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范文

2024-04-25

汉语汉字范文第1篇

摘 要:象形字来源于图画文字,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特点。在解决对外汉语汉字教学难这一问题时,对外汉语教学者若将一些字形简单、象形符号明显的象形字引入识字教学课堂中去,便可以激发汉语学习者的汉字学习兴趣,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字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为汉语学习者传播了汉字文化知识,让其感受到中国方块汉字的魅力,不再惧怕汉字的识记学习。利用象形字为规范汉字的学习搭建桥梁,旨在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识记汉字,学习汉语,这为对外汉语识字教学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象形字;对外汉语;识字教学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步伐,中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发展必须借助语言来进行沟通协商。中国为了走向世界,不断推广英语学习的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为了更好地认识中国,开始推动汉语学习的进程,采取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在本国开设孔子学院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引导本国人民学习汉语,了解中国。

中国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与大多数母语为表音文字的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已有认知不同,在认读识记汉字时,并没有特定数量的表音字母供他们学习使用,可以直接拼读出汉语生字的读音。方块形的汉字由笔画构成字形,横、撇、竖、折、点的排列组合并没有明显的读写规则,无法帮助汉语学习者进行有效认读,从而造成了汉字的难认、难写、难记的学习难点,给很多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阻碍,造成了汉语学习者的学习压力,从而对汉字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面对这一教学现状,本文将以帮助汉语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识记汉字为主旨,将象形字引入对外汉语教学中,尝试为对外汉语识字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一、象形字的基本概念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交流的需要,文字逐渐被人们创造出来,方方正正的汉字则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书写符号。汉字的发展凝结着一代代中国人民的智慧,无论是最初的图画记事还是发展演变到如今广泛使用的规范汉字,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起到了传递交流信息,促进语言发展的作用。

象形造字法属于独体造字法,是汉字创造过程中最基本、最原始的一种造字方法。“一般认为,象形就是对事物原形的描摹,用来表达事物的名称” [1]。中国古代文字学家通过对汉字形体和字义的研究,提出了“六书”理论,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分析归纳出汉字的构形规则。其中,许慎在“《说文解字·叙》对‘象形’的解释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就是说象形造字法是把客观物体的形状画下来,用曲折不同的线条描绘它的轮廓”[2]。中国早期古文字的象形程度比较高,汉字形体结构与字义表达之间的對应关系也相对较为简明直观,人们看到了某一个汉字,就会对其所表达的意思了然于心。象形造字法通过直接描画事物的基本轮廓,如“车”“日”“目”;或者抓住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突出特征,如“牛”“羊”,就能简单明了地传达出一个汉字的表达意思。

象形字的造字方式使我们可以从汉字形体上直观地了解汉字的字义。例如,“月”字的古象形字描绘出来就是一轮弯弯的月亮,人们看到这个象形文字“月”,可能在还未掌握这个字的读音时,就先通过字形得到了语义提示,已经明白了这个字背后所蕴含的字义。通过观察象形字的字形结构,就能够知晓字义,从而达到了“因形知义”的效果,这也是象形字的魅力所在。

二、象形字在对外汉语识字教学中的运用优势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对外汉语识字教学中,由于中国方块汉字的字数众多,结构复杂,字形相似,令很多汉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都望而却步,选择逃避汉字学习。尤其是来自非汉字文化圈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他们眼中,汉字完全如同天书一般,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都使得他们在汉字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习者从心理上产生了畏难情绪,不愿意主动进行学习探索,那么终将会造成学习的停滞。在研究如何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更好地认识理解汉字,发觉汉字趣味性的过程中发现“象形字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不仅具有作为语言符号的一切特性,更重要的是其生动形象、直观有趣”[3]。

象形字利用简洁的线条描绘成字的形式,在对外汉语识字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搭建象形字和现代规范汉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利用联想的方式认识汉字,理解字义。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象形字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教学氛围,令学生了解汉字原来是从这样的图画形式转变而来的,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地去观察汉字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在第二语言学习者刚刚开始学习汉字时,利用象形字的展示,将汉字教学由难化易,可以使得学生觉得汉字原来这么有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汉字的认读水平和识记能力。

(二)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汉字为了便于人们的书写运用,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的。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这样一个过程。黄伯荣、廖旭东先生在《现代汉语》一书中将汉字形体演变的主要表现概括为以下几点:“汉字的形体主要是朝着简化易写的方向发展的,第一,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第二,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撇、竖、点、折的笔画,书写更为方便;第三,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第四,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书的异体减少了”[4]。虽然线条化、符号化、规范化后的现代规范汉字更加简单,便于书写,但同时发展简化后的一些汉字已经不能从它现在的字形中窥探出其字义了。面对一个现在通行使用的规范汉字,对于学习者来说,就很难将汉字的字形和其表述的字义联系到一起,这对汉字学习的理解与识记都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汉字由图画和符号文字发展成今天独具特色的方块字”[5]。象形字是早期汉字最早出现的构造类型,从字形中能发现其与图画的相关性,且象形构字法所构造的汉字发展演变到如今大都是一些字形简单,笔画较少,表意准确的名词性汉字。因此,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适当引入象形字,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象形字图片,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观察象形文字,从图画式的展示中联系到现在使用的规范汉字,从而把握汉字特征,理解汉字所表达的字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教学能将汉字的“形”“音”“义”结合起来,加深对于汉字字义的理解,也有利于学生汉字的识记。

(三)传播汉字文化知识

中国拥有着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不仅仅只是想要掌握一门语言来进行沟通交流,很大程度上都是被中国璀璨文化所吸引,想要通过学习汉语,学习汉字来更进一步地认识中国,感受中国内蕴丰厚的传统文化。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者,也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书写记录者。将象形字引入对外汉语识字教学中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汉字的起源发展,了解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从中国人民的造字方式中感受中国人民对于事物描绘的思维方式与表现方法。例如,现代规范汉字“田”的字形与古象形字的书写形式相似,就是将所看到的一块土地的形状描绘了出来,一块完整的土地因为横竖交错的沟渠而被划分为了几个区域,每一块分割出来的小田地都可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田地中遍布的沟渠又可以引入水流,便于灌溉,从一个简单的“田”字就展现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劳动智慧,同时也直观地反映了中国质朴的农耕文化。

