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尖锐湿疣范文

2023-11-13

妊娠合并尖锐湿疣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例, 年龄在22~41岁之间, 平均31岁, 孕34~40周, 其中妊娠期糖尿病者64例, 糖尿病患者妊娠16例, 初产妇48例, 经产妇32例。同期, 我院收治妊娠者500例左右, 妊娠介并糖尿病妊娠者大约占2%。在非糖尿病妊娠者中随机抽取320例作为80例妊娠介并糖尿病病例组的参照组, 并经随访, 2组孕周期、孕妇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P>0.05。

1.2 妊娠介并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1.2.1 糖尿病介并妊娠

孕前明确患有糖尿病, 符合1 99 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诊断标准[3], 妊娠24~28周进行GDM筛查。即症状+随机血糖值11.lmmol/L, 或至少2次空腹血糖≥7.0mmol/L, 或空腹血糖≥7.0mmol/L, 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中2h血糖≥11.lmmol/L。

1.2.2 妊娠期糖尿病[1] (GDM)

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 m m l/L, 或5 0 g葡萄糖负荷试验, 1 1.l m m o l/L, 空腹血糖, 5.8 mmo l/L, 或OGTT采用空腹5.6 mmo l/L, 1 h:1 0.3 mm o l/L, 2 h:8.6mmol/L, 3h:6.7mmol/L诊断标准, 其中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止常值, 则叫诊断为GDM。

1.3 治疗方法

1.3.1 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的理想目标是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 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酮症出现, 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2]。多数GDM患者经介理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治疗, 均能控制血糖在满意范围。营养科营养师根据孕妇体重、孕周期及孕妇血糖情况计算总热量, 使血糖控制在空腹3.3~5.6mmol/L, 餐前30min:3.3~5.8mmol/L, 餐后2h:4.4~6.7mmo l/L, 夜间:4.4~6.7mmo l/L。

1.3.2 运动疗法

结合产科和内科的治疗原则,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特别是肥胖的孕妇, 叫在餐后做30min有节律的运动, 如散步, 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20次/min以内, 避免剧烈运动[3]。

1.3.3 药物治疗

经过上述处理之后, 血糖仍控制不了的患者, 给子胰岛索治疗。可在3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索。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处理。

2 结果

80例病例组中有64例 (80%) 用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以很好控制血糖;16例需加胰岛索治疗来控制血糖, 80例效果均良好。无一例发生酮症酸中毒, 无孕产妇或新生儿窒息。糖尿病病例组与参照组孕产妇并发症、新生儿患病率比较见表1、2。

3 讨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孕期孕妇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 使难产、手术产率增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4], 胎儿易发生巨大儿, FGR, 流产, 早产, 胎儿畸形等, 新生儿出生后易出现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 ARDS等[5]。本院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经正确处理和积极治疗后, 无一例发生酮症酸中毒, 无一例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病例组除早产、剖宫产发病率高于正常参照组孕妇外 (P<0.05) , 其他并发症与正常参照组孕妇无显著性区别 (P>0.05) 。妊娠合并糖尿病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 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针对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治疗, 并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妊娠者比较其并发症和分娩结局。结果 80例效果均良好。无一例发生酮症酸中毒, 无孕产妇或新生儿窒息。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 能保证妊娠质量、减少并发症、维护母婴健康。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 周毅惠.妊娠合并糖尿病15例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3, 22 (3) :206~207.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 2004, 27Suppl1:188~190.

