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与生活论文范文

2023-03-05

经济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1篇

林秋琴

以‚世界末日‛为背景的好莱坞大片《2012》,讲述2012年12月21日,全人类经历了灾难和逃亡后,一部分人和动物在‚诺亚方舟‛上活下来的故事,由此掀起了一股讨论‚灾难与地球末日‛的狂潮。 ‚末日‛的场景越触目惊心,人们对‚拯救‛的期望就越高。

从电影《2012》的地球末日预言,到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从我国西南百年一遇的大旱到横扫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都给人类敲响拯救地球的警钟。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全球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甚至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首次活动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30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更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地球一小时”活动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今年是3月26日,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短短5年时间,吸引了全球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参与,一股旨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潮流已经开始席卷全球。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这一问题,主要是了解四个问题:一是低碳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二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各国实践;三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四是积极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低碳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首先是英国人提出来的。2003年,英国发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

1 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导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减少‚碳‛排放,是节能减排在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方面的具体化。

对低碳的内涵,有三种解读。

一是绝对低碳,即零碳或无碳。能源供给来源于碳中型的生物燃料和无碳的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在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零碳或无碳目标显然是理想的,但是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第二是满足一定目标的低碳。例如,发达国家实现《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即可视为低碳。如果我们在2020年相对于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就是低碳的。

第三是相对低碳。如果某企业单位增加值的碳排放低于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这个企业可以称为是低碳的。参照值还可以某一基年照常排放水平,或其他方式。对于发展中国家,低碳应该是相对的,不应该成为约束发展的因子。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其本质在于要求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激励制度的创新,推动世界走向低碳社会。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具有共性,强调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平衡,但也有区别。

循环经济强调的是物质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能源的尽量利用、废物减量,从而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概念较为类似,强调生产过程的生态化设计和管理,从而减少外界的物质与能量输入,实现自我良性循环,避免对外界的不利影响;

绿色经济强调环境友善,污染得到控制,环境得到修复,空气清新,

2 水源洁净,生活环境绿色。

低碳经济强调的是碳的约束,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要求削减碳排放。无碳的活动,不受约束。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一)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气候系统是构成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任务是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

IPCC于2007年发表的第四份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这份由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报告指出,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显著上升,现在已远远超过工业化时代之前数十万年间的水平,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5万年以来的最高点。

报告在详细计算了各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后认为,可以肯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净影响是气温升高。

北极熊为何要伪装成大熊猫?

气候变暖啦,北极熊移民来到了中国,所以伪装成大熊猫了。

3 1.人口爆炸。气候变暖关键在人口爆炸。占世界7%人口的富国制造了全世界50%的温室气体,而最贫穷的50%人口仅仅制造了7%的温室气体。

2.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会新增大量温室气体CO2。大量的历史数据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地球升温的罪魁祸首。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我们已经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化前的280ppm增加到了现在的387ppm。

因此,全球变暖的形势比原先预计的更加紧迫,目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达到危险值,临界点:350ppm(百万分比浓度),应采取必要行动使之回到350ppm或更低水平。

3.伐木毁林。由于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化二氧化碳的树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大大升高。

4.破坏水循环。原油泄漏或破坏海洋生态等情况,改变了全球水循环和洋流走向,最终导致气候变化。

(二)气候变暖的影响

20世纪的100年,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100年;而过去的50年,又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50年。气温变化过程证实着全球变暖的残酷事实。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

据IPCC第四次报告说,在本世纪结束之前,全球温度将有可能上升摄氏二度到六度。一般来说,气温只要上升2摄氏度,全球GDP的1/5将灰飞烟灭,就会对于全球环境造成伤害,除了冰帽融化,生物灭绝,上升的海平面更会淹没许多岛国或者临海土地,让无数个家庭无家可归。

‚冰川都化了,我们站在哪儿?‛(企鹅) 1.海平面上升 众岛国被淹。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会升高1米以上。 威尼斯—‚水正在成为‘水城’最大的敌人。‛倒计时:40年 印度洋上平均海拔只有约1.5米的马尔代夫将彻底消失。这个岛国上的人们将沦为气候难民,举国搬迁。倒计时:90年

2. 冰川融化 ,淡水资源流失。通过筑坝等水利工程,人类目前已成

4 功控制了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但不幸的是,在此之后其中有近3成已不能到达海洋,成为时涝时枯的季节河。水资源匮乏已开始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3.众多生物物种灭绝。2009年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显示,其评估的44838个物种中,有16928种达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鸟类、五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四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两栖类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指数评估结果也同样让人痛心:1686种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仅在从1970年到2005年这30多年间就下滑了30%。

2009年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显示,其评估的44838个物种中,有16928种达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鸟类、五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四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两栖类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指数评估结果也同样让人痛心:1686种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仅在从1970年到2005年这30多年间就下滑了30%。

从2006年起,欧盟生物多样性办公室和重庆市环保局等单位一起,开展了全面的重庆物种调查,目前第一阶段调查已经结束。调查认为,虎、狼、藏原羚这3种珍稀野兽,以及斑背潜鸭、黑海番鸭、黑鹳、秃鹳这4种珍稀鸟类,在重庆已经处于绝灭状态。

4.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近期中国灾难性气候频频发生:

(1)西南大旱——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对部分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统计数字显示,罕见旱情已导致中国西南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份18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绝收面积11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2)强沙尘暴—3月1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是今年入春以来北方地区遭受的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不仅对我国北方地区造成影响,还给江苏、安徽、湖北等南方地区带来扬沙或浮尘天气。16个省份约2.7亿人遭受沙尘侵扰。

科学研究表明,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

5 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

漫天飞舞的黄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掠夺的抗议,就是对那种不计资源、能源和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惩戒。

(3)内蒙古9800万亩草原遭鼠害。进入5月份以来,气温回升,气候变化异常,内蒙古全区爆发大面积鼠害。在鼠害严重地区,一公顷土地上能有1400多只老鼠。草原上满地的鼠洞,让骏马难再奔驰。刚刚返青的牧草,被老鼠大肆吞噬,让牧民们挠头不已。绿色的草原正在变成黄褐色的荒漠。

(4)南方水灾。6月27日8时-28日8时,广东西部、广西东部西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北部等地降了大到暴雨,局地降了大暴雨。最大点雨量为广西藤县249毫米,广东阳东235毫米。受降雨影响,辖区内大部分河流超过警戒水位0.25米。6月28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分析,今年以来全国洪涝灾害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灾害损失偏重。二是山洪灾害致人员死亡比例高。山洪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及其引发的房屋倒塌致死人数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近九成。三是受灾区域集中损失重,局地重复受灾。6月13日以来,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浙江、重庆、四川、湖北、贵州等10省区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93亿元,死亡215人。广西、江西、广东等省部分地区多次重复受灾。

5.农作物减产 ,饥民更多。受环境问题影响,全球已有25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数字将在50年内增加到2亿。全球变暖对非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已经有数百万人因气候变化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

6.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地震、洪涝和强风暴,以及多次蔓延全球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疫情等灾害,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索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国际社会为减少“碳足迹”也签订了不少公约。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制度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通过。《气候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确立了 “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京都议定书》。根据《气候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的授权,缔约国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东京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确定《气候公约》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的减排指标,工业化国家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5.2%。同时,确立了三个实现减排的灵活机制。即:联合履行(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3.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和《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但事与愿违,

