻管理 3.市场经济的冲击: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2.国有企业打造民族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需要

3.国有企业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的使命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企业精神积淀深厚 2.主人翁意识强烈

(二)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1.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文化信息化的发展 3.市场经济的影响

(三)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有待深入 2.各部门缺乏沟通协作 3.企业文化建设不够系统

三.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认知偏差 1.对企业文化的需求不强 2.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不准 3.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困难准备不足

(二)企业文化建设受重视程度不够 1.企业文化建设的机构不健全 2.企业文化内容更换频繁 3.企业文化建设方法简单

(三)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对企业实践指导作用不强 1.国内企业文化的研究还只是理论阶段 2.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研究不够深入

3.国有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没有形成良性互动 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路径探索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树立企业精神 1. 回顾历史,凝炼企业精神 2. 到群众中去,增加时代元素 3. 从群众中来,确立企业精神

(二)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框架 1.上行下效,规范企业行为 2.言传身教,完善企业制度 3.以德为先,树立企业正气

(三)以企业活动为载体,传播企业文化 1.利用传播媒介,让企业文化入眼 2.通过日常活动,让企业文化入心 3.选树典型人物,让企业文化入行

(四)以企业管理机制为保障,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1.领导挂帅,组建企业文化建设核心层 2.率先垂范,形成企业文化建设执行层 3.纵横连通,形成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队伍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法、中外比较研究法、综合梳理法等方法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

研究思路

本研究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起论,介绍企业文化的由来、企业 基本结构及所涵盖的内容。简述了企业文化作用,提出要想建“百年名企”必须有企业文化做为支撑。既然关乎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于一身,必然要有长远发展的战略和需要,自然要以先进的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发展。同时列举了国有企业文化的特征,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所应具有的企业文化特征相比较,找出差距。进而得出结论,国有企业文化不是建设与否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建设好,即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从目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展开,讨论在认识上、建设上的误区和存在问题,列举了简单模仿、照抄照搬甚至企业文化“无用论”等错误认识和其危害性,认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不能适应企业发展,没能发挥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从企业对企业文化认知、重视程度、企业文化建设资源配备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以及“研、产、学”脱节等方面的剖析,认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只是在起步阶段,不得其法。第四部分重点探讨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具备的基本内容,以及在建设中应采取的以适合国企特点的主要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要秉承本企业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才能使企业文化发挥聚集一个志同道合团队的作用。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它的凝聚力、执行力、工作效率、创新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经费来源及概算

四、主要设备、仪器及材料,实验地点或协作单位

五、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综述

从企业文化研究三十年的迅猛发展来看,尤其是国外的学者,他们走的是一条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

有人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作过统计,共有180多种,几乎每一个管理学家和企业文化学家都有自己的定义,主要有: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通的文化现象。(约翰• 科特和詹母斯• 核斯克特) 员工做出不同凡响的贡献,从而也就产生有高度价值的目标感,这种目标感来自对生产、产品的热爱,提高质量、服务的愿望和鼓励革新,以及对每个人的贡献给予承认和荣誉,这就是企业文化(彼德斯.沃特曼)。

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许宏)。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潘肖珏、苏勇)。

企业文化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第一层是表层的物质文化;第二层是幔层的(或称浅层的)行为文化;第三层是中层的制度文化;第四层是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企业文化的物质层也叫企业的物质文化,它是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

(二)企业文化的行为层。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又称为企业行为文化。如果说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层,那么企业行为文化可称为企业文化的幔层,或称为第二层,即浅层的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主要分为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行为、企业员工行为。

(三)企业文化的制度层。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机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组织。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上述三者,构成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它必须适应精神文化的要求。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完善和改革企业各项制度的,企业的组织机构如果不与企业目标的要求相适应,企业目标就无法实现。卓越的企业总是经常用适应企业目标的企业组织结构去迎接未来,从而在竞争中获胜。

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企业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业制度的建立,又影响人们选择新的价值观念,成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础。企业文化总是沿着精神文化——制度——新的精神文化的轨迹不断发展、丰富和提高的。

企业的制度文化也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同企业职工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直接发生联系的行为文化建设得如何,企业经营作风是否具有活力、是否严谨,人际关系是否和谐、职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无不与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关。

(四)企业文化的精神层。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又称为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它处于核心的地位。

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范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

八十年代中期,在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进行探讨之后,国外学者便马上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的研究,进而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量化的追踪研究。定量化研究是在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

