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

2023-05-14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调查目标:让我们大学生更加了解当前和未来的就业形势

调查时间:2012.02.20-2012.2.25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法

关键词:就业形势大学生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5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对外汉语专业、中文专业、艺术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男女比例30:20

调查目的: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长生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

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现在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当前学的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2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3人认为应该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0%,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可以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1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达到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我国现在生产模式是“世界加工厂”,主要需要的是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经验的技工,是体力劳动者,而大学教育培养的是高价劳动力的脑力劳动者。所以,要说“头脑还缺乏市场经

济意识”,那不是大学生,而是指责大学生的专家、学者和领导者自己。但这不是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我们认识问题的出发点应当是:中国不应该是大学生供过于求,需要降低大学生的价值体现,而是要尽快改变我国的生产模式,使大学生的价值能够充分体现;使中国能够自主创新,发展生产。

其次是观念问题。中国是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国家。因此,中国的教育应当是“公有制为主体”,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教育不应该是个人的投资,而应当是社会对发展的投入,是一种社会积累。教育费用应当由国家、社会承担,从物质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为祖国、为社会“回报”而学习的思想观念。教育费用由国家、社会承担之后,还缩小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劳动力的生产价值的个人差别。这不仅有现实的意义,而且有很深远的意义。

三 、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面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面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和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大学生就业难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准备不足造成的,在受访者中,有相当一般分的大三学生对所要去的企业竟然一点也不了解。我们大学生还存在以下问题:

(1)、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骗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2)、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

(3)、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

(4)、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四、用人单位误区

(1)、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2)、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

(3)、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五、建议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加强社会实践。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可以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

(4)、学校应该实行积极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同时老师们应该对学生们加强教育,并进行积极暗示,多增加学生们的锻炼机会。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

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

六、就业形势分析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就业难不难,就业有多难,那要靠社会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一,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二,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距较大.一方面,县,市中小企业急需人才,一方面部分毕业生不愿去第一线,去基层,有业不就的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毕业生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有待加强,亟待做更加细致深入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五,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够合理.目前高校毕业生的流向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这些地区往往占据各种优势,而且吸引人才的力度较大,形式多样.特别是"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实施,既对大中城市的就业产生一定压力,也影响一些中小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引进人才工作.第二: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 1.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较有规律,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就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社会需要. 2.自我认识,自我了解不够准确个性是个体统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中那些稳定的,具有个人特色的心理特征与心理倾向组合成的有层次的动力整体结构。它以个体稳定的行为模式与态度体系表现出来。能力、特长应包括教育培训的程度,因为教育和培训可以转化为能力、特长。能力是求职择业以及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能力包容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能力;二是工作能力。求职择业时必须正确认识到自己性别、年龄、身体健康、胖瘦、高矮、甚至面貌的丑俊等生理方面的因素。对自己充分的了解,是每一个求职者进行职场定位的依据与前提,而大学生在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时,往往很少能真正做到全面了解自己。

二、择业过程中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1.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称为竞争的时代,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小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亦是如此。(1)敢于竞争:当今的时代,竞争机制已经渗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生的整个过程。学习生活一开始,同学之间便开始了学习成绩的竞争,人人都希望得到好成绩.在大学阶段,竞争更为激烈,评三好学生、优秀毕业生,,推荐研究生等,无一不和竞争联系在一起。但是大学生自身的竞争意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强化,有的大学生面对竞争的挑战显得手足无措。深化改革的今天对大学生强化竞争意识提出了迫切要求,也提供了客观环境。迎接新的挑战,强化竞争意识是大学生在择业前最基本的心理准备。(2)善于竞争:要想在求职与择业中取得

成功,仅仅敢于竞争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竞争。善于竞争体现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在求职与择业竞争中,应注意期望值是否恰当。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在准备投出自己的简历之前一定要有充分的自我认识。在求职面试时情绪一定要轻松自如。在面试时,要克服情绪上的焦虑和波动,如果一个人能够自始至终地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他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2.正确对待挫折人们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对人生总保持着自信心,如丧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开拓新生活的勇气。顺境中有自信心不足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女大学生求职择业比男大学生挫折更多,这是现在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女生择业难,并不是社会对女生的需求量小。女生们要顺利地择业,从根本上说,在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并以其优势去参加竞争。

