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文化论文范文

2023-05-20

行业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研判分析HY咨询服务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存在的组织架构设置运行机制不科学、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文化构建力度不强劲、关键业务环节风险控制不到位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自身发展历程适时提出组建灵活性的内审机构、健全人才绩效激励机制、构建多维度的企业文化、落实重要事项集体决策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改善路径,以积极应对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的现实需求。

关键词:咨询服务公司 内部控制

咨询服务公司是借助自身专业优势通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标准和科学的包括但不限于战略目标规划、组织架构设置、商业模式设计、人力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改进等全链条的问题解决方案,来实现客户从内部管理提升到价值应用落地的全过程综合持续性服务机构。21世纪初,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商业类型的经济实体不断成立,为咨询服务行业的发展开拓了一片业务蓝海,咨询服务公司也借势迎来了一波发展红利期。然而近年来大量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经济开始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咨询服务公司依靠粗放的内部控制管理模式实现业绩迅猛发展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的态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咨询服务公司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因此,有必要研判分析其当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适时提出问题改善路径,以切实提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企业稳健发展的保驾护航能力。

一、HY咨询服务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立足真实反映HY咨询服务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个别交流、会议讨论的方式,对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及时汇总各类问题,并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概况如下:

(一)组织架构设置运行机制不科学

HY咨询服务公司在企业层面控制的组织架构设置上存在不尽科学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不规范和内部审计不独立。咨询服务公司普遍以重视业务承揽为主,相对的在内部财务管理和内部审计上关注度不高,HY咨询服务公司也不例外。从节约人工成本的角度,HY咨询服务公司仅将财务部门定位为经营支撑的辅助部门,投入的人员编制较少,一人多岗情况较为严重,也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职责上将内部审计的部分委托给财务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不相容岗位难以实现相互分离,导致内部审计职能严重缺失。咨询服务公司承接的项目涉猎的专业跨度较大,财务部门人员少、任务重,且缺乏必要的行业知识,其承担的内部审计职能更多是从会计处理的视角对其进行事后监督,很难发挥出实质性的作用。项目管理部门虽然可以借助自身专业优势涉足内部审计工作,但是“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的双重角色定位也很难保证其内部审计的实施效果。

(二)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HY咨询服务公司在企业层面控制的人力资源控制方面,存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激励机制不合理、约束机制不科学。首先在薪酬激励机制上,HY咨询服务公司采用固定工资+绩效提成的方式。其中固定工资与员工的岗位级别、职称级别和为公司的服务年限挂钩,基本工资并没有充分体现员工多劳多得和按能力分配,造成部分老员工靠资历和履历取酬,消极怠工时有发生,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得到调动。而绩效提成部分由于计提比例不明确且审批流程繁杂导致迟迟不能下发,员工的积极性受挫。其次是在考核约束机制上。虽然HY咨询服务公司有员工考评结果与收入挂钩的相关制度规定,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人治”替代“法治”的情况,考核优劣的标尺并不明确,考核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烙有领导喜好的印记,考核实质上缺考科学的依据,考核的结果在员工晋升和使用上作用不明显,导致员工多以迎合领导喜好开展工作,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晋升氛围。

(三)企业文化构建力度不强劲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尽管HY咨询服务公司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文件和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上并没有做到有效的落地。这些企业文化方面的制度和宣传也没有很好的根植于企业员工内心,尚存在制度“上墙不入心”的情况。在企业文化构建方面,员工的参与意识不强、参与意愿也不高,就连新入职的员工也不曾接受系统的企业文化培训。公司有近60%的员工认为公司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构建力度不强。

(四)关键业务环节风险控制不到位

HY咨询服务公司虽然在业务的风险管控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性的实践,但是在某些关键业务上还存在控制不到位的情况。一是对承接项目的全过程管控不到位,尤其是对关键业务环节的有效控制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不能有效控制项目开展的时序进度,对项目的质量控制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二是偏重投标报价、应收账款回收等个别经济业务或事项的风险评估,没有从整体管控的角度构建风险防控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明确的牵头和引导风险管控的部门,风险动态管控的能力稍显不足,导致经济业务前期风险管控能力较强,中期和后期动态风险管控跟进不足。三是重大项目承接缺乏可行性投资决策支撑,咨询服务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承接的重大项目进行集体决策或者联签审批,然而在实务工作中由于缺乏类似的投资决策小组,决策依据更多的来自于管理层的过往经验,加重项目管理失控的风险。

