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听力范文

2023-11-20

汉语听力范文第1篇

听力理解在语言学习中是一项根本而重要的技能。有些专家认为它是听、说、读、写“四会”中的第一技能。因此, 听力的重要性受到学者们的极大关注。语言学家Kashen曾经指出:无论儿童或者成年人, 在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 头等重要的听力理解。只有学生的听力能力得到发展时, 他们才能对其语言充满自信。如果听不懂, 就无法获得语言信息输入, 更谈不上信息输出。所以, 高考英语听力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 英语听力总是成为高分绊脚石, 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功底足够扎实, 词汇量足够多, 口语足够流利, 却为何偏偏听力成绩上不去?其实, 在英语学习中, 听、说、读、写、译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若想在考场上轻松应对, 应注重平时的课下的学习和积累, 教师要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为此,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对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Ⅱ的听力部分所做了一些教学思考。

二、听力教学方法的反思

1. 指导抓住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汇。

首先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有的放矢, 不要试图去听懂每一个词, 不要纠结于某一个句子, 学生所需要的只是对某些重要事实和细节, 如时间地点或某一事实、态度等的理解和确认, 以及对语篇主旨的把握。抓住听力的中心词汇是学生做听力练习的关键。人脑对外语的反应, 远远没有对母语反应迅速。所以, 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辨认重要问题的信号词句, 在捕捉到答案的同时, 并能迅速记录下来, 而且要保证不能错过后面的信息。

--W:Hello, Mr.Smith.I’m afraid Dr.Brown won’t be able to see you today.He’s still waiting for a flight out of New York.He said he would meet you tomorrow afternoon.Is it OK?

--M:Sounds good.Thank you for calling.

Q:Why does the woman call the man?

A.To cancel a flight.

B.To make an apology.

C.To put off a meeting.

此段材料中won’t, see you today, meet you tomorrow这些词是学生应当捕捉到的关键词汇。当然, 学生在做此题前应当快速浏览题目, 勾画出问题的关键词why, call.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 那么解题就相对容易, 而且更加准确。

2. 抓住题目关键词对听力材料进行预测和联想。

这是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的另外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 目前还不明确的事情进行预先估计, 继而提前设定目标。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得到听力试题后首先勾画出题目关键词, 然后预测在接下来的听力材料中会出现的情况, 继而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推测, 设定听力的目标。

Q:What is Jane doing?

A.Planning a tour.

B.Calling her father.

C.Asking for leave.

以上题目中有tour, father, leave几个关键词。由tour我们可以推测一般是对航班, 旅游景点的谈论。由father我们可以推测这段材料发生在父子之间, 有可能是谈论学习, 家庭。由ask for leave可推测这个材料极有可能是有关工作或学习, 那么一定会涉及到请假原因。这道题的原文如下:

--W:Dr.Block, I need to take a few days off because my father is coming over to visit.And I need to show him around the city.

--M:OK, Jane.But be sure to come back to work next week.

由原文得知, 这位女士是因为父亲来看望她。所以, 需要请假, 正好在我们的推测范围内, 那么选择正确项C则是很容易了。

三、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策略

一段听力材料中难免都会有学生忘记的词汇或者不熟悉的词汇, 也会有学生非常熟悉的并且能正常运用的词汇, 这是学生在外语的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既矛盾, 又相辅相成的, 客观存在的两个方面。学生不能被听不懂的词汇所阻碍, 影响听力情绪, 对听力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无法构建, 从而无法完成听力任务。另外, 在整个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如果这种情绪持续太久就会产生疲劳。因此, 教师必须严格控制时间, 在训练的间隙插入一些音乐, 或循序渐进地训练。听力材料要选择适当, 有针对性, 无论难度、主题如何, 语言都应尽可能真实自然, 有交际意义, 最好使用不同年龄、性别、身份的原籍人士在自然场合下的声音;要注意在难度上应循序渐进, 以学生能听懂基本内容为前提;为适应日后多样化的交际需要, 应让学生接触多种题材了解听力材料的背景知识。因为有些篇幅较长的听力材料, 信息量大, 容易在听的过程中丢失, 因而有必要让学生先了解故事或内容发展的情节与线索, 这样能帮助学生排除语言方面的障碍, 如生词、习语等, 从而降低了听力的难度。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练习方法, 使用不同的电教设备。多样化的听力练习形式, 既可以引起学生对听力练习的兴趣, 又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教师在把听读, 听说, 听猜、听记、听写等不同形式的练习结合起来, 加深学生对说听内容的理解, 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感情体验中循序渐进。

