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文

2023-04-15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世界汉语大会不仅吸引着各国的目光,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也无不因这次大会的成功而受到极大的鼓舞。到国外求学的中国学生、学者也将国际汉语教学看作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业,关注着它的每一个进展,并希望参与到汉语教学工作中来,希望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国际汉语教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本文从汉语国际传播与世界和平发展的关系的角度,从汉语国际传播与我国国家发展的关系的角度,谈一谈个人对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认识,并就对外汉语教学今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广大在外学生、学者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中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需要包括汉语在内的各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存在方式,是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经过长期的积淀和发展历史地形咸的。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五六千种语言。这些国家、地区和民族在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阶段等各个方面千差万别,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图景。各种文明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是人类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保护民族特性.谋求共同发展.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的理想,也是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一种静态的生存状态,更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之源。《国语》上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各民族文化因为存在差异而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和需求,通过相互交流和借鉴而产生出荟萃人类各民族文化精华的新的文化.新的文化因为得到了发展而使得本民族进一步保持了个性和生机。这一规律早已被各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所证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承认、尊重和有意识地保持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保障.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标志,尊重和推动不同文明的借鉴、融合与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的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所作出的庄严承诺和诉求。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经济全球化在不同的国家造成了不同的后果。对于其利弊得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共识,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会消弭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个性,使各民族和国家丧失自我发展的内涵支撑,也将使人类文明因为日益趋同而丧失发展的动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要与文化的多元化和世界的多极化携手同行,才能够保持和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繁荣和共同进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徽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世界语言的多样性。语言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随着民族的变迁而生生灭灭,而语言消亡的速度在近几十年来呈现明显加速的趋势,不由得令人担忧。据测算,今天人类语言的消亡速度是哺乳动物濒临灭绝速度的两倍,是鸟类濒临灭绝速度的四倍。有人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21世纪将有一半消亡,200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一种语言的消亡对于人类人文生态造成的破坏,决不亚于一个物种的灭绝对于地球自然生态的影响。语言记载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也是一个民族传承文化的工具。一种语言消亡了,通过该语言代代相传的文化和知识就会消失。语言的繁荣是人类多样性文化生存、延续和发展的保障。基于这样的共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实施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行动计划》的要点之一,就是”提倡在尊重母语的情况下,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实现各级教育中的语言多样化,鼓励自幼学习多种语言。”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提出了极大挑战,不仅造成少数民族语言濒临灭绝,而且在人口众多的民族语言之间也造成了使用和传播的不均衡。近百年来,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在全球的使用和传播呈现强势,英语文化的价值观念也随着语言的传播向全世界渗透。目前,英语在互联网信息中占了85%.在联合国使用的语言中占了95%,在国际经贸活动中占了几乎100%。英语使用空间的不断扩张,造成其他语言使用空间的萎缩,引起世界有识之士对由此而带来的世界文化生态恶化的忧虑。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推进包括汉语在内的世界各种语言的发展,其本身就是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贡献。

二、世界对汉语学习不断增长的需求构成了汉语国际传播的强大动力,形成了国际汉语教学发展的机遇期。

社会语言学研究告诉我们,一种语言从一地向另一地传播的动力,来源于人们“交往”的需要,随人们交往的改变而改变。国家之间的交往最基础的是经济贸易上的往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国国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更加与其他国家息息相关,渗透到了我们每个人日常的生活之中。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在一个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时候,其语言大多会在国际间比较流行。在东方历史上.中国盛唐时期,汉字文化在周边国家曾相当流行。在西方历史上,17世纪之前,拉丁语是欧洲各国交流的主要语言。17-19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代表着当时先进的文化思想,标志着优雅时尚的社交和生活方式的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签订国际公约和进行国际交流的语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语开始逐步随着先进的工业化浪潮和最新的科技进步等原因,特别是信息化的发展,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语言在国际间的流行,并不是语言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其使用人数的多寡,

由该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的吸引力和生产力的先进性,及其在世界的影响力来决定的,因此它是国家实力和地位的标志,更反映了世界各国对该国未来的预期。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与世界大家庭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领域的融合进一步加深,使世界各国了解中国、与中国加强往来的愿望日益增强,也使得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使用频率和范围迅速扩大,国际上对汉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统计,目前汉语学习的快速升温是全球性的,就连汤加这样的太平洋岛国也开始有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程度不同地开展了汉语教学,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学习汉语。各地汉语教学的发展和规模明显与我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经济、旅游、教育、文化往来的规模和程度成正比。目前汉语教学规模最大的要数亚洲的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其次是北美和大洋州的移民国家美、加、澳、新,再次是欧洲地区,非洲、拉美的汉语教学也都取得了程度不同的发展。

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动机之一是汉语作为一种重要商业语言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价值正在提升,越来越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可以带给学习者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就业机会,以及个人发展的竞争优势。在对汉语学习者学习目的调查中,职业目的正成为越来越多的选择。汉语水平考试(HSK)在韩国的年度参考人数在1999年还只有3000人,到了2004年已经达到2万多人,发展如此之快的原因就是汉语水平考试的成绩被韩国的许多大公司以及其他社会机构作为录取员工时衡量汉语水平的标准。法国总统希拉克在会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时曾说到:法国青年人学习汉语,这是对未来的一个极佳选择。