7 由于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态度变得消极,在量化减排、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等问题上缺乏诚意,有关各方分歧进一步拉大,最终各方代表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规定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幅度应控制在2摄氏度内,发达国家设立强制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展开自主减排行动。

尽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的最终不尽人意,但会后各国都会从发展低碳经济入手,尽量减少和控制碳排放。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并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低碳经济方面进一步采取重大措施,在低碳经济的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以此主导全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行新经济的变革。

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1.英国: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经济复苏。英国政府不久前出台了《英国低碳过渡计划》以及《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三个配套文件,目标是要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34%。该计划标志着英国正式确定了将低碳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突破口的战略,拟通过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从根本上提升英国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英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5月,英国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右二)与车手亨德森、文宁和威尔敦合影。3名车手将骑着高科技太阳能动力自行车环游世界,全程约1.9万公里,以此向世界宣传太阳能的潜力。

2.美国:出台《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总量排放国之一和最大的人均排放国。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奥巴马政府最近提出的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17%的目标,

8 被广泛认为太过小气,与其超级大国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符。

3.冰岛:计划到2050年成为不使用石油的国家。

4.丹麦:找不到垃圾的丹麦小岛。丹麦珊姆索岛所有的能源都是环保的,来自没有污染的土地,又回归于这片净土,永久性地循环下去,因此没有真正的垃圾。

5.挪威:拟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木质摩天大楼。挪威宣布将打造世界最高的木制摩天大楼。这一新建筑可望成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集多种风格与知识进步象征意义的标志,以及可持续发展建筑和碳排放平衡的典范。(挪威木结构大厦效果图.) 6.以色列:六十年不放松 全球应对水危机的领袖。在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第五届国际水技术与环境控制展览会展会上,展示的海水淡化装臵和集水装臵。

7.德国:目标是最终建立起零垃圾的循环经济系统。德国是国际上公认的垃圾资源化做得较好、垃圾管理体系较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德国克尔海姆县垃圾堆肥厂

8.日本:从世界最脏到环保第一。日本在进入发达国家之列的同时,同时也拥有着工业大国中最高的森林覆盖率,最发达的环保产业,最完善的环境法规体系以及最显著的污染治理成果。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我国通过发展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化解能源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国家的政策倡导、企业的低碳生产以及公民个人的低碳生活三个层面的互动。

(一)基本理念和目标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

9 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政府首度宣布中国的低碳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承诺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二)具体行动 1.政府举措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这些举措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制订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二是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采取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和行动,鼓励和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据4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国近期要通过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大执法处

10 罚力度,淘汰煤炭、焦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九大行业的落后产能。

三是将单位GDP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建立了地方、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逐级进行考核。

四是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企业参与、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水能、核能、太阳能、农村沼气等低碳能源。

五是深化能源资源领域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2.行业政策

可再生能源: 2009年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通过,确定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电网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在立法上强制性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上网。

资料图片:风电近年来在中国呈现爆发式的发展,年均装机增速都在100%以上。这是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的一处风力发电场。

建筑:通过政策大力推动建筑节能。2008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到2009年底,全国新建建筑物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

汽车: 2009年3月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对采购新能源汽车实行了优惠政策,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步伐。(新能源汽车图) (三)未来展望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措施:

——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

——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中,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

11 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中,指出“前瞻部署气候变化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在“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中,指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资源税改革”、“鼓励外资投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在外交工作中,指出新的一年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对外工作,在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这些指明了今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和重点

上海世博会中的低碳元素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围绕着这样的理念,上海世博园区内的低碳元素比比皆是。

图为世博园区有几百辆零排放的燃料电池汽车向游客提供服务。 图为印度馆内竹制的世界最大穹顶,这个竹制穹顶上方是小型风力发电装臵和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场馆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图为瑞士馆用大豆纤维制成的红色幕帷,能发电,可天然降解。 图为世界气象馆墙体外层如人的皮肤,防风、防雨、透气。 图为由回收的可乐瓶制成的环保包。

图为世博伦敦零碳馆内由废旧轮胎、水管、瓶子组成的“零碳酒吧”。 图为游客在丹麦馆内享受自行车带来的乐趣。 图为西班牙馆外墙是用藤条材料组成,既环保又传统。 图为世博伦敦零碳馆内由废旧纸箱做成的沙发。

四、积极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低碳生活—关爱自己也关爱地球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崇尚低碳生活,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减少

12 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环境更优美,开销更少,不仅减轻自身的压力,也减轻了地球的压力。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

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二)减少碳足迹

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 ”(产生、使用和消费这些东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

1.碳足迹:是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碳足迹‛就大,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反之‚碳足迹‛就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2.‚碳足迹‛估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油耗公升数×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公里数×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公里数×0.139

13 (三)行动起来—此时、此地、此身

1.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有人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防治污染、环境友善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

低碳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臵,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不仅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更取决于每一位公民的低碳理念。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我们的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

作为生产者,企业搞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关闭小火电、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作为消费者,我们随手关水龙头、关灯,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用太阳能热水器,这都是在向低碳化迈进。以节能灯为例,曾有专家测算,到2010年,预计全国2.7万亿度用电量中照明用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如果全国有1/3的白炽灯换成LED节能灯,每年能省下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

所以低碳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和消费中。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把减少二氧化的行动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小学生们在展示获赠的环保袋和省水阀

2.过快乐时尚的低碳生活。由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的全国“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启动仪式2010年3月24日在北京召开。活动旨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推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家庭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贡献力量。我国有3.7亿个家庭,如果全国所有的家庭每节约1千瓦时电,就将减少2.9亿公斤碳排放,每节约1吨水就将减少0.72亿公斤碳排放,

14 每少使用一个塑料袋就将减少37吨碳排放。活动在全国31个省区市同步启动。主题活动提出了“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

(1)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拔插头; (2)少用空调多开窗;

(3)使用节水型洁具,循环用水; (4)温水洗衣自然晾晒;

(5)随身自备饮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 (6)少喝瓶装饮料,多喝白开水; (7)外出用餐自备筷、勺等便携餐具; (8)购物使用布袋子,尽量不用塑料袋; (9)电梯少乘几层,楼梯多爬几层; (10)每周少开两天车,多坐地铁和公交车; (11)每周上班走路或骑自行车一到两次; (12)多在户外运动锻炼,少去健身房; (13)提倡减少荤食,合理健康饮食; (14)家里多养花种草,绿化居室环境;

(15)建立家庭低碳档案,核算每月家庭减少的碳排放量。 广西“低碳家庭”科普传播进社区活动3月24日启动 3.此时、此地、此身,开始低碳生活!

2009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湖南大学时对广大学子提出六字希望——此时、此地、此身。这虽然是对大学生提出的希望,但我认为,对于我们每个公民来说都是适用的。

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 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

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

面对气候变暖的威胁,我们应牢记总理的寄语,努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15 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时、此地、此身,开始低碳生活!

