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研究论文范文

2024-05-08

汉语词汇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词汇中蕴藏着的文化因素是教学的难点,也是外国学生经常犯错的地方。本文重点探讨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所蕴藏的文化因素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在教学这些词汇中的文化因素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及其方法,希望能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文化因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使“汉语热”持续不断地升温,这对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外国人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其中不仅有语法的,而且很大一部分是来自词汇的。词汇的使用错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语词汇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自小在西方文化浸润中长大的西方人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理解和运用汉语词汇,自然会出现错误。本文就来探讨一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其教学。

一、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1.词汇的不对等现象

不同文化之间的词汇存在不对等现象,也就是说某些事物或现象在一种语言中以相应的词汇来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相对应的表达形式。比如中国的京剧、五行、风水等,在英文中就没有对应的词来表达。这是因为不同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2.概括范围和方式的不同

不同的民族对事物的看法是不一致的,因此在词义的概括方式和范围上有所不同。比如:汉语亲属称谓中的“伯伯、叔叔、舅舅、姨夫、姑父”在英语中只有一个单词“uncle”和它相对应。这说明汉语对于亲属的划分比英语要细致得多。

3.色彩差异

词汇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也叫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附加意义包括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色彩。词汇所蕴含着的文化信息在词的附加色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不了解词的附加色彩,就会导致词语运用不当,给交际造成极大的障碍。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狗总是作为反面的形象出现的,汉语的词汇中有很多带“狗”字的贬义词,像“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腿子、狗急跳墙、狗奴才”等。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狗是正面的形象,它忠诚、勤奋、通人性。人们比喻工作努力的人往往会说“He works hard like a dog”,但如果有个西方人夸赞中国人工作努力,说你像狗一样勤奋,恐怕就会引起误会。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1.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要遵循的原则

刘询先生曾对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提出过五大原则:一是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也就是说不能把语言课上成文化课;二是文化的教学要有针对性,就是说文化的教学针对的是外国人,是为了解决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障碍;三是文化要有代表性,就是说教师所传授的文化应该有代表性,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四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文化,在讲解中华文化时,要去粗取精,要把传统的文化和中国现在的新文化结合起来;五是要把文化知识转化成交际能力,学习文化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交际,为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得体地完成交际。这五点原则虽然是刘询先生针对文化教学提出来的,但我们认为这些原则也适用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在这五大原则之下,我们提出了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要采取的一些具体的策略。

2.实施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采取的具体策略

(1)挖掘词汇后面蕴藏着的文化因素。教师要大力挖掘词汇后面蕴藏着的文化因素,虽然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对词语的含义总是认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并没有认真探讨它的来源、它为何这样组织、它后面蕴藏着什么文化因素,有时反而是外国学生提出了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所以教师一定要深入挖掘词汇背后的文化因子。

(2)对于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该有所侧重。汉语词汇非常丰富,其实绝大部分词语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文化印记,但是我们不能每个词语都去讲解它的文化,因此需要教师根据词频统计找出高频词、重点词,进行重点教学。

(3)词汇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方法应该多样性。在对汉语中的词汇进行文化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外国学生一般思维都比较活跃,喜欢问问题;另一方面,文化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课题,也能激起外国学生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和同学合作、探讨、交流词语背后的文化因素。

三、结语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丰富学生的汉语文化知识,更能帮助外国学生很好地理解汉语文化,记忆词汇。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汉语词汇中的文化教学,挖掘汉语词汇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以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兰梅.对外汉语口语课程词汇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因素的导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4).

[2]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3]朱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文化性和导入阴[J].宜春学院学报,2009(3).

汉语词汇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词汇教学是英语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所有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方式的基础条件。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之一,在国际文化与经济沟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英语语言教学也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必修课目。将对现代我国英语词汇教学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出现的问题,并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研究,提出新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英语词汇教学 问题分析 方法分析

认知语言学涉及的科学领域非常广泛,它包括了人工智能、系统论、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创建、学习、运用理论,而语言是人类发源历史记录与传承的主要载体,是进行沟通交流和世界历史研究的根本,在该理论下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存在一定的必要性。英语是现代社会较为常用的交流语言,也是语言学习当中较为复杂的一种,由于其词汇独特的构成方式和写作、记忆难点,尤其是在其词汇学习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一、当下英语词汇教学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分析

在所有教育的必修科目当中,英语一直是问题与困难比较多的一个科目,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使得英语教学的难度不断地在加深,社会对于学校英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人们虽然一直在寻求英语词汇教学的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突破,但是整体水平的提升幅度还是比较小,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校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不确切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和根本,一切的词性教学、语法教学等都需要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行。目前学校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分析还不够确切,主要体现在对地位和教学方向不确切方面。很多的教学老师在开展词汇教学的时候重点对基础词汇和课本中新生词汇表中的内容进行了教学,并没有重点对课本中生词进行教学,词汇教学范围过于狭隘,在学习完基础词汇之后立即开始了其它项目的教学,对词汇教学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题目和听力题目中常常遭遇生词的阻碍,还有一部分老师着重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却不重视巩固学生的词汇记忆、运用与读写,很多的学生在听写之后很快就遗忘了。