[3]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妊娠合并尖锐湿疣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措施。方法由于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实行早期监测,并做好孕早期、中期、晚期及分娩各期的观察和护理,15例患者未发生心衰,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实施科学的护理,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

【关键词】妊娠;心脏病;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469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围生期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二位,为非直接产科死亡原因的首位,并且流产、早产、胎儿窘迫、小于胎龄儿和围产儿死亡率均可增高。为了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护理和监测,以使患者安全渡过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2]。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收治了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15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5例中年龄最大45岁,最小18岁,均在孕前或孕期明确诊断为心脏病。分娩孕周为孕36周-41周,剖宫产12例,剖宫产率为80%,阴道分娩3例。无孕产妇死亡,围产儿死亡1例,死亡率0.06%。

1.2心功能状态与剖宫产的关系孕妇心功能的状态对分娩孕周大小、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重和住院日影响分析可见,心功能越差,剖宫产率越高,分娩孕周越小,新生儿出生体重也越低,住院天数延长[3]。

2护理

2.1一般护理做好产前检查,从确定怀孕之日起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把筛查出的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孕妇专人专案管理,并请内科医师会诊,确定心功能的级别。定期做产前检查或家庭访视,及早发现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凡不宜妊娠者,在12周前行人工流产术并严格避孕。孕20周前每两周查1次,孕20周后每1周查1次。心功能在Ⅲ级以上,需入院治疗;心功能Ⅰ-Ⅱ级者,应在妊娠36-38周入院待产。

2.2心理护理合并心脏病孕妇会担心婴儿是否有心脏缺陷及自身的安全问题,心理负担较重,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影响饮食和睡眠。因此护士应特别关心体贴,运用沟通技巧耐心解释,如说明剖宫产是最佳分娩方式,并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等给予精神安慰,以消除不良心理因素,减轻心理负担,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

2.3饮食护理向孕妇及家属解释饮食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正确进食高蛋白、低脂肪(尤其限制动物脂肪过量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4-5g,以减少水钠潴留。整个孕期增重不超过10公斤,并嘱孕妇进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多吃蔬菜及水果以防便秘和增加心脏负担。

2.4休息与活动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中午休息0.5-1小时,夜间要有10小时的睡眠,休息时保持左侧卧位和头肩高位,防止子宫右旋,减轻对心脏的负担;限制体力劳动,适当减少活动量。心功能Ⅲ级以上者要以卧床为主,尽可能采用半卧位或半坐位,以患者舒适为标准,预防心力衰竭。

2.5加强母胎监测评估胎儿宫内健康状况,指导孕妇自我监测胎动,每天3次,每次1小时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患者进入产程时,由一名助产士全程陪护,安慰鼓励孕妇。心功能Ⅰ-Ⅱ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条件良好者,在严密观察下可阴道分娩,每15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心率各一次,用胎心监护仪持续监测胎心率。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指导产妇宫缩时不宜用力,使用分娩镇痛术,减轻宫缩疼痛或阴道助产,以缩短产程,减少体力消耗。胎儿娩出后产妇腹部立即放沙袋持续24小时,防腹压骤降诱发心力衰竭,并静脉或肌注缩宫素10-20u(禁用麦角新碱),防止产后出血过多[1]。如产程中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气短,胎心>160次/分,产妇心功能Ⅱ-Ⅲ级,胎儿偏大,应剖宫产结束分娩。

2.6围术期护理15例孕产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术为主,剖宫产率达80%,做好围术期的各种护理工作是预防心衰的关键。术前要及时按医嘱予以支持疗法和预防性抗生素疗法,以期改善营养和预防感染,进行必要的宣教和心理护理,同时做好各种抢救物品的准备。

2.7产褥期的护理产后24小时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情绪激动。饮食宜清淡,防止便秘。3日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如休息时心率>110次/分、呼吸>20次/分,说明有早期心衰的发生,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对症处理。按医嘱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产后7日左右,无感染征象时停药。心功能Ⅲ级以上者不宜哺乳,应及时回奶。

2.8用药的护理强心、利尿、扩血管是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治疗原则,护士必须熟悉各种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2]。应用硝普鈉、硝酸甘油等血管扩张剂时,应密切观察血压情况,使收缩压维持在100㎜Hg左右。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应监测心率,若患者出现恶心、视物模糊、心率<60次/分。说明有洋地黄中毒发生,立即停药,通知医生。

2.9急性心衰的护理患者一旦发生心衰、立即取端坐位,双腿下垂,面罩吸氧,并在氧气湿化瓶内放50%酒精,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遵医嘱给呋塞米20-40mg,静注,2分钟内推完,缓解肺水肿。吗啡5-10mg,静脉缓注,使患者镇静,减少躁动,减轻心脏负荷。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脉搏、出入水量,防止并发症发生。

