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游戏范文

2023-09-26

数学游戏范文第1篇

【摘要】  为了有效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和发展,满足初中数学教学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应适当在教学课堂增加数学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掌握相关的课文知识,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中加入游戏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游戏 教学课堂

前言

初中数学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系统知识,学习的难度和强度也相应地有所提高,而部分学生还未能从小学的学习状态中转变过来,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教师应该根据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认识到在教学课堂中加入游戏教学的重要性,而如何在课堂中引入数学游戏,并让学生从中受益需要进一步的尝试。本文主要从数学游戏对课堂的作用出发,结合实例探讨构建数学游戏课堂的教学模式。

1.数学游戏对初中数学课堂的作用

部分学生认为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且不易于理解和记忆,为有效改变当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中引入数学游戏,教师为游戏主导,学生为游戏主体,让学生在开展和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能达到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保持高涨热情参与课堂学习的作用。设定与社会实际相联系的游戏内容,能让學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另外,设定益智类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游戏解决数学问题时,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游戏类型的设定有多种多样,教师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主设定适宜的游戏,才能保证数学游戏能对初中数学课堂起到积极的作用。

2.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实践

2.1将课堂知识应用在数学游戏中

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准确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学会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很广泛,但是许多学生尚未认识到。单纯的课堂练习很难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数学游戏,让学习在游戏中有效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如九年级上册《概率的初步》内容教学上,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概率的基本运算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大转盘”游戏。由一名学生扮演超市的营业员,向全班学生宣讲今天的超市活动:顾客购买物品满99元即可获得一次转动大转盘的机会,转盘一共分成12等份,等份分为5元、10元和15元的代金券或谢谢参与。教师在课堂上制作一个模拟的大转盘,由学生到大转盘前模拟顾客转动,并算出自己获得该面额代金券的概率和中奖的概率。教师的游戏设定中,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能让学生感受到游戏的真实性,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合理应用课堂知识,而且让学生了解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2在课堂导入中应用数学游戏

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有趣性,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导入环节开展游戏,以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教学中,开展“猜年龄”的游戏,设定游戏的胜利者可以拿到教师的奖励。教师首先请两位学生站在讲台上说明游戏规则,甲学生说他比乙学生大3岁,并请其他学生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等式。很多学生很快列出了等式,假设甲学生的年龄为x,乙学生年龄为y,则等式为:x-y=3。教师提问x-y=3这个等式有多少个解,有的学生犹豫不敢说,有的学生大胆的回答有无数个,教师表示赞许后引出课堂的内容: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每个项指数都为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个解。教师通过课堂游戏让学生理解了一个知识点的定义,有效地指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思想。接下来,教师则请乙同学继续说出下一个等量关系,他与甲同学的年龄之和为27,则等式关系为:x+y=27。教师根据学生列出的两个等式组合起来,就成功引入课堂的主要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师通过简单的游戏方式导入课堂,成功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游戏中引起思考,有利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教学活动中。

2.3在定理的学习中应用数学游戏

初中的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掌握许多定理,尤其是四边形学习的内容。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且相似性较大,许多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易出现概念混淆或使用不当的情况,为有效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四边形的定理,教师可以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应用数学游戏。

如八年级下册十九章《四边形》的内容教学,四边形学习内容需要学生记忆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比较多,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和菱形等。为帮助学生方便记忆,教师可以应用“比一比谁的反应快”游戏,例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分别为3个和4个,教师制作出7张小卡片并标上序号,请7位学生任意选择一张,要求每一位学生记住自己手中卡片的内容;接着教师读出序号,拿着该卡片的学生需要立刻站起来背出卡片内容,反应较慢的学生需要继续参与游戏,反应快的学生则可以任意选择下一位接替者。开展这类具有竞争压力的游戏,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之间学习的竞争力,但是教师需要充分讲解游戏规则,保持学生参与游戏的活跃性,鼓励内向的学生也参与其中,才能让游戏在教学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3.结语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中应用数学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同时还能够保持课堂的活跃性,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力。但数学游戏的应用需要结合课堂实际,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班级特点,有效、合理地开展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范文第2篇

直观化教学在培智数学课堂的应用探析

庄林燕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特殊教育学校

从心理学上讲,一般儿童的认知发展需要经历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逐渐发展的过程,虽然智力上存在缺陷的儿童思维发展相对缓慢,但是其这一主要发展过程却是类似的。此外,由于这些学生的特殊性,其自身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的障碍导致其习惯于或者只能利用直观的意象来进行认知、思考。数学是培智教育学校用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要学科,然而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以及教师对于培智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导致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教学语言单一,教学手段僵化的问题,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为智障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我国特殊教育的整体质量,数学教师应该利用直观化的教学理念变革数学课堂教学。接下来,笔者就如何通过教学实例实现数学教学的直观化,浅谈三方面的体会。