(二)教学方式单一

现代教育兴起了很多新兴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游戏教学、微课教學、分组教学等,这些教学方式各有优劣,很多老师在选择这类新兴教学方式的时候喜欢盲目跟风,缺少主见,兴起什么方式就选择什么样的方式,不善于综合更替和综合运用各个教学方式,无法做到优势结合,有的老师思想陈旧,教学技巧落后,甚至根本不去学习和运用这类新兴的教学方式,依旧沿袭传统的板书教学,使得英语词汇教学在容量和吸收上面受到了阻碍。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学老师的教学思想过于陈旧迂腐,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在他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而学校和教育部门也没有对教学老师提出更有突破性的要求。

(三)缺少适合的教学情景

我国的母语是汉语,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几乎不涉及英语,作为语言学习最为重要的语言情景并不存在于学生的教学环境当中。人类成长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学会自己的母语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时刻处在该语言交流环境之下,其所具备的学习和模仿能力让他学会了说话,很多出国在外的人之所以能够不在任何人的教育之下能够快速学会当地的语言也是因为自己身处于该语言交流环境之下,而这正是我国英语词汇中最为缺乏的条件,学生们很少拥有用英语交流的机会,词汇学习之后很难得到深刻的巩固,由于缺少实践运用导致了学生们无法深刻记忆英语词汇,在学习之后的短时间内不进行巩固便会忘记。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下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分析

认知语言学理论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对于它的概念并没有过于明确和死板的界限,发展至今主要衍生了四种理论方法:构式语法、认知语法、认知语义学以及认知语言学,这四种语言方法各有优势。在此理论之下开展的英语词汇教学也独具特点。

(一)重新定位英语词汇教学

认知语言学是现代各种教育教学理论中发展前途较为开阔的方法,正确把握认知语言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方向首先应当重新定位英语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位置。教学老师必须认可英语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根本和基础地位,并在此基础之上重新规划英语教学,划分英语词汇教学的步骤,设置教学内容,将词汇教学与语法等其它教学项目融合,以词汇教学为基础发展其它项目的英语教学,也就是常说的辐射性教学,积极开拓词汇教学资源,率先解决掉英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二)多种教学方式并用,拓展词汇教学范围

认知语言学理论上的英语词汇教学应该在原型范畴理论之下拓展词汇教学范围,注重多种教学方式并用。老师可以将最为基本的词汇设置为词汇本体、抽象体,然后再通过单词之间的联系和比较,以增加前后缀等方式辐射多更词汇的学习,词汇辐射与辐射范围可以运用几何画板教学方法,通过图文分析展示关联词汇之间的关系,原型词汇一般选定为不可拆分的英语单词,在此基础之上拓展的原型范畴词汇则是在原型词汇上增加前后缀,如原型词汇dance(舞蹈),原型范畴拓展词汇:dancing、dancer等。在原型范畴拓展词汇的学习上则可以通过辐射性教学和几何画板教学来实现。这种多种方式并用的词汇教学模式不仅仅拓宽了词汇教学范畴,还能够轻松在学生的思想中形成一条词汇链和关联词汇图形,方便学生进行记忆,并加强记忆深度。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必须要摒弃固化、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灵活运用和转变各类教学方式,坚持教学本位,把握住每次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贯彻教学一条线,不能够盲目跟风,使教学方向飘忽不定。

(三)语言情景的开拓,强化词汇运用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以后能够在生活中、工作中灵活地运用英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需要努力为学生开拓语言情景,创设各种英语交流环境,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尽量的采用英语进行教学,重点知识的讲解使用汉语,课堂问答也可以要求学生采用英语进行解答,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交流活动,如英语交流晚会、英语茶话会,让学生们演唱英语歌曲、表演英语小品,等等。

在开展语言情景过程中结合概念隐喻理论进行词汇的语境运用隐喻学习,强化词汇运用与理解。英语词汇的运用非常灵活,一个单词放在不同的地方词义不同、词性不同、其所表达的意思也可能不同,很多的词汇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所表达的意思并不是单词表中所记录的词语,其所想表达的意思可能是改词语背后所隐藏的意思。例如句子:you are Lady Gaga,表面意思通常会被理解为“你是史蒂芬妮”,但是其所表达的真正意思是“你非常性感,就像Lady Gaga一样”,该句子中用Lady Gaga表达性感、美丽的意思。Lady Gaga是大众公认的性感女神,该语句中就是运用了这一单词的隐含比喻。通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开展语言情景英语词汇学习,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和理解将更加深刻。

