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科论文范文

2024-03-08

基础学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创新教育已逐渐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医学的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创新培养的要求。本研究通过对当前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的现状分析,探讨当前医学生创造性思维现状及其原因。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倾向 医学生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逐渐把创新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多数高校仍沿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注重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能力。一些高校虽然意识到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但是总的说来,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探索和综合分析依旧不够。故而,加强对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对解决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性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创造力的测量和培养是以创造力的概念、框架认识为基础的。吕凯(2009)从创造力本身性质和生理机制出发,认为创造力是创造性个体的潜在心理特质,其本质是神经兴奋或激发的自由扩散性,是一种跨领域的非关联的自由扩散,表现为普遍的大面积的脑区激活或同时兴奋 。张丽华(2006)认为“创造性思维就是大脑皮层区域不断地恢复联系和形成联系的过程,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系、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点的心智活动” 。陈旭升通过分析当前关于创造性思维发生机制的假说,根据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分析,运用现代系统论的自组织运作原理,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三态”结构模型,认为创造性思维的发生经历了三个比较明显的状态——临界激发态、分支态、主序态 。Torrance(1962)将创造性视为“这样一个过程,即对问题、不足、知识上的缺陷、基本元素的丢失、不协调、不一致等现象变得敏感,并找出困难、寻求解决途径,做出猜测或构成假设,对假设进行检验和再检验,也许是修改和再检验,达到最终结果” 。孔庆新(2008)根据思维的功能和结果,认为创造性思维从功能上看是指具有创新功能的活动,从结果上看就是指产生创造性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即指达到前所未有的新认知水平的思维活动。他强调每一种思维方式或方法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只有在具体思维活动完成之后,根据思维活动结果才能判断它是否是创造性思维 。斯滕伯格(1999)认为创造力不仅是产生新颖且适用的产品的能力,而且是要求创造性智力、分析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等相互平衡并能应用的一个过程 。彭聃玲(2004)指出,“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创造者个人运用多种基本能力对已有的认识或经验进行加工并在此过程中产生新的、有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本研究使用《创造力倾向测量表》,以某医学院校一、三、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当前医学生的创造力倾向进行测验,探讨当前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状及特点,探讨其内在原因,为医学生创造力培养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某医学院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共发放量表444份,其中一年级259份,三年级125份,四年级60份,女生194份,男生250份。回收统计后,《创造力倾向测量表》总有效测量表为418份,有效率为94.14%,女生169份,男生249份。具体的发放及回收情况见表1.1。

表1.1创造力倾向测量表(n=419)

别 性别 年级

男 女 一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人数(人) 249 169 258 122 38

所占比例(%) 59.6% 40.4% 61.7% 29.2% 9.1%

根据该医学院学生学习的安排,四年级学生已经分散在各个实习医院,难以集中相关的同学,而三年级学生也基本完成了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已经开展床旁教学,所以笔者将三、四年级作为高年级学生进行测量。施测时召集学生,分年级在统一时间完成。测量前对学生讲解测量目的和时间、方法,要求学生按照统一指导语独立填写量表。在测量过程中,按题目要求的时间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对回收的量表按照答题质量将不完整的量表、题目选择只选同一个答案等明显无效的量表剔除。使用spss16.0软件对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基本的描述统计、T检验、相关分析等,对医学生创造性倾向在年级、性别等方面进行比较。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创造力倾向测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验,该量表包含基本信息和创造性倾向测量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基本信息,内容包括姓名、学号、性别、年级、班级、出生年月、过去生活最长久的地区、大学期间是否当任学生干部、大学期间参加过什么类型的活动、是否已接触PBL(Problem-BasedLearning,问题式学习)教学等。第二部分采用《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该量表由林幸台、王木荣根据威廉斯编制的创造力组合测验修订,得到多方面的的验证,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量表测验的内容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4个维度和总分。各个维度题目分类如下:冒险性11题,好奇性14题,想象力13题,挑战性12题。其中正向题42题,反向题8题。四个维度总分>133分的是有创造性潜能;111-133分的是良好;111分以下是一般。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研究结果

2.1.1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现状总体情况

通过对测量结果分析,创造性倾向方面,根据《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的评分标准,总分>133分有创造性潜能;111-133分良好;111分以下一般。参加测试的418名医学生中,总分>133分的只有14名,比例为3.3%;总分在111-133分的195名,比例为46.7%,总分111分以下的209名,比例为50%。该结果显示,参加测试的学生创造性倾向总体不高,且具有创造性潜能的都为低年级学生。

2.1.2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的年级差异

表2.1医学生创造性倾向年级差异(n=418)

项目 年级 M±SD t df

冒险性 高年级(n=160) 25.4±4.390 -17.578** 416

低年级(n=258) 32.83±4.082

好奇性 高年级(n=160) 29.22±4.706 11.829** 416

低年级(n=258) 24.74±3.035

想象力 高年级(n=160) 25.11±4.029 -9.584** 416

低年级(n=258) 28.49±3.148

挑战性 高年级(n=160) 26.58±3.390 1.732 416

低年级(n=258) 25.96±3.691

总分 高年级(n=160) 106.31±11.673 -4.882** 416

低年级(n=258) 112.02±11.615

注**p≦0.01,* p≦0.05,下同

创造性倾向年级差异(表2.1)显示,高低年级的冒险性(p=0.000)、好奇性(p=0.000)、想象力(p=0.000)和创造性倾向总分(p=0.000)存在显著差异;挑战性(p=0.084)差异不显著。根据统计的结果分析,低年级学生的冒险性、想象力和创造性倾向总分高于高年级学生;但其好奇性低于高年级学生,差异显著。

2.1.3医学生创造性倾向性别差异

当前对创造力的调查研究都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造性倾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周治金,杨文娇,赵晓川,2006;张丽娇,2012),而且这种差异逐渐在减小。

表2.2医学生创造性倾向性别差异(n=418)