在高中课堂上教师要做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精听指导, 除了做听力练习, 对答案之外, 还要深层挖掘学生的问题, 对有问题的地方多反思。学生不熟悉的字词要多读, 多写, 甚至对没有弄懂的文章要一句句重复播放给学生听。当然, 除了精听, 可以有效地结合英文歌曲, 电影, 广播等方式进行泛听。学生在课后也要重复听自己在课堂的听力练习中没有听懂的材料, 再多看看自己喜欢的英文电影, 听听英文歌曲, 以做到自己有效地训练。

参考文献

[1] Krashen, 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 1985.

汉语听力范文第2篇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听力短对话的话题基本是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话题或与学校生活相关的话题。例如:2006年12月四级考试中的听力短对话出现了圣诞节礼物、喜爱的食物、买歌剧门票以及会说几种语言等话题。听力短对话虽然短小,但是不应忽视,如果掌握方法,这部分得高分还是很容易的。要答好这部分题目,首先要区分说话者的性别,其次是弄清说话者的观点,最后再排除干扰项,得出答案。下面我们首先来看看听力短对话的常考题型和提问方式,再根据它们的特点分析一下短对话的解题技巧。

一、短对话的题型大体上分为以下五类: 1. 时间类:这类题目经常以when来提问。

例如:W: Your library books are due on December 13th. If you have not finished using them by then, you may renew them once.

M: Thank you very much. I only need them for a few days.

Q: When must the man return his books to the library?

2. 地点及场所类:经常以where提问,比如问对话发生的地点。这类题在听力对话题中比较简单,考生只需掌握表示地点及方位的介词短语,抓住其中的关键场景特点,就能辨认出对话发生的场所。当你听到boarding一词的时候,应该马上联想到机场。

例如:M: I need to cash this check?

W: Will you step right over to the teller’s window, please?

Q: Where i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ing place?

3. 数字类:一般来说需要进行简单的换算,这类题目比较简单,是听力中的拿分题。

例如:W: Do you live in a college dormitory?

M: Yes, I do. It’s a six-man suite, but at the moment only four of us live there.

Q: How many people share the suite now?

4. 人物关系及身份类:此类对话提供一个情节,能反映所涉及人的关系或身份。人物关系及身份类题型几乎每次考试都会出现,我们可以通过抓关键的特征词来判断。四级听力中常见的人物关系及身份有teacher and student, librarian and student, shop assistant and customer, doctor and patient, waiter (waitress) and customer。

5. 活动类:这一类谈话内容可涉及上课、娱乐、工作、日常生活等各种情况。

例如:M: Professor Smith asked me to go to his office after class. So it’s impossible for me to make it to the bar at ten.

W: Then it seems that we’ll have to meet an hour later at the library.

Q: What will the man do first after class?

二、短对话的提问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六种:

1. 问"是什么、要什么"等。例如:

What is the man’s answer?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for lunch?

What kind of books does the man want to borrow?

2. 问"做什么"。例如:

What will the man do first after class? What does the woman tell the man to do first?

What will happen if John fails the exam?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What would the woman most probably do?

3. 问"什么含义"。例如: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What does the man mean (imply)?

What does the woman’s answer suggest?

4. 问"从对话中能获得什么信息或结论"。例如: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do we learn about John from the conversation?

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taxi driver?

5. 问"对某人或某事有什么看法"。例如: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Miss Brown?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plan?

6. 问"对话可能是在什么场所发生的"。例如: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most likely occur?

Where are the man and the woman?

总之,短对话的提问方式通常是特殊疑问句。除了以上这些提问方式,通常还有提问时间、提问人物关系及身份、提问数字等。无论是哪种提问方式,都是和听力的对话内容和题目类型相对应的,只要我们把握了对话的重要考试&大信息就可以快速正确地选出答案。

三、短对话的四个解题技巧:

1. 可以利用录音正式开始之前的几分钟——播放考试说明的时间,快速浏览选项,对所谈论的话题和相关的信息有个大概的了解。比如看到下面的选项:

A) At the airport.