(四)复合词汇教学

英语符合词汇通常指由两个不可拆分单词组合而成的新单词,这类单词的意思一般不会是两个组合单词的汉语翻译组合,但是与组合单词的汉语翻译却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学习复合词汇可以使用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意指将概念接近或者分散概念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存在规律进行教学,其在英语复合词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方式即是通过寻找复合词汇词义与组成单词词义中的联系,然后进行整理,以此开展复合词汇教学。

举例:在blackguard一词中,black译为黑色,代指一种颜色,guard译为守卫、警卫、看守等,代指一种职业、人物,组合后表面意思一般被理解为黑人守卫、黑人警卫等,其真正意思译为流氓、恶棍。深入理解之后,可以将黑人与守卫分开理解,黑人在西方某些国家被是为低等群体,代指低素質人群,守卫可以理解为拒绝、抵制等,联系其真正含义流氓、恶棍,得知其中的规律就是:运用了black与guard两个组合单词的隐喻理解。今后,学生便可以利用这一理论进行同类复合单词的自主学习。

利用概念整合理论进行英语复合词汇教学在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衍生,是从汉语翻译与隐喻中寻找单词之中的规律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与人的惯性记忆模式和思维模式挂钩,紧紧的抓住了人类思想的规律进行教学,具有举一反三的优势,在记忆巩固中也更具优势。

(五)象形词教学

象形词区分困难是英语词汇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人的惯性思维习惯将两个相似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也是由于汉语教学的特性:汉语当中的很多的象形生字在读音、词义理解、词性以及语法运用中都有关联支出。因此,学生也习惯了将汉语的生词特性套用在英语词汇理解之上。象形词汇的教学可以利用象似性理论进行教学,下面笔者将举例语音相似词汇的教学。

部分英语单词在读音上非常相似,且与对应的事物存在客观联系。语音相似一般存在于拟声词和具有语音联系的词汇当中。

1.拟声词。拟声词是真实反应客观事物的词汇,包括客观事物存在的特性、状态等,具备化抽象为形象具体的功能。在拟声词的教学当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拟声对象进行、联想,思考其特性和状态,而后自行发声,再与英语单词的读音进行对比,有助于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如单词bang(砰砰声)、ho(哦哦声),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以英语的发音方式对其进行模拟,然后与正确的单词进行对比即可。

2.语音联系词汇。语音联系词汇一般存在相同的音标或音标组合,两个具有语音联系的词汇一般在含义上也比较相似。进行这类词汇的教学首先应当找出关联词汇之间的联系,并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规律分析,以此加深学生对词汇的了解和掌握,正确区分象似词汇。

三、结束语

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之根本,利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开展英语词汇教学需要注意方法的运用,分析英语词汇教学规律与英语词汇特性,抓住规律进行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洪鹤,吴克炎.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5,(07):113.

[2]朱淑媛.认知语言学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2):198.

[3]郑桂芳.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136-138

[4]魏微.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范畴化理论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05):246-247.

汉语词汇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词汇;汉语词汇;教学策略;迁移

作者简介:唐春吾(1975.02-),女,汉族,湖南湘乡人,中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词汇作为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一切语言学习活动和交流的基础。基于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基础,把握中国人学外语具有不同于西方人学外语的特殊性,结合认知语言学理论,探寻汉语和英语同为语言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参透其本质和规律,优化教学策略,着力解决英语词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卡脖子问题,实施适合中国学生的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是新时代英语学习观和方法论有所突破的重要途径。

一、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认知心理学家将学习内容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学习的本质是建立内部经验与外部信息的连接,包括新知旧知、具体抽象和各个不同概念之间的各种连接。而学习的目的则是为了实现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迁移。要帮助学习者实现这两种知识的迁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的方法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帮助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提升学习效率,英语词汇教学同样如此。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迁移包括“与陈述性知识对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与程序性知识对应的产生式迁移理论和与策略性知识相对应的元认知迁移理论”。有效的学习迁移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在迁移中运用旧知解决新问题,培养其对所学具体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促使其思维品质升级,最终达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在学习内容日益更新的今天,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更有非同一般的现实意义。学习中策略迁移的本质是将原有经验与新知识建立起有效连接。类比是人类的思维本能,在类比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迁移,是人类解决新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型。因此,好的教学策略应充分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帮助其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连接,引导学生将旧的经验类比迁移运用到新的学习场景,解决新的问题。

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汉语词汇教学策略迁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基础

