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

2023-11-13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入选的31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 均为2010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门诊住院病人。患者年龄在24~35岁, 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妊娠早期者共17例, 妊娠中期者共9例, 妊娠晚期者共5例。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7~26h。临床症状表现主要如下:肌紧张、右下腹反跳痛及固定性压痛且伴不同程度发热, 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 持续性右侧中、下腹疼痛, 伴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等症状。全部病例均进行B超检查。

1.2 方法

所有病例入院后经B超检查确诊为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马上积极做术前准备工作, 同时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并根据病症表现迅速安排手术。对焦虑产妇, 安排护理人员做好孕妇心理工作, 并让其家属积极配合以稳定其精神紧张及焦虑情绪。术前应用B超对子宫进行常规检查, 以明确宫内胎儿情况。本组31例除1例采取保守治疗外, 其余30例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 均采取持续硬膜外麻醉, 剖开腹膜后尽快吸净腹腔内脓性物, 严禁吸引器反复刺激子宫部位。阑尾切除过程中, 若阑尾已经穿孔, 应查看是否产生粪石, 有则进行清除。手术全程操作娴熟轻柔, 尽可能地避免对子宫造成影响。如果发现胎儿出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妥善处理, 必要时实施流产术或者剖宫产。手术处理满意的话, 最好不放任何引流物, 一期缝合后, 切口处常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防感染。30例手术患者术后均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

2 结果

本组行阑尾切除术30例患者, 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 血象及体温很快下降至正常。无一例出现粪瘘, 粘连性肠梗阻或腹腔脓肿等并发症。1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回访未流产胎儿存活率达100%。

3 讨论

妊娠早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和非妊娠期急性阑尾炎非常相似, 而妊娠中期和晚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症状则不明显。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和阑尾位置发生变化, 腹痛的部位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给诊断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极易误诊、漏诊, 但是明确怀孕的月份则为早期诊断提供要点[2]。为此, 对临床妊娠早期急性阑尾炎诊断时应把握如下几点: (1) 对于右侧中上腹出现疼痛患者, 应进行体格, 血尿淀粉酶及B超检查, 以和胰腺及肝胆疾病区分。 (2) 中期和晚期妊娠时, 因局部压痛已转移到腰部或右侧腹部, 因而孕妇取左侧卧位时腹痛程度会减轻, 但是在其后部压痛则增加明显。 (3) 反跳痛, 局部压痛, 发热及转移性右下腹痛等症状依旧是诊断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关键点。随着子宫的不断增大, 阑尾位置及压痛点也会随着逐渐上移。 (4)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恶心, 呕吐等症状和妊娠期早孕反应极为相似。不过妊早期反应的恶心呕吐多在早起空腹时明显且无腹痛, 而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出现恶心, 呕吐症状时则表现为不同程度腹痛。 (5) 对临床表现症状极像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 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以尽早确诊。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因受孕激素的影响, 加上宫缩或胎动使炎症发展成为弥漫性腹膜炎, 子宫受到强烈刺激而造成早产或流产, 严重威胁母婴生命。为此, 不管是处于妊娠早、中、晚期或者病变程度如何, 一旦确诊为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如果无法实施保守治疗措施均应尽快手术[3]。虽然阑尾切除术有可能引起早产或流产, 但更为重要的因素是阑尾炎症发展程度对子宫的影响。所以对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若不能实施保守治疗方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前做好患者心理工作, 稳定其焦虑及担心等不良情绪, 严重者适当给予镇静剂。术后实施安胎措施, 并给予足量抗生素以防感染, 应用黄体酮抑制子宫收缩, 鼓励患者早些下床活动, 促使肠胃功能尽快恢复。本组研究中, 行阑尾切除术30例患者, 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 血象及体温很快下降至正常。无一例出现粪瘘, 粘连性肠梗阻或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综上, 对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具体表现情况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早确诊早治疗是关键, 可有效防止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31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临床诊断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1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 30例患者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 血象及体温很快下降至正常。无一例出现粪瘘, 粘连性肠梗阻或腹腔脓肿等并发症。1例患者实施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对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 一旦确诊要早治疗, 以防早产并尽可能降低孕妇胎儿死亡率。

关键词: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艳明.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治疗20例分析[J].实用新医学, 2008, 9 (6) :541.

