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论文范文

2023-09-15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下,名著阅读考试命题承载着指导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使命和责任,如何在名著阅读考试命题上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和落实,笔者对全国一些省市中考名著阅读试题进行分析,试图发现名著阅读试题命题发展趋势。从分析中发现:名著阅读考试命题往往着眼于“是不是读了”“读得怎么样”“吸收得怎么样”来考查,试题呈现“打破命题模式,形式灵活多变”“减少知识性考查,注重思维进阶”“单一性试题减少,综合性试题增加”几大特点。

【关键词】 名著阅读试题;中考命题趋势

近年来,名著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命制也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事情。一线老师最关心的莫过于中考名著阅读考试究竟考什么?怎样考?笔者试图通过对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名著试题的分析,从中探寻名著阅读试题命题发展的一些新趋势,为一线教师的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或借鉴。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考试命题要注重引导学校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考试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导向作用。”因此,提高名著阅读试题质量,发挥其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导向作用,促使老师教育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以及为学生精神成长奠基,就成为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命制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如何科学地命制名著阅读试题,使名著阅读考试能导向学生真正的、高品质的阅读行为,也成为摆在命题者面前的新考题。

一、考什么?

第一,是不是真的读了?

阅读经典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核心素养,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培养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达到以上目的,学生必须真正走进一部部名著中,慢下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读,认真揣摩,汲取思想和艺术的精华。但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对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阅读方式,并不重视学生阅读过程的落实和指导,或者把一部部名著演绎成一道道阅读练习题,陷入题海模式,或者以考前突击复习背考点的方式直接应对考试。

面对这种“伪阅读”的状况,名著阅读试题的命制者往往从“学生是不是真的读了”这一角度出发设计试题。比如,2018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试题第1题“结合原著,选文中晁盖犯的‘迷天大罪’是指     。”就是着眼于这一点来命题。选文中没有“迷天大罪”的相关情节,学生要想正确回答此题,必须认真阅读原著。作为原著故事情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 “吴用智取生辰纲” 这一情节,事关晁盖等人前途命运,也牵涉宋江一生运势,并且这个故事片段选入九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只要读过原著,相信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回答。不过,如果没有真正阅读过原著,只是背诵老师整理的“考点大全”之类的“压缩饼干”的话,学生面对考卷,大概只能“望题兴叹”了。中考名著阅读试题中,有不少这样的考题,如,2019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第(1)题“第③段中的‘这里’是指     ;猪八戒来到此地是为了请孙悟空去降服    。”2019年重庆市A卷“这场充满地方民俗风情的‘盛事’是指      ,这些情境出现在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里。”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    ’。”都是着眼于这一点来考查。

因此,名著阅读教学,老师们老老实实带着学生安安静静、认认真真地阅读原著,才是应对名著阅读考试的不二法门。

第二,读得怎么样?

在统编教材对名著阅读重新定位的大形势下,许多老师越来越重视名著阅读教学。但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少老师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还处于摸索阶段,指导策略往往跟不上学生实际阅读问题解决的需要。因此,在阅读过程中,会出现粗糙低效的阅读指导或阅读活动。比如,“放羊式”阅读,教师只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顾;“走过场式”阅读,在读完一部名著之后,让学生做一份手抄报展示展示,或者找几个学生搞一次活动表演表演,就算完成阅读任务。这样的阅读,教师既没有教学前的精心备课、活动设计,也没有课堂上有效的阅读指导,更没有课后的阅读检测与拓展探究,学生只是追故事情节或应付作业任务,没有真正走进名著,细细揣摩品味名著语言的魅力,吸收语言精华;没有对名著内容的梳理分析,没有对书中人物形象的阅读鉴赏评价,没有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意义和价值取向,无法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而汲取有助于自身成长的精神营养。这样的名著阅读是粗糙的、肤浅的、低品质的,无法达到经典阅读的真正目的。

因此,在名著阅读试题的设计上,命题者也往往着眼于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是粗阅读還是细阅读,是浅阅读还是深阅读,是高品质的阅读还是低品质的阅读。

例如,2018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第3题:“《水浒传》108将聚义梁山的原因有多种,请结合原著,写出其中的四种及对应的一个人物。”此题成为当年中考考生失分最严重的试题之一,4分的试题,得0分的考生不在少数。此题要求学生不仅要真正阅读原著,还要求学生对读过的整本书进行梳理,对书中的核心情节有自己独立的阅读思考和独特的阅读发现。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原著的真实阅读情况,又不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了解上,而是深入一步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整体阅读理解与分析归纳,引导学生从琐碎机械的记忆走向对整本书全面整体的理解、分析、梳理、综合、提炼,并且指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是对学生阅读思维水平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如果平时名著阅读仅仅停留在“读过了”,学生的阅读没有形成既阅读又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这一题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死穴。

又如2018年河北省中考名著试题:

⑵有人评价《西游记》“极幻之事蕴含极真之理”。请从下面两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中任选一个,简述故事情节,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极真之理”。

①悟彻菩提真妙理   ②尸魔三戏唐三藏

2018年湖北省中考江汉试题:

⑶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分别以一个字概括了几部名著的精神实质,将《三国演义》归纳为“忠”字,将《水浒传》归纳为“义”字,将《红楼梦》归纳为“情”字。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语归纳《西游记》,并简述理由。

回答这些试题,均需要学生在真实阅读全面掌握整本书内容与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对作品的独特理解与有效积淀。如果没有细致的阅读与真正的理解以及深入的思考,学生也难以取得高分。这些试题既是对学生的考查,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新考验,教师如果不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亲自下水,全面阅读,深入探索实践,积极思考解决名著阅读教学产生的新问题,提高自己的名著阅读指导能力,丰富自己的名著阅读指导策略的话,学生必定难以适应新的名著阅读考试发展趋势。

第三,吸收得怎么样?

名著阅读落脚点是吸收,吸收古今中外经典著作的语言精华,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及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精髓,深厚文化积淀,提高文化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心灵世界的丰富。但实际阅读中,不少老师还是将名著阅读的价值定位在记住故事情节、熟悉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和艺术手法等知识性内容上,即使使用名著阅读策略,也不过是为了让学生能更有效地获取知识信息,提高应考能力,而不是从名著核心价值的角度引导学生的阅读。因此,学生在阅读名著之后是否有思维能力的发展、思想深度的提升、民族文化智慧的汲取,甚至文学审美能力的提高,成为许多省市名著阅读考试的重要目标。

北京市的中考名著阅读试题一直着眼于这个方向的考查,如,2017年北京市中考试题第8题:

下面是一副曾悬挂在山东曲阜孔府内的对联。这副对联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到孔子的思想。请你从上、下联中各选择一个方面,并分别以【链接材料】一则语录中的相关内容为例,简要说出你的认识。(4分)

上联:居家当思清内外别尊卑重勤俭择朋友有益于己

下联:处世尤宜慎言语守礼法远小人亲君子无愧于心

【链接材料】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论语·学而》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

④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论语·为政》 )

⑤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论语·八佾》 )

⑥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

此题要求学生掌握《论语》中相关篇章的内容和思想意义,并能把孔子的思想运用到对实际生活中对联的理解上,不仅考查学生的经典阅读情况,更考查学生运用已有语文知识分析、比较、辨别儒家文化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可以如实反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真实领悟和实际吸收,是对语文综合能力和文化吸收的双重考查。作为教师来说,这就是名著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怎么考?