国际汉语教学的发展还得益于各国政府的政策推动。比如, 印尼教育部计划在2004-2007年在全国8039所中学逐步开设中文课程。泰国教育部也号召全国的中小学校普遍开设汉语课程。韩国教育部长表示到2007年将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汉语课。中文已经成为德国许多州的中学会考项目,英国教育部支持制定了中学汉语教学大纲,法国教育部正在积极推动中学中法双语教育实验计划。美国大学理事会将中文列入AP(在高中预修大学学分课程)项目,将极大地推进美国主流中小学汉语学习的积极性。2004年初,时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先生在新加坡华侨中学85周年和华中初院30周年的活动上曾发表过长篇演讲。他说:“中国的崛起使华文的掌握变得更为重要。新加坡人对华文的掌握和对中国的认识,对新中官方关系和新加坡人在华经商大有助益,这是竞争优势。如果降低华文教育的重要性,将失去这个优势,是政府不愿看到的愚蠢做法。因此,新加坡要培养一批精通双语的中坚分子,不仅能讲写流畅的华文,而且对中国文化、历史、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加快培养本国的汉语人才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战略考虑,是他们着眼于国家未来几十年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

汉语在世界各地的传播还得益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华夏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历经5000年而不衰,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其自强的力量,兼容的气度,灵变的睿智,曾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汉学家步入中华文化的殿堂。盛唐时期,长安曾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17、18世纪,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一度深为欧洲进步思想界所推崇,形成历史上著名的“东学西渐”现象。当今世界,中华文化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东方品格和释放着和平信息的人文精神,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于追求人类的安宁与福祉,必将提供重要的思想启迪。优秀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产。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就是要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所包含的知识和智慧为全人类所分享。

传播汉语文化不仅是中国的发展诉求,也符合世界各国发展的需要。中国和国际社会在这个问题上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三、推动国际汉语教学是中国发展的需要。

语言的传播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结果,也能够反过来促进国家的发展,服务于国家的政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社会等各个领域、其作用带有基础性、综合性和一定的先导性,其投入所带来的“回报”是巨大的、所产生的效应将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释放出来。因此,世界发达国家为了促进本国语言向世界的传播无不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

汉语的国际传播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胡锦涛主席在许多场合一再强调,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重申了这一政策、并指出,中国需要“努力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和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要和平发展、就要广泛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加强与其他民族的沟通和相互理解.减少偏见、消弭隔阂,消除误解:就要在建设经济、科技、国防等”硬实力”的同时,重视“软实力”建设,追求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国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外部环境在一定意义上是建立在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文化的认知、理解和喜爱之上的。在这方面,推广汉语的作用是独特的,也是无可替代的。汉语国际传播工作是我国“软实力”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不可缺少的一个举措和有意义的标尺。它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其本身就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四,我国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政策和举措。

我国传播汉语的政策是建立在全世界各民族语言平等交流的观念之上的。这不仅取决于我国所选择的和平发展之路,也是由于中华民族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文化品格决定了中国推广汉语不会排斥世界其他语言。列强发展史上充满血腥的殖民扩张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近百年来饱受西方殖民主义列强侵害的中国,其语言传播的目的、政策和手段和殖民时代的文化有着本质不同。中国语言传播的道路绝不会走殖民者剿灭其他语言文化的路子。我们追求全人类语言文化的“共存、共生、共荣”,希望与其他语言一道,为世界人民的交流架设一座座双向沟通的语言之桥,为世界各民族文化打开相互展示之窗和相互借鉴之门。为此,中国不仅重视本国语言的向外传播,也十分重视国民外语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中国小学生自3年级就开始学习外语.大学中开设的外语门类达到近40种.全社会学习外语人数达2亿人。在外语教学方面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中国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和传播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是为了满足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汉语学习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也是担负起母语国义不容辞的责任。

汉语在世界上的传播有自己的优势。首先,汉语作为母语的使用人口众多。据估计,海内外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有近11亿,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之一。其次,汉语具有文化优势,汉字是世界上3000多年来唯一独立发展又连续不断使用至今的方块字,对周边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它负载着中国悠久、深邃的文化.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始终对世界各国散发着迷人的文化魅力。第三,汉语具有正在不断显现的经济优势,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掌握汉语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需要。第四.秉持传统”和合”文化精神的中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追求共存,倡导共同发展,使得中国的对外形象充满亲和力。第五,中国在背负沉重的人口压力的条件下,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经过新中国的建设和短短的20多年改革开放,实现了国民经济翻两番.初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的成功,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极大兴趣,除了打交道,做生意,开展交流外,希望更多地了解和借鉴。而要真正深入了解中国离不开学习汉语。