一、语言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用比喻,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记忆

所谓比喻就是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将抽象事物用具体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使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语言转移中,变得更加直白易懂。抽象既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语言。而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有趣的语言,例如在认识数字的教学中,某教师编创了这样一首歌谣:1像粉笔会写字,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彩旗随风飘,5像秤钩弯又翘,6像哨子尖尖叫,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藤上绕,9像饭勺来盛饭,10像筷子加红枣。而这样的比喻句,生动有趣,朗朗上口,不仅可以增添课堂乐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字形状的记忆。

2.编创故事,让学生在肢体语言中学习知识

故事伴随着孩子成长,而利用故事丰富教学语言也是实现教学创新的重点。智障儿童对于故事的语言理解常常不到位,而对于肢体语言这种较为直观的表达方式则可以欣然接受,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在故事编创中,加入适当的实体语言,例如在减法的学习中,由于智障学生思维的限制,导致其只能机械地计算,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算理,某教师配合手指动作,编创了“小鸭子跳水”的故事:岸边来走来了5只小鸭子(伸出5根手指),噗通,一只小鸭子跳入水中,欢快地嬉戏、玩耍(收回大拇指),岸上还剩几只小鸭子?第二只小鸭子也噗通一声跟着跳进水中(收回食指),岸上还剩几只小鸭子„„根据这样直观的肢体语言表述,学生可以进一步完成对减法的理解。

二、实物直观,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

智障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比较差,他们无法顺利地在教师的描述下形成对客观事物的思考和想象,因此利用生活实物,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完成学习是数学直观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地将实物引入到课堂中来,以保证学生思考,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带来了各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然后让学生在观察货币上的颜色、数字、花纹,进而与教材中的内容相融合,完成教学目标;又如在认识时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钟表,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以及钟面分1分钟所包含的小格子数量,从而让他们在实践探索中完成知识学习。

三、手段直观,突破知识的理解难点

1.图片教学

图片的形象、色彩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引导智障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等方式,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解读与补充,例如,某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利用1只大熊猫,2只小兔子,3只长颈鹿,4只小猴子等可爱生动的图片向学生呈现抽象数字与具体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及时领悟数字的含义。

2.视频教学

3.模型教学

数学游戏范文第3篇

小学生在课堂上玩扑克牌?其实,他们是在用扑克牌玩24点算术游戏,这也是数学老师张先彬教学方法里重要的一部分。

比练习综合算术好玩多了

上课前,张先彬先把3副扑克牌分发到了班上的12位同学手中,然后问了一个与课堂似乎不太相干的问题:扑克牌,大家都听说过哪些玩法?问题一出,课堂上突然活跃了起来,我知道干瞪眼!我知道斗地主!我知道升级!

张先彬将班上12位同学分成3组,每4个人拿一副扑克牌。一副牌去掉大小王之后,还剩52张,除了数字牌外,J、Q、K都代表数字10,A代表数字1,每人手上13张牌。每一局游戏中,每位同学出一张牌,同一组的4位同学用这4张牌分别代表的数字思考算法,谁最先想出结果是24的算法,谁就获得这4张牌,最后谁手中牌最多谁就赢。

童心小学是所新学校,本学期刚开课,四年级1班的同学都是从其它学校转学来的,所以只有12个人。张先彬说:24点其实人多更好玩,会有更多的题目和解法。

同学向星樾告诉重庆晚报记者,以前她不是特别喜欢做计算题,但是却很喜欢张老师的24点算术游戏,比练习综合算术好玩多了,一点都感觉不到算术的烦心。星樾妈妈认为,这样的数学课增加了趣味性,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对成长非常有帮助。

24点算术游戏有17份教案

数学课结束后,张先彬告诉重庆晚报记者,看似简单的24点算术游戏,他一共就准备了17份教案,这些教案从简单到复杂,蕴含着小学数学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学习过程。

张先彬介绍说,17份教案就是17个课时,二年级开始学第1课时,随着运算学习的递进,到四年级时就可以学到后面的课时。也就是说,24点算术游戏课将穿插到二年级至四年级加减乘除运算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适时提高孩子的运算兴趣。

当然,平时的教学都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孩子带来收获,我有自己的设计,24点游戏事实上就是四则运算的教学内容之一。张先彬说,在其它我任教的班上,二年级、三年级也将陆续用上这套教案。

北部新区童心小学校长秦波告诉记者,该校的教学理念是保护儿童的童真和天性,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所以老师们的教学方式都由自己决定,学校不做硬性安排。张先彬老师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可以自由施展自己的教学才华。