3体会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围生期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因在妊娠、分娩及产褥期内心脏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均可加重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负担而诱发心力衰竭[1],并常因心力衰竭导致孕产妇死亡。因此定期做产前检查或家庭访视,对妊娠32-34周、分娩期、产褥期的妇女采取高质量的整体护理并严密监护,及早发现诱发心力衰竭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及时预防及时对症处理,可有效地减轻孕产妇的心脏负担,使心脏病孕妇安全的度过孕产期,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2-127.

[2]韩晓红.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17:0179-0180.

[3]张静.妊娠合并心脏病的临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13):1192-1193.

妊娠合并尖锐湿疣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45例, 年龄22~44岁, 平均31.3岁, 初产妇269例, 经产妇76例, 剖宫产310例, 阴道分娩35例。

1.2 发现肌瘤时间

孕前7例, 孕中122例, 术中216例。

1.3 发现方式

B超发现129例。

1.4 肌瘤发生部位及类型

宫体311例, 占90.1%;宫颈34例, 占9.9%;浆膜下94例, 占27.2%;肌壁间210例, 占60.9%;黏膜下5例, 占1.4%;多发性36例, 占10.4%。

1.5 肌瘤大小

最大15cm, 最小0.5cm。

1.6 发现肌瘤的孕周数

孕周37~42+3周310例, <37周35例。

2 结果

本组310例剖宫产术同时行切除术, 无一例行子宫次全或全切术, 其中1例为中央型前置胎盘, 肌瘤直径2cm位于前壁, 在手术娩出胎儿后, 行肌瘤剥除术, 术中出血约1000m L, 手术中顺利。302例同时行肌瘤剥除术, 术中平均出血量271.1m L, 出血量超过500m L的6例, 最多1000m L, 均为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前置胎盘患者, 无一例因切除肌瘤引起。

3 讨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一般没有临床症状, 孕前体检时可发现。子宫肌瘤常见的体征就是在子宫上有结节状的突起、质硬, 妊娠期子宫肌瘤可增大, 容易触及, 但因为妊娠子宫充血, 组织水肿, 平滑细胞肥大, 肌瘤软化, 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不清, 失去固有的感觉或肌瘤较小, 仅1cm左右[2], 所以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易漏诊, 常在孕期保健超声检查或剖宫产时发现, 目前, 超声诊断简便易行, 用于诊断子宫肌瘤有较高的准确性, 还可以动态观察妊娠过程中子宫肌瘤的变化, 是诊断子宫肌瘤的有效手段。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属于高危妊娠, 对整个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均有影响, 研究显示肌瘤内的雌激素受体在妊娠期受到抑制, 在妊娠早期、中期易发生因肌瘤生长而引起的并发症[3], 容易发生流产和早产, 较大的发生部位在子宫下段和宫颈的肌瘤可阻碍正常分娩, 易发生滞产、出血、感染, 甚至不可控制的产后出血而被迫切除子宫, 在剖宫产中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一直存在争议, 传统的观点认为浆膜下肌瘤剖宫产手术中不应该同时行肌瘤剥除术, 因为妊娠期子宫肌瘤血管丰富, 边界欠清, 切除时易引起大出血, 但是随着近几年相关研究的增多, 传统的观点正渐渐的发生转变, 多数研究均认为在剖宫产术中应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这样既可避免子宫肌瘤影响子宫复旧导致的产后出血增多, 增加产褥率, 又可避免子宫肌瘤的继续发展甚至恶变, 还可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本组病人的平均出血量231.1m L, 手术时间50min, 住院天数6.4d, 无一例因合并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切除术的。但要考虑到患者有无严重的合并症, 要做好术前准备, 也要由有经验的医师承担主刀, 也就是实施个体化方案治疗。

总之,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高危妊娠者并非少见, 对此类产妇要加强孕期保健, B超做为常规检查可提高产前诊断率, 在无手术禁忌证的前提下, 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合理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年来345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10例行剖宫产, 在术中同时行肌瘤剥除术, 35例经阴道分娩。结论 B超的应用能提高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诊断率, 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妊娠,子宫肌瘤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272.