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用自制道具在校园内进行低碳生活方式宣传 公民的低碳生活应当从衣、食、住、用、行做起:

(1)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少穿化纤衣服,多穿棉质衣服。衣服洗净后,挂在衣绳上自然晾干。解下领带,应季穿衣。

(2)食:科学营养,合理搭配 。提倡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荤,多吃素;少喝酒,不抽烟。杜绝浪费粮食的现象。

(3)住: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净化室内空气;及时关掉电器的电源。注意安全。

(4)用: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选用节能电器。少用一次性水杯、筷子等餐具、少用塑料袋,少饮用瓶装水。

(5)行:多乘公交车,少乘出租车 ;多爬楼梯;少乘电梯;多爬山运动,注意锻炼身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行为,大改变。 “低碳”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责任。中国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严峻的形势催促着我们,重大的使命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的永续发展,为了生活的和谐美好,为了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碧,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珍惜一粒粮、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入手,做践行低碳生活的引领者,以低碳生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名词解析

1.碳中和: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1997年问世以来,‚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渐走红,实现了从‚前卫‛到‚大众‛的转变。

4.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

16 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6.森林碳汇(Forest Carbon Sinks):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减缓措施。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

7.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玻璃制品等产品而进行的关税征收。这完全可以视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延伸。‚碳关税‛不仅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8.绿色保护主义:是指一种以保护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名义,对来自于国外的进口商品加以限制的手段和措施。其中以低碳名义征收的“碳关税”尤其值得警惕。按照《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条款,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纸张等进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即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关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碳排放税多是国家内部征收,其目的是督促本国企业和民众节能减排。一些专家认为,将碳排放税变成“碳关税”,用于对外贸易,实质是保护本国企业竞争力,说到底这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

联合履约机制(JI)就是指某一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另一发达国家实施的减排项目,该两国均需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

排放权贸易(ET)是指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的减排义务指标,

17 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即俗称为碳贸易。目前,在北欧电力交易所已形成欧盟内部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每日挂牌交易。

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发达国家把帮助发展中国家削减的排放量算作本国的削减量,只有CDM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

(四)低碳经济发展呼唤低碳人才

根据联合国劳工署的统计,绿领人才到2030年将增加约2千万个工作机会,美国甚至每四个工作机会中就有一位为绿领,欧盟在绿色建筑产业工作机会也将增加350万人,约为目前职缺的三倍,显然,绿色产业相关人才正逆势成长,“绿领产业”方兴未艾。

据专家保守预测,2010年我国绿色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将超过1000万人。

随着迈向“低碳时代”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企业纷纷进军低碳产业,环保型“绿色人才”成为进场企业的热招对象。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凸现,一些企业人士直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

教育部网站2010年2月发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说,为了加大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有关高校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

通知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领域包括:①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新能源汽车等。②信息网络产业。传感网、物联网技术。③新材料产业。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④农业和医药产业。转基因育种技术。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⑤空

18 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

经济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2篇

低碳生活的背景,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自2009年12月7日开幕以来,就被冠以“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会议”、“改变地球命运的会议”等各种重量级头衔。这次会议试图建立一个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让很多人对人类当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了深刻的反思。纵然世界各国仍旧减排问题进行着艰苦的角力,但低碳这个概念几乎得到了广泛认同。

关键词:低碳生活 低碳经济 居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文化、文明幸福与稳定紧紧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廿一世纪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让广大家庭享受丰富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时,能源的枯竭日益警示着人类要节能减排,珍惜我们生存的环境。因而在广大家庭中倡导低碳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我们在暑假期间利用十天的时间对唐 山市古冶区家庭低碳生活进行了调查与思考。

一、在城市家庭中倡导低碳生活的意义

城市家庭践行低碳生活起到巨大的节能减排作用。倡导低碳生活,家庭在衣、食、住、行、游上均能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排少二气化碳排放。以温江区为例,现有城市家庭6.2万户,每个家庭每天减少家电的使用率,每天节约1度电,城市家庭每天将减少4.867万公斤碳排放;70%家庭每周步行或公交一天,节约1升油,城市家庭每周将减少3.4万公斤碳排放。由此可见在家庭中倡导低碳生活,广大家庭在衣、食、住、行、游五大方面实现低碳生活方式,将起到巨大的节能减热作用,为实现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起到重要作用。

低碳、科学的生活方式将在全社会掀起低碳时代。让广大家庭充分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家庭成员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践行低碳生活,减少家庭的生

第 1 页 共 6 页

活开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低碳、科学生活方式,并在这种生活方式沿用到工作、娱乐。由此可从低碳家庭延伸到低碳机关、低碳单位,形成全国人民达成共识、共建、共享的低碳社会,必将掀起新的低碳时代的到来。

二、城市家庭低碳生活的现状

对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近年来,随时国家倡导生态文明、低碳经济,各级媒体对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的广泛宣传,广大城市家庭对“低碳生活”有着概念性的认识,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中或多或少的践行低碳生活,但对其它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广大家庭停留在节约能源是减少家庭支出,建立科学、健康的低碳家庭生活方式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据调查,5%家庭生活全方面的践行低碳,较好地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和邻居;20%家庭有意识地践行低碳生活,30%家庭以节约型生活方式践行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与经济收入成反比关系。据调查,占30%中产以上较高收入家庭是高能耗家庭,该类家庭都有2辆车以上、高品质家电一应齐全,其高收入与现在的高节奏、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关,因此,该类家庭生活追求高效、高品质,呈现高能耗状况,是低碳生活的主要倡导对象。60%的小康及一般收入家庭拥有一辆家庭用车、家电齐全,其群体庞大,是碳排放主流。10%低收入家庭在生活较为拮据,生活成本低、节俭是其基本的生活方式,是碳排放量最低的一类家庭。

生活方式与低碳生活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便捷、高效、品质生活成为广大家庭追求的主流生活,其出行开车、热开空间、冷用暖气设备、休闲时电脑、电视同时开放等高耗能的生活方式普遍存在。据调查80%家庭拥有大小家电10类以

第 2 页 共 6 页

上,休闲居家同时开3种以上电器的家庭普遍存在;衣、食、住、行全部用大小家电保障品质生活的家庭占主流,其中不到10%家庭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逐步通过步代车、少耗电、水等方式践行低碳生活。

根据对问卷调查问题结果的分析得出:我们生活中的碳排量比三年前增加6%。家电的更新换代较多,节能型家电逐渐被市民认同,所以家电的电耗费量增长只有3%。家庭汽车使用量比三年前增加了30%,这也就是说,就出行汽车消费,比三年前的碳排量增加了30%。

三、有效推进低碳生活的建议

普及低碳生活知识,形成全民低碳生活概念。将低碳生活有形的宣传资料渗透到小区楼幢、单元进行宣传;利用新闻媒体、新媒体进行导向性宣传;发挥公益短信的作用,让低碳生活做到家喻户晓。实现住宅齐动员,在每个住宅小区设置“低碳生活”专栏,动态更新低碳生活的相关信息,引导小区家庭建立科学、低碳的生活方式。将创建低碳家庭与文明家庭联致力推进,在不同层面树立低碳家庭典型、宣传低碳事迹;在地方媒体上设专栏、专题节目进行立体型宣传;建立低碳生活奖励基金,奖励低碳家庭典型、鼓励推广、践行低碳生活成效卓著的小区,让有国家庭和小区充分感受到政府的肯定和关怀。在其影响和带动下,形成全民低碳生活的氛围。

完善相应的生活设施和相关规则,引导家庭进入低碳生活时代。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主要是指逐步完善地下停车场,免费提供自行车借还点,为自行车出行、步行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充分利用地下和空中交通空间,逐步完善地铁和轻轨交通网,减少私家车出行的交通压力和碳排放,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在生

