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

2023-09-22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0年11月, 我院开展全麻下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治疗50例, 年龄21~42岁, 均符合以下条件:患者无腹腔内出血, 生命体征平稳, B超证实宫内无妊娠囊, 附件异位妊娠包块最大直径不超过5cm, 血β-HCG≤4000U/L。腹腔镜治疗后, 平均住院日7.52d, 术后天数5.18d, 术后有1例出现上腹不适, 2例恶心呕吐, 无咽喉不适及术后感染, 经过医护精心治疗和护理, 均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1) 术前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住院后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而腹腔镜患者均是首次接受腹腔镜治疗, 对治疗过程、治疗反应、治疗效果等不了解, 存在焦虑恐惧的紧张心情, 思想压力大, 治疗信心不足[2], 特别是对生育有要求的患者, 护士耐心细致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腹腔镜手术的过程, 手术方式及优越性, 让患者增加对腹腔镜的了解, 但患者也应理解存在腹腔镜手术方法的改变或中转经腹手术的可能性, 取得患者思想上的配合,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护理计划:患者入院进行全面评估, 了解患者一般信息和腹痛情况,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嘱患者不得外出, 绝对卧床休息, 制定护理计划。

(3) 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化验、B超、心电图、胸片等检查, 备血, 做好皮肤准备, 用松节油, 消毒棉签擦净脐内污垢彻底清洁脐孔, 防止术后打孔处伤口感染, 但切勿用力过大, 以免损伤脐部。术前放置一次性气囊导尿管, 保持膀胱空虚, 以免术中遮挡手术视野。手术前禁食禁水。

(4) 术前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g及阿托品0.3mg减轻患者焦虑及口咽分泌物, 减轻麻醉药的毒副反应, 使麻醉过程平稳。

2.2 术后护理

2.2.1 卧位

患者术后给予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 必要时及时吸出口腔或呼吸道分泌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

每30分钟监测1次,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病情稳定后每4小时监测1次。同时严密观察腹部伤口有无渗血, 决不能因腹腔镜伤口小而忽略对其观察[3]。

2.2.3 氧气吸入术后给予吸氧3h, 氧流量2L/min, 防止二氧化碳气腹造成的高碳酸血症。

2.2.4 避免意外伤害患者在麻醉未清醒前常有躁动不安, 应加以保护, 并注意保暖。

2.2.5 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尿管、腹腔引流管, 注意观察和记录尿量、腹腔引流量及性质, 如尿色鲜红, 有损伤输卵管及膀胱的可能, 尿量过少, 应检查有无打折或液体量输入不足, 尤其注意腹腔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 出现问题及时通知医生, 术后12h拔除尿管。

2.2.6 雾化吸入

全麻气管插管患者多有咽喉肿痛, 术后给予生理盐水30m 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雾化吸入, 每天1次, 连续3d, 有利于减少咽喉不适症状。

2.2.7 饮食护理

患者术后禁食6h, 6h后可进流质食物, 避免进糖类、奶类、产气食物, 防止腹部胀气。术后第2天进普食, 少食多餐。

2.2.8 活动患者手术麻醉清醒后可行床上运动, 勤翻身, 术后12h下床活动, 以利肠蠕动, 防止肠粘连。

2.2.9 疼痛

在麻醉清醒后, 部分患者有轻微的伤口疼痛, 可给予双氯酚酸钠塞肛, 效果较好。或者取舒适卧位, 分散注意力即可。

2.2.1 0 出院指导

休息1个月, 1个月内禁盆浴和性生活, 注意会阴的清洁。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2个月后门诊复查, 如果发生阴道大量出血、腹痛情况, 随时来院治疗。

总之,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具有手术时间短, 手术创伤小, 出血少, 住院时间短, 手术恢复快, 粘连少, 切口美观等优点, 然而, 这项新手术的开展, 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严密观察和有效护理是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关键。

摘要:对5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 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 达到提高患者治愈率, 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腹腔镜,异位妊娠,护理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 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67~68.

