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论文范文

2023-05-20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引言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单位,也是师生开展各项活动最基础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属于班级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借助互联网电子评价系统,能够帮助教师科学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切实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与针对性。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班级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相比之前而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所以新时期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一、互联网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价值观念与学习能力。由于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教师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的加大。通过手机移动终端能够摆脱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高效互动交流,能够使学生在课后积极踊跃的进行分享交流,增强学生的体验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下班级管理工作效率不断提高,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微信、QQ等各类方式进行互动交流,也可以为家长提供新型的交流平台,例如班级空间与班级圈、班级优化大师等等能够使教师与家长快速的进行联系沟通,有助于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二、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班级设施包括教学基础设施与公共基础设施,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质量提升提供保障,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梳理班级保护意识,班干部也应当履行应有的职责。班级文化周,教师布置属于物质文化,教师布置彰显着班级的特色与风貌,属于班级的脸面,所以班级布置应当考虑班级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班级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凸显班级特色,内容丰富且具有感召力量。通过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能夠稳定学生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课堂行动与学习态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班级如果制度不合理,可能会导致管理混乱现象。所以制定科学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有助于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通过加强班干部考核以及严格明确分工,确保班级事情这是有人管人人有责任能够体现班级管理的多样化与人性化,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三、班级管理具体对策

1.制定个性化班级建设计划,引导学生规范行为

制定个性完善的班级文化建设计划,必须要确保班级个性化发展目标,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信息化时代,可以有效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班级文化管理主题,例如在班会中设置“乐于分享,阅读交流”、“珍惜时间”等各项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能够积极踊跃的发表想法和意见,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教师将主题活动任务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后做完家庭作业的基础上,能够制作活动计划,在此过程中,家长与学生共同制作。教师可以随机选取三名学生进行自主展示,鼓励学生在投影仪下展示自己的计划以及活动内容,并且要求任课教师参与其中,在课堂上重视利用班优进行项目评价,经过一定时间之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通过制定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计划,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分享交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遵守制定的班级计划表,能够不断规范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潜移默化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2.教师更新育人理念,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班级个性化发展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正确且具有艺术的设计以及班级管理能力,教师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起着引导者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切记不要一概而论阻碍学生的发展空间,应当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采用个性化评价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差异,能够鼓励学生发表想法和意见,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与家长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能够有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高效沟通。能够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及时的反馈给家长,同时要传授家长具体的教育技巧,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3.加强班级文化制度建设,构建学生思想灵魂家园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主要是班集体,班级的心理环境与人际环境、学习环境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健康成长。所以要想有效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必须要有效借助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例如:可以应用什么班班通制作考勤制度表以及作业收发制度表、卫生值日制度表等等,鼓励学生自主制定一学期与一学年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确保执行制度要严格公正,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构建良好的思想灵魂家园,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静. 试论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 云南教育,2017(03):49-50.

[2] 曾国荣. 浅谈互联网环境下班级环境建设及其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 青年文学家,2018(27):98-99.

[3] 金大青、党君. 探究文化建设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8(95):183.

【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课标下班级管理及文化建设探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S[2018] GHB0774。】

(作者单位:甘肃省靖远县第八中学)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一、班主任的爱是班级凝聚力的“太阳”

班主任的爱应该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处事的公平上。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具有几十个家庭成员的大家庭,班主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要想“家庭”团结和谐、充满爱意,作为“一家之长”的班主任就必须“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谁都希望被尊重被公平对待。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班主任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当学生违纪犯错时,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要严肃批评、用心指正;当学生心中迷茫时,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要帮其扫除迷雾、助其走出“心魔”。总之,不以学生成绩的优劣、出身的好坏等条件的不同而对学生区别对待。