三、职业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大学生在就业时表现出的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具体表现在:(1)没有很好地自我认知,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2)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3)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

四、应聘前对公司了解不够大多数大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等,有一部分学生对以后自己即将在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上迈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甚至根本没有目标。是否了解企业,是目前大学生求职的障碍,即便找到了工作,也会有一个不短的适应企业的过程。企业需要有价值的人,一些企业人事经理表示,现在企业评价大学生已经不完全看重学校和专业,关注的焦点是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是否能为企业做出成绩,带来价值。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大学生是国家的一类独特而宝贵的资源,在目前“科教兴国”的政策下,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大学生肩负着建设国家的历史重任,而在担当重任之前,又必须在社会上有所经历。大学生择业与创业情况是反映大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中比较重要的一项。而在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观念尤为重要,现在以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为例,希望能对全国情况的了解有帮助,进而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创业与就业问题,让大学生更好地带动国家发展。

鉴于大一新生对自己的专业还不是太了解,其他年级学生忙于社团或课业的现状,现场问卷调查因为种种原因不容易更好地反映同学们的真实想法,以及小范围内调查的相对不准确性与缺乏更广的代表性,本次主要是在图书馆搜集资料与在网上大范围搜集相关相近专业大学生的相关情况,仔细对比,再找院里的相关领导调查核实,让他们凭借对不同年份的同学形形色色情况的掌握提供针对的、实际的参考,进而得出一些结论。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针对性,更好地在学校学院内开展学生工作。当然,这份报告仅供参考,一些数据也许不能很好的反映时时变化的情况。还需不间断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

一、 调查结果分析(最严重的问题是观念还不够与时俱进)

1、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目前所应该进行的所思所想还相当迷茫。这主要表现在很多(接近46﹪)大一的新生所选的专业是由父

母或其他一些人参考报的,对最后的决策不起决定作用或者根本就不过问。又有一部分学生(大约71﹪)所学专业不是自己的意愿,因为分数低或者其他情况被迫转到现在专业、或者干脆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到目前为止,将近一半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还不是很了解,至于将来毕业后去到哪里工作,干哪一行,就更不言而喻了。所有年级的同学,一部分(接近30﹪)未对专业以外的专业或领域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只是稍加了解即可并不做深究,眼界很窄。殊不知毕业后就业的方向可能与自己的专业可能根本就毫不相干,就业的成功率反而与综合素质有关,在知识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就要看一看谁多一块敲门砖。

2、还没有清楚地了解到将来就业的沉重压力。

这主要体现在低年级的同学上,尤其是刚刚经历过紧张的高中生活的大一新生,初到大学,对相对宽松的大学生活感到不适应。几乎100﹪的学生把高中不能实现的“愿望”拿到大学来实现,比如玩游戏、看电影、看动漫„„一些小孩的情怀在大学生身上不断表现出来。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四年之后我在干什么,十年之后我在干什么,二十年,三十年。又何谈现在考虑将来就业过程中社会需求高标准的压力、供求不平衡带来的就业压力、人为因素对大学生择业的压力等等压力呢?所以在学生工作和学习中,往往不能凭借压力焕发出十足的动力。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甘平庸但又不想付出辛勤劳动的大有人在。这与新一代的四有新人格格不入。

3、还不是很清楚自己的性格。

当问起你是什么性格的人时,基本上(超过80﹪﹞的同学仅仅是了解我是内向或者外向,而没有更加细致的分析自己到底属于那种性格以及每种性格的人又对应什么类型的工作,而只是我想今后怎么怎么样。超过六成的同学没有很好地自我探索,存在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角色错位等等误区。对性格的详细区分与辨别缺乏较专业的认识,对学校提供的《大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没有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对MBTI性格测试、卡特尔的十六种性格特质、九型人格等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对性格的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缺乏系统的理解。未了解性格与职业生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不了解性格决定职业生涯的选择与发展、职业对性格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成功的职业生涯取决于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度、可以依据生涯发展目标培养健全性格。对一些相应的模范人物不是很积极地去学习,反而觉得他们其实也没什么。种种以上现象都不利于以后的择业与创业。

4、对将来的就业具体事项还没有清晰地思路。

比如有没有把握将来能够找到和自己的专业对口的职业,找不到的话又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打算找和自己专业相关度为多少的职业、就业地区、就业性质、就业类型、薪水问题、就业考虑的因素的重要性的排序与先后问题、将来的养老问题„„