汉语的国际传播也客观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就汉语语言本身来说,对于以拼音文字系统为母语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确有一定难度。西方人在形容一种很难学的语言的时候,往往说“就像希腊语那样难学”,而汉语更难得像“天书”一样。就发展汉语的国内条件来说,我国用于汉语传播的经费还相当有限,根本无法与英语、法语、德语、日语等每年动辄十几亿、几十亿美元的经费相比。汉字还有简化字与繁体字之别。社会的语言规范意识尚较薄弱.大众传媒用语用字不规范不讲究的现象还不少见。对外汉语教育、海外华文教育、中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育等,不仅各自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尚未完全成熟,而且在组织和科研上也需要建立有机高效的协调机制。就汉语的外部环境而言,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还远不占优势。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还相当少;汉语虽然是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的工作语言,但是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组织中或会议上使用汉语的还不多。汉语在外交、贸易、科技、文化、教育等重要国际交际领域使用还十分有限:非汉语区域的华裔后代,保持汉语难度不小,放弃汉语的人不在少数:非华裔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数虽然正在快速增加,但绝对数量还有限。当今世界最强势的英语其母语使用人口仅4.56亿,但正在学习英语的人却超过10亿,而汉语的母语使用人口有近11亿,位于世界十大母语使用人口之首,但海外学习汉语的人口却相对少得多。

当前世界汉语教学的整体发展现状,可以用两句话加以概括:第一,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迅速增长,增长的速度之快、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超乎预料。第二,汉语在国际上的通行程度还较低,汉语教学的基数小,底子薄。世界汉语教学的上述状况决定了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是在比较低的起点上开始的,又是在高增长超乎我们现有力量的状态下运行的,其发展的空间和潜能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汉语向世界各地快速传播呢?

2004年国务院批准了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制订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2003年至2007年的发展规划——《汉语桥工程》。该“工程”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在对外汉语教学的机构建设、资源建设和宣传推广等各方面的重要举措。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了“集成、创新。跨越”作为汉语对外教学和国际传播工作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要:集成一切资源要素,采取创新的举措,实现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我们要加快对外汉语教学的资源建设的步伐.尽快缓解学习需求与教学供给之间的巨大矛盾。在各种教学资源中汉语师资队伍的扩大和提高是当务之急。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已经采取了几项重大改革创新举措,如2004年我们正式推出了“汉语教师国际志愿者计划”,至今已经向国外派遣了近500名志愿者,2005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000人。我们还大幅度增加了国家公派出国汉语教师的数量和派出的国别,教育部派出的公派教师从2002年的100人增加到2004年的170人。教育部2004年第19号令颁布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对原来的《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审定办法》进行了改革,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使得能力认定工作更加便于中国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大学、中学教师和高校毕业生获取对外汉语教学的能力资质,同时将能力考试和证书推向国际,便于国际友人以及遍布海外的华裔同胞获得教授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我们还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海外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扩大和完善了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相对于国外对汉语教师的巨大需求,我们目前已经采取的措施还是不能满足要求,还需要全面扩大教师培养的规模和质量,继续大幅度且又稳步地增加汉语教师派出的数量。

教材建设是资源建设的第二个重点。最近几年,中央财政对对外汉语教材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使得一系列大制作的新教材陆续问世,如《新实用汉语课本》、《当代中文》、《跟我学汉语》、《快乐汉语》、《乘风汉语》、《长城汉语》、《中文》、《汉语》、《标准中文》等等。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高等学校以及各大出版社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对外汉语教材。我们已经拥有了英、法、德、俄、西班牙、阿拉伯、日、韩等几乎所有世界主要语言注释的汉语教材,拥有适用于所有不同教学课型和满足课堂、业余等不同学习形式的种类繁多的汉语教材,并且这些教材大多是与国外的同行合作编写,有些还配有音像、多媒体光盘.有的专门为网络远程教学而设计。如今.在中国的大书店和世界很多地方的书店,都可以看到汉语教材,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教材建设已经取得的成绩虽然明显,但依然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符合国外教学环境的汉语教材还相当缺乏。因此,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汉语教材建设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资源建设的第三个重点是汉语考试的研发。截至2004年底,汉语水平考试(HSK)已在34个国家设立了151个考点,共有40多万海外考生参加了HSK。近几年HSK考生人数每年以40%的速度在增长,其中2004年一年国内外参考人数近9万,占累积人数的22%。去年,汉语水平考试的发展与改革进一步加强力度,北京语言大学研发的HSK主干考试大幅度增加了题库内容,分别由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研发的HSK商务、旅游、文秘、少儿等4种专项考试将于今年正式向外推出。作为汉语水平考试研发基地的北京语言大学调整机构设置.