二、成因

(一)“运动员”兼职“裁判员”的现状尚未根除

HY咨询服务公司没有组建单独的内部审计部门,而是将内部审计的部分职责转嫁给财务管理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人为混同了内部审计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和项目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企业出于节省人工成本的考虑,二是忽略了内部审计的专业性。内部控制不是财务部门或者是哪个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它的构建和作用的发挥依赖于全员的参与,财务部门人员和项目管理部门人员兼职内部审计的行为无疑是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势必会大大削弱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效果。HY咨询服务公司管理层想当然地将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融为一体,试图通过开展内部审计的方式解决内部控制的管理问题,实务工作中却是事与愿违。

(二)“人治”替代“法治”的情况没有消除

人力资源在咨询服务公司中的作用远大于传统行业。HY咨询服务公司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在人力资源建设上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中并没有把薪酬待遇、考核晋升完全与员工个人能力和专业贡献结合起来,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同时,对人才的评价也较为感性,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和职业发展规划,容易挫伤有能力的、年轻的中坚业务骨干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人治”的状况没有显著的改善,造成部分能力突出的员工在薪酬待遇偏低和晋升受限的状况下离职,导致关键性工作岗位出现结构性缺员的情况。加之人才培养周期较长且没有直接可以替代的人员,给公司业务发展造成较为严重的损失。

(三)“领导文化”替代“企业文化”的现象比较突出

HY咨询服务公司有三个自然人认缴出资。在公司创建初期,公司经营业绩的取得主要依靠股东个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专业能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带有个人烙印的强势“领导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在公司初创期和成长期对公司业绩的提升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尤其是当业务处理出现流程不畅或者推动不前的情况时,公司领导人行政命令调度的效率远高于制度流程遵从的效率。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企业人员的不断扩增,这种“领导文化”价值观在落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各种群体利益的阻挠,很难形成大众化的“企业文化”,甚至掣肘正常业务开展。

(四)“经验论”忽略“科学论”的状况依然存在

HY咨询服务公司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搭乘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实现了经营业绩的连年增长,客户群体和收入来源也趋于稳定。这就使得无论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企业的基层员工都对公司的经营发展抱有盲目的信心,没有将风险评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而是选择性地忽略了企业发展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近年来随着行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和成本持续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尤其是经历了几个凭过往经验承揽的咨询项目出现亏损的事实后,才让企业管理层重新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决策的必要性,现存的风险意识弱化的状况才真正得以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改善路径

HY咨询服务公司在充分研判当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现状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内部控制总体目标的方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取得良好实施效果。

(一)组建灵活性的内审机构

遵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HY咨询服务公司在统筹人工成本的基础上组建由总经理直接领导的灵活性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在成员选配上,优先使用专业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财务骨干和业务骨干;日常工作内部审计领导小组成员各自其职做好本职工作,有内部审计任务时,内部审计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临时性团队组织集中攻坚,过程中坚持项目参与人回避的原则,确保无利害关系人参与实质性内部审计工作,切实能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推动内部控制水平提高。

(二)健全人才绩效激励机制

充分认识到人才队伍建设和绩效激励在咨询服务行业中的重要作用。HY咨询服务公司重新盘点梳理了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制度,重构了薪酬分配体系、完善了人才评价标准。在选人用人上,破除唯资历倾向,对员工实行动态评价管理,真正把有能力、有干劲的人员选拔到重要工作岗位上来,实现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在薪酬分配上,注重专业能力对公司业绩发展的贡献,树立明确的激励导向,将干得好与薪酬高划等号,切实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归属感,以人才队伍稳定带动企业发展稳定。

(三)构建多维度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塑造企业形象,推动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HY咨询服务公司在企业文化构建上,摒弃了原有单一强势的“领导文化”,开始向多维企业文化建设转型,结合当前企业发展现状和实际情况对企业文化进行重新定位,从人才引进、制度规范和奖励机制等多维度来构建企业文化,并用于常态化指导员工日常工作和公司经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硬约束力,助推企业稳健运营。