选择好就业地区后就业地区的经济状况没有详实的了解,而只是泛泛而谈。将来的居住问题、婚姻问题以及之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根本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的幼稚化、思考为题时欠深入思考现象严重。

5、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素质亟待提高。

处于新世纪的中国大学生,比他们的前辈有更多的机遇与经济上的优势,当然也将会面临更多来自各方面不确定因素的挑战与考验。今天,中国的经济改革已进入高潮,大学生们身处改革大潮之中,他们不再而且不可能再像其先辈那样只要埋头于书斋,工作和前程就由他人或国家安排妥帖,而是将要与那些几乎没有受到教育或只受到过初等教育的劳动者一样去四处进行自我“推销”与“商品展示”,谋求栖身之地及发展机会。当然,我们也不再为了非要去干那些不愿干的工作而苦恼,我们有更多的自由与“恣意”的空间,自己的命运自己安排,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将来自己规划蓝图。然而,总会有重重阻碍,这样的事情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毕竟还很少见,相应的措施也很不及时,相应的法律也有待完善,国家、政府和整个社会对此也还缺乏足够的干预和丰富的经验。大学生们就更难免感到有些难以适应,他们毕竟涉世不深,缺少社会经验。许多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这一大事面前,缺乏积极的心理准备。现在还没有完全踏上社会的同学,做事情时容易急躁、失望、惶恐,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因有“关系”而自感有把握者则自傲自满、得意忘形、不可一世。凡此种种,不仅证明其心理素质低,而且对他们在实际的择业、就业、创业中会产生诸多的不利影响。

6、大学生创业意愿不强、对大学生创业的培训指导需要加强、大学生创业的相关宣传与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

只有不到10﹪的人毕业后会首先选择“自主创业”,五成多一

些的人选择“先找个单位”,大多数的人选择“继续深造”。其中,男生准备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0﹪稍多,而女生只有不到5﹪甚至更少。经验、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让绝大部分人望而却步,没有经验、缺乏资金、风险太大等原因不愿创业的大学生比例都接近30﹪ 。还有十成多的大学生表示“没有好的创业项目”。说明大学生还缺少慧眼去发现市场商机。因此,至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现有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还“不能满足”创业要求。

二、 相关意见与建议

1、设定适合自身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并根据自身的切实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告别迷茫、徘徊、彷徨,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明确各个走向需要准备些什么。考研的话要实时的打好基础,在合适的时间做好充足而及时的准备,不要临时抱佛脚。直接就业的话要注意留心市场动态,及时考好相关证书,学好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职业品质。综合发展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①利用大学教育方式,培养自身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②利用雄厚的软硬件资源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努力扩展和深化自身的知识结构。③利用与同学交流的机会,锻炼交往能力。④利用社团活动,学习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⑤利用社会实践机会,发展自身的适应能力。⑥利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资源,完善自身的生涯发展。

2、明确将来就业与创业所带来的压力,在还是相对人性化的学校

中逐步化解它。化将来的压力为当今奋斗的动力。积极做好准备,不要让机会擦肩而过。做到知己知彼,争取屡试不爽。适当深度的了解自己的性格﹕对MBTI十六种性格的类型的职业倾向搞清楚,同时应明白性格类型只是一种参考,人的性格远比它复杂,不要让你的性格类型左右你考虑选择任何职业、活动或人际关系。

3、对于将来的就业事项,可以询问自己的先辈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处理工作中的挫折的。也可以咨询一下自己的老师,看看他们的人生轨迹对你有什么帮助。如果有可能的话,实地调查走访一些地区,看看那里的风土人情。虽然讲究在恰当的时间考虑恰当的事情,但最好超前一些。

4、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思维习惯,但不要养成思维定势。做到不急不躁,不自暴自弃„„有时间的话可以去人才市场走走看看,领略一下求职者的风采,看看职场百态。思考怎样才能当自己处于他们的位置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商家来“采购”你。