[2] 杨绍武.妊娠期急性阑尾炎36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 (2) :119~120.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2篇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入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 (AMI按照新标准[4]) , 男性38例, 女性8例, 平均 (54.3±19.8) 岁。不稳定心绞痛患者43例, 男性28例, 女性15例, 平均 (61.2±13.9) 岁。从胸痛到采血时间 (2.9±0.97) h。所有患者均无近期心肌梗死病史, 无外伤手术史, 无严重肝肾功能损伤, 无肌肉病变史。

1.2 标本采集与方法

所有患者因胸痛就诊, 胸痛时间<4h, 接诊时即刻以及2h后抽血, 检测H-FABP以及cTnT。H-FABP快速检测试剂盒 (胶体金法) 由哈尔滨富尔斯特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将80ML全血滴入检测卡加样孔, 静置10min, 检测线和对照线均为红色为阳性。cTnT检测试剂盒 (电化学发光法) 由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生产, >14ng/L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胸痛时间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MI组的H-FABP以及cTnT, 均高于U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 H-FABP敏感度为89.1%, 高于cTn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H-FABP特异度为93.0%, 与cTnT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FABP阳性预测值93.2%, 与cTnT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FABP阴性预测值88.9%, 高于cTn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以及治疗迅速发展, 病死率也下降了很多。但是在急诊室, 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糖尿病患者无典型胸痛症状、近期急性心肌梗死再次梗死时无法依据肌钙蛋白的变化诊断、一过性胸痛的小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变化以及早期肌钙蛋白升高不明显以及肌钙蛋白的化验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

H-FABP主要在心肌、骨骼肌组织表达, 但在心肌细胞表达达到骨骼肌的10倍, 而肌红蛋白在心肌的表达是骨骼肌的2倍[5,6]。H-FABP血浆浓度在AMI发病后3h左右开始升高, 在4~8h内达峰值, 并在24~36h回到正常范围, 故具有“速升”、“速降”和诊断时间窗相对较短 (1~25h) 的特点[7]。

注:与cTnT比较, *P<0.05

本文对46例AMI和43例患者进行H-FABP以及cTnT测定, 结果H-FABP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cTn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与cTnT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另外在化验时间上, H-FABP只需10min, 明显有利于急诊诊断和进一步治疗。

综上所述, 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上, H-FABP是很有利的补充化验指标。

摘要:早期检测心肌损伤的指标, 明确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可以及早提供临床治疗的方案与决策。当前公认的心肌损伤的指标肌钙蛋白对早期诊断并非完全有效[1~3], 很多研究证实早期心肌梗死的诊断上,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H-FABP) 同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参考文献

[1] Seino Y, Tomita Y, Hoshino K, et al.Pathophysiological analysis of serum troponin T release kinetics in evolving myocardial injury[J].Jpn Circ J, 1996, 60:265~276.

[2] Seino Y, Nejima J, Takayama M, et al.Evaluation of whole blood rapid troponin T assay:Cooperative study of general practitioners and office cardiologists in Tokyo[J].J Cardiol, 1998, 31:281~287 (in Japanese, English abstract) .

[3] Tanaka K, Seino Y, Ohbayashi K, et al.Cardiac emergency triage and therapeutic decisions using whole blood rapid troponin T test for patients with suspiciou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Jpn Circ J, 2001, 65:424~428.

[4] 高润森, 吴宁, 胡大一, 等.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0~16.

[5] Sylven C, Jansson E, Book K.Myoglobin content in human skel-etal muscle and myocardium:Relation to fiber size and oxidative capacity[J].Cardiovasc Res, 1984, 18:443~446.

[6] Van Nieuwenhoven FA, Klein AH, Wodzig KWH, et al.Discrimination between myocardial and skeletal muscle injury by assessment of the plasma ratio of myoglobin over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J].Circulation, 1995, 92:2848~2854.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24~33岁, 其中发病在孕13+6周以前2例, 孕14~27+6周4例, 孕28周以上12例, 既往有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病史者2例。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表现右侧腹痛和压痛, 其中转移性右下腹痛4例, 占22.2%, 右中下腹痛6例, 占33.3%, 全腹痛8例, 占44.4%, 局限性麦氏点压痛者3例, 占16.6%, 右中腹或右上腹压痛7例, 占38.8%, 全腹压痛8例, 占44.4%, 肌紧张5例, 占27.7%;所有患者均有发热 (体温37.5~39.8℃) 及血白细胞升高[血WBC (10.1~25.6) ×109/L、N0.81~0.96];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者13例, 占72.2%;发病时间<48h14例, 占77.7%, 发病时间>72h4例, 占22.2%, 均由外院转入, 其中3例在外院分别误诊为泌尿系感染、胆结石、胃肠炎。