(四)落实重要事项集体决策

鉴于关键业务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性,HY咨詢服务公司在“三重一大”和某些重要经营事项上落实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并对其内容、形式、程序、方法以及考核监督做出严格规定,并加大集体决策事项的监督和追责力度。对因未经集体讨论、个人或少数擅自决定、个人或少数人擅自改变决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撤销职务等处罚,并视情节轻重处金额不等的罚款,以集体决策的形式提升重要事项的科学决策水平和能力,切实降低企业运营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侯力纲,沈嘉诚,潘俊.战略风险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以Z工程咨询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9(29):109—113.

[2]张永梅.内部控制咨询服务风险分析及防范研究[J].当代会计,2020(24):87—89.

[3]韩修平.JH工程咨询公司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4]耿苗苗.财务咨询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4):178—179.

(王文娟,山东弘越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行业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实现中国创造战略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如何开发出适合高职院校教育的工学结合课程,决定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需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的原则,针对高职学生生源结构和文化基础,以真实性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手段方法,同时注重学生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开发出适合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课程。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学习情境;教学模式

一、工学结合课程设计

(一)工学结合课程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1. 工学结合课程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依据岗位人才培养规格,针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完成岗位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紧密的联系行业企业,让企业参与到课程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全过程。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及时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保持一致性,增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职业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的原则

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通过教师的示教和亲身实践习得相关的技能,同时要掌握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必备的基本流程、方法、原理、结构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知企业文化,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仅能胜任眼前某个固定岗位的工作,一旦岗位的设备、环境、技术标准发生变化,学生可以结合所学基础知识,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发挥团队协作优势,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新的岗位需求。只有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的原则,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坚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纲领的原则

课程内容的设置和实施是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展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若干学习性工作任务为主线,以相关技术的运用、工具的使用、劳动方法的积累、职业素养的养成为重点,这就要求设计者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罗列的方式。更不能受传统教材和教师学识的影响,削足适履,反过来指导课程内容的设计。因为传统的教材更多的是作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辅助材料,不同编者在编写相同课程的教材时,因个人能力和研究侧重点不同,往往编写出来的教材千差万别,如果教师的教学内容始终被传统的教材牵着鼻子走,很容易造成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差。在没有现成紧紧围绕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辅助资料情况下,学校可以联合企业自编相关教学材料,或者选取一系列的多样化的教学资料共同作为某门课程的教材,为课程标准的实现提供支撑。

课程教学内容的制定不应由某一名教师决定,应是专兼职教学团队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共同研究后的成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教师个人学识原因,导致的避难就简、避重就轻,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标准严重偏离的情况。

(4)坚持针对性、先进性、适用性兼顾的原则

课程内容设置主要针对人才培养规格所确定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遵循必须够用的原则,选取教学内容,体现内容设置的针对性;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适时的增加和更新有关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标准,增加国内外企业运用的新规章和新制度,体现内容设置的先进性;同时,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关注学生跨专业关键能力的培养,遵循迁移可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班组管理能力、演讲能力以及领导能力,体现内容选取的适用性。

(5)坚持引入职业资格标准的原则

课程内容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专业定位和岗位需求,积极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合理的对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难易度、技能侧重点等进行布局,以实现与行业标准的对接,同时为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供必要的课程支撑。

2. 工学结合课程设计基本思路

工学结合课程设计应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知识、技能、素质统筹的原则,以真实性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依据学生的职业成长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序化教学内容。积极引入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及时的更新相关教学内容,同时注重学生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工学结合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一)学习情境的概念与内涵

学习情境是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劳动产品、工艺流程、工具设备和劳动组织方式等各要素,找出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抽象出其内在规律,根据教育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课程教学团队系统设计的用于学习的情境或完整过程。每个学习情境应可以单独过程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实现学习领域课程要求的部分学习目标。

学习情境应来源于职业岗位的工作实践,客观全面的反映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职业信息,而不是根据传统的学科体系的经典理论罗列出来的。学习情境在课堂的表现形式是课业,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的学习任务。课业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和教学模式,运用教学设计方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学习任务和目标、确定学习内容、策划教学方案的过程。教师通过课业,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并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通过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在获取职业岗位的技能的同时,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同时感知企业文化,间接获取岗位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学习情境设计

