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范文

2023-11-20

汉语国际教育范文第1篇

一、古代汉语教学现状与观念误区

建国以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经历了草创之艰辛与改革之新变,迄今方显星火燎原之势。而相较于传统文科,仍是年轻的学科。汉语国际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增进异质文化的理解与交流,成为沟通思想的桥梁,而现阶段其研究重点仍在语言本体与教法研究。近年来,文化教材的研发虽有进展,但就整体文化教学研究的深度与课程推广的力度而言,皆无法与语言教学研究相提并论。

在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专业教育中,古代汉语课程实际上起到专业分水岭的作用,学生对此课的兴趣浓度与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未来深造时专业方向的选择。而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中,对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等文化类课程的重视程度却常显不足。究其要因,主要有三:其一,课程无用论,认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疏离,学习古代汉语缺乏实际意义。其二,畏难情绪,认为很多中国人都学不懂古代汉语,何况是外国人。其三,轻视国际学生的汉语接受能力,低估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求知欲,认为留学生只要能背诵两首诗词就算是学过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了。

执此谬见从事教学,呆板、枯燥地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学生昏昏欲睡;不准确地讲解,导致学生理解知识似懂非懂,混沌迷茫;因教师知识储备的欠缺而造成语言要点、文化常识的漏讲,影响日后古代文学课程的授课进程;移植中文系传统试题模式,甚至初学文言就考课外古文语篇翻译……种种做法都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习自信心。由是观之,古代汉语素来成为国际学生考试“亮红灯”频率最高的课程,教师对此并非全然无责。

二、古代汉语课程设置深意解读

回顾国际学生的汉语学习历程,从学习拼音到听、说、读、写课程,都属于语言学习范畴。即便是中国历史、文化概况等课程,也都是以现代汉语写成的简介性内容。而古代汉语则不同,是国际学生与“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初次接触。因此,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古代汉语课程设置意义的基础上,以科学、实用的教法开展教学。

第一,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根源,教师应站在促进学生加强现代汉语理解力与汉语应用得体性的基础上,来完成古代汉语的教学,帮助国际学生提高欣赏汉语的品位与词汇应用的层次。授课之初,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文言在汉语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以往三千余年的岁月里,文言雅语是士子的必修课,文言文一直居于书面语的垄断地位,作为首要文化载体的地位从未动摇。自20世纪筆起新文化运动开始普及白话文,文言之于现实生活的影响日渐衰退,但其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客观现实则无可取代。无论是应用时间的长度,还是精神内涵的深邃程度,白话文皆无法与文言文相比。文言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建立、文化性格的养成相伴相生。时至今日,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依然渗透于现代生活的诸多细节中,只是人们在“习以为常”中忽略了对文言的认知,比如成语、典故的应用等等,不胜枚举。上述道理,是引导学生端正态度,建立正确学习观念的有效阐发。

第二,各高校选用教材的难易程度与课时安排的进度均已力求适合国际学生的汉语接受程度,师生双方皆不必存在畏难情绪。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两部古代汉语教材,一是徐宗才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一是李禄兴先生主编的《今用古代汉语》,在篇章选择、课文注释、语法讲解、课后习题等环节虽体现出编者不同的教学理念,但都对国际学生的接受能力做过充分考量,教材编写的难度与深度已远远低于国内中文系使用的专业教材,汉语言本科二、三年级的国际学生可以接受。

第三,以古代汉语课程激发国际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持久兴趣。庞大的汉语学习群体水平呈现金字塔结构,即初、中阶学习者人数众多,高阶学习者相对较少。虽说无论汉语水平高低,学习中文本身就是文化交流的体现,但各领域在促进国际信息互通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强大助推作用的精英,往往是汉语高阶水平人士。尽可能多地激发初、中阶学习者潜能是教师职责所在。

相对于全部人生而言,国际学生驻华学习时间毕竟短暂。支撑他们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继续学习汉语、研究中华文化,浓厚的兴趣显然是保持学习动力与恒久毅力的最重要精神支柱。国家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阶段设置古代汉语与古代文学课程,用意深远。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应提高对此课的重视程度,以持久发展的眼光,善用此课来调动学生探求中华文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我国文化推广事业的深度与广度都将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三、师资优选与教法调适