B) In a restaurant.

C) In a booking office.

D) At the hotel reception.

我们就可以推断这个题目很可能问的是对话发生的地点,属于地点类题型。所以我们在听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谈话的环境和对话中出现的关于场所的词语。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掌握一些常用的句型。比如向他人提出建议或请求时,往往采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表示建议的常用句型:If I were you, I’ll ...Why don’t you ...? How about ...? Maybe you’d better ...Perhaps we can ...

表示请求的常用句型:I wonder if you ...Would / Could you tell me ...?I’ll appreciate it if you ...

2. 另外我们可以边听边做速记,当遇到一时难以判断的题时,可以等听力结束后再回过头来仔细推敲,避免在某一题上花太多时间。遇到内容较复杂的谈话时,记在不同选项旁的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找到正确答案。比如在解答有关数字类的题目时,速记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在把握细节的基础上,我们要全面掌握整体意思,排除貌合神考试&大离的选项。在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干扰项,干扰项的设计通常是提供一个读音与对话中某一词组十分相似的选项或提供一个在对话中出现过的词,以达到干扰效果。例如:

M: Registration always takes so long.

W: What bothers me is all the people who cut in line.

Q: What bothers the woman?

A) Registration.

B) When the line breaks.

C) How long the line is.

D) People who don’t wait their turn.

其中,B)、C)两项都出现了"line"一词,这是在对话中出现过的,许多考生可能被误导选B),而实际上让女士厌烦的是"people who cut in line",因此选项D)"People who don’t wait their turn"才是正确的。

汉语听力范文第3篇

1语言障碍

英语听力水平是多种语言能力和技能的综合产物 , 它涉及到语音、语调、语法结构和词汇量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英语在语音、词汇、句子结构等方面与汉语有很大差异 ,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因单词发音错误 , 对于各种语法规则运用得不熟练 , 以及对句子重音、各种语调表意功能的不理解等等 , 均会造成言语听辨和话语理解上的障碍 , 其中语音和词汇是制约学生听力的主要语言障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听力普遍较差 , 主要问题是在语音方面 , 如强读和弱读、失去爆破、同化、省略、连续、重音、语调及语速等。他们把主要精力花费在阅读上 , 靠分析语法、词汇来理解语言材料 , 而不重视听力和口语能力 , 不重视言语技能 , 导致听不懂、讲不出 , 患了语言上的“聋哑症”。此外 , 学习单词、课文时 , 习惯于按词典注音力求“准确”地读 , 一音不漏 , 久而久之 , 习惯成自然 , 而在听到英、美人正常连贯的讲话、语音发生某些变化时 , 反应迟钝 , 一筹莫展。对一篇简单的对话或短文 , 一看就懂 , 可一听就懵。具体情况如下例句所述:

111同化现象

(1) I thought you would come. 按字典注音去读这句英语是 [ait ju wud km] ,而在连贯的讲话中读成了 [ai’tu wud’km]。

(2) I haven’t seen him these years. 按字典注音读作 [ai’h*vnt sin himiz jz] ,连贯讲话时读作

[ai’h*vnt’sin him’iz]。

112失去爆破现象

(1) She took good care of the children. [i’tu (k) ’gu (d) ’krv’tildrn]。

(2) We heard David sing last night. [wi’h (d) ’deivi (d) ’silas (t) ’nait]。

113连续现象

(1) Take a look at it.(2) I’ll be back in half an hour.

单词在书写时是由一个个有固定形状的字母组成 , 易于辨认 , 而在语流中 , 单词的元音和辅音都会发生读音变化 , 产生同化、连续、省音等现象 , 没有这方面的基本技能 , 自然会产生听力上的障碍。如

education [edju’kein] , 在语流中产生同化现象 , 读成 [edu’kein 这就增加了学生听力过程中的困难 , 加上学生受各自方言的影响 , 很容易在听的过程中造成听辨失误。

