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范文

2023-11-20

汉语语法范文第1篇

摘要:近两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出现的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语言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发的赞同,逐渐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成熟的阶段。笔者通过自己多年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经验,概括地论述了现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初白话文在教育界的不断普及,并且白话文逐渐成为通用语言。八十多年过去了,现代汉语语法学者们仍然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的语法理论和依据,来推动语言研究的进程。从而使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视野广阔,研究理论新颖、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研究方法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1现代汉语语法的样式

在现代汉语中,语法一般是按照句子的成分来安排顺序(主语、谓语、宾语),并且规定名词后面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在状语后面,补语则在谓语的后面。在书面语言中,定语的标志是“的”,而状语的标志是“地”,补语的标志是“得”,他们三个都在定、状、补得后面,在口语上三个字的发音没区别。在现代汉语中,补语与其他语言都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起到核心表述的作用。这一表现形式被语言学者归纳为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从而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2语法范畴的研究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关注着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要确立语法范畴就必须对“词类”进行不断的探究。在五十年代时,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们对词类的区分问题进行了讨论,都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持意义标准的、持形态标准的、持广义形态标准的以及持功能标准的,但最终以“结构关系”作为主流的认识。吕叔湘明确提出“结构关系指一个词的全面的、可能有的结构关系,

不是指它进入句子以后实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关系”,这使随后所产生的“分布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1956年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中,朱德熙明确的指出了分布原则在词类区分上面的作用,提出了在语法功能中,词类的划分需要根据功能来划分,而不是根据意义划分的重要依据,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汉语语法学者在语法理论上的进一步认识。到了九十年代,汉语语法学者不再只局限于从结构的角度去划类,而是将汉语研究置身于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内,并且用综合式的观点对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作出更深层次的研究,以达到对汉语事实的了解。跨语言的研究表明,名词和动词这两种存在于所有语言中的语法范畴,其实质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处在空间关系中的事物和处在时间关系中的事件这二者在语言中的表现,语法系统中各主要词类的种种句法表现都与这种基本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的表达动机有关。汉语语法学者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得出了基于原型的词类范畴观,揭示出一系列关于词类系统的语法事实。

3对语法关系的研究

在早期,汉语的语法学者遇到如何确定汉语的主语和宾语的难题,然而只有首先寻求语义途径。例如在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中就是用“主语”“述语”来分析句子的结构和词语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使句子的结构脱节,还会造成语义关系混乱的现象,因为它完全没有顾及到形式和语义等方面的问题。

早前,丁声树通过系统运行来确立主宾语的著作《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中彻底的分析了这种方法,并指出分析的方法不仅局限于词序,而是应正确区分主谓结构和述宾结构的实质性问题。同时,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有些学者却坚持以语义的角度去理解语法关系,例如李临定在《现代汉语句型》一书中,所提出的使用“名施”“名受”等概念描写汉语句型的理论,只是单纯的想从结构角度和语义角度去分析汉语的句法特点是难以全面揭示的。

4对语法观研究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普遍存在的语文问题包括:句法、语义和语用。然而如何正确的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在语法界存在着各种分歧,例如在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中就着重强调了观察三个平面中各自的要素,把句法、语义和语用三者等量奇观,主要就是引用了语义结构分析,从而看到纯形式结构分析的局限。例如在动词中,他可以根据组合功能分出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等类别,在语义平面根据动词所联系的动元数目分出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类别;在语用平面根据动词的表达特点分出叙述动词、描写动词、措置动词、评议动词、关系动词等类别。再就是句子类别在划分中可根据句法的平面特征分析出来的叫句型,把根据语义平面特征分出来的叫句模;把根据语用平面特征分出来的叫句类。所以在这些观念的操作程序中就可以自然地描写出三个平面的语法特点。范开泰在《关于汉语语法三个平面分析的几点思考》中提出汉语研究中三个平面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的观点,就是成分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

