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创新教育范文

2023-09-15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范文第1篇

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中的初中英语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点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造就大批创新人才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师面前的艰巨任务。

一、把握基础、立足课堂是点燃思维的导火线,能力创新的推动力

(1)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扎实的教学能力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所以教师要力求使自己的知识专业化、多元化,精通所教学科的内容,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及时将本学科最新的信息成果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英语教师纯正的发音、流畅的口语、漂亮的书法、对异国文化的深刻了解、配合以高超的教学艺术,无不让学生为之倾倒。

(2)强化“四会”基本功训练所谓“四会”训练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依据,以“四会”训练为主线,精心设计好课堂结构,安排组织好听力和口语教学,逐步加大读写的比重,并且由单项训练进而转向综合训练,通过练习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语言的技能,并经过多种形式的交际活动和完成任务,将语言技能逐步发展为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微笑教育,宽容教学微笑是人类最美好的表情之一,学生们最需要微笑:在他们美丽的心灵里,微笑就是阳光,就是和風细雨。当学生向你问好时,当学生静静地等你上课时,当学生在课堂上进发出思维的火花时,当学生遇到疑惑时……教师亲切的微笑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使教育充满爱与灵性。微笑的同时就是在宽容,甚至支持学生提出简单或者愚蠢的问题。面对他们不规范的发音、错误百出的句子时,耐心纠正或一笑了之的做法比简单说教会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二、开发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开发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思维的中枢,飞越创新的催化剂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是蕴涵在思维创新中的关键要素。教师开发并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使其掌握知识技能,形成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审美情趣,而且会具有特定的情感和意志,养成良好的性格;反过来,这些非智力因素会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阻碍教育目的的实现,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1)兴趣的培养和意志力的形成英语教师本身丰富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技巧、灵活多变的表情与体态语言、吸引人的故事、精彩优美的事物和动画等,无不让学生为之动容,兴趣盎然。趁此良机向学生介绍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及趣味性,他们就会忘我地背诵单词、课文,产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学习质量;同时兴趣能提高学生全面细致的观察力、灵活的思考力,发展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也随之形成。坚强的意志力会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发展并提高“四会”基本技能,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学习行动必将坚持到底。

(2)关注学生情感,体现人性方式同其他学科的教育工作一样,英语教育也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应该是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德国的教育主张让学生“品味海水而非食盐”,对学生而言,提炼出来的盐只能给他们带来苦涩和无奈,要用水来调和,来稀释。鱼儿离开了水便不能生存;花草树木离开了水,不久就开始干枯。在教育工作中,英语教育同样需要人性化,尊重每个学生,充分创造机会和情境,如开展以生为主、以师为辅的英语竞赛活动,由学生主持演讲并总结活动结果,努力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保持学生高尚的情感、良好的性格,为他们的身心健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爆发思维

爆发思维的核力,展示无穷的智慧,实现创新真谛思维是人脑借助言语表现和动作来实现的,是对客观事实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而创造思维是应用新的方案或程序,创造新的思维产品和思维活动的过程。

(1)注重学生认识、体验和感悟认识、体验和感悟,其中有感性的直觉,也有理性的思考。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独特的,这种独特性以其特有的遗传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并通过思维与经验、感受与体验表现出来。在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况中的内心反省或内在感受、更高层次的自我觉醒或自我意识都是这种形式的真实写照。我们常说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但是英语语感的获得,教师应予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验与感悟,才能形成独特的认知策略,并有效地转化为学习策略,把握学习方向,绽放思维的火花,勃发创新能力,实现英语素质的全面提高。

(2)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对具体的教学而言,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会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会大胆地想象、积极地思维、主动地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探求不同事物的关系,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思考、想象、尝试和发现的过程。例如:运用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特点可测量学生反映速度的快慢、记忆力的优劣;运用角色扮演策略,组织学生扮演所讲的知识内容中各种角色的活动可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运用发散性和集中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多种解决方法,再进行比较鉴别,集中选优。例如,在一篇英语短文中写到:汤姆的父亲喜欢看足球赛(有上下文):大部分学生都写成Tom’s father likes/loves watching football mathes.而极少写成:Tom’sfather enjoyswatchingfootballmathes.大家一见,恍然大悟:enjoy要比like/love略胜一筹。多种教学策略的采用给学生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开拓出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空间。