5、自身要加强创业指导中对实际能力的锻炼,注重实践操作。对于学校,应进一步增强创业培训教育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大扶持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总之,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协调。希望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将呈现出一个更好的局面。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首先,从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的角度看,不能片面地责难大学生对工作岗位,特别是对收入水平的抉择,大学生谋求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是有道理的。在查阅相关资料计算后发现:城镇小学、初中、高中和中专、大专和本科、硕士、博士各学历阶段毕业人力资本量分别为2002年价格人民币3.1万、4.9万、7.4万、 19.4万、31.6万、49.8万;各阶段新增人力资本边际收益率(高学历与低学历收入之差比以本学习阶段投资新增人力资本量),分别为9.8%、 2 2 .2%、 11.0%、 4 .7%、 18.8%、14.6%。可以看出,从中等教育水平培养到高等教育水平,需要人力资本投资12.1万元,边际投资很大。据有关调查资料,目前大学毕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为每月1700元左右,高中和中等教育毕业的为1500元左右,大学投资收益率仅为4.7%。这样低的边际收益率,对大学阶段的人力资本投资是极不合算的。因此,大学生及其家长找一个能回报大学阶段投资的收入水平的工作岗位,就是投资对合理收益的追求,是经济人最理性的反应,而简单说大学生择业条件太高,挑三拣四,从成本收益理论讲,是毫无道理的。否则,从投资回收角度讲,他无法收回大学阶段的教育投资,实际是亏损的,那又何必要上大学呢?

再次,大学生需求方面也存在着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主要是民间投资受到制约,中小企业数量人少,民问中介、社区等组织不发达,自由职业者受到限制。日本1.25亿人口有6 6 0万个中小企业,中国近13亿人口只有7 0 0万个,工作报告《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从世界性的规律来看,一个国家的企业,99.5%以上是中小企业;观察中小企业数量与在企业中就业人员的关系,中小企业平均从业者为10人左右:而从就业的结构看,一个国家65%——80%的劳动者在中小企业就业;随着发展水平的不同,每千人企业数量也不同,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数量平均每千人50个左右;而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工人、管理人员、创业者等,中小企业就是大学生就业的最多去处。中国为什么就业难,就是因为每千人中小企业数太少。除了社会、家长和大学生“吃皇粮”、官本位等观念外,办企业市场准入门槛高、时间长、手续多、成本大,开办企业后贷款难,政府收费项目多,中小企业很难经营和成活,是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太少的最主要体制原因。

另外,我觉得应该从大学生本身找原因。作为企业,他所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肯定是建立在员工能为他提供经济效益。显然,能为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经济效益得到的报酬就会越多。那么一个本科生究竟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呢?据调查:1.教育培养的技能性和创业性人才较少。大学教育中企业所需要的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课程、实验、操作、实习等较为缺乏,许多毕业的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较差,无法适应岗位需要。而在大学中几乎不开创业课程,大学生毕业后,对于怎样开办一个企业,怎样研究和开拓市场,怎样进行核算,怎样经营和管理企业等等,一无所知。另外,现在大学生的观念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们的大学教育过去是培养“吃皇粮、捧铁饭碗”人才教育。大学毕业后一般分配到党政社团、国家事业、国有企业单位计划分配,工资有一定标准并稳定提高,除了国有企业外,工资来源为财政经费,在过去大学生毕业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大量的分配到这些单财政还负担得了。现在,党政社团、事业单位都在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国有企业每年也要减出几百万人来。现在还有很多人能从这种思想中走出来。

二.考研又在逐步演变成很多人的“独木桥”考研大军急剧增加。“校漂族”实在太难。

大学毕业了,但仍有人“漂”在校园……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考虑到现实年龄分布, 本研究调查的是2015年以后入学的本科生。调查共发放800份问卷, 回收692份有效问卷, 有效回收率为86.5%。调查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调查数据分析

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就业准备、就业认知、就业价值观、就业心理、就业压力和就业动机作为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数据显示, “95”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来的心理状况, 大部分学生比较积极, 少部分学生比较消极, 还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就业心理障碍。

(一) 就业准备

调查数据分析, 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找到工作也非常满意的只有12.1%, 大部分学生对找的工作不是很满意, 有近50%的学生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甚至有35.8%学生对找到满意工作失去信心很多学生毕业前缺少相应的就业准备和心理准备。