初中生经过多年的母语环境熏陶和在校学习,早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母语语言系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初中生内在的母语系统势必会对英语学习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叫语言迁移。在关注两种语言具体内容差异的同时,我们应同时挖掘母语学习过程中的经验,通过类比迁移母语词汇学习中的有效学习方法来提升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初中生的英语词汇学习属于起始阶段,在词汇音形义的理解识记方面与他们小学阶段的词语学习有很多相通之处。将我国汉语教学的优秀经验类比迁移到英语教学,不仅能有效指导英语教师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已有的母语学习经验与外语学习新信息的结合,更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学习策略有意训练,实现学习观和方法论的突破,扩大学生的思维广度,帮助其建立起不同学科学习之间的主动连接,形成更为科学的自主探究学习观,促进其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汉语词汇教学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迁移实例

(一)音形关联下词汇自然拼读中的汉语教学策略迁移

汉语拼音学习中,一般是在掌握声母和韵母读音的基础上,先连读声母和韵母,再结合不同语调进行拼音的拼读练习。比如:ch和ang,可以分别读成四个不同声调。一个声母加多个韵母的基本拼读方式则是将声母和多个韵母逐一拼读,最后加上声调。结合这一拼读训练,教材还会罗列出一系列与这一类型拼读类似的其他练习供学生巩固掌握这一拼读规则。将汉语拼音形音关系、拼读规则和训练策略训练方法迁移过来,学生能快速领悟英语单词可先拼读元音音素、辅音音素,再结合重音、次重音所在位置连读音节,感悟英语词汇的形音对应关系,顺利实现自然拼读。通过熟词garden、park等感悟ar组合的基本发音并正确拼读hardly这一生词,并进一步在harm、harsh等陌生词汇的音形训练中巩固加强。通过比较同一字母组合发音的异同,在有意注意中感悟发音规则,实现读写一体。

(二)形义关联下词根词缀教学中的汉语偏旁部首教学策略的迁移

汉语的偏旁部首以及独体字,与英语的词根、词缀、合成词构成也有较大的可类比性。白字加上不同的偏旁,语义不同,且新词意义通常与偏旁常见概念有关,比如加单人旁指人,加竖心旁指心理活动,加提手旁与手的动作有关。英语的词缀不仅与词义有关,还常与词性有关。英语词缀灵活多变,且常常一缀多义。television为tele+vision,汉语中电话、电报的构成方式与television的构词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分别为telephone、telegraph。合成词online与offline则可以对应中文的“在线”和“离线”。通过汉语偏旁部首、词组形成的概念理解迁移应用到英语词缀与词根、合成词,可有效发散学生的词汇构词思维,不仅在词汇记忆上提效增量,更能在词汇的创造性使用上提升其思维品质。

(三)形义关联下词性与用法有效关联中汉语“的、地、得”辨析教学策略的迁移

英语中词性转换及不同词性的用法对初中生来说,是个较大的难点。一方面是因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汉语语法的灵活度也很大,而英语语法中绝对强制性规则较多。这些巨大的差异让这个部分的学习成为英语学习的难点,但并非所有情况都是如此,汉语部分语法内容的迁移依旧可以帮助英語教学有效地解决部分难点。比如通过迁移汉语“的、地、得”的用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分辨形容词、副词的用法。此外,英语词性与句子成分之间的关联也应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迁移汉语词汇语义语用理解的方法,通过句子甚至段落语境合理渗透相关知识,逐步形成词性与句子成分的基本对应关系。

(四)音形义关联理解识记中同音异形异义、同形异音异义词的汉语教学策略迁移

词汇的形式、语音和意义相互联系统一,同时其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关系之间的矛盾则又产生了语言中极其重要而又十分普遍的复杂词汇现象——词汇的同音异义现象,同音词的辨析也是英汉词汇学习中一个难点。

汉语教学中,针对如“迷”与“谜”这类同音异形词,会通过组词造句,或提供语境进行相关词语辨析、句子甚至语篇的选词(字)填空等练习,引导学生在语境中有意注意同音异形词的读音联系与词形区别,并在一定的归类拓展训练中巩固这一语言知识概念。同样,英语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迁移汉语类似词汇的学习策略,通过填空训练、词语辨析等方式实现语境中词汇的音形义联系比较,能让学生对这些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比如wear与where、won与one。通过下面这段文字“Jimmy has won two books and one scarf as a prize, but where is the scarf now? It's snowy today, he wants to wear it”,学生对同音异义词的领悟和记忆效果会相对更好,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正确书写能力。

英汉词汇中除了有同音但形式、意义不同的情况,也有形式相同但读音、意义不同的情况,即词汇形式上的耦合。因词形相同而语音、语义不同,在汉语中常被称为多音词。多音词因其语境不同,发音、语义和词性均有较大变化,比如长发、大夫。汉语中的异音主要表现在音调、读音,英语中这类词汇则表现在重音位置不同或读音完全不同。教学中不妨引导学生将汉语的多音词学习策略迁移过来,让学生在句子语境中领悟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程度适当延展、归类汇总。比如词性与读音互相关联的多音词dislike、record等,其动词的重音在第二个音节,而其名词的重音则落在第一个音节。此外,perfect、present、direct等词也存在不同读音有不同语义或不同词性等情况。通过迁移汉语多音词教学策略,针对英语词汇中的同形异音异义词设计不同语境和练习并辅以适当的巩固训练,可以较好地加强学生对于这类特殊词汇的理解与记忆。