制约听力的另一个语言障碍是词汇。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 , 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和主要单位 , 是语言体系中结构和意义的统一体。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 (1972)一书中指出: 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 , 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 但是如果没有词汇 , 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词汇既是构成话语的基础也是理解的基础 , 没有词汇也就不能进行交际。那么 , 要通过顺畅地接收和理解言语信号就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 , 而英语中的同音异义词 , 近音异义词非常多 , 一词多义的现象也很多 , 词组的构成也很复杂 , 于是在听辨过程中 , 如果对词义的理解太狭窄 , 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如: 如果只知道free 的意思是“自由的”, 不知道还可以作为“免费的”解 , 那么 , 听到“The wind mill costs money of course , but the wind itself isfree.”时就会不理解。“free”若作“自由”解 , 这句译出来即为:“虽然造风车要花钱 , 但风本身是自由的。”这样的理解自然不通顺 , 与上下文的意思不衔接。但若把“free”解释成“免费的”, 这句译出来即为“虽然建造风车要花钱 , 但风本身是免费的”, 就很好理解了。在另一句中“Dr.

Koope has called for a smoke-free America by theyear 2000”,“free”则应理解成“无 „„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库伯博士号召在2000 年以前建立一个无人抽烟的美国。”

此外 , 基本的语法知识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听的过程中 , 没有一定的语法知识做后盾 ,即使掌握了语音、词汇 , 也犹如听天书。从哪个词到哪个词一句 , 必须根据有关的语法知识断句、理解 , 否则也会形成障碍 , 造成听辨失误。

2非语言障碍

非语言障碍是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 由于自身拥有的各种社会文化知识和心理素质所形成的阻碍。听力理解过程中是一种解码过程与意义再构建过程的结合 , 在这一过程中 , 听者的积极参与是至关重要的 , 听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与他的语言知识同样重要。对于中国学生而言 , 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风土人情、科技常识等等 , 是提高听力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不少学生往往听懂了大部分内容却因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使理解受阻。社会文化知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所共有的知识 ,外国人只有通过学习来了解。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讲 , 缺乏社会文化知识是导致理解困难的障碍之一。如:

(1) 英汉两种语言的计数进位和序数习惯不同。汉语中有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而英语中只有 hundred , thousand , million , 所以听后不能立即反应过来。

(2) 不熟悉英语的人名和地名。如 Winston Churchill , Albert Einstein , Wall Street , White House ,Independent War , Thanksgiving Day等 , 这些词本身就与英美历史、社会、科技、经济、政治、风俗有关 , 如果对这些专有名词不熟悉 , 自然就形成了一种障碍。

(3) 缺乏背景知识。对于不熟悉西方社会的中国学生来讲 , 即使听到一句很简单的句子 , 也会产生理解障碍。如在一篇介绍美国电话网的内容中听到这样一句话“It provides 800 telephone service.”很多学生把它理解成了“该电话网提供 800 个电话服务。”这样的理解从词汇上、语法上讲没什么错误 , 但意思完全不对。在美国 , 打不收费的长途电话 (如旅馆预订等) 要拨“800”三个数字。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加拨 800 是该网提供的免费电话服务。”有关调查显示 , 听力理解好的英语学习者在听的过程中很注意根据上下文推断意义 , 运用背景知识辅助理解 , 捕捉话语的真正含义。心理素质对听力理解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 一个人、一个整体做事情成功与否与其心理素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 心理素质的好坏与英语学习和考试 , 特别是听力的学习和考试尤其重要。一个心理状态正常的人与一个心理状态失常的人在同一时间里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有关资料表明 , 两个听力水平相同的人 , 由于心理状态不同 , 考试的结果要相差 30 %。心理素质对听力的影响既表现在对平时学习的影响又表现在对考试的影响。

心理素质差对平时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是: 思想涣散 , 注意力不集中 , 身在课堂心在外 , 脑子里全是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东西 , 过分强调困难 , 埋怨客观条件不好。这主要是学生学习动机低落。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 教师和教材再好 , 也不会有什么成效。学习动机低落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听力课不感兴趣; 对听力感到特别困难 , 产生急躁情绪而丧失信心; 或者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反感 , 产生抵触情绪; 或者是认为学好英语听力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没多大关系 , 等等。心理素质差对学生听力考试的影响表现为学生考试时所出现的情绪紧张。录音机一播放 , 就开始出现莫名其妙的心慌、惶惑 , 似乎除了自己的心跳什么也听不见了。造成这样心理障碍的原因是: 对听力考试心中无数 , 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把握或估计过低 , 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 害怕考试不过关。由于心理紧张 , 造成大脑记忆机能暂时减弱 , 考试结果自然不好。