因此,我们要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加强英语教学的创新教育,讲究实效技能,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自觉性,扩大了英语知识面且提高了英语水平和素质。在英语教学中,特别要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正确掌握英语学习规律,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创设有利于用英语交际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使英语创新教育落实到教学中来。

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关键是看教师能否把教育当成一门艺术,使之不断创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好英语基础,立足课堂,培养学生健全健康的人格,才会产生教育的感召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实现创新的真谛。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不仅是为学生提供高层次职业英语训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职业英语实践中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从分析难点和特点入手,提出了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五个创设点: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创设启智的教学疑点、创设开放的探索机会、创设多维的思维角度。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 创新教育 难点 特点 创设点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创造性教学策略,结合专业特点,有计划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更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难点

1.教师缺乏创新教育的意识。部分教师认为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训练的课程,英语教师只要教学生们学好英语就行了,至于创新教育应该开设专门的课程,由人文课程的专职教师授课就可以了,他们误认为任课教师进行创新教育是脱离课程内容的说教,不知道创新教育是结合本课程的实际进行的,也不愿意在不同的单元设计不同的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情景,更不想思考在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师缺少创新教育的方法。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仍停留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上,其教学目标仍然偏向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英语能力A、B 级考试,常常是语言知识的讲授多,而能力训练少;关注的仍是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这些考试。他们认为学生学语言只要听、读、看、记、写、练就行了,至于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思维创新能力并不重要,不知道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3.教师缺少创新教育的能力。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但不知从哪里入手、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由于教材内容的编排体系过于注重阅读,知识性学习内容偏重,缺乏思维创新的内容练习和实践活动。加上课时少,任务重,教师在教学中忙于向学生注入语言知识,很少利用提问、探究、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互动参与,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一些教师对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一些教师没有受过创新教育的相关培训,没有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创新素质的紧迫性,创新教育的能力不强。

二、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特点

1.这是为学生提供高层次职业英语训练的过程。高职英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英语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点。同时,高职英语教育又不同于中职英语教育,具有高等英语教育的特征,属于职业英语教育中的高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不是仅仅获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英语证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未来行业或职业所需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用技能。高职英语重点是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对语法现象只要求学生会模仿会使用就可以,不要求学生精通语法。为此,高职英语教学需淡化语法讲解,注重职业英语的语言应用能力训练,特别是与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有密切相关的实用英语交际能力训练。可以说,高职英语教学的过程不仅是职业英语应用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是结合行业与职业特点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情景,也应该与行业与职业相关,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相关,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意选择的教学情景,而是精心挑选的既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职业英语学习情景。如结合“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这一会话主题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模拟的商务宴请情境中担任主持人的角色,对来宾进行介绍。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够实践所学的英文表达,熟悉商务礼仪,又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个人风格,锻炼在职业活动中的应变能力。

2.这是为培养学生创新型语言交际能力的过程。改进英语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教育部2007 年7 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这一“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如结合某一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调查报告。学生们在设计调查问卷、查阅文献资料、统计和分析数据、完成报告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本单元的知识,又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3.这是培养学生职业英语实践中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良好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型人才的主要特征,是衡量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标准。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更强调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一方面,教师在职业英语教学中,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法,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如让学生读课文——讨论,谈谈已经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通过生生、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另一方面,创新教育是为学生求进提供的一种欣喜。不要将“创新”的含义定位过高,班级中别人没有说过、没有做过的都可以看作是新的,甚至在学生自己以前没有说过、没有做过的也可以看作是新的,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思考某一问题,能用别出心裁的方法完成某道习题都是一种“创新”。学生在职业英语实践中获得的一次次成功喜悦,一次次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在提升了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为今后开展创造性工作也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五个创设点”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充满激情和满怀期待的笑容,让学生心情舒畅,充满自信地学习。如果学生总是唯恐老师叫到自己回答问题,这样的课堂气氛学生是不会有创新思维火花的,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欲望,更谈不上发挥创新潜力了。第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设计出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设计一些灵活性较大的题目,通过讨论、争论、辩论等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如针对课文中“Use of Intenet”这一话题可以设计组织一场辩论比赛,主题是“Th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outweigh its disadvantages or not”。第三,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可以提出与教科书、英语教师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讨论,体验参与讨论获得新知识、展现自己的成功乐趣。如在讨论“Be Talents”这一文章主题时,请学生们就他们所理解的“How to define talents?”和“How to be talents ?”通过讨论,学生对于文章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可以对于“Talents”这一概念构建出新的属于自己的理论框架。第四,教师多用鼓励的语言和身体语言,让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如“You made a really beautiful sentence”“That sounds wonderful”之类的赞美和肯定;即使学生的发言不正确,也和蔼地对他们说“Never mind,I am sure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而不是指责和批评。教师温和的声音、鼓励的眼神,都会使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产生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2.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高职英语教学的专业特色、岗位特点明显,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大量的学习情境(情景)。首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生英语互相交流思考和创造的机会,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根据教材设置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辩论,组织Group work,Team work,Pair work 等教学活动,学生们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再转化成口语材料进行交际,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岗位模拟机会,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有计划地设计岗位情景,让学生在活动情景中学习和训练。如航海院校可以设计一些海轮驾驶室工作、海港码头、海关等工作情景,让几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岗位工作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英语,增加学生互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与行业或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口语交际能力,锻炼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