九十年代,西方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因此,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从对企业文化的概念和结构的探讨发展到企业对文化在管理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的研究。本杰明•斯耐得出版了他的专著《组织气氛与文化》,其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组织气氛与管理过程、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组织效益的关系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组织文化通过影响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践、影响组织气氛,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以及对组织的奉献精神,最终影响组织的生产效益。其中,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益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霍夫斯帝德及其同事将他提出的民族工作文化的四个特征(权力范围、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男性化-女性化和不确定性回避)扩展到对组织文化的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增加了几个附加维度,构成了一个企业文化研究量表。

爱德加•沙因的《组织文化与领导》增加了在组织发展各个阶段如何培育、塑造组织文化,组织主要领导如何应用文化规则领导组织达成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使命等,他还研究了组织中的亚文化。爱德加•沙因与沃瑞• 本尼斯出版了他们的专著《企业文化生存指南》,其中用大量的案例说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

特瑞斯•迪尔和爱兰•肯尼迪再次合作出版了《新企业文化》,在这本书中,他们认为稳定的企业文化很重要,他们探寻企业领导在使企业保持竞争力和满足工人作为人的需求之间维持平衡的途径。他们认为,企业经理和企业领导所面临的挑战是建立和谐的企业运行机制,汲取著名创新型公司的经验,激励员工,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约翰• 科特教授和詹母斯• 核斯克特教授出版了他们的专著《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在该书中,科特了他们在1987-1991年期间对美国 22个行业 72 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的深入研究,列举了强力型、策略合理型和灵活适应型三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对公司长期经营业绩的,并用一些著名公司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表明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预言,在近十年内,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英国的JAI出版公司的《组织变革与发展》第5卷刊出了五篇关于组织文化的论文,其中,有关企业文化测量的论文有三篇:(1) “组织文化和组织发展:竞争价值的方法",主要介绍了竞争价值框架,描述在此框架下所定义的四种主要的文化指向,目的在于探讨竞争价值模型对于研究组织文化的用途; (2) " 组织文化的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用聚类的方法提供了混合研究的范例; (3)“竞争价值文化量表的心理测验和关于组织文化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分析”表明不同文化类型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密切关系。

还有一套组织文化测量和优化量表,其中包括用于组织的模型和用于组织文化的步骤。其模型包括七个方面:(1)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竞争等);(2)管理(包括使命、价值观、原则等);(3)对工作情景的组织(包括组织结构、决策过程等);(4)对工作情景的知觉(包括对工作的知觉和对管理的知觉);(5)反应:组织行为(包括工作满意度、 工作压力.工作动机和归属感等);(6)企业经营业绩(质和量两方面);(7)个人和组织变量(包括年龄、职位、个人价值观等)。

与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迅猛发展相比,中国的企业文化研究则主要是以介绍和探讨企业文化的意义及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的辨证关系为主,真正有理论根据的定性研究和规范的实证研究为数甚少,这也与当前我国企业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乃至建设方法有很大关系。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研究,自然难以产生对企业发展有推动力的科学理论,更谈不上有实践指导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很难想象小作坊和路边快餐店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能符合这些条件的企业无疑在中国目前来说,主要还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参考文献

[1] [美]帕斯卡尔、阿索斯:《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中国科学技术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 [2]威廉•大内:《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3]爱德加•沙因:《组织文化与领导》,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年

[4]特雷斯•迪尔,阿伦•肯尼迪:《企业文化》,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9年 [5]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6]约翰• 科特和詹母斯• 核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华夏出版社,1997年 [7]韩岫岚:《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8]刘嘉:《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

[9]王吉鹏 李明:《企业文化诊断评估理论与实务》,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年 [10]魏星 蔡佳峻《现代商贸工业》2007:19-06 [11]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

[12]刘光明:《中外企业文化案例分析》,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13]刘志迎:《企业文化通论》,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 [14]李玉海:《企业文化建设实务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05年 [16]江金权:《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人民出版社,2006年

[17]《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科学发展》,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 [18]《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年

[19]《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论文开题前准备工作

1、选题并与导师确定论文研究视角

2、调研工作具体展开

3、搜集相关资料及筛选

开题

1、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

2、开题报告的撰写

3、确定论文的写作提纲

论文的撰写

1、完成初稿

2、完成二稿

上一篇:经济学开题报告下一篇:研究生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