[2] 周娟.78例异位妊娠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 2007, 13 (11) :1005.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对象是2012 年5 月—2013 年5 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 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所有产妇经诊断均符合《妇产科学》中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60例孕妇中,妊娠前均无糖尿病、无心血管、高血压等疾病[2]。两组产妇均为服用过影响糖类、脂类代谢等药物。 将这60 例孕妇根据随机抽样法地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 观察组的30 例孕妇中,年龄分布在21~42 岁,平均年龄为(27.3±4.2)岁;孕周为16~35 周,平均孕周(31.4±3.3)周;其中初孕妇21 例,经孕妇9 例。 对照组30 例孕妇,年龄分布为22~40 岁,平均年龄为(26.7±4.1)岁;孕周为15~35 周,平均孕周为(30.5±3.2)周;其中初孕妇23 例,经孕妇7 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基本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接受医院的常规护理,包括给孕妇注射胰岛素、观察孕妇生理状态、定时检查胎儿胎心以及给孕妇检测血糖水平,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等。

观察组孕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优质护理,包括:1饮食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必须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饮食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孕妇血糖。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结合孕妇平时的饮食习惯,为孕妇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提供饮食指导。 在保证孕妇和胎儿营养的情况下,让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尽量少吃多餐,多摄入牛奶、鸡蛋等高蛋白质食物,多吃蔬菜、豆类等高纤维素食物。 2健康指导:孕妇在住院后护理人员就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告知孕妇有关妊娠、营养和保健方面的相关知识。开展教育工作,使孕妇能够在了解产科知识后,正确认知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和危害。让孕妇重视饮食、运动和良好生活习惯对于治疗病情的重要性。 3胰岛素使用:护理人员要积极测量孕妇血糖,根据孕妇的血糖情况对患者进行胰岛素注射。 在合理运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避免孕妇发生低血糖和并发症的产生,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孕妇的病情变化,如若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医生。 4心理护理:孕妇由于妊娠关系,心情原本就比一般患者敏感、焦躁,又加上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行动不便,很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不良心理,当护理人员发现孕妇产生不良情绪时,就应该立刻对孕妇进行心理疏导。 若没有对孕妇进行及时的心理排解,很容易导致孕妇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着孕妇的妊娠。护理人员应该根据孕妇的心理状态,采取一对一心理辅导方式,积极和孕妇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孕妇发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原因对孕妇进行疏导工作,缓解孕妇的不良情绪,使孕妇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3]。

1.3 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孕妇在实施不同护理方式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产生情况、焦躁等不良心理产生情况以及孕妇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等方面情况。

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率良好:孕妇空腹状态时血糖水平为3.8~6.0 mmol/L;一般:血糖表达为6.0~7.2 mmol/L;差:血糖水平高于7.2 mmol/L。 血糖控制率=良好+一般)/总例数×100%[3]。

孕妇焦躁等不良情绪产生情况: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妇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行评分。 总分为100 分,51 分为分界线,>51分则判定为焦虑、抑郁,>72 分则为重度抑郁、焦躁。 评分越高则代表孕妇焦躁、抑郁程度越高。

护理满意程度表为该院自行设计,表格包括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内容。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观察组良好率为93.3%,对照组良好率为66.7%,观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形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孕妇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3.3%,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3.3%,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孕妇产生不良情绪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孕妇产生不良情绪和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生活习惯和日常饮食不健康等问题,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妊娠期糖尿病逐渐成为常见的现象。 如果孕妇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容易危害母婴的生命安全,诱发羊水异常、胎膜早破等并发症。 优质护理服务主要是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围绕病人的需求出发,注重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更加整体、优质的护理服务,给予患者更多精神和生理各方面的关怀与照顾,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护理效果。 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促进和谐的医护关系。