[2] 卢昆林, 曹清, 林巧.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72例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05 (6) .

妊娠合并尖锐湿疣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北京通州区潞河医院共收治妊娠合并胰腺炎患者10例, 年龄26~34, 平均28岁。初产妇8例, 经产妇2例。中期妊娠3例, 晚期妊娠7例。其中合并胆囊结石1例, 慢性胆囊炎3例, 高脂血症者7例。发病前有进高脂饮食者4例, 6例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全部患者均表现为持续性上腹部疼痛, 伴有腰背部放射患者8例, 发热5例 (体温平均39.0℃, 无畏寒) , 恶心呕吐7例。查体:10例患者均都有不同程度的中上腹压痛, 7例伴有局部肌紧张和反跳痛等局限性腹膜炎体征, 3例表现为弥漫性腹膜炎体征;肠鸣音减弱。出现先兆早产1例。

1.2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10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 (WBC:13~29×109/L) 。8例患者血淀粉酶超过正常3倍, 2例轻度升高。7例高脂血症, 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1例腹腔穿刺出血性腹水、血钙异常偏低1.6mmol/L;10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示胰腺增大、回声减低、胰周或盆腔积液, 其中1例合并有胆囊结石。为避免放射线对胎儿的损害, 10例患者均未行CT检查。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严密监测心、肺、肝、肾及胃肠道等脏器功能及凝血功能指标;均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炎、抑酸、解痉止痛、保胎、补液及营养支持等治疗, 同时密切监护胎儿情况, 伴先兆早产者给硫酸镁静滴抑制宫缩, 维持妊娠至足月, 同时静脉应用地塞米松促使胎儿肺成熟。1例孕晚期患者保守治疗病情逐渐加重, 急诊全麻下行剖宫产同时进行坏死胰腺清除、胰周充分引流。

2 结果

10例APIP患者中, 3例发病于孕中期, 7例发病于孕晚期, 在3例中期妊娠患者经早期抗炎补液、抑酸抑酶、液体复苏、安宫保胎等个体化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胃肠道功能恢复、腹痛缓解、酶学指标降至正常。7例发病于孕晚期患者当中1例 (孕期均>35周) 急诊行剖宫术加坏死胰腺清除、胰腺引流;6例经早期液体复苏及初始化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经产科保胎1周后出院。孕妇全部治愈, 新生儿无死亡, 未见畸形。

3 讨论

3.1 病因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 (1) 有学者[3~5]认为胆石症是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妊娠期间机体内分泌变化导致了胆道系统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机体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明显升高, 而引起胆固醇分泌增多, 肠肝循环减少, 使胆汁中胆固醇与胆汁酸盐的比例发生改变, 尤其是孕激素的增高, 可使胆管平滑肌松弛, 胆道张力下降胆囊扩张和胆囊排空减弱, 使胆汁的分泌活动不畅, 以上变化科导致胆道结石形成, 进而可能诱发胰腺炎。有文献报道妊娠胆石症的发生率在2.5%~4.2%。 (2) 妊娠期间雌激素、孕激素及胰岛素等各种激素水平变化对机体产生一定影响, 物质代谢可发生变化, 可使血清甘油三酯升高。女性在怀孕后血浆甘油三酯大概升高30%左右, 到孕后期达高峰, 产后迅速下降, 这与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好发于妊娠晚期是一致的。为保证胎儿营养, 往往摄入过多的高脂、高蛋白食物, 且孕期雌激素、孕激素、胎盘催乳素等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2~3倍但是血脂增高引起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尚未明确, 血中甘油三酯升高, 胰腺释放高浓度胰脂酶分解甘油三酯, 使血液中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而引起胰腺血管微血栓形成;另外高脂血症又可加重血液黏稠度, 血液黏稠度增加和游离的血中脂肪颗粒均可引起静脉血管栓塞导致胰腺微循环障碍, 如胰腺小动脉和微循环的急性脂肪栓塞, 而成为急性胰腺炎的诱因。 (3) 妊娠期由于子宫增大, 压迫胰腺、胃、十二指肠, 导致胰腺导管内压力明显增高, 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胰管, 消化液进入胰腺, 激活胰酶, 从而诱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3.2 诊断标准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 典型的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诊断并不困难。典型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以及上腹部疼痛, 伴有血、尿淀粉酶升高。影像学检查70%的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腹部B超可见胰腺体积增大和实质结构不均, 胆道内镜超声、CT及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可协助诊断。