3.创设启智的教学疑点,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创新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什么样的思考和行为。在教学中,教师的设疑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引导学生寻疑,有意地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单元,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讨论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探求不同答案,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甚至开展辩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运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又能训练他们从同一问题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多角度探索的求异思维训练。如针对“DINK Marriage”这一文章讨论“西方人和东方人有对于丁克婚姻什么不同的看法”“80后和90后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及“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看法”等,通过谈论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多元化视角。三是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引导学生贴近生活,激发他们进行联想和猜测,从不同的联想中寻求不同的答案,训练学生发散性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猜想再去学习课文,激发他们探求问题答案的欲望。如在学习“Will We Ever Be Immortal?”这篇文章时,请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寻找生活中可以保持年轻的方法,之后请他们带着自己的答案再去学习课文,增强他们探索未知的欲望。

4.创设开放的探索机会,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学生有了探索机会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创造。传统教学中存在着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加上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很少有创新思维的训练机会,即使是遇到问题也不愿意自己动脑思考,只等着教师的讲解,学生久而久之产生了依赖性,更谈不上有创新的灵感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创设开放的探索机会,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是要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甚至是有争议的问题,例如“网络语言是否有存在的合理性”等话题以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讨论中思维活跃起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二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有计划地在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做role-play,这种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三是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外活动,如开办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阅读比赛、英语晚会、故事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小品表演、歌曲比赛等。教师还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如给学生提供音像资料、网络、广播、报刊等具有时代感的素材等,采用学生自学、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形式,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到启发,产生联想和创新灵感,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

5.创设多维的思维角度,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的多维思维角度引导至关重要。第一,可以通过“key words”训练学生养成多从不同的角度思维的习惯。如在教学生进行语篇分析时,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某概念或问题的理解进行思维和分析。当教完一篇文章之后,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创编故事内容,并通过交流相互得以启发,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第二,教师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后,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续编故事,在表演中,激活他们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看得见摸得着,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第三,教师设计新颖别致的问题,唤起学生共鸣。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摸索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如将英语游戏引入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参与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四,设计一些一题多解训练题,如题型有一词多义、一句多译、句型转换等。让学生进行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口语课中通过一幅幅简笔画,给出相关的情境,并提出思考的问题,“If you were the boy,what should you do?”“What will happen to you?”等,以激发学生创新的灵感。这种口语课不仅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在表达新思维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高职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知识与创新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过程,是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培养的过程,英语教学只有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断探索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冬梅.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2).

[2]胡丹.从英语课堂实践探索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经济,2008(2).

[3]韩海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2009(3).