实践证明,观察组孕妇在采取优质护理后,孕妇血糖控制的良好率为93.3%,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形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孕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达到了93.3%,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3.3%,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取优质护理,有助于控制孕妇的血糖、预防并发症产生,从而提高孕妇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说明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措施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将这6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的30例孕妇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孕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优质护理措施。对两组孕妇在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孕妇和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30例孕妇在优质护理后,取得了满意效果,孕妇的血糖恢复水平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产生并发症率仅为,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取优质护理,有助于控制孕妇的血糖、预防并发症产生,从而提高孕妇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说明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共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均龄(31.5±2.1)岁,体重58~72 kg,平均(63.2±2.3)kg,孕周26~38周,平均(32.4±3.1)周,初产妇14例,经产妇7例。对照组年龄24~37岁,平均(32.7±2.0)岁,体重57~70 kg,平均(63.7±2.2)kg,孕周27~37周,平均(33.1±3.0)周,初产妇13例,经产妇8例。两组年龄、体重、孕周、孕次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均符合《妇产科学》中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3临床资料完整;4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器质类疾病;2精神障碍性疾病;3造血系统病变;4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如体征监测、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等。观察组:优质护理。1心理护理:详细告知患者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诊疗知识,心理疏导或举例说明缓解患者心理负担,讲解心理波动、血糖过高对患儿的不良影响,积极配合治疗;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排忧解难;2身体护理: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孕周>27周,则需每周体检1次,若现异常及时对症治疗;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尿常规等指标,指导患者计算胎动次数(3次/d,1 h/次,后将3次胎动数据之和×4)若结果<30,则胎动次数异常,孕妇宫内缺氧,需及时检查;3饮食护理:体检或剖宫产术后禁食含糖、蛋类及奶制品,多吃蔬菜豆类、纤维饮食,饮食清淡;4运动护理:鼓励适当运动,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避免运动过于激烈,单次运动<18 min,术后7 h内,每隔1 h予以翻身运动,术后1 d鼓励床上活动,运动后温水泡脚,30 min/次,2~3次/d,刺激穴位,促进肠胃蠕动;5健康教育:入院后行健康宣传,告知妊娠、保健及营养等的重要性,了解疾病常规需注意的事项;6胰岛素应用:及时测量孕妇血糖,合理运用胰岛素,避免低血糖及并发症,密切关注病情,若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比分析

护理前,孕产妇FPG、2 h PG血糖指标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0.05),而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对比分析

经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及围生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23.8%,对照组为42.9%,76.8%,观察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中晚期常见并发症,多因人体内分泌失调所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过量饮食、运动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逐渐使妊娠期糖尿病病发率逐渐增长,若未及时合理实现血糖控制,则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现象产生,严重还可致胎儿畸形、死亡等并发症产生,严重影响母婴健康[1]。故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尤为重要[2]。现阶段,医学临床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多以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所引起的并发症产生,一般情况下,饮食控制及胰岛素等应用可实现血糖的有效控制,但仅靠饮食控制及合理用药其治疗效果仍较为有限[3]。有研究表明[4],孕产妇仅单依靠药物及膳食控制虽可控制血糖水平,但血糖值稳定与孕产妇心理应激能力呈重要相关性,同时,孕妇在患病期间还承担家庭、社会、对胎儿的担心的众多因素,故导致精神多紧张,情绪波动较大,血糖控制极为有限,因此于疾病治疗期间加以合理护理干预则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于护理期间多采用常规护理予以疾病病情控制,常规护理是临床常用护理方法之一,其于临床应用时多以疾病监测、合理用药等为主要护理方式,此类护理方法虽可起一定的护理效果,但其护理效果仍极为有限[5]。优质护理是临床护理学新型护理方式,此类护理方式多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护理核心,采用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予以完善性护理,从而最大化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强化基础性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效率,改善护理效果[6]。该研究中,观察组经优质护理后,患者FPG、2 h PG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各护理指标对比具统计差异,故结合以上可知,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身体护理、健康教育及胰岛素护理后可有效实现血糖控制,改善疾病症状[7]。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于护理时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8]。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优质护理后,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孕产妇及围生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23.8%,对照组为42.9%,76.8%,观察组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于护理时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效果

参考文献

[1] 史慧芳.优质护理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13):2019-2021.

