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2023-02-11

第一篇:汉语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英语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

“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 (语言学家萨丕尔)

姓名:万玉梅

学号:080114316 院系:文学院

摘要:语言本身就是社会生活发展的产物。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网络语言也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发展的必然。英语是当今世界上通用的语言,而汉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现在,却因为网络语言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语言作为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这种状况下,英语就不可避免的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产生影响。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新浪网2000年8月29日有一篇文章中有一段话是很典型的网络语言,部分记录如下:

“7456(气死我了)!大虾(网络高手)、菜鸟(初学上网技术不熟练的人)一块儿到偶(我)的烘焙鸡(home page,主页)上乱灌水(发表没有意义的文章),这些水桶(经常灌水的人)真是BT(变态)!BS(鄙视) u(you,你们)!哥们儿用不着PMP(拍马屁),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94(就是)酱紫(这样子),待会儿再打铁(发帖)。:p(吐舌头的鬼脸)呵呵!”

从这个例子看来,如果一个不懂网络语言的人来看这段文字是很难看懂的,但是这种简短的表达方式很适合网民交流,没有语法限制,可以任意表达,也正是这种随心所欲的交流方法,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

一、网络语言的概况

随着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和网名民的大量增多,网络语言也随之越来越丰富。目前,网络语言已经日渐成为网民在网络交流上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1.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际时所运用的语言形式,它是夹杂了数字代码、英语字母、谐音假借文字和电脑键盘上符号写成的特殊语言,是一种新的媒体语言。

网络语言分为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根据词汇的语义功能和文化内涵,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第四媒体、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即网友之间为了方便交流,加强沟通而创造的有它独特的风格的习惯用语,是由网民创造并在网上使用的语言。前两种一旦被广泛运用,便在现代汉语词汇中固定下来,形成相对的稳定性;而第三种语言由于其五彩缤纷的词汇超越常规的语法和口语化的表达词语和符号,尽管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它的生成速度很快,传播效率很快,应用面越来越广,而且不稳定,已经对网络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非常有研究的必要。所以本文只针对狭义的网络语言来谈(以下所指的网络语言均指狭义的网络语言)。

2.网络语言的分类

由于网友之间的交流都必须要通过键盘来完成,所以简洁、快速、易懂就成了首要前提,网民也因此创造了这种特殊的语言,而且其形式多样,主要包括一下几类:

(一) 数字型

(二)翻译型

(三)字母型

(四)符号型

数字型:就是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谐音。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 、8147(不要生气)。

符号型:就是用键盘上的符号随意组合来表达一些具有表情意味和形象色彩的图像。如^@^表示小猪, :-O表示惊讶, :-X表示守口如瓶, :-D表示大笑, 8-)表示戴眼镜, :&表示结巴, :/I表示禁止吸烟等等。《中国网络语言词典》[2]称之为“脸谱符号”,使人联想到了戏曲当中的脸谱,应该说是比“图形符号”更为贴切的,它一般是用来表达人的喜怒哀乐的。

而翻译型和字字母型就相对复杂,这也正是我们这里所要讨论的重点。

翻译型可以分为:<1>汉语译英 就是从汉语意思转过去的,指将英语词当成汉语词使用。如汉语表达谦虚的时候会说“哪里 哪里”,网民之间就会直接说“where where”,还有是一个北京的流行语叫“晕菜”,网民之间会说“faint”(昏厥),“小事一桩”会说是“小case”

<2>英语汉说

就是指有意义的音译词,即将无意义的英语读音写作有意义的汉语词,并按这种汉字来说。比如E-mail(电子邮件)写作“伊妹儿”,home page(主页)写作“烘焙鸡”,modem(调制解调器)写作“猫”,download(下载)写作“荡”等。

字母型可以分为:<1>汉语拼音的缩略 即将汉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美眉(妹妹)缩略为MM 、变态缩略为BT, 还有宝贝缩写为BB。

<2>英语的缩略 这里的缩写不仅包括一些专有名词的缩写,也包括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或词素。如I see 缩写为IC、boyfriend 缩写为BF 、bulletin board system缩写为BBS、还有PK和VS。

由网络语言的分类也可以看出英语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很大。 3.网络语言的特点

<1>简洁性

这是网络语言的首要特点。由于网民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键盘的输入来完成,所以简洁就成了首要的目的,交流的两人不需要语言有多规范,所以要求文字尽量言简意赅,输入简便,浏览迅速。如:F2F(face to face,面对面)、“瘟酒吧(windows 98)”、“瘟酒舞(windows 95)”。 <2>创新性

这是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网民在交流时语言灵活、富于变化,他们利用谐音,或通过修辞抑或通假创造新词。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上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如;“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

<3>形象性

在网络交际中,网民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创制了幽默风趣而且形象生动的图形和表情符号,来模拟现实交际。网络语言的形象性还表现在一些形象的网络词语上。如把网民称为“网虫”,于是初级网民是“爬虫”,高级网民是“飞虫”。如“ing”是英文中一个现在分词,就很形象的用在网络语言中表示正在进行中的事情。

<4>诙谐性

由于网民的相对年轻化使网络语言更富活力,网民苦心构思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营造更为轻松幽默的交流氛围。这种轻松幽默的风格,也迎合了现代人想要在紧张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之外想要放松身心的需要,使网民能在网络交流时更加畅所欲言。

其实,网络语言的这些特点都是互相存在,相互包含,一个网络新词就可以体现所有的这些特点。

二、语言间的影响

由于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所以也难免会产生影响,特别是现代社会经济蒸蒸日上,科学文化兴旺发达,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种影响也更为明显,但网络语言中英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这些上面,还表现在他们之间的借用,替换和融合。

借用:即借词,包括音译和意译两种。 <一>音译:即用汉字按借词原来的读音写成一般按不能汉字组合解释的新词,也称转写。如咖啡(coffee)、沙发(sofa)、坦克(tank)、雷达(rader)、逻辑(logic)。还有一类转写是在借词后加上一个“指类名词”,表明它的属性。例如beer转写(按原文读音)为“啤”,但因为只用一个汉字又不能“望文生义”,因而加上一个“指类名词”——酒——形成借词“啤酒”,让人们知道“啤”不是桌子,椅子,而是一种有酒精成分的软饮料。此类结构还有卡车(car + 车)、卡片(card + 片)、高尔夫球(golf + 球)等。 <二>意译:即把原词的组成部分都按语义写成汉字,然后照汉语构词法把它结合成新词。如foot(足)ball(球)、cock(鸡)tail(尾)party(酒会)、steam(汽)ship(船)。 <三>半音半译:将原文的一部分按读音转写,另一部分却不按读音而按语义翻译写成汉字。如冰淇淋(冰激淋)即英语ice-cream,头一个汉字“冰”,是从ice意译来的,不是音译;而第