纵观学科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虽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初创时期,教学规模相对较小,师资队伍却精英荟萃。吕叔湘、朱德熙、邢公畹、童庆炳等名家巨擘都是为事业奠基的功臣元勋。回顾前辈学者的治学共性,无不以精研国学为根本,兼善西学,既躬耕于教学一线,又在学术上独树一帜。这对当代师资选拔与素质培养亦应有所启发。汉语国际教育领域,若优选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典文献学、古代汉语史等相关专业出身的教师担任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或可体现以下优势。

首先,入选教材的语料佳篇嬉笑怒骂无所不包,但文言不同于白话,即便是非骈体对仗的散文,亦或是措辞强硬、语气激昂的辩论文,皆自有其文言雅韵。而此份深蕴于字里行间的雅致,确需长期沉潜于典籍方能领悟。

古文本无标点,同一段文字,句读不同,或文意生变,或情韵有别。广为流传的“雨天留客”事典与对杜牧《清明》七绝诗的宋词版改写即为显例。前者“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是饱含期待的问句,若标点为“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则是生硬的拒绝了。后者将晚唐杜牧的七绝诗28字只字未改,标点停顿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变为宋词风格后,更添一份怅然蕴藉之思。

汉语音、形、义紧密结合,若声调变化,则意随音转,声调教学始终是国际学生语音操练的重点与难点。古代汉语中存在着通假字、古今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等情况,都给国际学生识读、记忆文言带来困难。因此,专业教师的标准范读,不仅可以读准文言字音,更有助于学生体会“文言之韵”。

其次,需要申明,以现代汉语语法生搬硬套古代汉语语法讲解的做法绝不可取。文言语序、词法与现代汉语多有不同。若以现代汉语语法来讲解文言宾语前置句、使动与意动用法,莫说是国际学生,就是中国学生,也必定如坠云雾。专业教师在处理文言语法讲解时,相对富于经验。比如,词句释析更为清楚,补充例证更为得当,词法讲解更为灵活,尤其对古今异义词的源流辨析也更为准确。

最后,专业教师的知识积淀有助于应对学生提问,随机应变穿插文化扩展内容,促进课堂互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堂充满挑战,教师应以平和的心态正确理解并习惯接受学生的即兴提问。在非语言技能教学的文化课上,答疑与提升学生兴趣正向相关。如何巧妙答疑,恰当扩展文化知识,是教研过程中常需深思的课题。例如,在讲授《多多益善》课文时,学生提问:“这是韩信与皇帝的私人谈话,别人怎么知道的?”千万不要误以为是学生刁难老师,按照国际学生的现代理解,若非秘密监听,君臣二人间的对话如何得以记录而流传千载?教师刚好可以“借题发挥”,向学生介绍“左史记言,右史记事”的史官制度以及“秉笔直书”的史官精神,是中国历史记载不曾中断的重要保障。若课时允许,良史董狐、太史伯兄弟、司马迁故事都令学生兴趣倍增,并对中华文化肃然起敬。

专业教师具有以上三方面学养优势,但要胜任汉语国际教育文化类课程教学,还需用心研习学科特点,进行教法调适。谨举三例以资参考。其一,古代汉语授课尤需“出言谨慎”,用符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的汉语讲解,力求简明、易懂。其二,联系现实多做“古语今用”练习,强调实词的古今意义联系,适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三,改变传统文言教学的严肃课风,秉持严谨而富有亲和力的教学态度,善借课文设计文化讨论环节,营造“有用处、有趣味、有深度”的课堂氛围。综上所述,专业教师将学识素养与汉语国际教育经验相结合,务求在短时期内形成适合国际学生的教风与教法,无疑将对提升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四、师资培训与素养提升之建议