(五)音形义理解识记中教学同音词或多义词教学时的汉语教学策略迁移

同音同形异义词作为词汇语音耦合中的一种,属于同音词的次类之一。同音词在语义之间,在现实的语境中,缺乏“义通”或“义反”的联系。而多义词是在同音同形的条件之外,因词义的概括性和词义的演变使得多义词的词义之间彼此紧密联系,相当一部分语义是由本义 (中心意义)引申、扩大或缩小而来,因此不同的语义之间保持着“义通”或“义反”的联系。在迁移运用这些词汇教学策略时,根据学生的汉语知识基本情况,笔者并未对此进行区分,而仅仅借用汉语中的同音词或多义词让学生领悟词汇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义项。同时,结合学生的汉语词典使用经验,让学生明白词义拓展时,按照词典中对不同义项的排列顺序大致估计不同词义的使用频率,从而适当缩小有意注意范围,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spring一词时,先让学生感悟“光”在“不光是”“月光”“花光” 中分别表示“只、单单”“光线”和“一点不剩”的意思。接下来再进入spring一词的不同语义猜测和语篇学习,通过汉语词汇理解中的概念迁移,学生们就能较好地理解英语中spring一词的不同语义。

同音词或多义词常因语境变化而成为英语阅读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学生对词汇本身的语义有定势思维。所以,平时应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阅读语篇对一词多义进行讲解。一词多义的讲解开展得越早,对学生词汇语义定势思维的矫正度越高。词组“方便”的语义有多种,笔者常用“方便”二字的不同语义在英语词汇学习和翻译中进行类比迁移。通过这一类比迁移,学生明白了两点:1.汉语的一词可对应英语的多词,比如“好”“让”,翻译时需弄明白内在的逻辑意义。2.英语的一词也可以因为语境不同而产生多义。

汉语同音词或多义词的教学策略类比迁移,不仅能让学生更快地领悟语境与词汇具体意义的关联,更能在借助汉语语义场中词汇的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理解英语词汇多重语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升其单词理解效度,有效减轻词汇多语义的记忆负担。如spring一词,名词词义“春天、泉水、弹簧”为其本义。春天是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季节,春天是万物复苏“生长”的季节;泉水自地底下“涌出”;弹簧能“弹或者跳起”,弹跳的动作则意味着“突如其来地(做某事)”。这样的词汇讲解,能有效降低学生的词汇记忆难度,并帮助其在今后的写作中有效运用一词多义合理使用修辞手法。根据学习的语篇和一词多义情况将汉语学习策略进行迁移类比,灵活安排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较好地理解词汇语义和语境语篇的关联,有效解决词汇语义定势思维的限制问题,并有效提升其语言输出过程的效率和正确率。

四、结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基于学生已有的汉语知识文化素养进行学习策略迁移引导训练,在策略迁移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反思自己的母语学习行为和思维过程,让学生通过回顾反思汉语词汇习得的经验进一步深入理解祖国文化、文字中的文化魅力提升其文化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类比迁移训练感悟学习策略迁移的效果,在学习实践中通过有效感知新时代学习观和方法论,在新旧知识概念、知识理解与运用创新、学科知识关联等连接中提升其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探寻汉语和英语同为语言教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中逐步领悟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规律,提升学习效率和语言能力,在破解词汇学习难题的同时感悟中国元素,在外语教育实践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最终达成教育的最高境界——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梅宇,刘辰,唐燕玲.英语词汇教学的音形义研究[J].现代英语,2020(16):18-20.

[2]戴家琪.一项基于词汇教学中策略训练的行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6.

[3]杨明全.核心素养时代的项目式学习:内涵重塑与价值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21(2):57-63.

[4]劉道玉.论学习的本质特征与目的[J].课程·教材·教法,2017(3):4-11.

[5]文兵.英汉语同音词对比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4-110.