第 3 页 共 6 页

活小区建立厨余利用区,鼓励家庭将厨房垃圾进行再利用处理,小区物管再把厨房产生的垃圾应用到小区绿地施肥,减轻城市垃圾处理压力。从布局、规划到建设,建立“城市十钟绿地圈”,让小区居民步行十分钟即可到附近的绿色享受清新怡人的环境,进行休闲、健身、娱乐,实现理想中的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低碳生活。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低碳生活被认为是一种时尚生活逐渐被人们认同,但是实施的人群相对较少。就是说,人们都有了低碳生活的意识,但却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因此,我们以学生的名义,向大家倡议低碳生活,希望大家在生活中注意以下细节:

1.改变用全自动洗衣机洗衣服的习惯,改用手洗衣服,既节约又环保。倡导每周用手洗衣服一次。

2.尽量拒绝一次性餐巾纸、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纸杯,因为这些制造离不开树木,破坏森林资源。建议改用手帕、竹筷子和玻璃杯,既保护森林,又少消耗能源。

3.买菜尽量骑自行车到郊区买菜,减少蔬菜用汽车运输,从而减少碳排量。 4.没有用节能灯泡的家庭,建议尽量把家里的灯泡都换成了节能灯,以节约能源。

5.尽量吃自己做的饭菜,不要吃成品食品和小食品,以减少制造这些食品过程中浪费能源。

6.去超市或菜市场,尽量自己带现成的或自制的购物袋。 附件:“低碳环保生活——对日常生活的调查报告”

第 4 页 共 6 页

(以下所示选项均为统计以后选择率最高的选项)

1、您了解“低碳消费”这个词吗?

A非常了解 B比较了解 C不是很了解 D根本没听说过

2、您是否关注过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A经常关注 B偶尔关注 C 从不关注 D不知道如何关注

3、请问你支持和倡导“低碳消费”吗?

A大力支持 B保持中立 C这个很难付诸实施 D反对

4、您经常使用一次性用品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D无所谓

5、平时买东西时会尽量选择低碳环保节能性产品吗?

A每次都是 B经常购买 C偶尔 D从不

6、如果具有同功能的产品,您会优先选择低碳产品吗?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D无所谓

7、您平时生活中会注意节水节电吗?

A、会 B、偶尔会 C、不会的 D、无所谓

8、您家中使用的采光设备是哪种灯具?

节能灯 B、日光灯 C、煤油灯 D、其它

9、您平时家里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A、木柴或蜂窝煤 B、煤气或天然气 C、电能 D、其它(比如沼气)

10、您平时各种节日或红白事时会燃放烟花爆竹或烧纸钱吗?

第 5 页 共 6 页

A、经常B、偶尔C、从不

11、您选择的交通方式主要是?

A、私家车 B、公交车 C、摩托车 D、步行或自行车

12、限塑令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了,您是否养成了去买菜购物时带布袋或循环使用塑料袋自带塑料袋的习惯 ? A从来不带 B总是带 C大多数时候带 D有时带,但次数很少

13、你使用一次性筷子吗 ? A经常使用 B从来不用 C很少使用

14、你会让你的电脑处于待机状态吗 ? A从来不待机,不用了就关机 B没有电脑 C经常待机,觉得关机再重开很麻烦 D偶尔会待机

15、电脑电视台灯等电器一旦不用你会立即拔掉插头吗 ? A通常我会拔掉 B有时会拔掉 C几乎不,觉得没必要

经济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3篇

林秋琴

以‚世界末日‛为背景的好莱坞大片《2012》,讲述2012年12月21日,全人类经历了灾难和逃亡后,一部分人和动物在‚诺亚方舟‛上活下来的故事,由此掀起了一股讨论‚灾难与地球末日‛的狂潮。 ‚末日‛的场景越触目惊心,人们对‚拯救‛的期望就越高。

从电影《2012》的地球末日预言,到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从我国西南百年一遇的大旱到横扫大半个中国的沙尘暴,都给人类敲响拯救地球的警钟。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全球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甚至极大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了‚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首次活动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30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更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地球一小时”活动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今年是3月26日,20:30-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短短5年时间,吸引了全球6000多个城市、超过10亿人参与,一股旨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低碳‛潮流已经开始席卷全球。

今天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这一问题,主要是了解四个问题:一是低碳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二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各国实践;三是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四是积极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低碳经济兴起的时代背景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首先是英国人提出来的。2003年,英国发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

1 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导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减少‚碳‛排放,是节能减排在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方面的具体化。

对低碳的内涵,有三种解读。

一是绝对低碳,即零碳或无碳。能源供给来源于碳中型的生物燃料和无碳的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在当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零碳或无碳目标显然是理想的,但是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第二是满足一定目标的低碳。例如,发达国家实现《京都议定书》减排目标,即可视为低碳。如果我们在2020年相对于200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就是低碳的。

第三是相对低碳。如果某企业单位增加值的碳排放低于同行业世界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这个企业可以称为是低碳的。参照值还可以某一基年照常排放水平,或其他方式。对于发展中国家,低碳应该是相对的,不应该成为约束发展的因子。

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

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社会转型;其本质在于要求低碳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激励制度的创新,推动世界走向低碳社会。

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具有共性,强调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平衡,但也有区别。

循环经济强调的是物质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能源的尽量利用、废物减量,从而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降到最低限度;

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概念较为类似,强调生产过程的生态化设计和管理,从而减少外界的物质与能量输入,实现自我良性循环,避免对外界的不利影响;

绿色经济强调环境友善,污染得到控制,环境得到修复,空气清新,

2 水源洁净,生活环境绿色。

低碳经济强调的是碳的约束,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要求削减碳排放。无碳的活动,不受约束。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一)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气候系统是构成地球系统的重要一环。在地球的漫漫历史中,气候总在不断变化,究其原因可概括为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科学研究认为,太阳辐射的变化、地球轨道的变化、火山活动、大气与海洋环流的变化等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

而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是造成目前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包括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土地的利用、城市化等。

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立,任务是评估气候变化状况及其影响。

IPCC于2007年发表的第四份评估报告指出,全球气温上升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可能性超过90%。

这份由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约2500名科学家共同完成的报告指出,自1750年以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由于人类活动而显著上升,现在已远远超过工业化时代之前数十万年间的水平,其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65万年以来的最高点。

报告在详细计算了各种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后认为,可以肯定,进入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净影响是气温升高。

北极熊为何要伪装成大熊猫?

气候变暖啦,北极熊移民来到了中国,所以伪装成大熊猫了。

3 1.人口爆炸。气候变暖关键在人口爆炸。占世界7%人口的富国制造了全世界50%的温室气体,而最贫穷的50%人口仅仅制造了7%的温室气体。

2.化石能源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会新增大量温室气体CO2。大量的历史数据表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地球升温的罪魁祸首。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我们已经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由工业化前的280ppm增加到了现在的387ppm。

因此,全球变暖的形势比原先预计的更加紧迫,目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达到危险值,临界点:350ppm(百万分比浓度),应采取必要行动使之回到350ppm或更低水平。

3.伐木毁林。由于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化二氧化碳的树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大大升高。

4.破坏水循环。原油泄漏或破坏海洋生态等情况,改变了全球水循环和洋流走向,最终导致气候变化。

(二)气候变暖的影响

20世纪的100年,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100年;而过去的50年,又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50年。气温变化过程证实着全球变暖的残酷事实。在全球普遍进入工业化的近100年来,地球平均地表气温升高了0.74℃。