二、三个汉字则是按音转写(音译)而成。 融合:语言相互影响程度最深的就是语言的融合,也有的称为“语言同化”。它是随着不同民族间的接触而产生的一中语言现象。

三、英语对现代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

从以上网络语言的分类可以看出现代网络语言中英语对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不可小觑。

词汇上,它五彩缤纷的英译和意译词丰富了现代汉语的网络词汇语言,给现代汉语网络语言注入新鲜的血液,甚至有些词语已经从网络中走下来,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之中,成为日常生活的交流用语。如黑客(Hacker)、幽默(humor)、克隆(cone)、浪漫(romantic)。

语法上,出现了标新立异的表达方式,使汉语的表达方式更加多元化。由于网络语言多是口语化的表达方式,而且很多都是英汉混合表达,所以表达中就有许多句子没有遵循汉语语法的表达方式,它超越常规的语法,表达的各个成分要素之间是彼此之间不相干,但它不影响网民之间的沟通。又由于受到英语语法的影响,汉语网络语言出现了与常规现代汉语不符的语序,如:不要忘了伊妹儿我!(Do not forget to e-mail me! );就是按照英语的语序来表达的。

语义上,它使汉语的表达更为简洁。网络语言注重简洁,所以有很多的表达都是简写,特别是用英文交流的时候,这样给网民交流带来了便利,而且使网络语言具有诙谐性,语义表达更为幽默。如:“败”就用英文单词“BUY”(买)来代替;还有“Q”(cute “可爱”的意思 )代表“可爱”,例句:约翰长的好Q哦,象个芭比娃娃。

就像是硬币有两面一样,英语对汉语网络语言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让人产生担忧。由于历史和技术原因,计算机最初所依托的机器语言就是英语,这一客观事实决定了英语在网络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如今,网络上,英文字母漫天飞舞;而且,近几年来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英语热”的浪潮,不论是学习还是就业,都少不了对英语的要求,使得英语在汉语网络语言中的地位更为稳固,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英语对汉语网络语言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挑战了现代汉语的发展。目前,这种影响已经深入大广大的中小学生中间,而且前景令人堪忧。据报道:有一名中学生在作文之中写到:“7456,TMD!大虾,菜鸟一块儿到我的烘培机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BT!哥们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这种不规范的写法在中学生中间非常普遍,这些“新词新语”也给语言工作者和教育者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对于这些还没有是非判断标准的学生,汉语的语言规范又该何去何从也引人深思。

另一方面,英语正借助网络语言的快速传播对汉语进行解构和同化。现实社会中,即使世界上有着将近1/4的人口说着汉语,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英语作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语言,也使汉语的影响力大为缩水。据统计,目前网上的英文信息占整个信息量的90%,而汉语尚不足1%。因而有人将英语成为“网络霸权语言”。毫无疑问,在网络中,汉语处于弱势状态。

李行健先生曾在《语言发展不能靠流行语推动》一文中说到:“语言在自身发展中有很强的自我‘清洗’‘排污’的能力。”,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越是活的,富于变化的语言就越能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之间也存在着优胜劣汰,网络语言强大的生命力虽然冲击着现代汉语的同时也给现代汉语带来新的发展。英语虽然给现代汉语网络语言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有一点瑕疵就全盘否定它,排斥它。我们应该从长远来看,做到趋利避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它更好的与现代汉语融合,发展。

第二篇:《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已由宣城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批准立项,结果已于2008年9月23日在《宣城市教育局文件(教 研 【2008】 16 号)》上公布。该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市区教学研究部门领导的悉心指导,同时也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论证和研讨,现已形成了初步方案。下面我受课题组的委托,向与会领导、专家们作开题报告,请予以审议。

本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的价值与意义、研究综述及突破预测、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过程(课题的组织、分工、进度)、经费来源、预期成果、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等方面。

一、课题的提出--价值与意义

1、学术价值

本课题属于理论性较强的研究,它的理论依据是思维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母语与外语是不同的语种,思维方式也不同,母语思维对学外语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汉语思维对学英语有很大的影响。

我们只有在理论层面上分析出这种影响,才能研究出较好的对策。我们所研究出的理论对指导英语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它能预测Chinglish并预防Chinglish,评价英语学习和英语教育教学,因此我们的课题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2、实践价值

(1)本课题的研究初级阶段是从实践到理论。在初级阶段,我们广泛地从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或英语交际中收集或获取实证材料,再分析使之上升为理论。

(2)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把所得到的或建立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或在实践中检验,发展与完善。语言是理论性很强的,但是,交际运用才是学语言的根本目的,即语言的根本属性是交际运用性的。用所得的理论进行预测并预防Chinglish,用来评价英语学习和英语教育教学。

(3)由于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的,研究出的对策便具有广泛的指导语言实践的价值。我们的目的是尽量减少Chinglish的发生,趋利避害。

(4)另外,我们的探错——防错流程操作性很强,应用价值很高。由此可见,我们的课题源于实践而运用于实践,有着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二、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综述及本课题的突破预测

本课题组经过认真查找文献资料和网络信息等,发现了一些相关资料。它们要么只注重简单罗列现象,片面而无系统性;要么只有实例分析,零散而没有理论性;有的只是旁敲侧击,盲目而无针对性;只有点滴提示,而没有提出相应对策;有的虽有理论,但晦涩难懂,无推广应用价值 ;更令人失望或可恶的是,许多网络上的资料只是片断转载,毫无创新性。

本课题预计有以下突破:

1、我们的研究将更全面更系统,将会把理论与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我们不仅要研究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还要能趋利避害,并提出对策;

3、我们将采用行之有效的探错→防错流程,具有可行性,更有科学性和创新性;

4、提出一种评价教学英语的方法,评价师生英语水平,评价英语教学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标准;

5、汇编成一本书(含电子版),而不只是论文或片断资料,甚至可以分层级编,作为不同水平英语学习或工作者的参考用书或辅助教材。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思维、汉语思维、汉式英语和对策等。