由下图1可见, 很多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准备不足, 甚至有近一半的学生毕业前没有任何的准备, 没有考虑过就业的问题。很多学生都认为没有家庭背景根本不可能找到好的工作, 何必做没用的准备, 就业出现回避和躲避的现象, 到最后找不到工作, 压力转换为就业心理问题。这需要我们结合“95后”特点, 分析就业形势, 主动引导他们从大一到大四时刻为就业做好准备, 成功一向都是偏向有准备的人。与其抱怨黑夜, 不如点亮自己前进的路。

(二) 就业认知

调查显示, 面对就业, 有近一半的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很难。大部分学生能看到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状况, 可很多同学看清形势后是自甘堕落, 而不是把压力变动力, 为就业更好的提升自我。

由上图2可见, 有近20%的学生认为大学所学的专业与找工作无关, 于是出现每天逃课旷课的现象, 有近2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专业必须是未来的工作方向, 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未来工作更多的选择, 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工作与专业有一定的关联, 不一定完全对口。这需要我们为学生做好就业形势的分析和专业多元化发展的介绍, 让学生从大一就能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专业发展趋势。

(三) 就业压力

调查显示, 大部分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能正确看待就业中的压力, 但有近10%的学生没有考虑就业压力问题, 属于工作等着别人安排的类型, 需要培养其独立的意识和能力;有近10%的学生认为压力太大很难找到工作, 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 这需要我们早发现早解决, 防止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疏导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出现。同时, 有一半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来源于未来生活的保障, 20%左右的学生认为是同学间的攀比导致, 少部分学生认为其压力来自于父母。这需要我们给学生做好分类指导, 认识压力的存在是必然, 要将压力转换成动力。同时, 父母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也要改变传统望子成龙的观念, 给孩子一定自我决策和发展的空间, 对子女不溺爱也不强制安排, 多尊重多交流。

(四) 就业动机

在大学生就业动机因素的调查中, 35.8%的学生看重的是工资待遇的高低, 12.6%的学生寻求工作的稳定, 近40%的学生更看重的是未来人生价值的实现, 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在意单位的未来发展前景。这反映出“95后”大学生一方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有较强的独立自我意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得失, 没有长远的看待自我的职业发展, 缺少自我的职业规划。

(五) 就业价值观及就业心理

由下图3可见, 近一半的学生认为毕业就业难的原因在于高校的扩招, 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供大于求;有近25%的学生认为就业难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自己能力不够, 大学期间没有好好提升自我, 未就业做好准备;有近20%的学生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是因为缺少社会关系, 没有家庭背景所致。由此可见, 大部分“95”后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看到了高校、政府、社会存在的问题, 但很少看到自身主观问题所在。要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 要求大学生们要理智分析主客观原因, 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前提下, 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为就业做好准备。

面对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当今高校学生因为就业困难或者失败导致自杀的也越来越多。针对这种现象,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非常可惜, 但也有近5%的学生在调查中表示将来自己也可能成为下一个。面对“95”后学生抗压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 我们需要重视每个大学生的抗压心理素质培养和压力释放方法的培训, 更要时刻关注那些就业中遇到困难和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 建立从学校到系部再到辅导员最后到每个班和每个宿舍的四级防范体系, 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预警、及时处理。

由下图4可见, 在调查“95”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时, 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就业中比较自卑、悲观, 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家境不行、母校也不如其他学校好, 对未来的就业充满失望;因为缺少有效的就业规划和大学规划, 也有近一半的学生在就业中焦虑、迷茫,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更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有10%左右的学生在就业中存在比较自大的心理, 眼高手低, 没有认清自我和就业形势;有20%左右的学生在就业中没有自己的主见, 甚至存在不良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 最终影响自己找到合适自我的工作;同时还有少部分学生存在工作有无都无所谓, 反正有父母给钱的啃老心理, 这样不只是导致其找到不到工作, 更重要的是导致其大学四年没有方向和目标, 在大学阶段碌碌无为、浪费光阴。针对这些问题, 学校应当重视,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家庭更要重视, 父母不只是要给子女钱, 更要多和子女思想交流, 为其未来的人生做好规划。

三、小结

在当今新时代下, 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在个人能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做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调研分析, 希望能为解决“95”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后面将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多方面措施来降低“95后”大学生就业压力, 调节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

摘要:独立院校蓬勃发展, 招生人数越老越多,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部分“95后”大学生缺少心理抗压和调节能力, 在遇到就业困难时有的学生甚至因为压力而选择轻生。本文针对“95后”学生特点, 在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其就业心理障碍, 为调节其就业心理障碍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关键词:独立学院,“95后”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

参考文献

[1] 周惠琴.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及其思想政治教育[J].宜春学院学报, 2011 (01) :102-105.