总而言之,不论是把语言组成成分分为句法、语义和语用的,还是对同一语法形式作出的三个平面的因素分析,或是分析三个平面不同结构的,其主要的目的都是在讲“三个平面”,但是在这方面的研究中,谁是决定性因素却得不到明确的答案,如果不加以认识,有时会使它们自相矛盾,无法解决问题。90年代以后,现代汉语语法出现了新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4.1分析和综合相互依存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光靠分析是远远不够得,还需要综合。沈家煊曾指出:“从认识和思维的方式来讲,分析和综合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析主要是以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的差异来把握整个过程中的性质,单靠整体的性质是

无法真正的完全把握的”。作者在《“在”字句和“给”字句》一文中以汉语“在”字和“给”字为例证明了上述论断,讲述了一个句式并不是简单的此类序列,而是一个整体结构,只有把握整个句式的真正意义,才能分析和解释语法的现象,才能对所产生的语法理解,并且概括其意义。

4.2摆脱过去孤立概括

在我国过去的语法中,一般都是通过归纳事物的现象得出其表面规律,往往不会追根究底了解其规律背后的因素。而如今,在我国现代句法中,却远远不会满足眼前的孤立的规律性概括,而是尽量追求简单的、概括能力更加强的深层语法制约原则。例如:杨素英在《从非宾格动词现象看语义与句法结构之间的关系》中就大量讨论了人类语言中存在的非宾格动词现象,并且更深层次的分析了西方学者在汉语言应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确立了非宾格现象在汉语中的存在。在徐杰的《“打碎了他四个杯子”与约束原则》中,他对汉语语法中双宾语句式中包含的领属关系的格式进行了分析,使用了普遍语言事实验证的生成语法“约束原则”从而这种格式下,人名词之间所具备的语法地位。因此,这样的研究既深化了对汉语事实的认识,又丰富了普通语言理论。

4.3语体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

目前,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其研究规律没有一个严格区分语体的前提下的系统论著,这从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看出语体的问题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陶红印在《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中指出,汉语语法的理论没有一个近乎完美的,只有进行仔细的研究,并研究清楚主要语体之间的语言现象,才有能力和依据去逐一描述汉语中不用的语体之间所存在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大胆的回答重大语法理论的问题。

5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日益走向纵深和成熟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在各学科提出的纵深发展和向微观发展的语法领域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三平面”理论、大小“三角”理论、语义特征分析以及语用学中的焦点、预设、蕴含、语境等理论已相当普及。从而使一些语法现象被发掘出来,得以重新认识,对现代汉语语法中遇到的难题一一破解,突破难关。

5.1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互补

从这三种研究方法来看,形式主义语法起着引导的作用,引导着理论和方法的引进,认知语法则是处理和完善理论介绍和方法引进的阶段,最后功能学派则是发挥作用最明显的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有些文章必须结合汉语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有些则需要借鉴国外的理论知识,有些着需要一一对照来进行比较,有些文章则是引用别人的观点和理论,甚至有些文章一整篇都看不到一点汉语的韵味。

5.2对新理论思想和方法的探索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范畴内,加强认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是当今语法研究的首要任务,要不断的创新出新的理论依据,打破以往结构主义语法的理论基础,要重点发挥动态语言的优势,使动静相结合,从而开拓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

5.3加强比较研究

如今,把现代汉语放在人类语言的大背景中去研究,从而打破了共识和历时之间的界限,例如在现代汉语可以和古代汉语相比较,近代汉语和方言也可以运用到现代汉语的研究中来,这就可以从一定的角度去发现汉语语法的整体面貌。如有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考察了“行为动词+得/不+可能补语”,认为这种结构是一个词。“得”和“不”是中缀.因而可能补语前不能加修饰语。

5.4动静相结合

现代汉语语法在研究的过程中以句法和语义为基础,使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来更深层次对现代汉语语法进行研究,从而找出语用形式下句法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为语用因素造成的变化找出合理的解释。如定中复合词的接受程度受韵律的影响受制于语义和语用,使施事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用因素。