[2] 韩静艳.优质护理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7):167.

[3] 朱红梅.优质护理措施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23):168-170.

[4] 张智鑫.优质护理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5,2(16):113.

[5] 李晓燕,陈小丽,吕晓莉.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12):156.

[6] 韦迪霞.优质护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6):98-100.

[7] 吴丹,莫海燕,洪普,等.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8):729-731.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了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经检查,这些患者无先天性疾病和其他严重疾病,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观察组患者25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7.9±4.6)岁,其中初产妇16例,经产妇9例;对照组患者25例,年龄25.6~36岁,平均年龄(28.5±3.7)岁,其中初产妇15例,经产妇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产次及病情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分析和对比。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常规护理等内容,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临床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糖控制、预防感染、健康指导等内容。

1.2.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缺少系统的了解,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应在基础检查之前,向患者明确检查的内容和结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对于一些情况较特殊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状态、受教育水平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方法。心理护理能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护理过程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减轻心理上的负担,达到较好的妊娠结局。另外,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加强联系,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方便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

1.2.2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糖分的摄入,尽量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多吃蔬菜、补充多种微量元素,减少辛辣、油腻、高糖的食物含量。临床数据显示,约有85%的患者能够通过控制饮食来达到稳定血糖的目的,因此,应该遵循治疗原则,维持科学的饮食结构,使患者及胎儿能够健康的成长。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体重、体质情况,均匀搭配食物,使患者营养均衡,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同时,患者应该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谨遵医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2.3运动指导运动能够增加患者体内胰岛素的敏感程度,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消耗多余的脂肪,将血糖值和体重维持在一个正常的范围之内。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孕期,确定运动的强度和频次,选择更加丰富的锻炼方法,如散步、瑜伽、保健操等,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一些体质特殊的患者,如先兆性流产者和习惯性流产者,应避免过多的运动,多注意休息,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防止流产。

1.2.4血糖控制护理人员应每隔3 h为患者测量一次血糖值和体温,查看病情变化情况,及时记录,防止出现异常情况。孕妇的血糖情况直接影响了新生儿的健康情况,护理人员应引起充分的重视,通过提供辅助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病情,保证母婴健康。另外,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出现体温下降、心率加快,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1.2.5产前检查妊娠早期,患者接受产科检查的频率应为1次/14 d,妊娠中期和晚期,产科检查频率1次/7 d。患者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应注意尿糖、心率、血压、尿酮体检查,若结果不明确,可利用B超扫描。患者家属在此过程中,应全力配合各项检查活动,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护理人员应该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使患者掌握自行胎动计数、听胎心音、记录胎心率的方法,自行判断是否存在胎儿缺氧的状况。妊娠后期,尤其是35周后,护理人员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增加检查的频率,降低胎内窘迫和胎儿巨大等情况的发生率。

1.2.6预防感染血糖值高能够阻碍白细胞的抵抗能力,增加细菌感染的几率,因此,应该注意预防感染,加强卫生宣传。护理人员应对病房进行全面消毒,勤洗患者的床单、被罩,减少螨虫和病毒的滋生,维持干净、卫生的病房环境。同时,将室内温度、湿度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注意通风,减少细菌滋生。另外,加强对患者的卫生教育,嘱咐患者加强身体各部位清洗的力度,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更换病服。患者应该提高自己的卫生意识,切不可大意马虎。