作为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心里要充满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多变和善变,“多变”是指身份的多重性,“善变”是指在面对不同的情况时,能快速地切换身份。在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时,班主任不可能只是授业解惑的导师,还可能是严肃认真的“父亲”,可能是和蔼可亲的“母亲”,可能是勇敢无畏的“兄长”,可能是善解人意的知心“姐姐”。总之,班主任要身怀一颗爱心、心藏一座天平。随时随地变换出最适合的身份,最贴心的角色,成为学生最需要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家中人人敬爱的“家长”。班主任才会成为班上发光发热的“太阳”,学生才能成为那蓬勃生长的“向日葵”。当葵花朵朵向太阳的时候,不就是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形成的时候了嗎?当然,这样的局面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班主任的爱就灌注在平日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里。例如,笔者在平时称呼学生就只称名不道姓,如张晓明(化名),笔者只叫晓明,这样就如亲人称呼孩子般让学生感觉到亲切,从而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在班级中有了家的感觉。平时班主任要用发现的关爱眼光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如一个学生把书桌收拾得整整齐齐,教师就会及时地在班上表扬他(她)。这样不仅被表扬者受到了鼓舞,学生们也会向他看齐,以他为榜样规范自己。

总之,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要充满关爱。如,平时经过走廊时,笔者会自觉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看到学生头发遮住眼睛时会下意识地帮他们把发丝挽起;看到写字驼背的学生就轻轻地拍拍后背;看到趴着睡觉的就会伸手摸摸他的额头,再询问一下是否不舒服……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使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从而形成向心力,使班级凝聚成一个牢不可破的集体。

二、班委会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火车头”

一群肯干、能干、会干的班干部就是班级这列小火车的“火车头”。“火车头”正能量足、劲儿大,火车就会跑得快。如何才能选举出这样的一群班干部,组成一个工作能力强、对班态度好、为“官” 威信高的班委会呢?这就要看班主任的“慧眼识珠”能力了。为了这“火车头”,笔者可是费了一番功夫。开学伊始,笔者就开始调查、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资料和小学的入学材料,进行仔细的研究。初步掌握了哪些学生学习比较好,擅长哪一科;哪些学生小学做过班干部;哪些学生有文艺才能等。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后,再通过近距离的观察、电访其家长和原来的班主任,并鼓励他们参加竞选活动。通过他们在竞选中的自我介绍和演讲,再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从中选出品行端正、学习较好、能力较强而且又愿意干的学生作为临时班委成员。班委会成立之初,班主任要定期对班干部进行培训、指导。让他们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有全局的观念;既能各司其职处理好分管事务,又能抱成一团,形成一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超强凝聚力。只有凝结成团结奋进、勇往直前、充满正能量的“火车头”,才能引领着班级这列小火车快速向前奋进。为此,笔者从不忘为他们加油鼓劲,润滑保养。每周至少与班委碰头两次,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规划布置下一步的工作。

三、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级凝聚力的“北斗星”

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就像是指明奋斗方向的“北斗星”,因此,设立好班级的共同目标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影响到班级的追求精神,影响到班级的凝聚力。正因如此,所以入学不久,笔者就确立班级奋斗目标为:建立和谐、健康、文明、向上的班集体。并通过举办班名、班徽、班歌设计活动,最后由学生投票选出班徽并确定班名为“820晞?班”,班歌由《我们都是追梦人》改编。班名、班徽、班歌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标志可以帮助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而且通过目标的确立和班名设计活动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

四、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磁力芯”

活动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的情感,最能形成班级凝聚力。活动分为学校组织的活动和班级内部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有军训、校运会,英语花样背诵比赛、建党100周年系列比赛等。学校组织的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精神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军训既能磨炼意志,强健体魄,又能增强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其中的队列比赛、拉歌比赛、拔河比赛等都能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内部活动有主题班会、辩论赛、演讲比赛、元宵节猜灯谜……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既增进了友谊又增强了合作意识。这些大大小小的活动同样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表现个性的舞台。这些活动就像磁场中心,形成超强的凝聚力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让他们团结在班集体中,为班集体的荣誉而努力拼搏。