(一)打破命题模式,形式灵活多变

2019年11月29日,教育部在山西长治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强调:要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命题,不再制定考试大纲,实现由“考什么教什么”转变为“教什么考什么”,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这对中考名著试题命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中考名著阅读试题模式固定,考点稳定,必然会带来教学的僵化和名著阅读的功利化,在教学中教师只要按照中考试题的考试模式指导学生复习考点,学生即使不阅读原著也可获得满分,真正的名著阅读便形同虚设。因此,有不少省市的名著阅读试题的命制正在试图打破模式化,通过试题形式的灵活变化毫无规律可循,引导师生真正走进名著,把阅读引向真实,尽最大可能地纠正那种不读原著只读压缩版,或死记硬背老师整理的考试知识点练习考试模拟试题的做法,打破“考什么读什么”的局面,使阅读成为常态化。

浙江各地的名著阅读试题,几乎每年都有新的变化,从试题的形式上看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或“规律”。如,浙江绍兴卷,2016年用文字选择题和多图选择的形式分别考查《俗世奇人》《城南旧事》的人物形象和内容理解;2017年用文字选择题和论述分析题考查《朝花夕拾》《老人与海》的思想感情和人物形象;2018年用图片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形式考查《海底兩万里》的故事情节,用姓名分析法考查《水浒》《边城》《骆驼祥子》的内容和主题;2019年用原文填空的形式考查《镜花缘》《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形象,用表格形式考查对《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的分类整理,用生活情境与论述分析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对《西游记》《水浒》《简爱》的人物内在精神品质的理解以及读书方法的运用。试题灵活多变,不拘一格,是浙江各地市名著阅读试题的共同特点,这一特点使浙江成为全国名著阅读命题最具创新与活力的地区。

2019年浙江绍兴名著阅读试题原题如下:

【阅·有知】

5.根据下面两段文字,填出相应的人名。(2分)

【甲】_____生成美貌端庄,天姿聪俊。到了四五岁,就喜读书,凡有书籍,一经过目,即能不忘。且喜家中书籍最富,又得父亲、叔叔指点,不上几年,文义早已清通。兼之胆量极大,见识过人,不但喜文,并且好武,时常舞枪弄棒,父母也禁他不住。

【乙】这是州委发来的一封电报,电报纸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小说大受赞赏,即将出发。祝贺成功。

_______的心怦怦直跳,他日夜盼望的理想终于实现了!铁环已被砸碎,现在他已经拿起新的武器,又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甲】_______【乙】_______

【阅·有法】

6.《儒林外史》人物众多,形象繁杂,同学们在共读此书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进行了梳理。阅读下表,完成表中题目。(5分)

【阅·有思】

7.小雅读到一句话:“风可以吹起一张纸片,却吹不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服从。”由此,她联想到刚读完的几部作品:《西游记》《水浒传》《简·爱》,觉得它们都包含着作者关于“反叛或归驯”的思考,你认为呢?请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作品内容就这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5分)

孙悟空(《西游记》)    林冲(《水浒传》)    简·爱(《简·爱》)

名著阅读共设三题,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考查形式,方式靈活多样,考查篇目涉及六部名著,题型设置包括填空题、图表题、论述题,考查内容包括名著基本内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阅读方法等,涉及学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评价等多种能力的考查。

除了浙江绍兴卷以外,还有很多省市的名著阅读试题,在近几年中考考查中,都在从考查形式、考查水平以及测试材料、结构分布甚至篇目等方面做着改变,不给一个固定的套路或模式,使重视“套路”者无规律可循。比如,河南省试题,2010年考查《水浒》中与林冲鲁智深有关的故事情节,只设置一题、考查一部名著;2016年设置一题,名著阅读篇目增加到《西游记》《水浒》《名人传》三部名著的考查,试题难度和综合性提高,结合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优缺点;2018年设置两道试题采用两种方式考查,第1题是选择插图简述与画面相关的故事情节,第2题概述故事情节并指出故事中“蕴含的极真之理”,两题分别考查名著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阅读感悟。从三年的试题明显看出河南省名著阅读试题命制的变化轨迹。

北京市的名著阅读试题,不仅增加篇目,分值也一直在增加, 2013年3分, 2014年5分,2015年7分,2016年则增长到10分。浙江从2018年起,名著阅读以“阅读”的层面进行考查,不再和“语文知识积累”混杂在一起,而每年中考规定名著篇目除《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以外,还增加其它篇目。这些试题完全去掉了命题的模式化,引导师生真正落实课标要求,实实在在阅读名著,切实实现由“考什么教什么”到“教什么考什么”的转变,真正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减少知识性考查,注重思维进阶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指出:“试题命制既要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少省市地区的名著阅读试题命题者,都走在了这个文件的前面,试题命制从识记、理解的知识型考查向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型考查过渡,从低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向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过渡(见下图)。

比如,从广东省2008年与2018年试题的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变化。

从以上列表可以看到,2008年的试题,第1题考查对名著篇名和作者的记忆,属于简单的机械性记忆试题;第2题是对小说故事情节的识记和概述,考查记忆、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第3题人物性格分析,尽管属于分析能力的考查,但这个考点在备考中学生可以通过老师总结的知识提纲背诵下来。综合来看,这三题的考查,基本停留在知识性考查上,在答题的过程中,考生即使不具备很强的思维能力,也可以在考试中拿到很不错的分数,因为备考都可以复习到。但2018年的试题就不同了,第1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原著才能做出来,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可以作答的,这是对阅读真实性的“真实”考查;第2题,针对选文作答,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题无论提前备考如何精细,都很难猜测得到选段的内容,因此可以真实反映学生的文段分析水平,属于分析能力的考查;第3题,考查学生阅读原著之后有没有独立的思考和看法,属于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的考查。这一题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学生一方面要对名著进行全面的回顾、梳理、综合、分类、筛选、提取,另一方面还要克服固化思维的影响,因为平时的名著阅读,老师一般会照本宣科告诉学生,《水浒》的主题是“官逼民反”,英雄好汉们是“逼上梁山”。许多学生牢牢记住了老师和书本的既定结论,很少会自主思考“逼上梁山”以外的途径,所以,在紧张短暂的考场上,这一题必然成为学生失分点之一。

这样的试题,其实也是对老师平时教学方式的深入检测,如果我们从此题中深刻反思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会得到不少有益启示。近几年,不少地区的中考名著试题都呈现此特点。又如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试题:

1.文学世界,万物有灵。下列作家笔下的哪种植物可以用来比喻简·爱?请结合相关内容,简析两者的相似之处。

A.白杨树(茅盾)  B.小桃树(贾平凹)  C.木棉树(舒婷《致橡树》

2.《儒林外史》以“功名富贵”为镜,照出儒林各种人物的灵魂。阅读书评,完成后面的题目。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儒林外史》卧闲草堂本闲斋老人序)

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指出他属于书评所列的哪种人,并结合小说情节加以阐述。

A.王冕  B.牛浦郎

第1题将学过的课文中的植物形象与名著《简爱》的主人公形象结合起来,既需要学生对课内文本的艺术形象有深刻的理解,又需要学生对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有深入的理解,并能抓住两者的共同点进行阐述,是对学生识记、理解、运用、综合、评价多维度能力的综合考查;第2题首先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才能理解题干的要求,其次需要学生对名著人物形象有深入理解和分析,并进行辨析分类,属于识记、理解、分析、运用、综合、评价多种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这样的试题,学生如果没有真正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没有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质疑探究的精神,没有真正领悟吸收名著的精华,使其融为自己的思想,是很难得满分的。

2019年甘肃省兰州市名著试题:

(1)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2)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请结合相关篇章内容阐述理由。

第(1)题考查学生对《红星照耀中国》红军精神内涵的理解,第(2)题要学生根据周进的行为深入理解其性格特征以及性格背后蕴含的深层精神内核,并结合自己的理解予以评价。两题属于分析评价能力范畴,都是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这些试题均告诉我们,名著阅读不是为了知识背诵和知识搬运而阅读,而是为深度思考和综合评价而阅读,是为发展思维、批判质疑而深度阅读,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精细推理、整合归纳的思维品质。