1.2.7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应该贯穿在临床护理的每一个环节,护理人员应在患者生产之前,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生产的环节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对生产过程有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增加生产积极性。新生儿诞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向患者传授一些健康知识,保证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减少细菌感染的几率,使患者具备预防糖尿病的能力,从而改善饮食结构,谨遵医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1.2.8出院指导患者身体基本痊愈后,可进行出院观察,护理人员应适时为患者普及健康知识,帮助患者办好出院手续,完善相应的资料,同时嘱咐他们定期检查,减少突发情况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

1.3统计方法

该文使用SPSS19统计学软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不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得到的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相关检验,当P<0.05时,所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控制情况及心理状态

护理30 d后,观察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为(4.3±0.7)mmol/L,餐后1.5 h血糖值为(8.1±1.2)mmol/L,SAS评分为(25.8±5.6)分,SDS评分为(24.8±5.9)分;对照组患者平均空腹血糖值为(9.7±1.3)mmol/L,餐后1.5 h血糖值为(12.9±2.5)mmol/L,SAS评分为(43.6±7.4)分,SDS评分为(45.3±8.5)分。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并发症

观察组患者中羊水过多者1例,早产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对照组患者中羊水过多者3例,早产者2例,妊娠高压者2例,糖尿病性巨大胎儿1例,胎位异常者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9/2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中对护理过程及结果十分满意的患者有18例,基本满意者6例,不满意者1例,护理满意度为96%(24/25);对照组中对护理过程及结果十分满意的患者有11例,基本满意者7例,不满意者7例,护理满意度为72%(18/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大部分患者产后病症会自动消失,但有一小部分患者因患有高血压疾病,容易发生胎内窘迫和早产的情况,威胁母婴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孕期营养问题,常常在增加高蛋白、高糖摄入的同时,忽略了运动,导致孕妇在短时间内注入过多的糖分,增加了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几率[3]。因此,需要结合一定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维持正确的饮食结构,通过适当的锻炼和控制,稳定病情状况,确保母婴的健康和安全,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表明,适当的运动和控制饮食能够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保护母婴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明确妊娠期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更新固有观念,增加其健康意识和卫生意识。

该研究中,采用临床护理的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仅为8%,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达到了96%,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该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临床护理的观察组(25例)和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5例),观察并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临床护理,常规护理,效果对比

参考文献

[1] 张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糖尿病新世界,2015,20(9):136-138.

[2] 谭亚杰,陆小娟,陈淑瑜.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探讨[J].全科护理,2010,36(12):3291-3292.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一般资料来源于2013 年1 月—2015 年6 月时间段中, 为该时间段中来该院就诊的10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100 名健康产妇, 分属于观察组与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产妇年龄自20~39 岁, 平均是 (31.5±2.5) 岁;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最高是40 岁, 最低是20 岁, 平均是 (32.6±3.4) 岁, 将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观察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具备可比性。 其中观察组患者中, 50 例患者来该院生产, 为观察组1, 另50 例患者在孕早期就在该院构建孕期保健卡, 医护人员及时给予护理干预, 为观察组2。 200 例患者的知情同意书已通过医院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观察组1 患者在生产时选择到该院就医;观察组2在孕早期就来该院进行产检, 并在孕期葡萄糖筛查试验中发现糖代谢异常并确诊, 实施以下方法治疗。

1.2.1 饮食疗法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 有文献资料[6,7]指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应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标准体重× (25~30) kcal, 因此, 在患者妊娠前半期, 总热量摄取需增加150 kcal, 而在妊娠后半期则需增加350 kcal, 在患者每天摄入的总热量中, 碳水化合物占50%~60%, 脂肪占20%~30%, 蛋白质占15%~20%, BMI=孕前体重 (kg/m2) , 正常:18~24 kg/m2;消瘦:<18 kg/m2;超重:>24 kg/m2;肥胖:>25 kg/m2。 因此, 若是患者属于超重或者是肥胖体型, 需有效降低脂肪摄取量, 并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比例;如果患者属于消瘦体型, 则需增加脂肪摄入量。 患者, 每天6 餐, 分别是3 大餐, 3 小餐, 其中早、中、晚热量摄入率分别是20%、35%、30%, 剩余15%则是3 小餐的摄入总量, 可使用同等热量的食物用来代替脂肪含量高的食物, 以有效控制食疗效果, 均衡患者膳食, 满足患者的需求。