直接吸纳古代汉语相关专业教师加盟汉语国际教育教师队伍,固然是师资建设之捷径,但文化素养的提升非朝夕可就,确需日久年深潜心“修行”,以下三点建议或可参考。

第一,重视传统经典文献的学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坚实的专业基础有赖于每天点滴的积累。研习经典,非止于增长知识,其要义更在于通晓事理,养德修身,“知书达理”正谓于此。透过先贤行藏与灼见,感受其超拔的人格魅力,体悟传统文化的深邃哲思。学生的问题也许很简单,但若想做出精彩的回答,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可堪回味的见解。

第二,研习二语习得与跨文化交际理论,并与每日教学实践相结合,于应用中思考与古代汉语教学的契合点与变通之处。以研究的心态从事教学,在课堂上以恰当、得体的方式传播正确的文化观念,是教师对文化传承尽职尽责的具体表现。

第三,培养与时俱进更新知识的职业习惯。无论是多媒体应用技术,还是教材、教法研发的最新动态,都要及时掌握并跟进学习。作为文化课教师,尤需牢固树立“文化存在于生活中”的理念,对新生事物或文化现象,应有探求之心,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清楚文化演进嬗变的来龙去脉。在与学生交流时,可更好地解释古今关联。

惟愿拙作能够引起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对文化类课程的更多关注,促进师资优选与素养提升。所论所言以资同行研判,亦期方家赐教。

参考文献:

[1]王金娥.论古代汉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7).

[2]朱焱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汉语教学[J].上海大学学报,2007,(3).

[3]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培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3).

[4]黄爱华.谈留学生的古代汉语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1).

[5]崔立斌.谈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6).

[6]程伟民.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

[7]苟承益.谈对外汉语教师的综合修养[J].成都大学学报,1999,(3).

汉语国际教育范文第2篇

一、先谈谈汉语国际教育

(一)中国文化

我的参考书目:陈荣杰《中国文化导论》,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论坛上有前辈推荐了陈荣杰的这本书。我按部就班的买来。这本书的好处在于,他的编排内容是按照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这样子编排的,给人一种一目了然的感觉。但是缺点在于讲解语言太诗情画意了,完全没法答题。所以,我在做这个笔记时,以陈荣杰的书的编排体例为框架,分为几大专题: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法家文化,道教,佛教。每个专题再详细列入。

如儒家文化,包括儒家的定义,起源,代表人物,各代表人物的主张,儒家学派的主要内容,影响。这些小专题包括的内容非常多,可以把上面我所说的三本书一起结合起来看,补充的越详细越好,但是注意一定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要把每个专题总结的过程当做考场答题的过程,以考场答题思路来要求自己。这点对刚刚开始复习的你们可能有些难度,但是距14年考研时间还长,所以慢慢来,不着急。

在做笔记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思考,如总结完一个专题可以问问,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挖掘的,如孔孟思想有什么不同?孔子的礼乐仁义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体现的?道家老庄思想有什么不同?孔子学院主要学习孔子的什么等等,一定要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思考,有自己的想法。

中国文化主要是上面所说的诸子百家思想文化了,其他的名词解释什么的,就看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自己挖掘可能考点做好笔记吧。论坛上有个什么历年对外汉语试题什么的,里面的题可以拿来看看。

还有小填空题,这个是真不好把握了,要看自己的平时积累了。如今年考了国学启蒙读物是什么,这个课本上是肯定找不到的,所以自己平时留意吧,看图书馆能不能借到有关中国文化小知识之类的书。但是我觉得天空题顶多20分,你不可能一个都不会啊,所以有些题目不会那就只好瞎猜咯。

(二)西方文化:

我的参考书目:解光云《西方文化概论》

之前有前辈在论坛上推荐徐新的那本书。那本书确实比解光云的书好懂得多,可以作为补充书目。不过,武大老师出题还是以这本书为主的。我还是列专题,包括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宗教,神话,教育这几大块,以名词解释或简答的方式来罗列知识点,做笔记,其他的像法律科技什么的我都没有看,实在是看不进去。

二、对外汉语教育

武大老师出题参考的是李泉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这本书差不多是本论文集,蛮乱的,但是一定要看,每年都有考到原题。但是前期还是可以先看看刘询的《对外汉语教学引论》,论坛上有筒子把这本书的笔记都上传了,大家可以下载过来看看,没必要自己再做笔记了。当然你若是很勤劳愿意做笔记的话那是极好的,但我感觉挺浪费时间的。把刘询书的内容都掌握后再来补充看李泉的书吧,李泉书上面有关教学法,教学理论,现代汉语教学手段等都值得一看。