(三)單一性试题减少,综合性试题增加

《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指出,试题命制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题结构,减少机械记忆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这段话指向一个重点:注重生活场景中的知识运用。对名著阅读考查来说,也应该注重创设试题的生活情境,体现试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名著阅读中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从现实生活中受到教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命题和阅卷原则”中提到,“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通过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可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就名著阅读命题的大趋势来看,近两年机械记忆性、单一性、客观性试题逐年减少,综合性、情境性、探究性、开放性试题增加,试题考查指向名著的多重价值,通过情境性、专题性的问题设置来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文化积淀,引导学生在文学名著阅读中既发展语言、提升思维,又给学生奠定一个“精神的底子”。这一点在2019年一些省市中考名著阅读试题中尤为明显。

2019年江西省试题:班级拟开展“走进名著,与作者对话”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下面“专题探究”中选择一个专题,以“一位忠实的读者”的名义,给作者写一封信,交流你的探究成果,字数200左右。

【专题探究】

专题一:孙悟空的“不变”《西游记》

专题二:跟法布尔学观察《昆虫记》

专题三:探讨诗歌的意象《艾青诗选》

试题将书信写作与名著阅读专题探究相结合,需要学生以“一位忠实读者”的身份,“与作者对话”,交流自己在阅读写作中的发现和思考。书信涉及语用情境中的言语表达能力考查,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真实写作”“交际写作”;三个专题的设置,关注文本不同特质下的不同阅读本质,第一个,指向小说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需要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和人物精神内涵进行梳理归纳提炼筛选;第二个,指向科普作品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探索,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信息筛选提炼能力;第三个,指向现代诗歌写作手法的分析,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形式与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考查,直指诗歌本质。这是一道集情境写作、名著阅读专题探究为一体的综合性试题,学生要完成题目,既要对名著进行分析评价,又要具备针对特定读者对象阐述自我思想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试题还考查学生的探究质疑能力,是一道综合性极强颇具创造性的试题。

又如,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试题:名著阅读可以采取多部联读的方法。下面是《西游记》《镜花缘》《格列佛游记》三部作品的阅读任务,请你完成。

【任务一】探究《西游记》《镜花缘》中的“女儿国”。

1.简要概述唐僧和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2分)

2.作者写两人在“女儿国”的经历有何用意?请简要说说。(2分)

【任务二】探究孙悟空、唐敖、格列佛三个人物形象。

3.同学们在探究这三个人物形象时,有的认为他们都很机智,有的认为他们都很勇敢。你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要阐述。(6分)

此题以“任务群”的方式,将多部名著放进一个学习项目之中,设置相关联的两个探究性学习任务,进行“联读比较”,探究不同名著有可比性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涉及理解、梳理、表达、比较、分析、评价多种综合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的参与,这样的试题能引导学生阅读的纵深思考和深刻体验。2019年,多地名著阅读试题或体现情境性特点,或体现专题性特点,或体现探究性特点,甚至不乏兼而有之者,试题既能从生活出发,又具有综合性的特征,题目体现着对学生阅读方式的引导——重视个人对名著阅读的独特理解,重视不同名著之间的比较阅读,重视读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现名著阅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此题创设了真实的学生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从个人阅读体验出发,考查学生在具体生活场景中开展名著阅读产生的思想认知水平,试题既指向学生名著阅读核心价值的考查,又指向生活化阅读与名著阅读的相互融合,指向学生不同阅读之间的融会贯通,以此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综观近几年各地中考的名著阅读试题, 我们会发现一个普遍的规律,命题者都在寻求着试题的改革创新,无论是命题形式还是命题指向,都在试图使试题指向考查名著阅读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名著阅读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又要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精神的滋养。余党绪在《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一书中说到,整本书阅读的开展,“对教育者在教育观念、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的挑战,随着探索的不断深入,会显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冲击力。这样的挑战一定会伴随着切肤之痛,但在阵痛之后,或有望带来涅槃般的转身。”名著阅读试题是语文教学的导向,我们分析研究它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对试题的深入探索,及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让名著阅读教学适应新形势下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为此,我们一线老师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余党绪.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6.

[4]吴欣歆,许艳.书册阅读教学现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203-208.

[5]任满明.中考语文命题情境化趋势及其教学启示[J].中学语文教学,2019, (03).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与新冠疫情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反复,国际服务贸易对中国产业的影响逐渐增加,其中不仅存在机遇也存在挑战。通过分析服务贸易规模和结构的变化、创新型技术对服务贸易的引领和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重塑,可以得出中国服务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多于挑战,深入探究国际贸易背景下中国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我国服务业的结构,适应国际服务贸易的趋势,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技术创新;数字经济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各国经贸合作的重要领域,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能。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服务贸易供给与需求都遭遇较大冲击,但疫情也催生了大量“在線化”与“无接触”服务模式,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后疫情时代,如何把握好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使之成为提振国际贸易和经济复苏的积极因素,是我们面对的重要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一、疫情对全球服务贸易的影响

(一)有别于货物贸易,整体影响较小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有别于货物贸易,呈现一正一反两种结果。一方面,服务贸易是高度依赖人员等要素国际流动的贸易形态,各国为防范疫情加强出入境管制措施,传统服务领域尤其是旅游业成为受疫情影响的重灾区。2020年1-4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15144.3亿元,同比下降13.2%。但是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对需求冲击的敏感性和对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较低,可能对经济发展起到稳定器的作用。据世贸组织2020年6月发布的报告显示,零售、卫生、教育、电信和视听等行业更加注重在线服务,大量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这类服务业及其贸易对连接供应链和促进商业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二)各细分领域影响不同

疫情期间,服务贸易中的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提供方式所受影响较大,尤其是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领域;疫情对在华外资企业的服务贸易也构成一定不利影响,部分跨国公司可能调整、缩减在华投资或生产;新兴服务贸易受疫情影响相对可控,有的还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跨境支付。

境外消费特别是出国旅游影响严重。出国旅游是境外消费服务贸易的典型代表。2020年由于疫情防控对于人员流动的直接限制,不仅旅游消费需求锐减,旅游服务的跨国供给能力更显不足,旅游服务贸易受疫情影响严重。根据商务部数据,2020年前11个月我国旅行服务进出口9371.6亿元,下降47.8%,其中出口下降50.8%,进口下降47.4%;剔除旅行服务,前11个月我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2%,其中出口增长4.6%,进口基本持平,可见本次疫情对旅游业带来了较大冲击。

自然人移动受到严格限制。整体来看,疫情期间中国出入境活动受到严格限制。自3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大流行以来,全国陆地口岸、海港、空港入境日均12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八成多。此外,技术密集型或者人力资本密集型的服务部门,比如工程、教育、技术服务等部门,在疫情中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外派劳务人员都大幅下降。随着疫情在中国的平息和稳定,中国出入境限制逐渐放开,传统形式的服务贸易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商业存在所受影响较大,但目前恢复情况良好。疫情期间,大量跨国公司在华业务受阻,然而大部分企业仍然看好中国经济,尽管尚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中国的经济正在强劲反弹,他们对公司在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中国新出台的《外商投资法》及相关条例的实施,大幅压缩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优化了外商投资环境。对金融机构外资所有权的限制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配额限制正在取消,沪港通、债券通等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也在扩大,外国资金流入未来将大幅增加,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创造更温和适宜的土壤。