汉语词汇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1 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

汉语教学的实践证明, 口语交际或书面语阅读中, 词汇量的贫乏会影响交流的顺利进行, 影响信息的顺利获得, 造成学习者焦虑、自卑、兴趣减弱等负面的情感因素, 甚至造成心理障碍。一个学习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 即使语音不太标准, 语法不甚精通, 可是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词汇, 就能进行简单的交际;但, 语音语法掌握得再好词汇量太少, 也无法进行正常的交际。由此可见词汇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以及词汇教学的重要意义。

2 汉语词汇教学的地位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 而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只有建筑材料十分丰富才能建造高楼大厦, 只有词汇丰富, 才能满足人们语言交际中表达各种各样事物的需要。

多年来, 汉语教学比较重视语法教学, 但词汇教学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但近年来, 词汇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整个汉语教学中逐渐处于核心的地位, 与语音教学、语法教学、文字教学、语用教学等密切关联, 具有多元融合性。汉语教学的实践证明, 我们绝不能把词汇教学仅仅看作词汇知识的教学, 实际上它是一项多维性的综合教学, 忽视了这一特点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无论是系统的词汇理论教学, 还是具体的词语讲练教学, 其目的都要落实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识词、辩词、用词的能力上, 通过大量练习系统地扩大词汇量, 提高词语运用能力。

3 汉语词汇教学方法探究

3.1 词汇教学要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是影响学生汉语水平提高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 我们汉语老师认为应该尽量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如果词汇量问题没有解决, 学生的交际能力就上不去。词汇量的多少是语言是否发达的主要标志, 词汇越丰富, 语言才能够发达。

学生在很短的一年内词汇量应该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怎么扩大词汇量呢?具体做法是:

(1) 重视阅读文章。把文章认真地读一遍, 查出生词, 记到小笔记本上, 有时间就拿出来背。背单词, 每次背的时间不一定很长, 贵在多次反复。

(2) 了解词义。而在扩大词汇量的初级阶段了解词的释意最为重要。了解了词的意义, 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记忆, 能够大大提高词汇学习的效率。这样, 随着阅读量的增加, 单词面的扩宽, 词汇量也就突飞猛进了。

3.2 要注重词汇的用法和词语搭配

学生掌握了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之后, 还应有大量的词汇作基础, 尤其应该掌握常用词的不同义项及其功能和用法。唯其如此, 才能真正学会汉语, 这是因为词汇是语言的唯一实体, 语法也只有依托词汇才得以存在。学过汉语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汉语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学, 要掌握每一个词的用法, 日积月累, 最终才能掌握汉语。近年来, 我们十分重视汉语词汇教学, 尤其注重词汇的用法。

在词汇教学中, 教师应向学生特别提醒的是词的“搭配意义”, 以免出现笑话和错误。如“衣服”、“鞋子”、“帽子”、“头巾”都是人身上穿戴的东西, 但我们只能说“穿衣服”、“穿鞋子”、“戴帽子”、“戴头巾”而不能说“带衣服”、“带鞋子”、“穿帽子”、“穿头巾”。又如“吃”这个动词, 可以说“吃米饭”、“吃饺子”、“吃水果”, 但是我们不能说“吃水”、“吃山”, 可是在“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中又可以这么说。由此可见, 词义不仅跟词的内涵有关, 还跟词的搭配有关, 也跟上下文有关。

汉语的词汇搭配意义十分固定。如“充足”、“充分”和“充沛”是三个同义词, 但我们只能说“阳光充足”, “理由充分”, “精力充沛。“生”和“长”也是一对同义词。李白的《长干行》诗中有一句“门前迟行迹”, 一一生绿苔, 句中的“生”可以用“长”代替。然而, 我们却只能说“他弟弟是他后妈生的”, 而不能说“他弟弟是他后妈长的”。再说“这花很美丽”和“这花很漂亮”都可以。但是, “她话说得很漂亮”可以, 而“她话说得很美丽”则显然不妥。

3.3 要正确区分口语和书面语

对非母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的学习都比母语的学习困难得多。还有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 汉语说得很流利, 说出的句子也没有语法错误, 但是听起来就是感到不那么“正宗”。其原因是用词不当, 书面语和口语混用, 仅举一个例子;“我从来没有驾驶过汽车。”在这个句子里, “驾驶”一词是书面语, 而在口语句子里应该用“开”一词, 这个句子应该改成:“我从来没有开过车。”这才是地道的汉语口语的句子。此外,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 学习汉语的学生——特别是在非目的环境学习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 有一个明显的弱点, 这就是他们听得懂课堂教学语言, 听不懂实际生活的语言, 读得懂教材, 读不懂一般书籍报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到了语言的规范化而忽视了语言风格的多样化。我们应该把口语词汇和书面语词汇划成各种不同的等级, 指导学生正确区分各种等级词汇的用法。

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发展语言技能, 而且也能让教师较好地控制学生的错识。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 正确地使用词语, 确保学生在使用词语时少犯或不犯错误, 也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达到汉语词汇教学的预期目标。

总之, 我们从上述的词汇教学的几个方面, 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汉语词汇学习实践中去, 教师也积极的投入到探索和实践汉语词汇教学的科学方法中去, 认真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 一步一个脚印的扎扎实实地把词汇教学工作做好。即要大胆地创新, 又要扎实稳妥, 让我们在汉语词汇教学改革的道路上, 继续不断的实践, 不断的探索, 不断的创新, 使我们的词汇教学逐步走向新课改所要求的理想状态, 构建完全符合新的教学理念的新教学模式。

摘要:本文认为汉语词汇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准确把握不同阶段大量的词汇, 并正确使用的能力, 以及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和场合灵活运用所学词汇的能力。本文目的在于探索一条有效扩大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词汇量的新路子。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词汇

参考文献

[1] 常敬宇.汉语词汇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2]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3] 李裕德.现代汉语词语搭配[M].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1998.