通过对外汉语识字教学中象形字的认识,可以使得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字背后的故事,感受中国汉字丰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彰显了汉字的文化魅力,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为学生传播汉字文化知识,让学生不仅仅单一地认识汉字符号,还了解汉字隐藏的蕴意。

三、象形字在对外汉语识字教学中运用的局限性

象形造字法是造字法的基础,但很多的抽象事物及难以描绘的复杂事物是无法用象形造字法进行描画的,因此象形造字法受到的局限性比较大,造字量也就相对较少。一些较为抽象,表述复杂含义的汉字就无法用象形字图片化的形式为学生进行讲述说明。

在中国汉字的发展过程中,现在的规范汉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象形字的特征,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大多数汉字已经和原来的象形字的字形相差甚远,因此在教学中教学者必须认真甄别选取象形符号较为明显,具有代表性的,且較为简单的象形字为学生讲授,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师讲解,也有利于学生认识接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学者还需注重对学生的帮助引导,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为学生搭建联想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四、象形字运用于对外汉语识字教学中的建议

象形字在对外汉语识字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古代象形字发展到今日,大多数都已经不再具备象形特征了,因此将象形字引入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借助于象形字的图画表现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便识字教学的后续开展,切不可全面地为学生具体分析汉字源流演变,这样不利于学生接受,还可能加重学生的畏难情绪,产生适得其反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为初级阶段汉语学习者授课的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学者应合理地选取适宜为学生讲解的简单汉字进行讲授,适当地在课堂上穿插象形字讲解,把每一节汉字课都上的生动、有趣,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慢慢理解记忆,逐步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尝试对照着象形字进行勾画,让学生动笔一起体验汉字的发展与演变,在增强师生互动的同时,让书中的汉字也变得灵动起来,增添课堂的活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汉字的教与学。

在对外汉语识字教学中将象形象字的运用优势发挥至最大化,帮助学生借助象形字的图画形式了解认识汉字,以此为契机,感受汉字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汉字,乐于学习汉语。

五、结 语

在近些年“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之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迅速,但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教学一直都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第二语言学习者若想学好汉语,更深层次地了解中国,就必须要认真努力地学习识记汉字。因此,这也就向对外汉语教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在不断地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方法,利用在初级阶段的汉语识字教学中引入讲解简单的象形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识字能力,促进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影.浅析象形字的含义、特点和性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32(6):116-120.

[2] 毛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要素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243.

[3] 潘洋.以象形字为媒介的幼儿汉字教育可行性之探索[J].科教导刊,2012(4) :116-117.

[4]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3.

[5] 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76.

[责任编辑:艾涓]

汉语汉字范文第2篇

【摘 要】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个难题,汉字难学、难认、难写、难记,教师只有摸清汉字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有針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外国学生汉字学习的效率。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是“六书”,并说明了将其运用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可行性,接下来展示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教学分别应当如何进行。此外,“六书”还有助于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及独特性。

【关键词】“六书” 对外汉语 汉字教学

一、“六书”概述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1]里对“六书”做了权威、全面的解释:“《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成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法,而转注、假借为用字法,故在下文中我们就不对转注、假借作讨论了。

二、运用“六书”教授汉字的可行性

诚然,汉字历经数千年演变,现代汉字大多已经看不出最初造字的理据了,难以再用“六书”理论进行理据分析。但是,“六书”已经沿用了两千年,早已深入人心,尽管它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仍旧是分析解读汉字最科学、最系统的理论。况且人们再造新字时,往往是以“六书”作为理据的。

教师将“六书”理论运用于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可以引导外国学生发现:虽然汉字数量繁多、形体复杂,但却是组织严密、规律性很强且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字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对“六书”作适当的简化、变通、融合、说明,使之适用于指导汉字学习。此外,将“六书”运用于汉字教学中,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既可以提高汉字识记的效率,又增强了汉字学习的趣味性。若教法得当,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从而掌握更多汉字,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三、“六书”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 象形字教学。我们可以采用图示法给外国学生讲解象形字,启发他们的感官思维能力,激发起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积极性。然而不可否认,随着汉字形体的演变,现代汉字的象形特征已基本消失,外国学生往往会因找不到自然事物和象形字之间的相似性而感到困惑。例如“日”字,外国学生第一次看到一般并不会认为它指的是太阳,会认为更像是窗子。如果教师将“日”字从古至今的演变线索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他们就能够直观地了解汉字的形体变化,更易理解和便于记忆了。

2. 指事字教学。讲解指事字时,我们应该着重强调指事字的指示点,让学生观察指示符号的位置和表达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帮助学生习得这一类汉字。

3. 会意字教学。会意字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组成,其构件一般为象形字或指事字,各构件的意义与整字意义有一定的联系。在讲解会意字时,我们应先分析组成该会意字的各构件,并明确各构件的意义,再运用联系的方法讲解整字的意义。

当然,教师还可以采用俗字源释义法。俗字源并不是字的本源,但它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而且可以用来纠正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和帮助记忆。有一些字,如果按照其造字理据讲解,可能会起反作用,这时俗字源释义法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森:有很多很多树,形成一大片树林,就是“森”。

灭:锅里着火了,用锅盖一压,火就灭了。

但这种方法不可滥用。利用俗字源讲解,最好选那些失去理据或理据讲解困难的字,而且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知识之后再使用。这样才可避免学生理解上的障碍,收到满意的效果。

4. 形声字教学。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比例甚高,是汉字的主体。形旁和声旁与字义、字音的密切关系,具有拼音文字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抓住形声字形旁与声旁的特点和规律,是引导学生轻松识记汉字的有效途径。

(1)利用形旁类推字义。形声字中形旁相同的字在意义上往往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实际教学中,我们若能以形旁为中心,联系形旁的意义,将形旁相同的形声字集中起来,指出它们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差别,集中讲授一系列同形旁的字,可以降低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难度。

(2)利用声旁类推字音。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表音效果好且具有较强构字能力的声旁来集中识记一系列含该声旁的形声字。所谓的表音效果好的声旁,是指其声韵调与整字读音声韵调相同或相似的声旁。

类推示音法也有其局限性,并不适用于每个形声字的教学,对于声旁与整字读音联系并不密切的形声字,不宜采取这种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在尽量引导学生不应根据已学过的汉字盲目地去类推,让学生正确有效地运用汉字的形旁与声旁,让学生遇见新字之时,先运用学过的知识推测整字读音,再翻阅字典进行确认。

四、文化教学渗透于汉字教学之中

采用科学的“六书”理论教授汉字能够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汉语、汉文化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和它的书写系统。例如,教师讲“婚”“嫁”“娶”这几个字时,可以结合古代婚俗文化讲解。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外国学生理解和识记汉字,还能让他们进一步体会中国古代文化,激发起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刘霖.“六书”理论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11.