项目 性别 M±SD t df

冒险性 男(n=249) 29.63±5.646 -1.664 415

女(n=169) 30.55±5.343

好奇性 男(n=249) 26.60±4.524 .844 415

女(n=169) 26.23±4.078

想象力 男(n=249) 26.96±4.096 -1.503 415

女(n=169) 27.54±3.519

挑战性 男(n=249) 26.29±3.578 .640 415

女(n=169) 26.07±3.614

总分 男(n=249) 109.45±12.673 -.816 415

女(n=169) 110.43±10.849

医学生创造性倾向性别差异(表2.2)显示,男女对比组创造性倾向中的冒险性(p=0.097)、好奇性(p=0.399)、想象力(p=0.134)、挑战性(p=0.523)、创造性倾向总分(p=0.415)差异都不显著。该结果说明,当前医学生创造性倾向上,男生与女生在各个维度和总分差异不显著。

2.1.4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社会工作差异

大学校园为学生提供了自我管理的校园环境,学校社团、年级、班级提供了很多机会让学生参与管理、策划工作,对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在能力锻炼的同时,对学生的创造性倾向,即创造性特征是否有影响,值得我们探究。笔者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进行比较,一组为曾经担任学生干部(205人),另一组为未担任过学生干部(213人)。

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社会工作差异统计显示,学生社会工作的比较中,冒险性(p=0.040)、想象力(p=0.044)差异显著。好奇性(p=0.299)、挑战性(p=0.483)和创造性倾向总分(p=0.148)差异不显著。该结果显示,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冒险性和想象力都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差异显著。

2.1.5医学生创造性倾向活动积极性差异

大学校园活动主要分为文化类、公益类、科研类,不同类型的活动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发展的方向,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根据学生参加活动的种类量分为积极参加活动组和不积极参加活动组;将参加过科研活动的与未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学生分为两组,对学生的创造性倾向进行比较。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和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冒险性(p=0.001)、好奇性(p=0.005)差异显著;挑战性(p=0.768)、想象力(p=0.057)和创造性倾向总分(p=0.401)差异不显著。该结果表明,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冒险性比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高;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好奇性比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低,差异显著。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创造性倾向总分比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高,但没显著差异。

医学生参加过科研活动与未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差异,两组学生好奇性(p=0.000)差异显著;冒险性(p=0.059)、想象力(p=0.545)、挑战性(p=0.052)、总分(p=0.158)差异不显著。该结果表明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医学生的好奇性比未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医学生的好奇性高。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医学生挑战性和创造性倾向总分比未参加过科研活动的医学生高,但差异不显著。

3.讨论分析

3.1医学生创造性倾向年级差异

研究发现,医学生创造性在年级差异上,低年级学生冒险性、想象力和总体创造力倾向高于高年级学生,好奇性低于高年级学生。

(1)低年级学生冒险性高于高年级学生

根据已有的研究,中学生的创造意识更强烈,创造热情较高,不像成年人受旧思想的束缚,有追求新目标的欲望和干劲。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处事风格的改变,都会对该因素有所影响。高年级学生在大学已经学习、生活了几年,社会化程度远远高于低年级的学生,对一些事物的现象表现的漠不关心,冒险性相对较低。而中学是一个相对单纯,学生只为高考而努力,对身边的事物不是很了解,知识面较窄,一旦到了大学,学习压力的减轻和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激发了他们的冒险性。此外,医学的研究、服务对象是人体,面对生命需要医生有谨慎、负责的态度,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学校会不断加强医德教育和医患关系之间的介绍,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实验、病例也慢慢培养了他们谨慎的个性,因此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对问题谨慎思考的风格,影响了他们的冒险性。

(2)低年级学生好奇性低于高年级学生

中学的教育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按照课本、老师的要求学习,学生缺乏主动性去发现、了解新事物,都是知识的接受者。低年级学生刚从中学毕业,习惯了原来的教育模式,未能转换身份,影响了好奇性的发展。知识的增长为创造性个体的成长奠定了基础。E.L.泰勒曾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或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系和独到的见解。”高年级学生经过大学的学习和校园文化的熏陶之后,扩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背景。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开拓了思维的广度,对创造性倾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再次,医学是一门发展的科学,人体的结构及各器官、细胞是随着自然、社会进步带来的环境有所改变,随着对医学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医学生通过对实验、疾病现象的分析、验证,使他们的好奇心不断得到满足,成为他们好奇性发展的动力。

(3)低年级学生想象力高于高年级学生

根据测量结果,受测医学生的想象力维度的总体水平不高,按照该维度的评分标准,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中只有两位达到优秀水平。随着人的经历,知识和规则在人思想中形成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想象力。低年级学生刚从中学毕业来到大学,对大学的学习压力和大学生活的规则不是特别了解,使他们觉得大学是个自由学习、生活的环境,充满憧憬。但到了高年级,随着对大学文化的了解及学业压力的增强,学生更多的是按照标准去评价自己的学习和行为的对错,使他们在创造性个性上,想象力有所降低。

(4)低年级创造性倾向高于高年级学生

首先,创造力需要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以往创造力研究发现,知识的积累对创造力而言,不是越多越好。西蒙顿(1984)通过对创新人才的杰出程度进行分析,考察知识基础对创新人才成长的作用。他发现,创造力与知识之间呈倒U形曲线。创新人才大部分是在专门领域知识累积的中间阶段出现的,知识水平高于一定程度,会给创造力带来负面影响。个体知识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创造力必定会提升 。

其次,低年级学生刚踏进校园后,课程主要英语、政治、高等数学等非专业课,医学基础学科的课程较少,而且刚入门,学习压力相对轻松。而且一年级学生刚经历了高考的重压,校园的丰富活动激发了他们潜在的创造力个性。

最后,医学的专业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基本知识需要采取机械记忆的方法,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高年级学生随着对医学专业学习的深入,知识内容不断增多,面临着实习、就业、考研的压力,抑制了他们创造力个性的发展。

3.2学生创造性倾向性别差异

本研究发现,男女生在创造性倾向方面差异不显著。在近年来的理论普遍认为,个体的创造力受环境变量和个体变量影响。文化环境对创造力也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受到传统观点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会根据性别角色给予不同的期待和要求,使得个体在认知和个性上产生了性别差异。传统认为男生形成独立、自信、果断、积极进取、敢于冒险、抗压力强等个性,善于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创造性问题;女生倾向于形成依赖性,缺乏竞争的个性及相对较弱的逻辑推理能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生育政策的限制,在主张男女平等的社会文化中,已不存在因男女性别差异造成思维认知差异的现象,在教育方法和教育期待上,性别差异已经渐渐消失。史特劳斯(1988)在他的跨文化研究中指出创造性性别差异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性别平等的进步。 。坎宁安、林奇等的跨文化研究得出的结论也是:“在主张男女平等的社会中,男女差异较少,其差异最多表现在创造方式上各具特色” 。

