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论文范文

2023-05-25

工业机器人论文范文第1篇

2、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措施探索

3、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4、浅谈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

5、应用型本科《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改革初探

6、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大赛策略研究

7、浅谈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当前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8、工业机器人技术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实践

9、基于OBE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构建

10、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11、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1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13、刍议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14、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探索与研究

15、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研究与实践

16、基于鲁班工坊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国际化专业建设发展路径初探

17、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18、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19、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应用的探讨

20、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21、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及产业化发展研究

22、试论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23、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分拣技术探究

24、“1+X”证书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5、赛教融合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

26、关于技校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初探

27、工业机器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28、“1+X”书证融通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应用探讨

29、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30、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

31、工业机器人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32、《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模式的探究

33、1+X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建构研究与改革

34、基于校外实训基地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重构

35、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6、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体系建设浅析

37、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分析

38、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与探索

39、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分拣技术探索

40、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应用

41、简析工业机器人技术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运用

42、工业机器人技术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运用分析

43、浅谈工业机器人技术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实践

44、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探究

45、工业机器人在焊接技术的应用分析

46、“工匠精神”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课程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7、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发展研究

48、工业机器人视觉定位技术与应用探讨

49、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究

工业机器人论文范文第2篇

2、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3、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和趋势探讨

4、工业机器人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发展探索

5、机器人产业及其关键材料的现状及趋势

6、“技术”方为扫地机器人的“王道”

7、家庭智能机器人可用性与造型设计的年龄差异研究

8、浅谈我国机器人发展现状与问题及应对措施

9、镁合金材料在机器人轻量化上的应用浅析

10、浅谈海南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11、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

12、浅谈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与应用

13、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权利及其风险规制

14、浅谈机器人对工业生产的影响

15、人工智能时代浙江省中小学生智能机器人比赛回顾与展望

16、工业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17、基于PLC控制的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18、如何开启我国智能机器人快速发展之路

19、机器人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另一推手

20、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1、针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器人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2、解读“绿皮书”之机器人标准制定

23、论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24、技工学校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课程的探讨

25、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机器人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26、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7、浅谈自动化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28、人工智能技术在扫地机器人中的应用

29、浅谈工业机器人的分类与发展趋势

30、新型《焊接机器人》本科教材的编制

31、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32、机器人离“中国制造”有多远

33、埃夫特:引领中国工业机器人创新之路

34、各地助推机器人产业发展新举措

35、浅析物联网技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应用

36、智能经济时代,中国协作机器人发展前景与趋势探讨

37、浅谈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38、依托技能大赛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浅探

39、解析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格局

40、探析工业自动化领域中PLC的应用

4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来了,你了解机器人工程专业吗?

42、浅谈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当前的应用及未来发展

43、ZJ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44、中国机器人的发展与成绩

45、打造完善产业体系 实现“规模+技术”双突破

46、机器人在车身焊装生产线中的应用

47、外骨骼机器人类型与关键技术分析

48、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

49、家政服务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工业机器人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才紧缺的问题,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嵌入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融入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专业课程,让机电一体化的学生参加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证书的考试并获得证书,既满足教育部提出的“毕业证+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也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在工业机器人方面的能力,满足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满足企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从事更高一级的设备维修与维护和直接面向工业机器人工作对象的需求,使得学生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促进机电一体化学生的就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0  引言

根据工信部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缺口将近20万,且每年有望在增速25%以上,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缺口逐年加大,因此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面对企业对工业机器人人才的需求,切实需要实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培养更多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工业机器人本质也是一种机电一体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有三大领域,分别是伺服电机、控制器和减速器,这些课程也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的内容,但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更加侧重于工厂电气控制、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的讲解,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快速培养工业机器人人才,将工业机器人课程植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中,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具备工业机器人人才技能。

1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研究的重要意义

目前机电一体化行业就业形势虽然很好,但是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简单设备维修维护的工作都分配给中职的学生来做,高职的学生主要从事更高一级的设备维修与维护,有一部分同学直接面向的工作对象就是工业机器人,为了更好的满足岗位对于机电一体化人才能力需求,将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融入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中,使得学生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

2  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调研

2.1 对安阳市周边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调研

课题组对安阳市周边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近10所高职院校进行网络调研,通过调研各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中无论是人才素质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都区别不大,课题组着重从课程方面研究,经过调研课程安排区别也不是很大,以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如表1。

2.2 对安阳周边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调研

课题组同样对于安阳周边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近10所高职院校进行网络调研,通过调研各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素质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都区别不大。通过调研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区别不是很大,以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如表2。

2.3 对安阳市工业机器人相关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课题组通过走访部分相关企业,目前我市经营工业机器人的企业不多,目前有安阳德众工业自动化有限责任公司、哈工大安阳智能制造机器人小镇等公司,经过调研对于工业机器人人才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如表3。

课题组通过对一些公司走访调研发现,一些公司由于缺少专业工业机器人运行维护人才,以及专业的编程操作人员,只能放弃采用工业机器人,所以安阳需要培养一批素质较高,技术过硬的工业机器人人才。