据IPCC第四次报告说,在本世纪结束之前,全球温度将有可能上升摄氏二度到六度。一般来说,气温只要上升2摄氏度,全球GDP的1/5将灰飞烟灭,就会对于全球环境造成伤害,除了冰帽融化,生物灭绝,上升的海平面更会淹没许多岛国或者临海土地,让无数个家庭无家可归。

‚冰川都化了,我们站在哪儿?‛(企鹅) 1.海平面上升 众岛国被淹。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将会升高1米以上。 威尼斯—‚水正在成为‘水城’最大的敌人。‛倒计时:40年 印度洋上平均海拔只有约1.5米的马尔代夫将彻底消失。这个岛国上的人们将沦为气候难民,举国搬迁。倒计时:90年

2. 冰川融化 ,淡水资源流失。通过筑坝等水利工程,人类目前已成

4 功控制了世界上大多数河流,但不幸的是,在此之后其中有近3成已不能到达海洋,成为时涝时枯的季节河。水资源匮乏已开始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全球性问题。

3.众多生物物种灭绝。2009年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显示,其评估的44838个物种中,有16928种达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鸟类、五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四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两栖类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指数评估结果也同样让人痛心:1686种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仅在从1970年到2005年这30多年间就下滑了30%。

2009年底,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报告显示,其评估的44838个物种中,有16928种达到了濒临灭绝的状态,其中包括八分之一的鸟类、五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四分之一的珊瑚和三分之一的两栖类动物。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指数评估结果也同样让人痛心:1686种脊椎动物的种群数量,仅在从1970年到2005年这30多年间就下滑了30%。

从2006年起,欧盟生物多样性办公室和重庆市环保局等单位一起,开展了全面的重庆物种调查,目前第一阶段调查已经结束。调查认为,虎、狼、藏原羚这3种珍稀野兽,以及斑背潜鸭、黑海番鸭、黑鹳、秃鹳这4种珍稀鸟类,在重庆已经处于绝灭状态。

4.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近期中国灾难性气候频频发生:

(1)西南大旱——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干旱,对部分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统计数字显示,罕见旱情已导致中国西南地区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份18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绝收面积110多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236.6亿元。

(2)强沙尘暴—3月19日开始的沙尘天气,是今年入春以来北方地区遭受的强度最强、影响范围最大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不仅对我国北方地区造成影响,还给江苏、安徽、湖北等南方地区带来扬沙或浮尘天气。16个省份约2.7亿人遭受沙尘侵扰。

科学研究表明,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

5 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

漫天飞舞的黄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无休止掠夺的抗议,就是对那种不计资源、能源和成本的经济增长模式的惩戒。

(3)内蒙古9800万亩草原遭鼠害。进入5月份以来,气温回升,气候变化异常,内蒙古全区爆发大面积鼠害。在鼠害严重地区,一公顷土地上能有1400多只老鼠。草原上满地的鼠洞,让骏马难再奔驰。刚刚返青的牧草,被老鼠大肆吞噬,让牧民们挠头不已。绿色的草原正在变成黄褐色的荒漠。

(4)南方水灾。6月27日8时-28日8时,广东西部、广西东部西部、贵州西南部、云南东北部等地降了大到暴雨,局地降了大暴雨。最大点雨量为广西藤县249毫米,广东阳东235毫米。受降雨影响,辖区内大部分河流超过警戒水位0.25米。6月28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分析,今年以来全国洪涝灾害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灾害损失偏重。二是山洪灾害致人员死亡比例高。山洪爆发、山体滑坡、泥石流及其引发的房屋倒塌致死人数占洪涝灾害总死亡人数近九成。三是受灾区域集中损失重,局地重复受灾。6月13日以来,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浙江、重庆、四川、湖北、贵州等10省区市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93亿元,死亡215人。广西、江西、广东等省部分地区多次重复受灾。

5.农作物减产 ,饥民更多。受环境问题影响,全球已有250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一数字将在50年内增加到2亿。全球变暖对非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已经有数百万人因气候变化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

6.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恶化。特别是世界各地不断发生的地震、洪涝和强风暴,以及多次蔓延全球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疫情等灾害,导致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探索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国际社会为减少“碳足迹”也签订了不少公约。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制度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气候公约》)。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通过。《气候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确立了 “共同而区别”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京都议定书》。根据《气候公约》第一次缔约方大会的授权,缔约国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东京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确定《气候公约》发达国家(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的减排指标,工业化国家在1990年排放量的基础上减排5.2%。同时,确立了三个实现减排的灵活机制。即:联合履行(JI)、排放贸易(ET)和清洁发展机制(CDM)。

3.巴厘岛路线图。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4.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和《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一次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商讨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但事与愿违,

7 由于金融危机后西方发达国家态度变得消极,在量化减排、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等问题上缺乏诚意,有关各方分歧进一步拉大,最终各方代表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规定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幅度应控制在2摄氏度内,发达国家设立强制减排指标,发展中国家展开自主减排行动。

尽管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的最终不尽人意,但会后各国都会从发展低碳经济入手,尽量减少和控制碳排放。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并在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低碳经济方面进一步采取重大措施,在低碳经济的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以此主导全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进行新经济的变革。

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

1.英国:发展低碳经济 促进经济复苏。英国政府不久前出台了《英国低碳过渡计划》以及《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可再生能源战略》及《低碳交通计划》三个配套文件,目标是要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温室气体34%。该计划标志着英国正式确定了将低碳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复苏突破口的战略,拟通过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从根本上提升英国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英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5月,英国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右二)与车手亨德森、文宁和威尔敦合影。3名车手将骑着高科技太阳能动力自行车环游世界,全程约1.9万公里,以此向世界宣传太阳能的潜力。

2.美国:出台《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总量排放国之一和最大的人均排放国。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表明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有望成为美国未来的重要战略选择。奥巴马政府最近提出的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17%的目标,

8 被广泛认为太过小气,与其超级大国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符。

3.冰岛:计划到2050年成为不使用石油的国家。

4.丹麦:找不到垃圾的丹麦小岛。丹麦珊姆索岛所有的能源都是环保的,来自没有污染的土地,又回归于这片净土,永久性地循环下去,因此没有真正的垃圾。

5.挪威:拟建造世界上最高的木质摩天大楼。挪威宣布将打造世界最高的木制摩天大楼。这一新建筑可望成为北半球高纬度地区集多种风格与知识进步象征意义的标志,以及可持续发展建筑和碳排放平衡的典范。(挪威木结构大厦效果图.) 6.以色列:六十年不放松 全球应对水危机的领袖。在以色列城市特拉维夫,第五届国际水技术与环境控制展览会展会上,展示的海水淡化装臵和集水装臵。

7.德国:目标是最终建立起零垃圾的循环经济系统。德国是国际上公认的垃圾资源化做得较好、垃圾管理体系较为先进的国家之一。德国克尔海姆县垃圾堆肥厂

8.日本:从世界最脏到环保第一。日本在进入发达国家之列的同时,同时也拥有着工业大国中最高的森林覆盖率,最发达的环保产业,最完善的环境法规体系以及最显著的污染治理成果。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高的国家。

三、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增长方式依然粗放,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巨大压力。我国通过发展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化解能源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国家的政策倡导、企业的低碳生产以及公民个人的低碳生活三个层面的互动。

(一)基本理念和目标

2006年底,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

9 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6月,中国正式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