3.3医学生创造性倾向社会工作差异

本研究结果发现曾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冒险性和想象力都高于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学生。首先,大学的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不同,是以学生为本,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划、自主学习等能力。大学的学生干部,不再是简单的通知下达,学生社团、班级活动等项目都要由学生干部组织、策划,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干部从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都需要他们主动参与。因此,一般学生本身具有冒险性品质才会比较积极的参与社会工作。阿玛拜尔(1982,1983)提出认为创新人才的产生至少必须有三个基本成分,领域相关技能、创造力相关技能和工作动机。斯滕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1991,1995)也将动机作为影响创造力表现的一个因素。内在动机是指个体是因为对工作和生活本身有兴趣才去做,而不是因为外在的因素,在行为上表现为用于尝试 。学生干部的各种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许多可以尝试的机会,给他们提供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

3.4学生创造性倾向参加活动积极性差异

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冒险性比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高,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好奇性比不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要低。根据斯滕伯格的六因素理论,环境是影响创造力的因素之一。医学生在学习阶段前面三年主要是在大学校园学习,汕头大学医学院对学生的素质培养除了通过学生活动的开展以外,在教学方式上采取了PBL教学、辩论式教学、读书报告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同时在课程中安排了公益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这些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使得学生得到较多机会的锻炼,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作用,但积极参加活动的学生在个别维度还是比较高。

参考文献:

[1]论创造力的概念与本质[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9(1):24-26.

[2]张丽华,白学军.创造性思维概述[J].教育科学,2006,22(5):86-89.

[3]陈旭升.创造性思维发生机制探索[J].自然杂志,2001,23(5): 298-306.

[4]徐展,张庆林.关于创造性的研究述评[J].心理学动态,2001,9(1):36-40.

[5]孔庆新.试论创造性思维的定义、特点、分类、规律[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2):25-31.

[6]曹守莲,司继伟.创造性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取向[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1):57-62.

[7]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48.

[8]罗晓路.大学生创造力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1):168-172.

[9]马凤莉.论大学生创新及其本质特征[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8.

[10]高珊,曾晖.大学生创造性倾向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38-139,153.

[11]柴守霞,韩世范.护理本科生创造性倾向与学习风格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5):1129-1153,1169.

[12]罗伯特·J·斯腾伯格著,施建农译.创造力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11-12.

基础学科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作为经济学的基础学科,国际经济学具有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课程体系比较庞大、与其他专业课程互为依托、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等特点。但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方面仍存在一些诸如学生的专业基础和数学能力较弱、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以及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仍需从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地区)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国际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也得以不断提高,且已成为经济学类各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因此,结合国际经济学的自身特点,不断探索该学科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运用该课程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经济学学科的主要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部分高等院校才开设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之后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陆续引入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在中国发展时间仍不长的经济类专业基础课程,国际经济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研究方法上,国际经济学主要是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从研究内容来看,国际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部分(国际贸易部分)和宏观部分(国际金融部分)两大块。其中,国际贸易部分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属于实物面研究;而国际金融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以宏观经济分析为主要工具,属于货币面研究。

2.理论体系比较庞大。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并且涉及到很多当前国际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微观部分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纯理论、贸易政策、贸易与经济增长、要素国际流动等问题,侧重于解释国际贸易的起因与利益分配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及其依据等。宏观部分主要研究国际收支理论与政策、汇率理论与政策、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货币制度等问题。从国际经济学所涉及到的理论派系来看,微观部分主要涉及到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重叠需求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宏观部分主要涉及到货币模型、资产组合平衡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可谓是理论派别林立。此外,国际经济学是一门发展的学科,如克鲁格曼等人仍致力于国际经济学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3.与其他专业课程互为依托。国际经济学和经济类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如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课程互为依托。在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一般都是安排在其他专业课程之前或者与其同时开设。在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将会涉及到一些财政、金融、投资和贸易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以前所学习的西方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投资学等基础课程是国际经济学学习的基础。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学的学习也将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并有利于学生以更为开阔的国际视野来学习和研究理论和现实中所涉及的财政、金融、投资和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4.对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国际经济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其内容涉及到比较多的经济数量关系。国际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形成关系密切且相互支持的理论体系,是因为它体现了数学的基本特点,即概念、方法的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一般来说,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都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作为支撑。而在其中大量采用数学模型进行论述的国际经济学,更是要求学生具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一样,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经济类课程,这些西方经济理论在解释或应用到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过程中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然,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1.学生的专业基础较为薄弱。作为经济学类专业的基础学科,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等也是国际经济学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尽管这些课程在教学计划中都有所安排,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这一问题在国内大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中都是存在的。再加上受应试教育这一传统思维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将所学的理论同经济发展实际联系起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致使专业基础不够牢固。而这势必会影响到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2.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弱。数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在国际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更是涉及到了较多的数学模型和逻辑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对数学工具的运用还不够熟练,数学思维能力较弱,对逻辑推导、数学证明等比较生疏,尤其是难以理解理论模型的经济意义,不能将数学模型与其经济含义联系起来。因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3.教学方式比较传统。目前,很多国内高等院校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仍普遍采用“满堂灌”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将讲授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引导,更忽视了“教”和“学”的互动,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大多学生仍倾向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的思考。

4.理论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大多高校仍倾向于由教师选取相应的教材并以该教材为中心进行教学,这有利于教师完成备课、讲授等教学环节,也有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但这也使得教师和学生过分依赖教材,进而忽视了国际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实际之间的关系,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众所周知,理论来源于实践并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因而以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可能会导致“教”、“学”双方思维僵化,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学习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更难以增强学生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国际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作为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定位应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质量,进而增强学生用所学的国际经济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致力于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1.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有效提高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必然需要一支科研和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而建设好国际经济学师资队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学科内任课教师的定期交流,不断提高团队意识,此外还要积极同兄弟院校的相关师资队伍进行沟通和交流;(2)鼓励任课教师到国内外其他高等院校进修和深造,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知识层次;(3)鼓励任课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科研水平;(4)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使之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并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