汉语听力范文第4篇

一但学生出现以上现象后学生在接下来的做题过程中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心理素质好的会自我调节好, 不好的会影响整个考试。所以, 在听力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自信, 千万不能因为一处没有反应过来, 就慌了手脚。实际上, 提高听力水平不仅要有丰富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技巧想必是必不可少的。在此, 我根据自己在学与教的经验当中给大家介绍几种答题技巧。

1.1 试着猜测将要听到的内容

在录音还没开始时, 考生可利用这一宝贵时间将听力对话部分的选择项很快的看一遍, 使自己对将听到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例如:

A.In a bank B.In a restaurant

C.In an office D.In a shop

看到以上四个选项, 考生应马想到, 这肯定是在问说话场景发生在什么地方之类的。那么学生就要立马想到在这四个选项中, 每个选项的场景大概将要出现的一些相关单词或者内容。在做听力理解部分的选项中, 例如。

1.1.1

A.It is completely flat

B.It has few rivers

C.It has many large lakes

D.It is hilly

1.1.2

A.Because the soil has been overw o r k e d

B.Because the climate is cold

C.Because the weather is too dry

D.Because the soil is sandy

1.1.3

A.By raising cattle

B.By working on farms

C.By working in factories

D.By raising sheep

1.1.4

A.At school

B.From their parents

C.From books

D.In factories

在上面的几个选项中, 要学会猜测出即将听到的录音的大概的几个方向, 大概的思路, 当听到录音的第一句话时应立马回过头来重新将第一题的四个选择项看一遍, 找出听力这篇短文方向, 随着听的内容的增加, 逐步找准短文录音的正确思路, 以便听完之后马上能找出正确答案。之后利用题与题的10秒钟看下一题的四个选项。这样一来, 考生答题目就轻松的多了, 争到了答题的主动劝。

1.2 避免停下思路去想听过的内容

在听力练习或听力考试中, 有的考生对听到的内容会停下来想, 有的时候, 因为个别单词没听清的原因, 有的考试就会很自然的想它的意思。因为听力录音不会跟着我们的思路停顿, 所以当考生停下思路想接下来的内容的时候, 录音内容已经在播下一段内容了, 这样一来, 考生不光上一段的内容没听清楚, 下一段的内容也没听到, 从而影响整个听力过程, 所以在听的时候应该精神放松, 不管是考试也好, 做练习也罢, 都要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听, 不带任何思想包袱和焦虑情绪。当有个别单词或者句子没听明白时先不管, 录音内容就好比是一条小溪, 放录音的过程就好比溪水的流动, 你的心如同你的眼睛感觉着溪水流过的一幕幕美景, 溪水流到哪你的心跟到哪, 转移了思想就迷失了溪水的方向。所以考生在听的时候一定要心平气和, 紧跟录音, 切勿因小失大。

1.3 该动手时就动手

平常训练听力的时候, 好多同学习惯心到、耳到、口到, 但是, 有的情况也要手到。比如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 例如:

录音内容“I work up at 8:30, knowing that the appointment was at 9:45.But despite all my plans, I still got there at 10:00.”

Question:The speaker was minutes l a t e.

A.5 0 B.1 5 C.3 0 D.4 0

当遇到类似题目, 就不能光是心到、耳到了, 相信这种情况下, 如果手到应该会是很轻松的, 重点记下听到的数字, 然后一加或者一减正确率应该是很高的。

1.4 学会比较选项的差异。

在做题目的时候, 有的选择题的四个选项非常接近, 遇到这种题目时考生相对来说轻松一点, 例如:

A.The woman is being interviewed by a reporter.

B.T h e w o m a n i s a s k i n g f o r a p r o m ot i o n.

C.The woman is applying for a job

D.T h e w o m a n i s b e i n g g i v e n a n examination.