五、典型、榜样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风向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常常抓典型、树榜样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例如,每次期中、期末考后会及时调整小组成员、小组长和副组长,前八名为组长,八到十六名为副组长,组长和副组长就是这小组的学习榜样。笔者还会选出“朗读之星”,他们就是早读的榜样。还通过主题班会选举出“晞?班贤能之星”三名,分别让学生们给他们写了事迹介绍词,做成宣传栏让他们成为大家的榜样。通过一系列的推选榜样活动,学生们了解了何为榜样,班级需要什么榜样,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自觉地向榜样看齐,主动聚集在榜样周围,“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慢慢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班主任长期不懈的一点一滴的努力。

[本文系惠州市2019—2020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论语》中的君子品质在中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hzkt017)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班级管理 班级文化 班级管理

班级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初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班级管理的稳步开展,对新课改下推进初中教育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自尊心强,追求个性自由的个性属性,强调初中班a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契合初中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依托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班级文化建设以“学生自我管理”为导向,以“班级精神”为核心,以“行为规范”为基础,实现多元化、开放式的班级管理模式。一方面,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塑造班级凝聚力、向心力,进而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班级管理涉及面广,班级文化建设中的班风、班规,都可以规范并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对班级各项事务的运行,形成既有促进,又有制约作用的软性力量。因此,在笔者看来,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增效班级管理,是新课改下初中班级管理建设及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制定班训、树立班风,形成班级向心力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家庭背景、个性气质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实现一个班级四五十人的管理工作,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以往班级管理理念的影响之下,班级管理以硬性管理为主,不仅难以实现长期有效的管理效果,而且容易造成初中生的逆反心理,对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产生抵触行为。于是乎,班主任与学生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学生学习生活不安、班主任管理处处不放心,双方处于管理与被管理的疲惫状态。班规缺失、班风不纯,必然导致班级一盘散沙。因此,优化班级管理,关键在于针对初中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强化班训制定、班风树立,在明确的管理目标的导向下,转变传统管理模式,形成以班风为引导、班训为激励的班级管理型形态。班级是一个集体,一盘散沙的管理现状,无法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效果,如何形成班级向心力,是依托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班级文化建设是凝聚班级向心力的过程,也是塑造集体形象、集聚精神激励的过程。班级管理不仅是教师一方的行为参与,还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自我管理。班训的制定,增进了班集体的精神激励,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自我约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乐学善思、好问求学”、“厚德博爱砥行感恩”等班训的制定,对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个人思想品质的塑造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班风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风范,班风的树立为班级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提供了重要的因子。整体风貌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塑造班级成员的良好形象,从而推动个人品德素养的发展,促进班集体良好作风的形式。“相互团结、自律进取”、“严纪守规,学风积极向上,争做优秀班级,争做文明班级”等班风的树立,能有效带动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二、丰富班级管理形式,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创新管理形式,优化管理内容,是当前初中班级管理的发展方向,也是新课改下构建多元化管理机制的内在要求。在传统班级管理中,班级管理形式单一,管理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其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并在相互渗透中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落实。在现有学校管理制度之下,学校班级管理多以“量化考核”为主,进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处于被控制的状态,班级成为个性自由发展的牢笼,这样的管理形态显然无法满足新课改下班级管理建设的需求。为此,在现有班级管理机制基础之上,发挥文化建设的作用,丰富班级管理形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学校“量化考核”制度的基础之上,班级可以通过民主讨论方式,制定相配套的班级公约,进而发挥量化考核制度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民主讨论形成的公约,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作为独立的个体,在班级学习、成长过程中,不应靠学校、教师的“他律”,而应该做到“自律”。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次,为更好地丰富并配合班级管理的开展,班级可以成立诸如“青年文明先锋队”等班级组织,让学生自我制定组织纪律、组织章程。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转变为班级管理行为,增进学生感知并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产生自觉性;再次,以班级文化建设为依托,盘活班级管理活动,开展“我是班级主人翁,我为班级献计策”、“值周班长制”等管理活动,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为班级管理创设“人人管班、人人爱班”的管理局面。班级管理不再是管学生是不是遵守纪律、是不是认真听讲、认真学习,而是将管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我管理培养过程中,受到班级文化的熏陶,在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之中,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自尊的满足。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班级文化建设不拘囿教室,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初中生个性好动、实践探究能力强,如何迎合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依托班级文化建设的契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课外活动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为导向,做到贴近学生,将课外活动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求知的重要过程。另一方面,利用课外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娱乐的成长空间,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在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的意思。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契合班级管理建设的要求,迎合初中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求,让活动比赛成为学生素质教育、精神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兴趣爱好小组,如成立篮球(乒乓球)兴趣小组、诗歌兴趣小组等,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课外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比赛中体会兴趣的快乐,在活动比赛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以学习为核心的班级管理形态,一直是班级管理优化与调整的重要方面。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对传统班级管理形成了一定的改革,但如何在“学习+活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班级管理建设的重点。教师抓学生学习的同时,要让学生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对课堂知识结构进行补充和完善,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愉悦的文化活动氛围之中,得到有效学习、获取健康教育,消除社会不良社会文化、风气对学生课余生活的影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应通过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将更多时间放在课堂学习和有益的课余活动之中,有效提高学生不良社会思想、行为的免疫能力。