[4] 钱玉莲.现代汉语词汇讲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汉语词汇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分流 reposition of redundant personnel 三角债 chain debts 素质教育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豆腐渣工程 jerry-built projects 社会治安情况 law-and-order situation 民族国家 nation state 台独"independence of Taiwan" 台湾当局 Taiwan authorities 台湾同胞 Taiwan compatriots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Taiwan is an inalienableofthe Chinese territory.

西部大开发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Regions 可持续性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风险投资 risk investment 通货紧缩 deflation 扩大内需 to expand domestic demand

计算机辅助教学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 CAI ) 网络空间 cyberspace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网民 netizen ( net citizen ) 电脑犯罪 computer crime 电子商务 the e-business 网上购物 shopping online 应试教育 exam-oriented education 学生减负 to reduce study load 下岗 laid-off workers

下海 plunge into the commercial sea 下网 off line 小康之家 well-off family; comfortably-off family 新秀 up-and-coming star, rising star

新新人类 New Human Being ; X Generation

part

信息港 info port 形象小姐 / 先生 image representative of a product or a brand

虚拟网 virtual net 学生处 students’ affairs division 研究生毕业证 / 学位证 graduate diploma/graudate degree’sdiploma 摇钱树 cash cow

以人为本 people oriented; people foremost 义务教育 compulsory education 易拉罐 pop can

应试教育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舆论导向 direction of public opinion

运球 dribble 在职博士生 on-job doctorate 早恋 puppy love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enrolment and vocation guidance office 证券营业部 stock exchange; security exchange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中专生 secondary specialized or technical school student 中流砥柱 mainstay, chief corner stone 专卖店 exclusive agency; franchised store 自我保护意识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综合国力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综合业务数字网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ISDN) 公正、公平、公开 just, fair and open 好莱坞大片 Hollywood blockbuster 黄金时段 prime time 假唱 lip-synch

劲射 power shot 拉拉队 cheering squad 来电显示电话机 caller ID telephone 论文答辩 (thesis) oral defense 泡沫经济 bubble economy 票贩子 scalper, ticket tout 拳头产品 competitive products; blockbuster

三角恋爱 love triangle

knock-out products;

三 维 动 画 片 three-dimensional animation " 扫黄 " 、 " 打非 " eliminate pornography and illegalpublications 申办奥运会 bid for the Olympic Games 实现中华民伟大复兴 bring about a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nation

市场疲软 sluggish market 素质教育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筒子楼: tube-shaped apartment 脱贫致富 cast (shake, throw) off poverty and set out on a road toprosperity 网吧 Internet bar

网恋 online love affair 网上冲浪 surf the Internet 网上交易平台 online trading platform 网友 net friend

无人售票 self-service ticketing

无绳来电显示电话 cordless telephone with caller ID 无线应用协议 WAP (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

网编推荐:

2012考博没过,2013怎么办:http:///product/PR000077

汉语词汇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1 从各种感官的角度认识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

研究词汇的形象色彩就要研究注重对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的选用。这类词语的词汇意义往往表现为事物行为、状态、颜色的形象特征。具体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大类。静态如:柳絮、烟柱、龙眼、凤尾竹、雀斑;动态如:上钩、流动、摇摆、吹喇叭、咬耳朵。无论是静态形象色彩的词语还是动态形象色彩的词语, 都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同时有加强语言的鲜明性、生动性, 增强话语设喻的作用。在现代汉语中, 凡是广泛流行的, 大多是形象感强的词语, 我们可以从感觉体验方面对具象性词语进行具体分析。

1.1“如见其人”、“有浮雕感”的视觉形象

以视觉认识为基础, 由词语所反映的巩固在词语形式中的, 具有某种看得见的形象性的特征。就是俗语说的“如见其人”、“有浮雕感”等。如我们一看见“鸡冠花”三个字, 就仿佛看到此花有着鸡冠一样的外貌形象特征;“狼烟四起”呈现出一种威逼、企图攻击对方的紧张局面。

1.2“如闻其声”的强烈听觉形象

以听觉体验为基础, 由象声词、感叹词等相应词语来诱发一种听觉形象感, 就是俗语说的“如闻其声”。如“哗啦啦”一词仿佛珠落玉盘似的将雨水落地的声音描绘得让人耳目一新。“扑啦啦”既有鸟类突然振翅起飞的听觉形象, 又可呈现拍翼而起的视觉形象。