将原来的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分解为研发中心和考务中心,进一步加强研发和考务工作,统筹主干和专项考试的研发和考务。今后汉语水平考试还要不断扩大考点和考生人数,不断研究世界各地汉语学习的实际状况,推出适销对路的考试品种。

资源建设的第四个重点就是教学机构的建设。首先,要帮助各国尽可能多的教育机构开设汉语课程或专业,增加汉语教学机构的数量和规模。其次,要加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基地的建设,保证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科研支撑和人才支撑。第三,也是重点工作之一的,就是加快海外孔子学院建设。要使之成为对世界各地汉语教学提供零距离支持的核心教育机构。海外孔子学院建设从2004年底起步,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已经得到世界各地高校、工商界、侨界、文化界、友协等各类机构和有关人士以及国内有关部门、省市及高校的热情响应,27家海外孔子学院的合作建设协议或意向书已经签署,世界汉语大会上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今后,孔子学院还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加快建设。

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建设要取得快速发展.就要适应新形势,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教学手段。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管理和经营体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和配置教学资源,形成资源配置合理、运行顺畅的对外汉语教学供需体系.建立能够随着需求增长而不断自我壮大、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机制,为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和汉语教学工作者构建一个能够提供及时、优质的教学和信息资源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媒介的服务网络体系。要培育和引导汉语教学的需求市场,注意在国际会议、外交、贸易、科技、教育、文化、传媒、体育等领域逐步增加汉语的使用量,以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领域中的价值;要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培育汉语教学机构、教材、教师、考试和教学方法的品脾要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语言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课堂教学;面对教师、教材匮乏的局面,要特别重视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现代远程教学同时,还要加强汉语本身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建造汉语的各种资源库,使汉语在信息化方面的潜在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现。

对外汉语教学要取得快速发展,就需要“集成”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千军万马”,共同致力于这个事业。这就需要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切实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真正置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的战略定位上。要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和协调之下,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调动教育、外交、发改委、财政、外宣、侨务、文化、对外经贸、出版、旅游、广播电视等各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及国内、国外学校等相关汉语教学机构和组织的积极性。对这项事业的经费投入也要体现”集成”的精神,一方面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同时鉴于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还不可能与发达国家推广语言的财力相比。国家财政的投入必须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在涉及事业全局的重点项目上,通过重点项目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调动和利用社会资金和资源共同参与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集成”还意味着要从汉语的国际传播的角度.整合国内的语文教学、外语教学、民族语言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海外华文教学的教学队伍和科研成果,使汉语教学的发展与汉语的国际传播良性互动。“集成”还要求充分调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开发国内和国外汉语学习和使用的两个市场。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需要本土汉语的强盛,需要大幅度提高汉语在国内的声望,提高国内人民大众的汉语水平。要国内外相互配合,形成推动汉语的国际使用和学习的新的局面。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快速提高,汉语推广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其发展轨迹应当是跨越式的。我们要力争用5年、10年。20年左右的时间走完其他国家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走完的路,因此,要树立跨越式发展的观念和思路,要在总结和借鉴其他国家语言传播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符合和平发展时代潮流和中国特点的汉语传播之路。

国际汉语教学是涉及国内外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需要各界有识之士出谋划策,也需要广大在外留学人员和学者的积极参与。在这方面.广大的在外留学人员和学者是一支积极而重要的力量。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有81.5万人出国留学,19.8万留学人员回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很多留学人员和在外学者的子女陆续进入就学年龄,他们发现,在国外的环境之下,孩子的汉语成了问题,担心自己的下一代成为与自己无法进行文化沟通的“香蕉人”。于是.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中文学校,让孩子利用周末时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许多留学人员以及他们的家属,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力和知识,使周末中文学校从小到大,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有上千所中文学校在北美、澳新、欧洲等地建立起来,有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单校学生甚至达到2000多人,成为世界各地开展中国语言文化教育的生力军。一些中文学校不仅为华裔子女提供汉语教学,也成为当地学生业余学习中文的理想去处。一些国家的中文学校还成立了自己的社团组织,仅美国的“全美中文学校协会”目前就已经聚集了300多所会员学校,在校学生达6万多人。

广大留学人员在中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还远不止中文学校这一个方面。目前,在许多国外大学的中文系或中文专业教授汉语的教师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的学生学者,还有一些留学人员将汉语教学选作自己热爱的职业和专业,学有所成,学以致用,有些还担当起汉语教授、系主任等重要的教学和管理职位,甚至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汉语教学项目的主管。留学人员作为学生家长,在促进国外学区、学校开设中文课程方面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正是由于他们的呼吁和要求,主流社会的学校才有可能考虑开设中文课程,也由于留学人员在汉语教学方面所具有的能力,才使学校能够找到合格的汉语教师。留学人员还是将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中文读物介绍到国外的重要通道之一。从更广泛的角度看,在一些移民国家,华裔人数的增多(据报道,汉语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语言,澳大利亚和除魁北克省之外的加拿大的第二大语言)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汉语使用的市场.增加了汉语教学的需求。更好地营造了汉语需求的社会舆论。

总之,广大在外留学人员和学者是推动世界汉语教学发展的天然生力军,为在各国传播中国的语言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世界各国对汉语教学需求的增长和我国对发展国际汉语教学的重视,也为广大在外留学人员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投身于所在国的教育事业和报效祖国,开辟了越来越广阔的天地。国家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需要成千上万的在外学人的关心、支持和参与。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的语言文化传播事业,为在中国和世界各国之间架设增进友谊和交流的语言之桥,创造人类和谐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努力。

(注:本文作者系教育部副部长、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班固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重要的历史著作。 3.《水调歌头》的作者:苏轼