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1 调查对象及内容

调查发放问卷900份, 回收有效问卷860份;调查对象本科生600人, 专科生300人;调查年级涉及在校二年级240名、三年级学生660名;涉及金融、证券投资、国际金融、投资与理财4个金融类专业。

2 调查结果统计及简要分析

2.1 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

你认为金融危机会增加你求职的难度吗?34.5%的同学认为肯定会给自己的就业增加难度;47.7%的同学认为也许会增加自己的就业难度;12.6%的同学认为对自己的求职不会有影响;只有4.5%的同学对这一影响不确定。

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 你会把成功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哪一方面?有4.5%的同学表示会把希望寄托在家庭成员的帮助下就业;8.1%的同学把成功就业的希望寄托于学校完善就业服务;16.2%的同学把希望寄托在政府出台相关的帮助政策;17.1%的同学希望经济快速回复发展能给自己的就业带来机会;而有54.1%的同学认为成功就业主要是需要自己的努力。

在金融危机下, 作为金融专业的学生, 通过什么可以度过就业“寒冬”?30.6%的同学希望能通过继续深造来度过这一时期的就业困难时期;25.2%的同学愿意增加社会实践来提升就业能力;19.8%的同学表示要提早确定职业方向, 并尽可能多地寻求这一职业的锻炼机会;12.6%的同学想通过自主创业度过难关;11.7%的同学认为可以先就业在择业。

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认识到了金融危机给他们就业带来的压力, 但他们中大多数也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实现成功就业;同时也可以看到,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升学。

2.2 职业理想及就业方向

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9.64%的学生的选择企业经理, 有20.17%的学生选择银行行长, 选择外企代言人的学生占5.0%, 公司白领占14.3%, 国家公务员占到了6.14%, 而选择创业者的学生占份额达到32.4%。

当你择业时, 看重的是这个职业给你带来的什么?41.4%的同学更为看重工作带来的锻炼机会, 22.5%的同学较为看重稳定生活, 18.9%同学看重收入及福利, 有14.4%的同学看重从业兴趣, 2.7%的同学看重其他的因素。

毕业时你想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43.6%的学生想找一份挑战性强、职业前景广阔的工作, 38.2%的学生想找一份收入稳定、不易受到外界经济环境影响的工作, 有10.9%的同学选择创业, 只有7.3%的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抱无所谓态度。同时, 61.3%的同学对第一份工作的期望待遇在1000~2000内, 22.5%的同学所期望的待遇是2000~3000, 10.8%的同学期望值是1000以下。

调查显示:银行、公司管理层仍然是金融专业大学生心目中最受青睐的职业理想。高达41%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把个人发展机会放在了第一位, 然后才考虑企业酬薪福利水平, 而在酬薪待遇上, 绝大多数同学都抱有冷静的态度。同时,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创业作为毕业后的选择或职业理想。

2.3 就业能力及就业认知

你认为择业时最大的优势是什么?57.6%的同学选择有较为扎实的经济金融知识;11.7%的同学认为塌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是他们求职的最大优势;11.7%的同学认为掌握灵活有效的工作方式是他们成功求职的最大优势;10.8%的同学认为较强的社会交际能力使他们求职的最大优势;8.1%的同学认为有丰富的社会实习经历是他们成功求职的最大优势。

你怎么看待专业不对口就业?高达66.7%的同学认为只要适合自己, 不对口就业也很好;22.5%的同学认为专业对口就业对自己的发展有利, 不占成不对口就业;8.1%的同学认为在就业初期, 能就业就行;2.7%的同学认为只要报酬相对较高, 对口不对口无所谓。

调查显示:银行、公司管理层仍然是金融专业大学生心目中最受青睐的职业理想。高达41%学生在选择第一份工作时把个人发展机会放在了第一位, 然后才考虑企业酬薪福利水平, 而在酬薪待遇上, 绝大多数同学都抱有冷静的态度。同时, 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创业作为毕业后的选择或职业理想。

2.4 就业能力及就业认知

你认为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多选) 86.5%的同学认为职业生涯及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增加一些社会实践的内容与机会;39.6%的同学认为在课程中加入一些成功就业的案例分析更能帮助他们理解;36.9%的同学认为应该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 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此外有21.6%的同学认为教材需要及时的更新改版。