[4]孙丽云.网络环境下的英语创新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5).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范文第3篇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从应试教育到创新教育的转变过程中, 作为一线的教师不仅实现了教学理念的飞跃, 同时也探索到了一些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策略。

1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

情境是进行语言活动的必要条件, 交际化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地利用和创设情境组织课堂教学, 做到教学内容情境化。因此, 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促进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科学方法, 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 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 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 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 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 创造性学习知识、运用知识, 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 增强探索求异的欲望, 勇于坚持独立见解创造条件, 给予每位学生参与的机会, 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 大胆进行发散创造。课文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设计新颖别致、并能唤起学生共鸣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想的基础上, 再进行集体讨论, 集思广益。也可以用所教的知识, 让学生自由地求异发散、编写新的内容。如在教学“Autumn Festivals”这一章节中, 我力求创设真实情境, 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辅助材料, 把任务设置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让同学们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 我特意从超市购买了包装精美、美味可口的不同种类的月饼, 话题自然就从月饼开始, 同学们就忙开了。

接着, 我就把月饼分给同学们吃!同学们边吃月饼, 边欣赏音乐《汉宫秋月》、《春江花月夜》等名曲, 边自由交谈:中心话题自然是围绕着Mid—autumn Day.他们那兴奋的劲儿, 好像真的在过节!

当中秋节的快乐渐进尾声时, “感恩节”向我们走来了。我交给同学们一些活动的主题, 如:感恩节的由来、庆贺方式、比较中秋节与感恩节。

看看他们的课堂表现吧, 着实令人感动:

T:W e e n j o y e d M i d-a u t u m n D a y yeste rday.

Now who would like to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Thanks giving?

S1:Let me try.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fourth Thursday in November is called Thank sgiving Day.

S2:On this day, Americans give thanks for the blessings they have enjoyed during the year.

S3:Thanks giving is usually a family day, celebrated with big dinners and happy reunions.Just like our Chinese Mid-autumn Day.

T:O h!Y ou are very clever.Thank y o u!

瞧, 冯叶子用她优美的画笔展现出了中秋节、感恩节的喜庆画面, 图画分两部分:一边是中国人举家团圆, 在户外吃月饼、赏月;另一边则是西方人全家聚集在一起吃着火鸡、南瓜饼。

最精彩的应该是周意、张茜洋、文宇、肖密、彭惠表演的话剧:

Why America Celebrates Thanksgiving.

同学们欣赏着他们的表演, 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是啊, 他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 也领略到了西方文化的气息。教师在创新课堂教学情境的同时也着实让孩子们过了一把节日瘾!

2 创设新的语言环境, 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工具。英语是一门非本族语言学科, 它包括无声的文字和有声的语言, 无论是书面文字还是口头语言, 均由人脑思维的深度、广度、灵活性和艺术性再通过笔和口的形式体现出来。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较差, 不善于直接用英语表达思维, 而英语活动是以口语为主的课堂活动形式, 在这样的氛围中比较容易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和创新交流的能力。在教授功课时, 通过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 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 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在表演过程中, 可适当调换道具, 让学生能有所创新。例如:当学了“Shopping”之后, 我就为学生布置出模拟的shop。当学生看到摆满各式物品的商店时, 就有了想要上来表演的愿望。然后, 我就鼓励他们说:谁能用英语来购物, 那么, 他 (她) 所买的物品就作为奖品归其所有, 同学们就更加争先恐后了。在这样的准交流活动中, 既培养了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 同时, 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交流能力。因为, 在这样的准交流场所, 学生是自主的, 他们没有心理压力, 比较敢于表达自己, 又能根据自我需要创造性地进行交流活动, 无形中有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努力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来自创新性思维, 培养创新性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生今天的学习, 是为了明天的运用。教师的教绝不能满足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学会”,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会学”就必须学会掌握和运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其中, 让学生增强主动地、独立地发现新事物, 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更是显得重要。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结合造句点、理解点、知识点、语法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与途径, 同时更要积极地引导学生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 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引导学生对某一概念、某一问题的理解不应限制在某一个既定的范围, 而应在空间上、时间上放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运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创造新的方法、新的观念。例如, 在分析lifestyle时, 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

What is the healthy lifestyle?

What is the unhealthy lifestyle?

H ow to keep healthy?