在张厚粲主编的《心理学》中有“思维是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其中抽象逻辑思维的中介是语言,决定了它是高级的思维形式,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

汉语思维是指以汉语为中介的抽象逻辑思维,它的特点是以汉语为介质,因此,

汉语拼音、汉语词汇、汉语语法、汉语文化、汉人的习俗、体态语、心理特征、甚至方言等,都是汉语思维的综合表现。

汉式英语Chinglish:它是英语的汉化,是有汉语思维特征的英语,从发音到语法,从文化习俗到心理特征,从口语到书面语,再到体态语都有汉语思维的“烙印”。

对策:是指为解决某问题而提出或采用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策略、措施、方法或途径。本课题中对策主要是指:

1、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实践是起点,也是终点。

2、采用了探错→防错法:即探错→集错→析错→防错。

3、用英语(母语)教学,用英语思维,或尽量用直观教学法。

4、分析Chinglish,趋利避害。

5、建立新的评价标准。

6、推广应用。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由于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所以英语在中国出现本土化,即Chinglish是必然的。 它的存在相当广泛,这不利于我们用英语对外交流,常常导致笑话或误解。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分析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分析Chinglish的形态和错误规律,从而找到解决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的对策,以便能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利用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促进作用,而尽量避免或减少干扰作用。我们的目的是与Chinglish告别,尽量使学习者能用英语思维,能得体地运用英语,能说更地道的英语,能更方便地与英语人士交谈,尽量减少笑话和消除误会。

研究意义:

由于我们的英语老师、学生以及其他英语工作者基本上是说汉语的,因此我们的分析研究、我们的方法和结果便具有广泛适用性,对英语教与学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至少能起一定的启发和提醒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对Chinglish 会有预测性和预防性。另外,我们甚至可以确立一种新的评价学英语、教英语、教学方法的标准,我们的努力或许可以抛砖引玉。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首先,阐明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中介,是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形式。语言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其次,汉语思维会对学英语产生双重影响:促进和干扰。这种影响既有普遍性也有特异性。特异性的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中年龄是个重要因素,其次有观念、认知特点等。初学者自觉地或不自觉地用汉语与正在学的英语对比,即倾向于利用汉语来学英语。我们要将汉英分析比较,以求趋利弊害。由于英汉相同之处有很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好汉语也有利于学好英语,只要用得恰当。英汉差异很大,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它们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根源大不相同。产生语言上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凡是能影响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也势必影响思维方式,随之影响语言的内容和形式。由于地域、气候、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形态等的不同,长期以来,中西方人所崇尚的对象差别很大,这也必然使思维方式有差别,从而使语言也有差别。幸运的是,全球一体化,使得语言和思维也在一体化。再者,英语的本土化是普遍的社会现象,Chinglish是英语的中国化。Chinglish有其发生规律,只要我们比较剖析汉英思维,就可以研究出对策,预测和预防Chinglish。我们有很多有效的办法,尤其是培养英语思维教学法和探错—防错法!我们可以确立一种以Chinglish的理论为依据的评价学英语、教英语、教学方法的标准。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A、研究准备阶段(2008.3.1-2008.4.1)

(1)采用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有关理论,并对课题中核心概念、思维、汉语思维、汉式英语、对策等作出初步界定;

(2)了解国内外对《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现状,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3)组建课题组,落实人员分工,撰写课题综述(论文),填写《立项申请书》,拟定课题实施方案;

(4)进行理论为学习,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而详细的操作性强研究方案。

该阶段,由胡霞、郑敏志负责,夏经旺具体操作。 B、研究实施阶段(2008.4-2010.12.31)

(1)前期阶段:资料收集阶段(2008.4-2009.12.31)

落实课题的内容与方案,写开题报告。所有成员均参与资料的收集,可以分项收集,不同成员有所侧重(发音、语法、日常口语等),可以确定资料形式(如论文,相关片断文献、学生作业、活动摄相、录音等),可以建立错题集,建立个人档案袋等,广泛深入实践中,采用探错→集错→析错方法。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达,以利于探错与集错(口语/书面表达/演讲等,即兴的更好),也可以进行专项训练等。此阶段收集各种原始材料,越杂越细越好。总结写出《常见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调查分析》(调查报告)。该阶段由夏经旺负责,胡霞、郑敏志指导配合,全员参与。 (2)中期阶段:整理阶段(2010.1.1-2010.4.30)

本阶段继续收集各类材料,以便更充实,更注重分类分析,总结并发现规律,形成初步理论,越清晰越好,列出《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对策》的大致目录。此阶段完善探错防→错过程,将形成初步理论用于预测和预防Chinglish进行初步检验。本阶段成果有课件、磁带、分类装订的资料集、并写出《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理论及对策》等系列论文或讨论稿。

本阶段的负责人是夏经旺,胡霞、郑敏志指导配合,其他老师参加讨论、分类、整理,可以形成个人资料库。

(3)后期阶段:编撰阶段(2010.5.1-2010.8.31)

该阶段把所有理论系统化,把所有材料精选、编撰成册,先是手稿(部分电子稿),有录音,课件等相关成果形式。写出《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对策》一书。负责人:杨跃宣、胡 霞、郑敏志、夏经旺等配合。

(4)未期阶段:校稿阶段(2010.9.1-2010.9. 30)

请专家校稿,提建议或意见,并使之完善,电子版的《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对策》,有课件、录音等、也可以刻录光盘等。负责人:杨跃宣、胡 霞、郑敏志、夏经旺等配合。

C、研究总结阶段:(2010.10.1-2010.12.31)

本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汇总,审核电子版的书籍《汉语思维对学语的影响及其对策》,在专家引领或帮助下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递交结题验收申请书,做好课题的鉴定和验收工作。确定其推广价值。途径和策略,并在省、市、区教研部门指导下,进行成果推广。

负责人:胡霞、郑敏志、教研室负责具体操作。

2、研究方法:本课题将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活动研究法、讨论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

六、研究阶段与成果一览表.doc 其它形式为磁带、录像、光盘等。

七、完成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I、条件分析: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科研手段和经费保障等)

参加人员有初、中、高级职称,其中杨跃宣、胡 霞 、郑敏志、郭健是 中学高级 教师,夏经旺、陈金花是中学一级教师,张 伟是中学二级教师。

资料前期准备如下:

1、广泛参阅英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如《中学英语教学法》;《心理学》等;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上的相关文章,如《英语辅导报》、《英语通》、《学英语》等;