5.5扎实的理论依据

用来解释以前无法解释的语言现象主要依靠:标记理论、典型范畴理论、语义特征理论等形式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理论,就如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规定的,当单个名词做状语的时候,就必须仅靠动词,然而如果离开动词,就必须加入介词或者方位词等等。

5.6强化应用研究

继续强化了应用研究现代汉语语法,不仅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服务,而且为中文信息处理和一些有实用价值的边缘学科服务。然而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特别是在高校语法教材里,对于现代汉语课程中传统语法的一些概念、术语以及某些分析方法仍然在广泛地运用,随着现在科学的发展,大量新的较成熟的语法研究成果还没有及时地吸收到高校教材中来,这造成高校学生无法在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中吸收到新知识。

6总结,

目前,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存在多种学说并存的现象,使得语法界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我们必须继续保持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趋势,不断借鉴国外语法学理论对汉语语法进行研究,在借鉴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汉语与西方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任何一种有影响的语法学说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借鉴时要取其精华,剔除其不符汉语实际的部分。并且在理论和方法上不断创新,从而建立一套适合汉语特点的语法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朱德熙.语法答问[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4]沈家煊.语法研究的分析和综合[J] 外语教学研究,1995,(2):14一19

[5]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J] 中国语文,1999,(2):38~43

[6]阎仲笙·现代汉语[M]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88

[7]邢福义·现代汉语(修订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8]徐杰.两种保留宾语句式及相关句法理论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9,(1):9~15

[9]吴福祥.汉语语法化演变的几个类型学特征[J].中国语文,20o5,(6)46-48.

[10]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教学说明与自学参考(增订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作者:

蒋于花 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汉语语法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语的句法和词法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轻松、快速和准确地解读文言文。

文言文,是古人用书面用语写成的文章。运用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不仅可以清晰地透视文言文语法现象,快速准确地解读文言文,而且对初次大量接触文言文的初

一、高一学生来说,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加轻松有效地学懂文言文,从而很好地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一、运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进行古今句式比较,正确理解句意

现代汉语中常式句一般表达形式为: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补语)

我们可以把现代汉语的常式句作为“标准句式”拿来与文言文的句式进行比较,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古今句式的不同之处。从而识别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

下面以文言文“倒装句”为例来谈谈这一方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的倒装句,也叫“变式句”,就是句子的表达形式不同于现代汉语“常式句”的句子。

1、“大哉,尧之为君也!”此句中“尧之为君也”是个主谓短语,意思为“尧作为君主”。“尧作为君主”怎样呢?没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需要进一步陈述,说明,形容。而“大”是形容词,意为“伟大”,是要陈述,说明,形容某个对象的。这样“尧之为君”与“大”构成主谓关系,但句子形式是先谓语后主语,不符合我们现代汉语通常的表达习惯,明显属于主谓倒装。说话人为了强调谓语,把谓语前置了。学生有了这样的认识,在理解翻译时只需把主谓关系理顺即可。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让学生划分此句的句子成分可以发现:蚓(主语)+无(谓语)+爪牙(宾语)。主谓宾完整,“利”似乎多出来了。但依据词类知识,“利”是形容词,意思为“锋利”,在句中应作定语或谓语,“什么锋利呢?”,在句中该词语修饰的对象只能是“蚓”或“爪牙”,而“锋利的蚓(蚯蚓)”是讲不通的,只能修饰“爪牙”。因此,“利”是“爪牙”的定语,应该在“爪牙”的前面。该句是把定语后置了,这是个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学生只需把定语提放到中心语前面即可。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形似酒撙,饰以山龟鸟兽之形”。以上三句中“于蓝”、“于余”、“以山龟鸟兽之形”都是“于(以)+名词”构成的介宾短语(介词结构),均置于谓语动词的后面。用现代汉语的句法知识分析,它们处于谓语后面,既不能作宾语(介宾短语不能作宾语),也不能作补语,而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一般作状语。实际上,三个介宾短语都修饰句中谓语作状语,分别表示比较、对象、方式,属状语后置。翻译时,学生只要把介宾短语提前,放置于谓语动词前即可。

汉语语法范文第3篇

一、什么是偏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 快八点了,你起床了。

二、语法偏误的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什么你要买?