4.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南唐(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开启宋朝 6.澳门回归的年月日:(1999年12月20日)

7.春祭以前都是在哪个节日举行的后来才改在了清明节(立春) 8.中国神话中,因为失败愤怒而撞不周山的是?(共工) 9.古罗马分裂成哪两个部分(东西罗马) 10.德国柏林墙倒塌时间(1989年11月9日) 11.故宫总布局(外朝内廷)

12.古巴比伦的第一部刻在石头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13. 唐玄宗开创的盛世:(开元盛世)

14.中国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 15.普罗米修斯因为盗天( )给人类,受到了宙斯的惩罚。

二. 判断题(15分)

1. 云南是少数民族种数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2. 2016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是一个歌手

3. 而立之年是指三十多岁的人

4. 傅园慧在里约2016年8月9日 100米仰泳中获得了铜牌。 5. 巴洛克建筑玲珑、精致、优雅。 6. 蒙古族的传统舞蹈是摆手舞。 7. 长生殿的作者是洪昇。

8. 除了封禅外,中国古代还有祭祀天地的传统。 9. 古印度崇尚体育运动,追求外形美。 10. 苗族重要的民族节日是火把节。 11. 九华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

三.选择题(35分)

1. 开启了德国民族音乐的音乐家:巴赫 1.孟德斯鸠的作品:《论法的精神》 3.将存在主义哲学发扬光大的哲学家:萨特 4.2016年奥运会中国获得的金牌数:26 5.“药王”孙思邈信奉的宗教:道教 6.狗拉爬犁的民族:赫哲族 7. G20在哪举行的?(杭州)

8.韩美在韩国设置的导弹系统叫(萨德)

9. :“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谁说的 (孙中山) 10.曹雪芹是哪个民族的(汉族) 11.哥伦布是哪国人(意大利)

12.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意大利)

13.东方的信仰安拉是唯一的神和创造人类的著作(《古兰经》) 14.《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的作者是(埃斯库罗斯) 15. 西方认为的人类初祖是谁(亚当和夏娃)

16.分裂和统一是中国两大局面,其中占主导的是() 17.足球比赛的人数(11人)

18.古代韩国三个古国:新罗、百济、(高句丽) 19. “四海之内皆兄弟”出自哪里: 《论语》 20.1592日本攻打朝鲜的将军是(丰臣秀吉) 21.以下不属于引进的乐器是:(二胡、扬琴、萧) 22.朝鲜把引进的汉字称作 (諺文)

23.“明日黄花”中的“黄花”指的是:(菊花) 24.“五斗米道”指的是(天师道)

25.严复的一大贡献是翻译了(《天演论》) 26.不属于五经的(《乐经》) 27.法门寺的重要发现(佛指灵骨)

貳.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

四.填空题(10分)

1.北京话会话课本《语言自迩集》的作者是(威妥玛)。 2.乔姆斯基认为,儿童习得语言依靠的是(先天的语言能力)。

3.XX测试可以分为(分散测试)和综合测试。

4.根据多元智力理论,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属于( )智力。 5.HSKK是(汉语水平口语考试)的简写。

五.判断题(10分)

1.语言学习中,学习动机越强效果约好。 2.任务型教学法重视内容不重视形式

六.选择题(10分)

1.鼓励学生观察和发现的方法属于哪个教学派?(建构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行为主义) 2.自信心建立于什么时期?(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大学阶段) 3.遗忘曲线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慢后快,逐渐减慢,逐渐加快)

叁.案例分析与写作(40分)

小李是具有三年教学经验的对外汉语教师,这个学期是她第一次承担汉语本科二年级(已经学习汉语一年)的写作课。写作课教材共16课,她每周两节课,每节课40分钟,一个学期共20周。

以下是她第二次课的教学案例。第一次课教的是日记得写作,课后布置了课程作业。这次课教的是日常生活的写作。

开始20分钟 教授生词 30分钟 带领朗读课文 学生完成练习

30分钟学生完成写作

课堂上,小李教授生词时,有个学生举手问“想念”和“怀念”的差别,小李对此做出了详细的辨析,用了4分钟。之后继续教学。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让小李不知如何解决。有经常缺课的学生抱怨写作内容难写,一节课才写了几个字;有学生很快就写完了,写完后就在玩手机。

一个学期过后,小李收到了教学反馈。她承担的课程中,唯有写作课的教学评价最差,小李觉得是因为写作课不受欢迎。

1.在正式开课前,如果你是小李,你会如何做准备?