汉语汉字范文第3篇

摘要:英语是他源性的表音文字,汉语是自源性的表意文字。英语和汉语的文字与语言关系不同:英语的文字依附于语言,视觉依附于听觉;汉字和汉语的关系相对独立,文字与语言没有强制的依赖关系,文字可以脱离语言的变化。这种差异带来的结果就是:英语研究以语言为中心,而汉语是以文字为中心。

关键词:英语;汉语;表音文字;表意文字;文字与语言关系

一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关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亚里士多德说:“语言是心理经验的符号,文字又是语言的符号。”索绪尔这样说:“语言和文字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文字存在的惟一理由就在于表现语言。”受到这两位大家的影响,我们经常看到的说法是: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系统”;“语言是第一义的,文字是第二义的;语言可以离开文字存在,文字不能脱离语言存在。文字的本质是文字代表语言”。(吕叔湘,1957)由于语言是现实的符号,而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所以文字谓之“符号的符号”。

我们不能断言上述说法是否正确,但是可以说上述说法是不全面的,是以表音文字为蓝本提出的,没有考虑到现实的复杂性。先来考察前文字和前语言的关系。文字和语言最初是平行发展的、不同性质的两套符号体系。前语言对应时间、听觉,前文字对应空间、视觉。原始文字被创造出来,并不是为了记录语音,而是以图像作用于视觉,实现字形和意义的统一。语言,包括前语言,是现实的编码体系;而原始文字也是用来指称、表征现实的符号。听觉和视觉是人类认知现实、获取信息的两条最重要途径。文字不是被动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而在人类认知现实的途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作用。所以说,陈望道先生也说:“假若追溯源头,文字实与语言相并,别出一源,决非文字本来就是语言的记号。人们知道用声音表达思想,也就知道用形象表达思想。知道从口嘴到耳朵的传达法,一面就又知道从手指到眼睛的传达法。口耳和手眼两条思想交通的路径,现在固然有了合并的地段,当初实非如此。”(徐通锵,2007:118)当然,前文字和前语言并不是永远平行发展、不相交,而是相互需要,从而逐步合拢、并轨,以达到视觉、听觉这两种认知途径的最佳结合。

再有,文字类型不同,与语言的关系也不同。文字体系分为表音文字(以欧洲语言文字为代表)和表意文字(汉语)。表音与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与语言的结构原理大致适应,并没有优劣之分。若承认汉语是表意文字,就要对本文一开始提到的说法重新审视。这也是汉语对整个普通语言学研究的贡献,否则普通语言学也就不能称之为“general linguistics”,而成了印欧语语言学了。一般来说,表音文字是他源性文字,表意文字是自源性文字。他源性文字的产生就是为了记录语言的语音,从其它语言中借来语音记录语言,是语言文字化的过程,其书面语与口语之间距离较小;与此相对,自源性文字和语言最初是平行发展的,后来交融在一起,可能是文字语言化的过程,其由文字组成的书面语与口语之间有较大距离,甚至尖锐对立。(潘文国,2009)汉字正是自源性的表意文字,以语义为中心,并非语音的符号,本身就能构成符号,而不是“符号的符号”。

西方语言学家说过,“Chinese is not really one but several languages held together by a common script.”(汉语实际上不是一个语言,而是同一文字形式下的若干个语言。)这里的若干种语言指的是汉语的不同方言,同一个汉字在方言中有不同的发音。这也说明,汉字与有声语言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不是记录与被记录的关系。(李大鹏,2011)

然而,现行汉语和汉字的关系,大都沿用西方普通语言学语言和文字的关系定义。并且,与“语言第一义,文字第二义”相似的论调是,“口语第一性,书面语第二性”。这种言论所造成的后果是,书面语越来越不受到重视,导致整个社会语文水平不断下降。(潘文国,2009)

二 英汉语文字和语言以及二者关系的差异

英语的基本结构、基本文字单位是词,汉语是字。字与词之差实际反映了不同的语言组织规则,因为词突出的是语法特征,而字则突出语义特征。印欧语的词类与句子结构成分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由词组成的英语句子概念清楚。且英语句子是封闭的,每句都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动词,一致关系、支配关系、修饰关系,等等,这就使英语句子形式化、格式化了,所以说英语是结构谨严的形合语言。相形之下,汉字讲的是“据义构型造字”规则,不讲字性,由字组成的汉语句子,就没有印欧语那些形式化、格式化的东西,连汉语的句子概念也是模糊的,所以说汉语是意合的语言,结构松散,形散而神聚。

英汉语文字与语言关系的差异明显。首先,英语采用的是拼音文字,主要是一种听觉文字,那是因为印欧民族立足于时间来观察、认知现实,偏重于听觉的认知途径。表音文字是他源性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借助于别的文字系统,对表意文字进行表音化改造,进而创造出拼音文字体系。所以,英语的拼音文字创造出来就是为了记录语言的语音、文字记录、表现语言。而汉语是表意文字,主要是一种视觉文字。汉民族立足于空间来观察、认知现实,偏重于视觉的认知途径。与之相适应,表意是汉字的立足点,占主导地位,对表音的假借字进行表意化改造,以“声”表现“义”,“因声求义”。汉字是以形声字占主导地位的文字体系,“形”表义,“声”兼表音和表义两部分。所以,汉语的形声体系是表意文字的代表,汉字与汉语关系相对独立。