那个天我们没有去公园。

三、常见的语法偏误

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有四种:遗漏、误加、误用和错位。

(一)遗漏(缺失)

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 排队的人很多,厅里面热闹。 有一条蛇掉进缸。

即使你们不同意,我要买这本书。

他连最简单的汉字也写不好,复杂的汉字写不好。

二、误加(多余)

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 我昨天不在了家。 他从来一次也没说过谎。

三、误代

误代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 我没有够的钱买车。 一件衣服被他撕破了。

生活中,谁有干涉别人的资格呢?特别是恋爱,局外人别干涉。

举办奥运会有很多好处,那就是我的看法。

四、错序

是指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位置不当。 下楼两个外国人住。

汉语语法范文第4篇

一、什么是偏误

偏误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不自觉地对目的语的偏离,是以目的语为标准表现出来的错误或不完善之处。这种错误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反映了说话人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能力范畴。

天上都是黑云,看起来下雨了,我们快回家吧! 快八点了,你起床了。

二、语法偏误的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母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影响。

什么你要买?

那个天我们没有去公园。

三、常见的语法偏误

常见的语法偏误主要有四种:遗漏、误加、误用和错位。

(一)遗漏(缺失)

是指在词语或句中缺少了某些该用的成分。 排队的人很多,厅里面热闹。 有一条蛇掉进缸。

即使你们不同意,我要买这本书。

他连最简单的汉字也写不好,复杂的汉字写不好。

二、误加(多余)

是指在不应该使用某一词语或某种句法成分时使用了该词语或成分。

我们班有十五个学生们。 我昨天不在了家。 他从来一次也没说过谎。

三、误代

误代是指由于从两个或几个形式中选用了不适合于特定语言环境的一个而造成的偏误。 我没有够的钱买车。 一件衣服被他撕破了。

生活中,谁有干涉别人的资格呢?特别是恋爱,局外人别干涉。

举办奥运会有很多好处,那就是我的看法。

四、错序

是指句中的词语或成分位置不当。 下楼两个外国人住。

汉语语法范文第5篇

课程类别:专业教学课程

授课对象:中文专业(专科升本科) 课时:54 主讲教师:朱景松

指定教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增订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

教学目的:现代汉语是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既是一门理论课程,又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学生要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更好地了解现代汉语,从理论上提高对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汉字的规律性的认识,形成并提高对现代汉语的分析能力,提高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突出现代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现代汉语与相关语言的比较,形成注重汉语特点的意识,以便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1 绪论

第一节 概说

一、语言、汉语、现代汉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汉语是汉民族的母语。

现代汉语是21世纪初汉民族的母语。广义的和狭义的现代汉语。口语和书面语。文学语言。

二、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

共同语和方言的概念。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定义的确定。

现代汉语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关于方言区划分的几点交代。

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的地位。国内。国外。

2 第一章 语音 第一节 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

二、语音基本概念:音节。声母、韵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音素。元音、辅音。

三、记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现代汉语的32个音标。 第二节 声母

一、声母的发音: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二、声母辨正 第三节 韵母

一、韵母表

二、韵母的分类

三、押韵

四、韵母辨正 第四节 声调

一、声调的概念:调值和调类。

二、普通话声调

三、古今调类比较

四、连读变调: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和“不”的变调。“七”和“八”的变调。

五、声调辨正 第五节 音节

一、音节结构

一个音节中最少要出现一个音质音位,至多可以出现四个音质音位。

一个音节中可以有一个、两个甚至三个元音音位,两个以上元音音位出现在一个音节里时,一定要连续排列。

一个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也可以出现一个或两个辅音,分别出现的声母或韵尾的位置上。