2.请从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做反思和分析,并为小李的教学给出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在内容上,该书共有六章:第一章立足现代语境阐释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涵,从大到小分别明确了语言传播、语言文化传播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异与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梳理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概况与历史演变,对现代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进行了政治、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价值评估,全方位强调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二章建构了系统化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理论体系,其中该书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研究视野全方位夯实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基础、传播学基础、跨文化交际学基础、教育学基础,以及教育心理学基础等;第三章具体论述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主体、形式、模式和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探讨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效果优化的方式与路径;第四章立足于时下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分析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优势以及有利因素,目前来说,综合国力的提升、政府的重视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许多机遇与挑战,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应当抓住机遇,分析已有的成功经验,从决策、组织、推广、媒介等角度不断总结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策略;第五章针对目前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括汉语的国际地位问题、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等,力图从决策、研究、实施、媒介等角度找到新的问题解决方案;第六章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并从媒介的创新与融合角度开拓了新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优化路径。

一、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分析

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是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汉语文化在国际化语境中的传播范围、传播受众、传播模式、传播媒介和传播效果,对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整体水平、提高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语国际教育发生于跨语言文化的语境中,汉语文化意识、汉语文化传播能力、汉语施教能力都是决定汉语国际教育整体水平的关键。换言之,语言和文化是打通跨语言文化交流通道的关键,汉语文化意识培养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将深刻影响到汉语国际教育的实施。因此,为了更好地达到汉语国际教育的成果,汉语国际教育应当高度重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将中国民族文化融入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与汉语国际教育中,抓住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主要问题,利用国际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媒介发展的新机遇和汉语国际教育的经验成果等来优化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效果。总之,重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有助于革新当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体系,让汉语国际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渠道、模式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促进语言与文化的交融与渗透,让汉语国际教育更加现代化、科学化和创新化,實现语言文化传播教育的持续健康高效发展。

其次,我国在汉语国际教育领域深耕多年,但相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投入来说,汉语国际教育的成果显然没能达到预期效果,汉语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力度与影响力不尽如人意。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既要加快汉语国际教育的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也要加快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传播学、语言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的角度探索更具策略性、专业性、科学性的文化传播路径,丰富汉语国际教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传播价值,继而用语言教育带动文化传播,用文化传播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尤其是在当下日益复杂变幻的国际新形势下,我国更应该做好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事业,掌握国际话语权,让更多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听到中国的声音,喜爱中国语言与文化,增进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分析:机遇与挑战

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至关重要,但是如何分析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劣势,如何合理应对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推进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实践,如何优化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效果,如何保证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长效持续发展等,是值得我们反思与总结的。

就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机遇来说,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正处于一个政策利好的时代,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在更大范围内借助孔子学院的设立、扩张,以及中外语言文化的广泛交流,实现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大发展,增强了汉语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发展为例,“一带一路”为汉语国际教育打通了一个融经济、文化、政治于一体的交流语境,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艺术等多方面交流,激发本国及其他国家对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主动关注与重视,提升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性和汉语国际教育的整体质量。

就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遇到的挑战来说,受历史、国际形势、综合国力、文化立场等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能力长期不足,并受到了西方文化传播的强烈冲击。长期来看,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能力的不足正严重阻碍着我国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多方面的对外合作交流。与其他西方大国相比,我国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还处于弱势,还需要不断积累经验、转化成果,只有这样,我国才能逐步保障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健康发展。

三、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

抓住全球化发展的时代机遇,及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等有利条件,准确制定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优化策略,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具体来说,要想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第一,正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作用,强化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意识,让汉语国际教育打破传统的语言教学体系,明确汉语国际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责任和使命,并通过课程教学、教材研发、课堂互动、课外延伸、多媒介融合等方式进一步深化汉语文化的内涵,以汉语国际教育为基点最大化地发挥孔子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实现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全面推广。

第二,分析汉语文化国际传播中的主體与客体,借助媒介的创新与拓展,发挥主体与客体的传播作用,增强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互动有效性,促进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最终效果。也就是说,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在媒介技术的创新支持下,充分发挥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作用,让施教者更主动地传播,让受教者更乐于去接受,进而在平等、真实、有趣的交互中促进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和谐交流,激发更多的人投入到汉语文化的国际传播中,吸引更多的外国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汉语语言与文化。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媒介传播的规模和效率在不断提升,受者的选择变多,也更能够在跨语言文化的信息与信息之间进行及时的比较。为了长远的发展,为了切实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也为了吸引更多的汉语学习者,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需要始终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以平等、开放、真实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理念,建立和谐的跨语言文化传播平台,保障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持续发展,树立积极健康的中国形象。

第三,构建良性的汉语文化国际传播舆论环境,平衡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打破过去国际新闻文化舆论不平衡的状态,为汉语国际教育与汉语文化国际传播提供更坚实的保障。一方面,汉语文化国际传播需要优质且丰富的文化内容资源作为支撑,因此,要加快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材研发与内容拓展,满足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需求。另一方面,汉语文化国际化需要依赖于汉语文化国际的教育教学资源,以汉语国际教育为基点,实现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全面覆盖,因此,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发展将促使汉语国际教育在规模和质量上不断探索与发展。

我国应当高度重视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解读并分析汉语文化国际传播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利用有利环境和有利因素,总结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化策略,推动汉语文化国际传播的持续优化,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2019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留学生认知的复合词词义生成模式研究”(L19BYY025)的资助]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2、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

3、试论在陕留学生方言及文化教学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汉硕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