2.4 对数据分析并找到目前两种人才培养方案的联系以及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人才技能的需求

经过课题组的调研发现安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上的差别在于机电一体化专业侧重于通用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的检测维护改造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侧重于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业机器人调试、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维护、工业机器人设备集成和改造等方面的培养,以安阳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对比来看,工业机器人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仅有三门专业课的差别,再加上工业机器人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将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一些专业课深入研究,就可以引入工业机器人相关的专业知识,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既能够满足本专业人才崗位能力需求,同时也可以满足工业机器人人才岗位能力的需求。

从企业对于工业机器人人才能力需求分析,从事工业机器人相关工作的学生需要能读懂工业机器人系统机械结构图、液压、气动、电气系统图;会使用电工、电子常用工具和仪表,能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机械、电气系统;能选用工业机器人外围部件,能从事工业机器人及周边产品销售和技术支持;完成机器人精密组装,能够集成机器人周边设备,实现机器人与外围设备通信,机器人简单示教调试和生产过程中操作机器人等工作,需要学生们具备设备拆装、电气控制部分的安装、工业机器人与外围设备通讯、机器人调试以及操作编程等能力。

3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对策

3.1 根据数据分析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和工业机器人两种培养方案的联系进行准确定位

对比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为工业机器人课程融入机电一体化课程提供了基础,从工业机器人课程安排来看,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课程是将机电一体化专业中的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和数控编程换成了工业机器人概论、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和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课程,最后的综合设计也有所不同,分别为机电专业毕业设计和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毕业设计。

3.2 合理编排增减教学内容

通过分析两个专业的联系,为了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既可以完成本专业人才培训计划,同时满足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增加《工业机器人概论》、《工业机器人编程与应用》以及《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等课程,去除掉《机械制造基础》、《数控编程》、以及《电力电子》课程。机电一体化专业《传感器》这门课程中,选用教材是既要展示出传统传感器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同时也要讲述工业机器人设备上使用的视觉、压力、温度和湿度等传感器,侧重于工业机器人的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安装使用方法;《自动化生产线》课程教材选择的时候侧重于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作原理的介绍,这样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更加清楚了解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使用;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讲述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时候,将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的结构和设计融入进去,例如讲减速器的时候可以将工业机器人使用的RV减速器、谐波减速器融入进去,这样可以让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更好的了解工业机器人的结构;在实训课程方面,安排有金工实训、机加工实训、工业机器人操作实训、工业机器人电气与装配实训。通过这些教学设计与改革,培养出符合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能力需求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

3.3 优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

基于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考核试点的建设,该考核试点建设过程中,基于平台开发了新形态课程及资源包,技术基础类资源包,操作与编程类资源包,维护与维修类资源包,教师们不仅可以上课使用,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同时可以将资源包发布到网络平台上,建立翻转课堂资源,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多接触一些工业机器人相关的专业的知识,学生们通过学习知识与老师交流,可以加深理解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4 转变考核评价方法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把“注重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中,建立双向式、沟通式的考核信息反馈机制,发挥考核促进教法和学法改进的作用。

3.5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水平是影响和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要想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获得职业技能证书,需要老师也具有“双素质”,这也是高校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内在需求。所以在教学改革与教学过程中,还特别重视和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成长。鼓励机电一体化教师去工业机器人企业兼职,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并把这种实践经验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到教学内容中,提高教学质量。

3.6 优化教学设计

新时代的年轻人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接纳度很高,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尽可能多了解学生的喜好,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新理论在学生中的优势,坚持教学手段创新。积极学习多媒体教学理论和技术,例如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不拘泥于课本,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學手段结合,为学生营造真实、具体、生动的工作场景氛围,尽可能消除对于机电一体化或是工业机器人设备的陌生感,引导学生“体验式”学习,充分获得知识,将教学设计融入信息化手段,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4  结论

总之,将工业机器人技术嵌入机电一体化专业中,加速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速度,同时也为机电一体化专业提供新的就业途径,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义节.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科学技术创新,2020(1):89-90.

[2]朴圣艮.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现状及发展[J].农家参谋,2019,

(23):137.

[3]聂素丽,侯红科,邹少琴.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的内涵及需求分析——以厦门市为例[J].无线互联科技,2020(6):121-122.

[4]杨雪君.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专业前景[J].商业文化,2013(20):140.

[5]田闯.工业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0):156-157.

[6]王艳波,等.1+X证书制度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有效性研究[J].教育,2020(06):53-54.

[7]王艳波,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法研究[J].社会科学,2019(08):345-347.

工业机器人论文范文第4篇

2、试论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思路和策略

3、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焊装领域中的应用探讨

4、结合《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的工业机器人教学

5、探析机械设备制造中自动化技术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6、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方法

7、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探索与研究

8、基于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装配生产线的研究

9、基于opencv的ABB工业机器人视觉调试实例分析

10、高职教育中的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1、工业机器人在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分析

12、产教融合视角下工业机器人专业新型学徒制的课程体系研究

13、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制造生产线设计方法

14、1+X制度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建构研究与改革

15、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布局设计与优化策略

16、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17、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浅析

18、利用五种方法对同一毛坯的工业机器人编程教学研究

19、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探讨

20、基于Kane方法的工业机器人系统柔性动力学模型研究

21、混合教学模式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2、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23、高速重载工业机器人臂机构研究

24、电子信息技术的嵌入在工业机器人研发中的应用

25、探究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

26、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整合分析

27、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吗?