2.引入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针对目前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实践,目前国内有很多高校已经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因此,在我校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方面,可先尝试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双语教学,然后逐步推广到经贸学院的其他经济类专业。此外,可以采取诸如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尝试将所涉及的理论同现实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更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充实新内容。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层出不穷,国际经济理论也在不断发展,而教材里面知识的更新却显得有些滞后。因此,在结合教材讲授国际经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的发展动向,并及时充实新内容和引入新数据。如在讲授国际贸易理论的时候,要引入当前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新思想和新理论;在讲授欧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的时候,要引入新数据并介绍欧盟发展的最新动向等等。此外,还应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同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并立足于为中国经济发展作贡献。

4.处理好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在国内不同高校的经济类专业中,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高等数学等是国际经济学的基础课程,而国际经济学又是国际贸易学、国际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课程。在经济类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国际经济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认识到国际经济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对国际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课时量及其开课时间等进行科学安排,对于学生已经修过的课程的知识点要加以回顾,对于学生尚未修过的其他专业性课程的知识点要予以介绍,以体现学科之间的承接性和过渡性,并不断帮助学生去认知整个经济学知识体系。

5.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案。作为一门对数学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如何处理好理论模型和经济发展实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专业方向以及学时安排等具体情况加以区别对待。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班级,应根据其专业特点和教学计划等有所选择地讲解模型,并着重讲解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而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班级,在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着重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其理解数学模型的假设前提、论证过程和经济含义等。学以致用!在国际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认识现实中的国际经济问题,然后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并增强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霍爱英.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定位与反思[J].教育经济,2008(7).

[2]王子龙,许萧迪.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的实践[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6).

基础学科论文范文第3篇

一、“互联网+”的内容概述

“互联网+”是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起来的庞大虚拟空间, 能够集中社会力量和科研成果, 为社会大众提供多种多样的智能化服务。在教育领域中, “互联网+教育”便是运用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网络资源、师生行为数据、互动信息、问题探究等内容, 开阔学生思维, 增长学生见识, 实现从“重理论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跨越到“理论与创新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达到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善于实践的教学目标。到2020年, “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将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思维,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便利。

二、“互联网+”应用于高职院校基础学科教育的必要性

(一) 高职师生已步入“互联网+”时代

随着智能手机、平台电脑、阅读器等移动终端的普及, 高职学生的网络时间占个人活动时间的25%左右, 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交往和学习的主流工具。目前, 高校联合打造的“互联网+教育”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 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承载的教学信息能够在各类终端观看、学习, 满足了学生对课程内容共享性、及时性和便捷性的需求。为此, 加大基础学科教育在“互联网+”中渗透力度是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符合师生学习的需求, 将成为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二) “互联网+”扩展高职师生的学习时空

“互联网+”的各类教育产品、平台、资源与高职师生的学习时空相结合, 以碎片化形式完成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案例的讲解。其中, 微课能够从概念、推导理解、实际案例三方面阐述具体知识点;在线课堂能够师生线上互动讨论问题、制定研究策略;课程管理平台实现课程评价、作业提交、资料下载等功能。为此, 将基础学科的教学引导“互联网+”中能够调用师生课下零散时间, 为推行教学内容的推广提供更多机会。

(三) “互联网+”引领高职师生教育新思维

高职院校以学生意愿和成绩划分专业、制定课程, 属于单一的、固化的教育思维;而“互联网+”全面开放众多专业精品课程, 采取便利、科学、有效的教育服务模式, 全新的教学质量、课程成绩和课程效果评价方式, 不划分专业、不限制教学资源, 属于以学生为中心, 满足兴趣和需求的教育新思维。在慕课平台中, 只要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课程评测以及个性化质量考核, 便能够获得证书。为此, 基础学科教育也应具备全新的教学思维, 更加注重学生个性与知识实用性, 促使基础学科知识为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三、发挥“互联网+”作用的教学改革策略

(一) 借助院校网络平台, 组建基础学科精品课程

为推进基础学科的“互联网+”的进程, 组建基础学科精品课程。首先, 集中思想教育、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优秀讲师力量, 共同录制各自学科的精品课程内容, 以附加课程资料、可视化效果展示视频、音频等形式为精品课程提供文字材料, 供学生学习参考;然后, 借鉴慕课课程管理模式, 下发课程考评试题和课程评价模式, 让师生在同一空间中进行自由探讨, 鼓励学生跟进网络课程内容, 掌握知识的推导、理解、运用要点, 做到活学活用;最后, 将精品课程成绩添加到学生的社会课堂档案, 并将课程成绩加入到社会实践总成绩中, 成为个人档案材料中的一部分。

(二) 借助先进网络技术, 开展基础学科重难点解析

在基础学科精品课程之外, 还需对基础学科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解析。首先, 根据基础学科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包括:英语口语的发音学习、高等数学的微积分、大学物理的受力模型等, 确定各学科每章节中的学习重难点, 规划需要进行深入讲解的方式与材料;然后, 借鉴微课视频教学模式, 分章节陈列重难点知识目录, 以视频案例、可视化模型等技术进行多角度知识点解析, 采用“原理-推导-实例”顺序, 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最后, 在精品课程的系统性课程外, 形成针对“点”的一系列微课视频, 辅助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 攻克难点。

(三) 借助课程评价, 推出以学生为主的基础学科教学服务

无论是精品网路课程还是重难点解析系列视频, 都具有学生评价功能。这为基础学科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进提供了指引。首先, 树立了重视课程评价和学生反馈的教育服务理念, 各个学科教师都以具体反馈信息为标准, 对课程时间、内容、教学方式进行深度思考, 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式;其次, 针对师生互动的探讨争议、引用资源科学性分析等问题, 建立专题贴进行深入研究, 确保取材正确有效;最后, 向学生学习, 接受学生向课程提供的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材料, 扩展已有的基础学科课程资源库, 群策群力, 共同建设基础学科教学内容。

四、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 高职院校有责任、有义务发挥现有的教学能力, 组织、呈现全新的教学内容, 形成以精品课程、重难点解析课程为主导的校园网络数字课程资源库, 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互联网+”学习观念, 从网络中汲取知识力量, 完成基础学科内容的学习。此外, 基础学科的教学改革策略远不止上述内容, 值得一线教师进行深入探索。

摘要:伴随着《计划》的推出, “互联网+”将全面进入2.0时代, 数字教学资源全部普及, 高职院校教育将全面开放, 走向共享。在此背景下, 本文从“互联网+”角度入手, 全面分析“互联网+教育”的必要性, 并为基础学科的教学改革提出具体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院校,基础学科,改革策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Z].国发[2017]4号, 2017-01-10.