每一个音节里韵腹和声调不可少。

二、拼音

3 声母、韵母拼合规律。

三、拼写规则:字母y、w的使用。隔音符号的使用。省写。标调。连写和大写。 第六节 轻声、儿化和其他音变

一、轻声

轻声的定义。轻声的分布。轻声的作用。

二、儿化

儿化的定义。儿化韵的发音。儿化的作用。

三、其他音变 语气词“啊”的发音。

4 第二章 汉字 第一节 概说

一、文字与语言

二、汉字的性质

三、汉字的特点 第二节

汉字的源流

一、汉字的起源:汉字起源于夏商之际,有的3000多年的历史。

二、汉字形体演变

古文字阶段的汉字:甲骨文。金文。六国文字。秦系文字。 隶书阶段的文字。 楷书阶段的汉字。 第三节 汉字的字形

一、“六书”理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说评论。

二、现代汉字字形分析

1.笔画和笔顺: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 2.部件。

3、整字。

三、现代汉字的构字法

第四节 汉字的字音

一、字音的确定

汉字的字音取决于所记录的语素的发音。

二、异读字

异读字的成因。异读字的审音。

三、多音多义字

常读音。次常读音。罕读音。

四、同音字 同音字的成因。 第五节 汉字的字义

一、字义与语素义

字义来自所记载的语素的意义。

二、单义字

单义字的定义。单义字出现才场合。

三、多义字

多义字各意义没有联系。多义字各意义有联系。多义字个意义本来有联系,今看不出联系。

第六节 汉字的字序

一、字序重要

二、音序

三、部首法(形序法之一)

四、笔画笔形法(形序法之二) 第七节 汉字的整理和简化

一、异体字的整理:《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二、汉字简化:简化的方法。

三、其他方面的整理

第八节 汉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汉字规范标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新华字典》。

二、正确使用汉字,消除社会用字混乱现象

三、汉字的标准化: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6 第三章 词汇

第一节 词的构造

一、词: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义结合体。

二、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语素的分类:词根和词缀。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与不定位语素。

三、单纯词:单音节单纯词。双音节单纯词:联绵词(双声、叠韵)、音译外来词。

四、合成词:复合、附加、重叠。

五、简称:减缩。紧缩。数字概括。 第二节 词义

一、词义及其性质:客观性。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二、词义构成:理性意义。评价意义。语体意义。形象色彩。

第三节 词义分析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义项。单义词定义。多义词定义。

二、多义词义项分析:共时与历时。

三、多义词与同音词:现实的联系。历史的联系。心理的联系。

四、义素和义素分析:义素的定义。义素分析的方法。义素分析的作用。

第四节 词义聚合——语义场

一、语义场

二、同义词与同义义场

三、反义词与反义义场

第五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一、基本词汇:稳固性。能产性。普遍性。

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

三、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

四、行业词语、隐语

第七节 熟语

一、成语:定义。特点。来源。构造。

二、惯用语:定义。构造。意义。

三、歇后语:定义。分类。意义和使用。 第八节 词汇的发展和词汇规范化

7

一、词汇的发展

二、词汇规范化:新造词的规范。外来词的规范。古语词的规范。方言词的规范。

8 第四章

法 第一节

一、语法

语法是词、词组、句子,甚至句组的组织规则、结构规则。

二、语法的性质:抽象性(或称概括性)。稳固性。民族性。系统性。生成性。 第二节 语法单位

一、语素

二、词

三、词组(短语)

四、句子 第三节 词 类

一、词类概念及分类标准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实词:名词、数词、量词(以上为体词)、动词、形容词(以上为谓词)、区别词、副词、 代词(代实词)。