类似这种选项, 考生只要对比各个选项的不同意思, 通过对选项的比较, 不同的意思可以很容易记住, 还可从中猜出录音材料的大概意思, 当听到录音后相信立马能够找对于这种题目相信许多考生是很乐意作答的。

2 听力听写解题技巧

通常听写题目有四遍的机会, 通过四遍的听、写、检查, 将能够正确的领会、理解短文的意思。然而, 要把听到的内容准确无误地在规定时间写下来又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时间所限, 听与写便成了一对矛盾体, 许多学生通常会顾到了听却没顾到写, 有的是顾着写没顾到听, 为了使二者有效结合, 通常应按以下方法进行。

2.1 Listen to the whole passage集中精力听, 例如。

People, a magazine featuring the lives of famous people, recently revealed the50 prettiest celebrities worldwide.Chinese actress Zhang Ming was ranked the f i f t h.

Now Shanghai audience will get a chance to se her.Shanghai will be the last stop on her world tour which she stared this last summer.

People magazine said she sang extremely well and was also an outstanding actr ess.

Several years ago, she performed in the film“Happy Days”, which won her the Best Actress title in one of world’s major film festivals.

As the number one singer in Asian pop song field, Zhang is not only the focus of Asian region but also the focus of world attention.

Zhang was featured on the cover of Time magazine, a publication that seldom uses performer’s picture for their cover let alone Asian stars.

In the Asian pop song field, sheis like a legend—every song she sings soon becomes popular in Hong Kong Taiwan and the Chinese mainland.

Born in 1970 in Beijing, Zhang Ming moved to Hong Kong in 1991.In 1993she attended a pop song competition, in which she came second.In the same year she launched her first personal recording Ever since then, no one could stop her rising to the top of the pop song field in Hong Kong and Asia.

Zhang will perform solo in Shanghai on December 12 and 13.This will be the first time she has given a solo perform sine 1998.

对于听到的材料要要把握主要大意从整体上把握整篇录音材料的意思。在放第一遍的时候切记听到录音内容就动手这样一来, 容易分散注意力, 将会对录音材料的理解处于一个模糊状态。从而容易导致因小失大。

2.2 听与写同步进行

在放中间的两遍时, 考生可根据句子之间的停顿时间抓紧时间写下录音材料在这个时候也是重要环节, 句子当中可能有会碰到个别单词不会写, 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听下思路想这个单词的拼写, 留个空位或用相应的音标代替即可, 等到整篇文章录音结束之后再作修改。在每个单词与单词之间, 行与行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隙, 以确保文章的整洁, 同时为最后一遍的修改工作留好足够的空间。在听写第二、三遍的时候, 不要太过焦急、紧张、慌乱。要保持一颗清醒而又冷静的心即可。

2.3 通过最后一遍来检查、修正自己是否记录的准确无误

在这一遍中, 考生要检查内容是否一致, 单词书写只否正确, 漏掉的单词立马补上, 语法有无错误, 这一遍也将是录音播放的最后一遍了, 同时也是考试核对和修改错误的最后一遍了, 所以对于这最后一遍, 考生也不能掉以轻心, 要认真、冷静地对待。争取抓住最后的机会把之前没写到的内容补上。

英语听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 只有反复训练, 在不知不觉当中慢慢突破。

3 结语

以上分析了学生在英语听力练习或者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给出相应的解题方法, 在学习的道路中会出现许多坎坷, 许多疑问, 但只要我们不断善于发现规律,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就能减少和排除干扰, 顺利接受新的知识。英语听力好与扎实的英语知识分不开, 但科学合理的解题技巧十分重要。所以要提英语听力水平必须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长期坚持以上做法学生的错误就会逐渐减少, 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目的.

摘要:英语听力考试部分一般都包括对话理解和短文理解。做这类题目时, 有的同学常常很苦恼, 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听力语速这么快, 我甚至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就已经播完了, 怎么办?前面的句子听懂了, 出现几个单词没听懂影响整个内容的理解, 怎么办?听懂了后面, 忘了前面, 怎么办?因此掌握正确的听力解题技巧非常重要, 它能够就掌握的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能够轻松地学好英语。

关键词:英语听力,选择题,解题技巧,听写技巧

参考文献

[1] 王杰, 岳红丽, 孙建奎.英语听力能力提高[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5年2月.

[2] 张民伦.英语听力入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

[3] 何其莘, 金利民, 王敏, 等.英语初级听力[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5月.

[4] 何其莘, 金利民, 王敏, 等.英语初级听力[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年5月.

[5] 施心远.听力教程第一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年5月.

[6] 施心远.听力教程第二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年5月.