1.2.2 运动疗法 运动会提高患者的葡萄糖利用率与胰岛素敏感性, 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 患者在用餐后, 需进行运动, 时间应不超过30 min, 最好在20~30 min之间, 在运动过程中, 需注意患者心率低于120 次/min, 且保持节奏性, 避免过激运动, 若是患者存在严重并发症或者是先兆早产的话, 需停止运动。

1.2.3 检测胰岛素 在患者饮食调整3~5 d后, 需实施全天血糖检测, 当患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1无法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或者是胎儿较大;2控制饮食后, 患者的血糖增加比标准高或者是出现酮症;3妊娠期糖尿病发展至A2 级, 需给予患者胰岛素治疗。

1.2.4 口服药物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目的是降糖, 给予患者优降糖、二甲双胍等药物进行治疗, 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 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时, 医务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降糖药物的选择, 以保证药物选择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1.2.5 肌注胰岛素 使用餐前肌肉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以降低患者血糖, 于三餐前30 min肌肉注射胰岛素, 临睡前, 在肌肉注射一次, 依据患者的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 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进行统计与分析。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6.0 版本的处理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资料,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完成t检验, 计数资料以比率 (%) 表示, 完成 χ2检验, P<0.05 说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

在该探究活动中, 观察组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均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2 对比观察组1 与观察组2 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

观察组2 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 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略低于观察组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情见表2。

3 讨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属高危妊娠, 在整个妊娠过程中均可对母婴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胰岛素问世以前, 糖尿病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都很高。 随着人们对此疾病的不断深入了解以及胰岛素的广泛使用, 使得糖尿病孕妇能减轻悲观情绪, 缓解精神压力, 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收效明显。 尽管如此, 因为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过程仍较为复杂, 虽然妊娠期经过严格控制血糖, 产前加强胎儿监测, 围生儿死亡率已基本与正常孕妇接近, 但围生儿患病率仍较高。 现阶段, 我国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较高, 大部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是来院生产时才发现, 严重影响母婴的身体健康。 若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话, 会大大增加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与远期不良结局[8], 例如:子痫前期、剖宫产、后代肥胖、代谢综合症以及肩难产等, 且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发展成2 型糖尿病的几率。 因此需重视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 以保证母儿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3.1 血糖控制目标

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糖控制最佳范围[9]如下:餐前低于5.3 mmol/L, 餐后1 h低于7.8 mmol/L, 餐后2 h低于6.7 mmol/L, 如果患者在孕前就已确诊患有糖尿病, 其餐前、睡前以及夜间的血糖最佳控制范围是3.3~5.4 mmol/L, 餐后最佳控制范围是5.4~7.1 mmol/L[10], 且需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出现。

3.2 血糖监测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与糖尿病患者的最大差异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予餐前血糖较低, 而餐后血糖较高, 主要是因为:胎儿宫内生长时, 会增加患者的肾脏血流量, 导致尿糖增多而肾糖阈的降低现象的出现。 妊娠期过程中, 常见胰岛素拮抗, 主要是因为受到孕酮的影响, 患者的胃肠道中的平滑肌较为松弛, 食物肠道停留时间大大增加[11], 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 因此需密切监测患者的产后血糖, 以提高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效果, 降低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该研究中, 10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100 名健康产妇为研究对象, 观察组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观察组2 患者与观察组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妊娠期糖尿病的孕早期筛查极为重要, 在确诊后, 实施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巨大儿、 剖宫产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等的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不良结局。 与朱丽莉[12]等人的探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 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治中, 需做好孕期筛查工作, 以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实施有效治疗措施, 以减少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 保障母婴的生命安全。