1.学习情境设计的思路

学习情境的设计是课程开发团队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产品类型、操作部位或系统、复杂性或难度级别、工艺流程或服务对象的不同,在考虑学校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等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

在学习情境设计之前,应认真分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制定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对相关教学对象进行分析,明确学生现有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教师的行动导向教学经验和实践能力;对教学条件进行分析,明确课程所能运用的教学资源、场地、设备。分析的结果为学习情境设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为下一步学习情境顺利实施的可行性奠定基础。

2.学习情境设计的主要任务

(1)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2)选择合适的载体,设计学习情境;

(3)确认各学习情境之间的联系;

(4)确定教学条件和环境要求;

(5)设计教学方案,制定学习情境目标、内容、课时、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学工具和学习资料、考核评价方式等,明确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三、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一)“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概念与内涵

1.“模式”

“模式”是指被研究对象在理论上的逻辑框架,是经验与理论之间的一种可操作性的知识系统,是使系统中各要素最优化配置的设计思路和框架,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结构。

2.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办学主体(机构或学校)来说的,是对办学主体如何开展教育活动的体系结构和运作方式的抽象逻辑界定。办学模式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办学主体构成及管理架构、学校办学资金链及运作方式、学校在职业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学校生源渠道和就业渠道、学校培养学生的层次和规格、学校教学监管体系等。

3.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即学校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给培养过程设计构建的体系样式和培养方式,是从宏观上解决“按照什么样式去培养学生”的总体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如何设置、课程体系如何构建、花多少时间培养、在什么地方进行教学、用什么人去培养等问题。

4.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完整的教学过程”,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主要由教学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方式构成。教学模式设计解决的是如何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将教师、学生、教室、教学辅助设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时间进程安排等多个要素,构建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指导和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5.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针对的是“具体课堂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是教师在具体实施课堂行为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技巧和手段。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方便学生较容易的接受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兴趣。

(二)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为主体,根据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载体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利用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教学资料、教学设备室等各方面教学资源,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目前常用的教学模式有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

1.“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产品制造、工程施工类专业课程,选择明确的生产对象作为一个项目,围绕项目实施的设计、工艺流程、绘图、工具使用、劳动组织等展开教学。

2.“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主要适用于管理、服务、医疗类专业课程。以护理专业的基础护理课程为例,病症之间千差万别,而其中不少病症的日常护理任务中所完成的绝大部分护理行为是相同的,例如查体、铺床、输液等。如果按照病症种类来组织教学,由于病症类别过多,无法一一列举学习。因此,在基础护理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上,通过分析总结提炼出各病症进行基础护理时典型的工作任务,如“输液”、“抽血”、“查体”、“铺床”、“灌食”等,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教学。

3.“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主要是强调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应不同于传统以经典理论讲授为主,“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而是采取校企合作方式,结合企业生产进程和教学需要,利用“校中厂、厂中校”,采取学生课堂学习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交替进行的方式,让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

4.“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在校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感受真实职场氛围,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到实际工作岗位学习锻炼的教学形式。

行业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新时代下,工会组织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做的是群众工作,实质上就是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时代使命和崭新课题,探索有效方法,开拓新的局面。

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既是党中央对做好群团工作的要求,也是工会组织开展工作的根本遵循。秉持“国家利益至上”价值观,走好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生产新长征,必须积极履行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积极适应新时代要求和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需要,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爱岗敬业、争创一流,在航空发动机事业中实现价值、做出贡献。

抓好理论武装提高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力

强华理论武器。要把理论武装全面系统地融入工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抓“三学习、三进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与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到党的创新理论“进车间、进班组、进活动”。

要创新学习形式、强化学习效果、深化学习实践,推动理论学习深入基层一线、贯穿日常工作。深入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坚持学、用、研一体化推进,完善思想政治课题申报、评奖流程,提升课题奖项等级,推动职工思想政治研究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教育引领。坚持灌输和启发相统一,在传播思想和观点的同时,启发广大职工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在实践活动中的理解与运用,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推动理论学习进车间(科室)、进班组。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以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协会活动等多种组织活动为载体,促进理论知识的普及。体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形成继承性与创新性、实践性与时代性相统一,根据职工现实需求推动工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