你认为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应该传授些什么给你? (多选) 63.9%的同学认为应该传授他们怎样把握商机;72.9%的同学认为应该应该传授他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48.9%的同学认为应该教授他们怎样注册成立公司;41.4%的同学认为应该提供一些创业成功者的经验与教训;24.1%的同学认为应该教授他们一些创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

调查显示:学院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给了大学生很多收益, 这也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肯定, 但同时, 大学生们更希望职业指导教育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实际锻炼的机会, 也要求教学方式、内容能够及时地更新。多半的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也有了较为强烈的要求, 他们希望从中能够养成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学习一些创业的具体方法、经验教训及理论知识。

3 建议

根据上述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受到启发, 针对金融专业大学生的职业指导提出以下建议。

3.1 关注金融专业大学生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的心理变化,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就业与升学的关系

当前的经济社会环境下, 作为金融专业的毕业生仍会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 虽然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较为乐观, 但是当面临实际的就业困难时, 学生心理势必会发生变化, 关注学生就业压力下的心理健康也将成为就业指导的内容之一。给个别学生提供就业咨询及对小团体提供团体咨询服务, 是很好的解决途径。

在“摩擦性失业”及“专业非对口就业”大量存在的情况下, 升学也成为许多学生应对巨大就业压力的途径。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引导学生在就业及升学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也将成为就业指导及学生成才的关键, 不可盲目地鼓励学生升学或求职, 也不可替学生做出选择, 利用科学的方法, 帮助学生做出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途径。

3.2 引导金融专业大学生树立实际可行的职业理想, 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大学生在树立职业理想时大多不能依据自己条件做出正确的目标, 这样会影响他们求职过程及以后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利用学校往年 (最好的就是最近一年) 就业数据, 让他们了解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及工作岗位, 让他们了解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同时, 可用往届毕业生逐渐成功的典型让学生看到职业理想的可实现性。此外, 要求学生做职业测评及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也是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职业理想及教会学生怎样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途径。

3.3 科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增加学生对相关职业的认知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现在大学生已经对就业能力及相关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大多停留在表面。怎样让大学生在学校里就能知道什么对他实现就业, 及对他实现职业理想成为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一个重要课题。在高校建立相关职业、行业等资料的图书室, 为大学生了解职业、行业动态提供一些感性认识, 是这一课题的一方面;同时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外出打工、帮忙、实践、实习的机会, 为大学生提供最为真实的感受, 是这一课题的关键一方面, 也是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增强职业认知的最佳途径。

3.4 不断创新职业指导、加强创业指导

随着时代进步的加快, 大学生对职业生涯指导的要求及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 都随时发生改变, 跟紧时代需求、提供学生所需也将成为各位职业指导老师的重要功课, 加强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探索及学习, 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是各位职业指导老师的必须选择。

同时, 在现在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十分需求的情况下, 结合各个高校实际情况, 灵活、多样地开展创业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急于解决的问题。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创业精神及创业素质上的教育, 怎样培养出大学生敢于创业、敢于迎接创业挑战、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及怎么找准商机、怎样抓住商机、怎样应对挑战的素质是关键。

4 结语

虽然这一调查主要是对我院金融专业大学生做出的就业意识调查, 但是它却反映出了一些在大学生就业意识及大学生对职业指教教育存在的一些共同的问题。总的来说,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为学生提供最好的职业指导教育;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为社会提供最优秀的人才, 是高校职业指导教育工作最为终极的奋斗目标。

摘要:在过去的2年里,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2010年是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复杂、严峻的一年。这给金融专业大学生就业意识带来了许多变化, 给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此次调查, 可以掌握金融专业大学生就业意识的最新动向, 为高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及就业指导提供借鉴。

关键词:就业意识,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松懈不动摇, 全力以赴做好201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EB/OL].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82/info1259049993709182.htm, 2009-11-20.

[2] 新浪网.人保部:高校毕业生求职多表现为摩擦性失业[EB/OL].http://dalian.sina.com.cn/edu/xiaoyuan/2009-08-20/113210604.html.

[3] 侯志瑾.职业生涯咨询过程技术及相关问题[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博物馆调研报告下一篇:城市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