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由此而想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思考, 培养创新能力。

4 讲究评价策略, 激活课堂, 提高创新水平

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否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主要通过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赞赏来体现的。没有评价就无法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需要体验成功喜悦的刺激。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的信任和鼓励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 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芽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产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课堂上, 学生只有处于一种和谐宽松的环境之中, 才能激起主动的内部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积极的评价,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评价中, 我们教育者要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 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 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以鼓励为主, 尤其是对于学生迸发的创新思维的火花, 就更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当学生由于怕说错而不敢大胆举手发言时, 教师可以说:“Don’t be nervous.”、“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r answer is right or wrong.”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 都要予以表扬。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时, 教师可用“Good, but…”等评价用语, 激励学生, 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指出错误。教师通过各种方式, 激励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精神, 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着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回答, 使不同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和自身价值;对学生消极情绪、思想顾虑、精神负担和学习困难要给予耐心指导帮助。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发挥其所长, 使其能体验到创新的成功喜悦, 在创新的过程中能充满自信心, 使每个人的创新能力得以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经常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的评价, 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 学生才能自觉去创新, 自觉地提高创新水平。

5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自信心是人人都有的。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增强每一个学自信心是人人都有的。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增强每一个学生的自信心。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切实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爱“优生”的同时更爱“后进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二是坚持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给予分别对待、要求和指导, 以求得全体学生充分发展。三是充分培养学生个人的爱好与特长。创造条件,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四是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受挫, 教育学生不因成功而洋洋得意, 不因受挫而灰心丧气, 始终对成功充满信心。例如课堂上开展Group work, T eam work, Pair w ork等教学活动, 要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 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 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 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 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适时的做到抓优生, 带中等面促后进生让他们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以上所谈到的实施英语创新教育实践中的有效策略。既注重于学生智力因素, 更注重学生能力因素的提升, 两者相辅相成。因此,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21世纪需要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作为跨世纪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品质, 开创新世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开地。

摘要:本文就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创新教育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 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归纳性总结, 同时, 就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作了积极的探索, 对中学英语新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语创新教育,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建平.聚焦新课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课题组.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西方文化背景知识选讲[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范文第4篇

面临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机遇和挑战,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教育领域大力倡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我国是人口大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千百万中小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关系到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培养创造型人才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应依据历史学科特点、功能和学生认知水平,重点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为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奠定较为全面的素质基础。本文拟就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提出以下认识。

一、关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创新的时代意义,形成科学的创新观念,并逐步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积极创新的意识。历史教学依据学科特点应使学生形成以下认识。

1.人类历史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创造活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对历史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历史教学应该充分运用经济史和科技史的史实阐明这一历史结论。人类文明,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归根结底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创造活动息息相关。如果从创造的视角看历史,可以说,没有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与进步。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无论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还是已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每一次跃迁,都是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结果。特别是人类历史进入近代以来,伟大的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世界深刻的变化。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是对历史发展动力的精辟、深刻的总结。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已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科技创新也成为时代的\"骄子\"。

2.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历史教学应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阐明这种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特点,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从历史上看,人类历史步入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也拉大了世界各国发展的差距,加剧了各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历史发展的轨迹清晰地表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已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时期普遍的历史结论。一部中国近代史已为这一结论作了生动的诠释。当英国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凭借船坚炮利打向中国的时候,清朝统治者仍处在视科技为淫巧、以泱泱大国自居的封闭混沌状态之中。这种差异导致中国从一个曾是文明古国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现实看,这种带有历史惯性的国际强权主义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也不断发展。当今世界,几个以先进的科技为支撑的经济强国仍欲主宰世界。而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经济中知识和科技含量的高低,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也越来越被世界经济联系的国际市场所制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中写了这样一段振聋发馈的话:目前正在开展的通讯和信息革命、新技术正在把世界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这些新技术也扩大着社会内部和社会之间的分化。在这里,他深刻地指出了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当今世界,能否进行科技创新,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决定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快科技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严峻挑战。