跨境交付服务贸易受影响较小。后疫情时代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线上医疗、线上教育、线上展览、线上旅游、线上办公、线上娱乐等新兴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开发、应用和普及。据报道,2016年以来,数字化服务出口占全球服务出口比重稳步提升至50%以上,中国的数字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相关跨境交付服务贸易业态增长迅速。据统计,2020年1月-11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高,出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增长较快的领域是金融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展望未来,大数据、信息技术、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会对我国服务贸易生态造成较大改变,云办公、云娱乐、云教育等将进一步普及,跨境交付服务贸易将在促进我国外贸发展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二、后疫情时代,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一)全球服务贸易规模扩张的同时结构将更加优化

随着服务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业在全球跨国投资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国际贸易的重心也逐渐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移,服务贸易将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据统计,过去10年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比货物贸易快60%。WTO数据显示,按收支平衡(BOP)方式统计,1970年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占比仅为9%,2017年该比重上升为23%,预计全球服务贸易占比在2030年将上升为25%,并且电子商务可能刺激1.3-2.1万亿美元的增量贸易。此外,信息技术、物流服务、商务服务、知识产权等新兴领域将成为增长的重要动力,推动国际贸易从劳动力主导的传统比较优势向创新主导的技术比较优势转换,服务贸易结构将持续优化。

(二)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

一方面,服务在全球价值链中日益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产业分工的深化与广化,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将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成为企业获取全球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价值增值环节将继续向生产前的研发、设计阶段与生产后的市场嵌入服务阶段转移,整个价值链条中,服务增加值将日益成为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制造业服务化趋势带来服务要素的不断提升,将带动研发、金融、专业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未来制造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其背后的服务竞争。另一方面,服务对各大产业的整合提升作用也越发明显。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服务业的产业黏合剂作用更加突出,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加快,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等新型组织方式不断推动产业融合创新,对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技术创新有望成为服务贸易发展新引擎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在服务业领域的广泛应用,跨越了服务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的障碍,为服务业全球拓展和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也使得教育、健康、医疗、文化等传统不可贸易的服务逐渐变得可贸易,服务贸易种类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例如,疫情期间催生了大量“在线化”与“无接触”服务模式,大幅刺激居家办公、在线教育、线上娱乐、线上医疗健康等服务需求和供给,加速了传统服务贸易由线下经营向“互联网+”线上模式的转变。未来,随着新一代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问世,还将持续改变信息通信服务的提供方式,推动商品与服务的生产和支付方式产生变革,数字技术与零售、娱乐、出版、休闲、金融、卫生、教育等行业的融合将日益加深,并衍生出更多服务新业态与新模式,从而不断拓展服务贸易的新领域和新内容。

(四)服务贸易规则谈判成为国际经贸规则重构的重点

随着服务业业态的大幅拓展及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全球国际贸易规则谈判的重点逐步集中在服务业领域。据WTO统计,目前全球范围内大概有290项特惠贸易安排,其中服务贸易内容占了近一半。并且,随着数字经济驱动的创新全球化深入发展,服务贸易在各国开放型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显著,已成为贸易战略竞争、贸易规则竞争、贸易利益竞争的核心,也是重塑未来全球贸易新版图的关键因素,因此,世界主要大国都更加重视发展服务贸易。服务市场准入、边境后措施、跨境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规则成为国际经贸谈判的重要议题,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成为签署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的核心内容。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面临重要机遇

服务贸易是我国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长期来看,我国服务需求市场广阔,未来应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鼓励服务贸易现代化转型,实现传统和新兴服务贸易齐头并进,在后疫情时代继续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和贸易增长。

(一)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服务贸易培育新的发展动力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业顺应了由“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变。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需求偏好升级,服务消费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的主力。旅游、医疗服务、快递服务、养老服务、教育服务等领域都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服务业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消费升级的主要方向。国内服务业的成长将进一步夯实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而国内消费升级的旺盛需求将进一步扩大海外高端服务的进口。

(二)服务业扩大开放为服务贸易释放新的发展空间

我国坚定不移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其中服务业是扩大开放的重点领域。202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并印发了《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新一轮试点从原有的17个试点地区扩展至28个,试点内容也在前两轮基础上“全面深化”。我国在服务业市场准入、外商投资管理制度、国内服务业规则改革等领域的持续改革开放举措为服务贸易发展创造了自由化、便利化的发展环境。我国服务业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有效促进服务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三)“一带一路”建设为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合作持续推进、势头良好。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服务贸易领域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我国经济富有活力,科技创新实力较强,旅游与教育资源丰富,在计算机信息、通讯、金融、建筑等领域竞争优势比较明显。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一些领域也具有比较优势。中东欧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亚洲和欧洲的交通要道,同时人力资源素质高、成本相对较低,信息通信等行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较强;东盟旅游文化资源丰富,港口运输领域较为发达。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合作将持续深化拓展,成为推动全球服务贸易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数字贸易成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各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贸易引领全球贸易的升级迭代,贸易方式与贸易对象的数字化逐渐成为新趋势。从具体的领域看,数字贸易包括软件、社交媒体、搜索引擎、通讯、云计算、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服务,数字传媒、数字娱乐、数字学习、数字出版等數字内容服务以及通过数字交付的服务外包等三大类。数字贸易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服务贸易将日益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制造业服务化趋势也逐步明显。2019年,我国数字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19.0%,占整体服务贸易比重达25.6%。贸易顺差约为1873.9亿元,同比增长46.1%。我国数据资源丰富,发展数字贸易既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更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

四、发展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作出了重要部署,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高水平开放,是我国加快建立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

(一)着力形成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新格局

一是要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努力提升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尤其是保险、计算机和信息、知识产权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比重。二是要明显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一步降低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占服务贸易额的比重;在保持制造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等优势的基础上,明显提升我国知识产权、金融等生产性服务贸易以及旅游等生活性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二)加强公平竞争、减少壁垒的政策措施

一是强化服务业领域的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比如,全面清理服务业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产业政策,减少选择性补贴、投资补助等举措,建议将产业政策严格限定在具有重大外溢效应或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域;更多采用普惠性减税、政府采购、消费者补贴等手段,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加强服务业领域的公平竞争审查,重点强化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方面的公平竞争审查。二是清理并大幅削减服务业领域边境内壁垒。建议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引入相关发达国家对旅游娱乐、体育养老等重点生活性服务业的管理标准,并实现资格互认;建议全面推广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允许负面清单外的境外企业在我国提供相关服务,逐步在人员流动、资格互认、市场监管等领域实现与国际接轨。

(三)抓住数字经济等新兴行业发展机遇

鼓励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积极拓展数字服务贸易。疫情催生了一大批数字服务贸易新业态,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办公、视频会议、大数据分析、云服务等领域发展迅猛。因此,要积极挖掘具有“零接触”特征的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广泛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拓宽线上服务贸易边界。利用好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大数据营销、电子支付、网络广告等数字服务贸易。

(四)加快推进区域性自由贸易进程

在疫情冲击下,以共同维护供应链安全稳定为目标,推动形成双边多边贸易优势互补的分工合作新机制的迫切性和现实性全面增强。一是以《中欧投资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为契机,我国各级政府应提前谋划,找准相关协定给本地区和企业的服务贸易带来的发展机遇,形成中国对外经贸合作新局面,同时要提高对区域服务贸易产业链和供应链调整变化的认识,提升本地区内可能面临风险的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二是尽快实现关键区域服务贸易发展新突破。建议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率先打造中韩自贸区升级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进一步降低货物贸易关税,还要逐步推进双边服务标准的对接、服务市场的融合。

五、结语

后疫情时代,中国克服重重困难,经济强劲复苏,给全球服务贸易的扩张带来新的增长空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技术强势崛起,产业深度融合引领服务经济蓬勃发展,为全球经济复苏、产业链重构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莫万贵,袁佳,王清.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趨势及我国应对浅析[J].清华金融评论,2020(1):49-53.