3、上网查相关资料;

4、收集学生作业,学生活动(特别是口语活动)材料,进行录音或录像;

5、收集各位教师的心得资料。

研究的方法手段:

1、继续广泛参阅与研究英语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书籍,如《中学英语教学法》;《心理学》《外语教育语言学》《英文正误用法手册》等;

2、继续广泛阅读与研究报刊杂志上的相关文章;

3、上网查相关资料;

4、收集并分析学生作业,学生活动(特别是口语活动)材料,进行录音或录像;

5、开设《汉语思维对学英语的影响及其对策》系列讲座或类似的专题活动;

6、注重课堂思维比较和训练。特别是口语和书面表达。源于教学实践,并指导教学实践。按探错—防错流程进行。

7、尽量为学生多创造学英语的机会。如开创英语角或英语俱乐部。

8、收集各位教师的心得资料。定期开教师会,谈谈写写心得体会,记录分析整理资料。

9、进行交流试推广;

10、编撰成册;

11、结题推广

经费保障:a.部分自费;b.学校支援;c.希望得到上级支持。

II、政策分析:上级主管部门对宣城八中评价较高,鼓励和支持我们的发展,包括教育教学与教研。因此,上级希望我们能提高教研能力,申报课题。

III、能力、态度、成绩分析

宣城八中英语组有着教强的教育教学与教研能力,特别是胡霞、郑敏志和夏经旺。其中胡霞、郑敏志是宣城名师,是宣城市英语英语教育学会理事。夏经旺是教研组长,勤于钻研,热爱教育教学与教研,写过多篇论文,参加编写过安徽省八九年级英语寒暑假作业,制作过九年级英语课件Units5-8,以上传到K12平台。胡霞、郑敏志、郭 健、夏经旺,张 伟、陈金花等的教学能力很强,教学成绩突出。胡霞、郑敏志常送教下乡,深受社会的好评。夏经旺,陈金花曾先后被评为课改优秀教师。我们课题组成员的敬业态度更是赢得学生与家长的较高的赞誉。我相信我们课题组会完成该课题的!

第三篇:壮语对广西汉语方言的影响

摘 要:

从壮语和汉语在广西的分布概况来看,作为强势语言的汉语对作为弱势语言的壮语影响较大,但并不是后者对前者就没有影响。作为弱势语言的壮语对广西境内白话、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六大汉语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都有影响,本文拟对此作具体描述。

关键词:

壮语 广西汉语方言 分布概况 影响

一、 壮语和汉语各方言在广西的分布概况

广西是一个有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的多民族聚居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壮族人口为16178811人,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而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供的数据,2003年末,广西总人口485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52.14万人,占38.13%,壮族1589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85.79% ,也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11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已使用汉语外,其余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长期的民族融合,形成了广西语言类型繁多、语言环境复杂的特点。建国后的语言调查表明,广西除众多少数民族语言外,已发现的汉语方言共有6种:白话、平话、官话、客家话、湘语、闽语。

白话是粤方言的俗称,广西境内的白话主要分布在桂东、桂东南、桂南地区,桂东北的贺县①、钟山,桂西左右江沿岸的龙州、百色、田东、田林等地,也有使用白话的。使用白话的地域几乎占广西的三分之一,使用人口达1200多万人。广西境内的白话一般可分为4片:广府片,包括梧州市、苍梧和贺县县城及其附**南的丹竹、大安2镇;邕浔片,包括南宁、柳州等市,邕宁、崇左、宁明、横县、桂平、平南等县县城及其附近②。龙州、百色、田东等地的粤语,也可划归此片;勾漏片,包括玉林、梧州2地区13个市县;钦廉片,包括钦州、合浦、浦北、防城等市县及北海市。

平话主要在广西的南北各地和湖南省与广西毗连的道县、宁远、蓝山和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十多个县的集镇和部分农村中使用。此外,在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县等地也有一部分人使用平话。平话在广西境内分桂南平话和桂北平话,使用人口三百万左右。桂南平话主要分布在宾阳、邕宁、横县、贵港、上林、马山等市县和南宁市郊区以及左右江流域的一些城镇和村庄。桂北平话主要分布在桂林市郊区以及临桂、灵川、永福、龙胜、富川、钟山、贺县、融水、融安、罗城、柳江、柳城等市县。

官话也就是北方话或北方方言,流通于广西境内的官话属于西南次方言,俗称西南官话。广西官话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区、柳州市区,桂林市的平乐、荔浦、恭城、永福等县(自治县),柳州市大部分县,河池市的金城江、宜州、南丹、都安、大化、天峨等县(自治县、区)以及百色、钦州、梧州、南宁等市的少数乡镇。

客家话又称新民话,有些地方取其常用词“我”或“什么”的近似读音来命名而称之为“ ”“[ŋai]”话或“勿改、麻介”“[mat kai]”话,以陆川、博白、贺州较为集中,贵港、平南、柳城等地次之,其余零散分布在广西各地。

广西境内的湘语分布地区很集中,在桂林市北部全州、灌阳、资源、兴安4个县。闽语分布在平南、北流、桂平、钦州、平乐、恭城、玉林、贺县、钟山、柳江、百色、河池、上思等市、县,使用人口约25万。

除上述几种汉语方言在广西通行外,广西广大的壮族农村地区大部分使用壮语,广西

壮族自治区民语委于2000年底进行了各民族语言使用现状的调查,结果表明,广西境内约有1260万壮族人口主要使用壮语进行交际。壮语是壮族的语言,它是壮族人的主要交际工具。除了广西东部以外,壮语分布在广西的绝大部分地区,它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百色、河池6个市所辖的各个县市(区)。广西境内的壮语,其内部分为南部和北部两大方言区,大致以邕江为界,并向西北伸展连接右江,江的南面属南部方言区,江的北部地区属于北部方言区。南部方言区内部又分为邕南土语、左江土语、德靖土语、砚广土语、文麻土语③等5个土语区;北部方言区内部又分为桂北土语、柳江土语、红水河土语、邕北土语、右江土语、桂边土语、邱北土语④等7个土语区⑤。

二、壮语对广西各汉语方言的影响综述

在“汉藏语系”这一仍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假说中,壮语是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⑥的一种语言,它与国内的布依语、傣语、侗语、水语、仫佬语、毛南语、黎语等,以及国外的泰语、老挝语、越南侬语、岱语、缅甸掸语、印度阿含语等都是亲属语言。同样,在谱系分类法的划分中,汉语也属于汉藏语系。