3.历史教学应阐明创新与历史机遇的关系。纵览历史,个人的创造活动要转化为社会价值,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说,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是历史机遇。从创造的实践和成果的产生看,一般是创造者的个体行为;但从创造活动的背景看,从根本上说,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驱动的结果。历史教学应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并对照世界历史的发展,使学生认识:自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已痛失了几次历史机遇;\"文革\"结束以后,党中央坚持实施改革开放的国策,抓住了历史机遇;当前,在知识经济时代即将到来的时候,党中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再次抓住历史机遇。历史教学要充分提供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使学生充分认识创新与历史机遇的关系,为今后能够自觉地肩负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4.历史教学应阐明创新与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创造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有坚实的基础。创新一般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再创造。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前人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发现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科学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他说:\"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人类历史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创造活动的基础。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借鉴、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和创造经验,作为创造活动的源泉。同时,创新更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只有不断超越前人,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历史教学不但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回顾、认识人类的创造历史,挖掘出对今天创造活动有价值的内容,更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审视现实和前瞻未来,投入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创造活动中去。例如,当代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学科综合化的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给我国,以至整个世界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只有具备多学科的广博知识,洞悉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5.历史教学应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型人才的个性品格。人的创造活动和成果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心智和情意交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的创造活动和成果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但从众多杰出的创造者的个性品格中,可以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作为创新教育的内容。例如,高尚的理想道德情操、百折不回的意志品质是创造活动的动力源泉;灵活性和变通性、敏捷性和直觉性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挑战和冒险、好奇和想象是创造个性的典型表现。美国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在描述创造型人才的个性特征时写到,伟大的创造者总是关心自己在做什么而不是考虑将要得到什么。历史教学要注意总结归纳历史上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并以此去教育学生,促进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品格的养成和发展。

二、关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活动的基础,创新思维的显著标志是自主性和独特性。创新的本质是领先发现和运用科学真理,在此基础上创造出重大的社会价值。创新思维的科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指导,依照创造性教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进行。历史教学依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考虑以下途径。

1.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确立和强化\"论从史出\"的科学思维方式。

任何科学和真理的发现,都是建立在事实和材料基础之上的。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论从史出\"的思维定向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思维品质,可以为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创新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历史教学中,提供较为充分的历史文献资料,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判断后得出结论,是培养创新思维行之有效的途径。

2.让学生重新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结论。

历史教科书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抽象和概括,总体上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具有稳定性等特征。以此为载体的学生的思维活动,总体上也就具有辐合性和求同性思维的特征,不可能做过多的发散和求异思维。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具有创新意义的大量思维活动,是以教科书为依托,让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学习重新发现、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观点和结论。

3.鼓励引导学生发现疑点和谬误,探求正知正见,锻炼和提高求异思维能力。

历史是已成为过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是确定的无法改变的。但作为叙述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历史教科书,渗透了研究者、编写者的主体意识。尽管他们力图科学、真实、准确地阐述历史的客观过程,但由于受到自己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学术修养、研究手段、学术氛围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教科书在对一些历史现象的阐释上、在对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评价上,仍然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片面性或错误。因此,历史教科书本身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这种由主客观矛盾造成的学习材料的某些不确定性,为学生展开求异思维提供了一定的空间。教师对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的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对学生提出的未必正确的不同见解更要给予积极鼓励与合理的疏导。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不同学派的观点或含有谬误或容易引起疑义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思辨论证、析疑解难,得出独立见解。

4.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假设和想象,锻炼和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历史的必然性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的偶然性又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发展的趋势由客观规律决定,而民族心理、文化传统、生存环境以及领袖的个性品质等因素,又影响着这个国家或民族发展的模式和速度。历史教学应阐明这种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并根据历史发展具有偶然性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发散思维,进行历史的假设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应该注意到,创新思维是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辩证统一过程。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为发散思维提供了空间,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则是思维由发散到集中,从而使创新思维符合科学性的依据。

5.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宏观和整体上从多种视角、多种层面、多种联系中观察、分析历史现象,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所具有的广延性、多样性、复杂性特点为历史教学进行创新性学习,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空间。在教学中,历史老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思维加工,对知识进行重组与综合,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历史,提出自己的见解。当然,这种学习过程的意义,主要在于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品质,而不在于学生所得出的见解正确与否。这种重组与综合,既要注意学科内的课程知识,也要注意开发学科课程资源,将书本知识和学科的新知识、新理念加以整合,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与综合。科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对既有知识和经验的重组与综合,常常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价值,在高科技信息时代更是如此。目前,我国以学科综合为主要内容的高考改革也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良好契机。