[2]董小君,郭晓婧.后疫情时代全球服务业的演变趋势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改革与战略,2021(2):58-64.

[3]怀进鹏.打造数字贸易新引擎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J].中国科技产业,2020(9):6-6.

[4]陈伟,李柏松,薛志波.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贸实践,2018 (9):83-83.

[5]李俊,张谋明.全球服务贸易发展:回顾与展望[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21(1):4-7.

[6]郭芳.服务贸易:经济增长新动力[J].中国经济周刊,2020(24):58- 59.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第3篇

1 桥梁景观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桥梁建筑也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 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方, 建筑大师维特鲁威就提出了适用、坚固、美观三位一体的建筑观点。位于法国境内的加尔德水道桥, 建于公元前63~13年间, 该桥分三层做拱, 在翠绿色自然景色的衬托下构成极美景观, 到现在都是桥梁景观的典范。到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 人们崇尚形式美, 桥梁上增加了很多雕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传统的建筑观念不时被工程师采用新技术所打破。同时桥梁景观逐渐被重视, 因而技术与艺术必须完美地结合成为建筑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外20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桥梁景观概念, 国外对现代桥梁景观研究以欧美及日本较为典型, 我国相对时间较晚, 早在1941年, 德国著名的桥梁学家弗里茨.莱因哈特出版了最早的关于桥梁景观的著作《桥梁造型》, 日本对桥梁景观的研究也比较早,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是日本大型桥梁建设高峰期。在此期间, 举世瞩目的本州-四国联络桥工程包括三线、17座特大跨桥梁群通过懒户内海公园、等自然风景区, 并把发挥桥梁的观赏功能和文化功能纳入桥梁建设中。

说起我国的桥梁, 我国现存最古老完美赵州桥是世界上最早割圆弧拱, 其大拱叠小拱的造型是很好的桥梁景观的典范。此后建于中唐时代的宝带桥, 南宋时期洛阳桥, 颐和园内的玉带桥等构思之巧构成了独具风格的中国古桥梁建筑艺术。如果但就桥梁景观的概念来讲, 近年才在国内提出, 但事实上我国的桥梁景观设计50年代就受到了政府关注。在20世纪50年代, 围绕武汉长江大桥的景观建设, 就曾发动建筑师、艺术家对其桥型、桥塔、桥两侧观景台以及硬质景观元素, 如桥栏、灯具、雕塑等进行反复比较设计。直至今天武汉长江大桥还以其独特的景观成为武汉的一大景观与城市标志。20世纪90年代末, 厦门高格路桥景观设计研究中心设计的厦门海沧大桥, 海沧大桥景观设计的经验已于2001年整理出版成书《桥梁景观》。被认为是桥梁全面引入桥梁景观的实例。改革开放后, 桥梁建设活动急剧增加, 较安全的设计质量, 忽视桥梁景观美学, 使桥梁景观工作得不到重视和发展, 目前国外及我国的港澳地区其桥梁建设一般均有工程师与建筑师协同参与, 像香港特区路政署为征集昂船洲大桥设计方案而举办的国际性桥梁方案比赛, 有16支设计队伍踊跃参加, 我国的路、桥管理部门应完善机制鼓励专业与景观设计单位的联合, 从而提高桥梁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桥梁景观研究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但在桥梁景观的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诸如大型桥梁和一些桥梁景观在美观上受到特别的重视, 对中小桥梁的景观缺乏考虑, 主体结构与附属结构缺乏协调和统一, 桥梁景观设计中局限于形象美、没有上升到意境美, 忽视文化的挖掘, 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另一方面, 在现阶段桥梁景观设计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建筑师应在桥位的勘测阶段便介入到设计工作中去, 并对桥梁、调治构造物、引道线形等进行综合思量, 使之成为有机整体。另外建筑师还应对桥位方案从政治、经济、技术、环保上进行多方面比较, 从景观高度提出桥型设想, 或对结构专业提出的桥型方案进行景观论证, 以便作为决策或方案深化的依据。其次, 在桥梁景观设计上的“伪桥型”现象也比较严重。这里有建设部门对时代风尚的盲目追求, 因此, 为了使桥梁景观与技术、功能、生态、经济、文化等相和谐, 桥梁景观建设必须遵守一些原则。

2 桥梁景观发展趋势

目前, 桥梁景观在各地方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西欧和北欧是发展得较好的地区, 总的来说, 今后一段时期各国的桥梁建筑师都将重点研究把桥梁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 从而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 使桥梁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尽量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 使自然成为桥梁的一部分。第二种是将自然引入桥梁, 运用高科技知识, 促进生态桥梁化, 人工环境自然化。

还有就是跨径加大化的研究, 从总体来说, 桥梁景观的趋势是跨径越来越大。在历史的演变中, 桥梁的跨径在不断的被刷新。从开始100m跨径的钢构桥到现在几千米跨径的跨海大桥。至今为止, 这样的记录还在持续。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桥, 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 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 全长36km, 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比连接巴林与沙特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还长11km, 成为继美国的庞恰特雷恩湖桥后世界第二长的桥梁。这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 结语

桥梁景观原则为“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建立在安全、适用、经济基础上的美观是桥梁建设的最深的境界和最高的层次, 也是桥梁建设最完美的目标。纵观桥梁建设发展的历史, 美学的一些原则和理念早已在无形中融入了桥梁的建设之中, 随着景观美学方法广泛运用, 桥梁建设技术日渐进步, 桥梁建设作品日趋人性化, 桥梁建设水平日益提升。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 这方面逐步重视起来, 景观的内容从一开始就会融入到设计当中, 而桥梁景观的发展会进入一个更好的发展时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对生活环境日益重视, 对工程项目的美学和景观提出更高的要求, 桥梁景观的概念得以提出, 新的桥梁景观理念正在逐渐完善和发展。桥梁景观也与周围环境一起为人们展示着美的意境, 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桥梁景观发展与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桥梁景观,环境,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敏.桥梁景观设计思考[J].华中建筑, 2003, 21 (4) :87~88.

[2] 王毅娟, 郭燕萍.现代桥梁美学与景观设计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4, 20 (3) :47.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介绍了汽车电子化发展概况,分析了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汽车电子技术。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汽车传感器技术;微处理机技术;网络技术

引言

汽车是当前重要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发明和汽车相关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加快了商品和人员的流通。随着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不断发展,在现代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电子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催生出汽车电子技术概念。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电子汽车的发展趋势,推动了汽车功能的多元化和便捷化。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1 汽车电子化发展概况

汽车电子化是建立在电子学的发展基础之上,从真空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进步,出现了计算机等各种各样的电子装置,汽车电子化也随着逐年的深化与发展。而且有的汽车电子装置占整车造价的1/3,高级轿车有的就装几十个微控器、上百个传感器。电子化的程度可以说是衡量汽车高档与志。20世纪50年代,汽车上安装了电子管收音机,这是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雏形。60年代,汽车上应用了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晶体管调节器,到60年代中期,汽车上开始采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但更多地应用电子技术则是在70年代以后,主要是为解决汽车安全、污染和节油3大问题。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技术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是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最有价值、最有贡献的阶段,超微型磁体、超高效电机及集成电路的微型化,为汽车上的集中控制提供了基础。目前汽车电子技术已发展到第四代,即包括电子技术(含微机技术)、优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耦合交叉技术等综合技术的小系统,并且早已从科研阶段进入了商品生产的成熟阶段[1][3]。