1.3 治疗及预后

保守治疗3例, 2例为症状轻微的早期妊娠者, 经补液抗感染、肌注黄体酮安胎及对症处理8~12h后症状明显缓解保守痊愈, 随访孕期未再发作且均于孕足月顺产, 1例足月妊娠外院转入时发病时间已超过4d来院时宫口已开全阴道顺产, 产后B超提示阑尾周围脓肿予抗炎、服用中药保守治疗。手术治疗15例, 其中孕14~27+6周手术者6例, 术后早产1例, 孕28周以上手术者9例 (其中剖宫产+阑尾切除术3例) , 术中证实阑尾穿孔并腹膜炎10例, 穿孔率55.5%, 术后3~4d均予静滴硫酸镁保胎治疗, 术后早产2例, 早产率16.6%, 早产儿>32周者经积极抢救后皆存活, <32周者1例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 胎儿病死率为5.5%, 本组病例无孕产妇死亡, 其中1例重症病人孕 (27+5) 周合并坏疽性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后 (术中未置腹腔引流管) 4d早产, 产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经抗休克、抗感染及再次开腹引流腹腔脓液等积极抢救后存活。术后病理回报:急性坏疽性阑尾炎伴穿孔4例, 化脓性阑尾炎伴穿孔4例, 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化脓性) 伴穿孔2例,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5例。

2 讨论

由于妊娠期解剖生理的改变, 所发生的阑尾炎有2个特点: (1) 是诊断比较困难; (2) 是炎症容易扩散[1]。转移性右下腹痛、麦氏点压痛伴消化道症状、体温及血白细胞升高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 但在妊娠过程中, 随着子宫的增大, 盲肠和阑尾的解剖部位不断上移, 这种典型的腹痛一般于妊娠早期较多见, 妊娠中晚期多不典型, 疼痛部位上升, 局部压痛点上移或后移, 尤以妊娠后3个月临床表现更不典型, 增加诊断难度。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体温升高较多见。由于妊娠期外周WBC生理性增加, 因此白细胞计数对诊断帮助不大, 但分类中性粒细胞>0.80, 白细胞持续>18×109/L时有诊断意义, B超检查是孕期最好的诊断手段, 但对于有些急性疾病的诊断如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并不比临床检查更准确, 只对妊娠早期急性阑尾炎有一定帮助, 妊娠中晚期难以得到确诊, 但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异位妊娠、卵巢肿瘤蒂扭转、胎盘早剥、肌瘤变性、输尿管结石、胆结石等其它急腹症;妊娠期盆腔充血、大网膜上移, 阑尾炎不易局限, 致使阑尾炎穿孔和弥漫性腹膜炎的发生率比非孕期高15~35倍[2], 本组病例阑尾穿孔并腹膜炎10例, 穿孔率55.5%。一旦发生弥漫性腹膜炎由于增大子宫的影响使腹肌紧张体征不明显, 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病情, 致使其病死率明显高于非妊娠期, 畏寒、高热、脉速是阑尾穿孔及腹膜炎的常见反应, 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并充分预见到病情的严重性。

妊娠期阑尾炎不主张保守治疗。一旦确诊, 应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 立即手术治疗, 尤其在妊娠中晚期。若一时难以确诊, 又高度怀疑急性阑尾炎时, 应尽早剖腹探查, 有产科指征者可同时行剖宫产[3]。对起病缓慢且症状较轻的患者如先行抗炎保守治疗, 应严密观察病情, 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手术。由于患者处于妊娠这一特殊时期, 患者及家属往往心情极度紧张, 担心诊断尚不够明确及用药对胎儿的影响, 害怕手术会导致流产、早产等情况, 医务人员应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 告知妊娠不是手术的禁忌症, 手术也不一定均会引起流产、早产, 过分保胎如果发生阑尾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 高热、毒血症不仅会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 亦会危及母亲生命安全, 所有治疗均应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 以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纠纷。术中尽量轻柔操作, 避免刺激子宫, 最好不放置引流以减少对子宫刺激引起早产, 但若遇阑尾穿孔腹腔炎症严重者, 术中尽可能用温盐水纱布擦拭腹腔或用温盐水泡洗腹腔后再用温盐水纱布擦拭腹腔, 必要时需根据病情需要于盲肠周围放置引流管以避免腹腔脓液大量积聚并发感染性休克, 仍应注意操作轻柔且应尽量避免引流物直接与子宫壁接触刺激子宫诱发宫缩, 术后继续安胎治疗。

总之, 妊娠合并阑尾炎, 由于解剖和生理的变化, 对阑尾炎的诊断、治疗, 预后带来不利影响, 临床医生应掌握妊娠期阑尾炎的特点, 遇不典型病例应细心诊治, 严密观察病情, 作好鉴别诊断, 多科协作, 争取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最大限度降低孕妇及胎儿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3例, 手术治疗15例, 孕妇均治愈, 胎儿早产3例, 早产儿死亡1例。结论 掌握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正确诊断,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阑尾炎,妊娠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60.

[2] 顾美皎.妇科急腹症诊断的难点与要点[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9, 15 (4) :195~197.

上一篇:多胎妊娠下一篇:妊娠合并尖锐湿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