6.依据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探索和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创新是创新主体独立自主的探索实践活动,具有独特性、新颖性、前沿性等特点,是创新个体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的结果。创新教育应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条件和情境,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应考虑两个方面:其一是营造有利于进行创新思维的环境和氛围;其二是确定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策略。历史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课堂气氛,建立激励、竞争的教学机制,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思维。要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教学基本策略设计教学环节和结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自学、探究应成为创新教学的基本策略,创设问题情景是创新教学的关键。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自己应首先发扬创新精神,以创新的姿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积极探索,勇于实践,良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作者单位:天津市教研室)责任编辑:林 屹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范文第5篇

摘要:在当今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的教育背景的前提下,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今教育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老旧不能很好的满足如今的教学需求。因此,新时代的英语教学模式需要我们教师能够改变老旧的教学观念,将教育同互联网进行结合,运用互联网手段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英语教育,提升自身英语素质。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初中英语

在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的时代背景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互联网手段来进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当下初中英语教育中的主流趋势。运用互联网手段来取代老旧教学模式中的一些不符合当下教育环境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得在改革教育措施的同时优化课堂,可以使互联网的高效性、实用性、实时性、丰富性、多样性切实的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

一.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英语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正在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是近几十年能够代表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之一。且互联网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教育作为国家的基石行业,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更是要积极的引入互联网技术来同当下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相结合从而使得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进行优化,使得学生素质得到更为全面的提升和培养。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以往教育模式的创新的关键,其不仅能够满足国家现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而且还能够因为其具有的高效性以及多样性为教师创新多样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另一方面深入优化教育改革需要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来加以实现,网络资源在课堂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加强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获得极大提升。因此,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手段创新的一种必然趋势。

二.互联网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互联网技术在英语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英语课前预习仅仅只是对将要学习的课文以及单词进行诵读以及拼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十分枯燥无味甚至反感的,甚至有些学生对英语课文的预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课堂上的抽查,这就造成了预习效率不高,本来课前预习应该是使得学生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更好的接受的,却从某种程度上变成了阻碍学生对于新知识学习产生热情的因素。而将互联网技术同课前预习进行结合则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音像性的特点可以使得原本枯燥的课前预习变得富有趣味,且跟着电脑或者手机上的发音来朗读单词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单词的正确读法。例如在八年级下册Unit 9 Can you come

my party?的课前预习中,我们老师先可以按照班级情况将学生分成英语兴趣小组,然后利用多媒体来讲本单元的单词带领学生进行朗读,以便于学生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再带着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然后向已经分好的英语兴趣小组布置任务对课文内容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改变成短情景剧让学生走上讲台来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兴趣小组则在这个小组扮演结束之后指出在表演过程中存在着哪些语法错误以及单词发音错误。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使得英语课前预习变得生动有趣的同时很好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

2.2利用微课来加强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点的掌握

在信息化技术发达的今天,微课的合理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对存有困惑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复习和掌握。微课,是以短小精炼的短视频来展示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主要知识点的网络短课。我们老师在制作微课时应该主要讲解将本堂课所讲授的重要知识点以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在家中进行知识复习时能够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快速对于课堂进行一个回顾。微课的合理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对于在课堂学习中模糊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理解掌握,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理解的更为透彻。微课的制作是老师教学课程的高度浓缩,另外还要注意课件制作的新奇性以及有趣性,比如在课件中可以配有丰富有趣的图片,简单易懂的例子,流利而清晰的英语口语,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观看微课时产生学习热情。

2.3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英语由于不是我们的母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运用较少,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在对学生对于英语听说能力的教育与培养。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我们大部分老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而忽视了对于听说能力的培养,这也就造成了许多学生只会写英语和读英语而不能使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进行沟通交流,无疑这与现今的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不相符合的。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走进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纠正学生单词发音,以及利用观看纯英语电影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感。在说英语方面,我们可以定期的观看英语情景短剧,然后对这些英语短剧进行一定的改编,继而在班内让学生们对其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得英语课堂充满趣味性同时可以使得学生在实践中英语听说能力获得提高從而告别哑巴英语。

三.总结

在现今的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教育改革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初中英语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来优化课堂,从而使得初中英语教育能够创新。

参考文献:

[1].赖丹凤,伍新春.《网络环境下的中学英语教与学》,2011

[2].胡倩,董方玲.《浅谈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015

上一篇:信息化教学创新下一篇:财务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