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代词(代虚词)。 叹词、拟声词。

实词和虚词:按传统的处理方法,实词能作句子成分,虚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体词和谓词:谓词作谓语能力最强,体词作主语能力最强,作谓语能力较弱。

三、名词

个体名词/可数名词。物质名词/不可数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名词的语法功能:

名词的确定:先确定是体词。体词中能受数量词限定,或能放在介词“在/到”后面的是名词。

四、动词、形容词 鉴别方法:不/没有。

用带宾语和加“很”来分清两类的界限。

动词:动词的功能。动词的小类。动词重叠。带“了、着、过”

形容词:形容词的功能。重叠。形容词小类: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关于形容词使

9 动转化问题。兼类问题。

五、区别词

功能:作定语(加“的”)。

六、数词、量词 数词:基数词和序数词。 量词:

名量词(个体量词、集合量词、单位量词、复合量词、借用量词)。 动量词(次、下、回、阵、顿、番、遍、场、趟、通)。

七、副词

只能作状语的是副词。 副词小类。

八、代词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代词的运用:避免指代不明。人称代词的活用疑问代词的任指和虚指。

九、介词

介词的识别。介词的功能。

十、连词

和、同、跟、与、及,或

不但、而且、如果、既然、尚且、何况…… “和”的用法。连词“和”与介词“和”。 十

一、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动态助词:了、着、过。 比况助词:似的、一样。 十

二、语气词

啊、吗、吧、呢、了、罢了、来着(的)。 十

三、叹词、拟声词 十

四、词的兼类 第四节

短语及其分析

一、短语的类型

10 内部构造。短语的功能。

偏正短语。述补短语。述宾短语。联合短语。主谓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

二、复杂短语的分析 复杂短语。层次分析。

三、歧义短语

短语里某个词词性不同,可能引起整个短语歧义。 短语的层次划分不同,可能引起整个短语歧义。 短语的结构关系不同,可能引起整个短语歧义。 短语里某个词语义指向不同,可能引起整个短语歧义。 第五节 主谓短语:主语和谓语

一、主语和谓语的意义

主语是话题,谓语是对话题的陈述。

二、主语的构成和分类 主语的构成。

主语分三类: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当事主语。

三、谓语的构成及其分类

动词性词语,形容词性词语,名词(体词)性词语,主谓短语。 动词谓语、形容词谓语、体词谓语、主谓谓语。

四、动词谓语

五、形容词性谓语

六、名词(体词)性谓语

七、主谓词组作谓语

八、主谓句的分类

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体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第六节

述宾短语:述语和宾语

一、述语和宾语的意义

述语表示行为、动作,也可以表示判断、存在等意义。宾语是述语所涉及到的对象。

二、宾语的构成和分类

能作主语的词语一般都可以作宾语。

11 宾语分受事、施事、当事三类。

三、从宾语看动词:有的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有的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有的动词既可以带名词性宾语,也可以带动词性宾语。

四、双宾语

给予义动词:给、送、赔、赠、卖、教(阴平)、告诉、问、通知。 有些动词带“给”也能带双宾语。

五、存现宾语

名词性词语1+动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2 第七节 述补短语:述语和补语

一、述语和补语的意义

补语补充说明趋向、结果、可能性、状态或程度。

二、述语和补语的构造

三、趋向补语

趋向补语由趋向动词充当,表示动作的趋向。 趋向补语的虚化或引申用法。

四、结果补语

补语表示述语所显示的动作、行为的结果。述语是动词,补语是形容词或动词。

五、可能补语 三种类型:

一类是由趋向补语、结果补语扩展而来。表示主观或客观上有无取得动作结果的可能性(趋向的实现也可以看成一种特殊的结果)。

一类类由“得/不得”(·de/·bu·de)充当,主要表示客观上、情理上是否允许。 第三类由“得了/不了”(·deliǎo/·buliǎo)充当,主要表示主观上有无能力,也可以表示情理上是否允许。