5、论新经济常态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

6、基于移动终端的汉语学习应用程序类型研究

7、慕课模式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8、中美汉语教学教材评估初探

9、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与市场就业竞争力探讨

10、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育问题研究

11、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初探

12、泰国中专学生选修学习汉语现状浅析

13、刍议新时期信息技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新思路

14、汉语修辞的对外教学探究

15、留学生“例如”“比如”的使用情况及偏误研究

16、从国外汉语教学现状看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

17、中国体育文化与汉语国际教育的融合构建

18、在汉语热中选择适合你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

19、民族地区地方性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探索与构建研究

20、《词汇等级划分》与国别化汉语词汇教学关系研究

21、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出版的优化策略研究

22、篆刻艺术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3、设立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之我见

24、文化自信视域下对外汉语人才培育探索

25、插花艺术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探析

26、中国的“农耕”与阿拉伯的“游牧”

27、在线“1对1”教学: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实习的理论探索

28、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29、新形势下独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

30、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典诗词教学

31、浅谈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应用

32、汉语国际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

33、对外汉语教学中“语块运用”的思考

34、从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选拔谈国际汉语教师必备素质

35、以《中国文化常识》为例看对外文化类图书的编辑

36、戏耍五禽,活跃汉语国际教育文化课堂

37、汉语本科留学生原著导读课程教学模式初探

38、面向智能语言处理的汉语句法语义知识库构建

39、汉语国际教育应当顺应“后方法”时代语言教学的发展趋势

40、海外孔子学院对汉语教师及志愿者的管理特征、影响及建议

41、探索建制式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外向型国际化人才

42、对外汉语教学微课设计研究初探

43、翻转课堂在汉语国际教育(留本)专业语言学习阶段的可行性分析

44、第二课堂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45、留学生课堂教师提问方式研究

46、《汉语资源及其管理与开发》评介

47、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微格教学的实效性探索

48、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路径

49、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文化活动及文化活动设计在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认识文化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按照文化活动设计的原则实施,同时对文化活动设计的需要注意事项加以重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活动的作用。

关键词: 汉语教学    文化活动    活动设计

一、引言

当前世界各地正在揭起一股汉语热,学习汉语的热潮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了满足世界各地人们的汉语学习需求,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不仅成为各地汉语教学的中心和品牌,而且成为中华民族文化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基地。汉语教学、文化教学、文化活动三位一体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框架已然形成。

近年来,国家汉办每年都要招收对外汉语教师,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宣传中国语言文化,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但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孔子学院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途径。孔子学院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传播中国文化,不仅学生能够提升汉语水平和积累文化知识,而且当地民众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认知和了解中国。这是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设计组织文化活动不仅是汉语志愿者面试中考察的内容之一,而且是一个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

二、文化活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活动是基于文化的一种行为活动,本文研究的文化活动特指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活动,它是依附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而展开的一系列的传播、教学活动,也是有效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高珊珊(2015)认为:“文化活动是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文化教学的延伸与深化,外面广阔自由的世界才是真正的文化大课堂。”教授汉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传播中国文化,因为想要学好任何一种语言,都要对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语言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这一原则从来不会动摇。文化活动是语言教学最重要的一个辅助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活动的开展所发挥的作用不低于课堂教学。有些时候,文化活动在知识传播方面的作用甚至会超过课堂教学,因为文化活动所带来的轻松愉悦的气氛是传统课堂教学恰恰缺乏的。文化活动的内容与日常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文化活动和语言教学可以相互促进。寓教于乐。

三、当前文化活动设计的不足之处

1.活动主题系统性不强。

部分组织者认为文化活动是为了配合教学,不能脱离教学,话题受到限制。这就导致所有的文化活动和文化活动的设计完全是配合教材的教学,文化活动的主题是围绕教材的,势必存在活动主题零散、不成系统的问题。

2.活动规模受到限制。

课堂上的文化活动都是班上的学生,面向公众的文化活动常常由于宣传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导致参与人员多为学生、教师、朋友、同事,受众类型少,传播范围较小,尤其是像文化沙龙、体验交流形式的文化活动,当地的民众参与进来的人数有限,更难使各个阶层都得到中国文化的普及。

3.活动计划性不强。

组织者对文化活动的举办,前期没有进行或是深入的调查和走访,只是临时起意,按照自己的教学安排或是自己较了解的专长安排文化活动,未能充分考虑活动对象的兴趣点和开展活动的一些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组织者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进行筹备,但真正的参与者不多,收效不好。

4.活动效果难以保证。

文化活动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按照预定程序完成、参加的人感到满意,是不是就达到了文化活动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一些文化活动的形式多为动手自做、观看视频、展览等,尽管可以激发人们的兴趣,但由于缺乏深入了解,一些人不能深入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时间一长,效果难以保证。另外,缺乏文化活动的后续评估和总结,对学生和当地民众参与文化活动后的收获、提高和具体效果等都没有进行充分的考量和跟踪调查,活动后的评估总结环节,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和当地民众对文化的进一步认知,还可以为学生的语言创造锻炼和实践的机会,让整个活动效果得到增强。