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

他还提出:“开展全民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让每个公民自觉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努力。”这也是对全国人民发出了号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政府首度宣布中国的低碳目标。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承诺作为约束性指标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二)具体行动 1.政府举措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这些举措主要包括5个方面: 一是制订并实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

二是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采取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和行动,鼓励和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根据4月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国近期要通过严格市场准入、强化经济和法律手段、加大执法处

10 罚力度,淘汰煤炭、焦炭、钢铁、有色金属等九大行业的落后产能。

三是将单位GDP能耗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一五”规划,并建立了地方、企业节能减排责任制,逐级进行考核。

四是通过加大政策引导和企业参与、资金投入,大力发展水能、核能、太阳能、农村沼气等低碳能源。

五是深化能源资源领域价格和财税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2.行业政策

可再生能源: 2009年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案通过,确定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电网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在立法上强制性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上网。

资料图片:风电近年来在中国呈现爆发式的发展,年均装机增速都在100%以上。这是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境内的一处风力发电场。

建筑:通过政策大力推动建筑节能。2008年10月1日开始施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到2009年底,全国新建建筑物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比例达到90%以上。

汽车: 2009年3月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推出了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对采购新能源汽车实行了优惠政策,加速了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步伐。(新能源汽车图) (三)未来展望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措施:

——在“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

——在“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中,指出“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

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碳汇,新增造林面积不低于8880万亩。

11 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中,指出“前瞻部署气候变化等领域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

——在“坚定不移推进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中,指出“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推进资源税改革”、“鼓励外资投向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在外交工作中,指出新的一年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对外工作,在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这些指明了今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向和重点

上海世博会中的低碳元素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围绕着这样的理念,上海世博园区内的低碳元素比比皆是。

图为世博园区有几百辆零排放的燃料电池汽车向游客提供服务。 图为印度馆内竹制的世界最大穹顶,这个竹制穹顶上方是小型风力发电装臵和太阳能电池板,为整个场馆提供绿色清洁能源。

图为瑞士馆用大豆纤维制成的红色幕帷,能发电,可天然降解。 图为世界气象馆墙体外层如人的皮肤,防风、防雨、透气。 图为由回收的可乐瓶制成的环保包。

图为世博伦敦零碳馆内由废旧轮胎、水管、瓶子组成的“零碳酒吧”。 图为游客在丹麦馆内享受自行车带来的乐趣。 图为西班牙馆外墙是用藤条材料组成,既环保又传统。 图为世博伦敦零碳馆内由废旧纸箱做成的沙发。

四、积极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 (一)低碳生活—关爱自己也关爱地球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崇尚低碳生活,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减少

12 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追求健康生活,不仅要低脂、低盐、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环境更优美,开销更少,不仅减轻自身的压力,也减轻了地球的压力。

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

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

(二)减少碳足迹

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 ”(产生、使用和消费这些东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

1.碳足迹:是表示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碳足迹‛就大,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反之‚碳足迹‛就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碳足迹‛,它以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来计算。这个概念以形象的‚足迹‛为比喻,说明了我们每个人都在天空不断增多的温室气体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2.‚碳足迹‛估算公式: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耗电度数×0.785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油耗公升数×0.785 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以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公里数×0.275 中途飞机旅行(2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55+0.105×(公里数-200) 长途飞机旅行(1000公里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公里数×0.139

13 (三)行动起来—此时、此地、此身

1.低碳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有人认为低碳经济是好东西,但太遥远。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低碳经济是点点滴滴汇集起来的,任何节能、防治污染、环境友善的行为,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

低碳消费有三层含义: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臵,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不仅取决于国家的经济战略、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相应的政策与制度环境,更取决于每一位公民的低碳理念。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我们的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

作为生产者,企业搞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关闭小火电、小水泥等落后产能,是对低碳经济的贡献;作为消费者,我们随手关水龙头、关灯,把白炽灯换成节能灯,用太阳能热水器,这都是在向低碳化迈进。以节能灯为例,曾有专家测算,到2010年,预计全国2.7万亿度用电量中照明用电量将超过3000亿度,如果全国有1/3的白炽灯换成LED节能灯,每年能省下一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

所以低碳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和消费中。低碳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把减少二氧化的行动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小学生们在展示获赠的环保袋和省水阀

2.过快乐时尚的低碳生活。由全国妇联、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主办的全国“低碳家庭·时尚生活”主题活动启动仪式2010年3月24日在北京召开。活动旨在广大妇女和家庭中推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低代价的低碳生活方式,引导家庭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贡献力量。我国有3.7亿个家庭,如果全国所有的家庭每节约1千瓦时电,就将减少2.9亿公斤碳排放,每节约1吨水就将减少0.72亿公斤碳排放,

14 每少使用一个塑料袋就将减少37吨碳排放。活动在全国31个省区市同步启动。主题活动提出了“家庭低碳计划十五件事”:

(1)使用节能灯,随手关灯、拔插头; (2)少用空调多开窗;

(3)使用节水型洁具,循环用水; (4)温水洗衣自然晾晒;

(5)随身自备饮水杯,不用一次性纸杯; (6)少喝瓶装饮料,多喝白开水; (7)外出用餐自备筷、勺等便携餐具; (8)购物使用布袋子,尽量不用塑料袋; (9)电梯少乘几层,楼梯多爬几层; (10)每周少开两天车,多坐地铁和公交车; (11)每周上班走路或骑自行车一到两次; (12)多在户外运动锻炼,少去健身房; (13)提倡减少荤食,合理健康饮食; (14)家里多养花种草,绿化居室环境;

(15)建立家庭低碳档案,核算每月家庭减少的碳排放量。 广西“低碳家庭”科普传播进社区活动3月24日启动 3.此时、此地、此身,开始低碳生活!

2009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湖南大学时对广大学子提出六字希望——此时、此地、此身。这虽然是对大学生提出的希望,但我认为,对于我们每个公民来说都是适用的。

此时,就是现在应该做的事情,就立即做起来,不要拖延到以后; 此地,就是从你所处的岗位做起,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不要等到别的地方;

此身,就是自己应该而且能够做的事情,就要勇于承担,不要推给别人。

面对气候变暖的威胁,我们应牢记总理的寄语,努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15 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时、此地、此身,开始低碳生活!

上海复旦大学的学生用自制道具在校园内进行低碳生活方式宣传 公民的低碳生活应当从衣、食、住、用、行做起:

(1)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少穿化纤衣服,多穿棉质衣服。衣服洗净后,挂在衣绳上自然晾干。解下领带,应季穿衣。

(2)食:科学营养,合理搭配 。提倡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荤,多吃素;少喝酒,不抽烟。杜绝浪费粮食的现象。

(3)住: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净化室内空气;及时关掉电器的电源。注意安全。

(4)用:节约用水、用电、用纸 。选用节能电器。少用一次性水杯、筷子等餐具、少用塑料袋,少饮用瓶装水。

(5)行:多乘公交车,少乘出租车 ;多爬楼梯;少乘电梯;多爬山运动,注意锻炼身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行为,大改变。 “低碳”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意识,是一种责任。中国有句古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严峻的形势催促着我们,重大的使命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的永续发展,为了生活的和谐美好,为了我们的家园天更蓝、水更碧,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珍惜一粒粮、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等小事入手,做践行低碳生活的引领者,以低碳生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名词解析

1.碳中和:是现代人为减缓全球变暖所作的努力之一。利用这种环保方式,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1997年问世以来,‚碳中和‛的概念在西方逐渐走红,实现了从‚前卫‛到‚大众‛的转变。