汽车电子技术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内容:硬件包括微机及其接口、执行部件、传感器等;软件主要是以汇编语言及其他高级语言编制的各种数据采集、计算判断、报警、程控、优化控制、监控、自诊断系统等程序。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上作用越来越大,从一开始的转向闪光器、电子发电机调节器到电子仪表以及ECU电子燃油喷射系统无处不在。在安全方面ABS刹车系统和安全气囊也离不开电子技术,辅助驾驶方面,倒车雷达、海拔测量、电子指南针、GPS卫星定位都离不开电子。现在比较高级的汽车电子部分占用的成本比例已经超过20%。

2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2]

汽车电子技术成就汽车工业的未来,未来汽车电子技术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突破:

(1)传感器技术

由于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多样化,使其所需要的传感器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为此,未来的智能化集成传感器,不仅要能提供用于模拟和处理的信号,而且还能对信号作放大和处理。同时,它还能自动进行时漂、温漂和非线性的自校正,具有较强的抵抗外部电磁干扰的能力,保证传感器信号的质量不受影响,即使在特别严酷的使用条件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精度。

(2)微处理机技术

微处理机的出现给汽车仪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世界汽车工业的微处理机用量激增,由从前单一的仪器逐步发展为多用途、智能化仪表,不但可以很精确地把汽车上所有的待测量都检测出来,分别显示和打印需要的结果,而且还有运算、判断、预测和引导等功能。微处理机将更广泛地应用于安全、环保、发动机、传动系、速度控制和故障诊断中。

(3)软件新技术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增加,对有关控制软件的需求也将会增加,并可能要求进一步计算机联网。因此,要求使用多种软件,并开发出通用的高水平语言,以满足多種硬件的要求。轿车上多通道传输网络将大大依赖于软件,软件总数的增加及其功能的提高,将能够使计算机完成越来越复杂的任务。

(4)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及应用

汽车智能化相关的技术问题已受到制造商们的高度重视。其主要技术中“自动驾驶仪”的构想必将依赖于电子技术的实现。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开发将与电子、卫星定位等多个交叉学科相结合,能根据驾驶员的目标资料,向驾驶员距离最短而且能绕开车辆密度相对集中处的最佳行驶路线。它装有电子地图,可以显示出前方道路,并采用卫星导航。从全球卫星获取沿途天气、车流量、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各种情况,自动筛选出最佳行车路线。未来的某天,路上行驶的都将是由计算机控制的智能汽车。

(5)多通道传输技术

多通道传输技术由实验室将逐步进入实用阶段。采用这种技术后,使各个数据线成为一个网络,以便分离汽车中心计算机的信息。微处理机可通过网络接收其他单元的信号。传感器和执行机构之间要有一个新式接口,以便与多通道传输系统相联系。

(6)数据传输载体方面的电子新技术应用

汽车电子技术将实现整车控制系统。这一系统要求有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信息交换与控制系统。车用计算机的容量要求更大,计算则要求更高。由于汽车用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量日益增多,采用高速数据传输网络日益显得必要。光导纤维可为此传输网络提供传输介质,以解决电子控制系统防电磁干扰的问题

(7)人车交流

为了推进创新,汽车工业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产品开发模式:几乎所有品牌都拥有前瞻性设计工作室。在这里,对未来驾驶感受的设想被变成现实。机械式到半自动化,半自动化到自动化,自动化再到智能化。人车交流:当你走进汽车,你和它的沟通就已经开始;他将解放您的身体,不需紧握方向盘,脚踏油门,只需告诉他目的地和心情。您将获得更多的时间休息、工作、娱乐;在车里。如此,是传感器技术、微处理机技术等的高速发展,也是汽车电子技术的完美体现。

3 结论

如今,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作用不断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汽车的概念日趋成熟,未来汽车将不再仅仅是个代步工具,它同时具备了交通、娱乐、办公和通信的多种功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汽车向智能化、网络化、多媒体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预见,汽车的电子化使汽车工业步入了数字化时代;带给人们更优质、高效的生活,必将在汽车电子技术上得到及至得体现。■

参考文献

[1] 舒华,姚国平. 汽车新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

[2] 杜爱月. 汽车电子化的发展趋势[J]. 汽车电器,2003(1)1-3.

[3] 徐立. 汽车电子发展状况与对策. 汽车电子,2006(8)17-19.

作者简介:

陈小娟(1981-),女,江苏大丰,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机械及其自动化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所在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发展趋势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对国家治理的探讨,不仅需要在规范的理论层面上展开,更需要在实证层面上展开。本文在对国家治理内涵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就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以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为蓝本,以思想自由化多元化为目标,在各个领域推行激进改革,以期望构建现代化的西方式民主治理体系,但在转轨中引发政治、经济、社会危机等进行了评述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西方一些权威组织的评估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模式的情况和发展趋势,但因亚洲国家地区在政治发展进程的特殊性产生了“名不副实”的现象,对此应加以客观看待。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特征;评价

一、对国家治理内涵的探讨

国家治理是政治学近年来新兴的一个研究概念和范畴。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国家治理模式。美国政治学家指出,对国家治理模式的探讨最远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①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分类,实质是关于国家治理模式的分类。[1]131由于各国的国情、政情以及宗教、文化背景的差异,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主体,其实施治理模式的情况受到关注。据此,根据不同的治理类型,出现了国家主义治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治理、代议制民主治理、精英民主主义治理、多元民主主义等多种国家治理理论。二十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国家主义理论将国家治理界定为强大的国家主导体制下的治理模式③。在国家主义治理理论中,公民的行为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目标息息相关,是强大的国家法律、政府政策的保护对象,国家由此可获得稳定的政治与社会秩序[2]77。

与此不同,西方现代精英民主论者坦然面对政治家只是将人民作为获取权力的工具,以及治理的技术性必然导致精英决策这两大现实[3]。以“代议制民主治理”“精英民主主义治理”“多元民主主义治理”理论为代表,在“人民的统治”的原则下,将治理视为“多重少数人的统治”或者“多元政体”,在治理模式中渗透着公众辩论、直接参与以及大多数参与的民主精神,允许社会存在众多不同的利益集团,并在其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影响政府的治理决策,以最大满足不同的利益群体,既防止了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暴政,又防止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4]23。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指导原则,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所蕴含的国家治理理论吸取了国家主义理论,以及“人民主权”思想的精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与形式。《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指出:“国家制度本身只是表现为一种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这种规定在不同的国家体制中有不同的表现。在君主制中是“国家制度的人民”,在民主制中,则是“人民的国家制度”。国家制度无论从本质上,还是在现实性上,国家制度在治理中表现出它的本来面目,即是“人的自由产物”。[5]39列宁认为,在“民主”只是作为“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时,它同历史上任何国家一样,本质上都有组织、有系统地对人民使用暴力。与此同时,还要在形式上“承认公民一律平等”,承认大家都有平等的权力“来决定国家制度和管理国家”。[6]257

对国家治理的探讨,不仅需要在理论层面上展开,更需要在实证层面上展开。上个世纪初,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伊始,就构建了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治理体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逐渐形成了对后来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深远的斯大林模式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短短几十年走过西方上百年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把苏联从一个手扶木犁的农业国家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军事国防现代化国家。苏联时期的吉尔吉斯斯坦实行的议行合一、一党制、苏维埃制,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民主化”“公开性”的改革下,吉尔吉斯斯坦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开始实施改革,最终走向独立。由于历史上吉尔吉斯斯坦同中国曾经有过相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我们从国家治理的角度对其政治制度体系的变革及运行情况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体系的建构述评