保持理论鲜活。要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新的工作着力点,创新工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和举措,达到“主题教育获深化,工会工作有提升,工会干部受教育,职工群众享实惠”的目标。

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

提升工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是改进和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更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努力方向。

要创新工作方法。在持续组织开展传统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积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教育体系,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相结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拓展职工学习空间和方式,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便利性和适应性。发挥工会组织的群众基础牢固的优势,应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抓住职工零散时间,以短视频、短文、短剧等方式宣传理论精粹,将理论知识学习融入职工生活,将“职工被动学习”转变为“职工主动参与”,实现基层工会教育日常化。

要营造良好氛围。新形势下,“党群大协同”“大政工模式”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模式之一,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群部门“单打独斗”的狭隘观念,努力倡导“人人都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理念,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大家做的局面。践行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宗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关注职工对美好生活需要上的作用,提升职工的满足感、獲得感和对组织的归属感,更好地团结引导广大职工献身航空发动机事业。

要发展职工文化。将职工文化活动与宣贯集团文化结合起来,把握重要时间节点,创作形式新颖、健康向上、富有时代气息和航发特色的职工文艺作品,宣传党的理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平台。同时,通过组织优秀职工事迹报告会、劳模宣讲会等活动,深度挖掘职工身边的优秀事迹,发挥先进典型榜样作用和感召力,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导向、凝聚、调节、塑造、辐射等功能,把职工的思想、感情、行为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实现积极融入提高工会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力

融入制度保障。坚持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加强源头参与,努力为职工搭建话语平台,构建多层次、多方面的职工权益保障体系,把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参与落到实处。把群众观念牢牢根植于心中,落实好维护职工利益的基本职责,不断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提高职工代表履职能力,切实执行好参与审议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法定职责,畅通民主管理渠道。推进厂(所)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民主管理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听取职工合理化建议,推动构建内部利益矛盾自主调处机制。

融入人文关怀。坚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正确认识职工利益诉求、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新特征,强化服务理念,建好“职工之家”“母婴室”“职工书屋”等职工阵地,加大帮扶救助力度,及时反馈职代会提案执行情况,把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与解决工作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职工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研究,调查摸清职工思想脉搏,弄清职工产生各种心态的根源,掌握职工思想动态,因人施教、分类施策,积极开展人文关怀、教育支持等个性化服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视职工心理健康,做好职工心理疏导,为职工做好心理疾病的预防、检查、疏导和危机干预。

融入重点工作。尊重和发挥职工主人翁精神,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重点攻关任务,突破传统组织模式,开拓岗位练兵新路径,以主题劳动竞赛为抓手,打破单一、同工种竞赛的传统,向技能型、复合型、组合型转变,打造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推进班组建设和体系建设落地,使职工在增强业务能力的同时提升职工政治素养。

把劳模创新工作室、大师创新工作室打造成为弘扬精神、引领创新、培养新人的示范平台,引领职工创新创效,深入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激发职工创新潜能,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增强在实践中运用并丰富党的创新理论的自觉性、主动性。

注重多向激励提高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动员力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教育人、引导人的工作,也是关怀人、激励人的工作,需要注重发挥多种激励方式、激励手段的作用。

准确掌握激励需求。要做到深入、准确、全面,充分了解职工的激励需求,分析优势需求,掌握真实数据。通过精益管理、画布行动、头脑风暴等现代管理方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学管理工具,统筹规划激励机制运行,调整传统激励方式,探寻新时代下调动职工积极性的诱导因素,找准职工的真正需要,建立基于双向信息交流全过程的激励运行模式,将满足职工需要的措施与集团目标的实现有效结合起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内激励与外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等模型,并适时把握激励的时机、频率、力度,切实让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发力,最大程度发挥激励作用。

丰富激励方式方法。在坚持精神激励为主的同时,正确看待和切实尊重职工的物质激励需求,合理运用物质激励和以荣誉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竞赛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职工参与管理、职业晋升等为主要方式的精神激励,发挥物质激励更具时效性、精神激励更具持久性的综合作用,针对不同职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提高激励作用的效果。