语言接触的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孤立生存的族群是十分罕见的,族群之间的相互交往必然要通过语言进行沟通,于是就会发生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一般说来,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都是由于语言的长期接触而产生的。壮语对广西各汉语方言的影响也是由于长期接触的结果。广西的壮族与汉族的交往历史由来已久。史料记载,壮族的先民百越民族最早居住在岭南地区。尽管岭南地区与中原的交流历史久远,但两地之间的深入接触则始于秦代。秦始皇三十三年⑦建立了桂林、象郡和南海⑧三郡。从此以后,汉族人民才大量移居到现在的广东、广西。南来的汉人并不是来自一时一地,因而传入广西的外来语言也多种多样。说不同方言的移民长期互相交往,并且受到当地壮侗等语言的影响而逐渐形成一种比较一致的“古平话”(桂北平话与桂南平话分歧较大是后来发展的结果)。这种古平话在当时既是广西各地汉族人民的交际用语,又是汉族和当地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主要交际用语,也是官场和文化教育方面使用的语言。西南官话是明清两代才逐渐进入广西的,在明清之前,广西局部地区已经有了粤语,只是在明清两代才开始大量进入广西。官话广泛使用于壮、侗、苗、瑶等民族聚居区,粤语则是南来的广东移民凭借他们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在广西东南部扎下了根,最后逐渐成为广西东南部的主要汉语方言。客家话和湘语进入广西的时间较短,闽语使用的人口很少,因而这三种方言跟壮语的接触较少。作为广西土著民族的壮族,与生活在广西的各个民族互相往来,壮语也与外来的汉语各方言长期接触,导致了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寻觅到壮语先民曾使用过的古壮侗语遗留在广西各汉语方言尤其是广西白话中的痕迹:

(一)声母m、n、ŋ、l配调的变化

在壮侗语族语言中,这四个声母与阴调、阳调都可以相配组词,但由于m、n、ŋ、l属于次浊声母,在现代汉语各方言中它们只与阳调字相配。而在广西境内各地的白话中,m、n、ŋ、l四个声母不仅与阳调字相配,而且与阴调相配的情况也十分普遍,这与壮侗语

的影响有关。

(二)古塞擦音字的塞音化、擦音化

在壮语武鸣标准语的语音体系中凡缺乏塞擦音声母的,汉语借词中古部分塞擦音字在武鸣壮语中通常被念成擦音,如精母字:

粤语之发音与越南语如同孖仔。都有-oi,(如“居”goi)-ueong(如“强”kueong )之类的尾音。。也有突然打住的尾音--ak(乜mak), --ek,(色sek),--ok (屋wok),--ik(的dik)。也有上颚ng-(“我”) 开始的音。

“越南语是一种单音语种,现在的书写系统叫Duoc Ngu 是Alexander de Rhodes 于17 世纪基于罗马字母创立的。目的是方便欧洲人学用越南话。随后逐渐流行。19世纪成 为越南国语”(译自: Tap Mot所著之《Cung Hoc Tieng Viet》Dan Chuan 1999 版)

越南语的字体结构改了。但主要发音还是同前,只不过用罗马字母标注。以下我随便举几例看看粤语同越南话的渊源(中文是粤语,罗马字是越南文。所有的o,u,a,e,都 应有类似汉语拼音上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标点,没有越文输入软件。见谅)

督工--Doc cong 重量--Trong Luong 危险--Nguy hiem 责任--Trach nhiem 表---Bieu 特别--Dac biet

2,“汉武帝战胜匈奴,解除中国的严重威胁之后,又于公元前一一零年至一零八年间, 先后出兵征服盘据甘肃的羌人。远征大宛,南服南越(两广及越南北部)东灭卫氏朝 鲜东越,,,,”(夏振,曹权合著《中国五千年》 香港文风出版社1969。4版)

3,广东人与越南人的长像如同一模。

4,民间饮食同源,都喜汤粉。

因诸多原因,本人还是觉的中国应以普通话为唯一语言。另外,本人极赞成香港人把普通话称为国语。何为普通话?普者,普遍也。通者,通行(用)也。普通的话不等于国家官方语言。所以愚以为“普通话”应改称“国语”。

中国是由中华民族组成的。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有共同地域,有共同经济生活以及有表现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在秦汉以前,人们所说华夷之分,主要不是指民族的分别。而是指礼制即共同文化生活而言。文化高的地区即实行周朝礼制的地区称为夏,文化高的人或族称为华,华夏合起来称为中国,对文化低即不遵守周礼的人或族称为蛮,夷,狄。(夏振,曹权合著《中国五千年》 香港文风出版社1969。4版)

礼记中庸篇里,有一段托名孔子说的话:„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共同语言就是„书同文‟。共同经济生活(车轨,货币,度量)就是„车同轨‟。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及行为就是„行同伦‟。

第四篇:论宗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课程名称:汉语词汇与文化

姓名:黄思延学号:20120702031专业:统计学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论宗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佛教对汉语词汇的影响

摘要: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而宗教又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佛教传入中国和佛教的中国化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佛教以佛经翻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演变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丰富了汉语词汇,促进了汉语音韵学的发展,推动了汉语句法的发展,还为中国的翻译方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佛教传入后,佛教用语与汉语词汇有机结合,产生了众多新词汇。

据统计,今人丁福保所编《佛学大辞典》收有佛教语词近三万条。这些汉晋时期至唐朝八百年间诸位大师所创造的,加入我国词汇系统从而变为新成分的佛教词语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从而奠定了其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键字:宗教 佛教 汉语词汇 影响

一、佛教对汉语的影响

佛教语言是历史宗教语言的一种,属于一种社会方言,虽然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加工建立起来,但它与全民语言又有非常大的不同。随着佛教的日益壮大,逐渐上升为国教,其语言也由方言、俗语、土语等转变为典雅、古奥的梵语;佛典所用的书面语逐渐转向标准、精细、雅致的梵文。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佛教逐渐传入其他国家,一方面,佛教语言与当地语言融合;另一方面,佛教语言也对当地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语言深受佛教影响。

佛教语言对汉语影响的表现

一、语音上的体现

佛教音韵学的知识和原理使中国僧人对佛教语音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宋郑樵《通志》卷7《音略序》:“释氏以参禅为大悟,通音为小悟。”佛家把“通音”视作“小悟”,表明其对音韵之学的高度重视。“小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音韵学的发展。