4.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

16 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6.森林碳汇(Forest Carbon Sinks):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是未来30—50年经济可行、成本较低的重要减缓措施。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利用森林碳汇应对气候变化。

7.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的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主要针对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如铝、钢铁、水泥、玻璃制品等产品而进行的关税征收。这完全可以视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延伸。‚碳关税‛不仅违反了WTO的基本规则,也违背了《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8.绿色保护主义:是指一种以保护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名义,对来自于国外的进口商品加以限制的手段和措施。其中以低碳名义征收的“碳关税”尤其值得警惕。按照《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的条款,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纸张等进口产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即可以对这些产品征收关税。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碳排放税多是国家内部征收,其目的是督促本国企业和民众节能减排。一些专家认为,将碳排放税变成“碳关税”,用于对外贸易,实质是保护本国企业竞争力,说到底这是一种新的贸易壁垒。

联合履约机制(JI)就是指某一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另一发达国家实施的减排项目,该两国均需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

排放权贸易(ET)是指一个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的减排义务指标,

17 以贸易的方式转让给另外一个未能完成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并同时从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转让额度。即俗称为碳贸易。目前,在北欧电力交易所已形成欧盟内部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每日挂牌交易。

清洁发展机制是指发达国家把帮助发展中国家削减的排放量算作本国的削减量,只有CDM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机制。

(四)低碳经济发展呼唤低碳人才

根据联合国劳工署的统计,绿领人才到2030年将增加约2千万个工作机会,美国甚至每四个工作机会中就有一位为绿领,欧盟在绿色建筑产业工作机会也将增加350万人,约为目前职缺的三倍,显然,绿色产业相关人才正逆势成长,“绿领产业”方兴未艾。

据专家保守预测,2010年我国绿色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与之相关的从业人员将超过1000万人。

随着迈向“低碳时代”步伐的不断加快,许多企业纷纷进军低碳产业,环保型“绿色人才”成为进场企业的热招对象。随着产业的深入发展,人才短缺的问题凸现,一些企业人士直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跟不上产业发展步伐。

教育部网站2010年2月发出“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说,为了加大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有关高校从本科教育入手,积极申报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相关的新专业。

通知指,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的领域包括:①新能源产业。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交通体系,新能源汽车等。②信息网络产业。传感网、物联网技术。③新材料产业。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技术和材料等。④农业和医药产业。转基因育种技术。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⑤空

18 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

经济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概率统计;数学期望;统计规律;经济生活

一、数学期望的由来及定义

(一)数学期望的由来

17世纪的欧洲,贵族中盛行赌博。当时法国有一位非常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帕斯卡(大气压强的单位就是以此人的名字命名的),他的两位贵族朋友也喜欢赌博。一日,两人各拿出等额的资金进行赌博。他们玩了一种游戏,在一局游戏中,他们胜出的概率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这种游戏是完全靠运气的。两人约定,谁先赢满5局,谁就赢得所有赌金。在甲赢了4局,乙赢了3局时,一突发事件使得赌局不得不中止,这时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赌金该怎样分。他们将这个问题交给了帕斯卡,帕斯卡并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与法国另外一位大数学家费马进行讨论。那么,他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二)定义

数学期望(mathematical expectation)简称期望,又称均值,是概率论中一项重要的数字特征,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本文通过探讨数学期望在经济和实际问题中的一些简单应用,以期起到让学生了解知识与人们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丰富底蕴,切身体会到“数学的确有用”。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规律为若级数绝对收敛,则称级数的和为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记为E(X).即E(X)=

2.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概率密度函数为f(x),若积分绝对收敛,则称积分的值为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记为E(X),即E(X)=

3.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

设Y是随机变量X的函数:Y=g(X)(g是连续函数).

(i)如果X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它的分布律为P{X=xk},k=1,2,….P{X=xk},k=1,2,….若级数绝对收敛,则有E(Y)=E[g(X)]=

(ii)如果X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它的概率密度为f(x),若绝对收敛,则有E(Y)=E[g(X)]=

二、数学期望在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一)资金投资问题

怎样使自己袋里的钱能够“生出”钱来?并且可能“生出”更多的钱。近年来,投资理财已成为大众生活的热门话题之一,人们都希望通过一定的方式使自己的家庭资产获得最大收益。面对五花八门的投资理财,我们该如何作出决策?决策方案即将数学期望最大的方案作为最佳方案加以决策。它帮助人们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可能采取的方案中做出选择和决定。具体做法为:如果知道任一方案Ai(i=1,2,…m)在每个影响因素Sj(i=1,2,…m)发生的情况下,实施某种方案所产生的盈利值及各影响因素发生的概率,则可以比较各个方案的期望盈利,从而选择其中期望盈利最高的为最佳方案。

例1 某人用10万元进行为期一年的投资,有两种投资方案:一是购买股票;一是存入银行获取利息。买股票的收益取决于经济形势,若经济形势好可以获利4万元,形势中等可获利1万元,形势不好要损失2万元。如果存入银行,假设利率为8%,可得利息8 000元;又设经济形势好、中、差的概率分别为30%、50%、20%。试问选择哪一种方案可使投资的效益最大?

解:由题设可知,在经济形势好和中等的情况下,购买股票是合算的;但如果经济形势不好,那么采取存银行的方案合算。然而现实是不知道哪种情况会出现,因此,要比较两种投资方案获利的期望大小。

购买股票的获利期望是E1=4×0.3+1×0.5+(-2)×0.2=

1.3(万元)

存入银行的获利期望是E2=0.8(万元)

因为E1>E2,所以购买股票的期望收益比存入银行的期望收益大,应采取购买股票的方案。

(二)保险问题

购买保险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高额的赔偿金是我们选择各类保险的一个重要理由。通过本题的计算,我们可改变一下平时的看法,我们并不是保险的最大受益者。

例2 据统计,在一年内健康的人死亡率为2‰,保险公司开展保险业务,参加者每年支付20元保险金,若一年内死亡,公司赔偿A元(A>20元),问A应为多少,才能是保险公司获益?

解:设随机变量X为保险公司从每一个参加保险者处获得的净收益,X的概率分布为:

要是,得到20

(三)超市抽奖问题

买彩票、摸奖、有奖销售中的高额大奖刺激人心,每个人都期望自己拥有那份幸运,然而事实真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吗?通过下面计算期望值可以看出,这一切活动我们都应少参加,三思而后行。

例3 某超市现有一批快到期的日用产品急需处理,超市老板设计了免费抽奖活动来处理掉这些产品。纸箱中装有20个大小相同的球,10个10分,10个5分,从中摸出10个球,摸出的10个球的分数之和即为中奖分数,获奖如下:

一等奖 1 000分,冰箱一台,价值2 500元

二等奖 50分,电视机一台,价值 1 000元

三等奖 95分,洗发精8瓶,价值178元

四等奖 55分,洗发精4瓶,价值88元

五等奖 60分,洗发精2瓶,价值44元

六等奖 65分,牙膏一盒,价值8元

七等奖 70分,洗衣粉一袋,价值5元

八等奖 85分,香皂一块,价值3元

九等奖 90分,牙刷一把,价值2元

十等奖 70分与80分为优惠奖,仅收成本价22元,将获得洗发精一瓶。

解:表面上看整个活动都是对顾客有利的,一等奖到九等奖都是白得的,只有十等奖才收取一点成本价。但经过分析可以知道商家真的就亏损了吗?顾客就真能从中获得抽取大奖的机会吗?摸出10个球的分值只有11中情况,用X表示摸奖者获得的奖金金额数,一等奖等分100分,其对应事件,