汉语听力范文第5篇

摘要: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音乐素质训练课程,可以考察学生听觉、节奏感、音色感等基本音乐素质。练耳部分是视唱练耳的一个主要部分,分为听记和听写两种形式,内容大致为:音高、节奏、旋律的听辨。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不断记忆和想象,可以加强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为全面发展音乐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听觉训练;音高;节奏;旋律

文献标识码:A

视唱练耳是音乐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之一,分为视唱和练耳两大部分,即为读谱视唱和听觉练习,通俗点说就是唱与听。作为一门音乐理论的基础性课程,无论是学习还是教授,都必须培养听、写、唱这三项基本技能。结合平时教学实践,从练耳的听觉训练出发,我想略谈实际教学中的训练手法,以期与同行们交流共勉。学习视唱练耳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熟练掌握了读谱的能力和音乐语汇的运用。我认为音乐记忆和判断力尤为重要,教学中应以听觉训练为主线,运用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将音准、节奏、乐感贯穿在听力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并辅以相适应的艺术手段,注重内心听觉和音乐情感的培养,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教学中的听觉训练。

一、音高的听辨

视唱练耳课程中少不了“听”这项练习,从最简单的单音开始听辨,到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听辨。

(一)模唱和色彩

对于初学者来说,从单音的模唱训练开始。弹奏任意的单音,让每位学生逐一用“la”音模唱。有些学生的音高方向较模糊,将先后出现的单音距离拉大些,作为对比来模唱。逐渐从单音听辨过渡到两个音听辨,结合所具备的乐理知识,讲解和声音程和旋律音程的概念。很多学生刚开始听写时听不出任何音,特别是和声音程与和弦相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难。以C大调为例,从最小的音程单位纯一度开始听辨,八度内大小音程和纯音程的听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各音程的特征。比如,小二度为半音,音响效果尖锐而不融合,音乐的情绪具有不协和感。大三度饱满坚实,音乐的情绪是明亮的。其他音程就不作过多讲解,相应的弹奏听赏含有小二度、大三度的音乐片段,感受实际音响中的音程和弦的色彩。把音程的基础打好,才能进入和弦的听辨学习,与单音和音程相比较,和声效果丰富了,听辨同样也是一样的练习方法。

(二)对比和搭桥

听写音高和性质,并不是同时反应出来的。学生对有特点的音响反应较快,感觉比较容易听辨。单纯用初学时的模唱方法,显然不足够。我在教学中常用“对比”作为练习,可以分为固定音听辨对比和性质对比。前者是规定固定的根音,弹奏不一样的性质。如音程:1-3大三度、1-b3小三度、1-4纯四度,让学生分辨或者模唱构唱。后者是音程和弦的性质对比,如弹奏和弦135、1b35,仔细聆听第二声部的变化,学生能够说出色彩的区别。再弹奏一遍分解和弦,尽量有一点延音,学生就有更长的时间来听辨。再说出具体到哪一个音的变化,唱出实际的唱名。音高的听写练习反馈出学生课后练习的程度,听觉的灵敏度通过不断地合理练习,是可以达到一定水平的。课堂中听和唱要密切联系,采用“搭桥”的方式加速对音准的把握。如:唱C大调音阶12345671,可用辅助音的方式121,232,343,454,565……唱。也可用大小二度的对比121,1b21,232,2b32……音阶照此延续。进行这样的辅助型音阶练习后,在听写大小二度时,便可很快反应出来了。音程与和弦的练习也可用此法,教师制定以1向上构唱大三度,可唱成123,131。以1向上构唱大三和弦,可唱成123,13,345,35,135。实际课堂运用此法简单易行,学生很容易把握好音程,减少音在其中准偏差。另外可加入固定的节奏型在其中,不至于枯燥无味地刻板练习,稍加变化可以培养学生的乐感,增加其对练习的兴趣。

二、节奏的记忆

(一)点和线的结合

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节奏记忆的训练就是瞬时和短时记忆。是练耳的一个难点,比较机制不像音高听力有色彩部分,节奏只能通过律动的长短和强弱表达出音响效果。首先要规范的打击节拍,练好二拍、三拍、四拍子的手势,熟练地念出基本节奏型。与节拍手势相结合,这是听写前非常重要的准备。以2/4拍四小节节奏型为例:X X(四平)XX X(前八后四)XXXX XX(十六平八平)X-(二分长音)听起来是一个个点状,连续一条线的持续。对头尾的节奏型能够记得,这就需要理性的记忆了。听第一遍时手打拍子,可记下节奏的点数,用X来记录一共是12个点。可以正确地反复打拍子回忆所听节奏,对应X在节拍里的位置,较为简单的一拍一个X的四平节奏型和X-的两拍长音,即可正确的记录。