从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到独立主权国家,新的国家领导人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未来充满憧憬。1991年10月当选的吉尔吉斯斯坦第一任总统阿卡耶夫以西方式的发展道路为蓝本,以“消除意识形态领域的独断和压制异己思想的机制”为目标,在社会各个领域推行激进的改革,以期望构建一个完备的西方式民主治理体系。

(一)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体系的构建

总统制与政权稳定期(1992年8月至2005年7月)。根据吉尔吉斯斯坦1993年5月5日颁布的独立后第一部宪法对国家性质做出的规定,该国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实行总统制、议会制、多党制、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原则的世俗国家。在政权的组织形式上,改变了议行合一的苏维埃制度,实行两院制的议会制度。由单一选区选举产生的两院议会由105名代表组成,其中代表会议成员为70名、立法会议成员为35名,两院议会是三权分立的重要机构。

1995年2月初,阿卡耶夫总统发动全民公投的动议,对宪法进行修改。新修改的宪法使总统成为“最高负责人”,议会的权力相应地受到限制,成为一个纯粹的立法机关;1998年10月的第二次修宪法则基本构建了一个“强总统、弱议会”的政治框架,但国家政局的稳定性面临挑战。2003年2月,该国第三次通过宪法修改草案,议会由两院制改为一院制,议员人数由105名修改为75名,由于增加了议会、总统和政府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总统权力得以逐步削弱。

总统-议会制与政权动荡期(2005年7月至2010年4月)。2005年3月爆發的“颜色革命”推翻了首任总统阿卡耶夫的政权。巴基耶夫2005年7月正式当选为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任总统,并开始了加强总统权力的制度改革。在2007年新修改的宪法中,在坚持一院制的前提下,对议员产生的办法做出了调整,从单一选区制转变为单一选区制和政党比例代表制相结合,各占50%;这一时期,总统的权力进一步受到限制。在对内外政策的决策权上,由“总统决定”改为“总统确定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总理拥有确定对内政策(主要是社会、经济、文化事务)的权力”;在总理的任免权方面,由“总统提名,议会同意”改为“议会内拥有50%(单独或联合)议席的政党提名,总统任命和解除”;在对审计院院长的任免权上,由“总统任命院长及1/2成员议员”改为“总统提名,议会选举”。但这一时期国家形势相对动荡,上述的各项原则和条款并未得到有效落实,但这为国家政治体制发展成议会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议会制与政权成熟期(2010年4月至今)。2010年4月吉尔吉斯斯坦爆发的“二次革命”推翻了巴基耶夫政权。到2011年12月,阿勒瑪兹别克.阿坦姆巴耶夫正式就任吉尔吉斯斯坦第三任总统时,总统权力大幅削减,议会权力获得了实质性扩大。总统已经无权解除总理的职务,而转由议会50%以上多数党选举;在内阁成员和非内阁成员的任命与解除方面,总统只负责国防、安全部门的正副职成员,总理已经获得了其他成员的提名权、解除权,议会获得提名人员批准权等;2017年1月28日,阿勒玛兹别克.阿坦巴耶夫总统正式签署新宪法。新宪法以扩大总理权力为目标,对2010年宪法进行了40多项补充和修改,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稳定政府,缓解政府更迭过于频繁给国家带来的伤害。④

(二)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制度体系的特征及其评价

自独立以来,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苏维埃制到总统制再到议会制的演变。吉尔吉斯斯坦这个中亚地区最“西化”的国家,构建政治制度体系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实现人民福祉的良好政治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繁荣。但在自由化民主化多元化氛围下,吉尔吉斯斯坦发生两次“革命”,总统、总理和议会之间、执政党(执政联盟)和反对派之间,通过修宪展开政治较量,难以确保政治秩序的稳定。25年间,吉尔吉斯斯坦经历了6次宪法修改、3任总统、6届议会、22任政府总理(截止2016年4月),成为全民公决最多、宪法修改次数最多的独联体国家。这显然与其第一任总统阿卡耶夫心中的“中亚的瑞士”和“民主之岛”的理想相去甚远,其国家治理模式难以说是成功的。

随着吉尔吉斯斯坦在国际地位和地缘环境的重要性凸显,一些西方权威性组织对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进行了量化分析,虽然这些统计标准和口径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有助于从另一个角度增进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状况的理性认识。与中亚其他国家相比,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发展指数在中亚地区处于较高水平,但与以上所论述的维护政治稳定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反映了亚洲国家政治发展的特殊性。

构建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吉尔吉斯斯坦实行议会制以来,新总统为净化行政机构队伍,力图通过制度反腐、强化官员问责来打造清廉高效的政府。2012年,该国总统签署《关于批准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政府反腐败行动计划》,2014年3月国家开始全面提高国家强力职能部门的工资水平,以及退休金水平,但腐败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从“透明国际”每年发布的清廉指数来看,吉尔吉斯斯坦治理腐败成效不大,2015年吉尔吉斯斯坦“清廉指数”为38分,属于最腐败的腐败国家20名之列⑤(清廉指数的分数在0到100之间,分数越低腐败越严重)。

三、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体系的建构及其述评

(一)国家经济体系的目标

吉尔吉斯斯坦曾是苏联计划经济分工制度受益者。独立后的吉国效仿俄罗斯采取激进的“休克式改革”,推动国家走欧美式的自由市场经济道路,并成为中亚地区经济开放程度最高、自由度最大的国家,但由于缺乏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独立、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并未建立起来。在2001年,阿卡耶夫总统宣布了《吉尔吉斯斯坦2010年前综合发展目标》,以及一些行业内的发展规划,如《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2011-2015年公路运输发展战略》《吉尔吉斯斯坦2012-2020年铁路运输发展战略》,推行以私有化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维持经济低增长态势,工业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后因国内政局动荡,加之2008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这对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的伤害。随着政局逐步稳定,2012年12月新总统颁布的《吉尔吉斯斯坦2013-2017年发展战略》⑥被称为指导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性纲领。该战略提出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并将交通、电力、采矿、农业、轻工业、服务业等作为优先发展领域。

(二)对吉尔吉斯斯坦经济体系的评价

根据《吉尔吉斯斯坦2013-2017年发展战略》,吉尔吉斯斯坦在此期间的GDP年均增长率、人民发展的各项综合性指标,以及营商环境都有具体要求。根据官方的初步统计数据,2013年1月,吉国GDP增速达到10.5%⑦,跃居独联体国家首位,2014年该国人均收入达1200美元,已跨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行列⑧,这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两年。应当说其经济发展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从经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吉尔吉斯斯坦总体处于较低迷的水平。

吉尔吉斯斯坦两次政府更迭与经济困顿原因密不可分,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不均,贫富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世界银行对2011-2015年吉尔吉斯斯坦的全国、城市和农村的贫困人口比例的显示表明,其结果不容乐观。

从经济自由度看,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每年发布经济自由度指数的年度报告,涵盖155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权威的经济自由度评价指标之一,分数越高,就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干涉水平越高,表明经济自由度越低,与那些较少经济自由度的国家或地区相比,具有较多经济自由度的国家或地区会拥有较高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和繁荣。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也在中亚国家中位次靠前。

从历年的自由度指数的横向对比看,2016年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自由度指数水平比2014年、2015年较低,说明政府对经济的干涉水平正在不断降低。

四、吉尔吉斯斯坦社会领域的发展及其评价

(一)吉尔吉斯斯坦社会领域的发展

随着吉尔吉斯斯坦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民社会、民间组织不断发展与壮大。吉尔吉斯斯坦分别于1991年2月和1999年5月、10月通过了《社会组织法》《政党法》和《非营利组织法》三部法律⑨,从而奠定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基础。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是吉尔吉斯斯坦最为普遍的社会组织形式。非盈利组织一般为非盈利性合作社、社会联合会、基金机构等3种形式⑩,上述机构与大众传媒、政党、工会和宗教组织一起构成了国家社会组织体系。