再有,文字不同,编码体系也就不同,文字与语言并轨的方向也会不同。英语是多音节语,一个词有几个音节不定,因而音节与意义没有强制性的联系。因此,英语语言编码是以无理据、任意性为基础的。汉语是单音节语,一个音节表达一个概念,生成一个字,因而音节与意义有强制性的联系。所以,汉语语言编码是以有理据的约定为基础的。表音和表意是文字发展的两个方向:以无理据为基础的英语语言就会对最初的表意字符进行表音化改造,使意义与语音脱节,形成表音文字;重理据的汉语需要对表音的方法进行表意化改造,形成表意文字。英语文字体系中的词适用于英语语言结构原理,而汉语文字体系中的字适用于汉语语言结构原理。

第三,不同类型的文字体系对书面语言的形成和发展会有重大影响。在英语的拼音文字体系里,文字依附于语言,视觉依附于听觉。英语字母拼写顺序与语音音素顺序相对应,“写”和“说”的距离相差不大,语音改变,拼写随之改变。汉字情形与此不同。汉字和汉语的关系具有两重性,汉字字形与一定读音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并不需要随口头、听觉的变化而变化。汉字可以摆脱语音的羁绊,虽然一个字读音自古至今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字形比较稳定,字义演变也不大,这就是“以汉字不变应汉语的万变”。所以,余光中说过,英语历史变化比较大,现代人已经难以读懂三百多年前的莎士比亚。但汉语几乎说得上是历久不变,今人读前人的著作毫无问题,无论是四百年前的《西游记》,一千年多年前的唐诗,甚至是两千年前的《史记》,读起来仍然清晰可辨。

那么,汉语能够实现拼音化吗?很多语言文字学家对此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就曾撰文支持汉字走上拼音化的道路。除了上面所述,汉语与表意汉字并轨是因为汉民族偏重于视觉的认知方式,汉字适合汉语的结构原理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制约汉字拼音化的发展方向。汉民族居住地由多个民族构成,方言、方音林立,相互之间语音难以沟通,但是各方言所用文字相同,汉字构成的书面语能够帮助各方言区人民沟通交流,有利于民族往来、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再者,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成果都是由汉字记载下来的,如果废弃汉字,实现拼音化,就会中断历史传统。所以,汉语的表意文字意义重大,是不能变更的,而且也没有改变的必要。

三 英汉语研究传统的差异

文字体系和语言构造有差异,自然研究文字和语言就会有不同的重心和方法。英语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是视觉依附听觉,文字的写法会随着语言的变化而变化;而汉字和汉语关系不同,文字和语言没有强制的依赖关系,文字可以脱离语言的变化。这种差异带来的结果就是“英语研究以语言为中心,而汉语是以文字为中心”。(姚小平,2006)换言之,就是印欧语“重语轻文”,而汉语则是“重文轻语”。

自从亚里士多德将文字看成“符号的符号”开始,西方语言研究形成的传统就是要竭力摆脱文字的干扰,排斥语义研究,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局限于口语,最后形成了语音中心主义,又称逻各斯中心主义。语音中心主义的代表性学派就是结构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这种语音中心主义的片面性,即使是对语音文字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法国哲学家德里达对此曾予以猛烈抨击,“通过一种难以觉察的必然性,文字概念正在开始超越语言的范围”,认为20世纪初西方哲学实现了“语言”转向,而现在应该是实现“文字”转向的时代。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单位,是书写单位、听觉单位和结构单位三位一体的单位,汉字的构造规则与语言的结构原理相适应,可以从汉字的文字体系中考察语言的结构原理,所以,汉字的构造规则是汉语研究的基本内容。汉语传统的“小学”研究的核心就是三位一体的字:文字学研究字形,音韵学研究字音,训诂学研究字义。林语堂将研究“文字的变化和构造”的《说文解字》和金石之学看成和印欧语grammar相当的学科,抓住了这两种语言的本质差异。(徐通锵,2007:79)许国璋说:“从语言的书写形式出发,去研究语言,这是汉语语言学一开始就有的特点。”王力也认为,西方的语言学和文字学可以截然分科,中国古代的语言学离开了文字学就好像无所附丽。由此得出,汉语研究传统是以汉字研究为中心,注重书面形式的研究。

汉字和汉语与印欧语有着不同的文字和语言体系,理应有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框架,而不是简单套用西语语法范畴分析汉语言和文字。然而,自从《马氏文通》以来,汉语研究中断了汉字研究的传统,走上了套用西语研究方法、语法范畴,遵循口语至上的道路。如果以印欧语的理论、方法为导向来研究汉语,使汉语研究在词类划分和句子结构成分划分上兜圈子,就会难以取得进展,从而认不清汉语语言和文字的本质。“从文字的构造看语言的结构原理,应该是语言研究需要遵循的重要途径。汉语研究的传统就是这一途径的实践,我们可以根据语言科学的发展对这种传统进行丰富、充实和改进,但绝不能中断和否定。中断自己的传统是没有出路的。”(徐通锵,2007:160)

探讨文字、语言、文字与语言关系等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要考虑现实的复杂性、多样性。只有理清了上述问题,才会对汉字、汉语以及汉语研究传统有清醒的认识,才会从根本上认识到汉语研究要走上摆脱印欧语研究的控制、探索汉语自身规律的道路。并且,广大学习者才不会忽视汉语文字之学习,甚至以西语至上,而致汉语水平普遍下滑。

参考文献:

[1] 李大鹏、全林昌:《语言文字关系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1期。

[2] 吕叔湘:《从文字和语言的关系说起》,《语文建设》,1957年第8期。

[3] 潘文国:《汉字是汉语之魂——语言与文字关系的再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4]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5] 许国璋:《许国璋论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年版。

[6] 徐通锵:《语言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7] 姚小平:《语言文化十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

[8] 余光中:《余光中谈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版。

[9] 周志培:《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简介:付曜辉,男,1977—,河南周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汉对比、翻译,工作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汉语汉字范文第4篇