四、推进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推进,强调“文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实现班级管理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对于班主任而言,班级管理涉及面广,在强调制度管理的基础上,优化班级管理效率,规范并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首先,坚持“民主”原则,师生共同讨论,制定符合本班实际、具有本班特色的班规,进而为班级管理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如通过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从学习、卫生、纪律等方面制定班级制度;其次,以创新为导向,构建新的班级管理体制。传统单一的管理制度,不仅难以适应并满足班级管理的需求,而且管理效率低,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起到有效的管理。因此,班主任可以建立“小组负责制度”,通过对小组的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各项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综合考评的有效性;再次,强化细节管理技术的运用,转变工作模式,强化主体班会的组织和实施。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主题班会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班级可以建立主题班会制度,周一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形式可以多样化,能够针对每个星期学生的学习等情况,开展针对性强、教育意义突出的主题班会,进而更好地强化班级管理的艺术性。当然,主题班会还可以围绕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开展民主、法律等相关的主题班会,将社会热点与主题班会紧密结合,强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等的认识与学习,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总而言之,班级管理是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推进教与学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初中生正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个性强、自尊心强、探究实践能力强,因此,强调班级管理应践行“生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化。班级管理的优化与创新,关键在于如何以创新为驱动,坚持以班级文化建设为核心,为班级管理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内容和管理方法,更好地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通过制定班训、树立班风;优化管理形式,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开展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是依托文化建设这个大环境,推进班级管理的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温亮宝.班级文化建设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才智,2015(04).

[2]李丽华.浅谈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J].新课程(上旬),2015(07).

[3]王淑兰.让班级文化建设成为班级管理的亮点[J].教育革新,2016(11).

[4]赵旭.下好“一盘棋”,共建一个家——班级管理案例之班级文化建设[J].青年时代,2015(13).

[5]张伟萍.浅谈班级文化建设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J].课外阅读,2013(06).

[6]谭英海,王宗光.略论班级文化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3(10).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班级文化是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而新课堂背景下的班级文建设的核心是班级小组文化建设。班主任应探索小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建设策略,并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班级文化建设新体系。

关键词:新课堂      班级文化    小组文化      建设思考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5.011

班级文化是通过班级这个载体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它分为班级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指物质文化(如教室环境),隐性文化指行为文化(如班级活动)、制度文化(如班规)和精神文化(如班风)。班级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状态、价值观念、学习行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自从实施师生互动自主合作的五环节(自主预习、合作探究、展示拓展、反馈检测、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我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办学宗旨,确立了“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服务”的办学理念。我们的新课堂改革是以小组为基本的学习、管理单位开展班级活动的。班级文化的核心就是小组文化建设,我们要通过小组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活动中,真正把班级管理权、课堂发言权还给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做好班级小组文化建设呢?