摘要:目的 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现状及应对措施进行探析。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为观察组, 同时选取该时间段来该院生产的100名健康产妇, 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是38%、56%、18%, 对照组分别是6%、1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2患者的巨大儿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是20%、36%、12%, 观察组1分别是56%、72%、2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遵循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 以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 保障母婴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现状,饮食疗法,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黄沛清, 王刚, 钟沛文, 等.妊娠期糖尿病诊治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4, 20 (5) :283-285.

[2] 杨慧霞.推进循证依据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治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1, 14 (4) :193-195.

[3] 成清奇.妊娠期糖尿病诊治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8, 23 (6) :769-770.

[4] 余平芝.妊娠期糖尿病诊治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9, 12 (6) :663-665.

[5] 张蓉辉.妊娠期糖尿病诊治新进展[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 14 (3) :468-469.

[6] 邓兆享, 彭杰雄, 钟惠霞, 等.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50g糖筛查对妊娠期糖尿病诊治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 (2) :153-155.

[7] 邹小君, 李晓红, 陆秀芳, 等.妊娠期糖尿病诊治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 (2) :176-178.

[8] 何芸萍, 姚瑛.妊娠期糖尿病诊治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8, 22 (6) :88.

[9] 王晶, 孙静清, 孙伟杰, 等.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3, 16 (3) :137-141.

[10] 侯海燕.妊娠期糖尿病诊治与新生儿结局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 (10) :86.

[11] 张国军.妊娠期糖尿病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 36 (7) :862-866.

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第6篇

摘  要:目的  探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皮肤瘙痒期间提供不同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在2019年3月~2019年8月开展本次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护理研究。总共入选武城县人民医院的100例患者并以随机数表法纳入实验、常规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采取相同治疗措施,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教育。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法。统计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情绪与生活质量指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之前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产妇的产前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并且产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皮肤瘙痒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服务后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控制,可以促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改善,值得普及。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皮肤瘙痒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属于妊娠期间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一种并发症,一般发生在妊娠的中晚期,发病率一般在0.8%到12.0%之间[1-2]。临床中的症状主要是以皮肤瘙痒为主,皮肤瘙痒的发生会导致产妇无法耐受,同时随着孕周的不断增加以及治疗不及时,临床中瘙痒症状会不断的加重,此时会导致产妇的生活质量不断下降,严重时还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睡眠,导致情绪问题不断加重,最终形成低生活质量,同时还会直接影响妊娠,导致高风险预后现象发生[3]。临床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一般是借助地塞米松以及熊去氧胆酸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整体效果并不理想,药物起效速度缓慢,导致患者的预后效果相对较差。对此,本文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在出现皮肤瘙痒后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武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以随机数表法纳入实验组、常规组。入选患者均满足肝内胆汁淤积症诊断标准,治疗前存在明显的皮肤瘙痒症状。实验组产妇总例数5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4岁,年龄平均数(27.54±1.23)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15例;孕周27~38周,孕周平均(34.24±2.12)周。常规组产妇总例数50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35岁,年龄平均数(27.08±2.22)岁;初产妇36例,经产妇14例;孕周(26~38)周,孕周平均(34.67±2.09)周。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数据对比结果无价值(P>0.05)。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可按照要求接受医护服務,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妊娠中晚期发生肝内胆汁淤积症或伴有黄疸;血清总胆汁酸提高20μmol/L以上;妊娠属于导致皮肤瘙痒(生化指标)唯一原因;妊娠结束后症状消失(生化指标恢复)。

排除标准:存在严重脏器疾病;存在精神疾病;存在其他妊娠合并症。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口服熊去氧胆酸的治疗措施。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教育,主要是提供生活指导、强化饮食控制等教育措施。

