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

2023-05-03

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1篇

1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 学生的求知欲越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 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2在数学问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搬进课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扎实。教师将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体现在教学全过程, 紧密结合教材中中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实际问题渗透学生自主创新性性的研究型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发发展个性特长, 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努力促进学生提出出问题,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反思;促进学生讨论问题,增强问题意意识,培养质疑精神;促进学生自觉地把问题专题化。

新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革传统统教学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状况。使学生能将学到数学知识能应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这也是我们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方面。利用数列知识解决购房、购车分期付款问题,利用函数求最最值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最佳方案问题, 等等。带动学生去研研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研究性学习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真正的做到使学生学以致用。数学的应用不仅是应用数学知识识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出问题,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与实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数学学问题,研究数学问题,建立解决各种问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生一方面能用所学的数学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另一方面又能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成数学的模型, 数学的研究性学学习就在这样的过程中循环推进。

3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 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 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 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4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 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适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换一句话说,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尽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以及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应以平等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 通过与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应指导学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教师应作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总之,“研究性学习”旨在将学习更多地看作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 通过主要采取研究性学习方式实施的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掌握和运用一种现代数学的学习方式,学会主动学习、终身学习,而且可以促进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学会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的提高。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可以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2篇

摘 要:聚焦“低碳生活\",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引入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之中,运用基于“低碳生活\" 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塑造学生,把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落脚点,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低碳生活;可持续发展教育;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对现代课堂常规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超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标准》还强调“‘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一线数学教师要立足本学科,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引入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之中。通过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一,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启蒙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绿色生活\"意识。下文,笔者将针对《巧用“低谷电\",环保进我家》这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专题设计,围绕“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知行并进”这种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具体阐释。

一、研究目标锁定“低碳”

电,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它为人们提供能量,人们依靠它创造文明。伴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此也带来了用电负荷的急剧攀升,电力供应缺口日益加剧,城市供电形势异常严峻。与此同时,低谷电过剩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教师基于上述实际情况,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进行了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专题设计。该教学设计着眼于生活中的数学,强调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通过实践来求证检验,并借此来培养学生熬践行能力与科学素养。

二、研究内容紧扣“低碳”

可持续发展教育应贯穿予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科教学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路径。

《巧用“低谷电\",环保进我家》这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专题,与学科教学内容密切关联。高年级小学生已经掌握了“统计与概率\"、“统计表与统计图\"等方面的数学知识,借助《巧用“低谷电”,环保进我家》学习、实践、探究活动,扩大了学生处理生活信息的范围,凸显了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进而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现实生活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研究拓震围绕“低碳”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说到底,是一种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体验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探究未知,是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要求和追求。因此,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对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性延伸,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的局限,学习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真正起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实际功效。在《巧用“低谷电”,环保进我家》实践探究活动中,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由课内研究引向课外探索,针对以下7个问题,积极开展家庭生活用电调查,即:

1、你的家庭中有哪些日常家用电器?

2、你的家庭巾除日常的家用电器外,还有哪些耗电用品?

3、你的家庭中哪种电器耗电量最大,每天耗电多少度?

4、家庭每月耗电多少度,支出的电费是多少?

5、你知道什么是“峰谷电”吗?“峰谷电”的电价是多少?

6、请谈一谈你打算如何有效利用“低谷电’’?

7、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节电方法。

通过对以上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拓展性延伸,学生努力去解决生活化的、开放的数学闯题,不仅使“低碳生活’’理念得到进一步传播,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低碳生活捧的现实意义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深刻内涵。

当今时代,新课程改革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数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从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而且还能使学生自主发现、建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充分反映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性\"理念.

本文所呈现的这一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专题,教师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围绕中心,把握重点,既没有失去学科特质,也没有游离于教育主旨之外,学生所参与的“数学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而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具有鲜明可持续发展教育特色的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思维实践活动。学习专题的研究目标锁定“低碳”,研究内容紧扣“低碳”,研究方式倡导“低碳\",研究拓展围绕“低碳”,通过对生活实际的列举分析,使孩子们认识到了“低碳生活\"的重要意义,唤起了学生“节能减排\"的责任感和携手共创可持续发展美好明天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罗 洁,钱丽霞等.在我们的学校引入可持续发展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史根东,王桂英.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教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3篇