28、浅谈“工业机器人”专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开展

29、工业机器人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运用分析

30、虚拟仿真在高职工业机器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研究与实践

3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33、工业机器人动力学仿真及有限元分析

34、高职《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35、工业机器人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

36、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37、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措施探索

38、基于CBL教学法的工业机器人综合设计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39、移动工业机器人在飞机装配生产线中的应用研究

40、“岗课赛证”融通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41、“工匠精神”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课程育人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2、工业机器人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实际应用分析

43、论述突防电路在工业机器人电路中的应用

44、基于CBL和CBS双轨教学法在工业机器人编程和操作中应用研究

45、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铣床自动上下料控制系统

46、基于视觉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系统发展及研究综述

47、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工业机器人编程技术课程教学创新

48、PLC控制工业机器人对数控车床上下料研究

49、工业机器人机械设计方法与机器人算法分析

工业机器人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 专业设置 技工院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3;TP24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2(a)-0218-0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纷纷进入我国,进而在国内市场出现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我国政府立足于产业变革,构建新的产业体系,以此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进一步推进制造业强国进程。在国际分工的大环境下,制造业出现分工细化、协作紧密的趋势,并且生产方式更加柔性、智能,可以?f,智能化程度在一定程度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对此,国家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希望在流水线上应用工业机器人,于是工业机器人专业的高技能人才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技工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其培养的人才一般为实用型人才,为了满足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技工院校需要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进行探索。

1 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环境

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技工院校在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过程中,一般受两种环境影响。

1.1 行业环境

从20世纪70年代,我国就已经出现工业机器人产业,从时间来说,起步不算晚,但是,受人才、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工业机器人产业一直没有太大发展。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2009年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有了快速发展,尤其政府给予工业机器人产业大力支持,例如:在《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工业机器人作为发展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大环境下,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出现在规模化企业中,并且有些企业已经尝试无人工厂,人工生产逐渐被机器人取代。

1.2 市场环境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宽,由原来的汽车制造业逐渐向机械制造、电子、食品等行业延伸。据权威资料统计显示,在全球范围内,2012年销售了16万台机器人,其中我国市场约占1/5,如此庞大的机器人使用规模,意味着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与市场需求旺盛相对应的是十分缺乏工业机器人应用与调试人才。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安装、调试、维修与运行工业机器人的人员中,大部分人员需要接受机器人生产商的培训,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难以满足社会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员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随着设备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的人才需求缺口越来越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2 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体系

对于技工院校来说,为了满足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需要建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体系。

2.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技工院校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人才的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结合专业本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那就是能够适应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维修与运行等需要,同时这些人才还要懂管理、善于沟通,并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等。

2.2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技工院校来说,需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在“就业、技能”的引导下,建立“教、学、做”于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毕业生能够在学校与工作岗位之间实现平稳过渡。

2.3 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

为了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相一致,技工院校需要改革、创新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的专业技能。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在改革课程体系过程中,需要遵循“突出专业,明确专业”的原则,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在“就业、技能”的引导下,将“教、学、做”于一体教学模式应用到实践教学中,通过实践,让学生不断巩固强化理论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4 合理设置课程

技工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其课程主要包括:第一是公共课,主要涉及英语、计算机基础、数学等,开设这些公共课的目的是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第二是专业基础课,这部分课程主要涉及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制图、机械CAD基础、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等;第三是专业核心课,这部分课程主要涉及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等;第四是专业实训课,这部分课程主要是进行实习、实训等,进一步巩固、强化理论知识。

另外,技工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考取相应证书,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进一步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 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技工院校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 建立实训基地

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工业机器人专业一般涉及钳工、机械加工、电力拖动、可编程控制器等内容,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建立实训室。同时,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应用到实训室的实践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直接参与任务,可以最大限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另外,技工院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可以设置顶岗实习环节,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进行实际操作,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实现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

3.2 建设师资队伍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为此,技工院校需要建设教师队伍,通过与机器人应用及自动化研究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聘请研发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而在技工院校内部建立全职、兼职并存的师资队伍。另外,技工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年轻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丰富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3.3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对于技工院校来说,为了提升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技工院校通过与合作企业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确保人才质量。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作为新专业,其发展前景非常美好。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在培养人才过程中,需要按照“就业、技能”办学要求,关注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创新工业机器人技术,确保学生掌握前沿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培养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罗庚兴,李大成.基于产业需求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佛山市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6(8):36-40.

[2] 杨云龙,于海侠,朱立达.开设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可行性分析――以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技术与教育,2013(2):7-9.

[3] 陈小艳,沈洁.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5):21-22.

上一篇:客房季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工业旅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