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方法,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方式主要涉及到顺情从欲法、情胜情法、心理导引法等,鼓励患者参与到心理活动中,从而实现对不良情绪的消除。对于胆怯、紧张等心理情绪应当及时做好疑问解答,对于信心不足的患者可以提供相应的案例强化产妇的信心。②健康教育。强化患者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了解,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提供健康教育时的具体内容涉及到综合征的病因、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做好自我病情的检测。维持充足睡眠,预先做好用药不良反应的提示教育。③皮肤护理。因为胆盐积蓄在患者的皮肤深层,会导致皮肤感觉遭受刺激,此时便会引发瘙痒。对此,在护理期间需要促使患者学会正确的洗澡方式,在洗澡时严格控制时间,水温应当合适。洗澡期间杜绝碱性肥皂。规避皮肤抓挠、摩擦、热水洗烫等止痒方式。内衣应当以纯棉、蚕丝为主,尽可能减少皮肤刺激问题。采用柔软宽松的衣物,以适宜的衣物为主,但是需要规避羽绒服、尼龙等衣物。做好卫生训教,维持产褥垫的干燥,定期更换内衣内裤,尽可能规避皮肤抓破等问题,规避皮肤感染。期间杜绝护肤品与化妆品,尽可能减少皮肤刺激症状。

1.4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情绪与生活质量指标。

情绪与生活质量分别应用SAS、SDS以及VAS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证明患者的情绪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差。临床疗效主要是基于瘙痒症状为主进行判断,瘙痒症状消失则判断为显效,瘙痒症状好转并且在抓挠后症状明显缓解则判断为有效,其他患者判断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记录并完成对比。其中计数数据以[n(%)]表示,应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应用t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适用统计学标准。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计算有意义(P<0.05)。见表1。

2.2  情绪与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后实验组产妇的产前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并且产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属于临床中对妊娠危害相对较高的综合征,其中皮肤瘙痒症状尤为突出,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非常明显[4-5]。临床中需要及时筛查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并基于患者的患者做好宫内胎儿监测,并提供优质的护理措施,其中皮肤护理非常必要,是决定患者预后水平的关键,借助皮肤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性。皮肤护理的应用可以促使患者症状得到有效控制,降低皮肤瘙痒对于患者的影响,从而为良好妊娠奠定基础。在产科护理期间产妇及其家属往往会因为护理人员的态度、病情特征等而呈现出比较严重的负面情绪,此时护士态度以及方式的不妥当会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从而导致患者及其家属的强烈不满。借助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促使产妇保持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维持良好情绪从而规避護患矛盾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对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可以借助不同心理疏导与皮肤护理等相关护理措施,可以更好的预防和及时控制风险事件,对于护理综合效益的提升作用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指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计算有意义(P<0.05);干预之前两组产妇的焦虑、抑郁情绪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产妇的产前焦虑、抑郁情绪显著改善,并且产后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计算有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证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而引发的皮肤瘙痒患者,在接受针对护理服务后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与控制,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提升,皮肤护理的应用价值较高,可以作为常规干预模式。

综上所述,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皮肤瘙痒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服务后症状可以得到显著控制,可以促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得到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玲.妊娠期皮肤瘙痒伴胆汁酸增高可能危及母儿生命[J].健康向导,2018, 24(06):24-25.

[2]张译之,陈煜.妊娠期血浆置换对胆汁淤积性瘙痒症和自分泌运动因子活性的影响[J]. 肝脏,2019,41(9):990-991.

[3]谢芳,朱苹苹,李晓君.药物联合低脂饮食和维生素D干预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妊娠结局、肝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9,32(24):44-45.

[4]阚延婷,杨永峰.胆汁淤积性肝病相关基因及其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作用[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21(14):144-145.

[5]刘美玲.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妇妊娠结局及围产儿Apgar评分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06):93-96.

上一篇:因材施教论文范文下一篇:音乐创新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