1、归类与相似的模记

音乐回忆的是整个音响过程,节奏回忆是单一的律动点。常常有些节奏型容易混淆模糊,可将不同节奏进行组合练习。归类的节奏型,如:XX XXXX(八平十六平)都属于均等分时值的节奏型,八平是一拍两个点,十六平是一拍四个点。组合在同一小节练习,注意节奏型中的点在手势中的位置。相似的节奏型,如:XXX XXX(前十六三连音)前十六是前短后长的节奏型,三连音是三等平均时值的节奏型。练习不够严谨很易听错。再如:X X X(大切分)XX OX(八平八分休止八平)听起来差不多,只是之间的八分休止的区分。听写节奏时,要培养理性的记忆,每一种节奏型反复练习。不断的组合练习,体会每种节奏型的时值感和速度感,分辨不同节奏的明显对比。初学时可先从一个小节开始听写,再逐渐增加到四个小节,在节奏型的选择上也要由易至难,通过一定课时的训练,对于旋律的听写也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旋律的听辨

完整的音乐听觉基本包括以下因素:音调、节奏、音质、音色、乐句组织,对一段音乐的整体感受力和想象力是外来音响和内心听觉的结合体现。如音调、色彩、速度感受力是接受外来的音响而产生共鸣,并有意识地加以吸收和消化。

(一)整体与方向

音乐艺术是靠听觉来感知的,声音却是没有形状、没有实体、在时间运动过程中流动的一种表象。用“la”哼唱模仿所听旋律代替固定音高,较为易行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模唱。音乐在时间中流动,是抽象的存在。各人对旋律的感受不同,学生的记谱能力有限,听写的水平不能同步。听的时候特别注意旋律的线条,逐步过渡到固定音高,再到达记谱的阶段,实践证明唱好了才会写。

选择一些含有简单音程、和弦的旋律进行练习,教师弹奏某些音加以提示,请学生逐个模唱,并说出音高的走向,再用钢琴进行校对。若是旋律较长,还可以在模唱结束时把整个旋律弹一遍,让学生在心里把每个音进行对照。旋律的线条是有方向的,听的时候注意音高的走向,训练一些时候,再逐步转移到具体的固定音高模唱。经过思考和理解的模唱,能使学生具备想象力和预知力,是培养学生音准及音高记忆的有效手段。

(二)局部与风格

旋律听写过程中,要加强听觉中的技术训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乐理基础,并保持注意力集中。做到听钢琴的声音和自己内心的声音作对比;仔细推敲选择所听到的音程度数,比如是小三度还是纯四度。旋律听写是理性理解和感性认识的结合,循序渐进地练习,必然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抓住转瞬即逝的旋律并非易事,要有灵敏的耳朵捕捉音乐的变化。旋律中出现局部的音程特点,例如某些大跳的音程,或者重复出现的音程,留意听辨这些特别的地方。某一小节出现的不同于前后的节奏型,一段旋律开始前,在音区,节奏、风格特征等方面做出提示和提出相应的问题。特别是风格,当学生听到熟悉的音乐风格时,能从所拥有的信息库里提取相关的资料。课余多听赏各种时期、体裁、风格的音乐作品,多积累才会有听起来得心应手的感觉。旋律听与写的水平是和自身积累的容量成正比的,在听写的同时,随堂抄写一些旋律片段,熟悉一些记谱的手法,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方法。

本文只探讨了听觉训练中的一些方法,作为一门音乐基础性学科,要详细理解还需要深入探究。我将音乐理解为以音铸言,以乐传境。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听觉训练是获得音乐感知的重要前提,是音乐人必备的音乐基本素质。视唱练耳的训练离不开“会、好、精、绝”,这四个字的规律,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加以科学而规范地整理听觉训练的方法,不断地加以提高,能够有效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上一篇:汉语语音下一篇:汉语能力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