这位数学老师还有很多招数

除了将24点算术游戏运用到教学中,数学老师张先彬还有很多招数。比如在小学一年级新生学到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时候,引入找茬游戏,让孩子们在找茬游戏中辨别并记忆各种图形。

魔方也是教学重要道具。魔方非常有助于孩子智力发展,在玩魔方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图形的平面变化、空间变化,培养孩子的空间感。张先彬说。

此外,张先彬还要求孩子们写日记,当然,不是传统的语文课日记,而是数学日记。在孩子们的日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着每天数学课的收获、思考过程。少则几十字,多则三四百字。

其实我没有要求字数,只要他们能写出数学学习中的思考,我就会努力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

张先彬说,你光是从数字答案中是看不出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思维的,只有通过孩子的表达,才能发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比获取数学知识更关键,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

24点挑战赛

张先彬的17份教案中的最后一份是24点挑战赛。挑战赛有30题,其中部分题目比较基础,也有部分比较难,读者朋友们也来做一做,看能不能解答出这8组题目。

规则: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每组数字运算结果为24,每个数字都必须使用,其中J、Q、K都代表10,A代表1。

答案:

1(8+8)9629(9-6)8

39(10-8))+649(610)+9

58(9-7)+86(108)-(78)

数学游戏范文第4篇

阆中市七里小学校 曹 明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就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数学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激发学生的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就是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学生喜爱的活动,而游戏正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一。学生在游戏中,活动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牌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学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因此让游戏走进数学课堂,把数学知识融于游戏之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让沉闷、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见识,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让游戏进入数学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还可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感体验。在数学教学中,创造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可以消除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紧张、厌烦等不愉快的情绪,让数学活动成为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取得成功时,学生会产生自豪感,体会成功的快乐,失败时,也不会受到教师的责备,而是得到启发和鼓励,因此,游戏能让活宝体验积极情绪,消除负面影响。

让游戏进入课堂,还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小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由于游戏可以为学生提供没有压力,但需要意志和毅力的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处理问题,并取得结果,通过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学生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和想象能力等,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 让游戏走进数学课堂,对学生的意志性格的培养和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让游戏进入数学课堂,教师本身要具有童心、童趣,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尊重“儿童文化“,从教学活动的目标出发,设计各种游戏材料,为游戏的开展提供物质保证,还要注意为学生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同时,在数学

数学游戏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大班的幼儿初步具有了个性发展的雏形,展露出思维能力的萌芽和好学好问的特征。他们普遍拥有较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望、探究欲望,主要表现为思维较为活跃与积极,更为乐意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事物。由此,在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为幼儿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笔者是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较为关注能力培养,本文主要是针对如何在大班数学活动中发展幼儿多种能力展开分析,希望为广大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大班;数学活动;幼儿;能力;方法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4.084

一、注重发展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需要重视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多多引入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为幼儿打造一个理想的学习场所,在各个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同样,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也要注重发展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让幼儿真正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需要为幼儿准备充足的学具、教具、多媒体视频、课件等,而且还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行为特征、心理特征来检查数学活动教具,保证大班幼儿数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下去。同时,幼儿教师要在大班幼儿数学活动中体现《指南》精神,为幼儿展现多种模式、多种程序、多种想法、多种方法的数学教育活动,结合游戏内容创设数学教育情境,提高幼兒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从而能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其次,教师要善于在区角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认知能力,在区角活动中让幼儿有足够的机会去练习、操作。数学概念的发展与形成需要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之上,由此,幼儿想要全面理解与掌握数学概念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把数学教育活动和区角教育活动融合在一起,才能够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发挥、想象和适应的时间。在区角教育活动中,幼儿能够自由选择投入区角活动的时间以及材料,用自己的模式来构建数学概念。在幼儿区角活动中,教师所设定的数学教育活动会划分多个层次,以此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保证每一位幼儿在区角教育活动中获得一定的数学经验,提升他们的数学认知能力。

最后,教师要把数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融合在一起,选择一些幼儿比较熟悉、感兴趣的生活化数学素材,让幼儿能够很自然地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对幼儿的数学认知能力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使幼儿在愉快、自然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与实用性,对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需要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直观感知来获得数学经验,无形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认知能力。

二、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要想在大班数学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需要重视幼儿的四个认知过程,其中包含了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计划”在大班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具备一定的评价性、指导性作用,能够让数学教育活动成为一个整体,还能够让教育目标具备较强的指向性,让评价结果和目标展开对比,以此来修正教育活动的过程。