3.3 治疗

妊娠合并胰腺炎应根据病情原因、病期及母婴的一般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治疗方法可依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胎儿的孕龄而定, 应充分想到各种措施对胎儿的影响, 在保证孕妇治疗效果的同时, 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不喝水、持续不断地胃肠减压、抑酸、抑酶, 抗感染, 止痛解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处理。伴先兆早产者给予硫酸镁静滴抑制宫缩, 维持妊娠至足月, 同时静脉应用地塞米松促使胎儿肺成熟。生长抑素可抑制胰腺分泌, 减少胰酶含量, 松弛Oddi括约肌, 保护胰腺腺泡细胞, 控制胰腺炎的发展, 但长抑素类能够通过胎盘, 影响婴儿, 所以应用时应权衡利弊。

手术治疗:对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手术一直存在有争议。Block等人提出: (1) 对妊娠早期发生的急性胰腺炎一般进行保守处理, 可在妊娠中期给予手术治疗; (2) 对于妊娠中期的病人, 急性胰腺炎症状控制后可考虑手术治疗; (3) 妊娠晚期急性胰腺炎应给予保守治疗, 尽量争取在分娩后行手术治疗; (4) 对于少数经保守治疗情况恶化的, 如经24h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病情缓解不明显、高热伴弥漫性腹膜炎白细胞较高 (>20×109/L) 、部分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考虑行急诊手术治疗。

手术处理主要针对病因, 旨在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充分引流, 同时终止妊娠状态, 减少加重胰腺炎的因素和并发症的发生。妊娠期合并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时, 怀疑胆总管结石时可先行ERCP对确诊胆管结石存在者再行EST切开取石治疗。一般在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腹腔或腹膜后积液, 减轻腹压。另外, Iskandar等主张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高脂血症APIP。

综上所述, 妊娠合并胰腺炎虽然少见, 但病人死亡率居妊娠合并急腹症中首位,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 能够早期诊断, 明确病因, 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 兼顾孕妇及胎儿, 适时终止妊娠, 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摘要:目的 提高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1年来收治的10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APIP患者中3例发病于孕中期, 7例发病于孕晚期, 3例中期妊娠患者经保守等个体化治疗后治愈出院。孕晚期患者其中1例 (孕期均>35周) 急诊行剖宫术加坏死胰腺清除、胰腺引流, 6例经个体化及产科保胎后治愈出院。孕妇全部都治愈, 新生儿无死亡, 未见畸形。结论 妊娠晚期容易诱发急性胰腺炎, 早期诊断、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可以提高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治疗上以积极非手术治疗为主, 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 适时终止妊娠 (剖宫术为首选) 有利于母婴的安全。

关键词:妊娠,急性胰腺炎,诊断,治疗,妊娠合并胰腺炎

参考文献

[1] McKay AJ, O'Neill J, Imrie CW.Pancreatitis, pregnancy and gallstones[J].Br J Obstet Gynaecol, 1980, 87:47~50.

[2] 张刚, 杨杰, 李延, 等.APIP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策略[J].中国临床医学, 2007, 14 (5) :652.

[3] 王启仪.重度妊高症合并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一例[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 34:100~102.

[4] Knobell R, Castilho LN, Passini R, et al.Hyperlipidemic pancreati-tis in a primingravida adolescent[J].Dig Dis Sci, 1998, 43:943~944.