六、状态补语

补语可以很复杂,成语、复杂的动词和形容词性词组、主谓结构都可以充当状态补语。

七、程度补语

“极”、“坏”、“透”、“死”、“多”后面都带“了”。程度补语有时仅仅是形式,哪怕 补语没有出现,也可以显示程度深。

第八节 偏正短语:定语和状语

一、定语和状语的意义

定语:性质。状态。质料。领属。数量。用途。 状语:状态。程度。地点。方位。时间。方式。

二、定语的构成

三、复杂定语 三种情形。 复杂定语的次序。

四、状语的构成

五、复杂状语 三种情形。 复杂状语的次序。 第九节 句 型

一、现代汉语的句型系统:现代汉语句型表。

二、“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及其使用条件。

“被”字句及其使用条件。

三、连谓句和兼语句

兼语句和主谓词组作宾语的句子的比较:看动词1,语音停顿,插入。

四、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拟声词句。 第十节 复 句

一、复句的定义和特点

二、复句的类型

并列(一般并列。对比)。顺承(连贯)。解说。递进。选择。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目的。

三、多重复句的分析

多重复句的分析示例。

第十一节

句子的语气

一、句子的语气分类和语气词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呼应句。

13 语气词:啊、吧、呢、吗、了、罢了、来着、欸、呕、嚜(、的)。

二、陈述句

“了”表示新的情况,“的”表示本来如此。

“呢”有夸张色彩,让人确信;用“罢了”有故意往小里说、故意缩小的意思。

三、祈使句

祈使句表示指令、祈求等意义。

“吧”带有商量的口气。“了”多用于否定形式。

四、疑问句 特指问句。 是非问句。 选择问句。 反复问句。

五、感叹句

第十二节

常见的语法错误

一、语法错误概说

所谓语法错误,有时包括语义的问题。

二、句子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宾语的中心语残缺。谓语残缺。定语、状语残缺。

三、相关的成分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大量的是语义上的。主语和谓语不能搭配。述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联合成分的类别混乱。

四、词语位置不对 主要是修饰语位置问题。

五、杂糅

同一个意思两种说法的混用。 两个句子“焊接”在一起。

14 第五章

第一节

修辞和修辞学

一、修辞的含义

二、语言环境

第二节

词语的选择和使用

一、选择和使用词语的一般要求

二、选择词语的进一步要求 第三节

句式的调整和使用

一、句子成分易位

二、主动句和被动句

三、肯定句和否定句

四、长句和短句 长句化短句。

五、整句和散句

把整句和散句结合起来使用,正散兼行。

六、紧句和松句

句子结构紧凑的为紧句,结构松弛的为松句。

七、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第四节

常用的修辞方式

一、比喻

二、借代

三、比拟

四、夸张

五、反语

六、双关

七、婉曲

八、排比、层递、反复

九、对比、映衬、对偶

十、拈连、通感、仿词 十

一、设问和反问

15 十

二、顶真和回环

十三、警策

四、辞格的综合运用

阅读书目

一、 教材(与本课程选用教材对照阅读)

《现代汉语》(重订本),胡裕树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阅读材料》(朱景松编),苏州大学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印。

二、现代汉语各要素研究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侯精一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音学教程》,林焘、王理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字学纲要》,苏培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丁声树等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口语语法》,赵元任著,吕叔湘译,商务印书馆。 《语法讲义》,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 《语法答问》,朱德熙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语法论文集》(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

三、理论知识

《语法》,[英]弗·帕默著,赵世开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胡壮麟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语用学》,姜望琪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 《新华字典》(第10版),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八百词》(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

16 《语言文字规范手册》(1997年重排本),语文出版社。 《汉语动词用法词典》,孟琮等著,商务印书馆。 《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郑怀德等著,商务印书馆

上一篇:石化行业下一篇:石化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