不管是中国文化,西方文化,还是对外汉语教学,建议每做完一个专题或一章笔记后要记得总结,做好的方式是列个树形图,罗列知识点,这样到后期复习时就拿几张纸回忆,效果非常好。(我的树形图都被我当废纸卖了,不然可以给大家看看,自我感觉特别好,嘿嘿)

再说说汉语基础

(一)现汉

武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汉语基础考得很简单,题目非常基础,而且因为我去年一战语言学,看的书比较多,除了黄廖本,市面上所有能找到的版本我基本上都看了。在此建议今年备战汉硕的筒子们,只看胡裕树版的现代汉语就好了,这是武大本科学生的参考书。胡本知识点很基础,所以一定好好好掌握。

(二)古汉

我把王力的文选每个字词意思都抄录下来,每天都争取过一章,基本上都掌握了。通论的话,感觉王力的通论写得特别乱,所以我看的是郭锡良的通论,当然,武大沈祥源版的通论看看也可。文选的话看王力一二册全部,三四册的汉书,后汉书,史记部分。总之,武大的汉语基础考得非常简单,所以大家好好把笔记做好,应该是没问题的。顺便说说英语和政治

三、英语

(一)阅读

我只使用了2002年~2012年的真题,把真题阅读的每一篇都一个词一个词的翻译,这样既能从中练习翻译,又弄清了真题文章。每一篇文章争取做到没有一个单词不认识,没有一句话不知道其意思,没有一个选项不知道出题思路。这样做完近三年真题,差不多就对考研真题阅读的出题方向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出题思路无非就是那几项:观点态度,段落主旨,细节题,是非题,词汇题,句意理解题等等,错误选项也就是正反混淆啊,无中生有啊,答非所问那几个,很好把握的。模拟题最好不要做,档次和真题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要实在是放心不下就当练笔了,对错与否都不必太纠结。我当时因为一直在弄真题阅读,后来实在放心不下就做张剑的阅读多少篇,就做了一篇感觉和真题出题思路完全不一样,莫名其妙,而且错的特别多,所以就干脆不做了。

(二)翻译

上面说了,在做阅读的过程中练习翻译。推荐新东方唐静老师的《考研拆分与组合翻译法》,唐静老师堪称是中国讲翻译讲得最好的老师,名不虚传!而且人超好啊!要是你在他博客或是微博上问问题,他绝对会回复你的!(反正每次都回复我了,大爱)这本书只看第四章真题讲解部分,只练习真题翻译。

(三)写作

别人都推荐新东方王江涛的《高分写作》,这本书好像好评挺多的,但我没有买。我把真题写作分为几大专题:如青年面对社会(好像是03,04,07,08,12),两代关系(好像是05),环境类(好像是00,11),等等之类的,每个大专题都可以自己总结属于自己的模板,借鉴高分作文,完善自己的写作用词之类的,记住,是使用自己创造的模板,不是让你去背市面上所谓的模板!

(四)完型&新题型

这个,话说,完型我都是蒙的,因为我知道我做题太慢,根本没时间做完型,新题型的话,这个可以多做做模拟找感觉。

四、政治

政治好说啦!。冲刺阶段就是各种起航20题啊,田维彬深度分析十题啊,海天28题什么的,各种狂背吧!