X的取值为2 500、1 000、176、88、44、8、5、3、2、-22,概率可以类似求出,其概率分布为=-10.098

表明商家在每一次的抽奖中将获得10.098元,而平均每个抽奖者都花10.098元来享受这种免费的抽奖。从而可以看出顾客真的就占到了大便宜了吗?相反,商家采用这种方法不仅把快要到期的商品处理出去了,而且还为超市大量集聚人气,不愧为一举多得。此百货超市老板运用数学期望估计出了他不会亏损而做了这个免费抽奖活动,最后一举多得。从中也看出了数学期望这一科学的方法在经济决策中的重要性。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数学期望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有着紧密联系,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作出科学准确的决策。当然,除了上述的例子外,还有很多实际例子,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去发现。

经济学与生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活化教学 内容生活化 教学情境生活化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与生命紧密有关的基础学科,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它以探求生物结构、功能及生命活动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能引导学生探索自然界生命的奥秘,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相对简单,不算深奥晦涩,而且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充满了生活性和趣味性。目前,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指导下,高中生物教学开始步入改革阶段,教育的生活化和实践化成为重要的方向。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理念与方法,可使抽象的生活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可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成效,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生物学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在生物教学实践中,根据生物课程与生活相融程度比较高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与心理特点,优选那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将其与生物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设置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富有生活情趣、轻松简单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教学内容,提高他们运用生物学知识阐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化教学理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基于学生本位来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生物课程的学习效果。因此,开展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能动性。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高中生物在高中教育中一般都被定位为副科,学生对其不像对语文、数学、英语那般重视。尽管改革后的高中生物课程更具生活化色彩,但不少学生对它学习的兴趣不高,一般只是为了应试而死记硬背知识点。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使学生从最熟悉的身边生物现象中,学习生物课程中的知识,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体会自然界中生物和生命发展的规律与奥秘,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强调对学生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高中生尤其是城里的学生,接触自然界和农业耕种的体验和经验少,因此,他们对生物学中的很多知识都缺少直观的认知,无法进行感同身受的体验,也就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入手,寻本究源地去学习生物课程中的知识。例如,让学生定期给家里花盆松土,观察经常松土的花儿和不经常松土的花儿的长势,以此学习耕地松土的教学内容。比如,在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果酒果醋制作简易操作实验中,让学生定期给发酵瓶(矿泉水瓶)排气,观察定期排气和不定期排气的矿泉水瓶的区别,使学生增强对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反应产物的理解和记忆。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勤学好思的品质,并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怡情养性的人文素养提升。

二、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生物学属于自然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现象,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生物知识科学、理性地解释生命现象,一步步走进科学的世界。生活化教学要遵循生活的经验,将生物课程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一些形象、生动的内容,化繁为简地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有趣,变复杂为简单,激发起学生对生物学科的浓厚兴趣。

(二)主体性原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居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无法有效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于生物学科中的各种问题没有多少兴趣去理解和探究,只是机械地记忆考试相关的知识点。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后,生物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达到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在讲授癌变细胞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课或影视短片,总结和归纳癌症的种种表现,从而轻松地记住癌变细胞的特点。在学习《内环境稳态》时,提示学生在医院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检查,从而了解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是否正常,从而让学生从学到的知识中知道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实践性原则。高中生物新课标中,强调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提高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将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案例资源,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强化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一)联系现实生活,合理导入新课。在进行高中生物课程新知识学习之前,高效、生动的课前导入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而且能在短时间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因为“酶”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会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教师可以通过面包制作、食物调味品等来导入,或者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服更干净?从而使学生对酶先形成直观的印象,产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再如,在学习《能量之源—— 光和光合作用》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果植物长期不见阳光,那么会怎么样?大棚种植蔬菜时,农民为什么要使用蓝色大棚塑料?夜间使用电灯?因为蓝色塑料会增强光照,而电灯会延长光照时间,促进光合作用和有机物的合成,增加蔬菜产量。在学习《伴性遗传》时,从学生感兴趣的泰国人妖这个社会热点问题着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泰国人妖属于男性还是女性?进而引发同学们思考,性别是由外貌还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进行讨论,从而导入本节课。学习《细胞的衰老、凋亡》时,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什么会从婴兒逐渐长大,为什么人会衰老、死亡?世界上真的有仙丹妙药能让人长生不老吗?学习《细胞呼吸》时,引导思考长跑后为什么会腰酸背痛?自古都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为什么通过注射肉毒杆菌能让皮肤更紧绷而富有弹性?这种课前导入寓教于乐,能自然地将日常生活与抽象的生物知识结合起来,让生物课堂魅力四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生活化。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是生活化教学的主体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应当深入领会新课标的要求,将生活资源与生物课程教材内容充分结合,同时,还要对生物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创新和改造,选择具有生活色彩的思考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例如,人在正常体温 37℃左右时,身体会感觉比较舒适,而一旦发烧,就会感觉浑身无力,肌肉和关节酸痛;如果超过 40℃,还会昏迷不清,意识错乱。从生物学的角度讲,其原因就是因人体温升高导致“酶”活性下降,影响了细胞的新陈代谢速度。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提高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效果与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中常见现象,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利用已知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世界。例如,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缺少了水分就会枯萎甚至死亡?为什么做凉拌黄瓜时,只是放了盐和醋,盘子里会有水呢?被铁钉扎伤或者利器割得很深的伤口,为什么要及时注射抗破伤风抗毒血清?给伤口包扎处理时,为什么要用透气性好的纱布或者是创可贴?在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的果酒与果醋的制作一节中,有“自古酿酒就有‘先来水后来酒’的说法”,为什么?可以使同学们自然而然地通过分析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产物的问题上获得答案。运用生活现象和生活常识来教学生物学科,能够易化重难点内容,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具有良好的助进作用。

(三)组织生物实践活动,开展生活化生物实验教学。高中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后,也需要开展生活化生物实验教学。在实验中,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生物知识体系。生活化生物实验教学以生活实用为原则,在第二课堂中,让学生以生活素材为实验载体,亲自动手,研究自然界各种生物现象的机制与规律,以此来锻炼高中生的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通过培育几株基因遗传现象明显的植物,以使学生形象地理解“基因遗传”的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果醋、腐乳、葡萄酒的制作,让学生通过简单易做的实验,了解微生物的奥妙及微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以真正实现生物学科的生活化教学。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生物教师也要注重突出生活化,以任务为驱动,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例如,为什么在卧室里养很多花,晚上睡觉会感到胸闷气短?学生带着问题,利用周末时间去观察现象,查阅资料,进行探究学习,很快便找到全面、科学的答案。在生活化生物实验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切实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与生物课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那么就能真正达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生物教学最终目标,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理念,契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要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应当在生活化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发展技能,培养其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与手法,选择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实践内容,全面提升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樊 磊.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才智,2015(05)

[2]曲 姝.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2015(07)

[3]杨晓亮. 关于高中生物新课程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 學周刊,2016(15)

【作者简介】韦雪花,女,大学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现就职于南宁市新民中学,主要从事高中生物教学。

(责编 卢建龙)

上一篇:经济研究工作论文下一篇:经济学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