1.3“闻‘香’知意”的嗅觉形象

以嗅觉体验为基础, 由相应词语加以形象地表达, 而又形象地再现的作用于嗅觉感官的一种形象感觉。如“香喷喷、臭烘烘、臭名远扬、墙里开花墙外香、顶风臭八百里。”这些词语能唤起人们的嗅觉体验而闻“香”知意, 产生丰富的审美体验。

1.4“细致入微”的味觉形象

以味觉体验为基础, 由相应词语加以形象地再现的作用于人的味觉感官的一种形象感觉。如“甘甜、苦涩、甜丝丝、酸溜溜、辣乎乎。”比如“甜丝丝”就带来让人享受的甜味的美好感觉。

1.5“切肤之‘痛’”的触觉形象

以触觉体验为基础, 由相应词语加以形象地表达, 而又形象地诱发出作用于人的触觉感官的一种形象感。如“软绵绵、硬梆梆、冷飕飕”等, 带给人的是和触觉体验密切相关的切肤之“痛”。

2 现代汉语词汇形象色彩的类型

具有形象色彩的词语, 多数是由构造词语中的形象成分产生的, 例如:垂柳、白鹭、蝙蝠衫、鸡冠花等。在现代汉语中, 词语的形象色彩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 一体式

这类词的主要特点是形成词的形象性是以单独一个词所指的对象本身含带的形象感, 它是这类词语与生俱来的特性。主要包括复合词、成语、颜色词、具有可感性的动词。例如:复合词中的“鸡眼、须眉、汗颜、喇叭花”等, 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对象的形象特点;成语的“羊肠小道、心如刀割、如坐针毡”等都具有形象的比喻。

2.2 比喻式

这类词的形象感往往是在一定语境下产生的。词面本身也生动别致富有情趣, 可分为明喻关系和转义关系。“情网、眼帘、鸭舌帽、喇叭花”为明喻关系;“千锤百炼”转义为“反复推敲”, 比喻对诗文等多次精细修改, 也比喻在多次斗争中, 经过锤炼和考验, 于是“反复推敲”具有了“千锤百炼”的形象烘托。

2.3 固定搭配式

这类词是凭借固定的搭配组合而成以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突出其形象性。如某些习惯用语, 象“吊儿郎当、眉来眼去、大摇大摆、惊慌失措”因组合的作用造成具体可感的情景附带有形象色彩。另外, 词与词互相影响而具有形象色彩, 制约了这种词是不能离开相应的搭配组合而独立存在的, 否则就无形象性可言。

3 现代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功能

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特征是词素的形象意义产生的客观基础。客观事物首先作用于人脑之后, 给人直观的感觉。这种直观的感觉正是词语的形象色彩产生的客观基础。只要人们一用到这些词语, 那么其意义内容所包含的事物的外表形象特征就会立刻从人脑里浮现出来。

第一, 可以使词语指明具体的对象, 从而增强语义的明确性, 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象的本质特征。

例如“坐立不安”一词意思本来平白无奇, 换做“如坐针毡”就把人内心的焦急与矛盾逼真地表露出来, 具有了鲜明的形象性。像“狮子头、丹顶鹤、眼镜蛇、向日葵”等很多事物的命名也离不开形象的手段。

第二, 可以与其他指同样事物的词语构成同义词。

例如:“喋喋不休”和“罗里罗嗦”、“心心相印”和“贴心”, 这两组词中, 前者带有形象色彩, 而后者不带。这样就使每一组构成同义词。

第三, 可以使整个语句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贴切。

如狮子头、眼镜蛇、喇叭花、鸭舌帽等, 因为其强烈的形象色彩而使人获得强烈的感官共鸣。

总之, 汉语词汇的形象色彩具有恒久的魅力, 我们应该对这类词语高度重视, 并且充分发挥词汇形象色彩的功能, 恰到好处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摘要:在语言运用中, 词义的形象色彩对增强词义的明晰性, 构筑丰富的同义关系, 强化语言的表现力有重要的作用。在现代汉语词汇中, 产生形象色彩的词语类型有着自身的规律。因此, 研究汉语词汇的形象意义对我们正确运用汉语的词汇,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加强对词语形象色彩的认识和研究, 并进一步认识词汇的形象色彩的表达功能。

关键词:汉语,词汇,形象色彩,表达功能

参考文献

[1]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3.

[2] 孙银新.现代汉语词素研究[M].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3.

[3]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与描写[M].语文出版社, 1996.

[4] 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5] 刘宝春.词的感情色彩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 2000 (2) .

上一篇:宪政思想演变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宿舍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