1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征

对数学学科而言, 研究性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数学问题的深入探讨, 或从数学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 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因此, 适合于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接受性。研究的问题的深浅程度与思维活动的开发, 要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 切勿盲目拔高。 (2) 探究性。课堂上要研究的问题与一般信息性问题不一样, 它要求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维, 引导学生的探究热情, 诱导他们深入研究、不断创新, 从中体验到研究学习的真谛。 (3) 开放性。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问题一般没有完备的条件或现存的结论, 即“开放”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问题解决途径或得出不同的结果, 使得不同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的机会。 (4) 社会性和实践性。如果我们研究的问题带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懂得只要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世界就能发现到处都有数学, 数学原理是那么贴近生活, 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激发学生产生持久研究的不竭动力。

2 课堂教学中研究性课题的设计实践

2.1 挖掘教材, 在概念、公式、定理的教学中设计研究性课题

许多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具有丰富的内涵, 因此可将某些概念、公式、定理列为研究性课题, 让学生自主挖掘、探索, 为学生创设像数学家研究数学问题一样的“再研究”情境,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研究性课题例1在椭圆第二定义的教学中, 若按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册 (上) 第101页“由例4可知”的方式给出椭圆第二定义, 会使学生感到困惑:为什么会在椭圆外出现这样一条直线?怎么想到用这种方式给椭圆下定义呢?用其它的方式来定义行吗?还存在第三定义吗?不管教师怎么讲, 学生都是难以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进行反思和探索, 由此引出椭圆的第二定义。

先让学生观察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从方程

入手, 提出问题:此等式除了平方外, 还可以如何变形?很自然有同学给出

再让学生阅读课本第100页中例4的解答, 这样学生能自然地接受椭圆的第二定义, 同时对准线也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抓住时机, 接着提出以下研究性课题: (1) 由椭圆第二定义推导焦半径公式; (2) 椭圆有第一、第二定义, 是否还可以挖出一个第三定义呢?这样通过对椭圆定义的研究性学习, 使学生获得了亲身经历实践的体验和感悟。学生不仅牢固地掌握了本节知识, 还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质疑、乐于研究、勇于实践、积极向上的精神。

2.2 精选例题, 引申拓展, 设计研究性课题

高中教材因受众多因素的限制, 对知识的阐述具有一定的局部性和特殊性, 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教师有意识地精选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题, 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揭示其丰富的内涵, 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 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习题引申拓展, 设计探究型研究性课题, 指导学生探究,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3 选择数学开放性问题作为研究性课题

数学开放题能促进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 深入地思考问题, 并用科学的思考方法去探索、发现、归纳数学问题, 有利于为学生探索和准确认识自己提供时空,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 选择开放题作为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

研究性课题例2直线y=2x+m与抛物线y=x?相交于A、B两点, 求直线AB的方程。 (要求补充恰当的条件, 使直线方程得以确定) 。此题一出示, 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 学生们补充的条件有:

(1) 已知|AB|=m;

(2) 若O为原点, ∠AOB=90°;

(3) AB中点的纵坐标为6;

(4) AB过抛物线的焦点F等等。所涉及到的知识有韦达定理, 弦长公式, 中点公式, 抛物线焦点坐标, 两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等。

通过对数学开放题的研究性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应变能力, 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3 结语

课堂研究性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发现、自我学习, 主动建构认知结构, 合作切磋、协同学习的机会, 是最现实而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不仅因为学科可以为研究提供支持, 而且能让所有教师参与进来, 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广泛开展, 同时也促使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明天的创造源于今天有效的学习和科学的训练。我们要不断努力, 用创新教育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力求从最少的问题中发现最多的规律, 受到最好的启发, 得到最有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让研究性学习真正成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支点。

摘要:随着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深入, 我们越来越感到研究性学习不应只作为一门课程来开发, 还应作为学习的方式渗透到学科教学当中。为此, 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

参考文献

[1] 郑叶姣.在数学课程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5 (5) .

[2] 陈晓翔.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J].攀枝花大学学报, 2001 (4) .