推荐阅读: 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

武汉大学2013考研复试分数线 武汉大学(2004-2012年)各专业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以及录取比例

武汉大学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汉语国际教育范文第3篇

在内容上,该书共有六章:第一章立足现代语境阐释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从大到小分别明确了语言传播、语言文化传播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异与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概况与历史演变,对现代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进行了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价值评估,全方位强调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章建构了系统化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体系,其中该书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研究视野全方位夯实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基础、传播学基础、跨文化交际学基础、教育学基础,以及教育心理学基础等;第三章具体论述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形式、模式和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效果优化的方式与路径;第四章立足于时下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分析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优势以及有利因素,目前来说,综合国力的提升、政府的重视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应当抓住机遇,分析已有的成功经验,从决策、组织、推广、媒介等角度不断总结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策略;第五章针对目前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汉语的国际地位问题、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等,力图从决策、研究、实施、媒介等角度找到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第六章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并从媒介的创新与融合角度开拓了新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优化路径。

一、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分析

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是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汉语文化在国际化语境中的传播范围、传播受众、传播模式、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对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整体水平、提高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语国际教育发生于跨语言文化的语境中,汉语文化意识、汉语文化传播能力、汉语施教能力都是决定汉语国际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换言之,语言和文化是打通跨语言文化交流通道的关键,汉语文化意识培养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将深刻影响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实施。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汉语国际教育的成果,汉语国际教育应当高度重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中国民族文化融入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与汉语国际教育中,抓住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主要问题,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媒介发展的新机遇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经验成果等来优化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总之,重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有助于革新当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体系,让汉语国际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渠道、模式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促进语言与文化的交融与渗透,让汉语国际教育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和创新化,實现语言文化传播教育的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其次,我国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深耕多年,但相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投入来说,汉语国际教育的成果显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汉语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度与影响力不尽如人意。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既要加快汉语国际教育的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也要加快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传播学、语言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角度探索更具策略性、专业性、科学性的文化传播路径,丰富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播价值,继而用语言教育带动文化传播,用文化传播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尤其是在当下日益复杂变幻的国际新形势下,我国更应该做好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事业,掌握国际话语权,让更多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听到中国的声音,喜爱中国语言与文化,增进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分析:机遇与挑战

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至关重要,但是如何分析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劣势,如何合理应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推进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如何优化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效果,如何保证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长效持续发展等,是值得我们反思与总结的。

就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来说,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正处于一个政策利好的时代,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更大范围内借助孔子学院的设立、扩张,以及中外语言文化的广泛交流,实现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大发展,增强了汉语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发展为例,“一带一路”为汉语国际教育打通了一个融经济、文化、政治于一体的交流语境,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艺术等多方面交流,激发本国及其他国家对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主动关注与重视,提升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和汉语国际教育的整体质量。

就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遇到的挑战来说,受历史、国际形势、综合国力、文化立场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能力长期不足,并受到了西方文化传播的强烈冲击。长期来看,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不足正严重阻碍着我国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多方面的对外合作交流。与其他西方大国相比,我国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还处于弱势,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转化成果,只有这样,我国才能逐步保障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

抓住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机遇,及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等有利条件,准确制定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优化策略,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要想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正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强化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意识,让汉语国际教育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体系,明确汉语国际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责任和使命,并通过课程教学、教材研发、课堂互动、课外延伸、多媒介融合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汉语文化的内涵,以汉语国际教育为基点最大化地发挥孔子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实现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全面推广。

第二,分析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主體与客体,借助媒介的创新与拓展,发挥主体与客体的传播作用,增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互动有效性,促进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最终效果。也就是说,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在媒介技术的创新支持下,充分发挥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作用,让施教者更主动地传播,让受教者更乐于去接受,进而在平等、真实、有趣的交互中促进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和谐交流,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汉语语言与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媒介传播的规模和效率在不断提升,受者的选择变多,也更能够在跨语言文化的信息与信息之间进行及时的比较。为了长远的发展,为了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汉语学习者,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始终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以平等、开放、真实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理念,建立和谐的跨语言文化传播平台,保障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持续发展,树立积极健康的中国形象。

第三,构建良性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舆论环境,平衡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打破过去国际新闻文化舆论不平衡的状态,为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一方面,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需要优质且丰富的文化内容资源作为支撑,因此,要加快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材研发与内容拓展,满足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需求。另一方面,汉语文化国际化需要依赖于汉语文化国际的教育教学资源,以汉语国际教育为基点,实现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全面覆盖,因此,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发展将促使汉语国际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不断探索与发展。

我国应当高度重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解读并分析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利用有利环境和有利因素,总结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推动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持续优化,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2019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留学生认知的复合词词义生成模式研究”(L19BYY025)的资助]