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上个世纪末期的吉尔吉斯斯坦私有化的影响,吉尔吉斯斯坦大众传媒业迎来新的时期,国营媒体私有化成为普遍的形式。在政治取向方面,尽管当前私营媒体占多数,但大众传媒都有明确的立场,哪怕是政府反对派的立场。[7]吉尔吉斯斯坦是多党制的政党制度,经历了从总统制到议会制的演变,从苏维埃制到两院制、一院制的演变。政党在吉尔吉斯斯坦政治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自喻。截止2016年12月,在吉尔吉斯斯坦司法部正式登记注册并开展活动的政党有223个。在2015年10月的议会选举中,只有6大政党进入议会,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发挥着作用?。这是吉尔吉斯斯坦政体自2010年实现议会制转型后,由参政党组建执政联盟推举政府,也是吉尔吉斯斯坦第六届议会内第2次组建执政联盟。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如此更迭频繁,引人深思。

在影响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的社会因素中还不能忽略部族势力的作用。早在近代以来,吉尔吉斯人就形成了部族意识。到了苏联解体后,随着民族意识增强,地域观念日趋明显,地区主义色彩日渐浓厚,部族意识更为高涨,并与国家的权力机构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在复兴民族文化、传统、语言方面发挥着作用。?2011年,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成立了“民族和宗教政策与公民社会互动处”“国家地方自治与民族关系事务署”,希望这些服务型机构的政府部门更好地为民族工作作出贡献?。此外,吉尔吉斯斯坦政府还赋予国家监察院负责监察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情况、受理侵权事件的职责,将其作为独立于总统、政府、立法和司法机构的独立组织发挥监察作用。

(二)吉尔吉斯斯坦社会领域治理评价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人类发展指数也是评价国家社会领域治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即社会领域的治理如果能通过适当的战略和政策让所有人的潜力均得到充分释放,那么人类发展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人类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将进一步减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并由此提出三个方面的战略: 第一个方面侧重于制定国家就业战略和在不断变化的格局中抓住机遇;第二方面则涵盖保障工人的权利和福祉、 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消除不平等现象等重要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着眼于促进可持续工作,消除有偿和无偿工作领域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并为青年、残疾人士等特定人群采取干预措施。最重要的是,需要提出相关议程并付诸行动,争取早日实现新的社会契约、全球协议和体面工作议程”?。以实现上述原则为标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14年对188个国家进行划分,分为极高人类发展指数水平、高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中等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低人类发展指数水平四个等级。根据排名,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属于高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位列56位,吉尔吉斯斯坦则属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位列120位,塔吉克斯坦位列129位,土库曼斯坦位列109位,乌兹别克斯坦位列114位。吉尔吉斯斯坦人类发展指数水平仅次于塔吉克斯坦,在中亚五国中位列第四,处于较低水平。

总结

在中亚国家中,吉尔吉斯斯坦在独立之初自诩为“中亚瑞士”,以西方的“强国家——弱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来进行政治制度和社会转型,打造由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个层次组成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以“发展民主政治,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为三大目标,以期建设一个繁荣与稳定的国家?。但独立25年来,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核心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缺席、软弱,给社会稳定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步凸显。国家集权主义的历史经历、民众保守主义的政治文化取向、部族利益的政治集团化与激进的西方改革形成“对冲”,西方式自由而多元政治体制没有给吉尔吉斯斯坦带来繁荣与稳定,却在转轨中引发政治、社会危机,造成政治结构体系功能的紊乱与失灵,使吉尔吉斯斯坦最终成了中亚较为动荡的国家之一。在吉尔吉斯斯坦政治权力运行中,国家治理体系表现为最小政府演变为威权政府、民主斗士颠覆民主政权、政治精英操纵街头政治、利益集团掠夺公共资源的混乱现象。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诺斯所言:社会制度的建构不能够抛弃过去的经历和传统,因为“今天和明天的选择是由过去决定的”。理解了过去,才能理解今日国家的制度演进历程[8]66。

从近几年西方权威评估组织对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各项指标的评估看,各项指标数值呈现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治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但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亚洲国家地区在政治发展过程中有不可复制的特殊性。因此,西方权威评估组织所谓“标准化”的评估值,在不同传统、地域环境下有时产生名不符實的现象。如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经济自由度很高,但是在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方面的成绩乏善可陈;虽实行多元化的多党体制,但政党发育不成熟,有数据表明,在2010年新宪法通过后,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有29个政党获得了参选当年10月议会选举的资格,但其中过半数都是新成立的政党。这样的政党一旦当选显然并不能承担领导国家的重任。这再次表明,在全球化、民主化进程中亚洲国家在选择政治体制的策略时,单纯以西方治理模式来实现国家的善治尚缺乏一种“相应的土壤”。[9]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在具体环境下,一个好的立法工作者和实事求是的政治家都不应该强调实现一个“绝对至善的政体”,更应该了解自身国家的现实条件而寻求“同它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1]133

注 释:

①Harry Eckstein, “A Perspective on Comparative Politics, Past and Present,” in Harry Eckstein and David E. Apter,eds., Comparative Politics: A Reade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of Glencoe, 1963, p. 3.

②相关经典著作参见Carl Schmitt, The Crisis of Parliamentary Democracy, Cambridge: MIT Press, 1923; Ivor Jennings, Cabinet Govern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47; Ernest Barker, The Politics of Aristotl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46; Carl Friedrich,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and Democracy, Waltham, Mass.: Blaisdell,1968; Herman Finer, Theory and Practice of Modern Government,New York: Holt,1949.

③Айзада Кутуева:Лидеры 5 фракций Жогорку Кенеша обсудили законопроект о референдуме по изменению Конституции,. Бишкек – ИА24.kg., 25 марта 2015года.

④барометр мировой коррупции 2016,http://transparency.org.ru/barometr-mirovoi-korruptcii/blog.

⑤Провительство:Стратегия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кыргызстана на период 2013-2017 годы,《Слово Кыргызстан》, 4 Мая 2014 года.

⑥НСК: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и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разделы статистики.,цены и тарифы ,Бишкек.2014года.

⑦НСК: Национальный стити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тет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разделы статистики,УДС , Бишкек.2014года.

⑧Закон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от 15 октября 1999года N111, 《О не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организациях》,принят Законодательным собранием Жорорку Кенеша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1 октярля 1999года.

⑨Приказ Минюста КР от 3 декабря 2003года №180Обутверждении положенияопорядке регистрации юридических лиц, филиалов и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бств органам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юстиции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⑩Список политических партий. Министерство юстиции Кыргызской Республики.

?20 лет Ассамблее народа Кыргызстана Модель межэтнического мира и согласия,http://www.assembly.kg/lit/001.%2020%20let.pdf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агентство по делам местного самоуправления и межэтнических отношений,http://gamsumo.gov.kg/ru/search/

?http://hdr.undp.org/en/2015-report/download Провительство: Стратегия устойчивого развития кыргызстана на период 2013-2017 годы.

?《Слово Кыргызстан》, 4 Мая 2014 года.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英)洛克.叶启芳等译.政府论(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3](英)帕特里克.邓利维,布伦登.奥利里.欧阳景根等译.国家理论:自由民主的政治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美)弗朗西斯.福山.黄胜强,许铭原译.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伦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俄)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

[7]赵永华.穷媒体、无序民主与国家动荡——解析吉尔吉斯斯坦政变中的传媒之争[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4).

[8]曹沛霖.制度纵横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9]杨心宇.吉尔吉斯“郁金香革命”的若干问题[J].俄罗斯研究,2006(4).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下一篇: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