发挥榜样激励作用。通过选树一批大国工匠、行业先锋、匠人匠心等先锋人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工会干部和全体职工向榜样看齐。以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精英为目标,系统梳理职工队伍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先进典型梯队,导师带徒、以老带新,发挥其感召示范作用。组织职工积极参与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四德”建设,选树集团先进道德典型人物,引导职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忠诚事业,凝聚催人奋发向上的正能量。

建设骨干队伍提高工会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力

打牢骨干队伍基础。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以工会干部为“指导员”,以劳动模范、班组长和工会小组长为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提出政策性、指导性意见。深入基层了解工会干部现状,找差距、补短板,开展精准培训,切实提升工会干部的理论修养。通过举办讲座研讨、知识竞赛、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活动,推选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的工会干部“上讲台、当讲师”,鼓励工会干部积极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课题研究,提高“学理论、解难题”的能力,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

建立能力素质模型。以理论为基础,建立工会干部政治学习、教育引导、组织协调、民主维权、依法办事、冲突管理、群众工作及工作创新等八个方面的能力体系模型,夯实工会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基础。通过工会干部日常考核、分类考核、年度考核等方式,建立和完善符合工会实际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考评体系,把自身学习理论“扎不扎实”、工作中运用理论“深不深入”、职工素质提高“明显不明显”作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

注重发挥表率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引导人的工作,更是感召人、影响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自身形象直接决定了工作效果。工会干部和工会骨干要找准本职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契合点,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日常工作相融合,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探索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表彰在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开拓进取、成绩突出的集体或骨干,充分调动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者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新时代下,工会组织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会工作做的是群众工作,实质上就是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时代使命和崭新课题,探索有效方法,开拓新的局面。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群众优势、资源优势,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精英,引导职工、教育职工、塑造职工,引领广大职工开启新征程、奋进新时代。

(作者单位: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行业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交通运输部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文件指示精神,长江航道党委高度重视、审时度势,系统规划、精心组织,大力加强长江航道文化建设,提出了文化兴局、文化强局的发展战略,制定了长江航道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和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111”的奋斗目标以及七项推进措施,其中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七大任务之首,也是长江航道文化强局战略的核心任务,长江航道局将通过加强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一步筑牢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内河航道的思想基础,形成长江航道的强大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

充分认识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长江航道的本质体现和主要载体,是长江航道思想文化建设长期积淀形成的精神成果,是引领航道广大干部职工奋发向上的思想基础,是实现长江航道科学发展、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内河航道的重要推动力量。

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及交通运输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等基本内容与长江航道改革建设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与长江航道文化建设实际紧密结合,与职工思想道德建设实际紧密结合,融会贯通,凝炼形成了具有长江航道行业特色的核心价值体系。

行业使命、共同愿景、核心价值观、航道精神、服务宗旨、职业道德构成了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明确了长江航道的发展方向、奋斗目标、价值取向,以及精神动力、宗旨原则、职业操守等内容。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内河航道的新形势下,建设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是长江航道干部职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航道广大干部职工现代文明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长江航道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坚强保障。“十二五”时期,长江航道发展处于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长江航道,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江航道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落实“十二五”目标任务,需要通过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切实形成共识,打牢思想基础,保持行业和谐稳定,进一步增强长江航道事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丰功伟业

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

行业使命:开辟美好生活新航道。开辟美好生活新航道,是新时期长江航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世界一流内河航道的战略部署,也是长江航道人抢抓机遇,率先发展,推动长江航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促进长江流域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足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开辟美好生活新航道是长江航道发展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重大使命,也是长江航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交通运输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和美好憧憬。

共同愿景:当负责任护航使者、做可信赖水工专家。长江航道的共同愿景体现了长江航道作为长江航运发展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的特征,体现了长江航道在履行行业使命过程中对未来发展目标与发展蓝图的理想追求。“当负责任的护航使者”着眼于自身行业特性的准确定位,长江航道人将确保长江航道畅通安全作为自己的天职,努力成为长江航道这条水上交通大动脉的守护神。“做可信赖的水工专家”是根据长江航道发展的需要,努力开拓工程经营市场,始终站在疏浚水工技术的前沿,以诚信为本,以效益为先,用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质量创造一流的品牌,成为疏浚水工行业的领军者。