汉语国际教育范文第4篇

参考书如何选择 汉硕考研宏观概况 可以加QQ 2544878168不忙的时候可以为大家解答2011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东北师范大学真题点评

东北师范大学是首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经过该单位培训获得硕士学位者,可以在国内外相关院校及教育机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到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及作为汉语教学志愿者派往国外工作。勤思老师对其进行了一下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试题也比简单,题型和样题完全一样,出题的知识点也没有超纲,基础知识题比较多。总体上来说,汉语基础部分的题较为容易,考的都是基础知识。汉语国际教育这一科的题较2010年难度有所增加,外国文化部分比例增加,而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教学基础部分的难度则有所下降,考的还是比较基础的。现代汉语基础部分,考查的主要有: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共八十分)、汉语应用能力(共四十分)、汉语语言分析(共三十分),根据分值分配,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考的基础知识还是比较多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分析题,还考了文言文的阅读。

填空题中语音题也是基础知识,比如第4题:四呼是指开口呼、合口呼、

和撮口呼;d第7题:按照汉语传统的分析方法,一个音节可分为、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第8题:音素是构成的最小单位,它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这些题都在《现代汉语》课本上,考生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弄懂就行了,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加标点和根据古文解释字词的意思,共六分,但是这段古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语音分析中考查了“不”的音变、主要元音等知识点,考生们要在语音上多做练习。词语的辨析也难度不大,辨析词语应该这几个方面入手:词义、词性和搭配上。

汉语国际基础的试题也比较基础,但是考的知识比较细,考生们最好在复习的时候多注意一下那些碎小的知识点,很容易考这些比较细的知识。文化部分以中国文化的题目和分值较多,不过也都在参考书目上,都是基本知识。相对于别的学校来将,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教学方面的试题还是比较简单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为四十分,主要是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作答,这部分的知识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跨问化交际那一章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对这一章节的知识多加理解、记忆和背诵,很多学校的考题运用的都是这个理论。

汉语国际教育范文第5篇

参考书如何选择 汉硕考研宏观概况 可以加QQ 2544878168不忙的时候可以为大家解答2011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东北师范大学真题点评

东北师范大学是首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单位。经过该单位培训获得硕士学位者,可以在国内外相关院校及教育机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到国外从事汉语教学及作为汉语教学志愿者派往国外工作。勤思老师对其进行了一下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试题也比简单,题型和样题完全一样,出题的知识点也没有超纲,基础知识题比较多。总体上来说,汉语基础部分的题较为容易,考的都是基础知识。汉语国际教育这一科的题较2010年难度有所增加,外国文化部分比例增加,而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教学基础部分的难度则有所下降,考的还是比较基础的。现代汉语基础部分,考查的主要有: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共八十分)、汉语应用能力(共四十分)、汉语语言分析(共三十分),根据分值分配,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考的基础知识还是比较多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分析题,还考了文言文的阅读。

填空题中语音题也是基础知识,比如第4题:四呼是指开口呼、合口呼、

和撮口呼;d第7题:按照汉语传统的分析方法,一个音节可分为、韵母和声调三部分;第8题:音素是构成的最小单位,它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这些题都在《现代汉语》课本上,考生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弄懂就行了,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加标点和根据古文解释字词的意思,共六分,但是这段古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语音分析中考查了“不”的音变、主要元音等知识点,考生们要在语音上多做练习。词语的辨析也难度不大,辨析词语应该这几个方面入手:词义、词性和搭配上。

汉语国际基础的试题也比较基础,但是考的知识比较细,考生们最好在复习的时候多注意一下那些碎小的知识点,很容易考这些比较细的知识。文化部分以中国文化的题目和分值较多,不过也都在参考书目上,都是基本知识。相对于别的学校来将,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中教育学、心理学和语言教学方面的试题还是比较简单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为四十分,主要是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作答,这部分的知识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跨问化交际那一章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对这一章节的知识多加理解、记忆和背诵,很多学校的考题运用的都是这个理论。

上一篇:汉语言下一篇:汉语拼音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