[2] 陈翠玲.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手段打造高效课堂[J].学周刊, 2018 (17) :142-413.

基础学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学科是医院的基本组成元素, 是医院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医院实力最直接的体现,是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学科水平是决定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反映医院的整体水平、学术地位及在医疗市场中的综合竞争力。加强学科建设,是医院创名牌、上质量、出特色,促进医院全面发展,提高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一环。本文尝试从医院学科的含义、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加强医院学科建设,促进医院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医院学科;学科建设;经济发展;综合实力

人类社会已经步入21世纪,现代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正在沿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快车道突飞猛进。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优胜劣汰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医院学科建设是立院之本、事业欣荣是神圣使命。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增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使命感与紧迫感,下大力气抓好医院的学科建设,促进医院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使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在“十三五”期间有一个较大的进步。

一、医院学科建设的含义和作用

什么是医院学科建设,怎样认识学科建设等已成为目前医改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学科是科学知识体系的分类,不同的学科就是不同的科学知识体系学科是一个整体,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包含六个要素:首先是学科引领力。学科的引领力主要取决于人才和技术。一方面学科带头人的学术能力、团队意识对提升整个学科的地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学科团队的新技术开发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也至关重要。尽管评价学科的强弱是几个方面的综合,但引领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其次是社会影响力,群众的认知度是社会影响力的具体表现。第三是服务能力。服务能力是学科建设最基本的前提,主要体现在学科规模和效益上。第四是服务水平,表现在医疗服务的规范性、安全性、疗效性上,包括质量控制以及技术难度等方面,尤其是技术难度。一定程度上,某学科可开展的关键技术难度能直接反映该学科的水平。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

学科建设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灵魂,是打造优秀团队,创出骄人业绩,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综合工程.学科建设不仅是医学科技进步的基础,更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学科建设是根据学科发展趋势以及本医院学科自身条件制订其发展规划。医院根据学科发展规划,建立学科队伍,组成合理学术梯队,改革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确立科研方向,建立研究基地以及组织科研工作,提高和改进临床服务质量,培养高层次人才,管理体制和方法。学科建设必须理顺各种关系,满足不同需求,与外部环境发展相结合,及时调整目标,培育优势学科。

二、目前医院学科建设中存在问题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我院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主要医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对学科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多人认为,学科建设就是搞科研,做课题,这是一个片面的观点,而不是学科建设的真正含义。

2.学科领军人物缺乏。目前,对医院人才的定位仍然以学历和职称为主,事实证明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并不都能引领学科发展。真正的学科领军人物,应当具备以下7项能力。首先,要有宽广的胸怀,要以诚待人、为人着想。其次,要有高度,要经常跟国内其他好医院比较。第三,要凝练方向,重点发展,要把一个点做透做深并得到社会认可而成为这一方面的标杆人物。第四,业务和管理能力要强,有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科骨干。第五,要加强内部合作,团队具有协同作战的能力,要能容留强于自己的人才,不要学武大郎开店。第六,要掌握基础和临床研究方法。第七,要能在临床业务、科学研究、教学、对外及团队沟通等方面整体规划,提高工作效率。

3.学科综合实力有待于提升。近几年各级医院对重点学科重申报、轻建设,重创建、轻后续发展。学科综合实力不强,重点学科有名无实,不具备学科引领力。

4.定位不清创新不够。到底学科要达到一个怎样高度,从哪个方向突破,缺乏学科整体规划和蓝图;普遍没有凝练出若干重点突破的方向;缺乏时间表和行动计划;学科领域内具有引领性的关键技术开展还不多,有些甚至也不愿意开展

5.在科研思维能力方面存在误区。主要包括临床和科研分离,缺乏临床数据是最大的科研数据库的理念,从而把科研当负担、当任务。事实上,病人是最好的科研对象,要深入思考转化医学研究,千万不能认为“只有基础研究才是研究”,忽视了真正宝贵的临床数据;缺乏合作创新的理念,单打独斗,势单力薄,以致交叉整合范围小、合作浅、成效微;缺乏深度对外交流合作项目。

三、加强医院学科建设,促进医院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医院学科建设,促进科研创新

1.要进一步加深对学科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医院之间实力的竞争就是各医院学科建设实力的较量。中心医院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五十多年的辉煌成就与业绩,但与时代相比、与同行相比、与国家标准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国家卫生部近年来持续开展了医院管理年评价指南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在此基础上又逐渐恢复了部分省市的等级医院评审试点工作,其核心和要素之一就是促进医院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河池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要建设高品质的城市,其中建设一流的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与能力更是对我们的激励与鞭策。所以我们必须把学科建设作为医院工作的头等任务来抓好抓实,这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人民医院医务工作者的要求和使命。

2.统一思想认识,让学科建设水平提高成为全员的自觉行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通过办公会、科主任会、院周会、行政查房宣讲学科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并多次带相关科室主任外出参观兄弟医院的学科建设先进经验,让大家看到差距,认识到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助推器,形成主动加强学科建设的愿望,把握学科建设的方向,并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契机,开展全院大讨论,围绕医院如何科学发展,群策群力,通过征求意见得出,学科建设是当前医院要抓的首要工作,让全员参与到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轨道上来,摒弃故步自封,增强协作,共同提高的意识,在院内形成全员参与关心学科建设管理的良好氛围。