妊娠合并尖锐湿疣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并观察该疾病的特征。方法 以38例2012.1.1.~2013.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了解护理成效。结果 根据患者病症严重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轻症和重症,人数分别为20例和18例,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早孕、孕中、孕晚和产褥这四期,人数分别为9例、11例、14例、4例,致病因为高脂血症、高脂饮食以及胆道疾病,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妊娠适当终止,其中好转和痊愈的人数分别为18例和20例,未发生新生儿死亡和孕妇死亡。结论 在临床上加强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监护,对提升患者和新生儿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妊娠;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护理

前言 临床上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它与胎儿和产妇的生命具有密切相关性,目前已经引起了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同时护理作为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高低也严重影响着治疗成效的好坏,下面本文将以38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观察和护理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以38例2012.1.1.~2013.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其中产妇的年龄为20~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3.5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3例,根据患者病症严重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轻症和重症,人数分别为20例和18例,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早孕、孕中、孕晚和产褥这四期,人数分别为9例、11例、14例、4例,致病因为高脂血症、高脂饮食以及胆道疾病。

2.临床观察和护理 对以上3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腹疼痛,并呈放射性向左肩和腰背发展,还伴随着呕吐、恶心等症状,无明显的反跳痛,患者的体温在36. 8~39度之间。对患者的腹腔液淀粉酶、血清淀粉酶以及尿淀粉酶进行测定,显示患者伴随着水电解质紊乱,胰腺在B超检测下显示肿胀。而具体的护理措施则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般护理,即对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神智以及体温进行密切观察测量,同时加强心电监测,促进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的掌握,再者就是让患者注意休息,促进代谢的下降、血流增加,使体力以及组织快速恢复。二是对患者的腹部体征和症状进行密切观察,如腹部皮肤色泽、腹胀、反跳痛、压痛、腹肌紧张和肠鸣音。三是详细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如电解质、血容量、大便、出汗、输液、呕吐物、尿量以及胃肠减压抽出物[1]。四是监护患者的器官损害情况,如肝损害、急性肺损伤、循环功能不全、胰性脑病以及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早发现早处理。五是观察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胎心以及子宫收缩情况,并学会胎动的数数,促进对胎儿的监护。六是加强患者产褥期的护理,无论是采用何种生产方式,分娩之后都必须对患者的恶露、出血量进行密切观察,将会阴护垫及时更换,并做好清洁护理,对腹部的辅料进行观察,了解渗液、出血的情况[2]。七是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如饮食和病因消除,一般建议患者多食低糖和低脂食物,并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再者就是将相关的疾病预防知识告知患者及家属,使患者养成讲卫生、合理饮食的好习惯,有效的预防胰腺炎的复发,对患者造成二次身心损伤。八是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并积极的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书例治疗的信心,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其了解手术的重要性以及疾病对胎儿的影响,使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加强。

二、结果

以上38例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妊娠适当终止,其中好转和痊愈的人数分别为18例和20例,未发生新生儿死亡和孕妇死亡。

三、结论

基于急性胰腺炎具有发病急、病程发展快、累计的脏器多、对病程的判定难度大等多方面的特点,临床上必须加强妊娠期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排查,将该疾病的治疗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尤其是临床症状不显著的患者,对提升患者和新生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相关的医护人员必须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理论和技能,以细心、耐心、同情心关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患者及时的将不适告知医护人员,同时对患者的临床病况和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并及时的应对处理,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挽救患者和胎儿的生命。

除此之外,当患者分娩之后,加强胎儿的监护也至关重要,其主要是因为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发生的同时,还会伴随器官功能损害、低氧血症、休克以及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导致产妇的耐受性降低,进而引发胎儿窘迫现象的发生,对胎儿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并且还要检测胎儿的宫内安危以及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对于胎儿的缺氧、窘迫现象及时的处理,提升临床治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甘华,杨小梅.鼻空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20 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1-2.

[2]张立新,陈兰亭.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 26 例治体会[J].北京医学,2010,32(4):315-318.

上一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下一篇:妊娠合并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