汉语四声的形成也受到了佛教语言的影响。汉字读音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南北朝人无论作诗还是日常口语均好用双声、叠韵;佛教僧俗大造梵呗①,佛经转读盛行,僧俗就将梵语悉昙原理及转读方式运用于诗文创作,形成了平、上、去、入四声。

在注音方面,佛教语言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期的注音方式“反切”就来源于佛教语言,郑樵《通志·艺文略》:“切韵之学起自西域。”

另外,佛教语言加速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进程,以《法华经·譬喻品》为例,7750字中,双音节词约有1500个,约占19%。中国僧俗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将大量的佛教术语双音节化,如因缘、思量等。

二、词汇上的表现

佛教语言的词汇由民间语言发展而来,但又与民间语言有着显著的不同。佛教语言在词汇上以书面语为主,这赖于佛教由民间宗教到上层宗教的历史发展,其词汇多为典雅词语和专门术语。其中专门术语是佛教语言区别于一般语言的标志。中国僧俗在翻译佛典和宣讲佛教的过程中,吸收和创造了大量的新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基本词汇。

(一)音译词

梵语词汇被借用时,往往是读音的借用,或译出其中一个音节。

例如:佛,梵文为Buddha,是这一批外来语中影响最深远、最广泛的一个,佛教甚至成了一种后起的传统文化的象征。因此,与佛有关的词语大量出现。最初被译为“浮屠”(《汉

明帝永平八年诏书》),南北朝时又写成“佛图”(《世说新语?言论篇》),也作“佛陀”“佛驮”,后来简称“佛”。佛又可作根词用,构成大批的新词。据统计,《佛学大辞典》中由“佛”组成的词语有152个。这一类音译词还有“菩萨”“魔”“塔”“袈裟”“和尚”“菩提”“弥勒”等。

(二)意译词

意译词是根据外来概念的意义,利用汉语的构词材料,并按照汉语的构词方式创造的新词。这类词在吸收印度佛教语言形成的词中占了绝大多数。

例如:灌顶,梵文Abhiseka的意译,原意为印度古代国王继位的一种仪式,国师以“四大海之水”灌于国王头顶,表示祝贺。佛教密宗仿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阇梨位时,设坛举行灌顶仪式,由国师用水或醍醐灌顶。这类词还有“心”“空”“色”“过去”“现在”“未来”“如来”“法宝”等。

(三)半音半意译词

这种词我们也称为梵汉合成词,它由两部分组成:一半音译,一半意译。这种词反映了汉语在吸收外来语中“半音半意”的造词方法。

例如:魔鬼,梵语为Mara,初时被译为“磨罗”,简称为“磨”,后来改从石为从鬼,即为“魔”,并与中国原有的词“鬼”连用,于是就有了“魔鬼”一词。这类词还有“佛家”“念佛”“欢喜佛”“禅师”“昙花”“佛典”“寺院”等。

三、佛教的传入对汉语常用语的影响

佛教的传入对汉语常用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词语在汉语的各个领域内几乎都有,常见于哲学、文学、民俗以及日常生活中。

(一)哲学词汇

佛教是世界上最富有哲学思辨特点的宗教,许多佛家名相自然就是哲学名词。现代哲学深受佛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宇宙本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涅槃经》卷三:“如来善修,如是平等。”现代哲学用“平等”表示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上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

“悲观”“自觉”“因果”“唯心”“世界”等,都是哲学词汇中的重要成员,表示一些基本命题,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文学词汇

佛教不仅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文体和新的意境,也为中国文学输入了大量的词汇。首先,因佛典的翻译和流传,佛教典籍中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新词语,被引进我国六朝尤其是唐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大大地丰富了我国文学语言的宝库。不少佛教词语甚至还成为文学理论术语。例如:造境,佛教认为万法皆由心所生,而心识有创造功能。文学家将其引申指心识有创造诗境的功能。唐朝吕温《吕衡州集》卷三有言:“研情比象,造境皆会。”

(三)民俗与日常用语

佛教传入我国以来,许多在佛经里表达佛家礼仪节日的词,自然而然地走进民间,并在相关联的意义上又派生出新词。例如:1.围绕因果轮回鬼妖地狱、丧葬礼俗的词:阴司、阎王、超度、火葬、火化等。2.围绕烧香拜佛、吃素食斋、问询施礼等礼俗的词语:拜佛、诵经、还愿等。3.围绕僧人云游行乞、积聚功德等生活礼俗的词语:化斋、施食、行善、济人等。日常用语中,时时有“佛语”出现,其中最多的是时间词。例如:表示“时之极微”者的一组时间词“刹那”“一念”“弹指”等,在佛经中都有定量。“刹那”是梵语Ksana的音译,而“一念”是“刹那”的意译,或者说“九十刹那为一念”(《仁王经》),又或者说“六十刹那为一念”(《往生论注》卷上)。“弹指”,本来指弹击手指。在佛经中,这个

动作表示:许诺;欢喜的心情;或警告别人。这组“时之极微”者,早就被汉语吸收,成为汉语时间词的“骨干”。

四、佛教的传入对汉语熟语的影响

(一)成语

佛教是许多成语或典故的来源。《大本经》里说:“从右胁出,堕地行七步,无人扶持,遍观四方,举手而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唯我独尊”这一成语,是对佛的降世神奇的赞颂。源自于佛教的修持实践的,例如“六根清净”,“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觉器官。修行禅定要做到没有任何欲念,必须“六根清净”。“盲人摸象”“不可思议”“不二法门”“借花献佛”“皆大欢喜”等成语均出自佛教。

(二)俗语和谚语

俗语和谚语是活跃在人们口头上的定型语句,其中也有不少词条都来源于佛教。例如:

1.俗语

“不看僧面看佛面”——指不看和尚的情面,也要看佛菩萨的情面。后来比喻即便不顾某个人的情面,但也要照顾他的主人或长辈、亲友的情面。

类似的俗语还有“阎王催命不催食”“无事不登三宝殿”“和尚无儿孝子多”“远来的和尚好念经”等。

2.谚语

有源于佛教故事的,例如“生公说话,顽石点头”。“生公”指晋初高僧竺道生,他是鸠摩罗什的高徒,悟性非凡。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断绝善根的人也有佛性时,群石为之点头。比喻说理透彻,使悟性全无的人也信服。