3.部件的定名和称说

组合汉语十分重视部件研究和部件教学,这不但是因为部件是汉字形体的一级结构单位,而且还因为大多数部件都具有表义或表音的功能,或具有表义兼表音的功能。前面提到的“部件音”更是整字作部件时的统一读音。因此,部件教学不但是汉字形体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而且也是字义教学和字音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要构建科学的汉字教学系统,要进行系统的部件教学,就必须首先给部件定名,并规定部件在具体汉字中的称说。下面分别说明组合汉语提议的部件定名和部件称说的原则和方法。

(1)部件定名的原则和方法。我们主张用“首字+部”的统一格式给部件定名,“首字+部”就是部件的名称。首字是指部件名称的第一个字,用本字或代表字担任。如前所述,部件有整字部件和组字部件之分。整字都有自己的名称,可以直接用作首字给部件定名。例如:“口”作部件叫“口部”,“日”作部件叫“日部”,“子”作部件时叫“子部”。这就是用本字担任首字。组字部件不是整字,没有自己的名称,作部件时需要用代表字担任首字。例如:用“水”代表“氵”,把“氵”叫做“水部”,用“六”代表“亠”,把“亠”叫做“六部”,用“走”代表“辶”,把“辶”叫做“走部”,“水、

六、走”就是“氵、亠、辶”的代表字。再举例如下:

丷——八部(关)(丷=八)

艹——草部(艹音草,“草”是代表字) 贝——贝部(员)

灬——火部(热)(灬音火,“火”是代表字) 木——木部(村)

亻——人部(他)(亻音人,“人”是代表字) 殳——殳部(没)(shū)

刂——刀部(割)(刂音刀,“刀”是代表字) 玉——玉部(国) 矢——矢部(医) 采用“首字+部”的统一格式给组字部件定名,选择代表字的第一标准是有利于根据部件解释字义。例如:

选择“六”作“亠”的代表字,是因为“亠”是房顶的形状,可以代表房屋。凡带“亠”的汉字,其意思多半跟房屋有关。“六”的本字是象形字,“亠”代表房顶,下面的撇和点代表柱子,意为“庐”(搭建在野外的临时居所)。数目字“六”是假借字,在汉语教学中会较早出现,用“六”作“亠”的代表字,有助于根据本义解释“六”的字义。以后学习“市”字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释,即:“亠”代表房屋,“巾”是纺织品,纺织品是最早的商品之一,代表商品。有房屋和商品的地方就是“市”(市场、城市)。

选择“走”作“辶”的代表字,是因为“辶”有“行走”的意思,凡带”辶“的汉字,其意思多半跟行走有关,用“走”作代表字,就可以把“辶”解释为代表行走。“辶”是“辵”(chuò)的变体,“辵”在现代汉字中很少使用,如果用“辵”作“辶”的代表字,就需要追溯字源,会增加学习负担。

(2)部件称说的原则和方法。我们主张用“首字+部+尾字”的统一格式称说具体汉字中的部件,“首字+部+尾字”就是具体汉字中的部件名称。“尾字”用部件所处位置的字担任,代表部件的位置。部件的位置有六种,即:(上)头、(下)底、(左)旁、(右)边、(外)框、(内)心。举例如下:

„部头。凡属上下结构的汉字,上面的部件一律叫“„部头”。例如: 丷(关 总 羊):八部头。 艹(草 花 菜):草部头。

„部底。凡属上下结构的汉字,下面的部件一律叫“„部底”。例如: 贝(员 贵 赏):贝部底。 灬(热 煎 熬 蒸):火部底。

„部旁。凡属左右结构的汉字,左边的部件一律叫“„部旁”。例如: 木(村 树 林):木部旁。 亻(他 你 仁):人部旁。

„部边。凡属左右结构的汉字,右边的部件一律叫“„部边”。例如: 殳(没 设 投):殳部边。 刂(割 削 剁):刀部边。

„部框。凡属内外结构的汉字,外面的部件一律叫“„部框”。例如: 门(问 闷 间):门部框。 辶(过 道 逃):走部框。

„部心。凡属内外结构的汉字,里面的部件一律叫“„部心”。例如: 玉(国):玉部心 矢(医):矢部心

为了减少部件名称,减轻记忆负担,本书把两面包围的形体结构以及按上、中、下和左、中、右位置排列的形体结构也归入内外结构,对里面和外面的部件给予相应的名称。例如:

可:丁部框,口部心。

京:六部头,口部心,小部底。 美:八部头,王部心,大部底。

班:玉部旁,刀部心,玉部边。(“、王”=玉)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用“首字+部”的统一格式给部件定名,就使部件的名称与相应汉字的名称相一致;用“首字+部+尾字”的统一格式称说具体汉字中的部件,就不但使部件称说与部件名称相一致,而且使部件称说与部件位置相一致。这样定名的结果,关于部件名称和部件称说的概念只有七个,即:部、头、底、旁、边、框、心,我们可以用这七个概念称说所有汉字的部件。这说明,用这样的原则和方法给部件定名和称说具体汉字中的部件,不但可以使汉字的部件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使部件学习与整字学习相辅相成。

四、汉字教学系统

构建科学的汉字教学系统是按照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有序地进行汉字教学的必要条件。科学的汉字教学系统要通过汉字教学大纲的形式加以体现,并且要在教材中加以贯彻。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我们认为,科学的汉字教学系统应包括笔画教学系统、部件教学系统、整字教学系统以及三者的科学统一。下面分别说明:

1.笔画教学系统

笔画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认知单位,所以汉字教学必须从笔画教起,就像教学拼音文字必须从字母教起一样。教学拼音文字如果不从字母教起,学生就不了解词是由字母组成的,就会觉得一个词就像一串乱字符;教学汉字如果不从笔画教起,学生不了解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就会觉得一个汉字就像一幅图画。 汉字笔画有基本笔画、复合笔画和复杂笔画之分。书写时笔向基本不变的是基本笔画,笔向改变一次的是复合笔画,笔向改变两次和两次以上的是复杂笔画。笔画教学系统的构建必须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