核心价值观:一切为了畅通。核心价值观是长江航道一切工作的根本准则,是长江航道与生俱来的鲜明特质,是长江航道人履行社会责任的行动宣言。过去,为了确保长江航道畅通,一代代长江航道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战滩斗水、搏风击浪,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航标灯精神,使万里长江从天堑变为通途。 未来长江航道人也将把“一切为了畅通”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牢记使命、加快发展,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一条更加畅通、安全、便捷、绿色的水运大通道。

航道精神:团结、诚信、奉献、卓越。航道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长江航道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是对长江航道先进典型精神内核的高度概括,是长江航道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长江航道履行自身使命、实现共同愿景的强大动力。团结是长江航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基础和力量源泉,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调动全体航道人的创造力,形成推进长江航道发展的合力,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内河航道的宏伟蓝图。诚信是长江航道人的立身之本,只有诚实守信,我们才能赢得服务对象和业主的信赖,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同,才能树立起长江航道负责任的行业形象。奉献是我们的最高准则,在履行航道职责,做好“三个服务”的前提下,必须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更加关心弱势群体,做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卓越是长江航道人的永恒追求,必须鼓励理念、技术、管理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勇于竞争、敢于超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打造一流的服务品牌,努力实现“世界一流现代化内河航道”的发展目标。

服务宗旨:服务长江水运、服务沿江经济、服务流域百姓。“三个服务”是对多年来长江航道实践经验的总结,体现了对长江航道本质属性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对长江航道行业神圣使命的高度认同。“三个服务”强调在服务过程中更加体现优质服务,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加体现高效服务,努力提高服务的效率、效益和效果;更加体现主动服务,想服务对象之所想,急服务对象之所急。总之要以精细的管理保障服务,以精湛的技术完善服务,以精干的队伍实施服务,以客户的满意检验服务。为港航企业提供一条安全、畅通的运输通道;为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泉动力;为流域百姓的幸福生活提供基础支撑。

职业道德:敬业爱岗、诚实守信、服务行轮、奉献社会。长江航道职业道德是与航道养护、管理与服务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既是对长江航道职工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长江航道直接面向社会,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长江航道职工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精髓,诚实守信要求长江航道职工做到诚实、诚恳,讲信义、守信用。服务行轮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服务是长江航道的本质属性,为航行船舶服务是长江航道人的天职。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长江航道职工要将奉献社会作为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

加强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不断完善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把握规律与服务大局相结合。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内河航道的目标任务,科学推进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遵循和把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与特点,更要紧密联系长江航道建设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努力使长江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长江航道发展的目标过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广泛开展航道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推动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常态化,广泛开展知识竞赛、专题讲座、主题演讲等,加大对长江航道使命追求、共同愿景、核心价值观、航道精神、服务宗旨、职业道德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全局上下的共同追求和奋斗目标。

建设一批航道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基地。在现有荣誉室、阅览室、职工书屋等文化设施的基础上,积极建设和完善展示航道发展历史、弘扬航道精神的教育基地,如:先进人物事迹陈列(展示)馆、长江航道博物馆、航道整治重点工程参观点等。通过一流的文化藏品、一流的展陈水平、一流的服务质量,使之成为全面反映长江航道发展历史、更好传播长江航道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培养选树体现航道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典型。对在践行航道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组织和个人给予重点宣传和表彰,激发长江航道人践行航道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性。继续开展评选长江航道杰出人物、道德楷模、文化使者等活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郑启湘、金生国、马亮、杨玉成等各类先进典型的活动,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使践行航道核心价值体系成为航道职工的自觉追求。