3.明确学科发展的方向与规划。学科发展方向是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学科发展规划是实施战略的战役目标,一个优秀学科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相对稳定的,在一定区域内起表率作用。医院在普遍建设的基础上,有重点选择基础好,影响力大的学科重点投入,形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学科的走势判断是制订学科方向的理论基础。各科室认真研讨,根据自身现有能力和发展方向制订了学科建设五年规划,院学术委员会、院务会专题讨论各科学科发展规划,在原有泰州市6个重点专科的基础上,遴选优先发展的学科,如微创、康复,内分泌、风湿免疫等学科,通过扶持使这些学科成为医院的优势学科。并利用医院第三轮主诊医师竞聘负责制工作的契机,要求科主任不再担任主诊组长,重点抓好科内管理和学科建设,将主诊组按三级分科进行专业分组,每组均有重点发展方向,明确目标,集中精力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减少相互倾轧、摩擦,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的稳定环境。

4.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学科建设的管理机制。医院将按照“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学科建设发展建设目标,加紧制定我院的学科建设评价、管理、考核和奖惩机制,按照全面实施、重点推进的原则加快实施学科建设的步伐。尤其要加强重点专科的建设与培育,制定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和规划,优先发展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重点学科,把建设好重点学科作为我院学科发展的支柱,并以此来引领全院不同层次各个专业学科的发展建设。对重点学科建设实行定人员、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明确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确保学科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力争使这些重点学科在技术、管理、质量、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各个领域有新的突破。同时,医院也将做好对重点学科的阶段性评估及周期性验收评估等工作,通过学科建设推进我院医疗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希望全院的各个学科都要以他们为榜样,按照医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各学科发展建设目标认真扎实的努力工作,从而使全院的医疗能力建设步入良性竞争、有序循环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5.重视人才培养,夯实学科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是项长期工程。学科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从学科建设长远发展出发,要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来抓。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所在,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选拔以及学科人才队伍的组建,因此医院领导从学科建设长远发展出发,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学科建设的第一要务来抓。

医院运用人才引进机制和自身人才队伍建设及激励机制,做好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利用中层干部竞聘工作,将具备坚定的政治理念、良好的医德医风、较高学术造诣、开拓创新的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的医务人员选拔到重要岗位,并加大考核力度,实现奖惩分明,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激励他们不断积极向上,实行学科带关人和学术带头人并存机制。医院还通过考试测评的方式选定了数十名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后备人才,对各学科的优秀人才建立专门的学术档案,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使这些人才能在一定时期内脱颖而出。同时医院支持青年骨干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短期强化培训,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认真撰写医学论文及参与科研工作,对获得省厅科技进步奖的项目,对引进新技术、新项目给予重奖。

学科发展方向是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学科发展规划是实施战略的战役目标,一个优秀学科的发展方向是明确的,相对稳定的,在一定区域内起表率作用。医院在普遍建设的基础上,有重点选择基础好,影响力大的学科重点投入,形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对学科的走势判断是制订学科方向的理论基础。各科室认真研讨,根据自身现有能力和发展方向制订了学科建设五年规划,院学术委员会、院务会专题讨论各科学科发展规划,在原有的重点学科基础上,遴选优先发展的学科,如微创、康复,内分泌、风湿免疫等学科,通过扶持使这些学科成为医院的优势学科。并利用医院第三轮主诊医师竞聘负责制工作的契机,要求科主任不再担任主诊组长,重点抓好科内管理和学科建设,将主诊组按三级分科进行专业分组,每组均有重点发展方向,明确目标,集中精力发展,形成品牌效应,减少相互倾轧、摩擦,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科建设健康发展的稳定环境。

6.促进科研创新、建设成果显著。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第一推动力、是学科建设的依托,科研成果与水平是学科建设成效的显著标志,同时学科建设质量的提高又为科学研究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和技术支撑。医院牢固树立了科研兴院的战略思想,把做好科学研究作为医院的工作重点之一,坚持科研课题“上层次、上水平”的原则,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极大促进了医院的科研水平。

7.打造重点学科、提高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重点学科建设对带动医院科室建设,促进医疗技术创新、提高医疗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院以重点学科为中心全面开展学科建设工作,同时在总结重点学科建设经验、巩固现有学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培植特色学科、优势学科,为其创造条件,以促进其晋升上级学科,并积极培育新的学科。

(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促进医院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必然受到市场因素的调节,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医院的经济管理必须面对医疗机构间激烈的竞争,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大胆借鉴和吸收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引进先进医院的管理模式,从单纯的重内部管理转向面向市场的经济管理。

1.更新观念,重视经济管理。医院有的管理者和职工有这样的认识:他们主要是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医学科学规律才是他们需要掌握和研究的,对于经济规律则不需要研究;医院应该是社会福利事业,经济管理是不应该被强调的;经济管理无非就是多搞钱、发奖金,事实上,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

为此,要大力解放思想,更新经济管理观念,实行科学的管理,推动医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不但要有较为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而且还要有将专业财务知识和最新的经济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医院还要定期、定时更新全院职工经济管理观念,克服一些医务工作人员存在的模糊认识,让全体职工明确医院经济管理的真正目的和意义,都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医院经济管理中来,实行定额管理,健全财、物的管理制度和手续。全体职工的参与就是搞好经管的关键。

2.强化医院预算管理。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医院预算管理,医院编制预算的过程同时是医院优化资源配置和使用的过程医院通过科室床位数分配,制定相关的支出定额,通过预算强化各部门的成本管理意识,将成本管理的意识深入到医院每一经济事项预算要做到数据准确,对每一个具体项目都有明确的预算,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规范的流程控制下,医院通过高水平的预算,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医院的运行效益。

3.加强成本管理意识,突出医院内部核算的重点。成本决定价格的理论在计划经济的时代是天经地义的,而市场经济时代的成本是竞争出来的,谁的成本低,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而生存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医院的成本管理方法要有利于医院的成本控制,医院核算应按照全成本核算的要求,规范地计算医院的收支结余,经济核算应该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以控制管理变动成本为主,不要过份强调全成本核算。

因为全成本核算容易把科室的注意力集中到较大的不可控制的固定成本上,而忽略了对可控制的变动成本的节约,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水电、被服、医疗办公用品等成本,是可控制医疗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成本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室节支降耗的主要方面,其支出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因此,一定要重视对可变成本的控制。