需要特别提请注意的是:进行笔画教学除了必须要求学生记住每一个笔画的笔形和笔向以外,还必须要求他们记住每一个笔画的名称。因为只有记住了名称,才能形成清晰的概念,才便于在大脑中单独储存和提取。记住笔画的名称是加快理解和记忆笔画的必要条件。汉字的笔画只有28个,这28个笔画只有九个概念,不会成为沉重的记忆负担。学习笔画名称实际上也是练习语音,可以作为语音练习的一项内容。也就是说,笔画教学可以与语音教学相结合。汉字笔画的九个概念既是笔画的名称,也是笔画形状的名称和笔画书写方法的名称。有形的笔画本身就是直观教具,教学笔画的名称,实际上就是利用笔画作直观教具,把笔画名称概念的形音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记忆笔画名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教学具体汉字的笔画和笔顺时,让他们跟着老师空写(用手指临空书写)和唱读(全班一起大声朗读)。用这样的方法可以造成轻松的课堂气氛,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声带和口腔就可以放松,不但容易达到发音准确,而且能在多次重复中不知不觉地记住笔画的的名称。

2.部件教学系统

部件是复合字和复杂字的生成元素,只存在于复合字和复杂字之中,多数部件有表义和表音作用。因此,必须把部件教学作为复合字和复杂字教学的基础和基本内容。只有把部件教学作为复合字和复杂字教学的基础和基本内容,才能帮助学生加快对整字的理解和记忆。

前面说过,汉字部件有基本部件、复合部件和复杂部件之分:由基本结构或基本字担任的是基本部件,由复合结构或复合字担任的是复合部件,由复杂字担任的是复杂部件。部件教学也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就是由基本部件到复合部件再到复杂部件。

跟笔画教学必须要求学生记住每一个笔画的名称一样,部件教学也必须要求学生记住每一个部件的名称和部件在具体汉字中的称说,因为只有记住了名称和在具体汉字中的称说,才能形成清晰的概念,才便于在大脑中单独储存和提取。要求记住部件的名称和部件在具体汉字中的称说也不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记忆负担。原因是:大部分部件也是整字,组字部件只有大约120个左右;所有部件的核心概念只有七个汉字(部、头、底、旁、边、框、心),这七个汉字也是常用字,是2500个常用汉字的组成部分。部件教学也可以用“唱读”的办法帮助记忆。

3.整字教学系统

根据上面对汉字的解释,我们认为,整字教学系统要包括下列内容: (1)数量目标和等级划分 前面说过,汉字教学的数量目标是2500个最常用的汉字,这2500个最常用汉字可以根据书面汉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等级。制订汉字教学大纲要提供两张字表:一是按常用度排序的2500常用字表,二是按初级、中级和高级划分的水平等级字表。等级字表中的汉字与常用度不可能完全吻合。例如,按常用度排列,“谢”这个汉字可能要相当靠后;但是在水平等级字表中,“谢”可能要排在初级。不吻合不要紧,正好可以为教学设计和教材编写提供参照。在教学设计和教材编写中,汉字的选择必须以等级字表为主要的参照依据,在不影响水平等级的前提下参照常用度。如何制定等级字表要涉及更多的因素,其中包括话语内容的选择和顺序排列、相应语法点的选择和顺序排列以及与话语内容和语法点配套的词语选择。

(2)形体结构分类

形体结构分类是指区分基本字、复合字和复杂字。前面说过,形体为基本结构的汉字是基本字,形体为复合结构的汉字是复合字,形体为复杂结构的汉字是复杂字。形体结构不同,就意味着复杂程度不同。汉字形体教学也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就是由基本字到复合字再到复杂字。在上述两个字表中,都要区分这三类汉字,并作为细目列出。

(3)表义和表音方法分类

表义和表音方法分类是指区分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以及存意字和存音字。象形字和指事字是象形符号表义的汉字,会意字是象形符号组合表义的汉字,形声字是象形符号组合表义和表音或表义兼表音的汉字。存意字有一定的表义功能,存音字有一定的表音功能。因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实际上是由象形字和指事字(包括它们的变体)组合生成的,存意字和存音字中也包括象形字或指事字,所以在象形字和指事字的基础上学习会意字、形声字、存意字和存音字会相对容易。在上述两个字表中,也要区分这六类汉字,并作为细目列出。

4.笔画教学、部件教学与整字教学的科学统一

强调笔画教学、部件教学与整字教学的科学统一,是为了说明笔画教学和部件教学都不应孤立地进行。笔画和部件是整字的生成元素,笔画教学和部件教学都必须为整字教学服务,落实到整字教学中。如果不为整字教学服务,不落实到整字教学中,笔画教学和部件教学就毫无意义。

笔画教学、部件教学与整字教学的科学统一,主要包括笔画教学与整字教学的科学统

一、部件教学与整字教学的科学统一。下面分别说明:

(1)笔画教学与整字教学的科学统一

从笔画教学的角度说,笔画教学必须与整字教学相结合;从整字教学的角度说,必须从笔画教起,在教学整字的过程中教学笔顺和笔画组合方式。笔画教学与整字教学的科学统一,最重要的是笔画与整字的科学搭配。科学搭配有两种方式:对有一定汉字基础的学生,例如韩国学生和日本学生以及其他学过一点汉字的学生,可以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一次性教完28个笔画,接着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教学整字;对从未学过汉字的学生,最好能按照难易程度把28个笔画分成几课,每课教完几个笔画,就教用这几个笔画组成的整字。以《48小时汉语速成》为例,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五个基本笔画、十个整字和20多个词语。搭配情况如下:

笔画: 一 丨  丶 整字:

一 二 三 六 八 人 个 十 大 太 天 词语

十一 十六 十八 二十 二十一 三十 三十二 一个人 十二个人 十六个人 十八个人 二十一个人 一天 三天 六天 八天 十天 天天 天大 太大 大人 三个大人

把笔画与整字搭配起来教的好处是:学生能看到笔画与整字的关系,每次学习的笔画数不多,也容易记住;学了几个笔画之后就学习整字和由学过的整字组合生成的词语,就容易产生成就感,不会觉得难学和过于枯燥。

(2)部件教学与整字教学的科学统一

因为部件只存在于复合字复杂字之中,所以部件教学与整字教学的科学统一就是部件教学与复合字复杂字教学的科学统一。在初始阶段(例如前30~40个课时),部件教学与复合字复杂字教学的科学统一最重要的是部件与整字的科学搭配。所谓部件与整字的科学搭配,就是所选的复合字和复杂字中包含的部件,要尽可能做到其常用度和覆盖率较高,能全面体现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以及部件名称和部件称说的特点。