5.传统文化元素涉及较多,现代文化元素涉及太少。

王玉英、李文秀(2018)考察了日本孔子学院文化活动情况发现,日本的孔子学院举行的文化活动一半以上都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中国传统乐器、中国戏剧、太极拳、茶藝、剪纸、中国结等,对中国的现代文化仅涉及“一带一路”、杭州亚运会设计吉祥物、全球化与中国、中国经济等有限的几个方面,这样做势必会导致学习者和当地民众对中国文化产生刻板的印象,不利于建立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与时俱进的形象。

四、文化活动设计的原则

1.可实施性原则。

可实施性原则指的是在设计文化活动时要考虑到文化活动能否实施的可能性。不同的国家对一些公众性的文化活动有不同的法律规定,在举办文化活动前要确保实践、场地和活动内容可以获得许可。例如要对文化活动参与的人数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对文化活动举办的场地大小和容纳能力做到有余量,一个最多只能容纳五十个人的场地,一定不能用来开展可能会来六七十人的活动。

2.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指的是文化活动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或当地人们的文化知识储备要有所启发或提升。在文化活动过程中,文化主题和语言交际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运用也提升汉语水平;当地民众在感受中国文化的同时受到汉语的熏陶,一举两得。例如,举办中国茶文化活动,在茶艺展示完成后,可以请学生亲身体验品茶、茶艺表演,也可以给学生普及有关中国茶的知识,介绍中国茶的品种、产地;还可以教授当地民众一些简单的词汇或句子,例如:“茶、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龙井、毛尖、铁观音、我喜欢喝茶”等。

3.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应该是文化活动设计时最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则。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应丰富多样、生动有趣,能够吸引活动的参与者,使参与者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把相对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让当地民众对别人口中“最难学的语言”感兴趣。这一原则要求在实施文化活动前应进行调查研究,选择学生和当地民众感兴趣的文化内容,在设计文化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参加者的年龄、性别等,设计适合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4.形式多样性原则。

形式多样性原则指的是文化活动的举办应在基于活动目的的基础上尽量让活动形式丰富多元化。例如,针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进行设计,应包括节日的来历、节日风俗习惯、节日的起源典故、节日相关的诗词歌赋等内容,形式包括节日知识的展览、节日风俗习惯的动态视频播放、相关节目表演、节日相关食物的制作和品尝、节日相关纪念品的发放等,不同形式可以同时使用,受到不同年龄、不同汉语水平人们的喜欢和欢迎,了解并体验中国的传统节日,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五、文化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文化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和灵活性,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灵活设计活动程序,不能过于复杂。文化活动因地制宜,指的是文化活动要结合具体国家而灵活变通。例如,欧美国家的孔子学院普遍表示,因涉及食品安全问题,像包饺子这类涉及生鲜食材的活动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可变通为与有餐饮资质的机构合作,或采用绒布包饺子的游戏形式,重在体验过程。另外,对活动的人数尽量不要有硬性的限制或规定,因为有些孔子学院所在的地区人口本来就很少,如果再对人数有较高的要求,活动就很难举办或顺利进行。

第二,努力实现本土化,了解当地文化,将所设计的文化活动與当地的文化结合起来。充分尊重所在国和当地的民族文化,把介绍中国的、本民族的文化和积极引进外国的、他民族的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是宣传中国文化最根本的途径。例如可以将中国的剪纸文化活动与当地的节日庆祝融合在一起,万圣节的时候可以剪或刻出“南瓜”,圣诞节可以剪或刻出“圣诞树”、“驯鹿”,相信这些剪纸比中国传统剪纸的双喜字、福字等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兴趣。避开敏感的文化主题,汉语学习者的背景不同,当今世界国际关系错综复杂,难免存在矛盾和冲突,所以在开展文化活动时要注意这一点,了解当地及学习者的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

第三,让文化活动“走出去”,不仅局限于校园和学生。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参与人员以学生和教师为主,当地民众的参与度不高。文化传播不应局限于知识分子这一单一领域,应让更多的当地民众了解中国文化,改变对中国的看法。文化活动前,应先调查当地民众的喜好和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情况,有针对性地筹划文化活动;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好文化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当代信息传播渠道的丰富性和快捷性,对文化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让更多的当地民众充分参与文化活动。

六、结语

语言是体验认知文化的第一块敲门砖。汉语教学必须具备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面向汉语教学的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汉语水平,让当地民众对汉语和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世界更加清晰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通过文化活动,从事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的学者们可以更好地讲述好中国故事,让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持续并深入发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文化的认知与体验更好地促进不同国家人民之间相互理解,让汉语教学和文化传播走得更长更远。

参考文献:

[1]郭强.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设计[J].文学教育(上),2016(9).

[2]李哈步,纪能文,肖忠民,马歇瑞,侯万春.如何通过文化活动促进汉语教学?——非洲孔子学院院长论点集萃[J].孔子学院,2010(6).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王海涛.浅谈外国留学生文化活动设计[J].现代妇女(下旬),2013(3).

[5]王学松.汉语国际教育语境下的“文化活动”刍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5).

[6]王玉英,李文秀.日本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发展策略分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5).

[7]魏言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文化活动教学设计原则[J].青春岁月,2018(11).

上一篇:管理科学毕业论文下一篇:教师安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