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4篇

2000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稿) 中提出了“研究性课程”的概念, 并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与劳动技术教育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实践”课程。总所周知,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数学学科知识的高度抽象性, 能使学生在思考数学概念建立背景时对数学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加深对数学这一学科本质的认识, 从而逐渐形成对数学的理解与感悟能力。在笔者的实际教学中, 主要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和学会分享与合作的能力作为高中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研究性学习注重数学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联系, 同时关注对自身数学学科发展的积极意义。当然,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进取精神及其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也显得异常重要, 而且这种研究气氛能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索的机会。

2 高中数学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研究性学习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亮点和难点, 作为一种重要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载体, 在我国教育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此, 我们对高中数学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 主要从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和在实施中的问题两个方面出发。

2.1 数学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 并不只是为少数优秀学生开设的课程, 能有效避免数学研究性学习成为新的学科竞赛, 导致又一轮的恶性循环。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自动探索问题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能鼓励学生接触数学学科前沿, 提高其自身数学综合素质, 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生活, 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 在关注高考的同时更多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 这是高中阶段学科教育肩负的更为重要的使命, 研究性学习未学科教学完成这一使命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也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因此,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已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纳入必修课程的范畴, 这使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的灵活和自主性增加, 将会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并从制度上保障这一活动的深化。

2.2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在实施中的问题

针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对部分高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现各校师生均知道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这表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都以深入人心, 但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仍存在一些较突出的问题。

2.2.1 一些薄弱学校进入了认识的误区

在一些硬件条件较差的学校调查时, 发现被访教师普遍认为学校学生基础薄弱, 没必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虽然研究性学习需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 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某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但根本上研究性学习只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种学习方式, 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并不能因学生基础较差就拒绝开展。针对学生基础薄弱的问题, 我们可降低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难度, 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的目的。

2.2.2 多数学校进入了操作的误区

调查中发现, 很多学校将复杂的应用题当作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进行讲解分析, 进入了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误区。实际应用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载体, 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但研究性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分析、讲解式的数学应用题教学。它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学习方式, 其探究对象可是实际应用问题的推广, 也可以是一道例题、一个定理的引申。

2.2.3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普遍过于草率

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需教师真正地参与其中, 如果仅凭学生提交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或研究论文来断定其好坏, 这既不科学也不负责任。其实, 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并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身的学习习惯和方式, 培养探究意识,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改进高中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3.1 注意课改下教材内容的选取

从科学研究的意义上讲,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课题的主要选题来自于书本后的小型课题, 一般的, 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应遵循价值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课题的选取应适合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 并可以将其从生活实践中提取。对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 以及学生通过媒体所了解的一些热门话题, 从中提出与数学有关的研究性课题, 也是比较合适的。

3.2 合理安排研究性学习的时间

第一学期可进行综合性的课题研究, 在学期结束时并可基本上完成研究课题;那么在第二学期学生之间就可针对课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结构, 这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时间较合理的安排。

3.3 注意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与其他类型的学习方式相比, 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研究的结果;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 而非掌握知识的数量;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 获得感悟和体验, 而非一般地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 而非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竞赛得奖。在综合性研究课题的进行过程中, 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学习探究活动是采用较多的一种研究方式。一般情况下课题小组由3~6人构成, 在推选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为组长的前提下, 邀请具有一定专长的人为指导老师, 统筹整个探究性活动的研究方向以及需完成的任务。且在研究过程中, 课题组成员各有分工, 各展所长, 又协作互补, 共同进步, 充分体现了科学合作的精神。同样的, 也可采取个人研究与全班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模式, 以期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 当然好的课题小组并不拘泥于某一具体的模式, 关键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效果。

4 结语

数学研究性学习对数学教师在知识、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数学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常规的教学与学习方法, 这就需要传统的教师培训机制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不断完善, 以培训出适合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师, 为学生更有效地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保障。

摘要:高中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的积极展开,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创新性精神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 研究性学习已作为一项全新的必修课程摆在教师与学生面前。本文主要就高中数学课堂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叶平, 姜瑛俐.研究性学习的原理、方法与实施[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

[2] 温琦.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3) .

[3] 陈爱华.数学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渗透[J].上海中学教学, 2003 (4) .

[4] 倪红升.新课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若干选题[J].数学通报, 2007 (6) .