初始阶段的汉字选择是建立科学的汉字教学系统的关键。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的教学要从笔画和笔画组合教起,复合结构和复合字、复杂结构和复杂字的教学要在基本结构和基本字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结构和基本字在复合字和复杂字之中也就是基本部件。把笔画和笔画组合以及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的基础打好了,以后的汉字学习就相对容易。要打好笔画和笔画组合以及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的基础,初始阶段就必须根据笔画教学和笔画组合规则教学的需要以及基本结构、基本字和基本部件教学的需要选择汉字。也就是说,初始阶段的汉字选择,要把有利于笔画和笔画组合规则的教学以及有利于基本部件和由部件到整字的组合规则教的学作为汉字选择的第一标准。

提出初始阶段汉字选择的第一标准,就意味着初始阶段还有汉字选择的第二标准。什么是初始阶段汉字选择的第二标准呢?初始阶段汉字选择的第二标准就是兼顾书面交际的需要。所谓兼顾书面交际的需要,就是所选汉字用于组词造句时,能保证组成的词语和句子的交际价值和常用性。

提出初始阶段的汉字选择要兼顾书面交际的需要,有以下原因:

(1)汉字教学是为书面汉语教学服务的,如果不为书面汉语教学服务,汉字教学就毫无意义。要使汉字教学为书面汉语教学服务,就必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汉字教学与词语和句子教学相结合,有助于汉字本身的理解和记忆。 (3)汉字教学只有与词语和句子教学相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成就感,树立学好汉语的信心。

五、结束语

汉语汉字范文第5篇

韩国是中国的近邻, 地理位置上的相依决定了中韩两国方方面面的相互影响, 纵观历史, 韩文从产生到各阶段的发展变化, 无不与中韩关系的变化有千丝万缕的关联。1895年之前, 韩国作为中国的一个藩属国, 关系一直相对平稳。而在1895至1948年的中韩关系发生一系列转变, 这个转变过程也影响到了韩文的发展。

笔者从时间的角度分析, 试将韩文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古朝鲜语时期、朝鲜世宗大王时期、日本殖民时期、去汉字化时期、恢复汉字时期。每个阶段, 我们都能发现中韩关系对韩文发展影响的烙印。

1古朝鲜语时期 (1446年)

同其他语言一样, 朝鲜语伴随民族的诞生而产生, 但一直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作为中国的藩属国, 书写上沿用的是中国汉字, 称为“吏读文字”, 且只有朝鲜贵族及官员有学习和使用的权利, 朝鲜百姓不被允许也没有条件利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 只能以口头方式进行交流, 农耕社会最为宝贵的民间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生活知识也都无法准确长久的流传下去。

2朝鲜世宗大王时期 (1446年至1910年)

此时的朝鲜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各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生活上日渐安定富足的朝鲜民众开始产生希望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强烈愿望, 一心想要弘扬独立民族精神的世宗大王 (1418至1450年) , 将朝鲜“集贤殿”的优秀学者组织起来, 研究汉字精髓, 历时三十年之久, 最终在1446年发明创造了朝鲜文字, 于是朝鲜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国汉字以后, 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字。但韩文的正式诞生, 并不意味朝鲜拼音文字真正推广使用。由于汉字在当时朝鲜具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 朝鲜拼音文字一直作为“韩语拼音”而存在, 为朝鲜平民和妇女所使用, 被称为“谚文”, 而朝鲜的贵族、官员还是继续使用着汉字“吏读文字”。文字的使用体现着社会和政治地位的差别, 汉字使用权专属于贵族和官吏, 便属于朝鲜一流文字, 社会下层使用的“谚文”, 便属于二流文字。这样, 此时朝鲜使用的文字实际上就分为: (1) 纯汉字:完全使用中国的文法规则。 (2) 吏读文字:用汉字拼写朝鲜语言, 但是保留汉字的意义与基本文法。 (3) 纯朝鲜字:就是朝鲜世宗创造的拼音字, 古代朝鲜的“谚文”。

3日本殖民时期 (1910年至1948年)

1910年8月至1945年8月, 朝鲜半岛处于日本帝国主义者的殖民统治之下。日本确定“国 (指日本) 汉文字并用”, 把朝鲜表音文字学者作为反日思想坚持者来对待, 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镇压。1945年, 韩国从殖民地统治中解救出来。新生的韩国提倡国粹主义。表音字学者站在弘扬民族精神的最前列, 提出全部使用表音字等於爱国的思想观念。

4去汉字化时期 (1948年至2005年)

1948年韩国政府成立, 立即制订了《表音文字专用法》, 规定公文全部使用表音字。但是, 公文的附加条款允许汉字与表音字并用。直至1968年, 韩国总统朴正熙下令禁止公文中使用汉字, 教科书中也不再使用汉字。韩文的发展正式进入去汉字化时期。

从以上韩文发展历史可看出, 汉字在韩文中的地位从主流正统不断下落甚至到了要被完全去除的境地, 究其根本, 与中国的国力兴衰和由此引起的韩国国民对中韩两国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变化密切相关。

日治时期, 日本殖民者出于抹杀被统治民族自有文化的目的, 对韩文的压制和对韩文 (表音文字) 学者的残酷镇压行为反而使表音字成了民族主义的标志, 使用纯粹的表音文字被视为反日爱国的象徵。汉字在韩文中日渐式微。但其实这也是当时中韩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