在计划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可以划分成三部分,其中包含了产生、选择、执行,当幼儿在数学教育活动中遇到问题,教师需要对计划展开评定,以此来调整计划。此过程能够帮助幼儿形成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注意”属于幼儿产生数学问题的重要基础,幼儿注意的产生需要其感知觉全面参与进来,幼儿只有对数据拥有一定的感知,才能够形成问题。幼儿的情绪性比较强,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情绪性特征来设定教学条件,让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教育活动中去。幼儿在解决数学问题期间,对于信息的感知、对于问题的感兴趣程度都取决自身的注意程度,只有注意程度高,幼儿才能够把获取的信息转换为自己能够理解、接受的内容。

“同时性加工”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比较大,主要是指把个别刺激融合在一起,构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简单拼凑个别刺激。通过信息刺激能够让幼儿提高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感知到数学问题,接着幼儿教师引导幼儿去表述数学问题,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同时性加工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教育模式,引导幼儿自主理解接收到的数学信息,展开字面意义的探究与理解,用自身熟悉的语言来重新组织,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把问题表层理解和数学知识经验融合在一起,无形之中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继时性加工”是对数学知识进行加工,用幼儿能够接受、熟悉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幼儿之间实现数学信息的交流、学习,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灌输式的数学教育活动模式。

除此之外还有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教师要善于为幼儿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增强数学知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让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问题中去,从而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在问题情境创设之后,教师要给予幼儿一定的自由发挥、想象空间,通过含有数学意义的感官刺激来引起幼儿的注意,让幼儿通过求助他人或者自主思考来解决问题,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意识。其次,教师要注重锻炼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因为幼儿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口头语言来理解数学问题。教师在表述数学问题的时候要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幼儿能够充分理解数学问题的内容。最后,教师要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实物,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解决数学问题。因为幼儿的思维处于萌芽阶段,更需要材料的协助,在实物操作中让幼儿有所收获。例如操作实物、数手指能够帮助幼儿解决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数学问题,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重新归纳大脑中的信息。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幼儿拥有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为日后的数学学习、知识运用奠定稳固的基础,教师需要改变以往应试教育模式,多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关注幼儿的学习结果。

首先,教师需要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可以沉浸在自由、快乐的数学学习氛围中,幼儿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向、兴趣来自主操作、思考、解决问题。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那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学习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教师需要结合幼儿的需求来设定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幼儿停留在“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够充分吸收所学数学知识,锻炼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次,教师要注重利用操作材料来提升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以往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所用到的材料和其他活动材料是一样的,通常都是教师讲解,然后幼儿去重复和模仿,阻碍了幼儿的数学探索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对幼儿展开个别操作,或者让幼儿通过分组操作来演示活动内容,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和模式,这样较为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可以为幼儿提供生动、形象、丰富的想象空间。

最后,教师要善于在游戏活动中鍛炼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往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容易忽视数学学科的特征,选择重复、灌输的教育模式,抑制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选择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数学教育活动,把数学游戏和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能够化枯燥为趣味、化复杂为简单,让幼儿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重视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最终也会还原于实际生活,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目的是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学会简单的数学操作、记忆,由此,教师需要重视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操作目标,全面提升操作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在准备数学活动材料的时候,教师要选择能够引导幼儿自主动手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引导、启发之下自主探索与操作,在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帮助幼儿明确概念、整理经验。

其次,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数学教育活动的层次性。教师要尊重、理解幼儿的个性化差异,引导、支持、鼓励幼儿由当前发展水平向着更高水平层次去发展。教师如果忽视了幼儿的差异性,会让有的幼儿“吃不了”,有的幼儿“吃不饱”。

最后,教师要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差异,能够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以便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求,让幼儿真正有所收获与感悟。教师一定要帮助幼儿领会操作规则,这样才能够提升操作活动的有效性、准确性。如在自然测量、比较高矮与长短过程中,其操作方法和标准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如果幼儿不了解操作规则很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果,不利于幼儿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

五、结语

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把幼儿作为数学教育活动的主体对象,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来设定教育方案,给予幼儿更多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提高幼儿参与数学教育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让幼儿在数学教育活动中锻炼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对数学知识形成初步的认知,促进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开展多元化的数学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趣味性,让幼儿能够全身心投入进去,这样才能够有所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明,陈彩琦. 幼儿数学策略应用的发展特点及元认知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3).

[2]张培,薛璠,张晓楠. 中班数学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现状研究[J].才智,2014(34).

[3]陈薇.自主游戏中融合数学教育的探究与实施——以中班幼儿“数感”建立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

作者简介:白淑鹂(1977.12— ),女,汉族,甘肃民勤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教学。

上一篇:应用数学下一篇:如何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