一、班级小组显性文化建设

(一)先摸底,后分组

参照上学期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接受能力、个性特征及性别、学习兴趣等因素将全班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原则上每个小组都应包括按以上指标综合评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的学生各一名。将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综合因素平均分为A、B两类,每一类的1号和最后一号结合,能力较强的分别为A1、B1,较弱的为A2、B2,A、B二类搭配组合为A1A2和B1B2两个互助组,A1、B1分别负责A2、B2的学习。

(二)对号入座、分工明确

将每组学生从组长到组员按序分为二层编号,即A1、A2、B1、B2,全班学生都有一个代码,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A1号为小组长,B1号为副组长、A2号为记录检察员、B2号为中心发言人。组长为常任制(任期1学期,根据评价优劣委任),主要负责本组同学学习方面的问题,副组长为轮换制(半学期轮换一次),副组长负责管理本组的纪律、卫生等工作,以便更好地培养组员良好的养成习惯,内化相关规则。记录检查员负责观察、记录组员表现,统计分数等。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在全班自觉发言,可以定期更换,以便全组成员都能得到锻炼。

(三)座次的编排方式

分组后的座位设置采用前后桌式,A2、B2坐前排,A1、B1坐后排,4人一小组,2人一对组(对面而座),这样教师就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同学是几号,代表怎样的水平,方便管理与检查。同时也便于A2、B2号向A1、B1号请教问题,为实现组内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做好准备。小组成员坐得足够靠近,有利于他们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也方便全班学生的互动。

(四)起组名,拟组训

每组根据组员个性、奋斗目标,集思广益,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响亮的名字,拟定一条勤奋进取、互助合作、展示风采的组训。如组名“我心翱翔”“东风化雨”“雄鹰展翅”等;组训“不求最好,只求进步”“超越自己,让自己满意”,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精神。

二、班级小组隐性文化建设

(一)小组制度建设

小组制度是组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班主任主持下,通过分组讨论,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规范、管理规范等,细化小组学习、管理评价指标及考核要求,采用捆绑式评价,既突出组员的个体作用,又评价小组的集体表现,坚持量化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组动态管理

小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隔一学期,经过各学科诊断、小组综合评价分析后,教师可以对组长、组员进行个别调整。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既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开展小组活动

小组文化需要在小组活动中得到体现、发展。我们要把小组作为学生课堂学习、班级管理的基本单位,开展班级活动,建设班级文化。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第一,保持教室、区域卫生。按照小组分配卫生任务,保证教室地面干净,窗明几净,区域卫生整洁,营造优美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第二,创新墙壁文化。开发墙壁文化,精心设计、布置教室墙面,让教室的每面墙壁都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室的正面黑板上方是班风,黑板左侧是班级荣誉奖状、班级八荣八耻、眼保健操图,黑板右侧是课表、值日表、作息表、报警电话。教室左面的墙壁张贴名人名言,右面的墙壁是班级小组专栏,有组规、组训、组号,小组评价表等。教室后面是学习园地,展示学生习作、手抄报等。我们将教室墙壁的每一部分都划分给不同的小组,由各小组负责装饰、美化、更新。

第三,设立班级图书角。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由学生捐书和校图书管理员定期更换。各班图书管理都分配给小组,由各小组轮流管理,负责图书借阅、登记、整理。

2.班级行为文化建设

班级行为文化就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活动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

第一,开展主题班会。根据学校政教处安排和班级实际情况,每周一下午第三节是班会课。每次班会都要确立一个主题,会前班主任将任务分配给各小组,会上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讲解、讨论、表演等,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开展文体活动。根据学校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艺术月”“读书周”“运动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增长他们的才干。