朝鲜自古认同中国文明的标准, 积极从中国输入文化。但是清朝入关之后, 朝鲜视清为夷狄, 不承认清朝在中国的正统地位, 使朝鲜人对本国和中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1895年清政府于《马关条约》中正式承认朝鲜为独立自主国家, 此后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渐行渐远, 朝鲜人民对中国的认识也越来越走向负面。虽然两国使节往来不断, 但是中国文化在朝鲜的影响力已大大减弱, 既然正统的“天朝大国”已不复存在, 朝鲜人民对于朝鲜本国文化的本尊意识增强, 相对的民族优越感和大国意识生根发芽。当然这种思想也在文字上表现出来, 表音文字越来越受到追捧, 而传统的汉字则被朝鲜士大夫所唾弃。这种趋势随着中国的国力衰弱而愈演愈烈。在近代以前, 朝鲜士大夫虽然否定清朝统制下的中国, 但是仍然尊崇明朝, 认同理想中的中华文明。但是到了近代, 世界被以西洋文明为标准重新进行文明与野蛮的划分, 中国和朝鲜都成为半开化的国家, 中国不断遭受外来侵略, 接踵而至的不平等条约陆续签订, 国力日衰, 中国文化反而作为导致朝鲜衰落的罪魁祸首受到批判。当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时, 《独立新闻》即认为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文明化, 认为儒学和中国古书是对中国和朝鲜都有害的东西。伴随着大韩帝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清王朝为“中华民国”所取代, 韩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并没有因此而彻底改观, 反而沿着原来的老路继续发展下去。将汉字从朝鲜文字中彻底清除, 恢复韩文的纯正成了许多韩文学者甚至一般国民的普遍认识。

去汉字化, 从部分韩国人的角度来看, 体现出一种文化的独立和民族的自豪感——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 汉字真的可以, 并且能够从韩文中去除从而使得韩文更加纯正吗?

作为两千年来一直处于汉字文化圈的韩国, 要想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完全去除汉字, 既不现实, 也不可能。朝鲜语自汉语而生, 51万个韩文单词中的70%原本就是汉字词, 只有学会汉字才有可能更精准地掌握韩文。

实际应用中, 由于韩文的特点是一字可表多义, 举例来说, 一个韩文卫 (Gao) 字, 既表示“高”字, 又表示“古”、“苦”、“告”、“考”等字, 具体是什么字?要根据前后文的意思而定, 而且要先理解母体汉字的中文语义才可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于是就只能请母体文字——中国汉字出来解决问题了, 因此也才会出现目前汉字占四分之一的大韩民国《宪法》。

半个世纪去汉字化政策造成的后果是:如今的韩国年轻人 (20岁~40岁) 几乎成了“历史文盲”——到19世纪末为止, 朝鲜王朝一直使用汉字撰写官方文件和历史著作, 包括汉文的文学作品。图书馆里95%的图书是汉韩并用的, 这些韩国年轻人根本无法阅读。如果真的将韩国古代官方文件、历史著作、文学作品中的汉字完全抹去, 留下的只能是历史与文化的真空。并且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和话语权的提升, 中文的使用比例也越来越高, 如果继续施行排斥汉字政策, 在与外界交流中的困难和阻力将会愈加明显。

值得庆幸的是, 越来越多的韩国民众已经能够理性的看待汉字与韩文的关系, 意识到了去汉字化与维护民族自尊心不能等同, 且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中国的经济腾飞, 大国地位的逐渐巩固, 及中韩关系的急剧增温, 也使汉字在韩文中地位的恢复具备了充分条件。

2000年朱镕基总理访韩, 双方同意将中韩合作伙伴关系推向全面合作的新阶段。2003年双方宣布建立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5月李明博总统访华, 双方宣布建立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济上, 两国互利合作不断深化, 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2009年, 韩国在进出口方面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达到20.53%, 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两国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也保持着密切协调与合作。

在这样的中韩关系下, 2005年2月9日, 韩国政府宣布:在所有公务文件和交通标志等领域, 全面恢复使用已经消失多年的中国汉字和汉字标记, 以适应世界化的时代潮流。并且提出了《推动汉字并用方案》, 为了发展韩国的传统文化, 促进与东亚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积极交流和推动韩国观光事业的大力发展, 将目前完全使用韩国文字的公务文件改为韩、汉两种文字并用, 以解决韩文难以清楚的表明汉字含义的历史难题。

与此同时, 韩国国民对对中文的热情度也是日益高涨。在中国高校的留学生中, 来自韩国的留学生最多, 韩国最有影响的《朝鲜日报》、《东亚日报》有中文版, 电视有专门的汉语频道。一些韩国的大型企业如三星集团、现代重工等在招聘时对于新员工的汉语能力也有一定要求。韩国年轻人学习汉字和汉语的比例已有较大上升。

近期, 更有针对汉字缺失导致的韩国文化危机, 韩国健在的历届国务总理21人中, 除卧病在床的一人外, 其余20人联合签名建议书敦促实施汉字教育, 并被提交给韩国总统李明博……

回顾朝鲜语及韩文的发展史, 历见汉字在其中的兴衰沉浮, 我们能够看出国家间关系的变化对于语言文字发展的重大影响, 对于汉字在韩文中的作用和影响, 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韩国人民, 都应该以客观理性的视角去看待, 我们有理由相信, 恢复汉字地位的朝鲜语, 将会朝着更加明朗的方向发展, 这种被世界学者公认科学简明的语言也将按其既有的准确、高雅的语言规范传承下去。

从广义上来说, “朝鲜语”和“韩国语”指的是同一门语言。狭义上来说, “朝鲜语”特指朝鲜方面惯用的表达方式, “韩国语”特指韩国方面惯用的表达方式, 同时以“韩文”来称呼这种语言的文字。在我国民间领域, 由于与韩国的经济文化往来较多, “韩国语”实际使用频率较高, 而学术界一般以“朝鲜语”作为这种语言的名称, 各高校开设课程专业名称也为“朝鲜语”。本文中均以“朝鲜语”和“韩文”作统一表述。

摘要:语言文字的发展, 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和语言内部结构各要素间相互影响, 社会发展因素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外部原因。这里的社会发展, 不仅仅指此种语言使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 其与周边或与其有重要关联的其他国家的关系变化也对语言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朝鲜语①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朝鲜语言可说自汉语而生, 朝鲜语中来源于汉语的词汇比例约为70%, 汉字是韩文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朝鲜语发展, 汉字在其中的命运可说是几度浮沉。本文作者作为一个韩文学习和传播者, 试从国家间关系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并指出汉字在朝鲜语言体系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语言文字,国家关系,韩文

参考文献

[1] 李丙焘.高句丽国民的气象与努力[J].开辟, 1925, 7 (61) .

上一篇:法学研究生下一篇:政治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