4.规范医疗收费行为,树立良好的行业作风。医疗服务价格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也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关键。人民医院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学习和自觉遵守政府的物价政策,保持良好的行业作风,执行规范的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收费标准要在门诊大厅的显要位置以大屏幕滚动显示,各种诊疗项目的收费标准应在执行科室明码标价,装框上墙,门诊大厅、住院部设置费用查询系统,病人随时可以自主了解医疗收费的标准及自己的实时费用情况,门诊收费在出具收费发票的同时,要为病人提供费用清单,为住院病人提供的每日清单要清楚明白,自觉接受病人的监督,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规范透明的收费,让良好的口碑给医院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收入。

5.建立良好的内部激励机制。市场经济下,必须充分发挥经济效益的杠杆作用。在制定内部激励机制时,既要考虑医院宏观建设的需要,更要兼顾科室发展情况和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超劳补贴一定要体现出科室的经济效益状况,超劳补贴的发放要真正做到与人员的权、责、利挂钩,才能把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要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所致的利益平衡。

6.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医院经济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宏观管理的职能决定了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广泛合作关系。财务管理强调的是制度化管理,因此,要加强与财务管理人员的沟通,增强理财意识,保证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经济运行中的效应;医院要适应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快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争取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核算数据收集、存储、传输、汇总,分析及时、准确、共享和可靠,提高成本核算管理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市场的放开和医疗制度的改革,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医院学科建设,促进医院经济发展也日益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医院应依据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结合自身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医院经济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最终实现医院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艳霞. 经济管理在医院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19(增刊): 341.

[2]陈善勇.(http://www.51lunwen.com/ )医疗服务营销策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4.

[3]李信春 医院学科建设与经济成本核算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0.

基础学科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提出了基于精益思想的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与指导。首先从精益思想入手,探讨了精益思想的内涵及其在电子设计大赛培训与指导中的应用;其次,提出了精益电子设计大赛指导,给出了其精益的观念、对象及过程;再次,提出了电子设计大赛精益指导中的层次;最后,给出了实施精益电子设计大赛指导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电子设计大赛;培训;指导;精益思想

作者简介:曹海旺(1976-),男,河北景县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子通信工程系,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编号:132400410424)的研究成果。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提高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促进学校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也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形式之一,涉及到参赛者的德、智、体等各方面的水平。[1-3]电子设计大赛内容与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紧密相连,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测量仪器仪表、电力电子等,不仅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宽思路,而且能充分考验大学生的洞察能力、综合应用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创造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如何科学地培训和指导大学生参与电子设计大赛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对电子设计大赛培训及指导的体会,探寻将“精益”思想融入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及指导中,以期对其培训及指导提供参考。

一、精益思想概述

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来源于日本丰田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方式。20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出现了丰田的精益生产,它以整体优化的观点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生产要素,消除生产全过程一切不产生附加价值的劳动和资源,追求“尽善尽美”,达到增强企业适应市场多元需求的应变能力,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4,5]从生产角度来看,“精”体现在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益”体现在成本上,只有低成本的企业才能获得竞争优势。进入21世纪,“精益思想”跨越了制造业,在各个行业得以应用,例如精益物流等,成为新一轮的管理思想。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及参赛的指导也是管理思想应用的过程,因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及指导的实践,将精益思想应用于电子设计的大赛的培训及指导实践中,提出基于精益思想的电子设计大赛培训及指导方法,即电子设计大赛的精益培训及指导。

二、电子设计大赛培训及指导中精益思想的运用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和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包括学生、教师及组织者等多个参与主体,而且包括多个学科及课程的教学及培训,同时又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笔者认为,电子设计大赛中精益思想的运用不仅仅要关注竞赛指导环节的精益化,还必须注重竞赛培训的改善,必须注重其中的管理环节、组织环节和执行环节的精益化,以确保电子设计大赛培训及指导的永续经营,从而获得竞赛的良好成绩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充分理解精益思想的哲学方法,移植和引入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下面针对电子设计竞赛中的精益培训及指导,从精益的观念、对象及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精益的观念

在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和指导中运用精益思想,首先应该树立精益的观念,把追求持续改善、追求尽善尽美和追求零失误作为电子设计大赛培训和指导中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首先,必须认识到,电子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动态性,没有任何一种培训方法和指导策略是一成不变的,能够适应所有的设计和竞赛过程,因此,任何的培训模式和指导策略只能是一种参考,需要随着电子设计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只有这样电子设计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其次,电子设计培训和指导的改进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能一味地追求革命性的创新,而出现混乱和失误。

最后,在电子设计的培训和指导中要坚持尽善尽美的价值观,探究现有的培训方法和指导中的点滴不足,并通过持续改善以确保电子设计大赛中的“零失误”。只有在观念上树立了精益培训和精益指导,才能确保在方法和策略上的精益。

2.精益的对象

在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和指导中运用精益思想,还需要所涉及的人员追求精益,其中不仅包括培训教师的精益授课、学生的精益学习,还包括指导教师的精益指导,以及参赛学生的精益求精。

首先,电子设计不是无源之水,电子设计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课程讲授及培训中不断深化和提高。因此,需要基础课程教师及培训教师的精益授课。授课的内容除了为学生奠定电子设计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联系电子设计的发展而不断改进,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的电子设计培训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其次,电子设计的培训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益求精。电子设计培训的对象是学生,他们也是电子设计的参与主体,学生只有能够精益求精地学习好电子设计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具,才能根据实际问题完成相应的电子设计。例如,在模拟电子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时不仅应该知道模拟电子电路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更应该了解这些电路具体的应用环境,懂得相关芯片的性能参数以及使用,这样,在面对竞赛问题(例如电子设计大赛测试类问题)时,才能够应用好模拟电子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精益的学习是电子设计水平提升和良好成绩获得的基础。

再次,在电子设计大赛中,指导教师的精益指导对于竞赛的结果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为期四天的竞赛中,参赛学生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而且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很多学生为了争取时间,经常通宵熬夜。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培训中的准备工作也许都被忽略,这时需要指导教师不断的精益指导。例如,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测试题中,基本要求一般容易实现,很多问题在发挥、提升部分就会随之而来,如果我们不精益求精,很多问题就无法实现。如果我们采取精益的思路,自然会考虑到更多更仔细的问题,那么电路的稳定性以及可扩展性自然不在话下,也不会出现有时候测试可以、有时候不能实现的问题了,对问题的解答就越来越精确,当然,参赛的成绩也就更好了。