第三,开展实践活动。结合节日和学科教学安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参加给类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3.创建制度文化

制定班名、班规,班级公约、考核等制度,创建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应该由学生分组讨论、班委会合议、全班学生民主表决产生,由学生自己制定、执行,奖励、处罚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4.形成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其主体就是班风。我们要把小组当做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形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班级风气,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成长。

班级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健康的班级文化不仅能够促进高職生健康成长,也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实现持续发展。本文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出发,列出当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从中找出问题和分析原因,并尝试着提出了高职院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班级文化;探索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担负的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担子显得更加重要。班级是高职院校的一个细胞,也是高职院校开展学校教育的重要阵地。探索班级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属于群体文化范畴。它是指一个班级的全体师生在长期学习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代表着一个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是班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主要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班级标识、班级容貌等物质文化建设;二是班纪班规等制度文化建设;三是班风、学风、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又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时刻在发生着变化。所以,全体教师与学生们都要积极作为、良性互动,通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共同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分析

同一般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

(一)学生生源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文化知识的能力欠缺;也有一部分学生对集体漠不关心,不愿意参加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自己来高职院校就是为了学有一技之长,或是来混文凭。学生的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班级文化建设。

(二)教育目标不同,要突出职业性和地方性。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是为地方输送专业的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所以,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一定要突出以下两点:一是要突出职业性教育特点。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渗透职业道德、普及职业技能,营造出深厚的职业教育氛围。二是要突出为地方服务。多年来,地方为高职院校的发展、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职院校要回馈社会、服务地方,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引导学生们为地方服务、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做贡献。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它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塑造了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也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专业人才。然而,不能否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班级意识、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淡化;班级活动弱化、班级制度不全等。特别提及的是当前网络文化严重冲击着班级文化建设。网络作为新时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它迅速占领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阵地,不少学生热衷于坐在电脑前面,或是埋头摆弄手机,陶醉于网络虚拟的空间,导致对于身边的班级文化漠不关心。这个问题亟需解决。

三、加强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过于狭窄。

一是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几十名学生都热爱集体、不损害公物、不打架骂人,就要靠班级出台一套规章制度来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规矩挺在前面,才能约束大家。制定了规章制度,就要有“章”必依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还要加大惩罚力度,真正做到执“章”必严, 违“章”必究。只有这样,班级才会没有杂音,步调一致,团结向上。

(二)教学质量评价过于主观化。

二是培养一批优秀的班干部。要把那些热爱学习、责任心强、关心集体的学生发展为干部。这样,学生班干部来源于同学中间,了解大家的所想、所盼、所愿,可以作同学们的代言人。通过培养,学生干部可以帮助教师和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以便让他们挤出时间集中精力用于其它工作。可以说,学生干部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班级建设的“带头羊”、“领头雁”,一定要充分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三是开辟“多领域”文化阵地。比如,利用板报、墙体书写大量的“爱国”、“ 爱校”、“ 爱班”、“爱岗”的饱含正能量的标语和口号;或者利用班会、团会时间,结合眼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讨论,通过辩论让大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或者在互联网上建立班级网站,设置“班级管理”、“班级风采”、“我为班级发展献一策”等栏目,引导大家关心集体,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 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他们到企业下车间,或是到边远地区开展送技术下乡活动,来练习本领,增长阅历,以便让学生们融入社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邀请当地企业以及优秀的技术人员进教室到课堂,或者担任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裁判。通过技术人员面对面地讲解专业知识、手把手地传授生产技术,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加强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潜心钻研,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加油出力。

参考文献:

[1] 周勇,朱文青. 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 机械职业教育,2011,No.30910

[2]曹秀海,王新波. 高职院校职业化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施[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No.67822

[3]夏萍. 五年制高职班级文化建设探讨和研究[D].苏州大学,2013.

作者简介:金俊美(1979.09-),女,汉族,河北省保定市,硕士研究生,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教育管理。

上一篇:玉文化论文下一篇:企业文化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