数学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5篇

1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际应用

1.1研究性学习模式在课堂上的应用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无非是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知识点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学生的大脑思维已经被传统固定的教学模式束缚,并且大脑已经默认,学习就应该如此并死记硬背。 而研究性学习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脱离课本,结合实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最终得出结论。 另一方面,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观察已知实际,通过深入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由此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而言,数学课本中对公式的推导都是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此要求学生自己结合已知,运用大脑,推导结果,最后与课本比较,找出其中的不足。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及时给学生提供所需的信息。

1.2研究性学习模式在主观问题上的应用

数学是一门理论学科,有相应的答题模板,在应用公式及定理解决问题时,当然需要墨守成规,按照步骤一下一下进行。 而数学中也存在相对主观的问题,或者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对于开放性问题的解答中当然离不开发散性思维模式加以辅助,比较常见的“鸡兔同笼”问题,如果按照知识点,按部就班引入未知数,通过建立二元一次方程解答, 最终能够得到答案。 但是,如果结合实际问题,从另一角度出发,让鸡和兔同时抬起两只脚的思路,很容易得出兔子的数量, 这无疑节省时间,更快得出结果。 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开放性问题中,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一个典型特例,这种结合实际的思维可以避免学生仅仅停留在对数学知识点的固定应用之上,对学生大脑潜力的开发大有助益。

1.3课后数学建模中对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

除课堂上对数学问题、实际问题的灵活解答外,课后的数学探索和竞赛中数学建模更是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另一大典型特例。 初中生数学学习阶段的建模应用相对来说不算太难理解,当确定所研究的问题时,需要通过一系列深入调研,了解信息并收集整理,做出合理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规律得出结论。 然后结合实际,验证所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数学建模分析结果,以此确定该模型建立是否恰当。 学生对该建模方法的简单运用就是在学习研究性的学习模式,通过这些过程,初步锻炼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思考和实干能力,该实践锻炼是课堂上文字与符号所不能比拟的, 也是最容易促成学习有效方法的途径。

2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2.1有利于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

初中数学教育有利于养成学生思考问题的严谨性和全面性,在此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渗透更是通过密切结合实际锻炼学生思维的缜密。 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能主动对问题思考做出些许主观分析,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相影响思想,激发大脑潜力,让学生思维不受限制,无限发挥。 教师在不断开发学生大脑潜力过程中, 适当的对合理有益的分析结果作出评价,加以总结,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 这种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数学学习中的渗透通过影响学生智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把数学学习转化为学习兴趣, 并使学生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在数学上有所深造,因此,研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大有裨益。

2.2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研究性学习模式就是从学生大脑出发, 以学生主观意识为驱动力,在充分观察实际情况之后,理论联系实际,对问题作出分析。 一般情况下,当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第一反应基本上都是套用公式解决,大脑除了记忆公式与计算的功能之外,别无其他。 而研究性学习模式正好可以弥补这点不足,让学生不仅在学好数学理论基础知识之外, 还能及时巩固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做到灵活多变。 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应用,并养成灵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养成,有助于解决今后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更多问题。 所以,对学生而言, 最为重要的并非是成绩排名的高低, 而是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形成,这将是学生受益一生的宝藏。

2.3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新型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通过频繁的联系实际,不断地吸收先进信息,按照适应潮流、紧跟时代的学习方法,解决学习和现实生活中的所遇到的问题。 这种学习方法通过与外界的信息良好互动,给学生学习生活氛围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在这种具有创新意识的氛围中能够大大提高自信力,加强思想活跃程度,这些积极因素对学生活波开朗性格的养成尤为重要。 而数学学习就需要活跃因子的不断加入,需要积极因素改善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发散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谐、活跃的数学问题解决环境。 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模式,对学生活跃性格的养成尤为关键。

3结语

综上所述,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新型且开放的问题解决方法,通过区别于传统问题解决的模式,在观察案例、分析现象, 并通过设想、假设得出结论,并验证与实际中。 该过程需要创新因素的踊跃参与,也需要学生大脑潜力的不断开放,使学习从任务式的性质转变为兴趣,这对师生来讲均是十分有利的。 此类实用的新型学习方法也将运用于各个学科, 在今后的学习中渗透到学生生活及学习的诸多方面,使学生从中受益。

摘要:新课标的改革及教学模式的相继变化,引发了一系列教学方式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知识的更新,创新性的学习模式逐渐被广大师生所接受,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也随之更加富有研究性,鉴于此,笔者从分析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案例入手,总结了研究性学习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深远影响。

上一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下一篇:高二研究性学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