最后,在电子设计大赛中,需要参赛学生的精益求精。虽然电子设计大赛是耗时耗力的事,但参赛的学生应该精益求精对待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成绩。如果只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完成任务,那么必然忽略了熟悉电子设计中的细节问题,从而影响了竞赛的成绩,这也是“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

3.精益的过程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是一个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好载体,它可以巩固和扩大学生在课内所学的知识,拓宽解题思路,而且能充分考验洞察能力、创造能力、数学语言翻译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应用分析能力、联想能力、使用当代科技最新成果的能力,可以培养大学生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和协调组织能力。笔者一直认为,竞赛的结果只是一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获得一种动手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电子设计的方法还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追求电子设计大赛成绩的同时,不应该忽略电子设计培训中的精益问题。

首先,从电子设计相关的基础课程开始,从一些基础课程(例如“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入手,精益求精,打好电子设计的基础。其次,当进入培训阶段时,则应该从实际问题的分析入手,多问几个为什么,逐步培养起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问题的细节,获得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在通过了基础课程和培训课程的授课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设计方法,但缺乏实际的应用,因此,需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可以通过往年题目训练,也可以自拟题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深化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最后,在电子设计竞赛中进行实战。在电子设计的培训和竞赛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密切配合和精益求精,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综合能力。

三、精益培训及指导的层次

笔者认为电子设计大赛的精益培训及指导应该包括精益管理基础、精益职能、精益方法、精益目标[6]等四个层次,其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1.精益基础

精益基础是电子设计中精益实施首先必须具备的前提,包括精益思想和精益意识两个方面,没有正确的精益思想和良好的精益意识作支撑,电子设计的培训及指导中就无法实现最终的目标,也会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电子设计培训和指导中的精益思想是把追求持续改善、追求尽善尽美和追求零失误作为基本理念和价值观。在电子设计培训和指导中不断运用精益的思想来改进其流程,反对一切形式的浪费、波动与僵化,持续追求高效,这也是电子设计大赛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

所谓的精益意识,是指培训及指导的组织者、参与教师以及参赛学生运用精益思想思考、观察的各项管理、教学过程以及参赛过程,将实际结果或可能结果与目标反复对照,从而优化管理和实际操作的思维过程或思维状态。精益意识也是精益管理的重要基础,没有精益意识,在实践中往往缺乏持久的动力。

2.精益职能

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及指导过程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也是一个多部门、多职能协作的过程。没有职能部门间的密切协作,也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培训效果和竞赛成绩。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了电子设计大赛培训及竞赛的组织、培训、选拔、指导以及对结果的控制。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及参与人都树立精益求精的思想和意识,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和冗余的信息交互,时刻以精益目标为导向,完成各自的任务,奠定电子设计培训与指导中精益方法的应用以及效果保证的基础。

3.精益方法

精益方法是指为使精益职能达到精益目标的实践途径。在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及指导中,精益方法包括PDCA、TQC以及流程精益等。这些方法是精益电子设计大赛培训与指导的技术支持,而且精益方法层出不穷。例如PDCA法来源于质量管理,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行动)的第一个字母,在精益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和指导中同样可以采用该方法,不断优化培训和指导的流程,改进教学质量。

4.精益目标

精益目标处在精益管理层次结构的顶端。精益的目标包括创新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竞赛成绩等等。除此之外,学校可树立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氛围。

在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及指导中,精益基础、精益职能、精益方法、精益目标之间有密切关系。以精益思想、精益意识构成精益的基础,是开展精益职能优化的前提,是有效选择精益方法的基础,是确立、取得精益目标的思想先导。精益方法是精益思想的现实体现,连接精益职能优化实践与精益目标之间的途径与桥梁。精益目标是精益管理直接、具体的导向。

四、精益培训及指导的实施

在电子设计大赛的精益培训及指导的实施中,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下面几点的建设:

1.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树立精益思想和意识

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和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根本上树立精益的思想和意识,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精益求精,才能避免培训和指导中的失误,这也是精益培训及指导实施的关键因素,需要多方参与者的共同关注,改变思维模式,树立新的精益思想。

2.职能部门之间密切协作

在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和指导中,多个职能部门密切协作,才能把实践中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调动起参与者的积极性,才能保证良好的氛围及效果。职能之间的密切协作是电子设计培训及指导中的基础保障。

3.杜绝一切耗损培养质量的行为

在整个电子设计大赛的培训和指导过程中,由于涉及到不同的部门和人员,就会存在许多冗余的流程,这对于最终的精益目标而言,无疑是一种浪费。因此,需要优化过程中的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把精益的目标放在首位,杜绝一切有损质量的行为。

4.注重过程

没有充分的准备,就不会有好的竞赛成绩。因此,应该注重竞赛前的培训以及每一个动手实践的机会,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精益求精,才可能在最后的比赛中求精,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5.以追求尽善尽美为目标,不断改进

任何过程都不会是完美的,都可以不断改进。因此,在电子设计大赛结束后,不管成绩如何,都应该对其进行经验总结,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以后的培训和竞赛中不断完善,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

五、结束语

通过多年教学和实践,结合精益的思想,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电子设计大赛的教学水平和实践效果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新的思想和方法为学校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培训及指导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在改革探索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努力,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使学生勇于挑战新高度,继续提高电子设计的教学及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孙艳丽,孙晶,宫俪铭.以电子设计大赛促进实验室管理[J].科技信息,2011,(17):183-184.

[2]马湘蓉,孟繁繁,阿地力·依米提.依托电子设计大赛促进师范院校电子专业的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217-218.

[3]陈国庆.依托电子设计大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2(8):20-22.

[4]孙川三,薛炜华.运用精益思想实施精益化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08(4):160.

[5]孙杰.全面精益管理概念的界定[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

14(2):129-133.

[6]朱国平.企业精益管理的层次结构[J].全国商情,2009,(23):29-30.

(责任编辑:刘辉)

上一篇:中医妇科论文下一篇:妇产科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