深化行业群众性文明创建活。不断更新创建理念、创新活动载体。把航道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到文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倡导现代管理、现代文明、现代服务新理念,广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处室、文明船舶、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扩大“学树建创”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努力增强行业文明创建活动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创作一批优秀文化成果。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和体现时代特点、突出航道特色、富有文化韵味的要求,精心创作一批航道文艺书籍、文艺节目、书画摄影作品、音像制品,让航道故事、航道声音、航道印象,走出长江、走向全国,跨过大洋、走向世界。在“十二五”期间,以《迈向世界智能航道之巅》为主题编撰一套彰显航道文化品位的系列丛书,充分展示航道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多姿多彩的文化情趣,不断丰富航道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重点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以“绿色航道、畅通服务”为主品牌,努力打造现代文明与绿色生态相和谐,畅通高效与优质服务相协调的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内河航道。同时,根据长江航道不同地域和单位的特点,打造一批有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的文化子品牌。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航道安全文化、廉政文化、诚信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校园文化、科研文化、救捞文化、经纬文化等精品文化内涵,使之成为长江航道文化的有力支撑,充分体现航道文化和而不同的张力和神韵,促进长江航道文化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行业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使命:为国家创造财富 为社会承担责任

释义:烟草企业适应社会需要的最根本作用,在于为国家创造财富,为社会和广大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这不但是烟草企业的立身之本,而且也是烟草企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

愿景:成为拥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公司

释义:烟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得益于国家赋予的专卖体制和社会的支持,我们将珍视这一优势,以百折不挠的意志,打造出最具生命力、最具竞争力、最具创新力的企业。

企业精神:超越自我 创造满意

释义:勇于追求,永不满足,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满意,是企业永恒的追求目标。我们要以高尚的道德、诚实的作风、优秀的行为模式,奋力实现一流的工作业绩,为构建和谐烟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物流理念:优质快捷 心随需送

释义:以信息化为手段,以便民利民为宗旨,建设安全、高效的配送体系,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速度,倾注情感诉求,更好、更快把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真正实现传统商业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服务理念:为他人着想 谋和谐共赢

释义:在烟草产业的价值链上,商业企业居于连接卷烟工业企业、烟农和零售商户的地位。因此,必须始终树立以他人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心相连,情相依,以共同的、永恒的利益作为服务质量的评判标准,努力实现和谐共赢。

组织管理理念:启迪智慧 执行到位

释义: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制度、规则、程序,对所做的事情进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此,各级应当注重从思想、战略、方法等方面传经验、带队伍,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管理水平,以达到时时调动积极性,事事增强执行力的管理效果。

- 1 -

共同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 消费者利益至上

释义: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共同价值观,凝聚了《烟草专卖法》的立法宗旨,彰显了烟草企业的价值取向,是烟草人的目标与理想,是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撑。

发展战略:人才立业 创新兴业

释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活力。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科学的工作措施,打牢烟叶基础,提升网建水平,使各项改革相互配套,充分发挥人才、创新对发展的促进作用。

组织管理理念:启迪智慧 执行到位

释义: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制度、规则、程序,对所做的事情进行控制,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对此,各级应当注重从思想、战略、方法等方面传经验、带队伍,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管理水平,以达到时时调动积极性,事事增强执行力的管理效果。

员工管理理念:人尽其才 快乐工作

释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和包容员工的个性,重视和肯定员工的价值,理解和关心员工的追求,引导和鼓励员工全面发展,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财务管理理念:增收节支 保值增值

释义:企业应当根据经营计划确定财务目标,并通过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工作流程,笔笔、件件为企业增加收入、节省开支,让每一分钱都花出尊严和价值,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专卖管理理念:维权规范 执法为民

释义:专卖管理要有法必依、自律正身,通过宣传法律法规,正确引导管理对象知法、守法;要导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执法;要全面净化烟草市场,严厉打私打假,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诚实守信的烟草市场环境,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客户、消费者和烟农的利益。这是烟草专卖执法的根本要求。

企业公众形象:诚信烟草 责任烟草

释义:诚信是行为的标准,责任是心灵的准则。河南烟草商业把诚信和责任紧扣心头,情系大众;以感恩之心奉献社会,回馈人民,做讲诚信、负责任的企业。

国家局企业文化理念

行业共同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行业愿景: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

行业使命: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成就员工

行业精神:宽容开放、改革创新、敬业奉献、自律自强行业行为信条:潜心做事、低调做人

上一篇:日本历史与文化论文下一篇:杭州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