有反映佛教思想的,例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指修行圆满的人。放下手中的屠刀,马上就能成佛。这是劝人改过向善的佛教语。后来比喻坏人停止作恶,也会变成好人。 这样的谚语还有很多,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忍辱精进,禅定修行”等。

(三)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别具特色的语言形式,具有生动、形象、活泼、饶有趣味的特点,与佛教也有密切关系。

例如“阎王贴告示,鬼话连篇”。阎王是管地狱的神,是小鬼的上司,所以阎王贴告示是让小鬼们看的,告示的内容便是鬼话。比喻说一些不真实的话,骗人的谎言。

此类歇后语还有“和尚打伞,无发(法)无天”“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屠夫念经,假慈悲”等。

五、结语

佛教的传入,对汉语词汇的发展演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扩大了汉语基本词和根词,影响了汉语的哲学词汇、文学词汇、民俗和日常用语,增加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和生动性,使汉语更加丰富多彩和富有韵味,并且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亦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在词汇上尤其如此,甚至令人使用了佛化汉词后仍不自觉,以至忽略其对古代词汇变革的重要性。无可否认,佛经的翻译大大增加了汉语词汇的数量,并加速了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进程。佛教浅白的文字,对文学艺术的影响,以至它深邃的哲学概念,都令佛教文字深入社会各阶层。可以说,不认识佛教,就不能认清中国文化;不认识佛教词汇,就不能认清汉语的演变历程

第五篇:三毛作品对彝族汉语诗歌的影响(推荐)

内容摘要:当年,三毛以一部《万水千山走遍》享誉全球华人地区。在她去世前的那年,彝族青年诗人吉狄马加出版了第二部个人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一年之后,彝族诗人阿苏越尔发表了处女诗集《我已不再是雨季》。本文试图从三毛作品里的体现的精神,来探析她的作品对当代彝族汉语诗歌的影响。

关键词:三毛作品 当代彝族汉语诗歌 影响

三毛,原名陈平,汉族,浙江省定海县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岁。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一、

身份意识的认同和觉醒

在三毛的作品《故乡人》中,有段她在西班牙的经历。当时她的丈夫荷西在尼日利亚上班,她一个人住在岛上。每周她都会开车送一位残疾的朋友去给妻子到墓地献花。有一次在一块白色大理石墓碑上,她发现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曾君雄之墓。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曾先生,你怎么在这里,生前必是远洋渔船跟来的一个同胞吧?你是我的同胞,有我在,就不会成为孤坟。”三毛从朋友那里分来了一束花放在曾先生的墓碑旁,心中默默地对他说:“曾先生,我们虽然不认识,可我是一个故乡来的人。请安息吧,这朵花是送给你的,异乡寂寞,我就算代表你的亲人吧!”

从这里我们看出了三毛作为一名流浪异乡的中国人,她细腻的内心里那颗火热的心。无论身处何方,她永远都记得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之根。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曾经说到:“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份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这是在他知道三毛去世之后写的《哭三毛》里的句子。当时海峡两岸关系紧张,三毛几次来到大陆进行演讲和访问,和贾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从她写给贾老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尚和热爱。

吉狄马加,男,彝族,1961年6月23日生于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中国当代著名的少数民族代表性诗人。出版诗集《初恋的歌》(1985年)、《一个彝人的梦想》(1990年)、《罗马的太阳》(1991年)、《吉狄马加诗选译》(1992年)、《吉狄马加诗选》(1992年)、《遗忘的词》(1998年)。多次荣获中国国家文学奖,其中诗集《初恋的歌》获中国第三届诗歌(诗集)奖;组诗《自画像及其它》获中国第二届民族文学诗歌奖最高奖;组诗《吉狄马加诗十二首》获中国四川省文学奖;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获中国第四届民族文学诗歌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88年应意大利蒙代罗国际文学奖评委会邀请作为中国作家代表成员访问意大利,1994年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美国,1997年应邀参加歌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1999年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泰国,2000年作为中国文联代表团成员访问约旦和埃及。现为青海省副省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

吉狄马加出生在大凉山布拖县,是凉山古侯(黑彝)的后代。因为从小随父母在县城长大,他在接受汉民族的文化教育同时,彝族语言的能力基本消失了。1985年,他出版了当代少数民族第一本汉语诗集《初恋的歌》,引起了中国诗坛的震动。1990年,他出版了第二部诗集《一个彝人的梦想》,奠定了在当代中国诗坛的地位

我曾一千次/守望过天空/那是我在等待雄鹰的出现 我曾一千次/遥望过群山/那是因为我知道我是鹰的后代 我曾一千次/守望过天空/那是我在期盼民族的未来 我曾一千次/守望过群山/那是我还保存着无法忘记的爱 啊从大小凉山/到金沙江畔/从乌蒙山脉/到红河两岸 妈妈的乳汁像蜂蜜一样甘甜/故乡的炊烟淋湿了我的双眼 ————《彝人之歌》

很难想像已经失去了母语能力的吉狄马加是在怎么的煎熬和痛苦中完成了这首诗歌的。他的另一首成名作《自画像》,以自画像勾勒出民族的历史的轮廓,用传统的彝人对英雄和美女的审美观念,描绘了这个民族几千年的爱恨和情仇。他通过对葬礼的描写,刻画出这民族互助、深沉的情感,并向世界发出了“啊,世界,请听我回答,我是彝人”的呐喊。

二、孤寂、忧郁与故乡情结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人口有7762272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总体上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地理分布格局。

阿苏越尔,男,彝族,1966年生于四川凉山越西县,1989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1985年开始以诗歌为主的文学创作。

1986年创办了在当时的大学生诗社中间影响较广的〈山鹰魂〉诗刊。198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自行油印个人诗集<梦幻星辰>,1994年7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二部诗集<留在雪地上的歌谣>﹙又名<我已不再是雨季>﹚,2005年12月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三部诗集<阿苏越尔诗选>。诗作“雪花”曾获得第二届“黄河杯”诗歌大赛特等奖;诗作“昆明湖畔”曾获得四川省作家协会等几家联合举办的“民族团结杯”诗歌大赛奖;诗集<阿苏越尔诗选>获得第五届四川文学奖提名并获得第三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有诗作入选<当代彝族作家作品选>、<民族魂.时代风>、<地域诗歌>等选集,“听一位老人谈雪”等诗歌作品被译介到美国。鲁迅文学院第十期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世界真大/那种远离人的感觉上/空白袭来/我注定迷茫一生

这是冬天的灵魂深处/寒风声中/倘若我找到适当的词汇/我必定会拥有你/我举目无亲/除了 孤独洁白和陆离漂泊/你已失去我 只因在我出门的刹那/碰到许多人/款个的创伤难以消除 亲爱你/只是为了迎接你/我才走向低低的平原/离开天国的山水 离开梦幻的星辰/亲爱的/我已多年未曾呼唤

伴随生存的欢乐如此久远/我真的找不到适当的词汇/否则我早已拥有了你 ——《雪的自述》

彝族古籍《勒俄特依》里对万物的出生有动人的传说——雪人传说。远古的三场大雪过后,雪人和他有血气的五个兄弟(猴、熊、蛇、蛙、鹰)以及没有血气的六重植物来到世间。诗人以雪花自喻,表达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向往,但是孤独和洁白又是诗人作品里彝族人特有的精神内涵。忧郁是在几千年迁徙中留下的印记,洁白是纯洁的浩浩荡荡做人的民族气节。诗人表达的情感正是三毛一生所实践的人生座右铭。

关于彝族来源的争论从上个世纪到现在,目前还没有令人信服的科学说法。但是远古的彝族人的祖先经历了迁徙的苦难和痛苦这是不争的事实,“迁徙”这个烙印深深地印在了彝族人的心底。吉狄马加是这样描写这个民族前夕的历史的。

我看见他们从远方走来/穿过那沉沉的黑夜/那一张张黑色的面孔 浮现在遥远的草原/他们披着月光编织的披毡/托着刚刚睡去的黑暗 当一条深沉的/黑色的河/从这土地上流过/在那黑暗骚动的群山上 总有一双美丽的眼睛/——无畏的关闭/可祖先的图腾啊 照样要高高地举起/尽管是一个勇敢的酋长/在黎明时死去 (我看见一个孩子站在山岗上/双手拿着被剪断的脐带/充满了忧伤)

——《一支迁徙的部落》

从最初到德国留学到后来进入撒哈拉沙漠,再从后来移居大加纳利岛,直至中南美之行,三毛的一生都在不停的漂泊,在漂泊中的孤独和寂寞可以想像。此刻,我们再回到《橄榄树》,那首三毛写的曾经唱响大江南北的歌曲。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橄榄树》

当时海峡两岸关系异常紧张,三毛作为一名知名的台湾作家,能够打破两岸的隔阂,用自己的热爱人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向往和平的歌声来点燃海峡两岸热血青年的激情,值得赞扬。歌声里的“故乡”——大陆,是几千年的故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历史和文化诞生地。

从小生活在彝族聚居区的阿苏越尔,自小受到非常浓厚的彝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熏陶,大学毕业后有机会深入彝族地区调查研究,体验了民间的生活。他凭借天赋和禀性写出了很多对民族生存环境的忧思和对故乡的深度热爱的情怀。他诗歌里的“生命意识”很强烈和赤诚,他对大凉山这片沧桑和古老的土地进行了追忆和缅怀,对这个民族的历史命运与未来前景予以关注和深思。

这时,你或许再度产生/深深的失落和离群索居的念头. 而我依靠了你/固守这生命的源头/头枕积雪和希望/任大好年华随水而下

——《无怨的雪》

在故乡的土地上/行走着的是彝人的梦幻/无论回忆还是梦想/彼此的脚印都蓄满了深深的沉思。。。。。/有一支友谊的歌曲/ 在远方抒情地吹奏 ——《在故乡的土地上》

“小时候的你是否有过远走他乡的梦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于不知不觉中让那些土里土气的形神渐渐土崩瓦解的想法是否撞击着你的内心,让你热血沸腾并且一往无前?如果有朝一日能够衣锦还乡,让那些曾经对你不以为然的人们又气又羡,那简直就是人生中的至遇。这一切会激励你去奋斗去抗争。你会忘记一路的艰辛和作为被梦想充斥的劳累。”从阿苏越尔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以想见他深深地故乡情结。这和他曾经喜爱三毛的作品,被三毛那种流浪后思念故土的感情影响至深。

三、特立独行,不肯随波逐流的人格魅力

司马中原曾经这样评价三毛的一生:“如云的生命,舒展随心所欲的形状,生命的感受,无论是甜蜜或者悲戚,她都无意矫饰,字里行间,处处是无声的歌吟。”从台北到香港,从马德里到伦敦再到撒哈拉,三毛坦然而执着的眼光冷冷地看到那些可笑的人和可爱的人如何在制造文明的同时制造着荒谬。

吉狄马加以动手“剪断脐带”的勇气和无比尖锐的批判意识写下了“不幸,他安置的最后的一支暗器,却射穿了自己的胸膛。”(《最后的召唤》)这样刻骨铭心的暗器。(1)

爸爸/我看见了那只野兔/还看见了那只母鹿/可是/我没有开枪/要是你要我开枪/除非有一天/我遇见了一只狼/那是我会瞄准它/击中它桃型的心脏/可是今天/我不愿意开枪/我会毁掉这篇/安徒生为我构思的/森林童话吗/我不能开枪 ————_《一个猎人孩子的自白》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在多雾的早晨/人们发现那头牛死了/在那昔日的斗牛场/它的角深深地扎进了泥土/全身就像被刀砍过的一样/只是它的那双还睁着的眼睛/流露出了一种高傲而满足的微笑

_______《死去的斗士》 这里的猎人代表了老一辈的彝族,而诗人以小孩自喻,通过童真的想法表达自己渴望和谐远离屠杀和灾难的思想。而死去的斗牛里,诗人用老去的斗牛暗示这个古老而沧桑彝族文化,在失去了青春和力量的时刻,用死亡换取重生。这种精神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和《哭泣的骆驼》里清晰可见。

结语:三毛走了,她给世人留下了很多遗憾和悬念。但是,她的这种精神给从自觉中醒来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带来的方向和信念。三毛的时代或许会结束,但是她的这种勇于发现自己、勇于向现实挑战的精神将激励我们不停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1)罗庆春——《灵与灵的对话》13页香港天马图书优先公司 2001 (2)阿苏越尔——《阿苏越尔诗选》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5 (3)吉狄马加——《吉狄马加诗选》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2 (4)栗原小荻——《栗原小荻文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弘扬革命传统延安精神下一篇:惠州仲恺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