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肺结核范文

2023-09-22

妊娠合并肺结核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34 例于2014 年8 月—2015 年8 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糖代谢异常孕妇, 排除合并心脏病伴活动性肝炎、心功能不全、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外伤、系统恶性肿瘤等患者。 按糖代谢异常情况分为3 组, 其中妊娠期糖尿病 (GDM) 65 例, 糖尿病合并妊娠 (DM) 12 例, 妊娠期糖耐量异常 (GIGT组) 57 例, 同时选取同期50 例糖代谢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 DM组中孕妇年龄23~45岁, 平均年龄 (28.6±3.8) 岁, 经产妇4 例 (25.0%) , 有糖尿病家族史4 例 (33.3%) , 合并慢性高血压者2 例 (16.7%) , GDM组中, 孕妇年龄25~43 岁, 平均 (28.5±3.3) 岁, 经产妇16 例 (24.6%) , 有糖尿病家族史15 例 (23.1%) , 合并慢性高血压者3 例 (4.6%) , GIGT组中, 孕妇年龄24~44岁, 平均 (28.6±3.5) 岁, 经产妇5 例 (8.8%) ,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10 例 (17.5%) , 合并慢性高血压者2 例 (3.5%) 。 3组糖代谢异常孕妇在年龄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合并慢性高血压者、经产妇比例、有糖尿病家族史上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GM:包括孕期首次发现糖尿病或妊娠前诊断糖尿病者, 而产后6~8 周血糖仍为异常者;GDM:妊娠前未检测血糖或血糖正常者, 于24~28 周行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 (GCT) , 血糖>11.2 mmol/L者行空腹血糖测定, 空腹血糖2 次均不低于5.8 mmol/L即可诊断;若血糖>11.2 mmol/L, 或血糖7.8~11.2 mmol/L, 但空腹血糖正常, 则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 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8 mmol/L, 服糖后1 h、2 h、3 h血糖分别为10.6 mmol/L、9.2 mmol/L、8.1 mmol/L, 任何两次血糖值超出上述正常值;GIGT:OGTT试验值血糖值任意一项异常[1]。

1.2.2 规范化管理通过胰岛素治疗和饮食治疗控制血糖, 针对孕妇情况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 对其进行饮食指导, 少量多餐, 控制糖的摄入量, 饮食控制1~2 周后不能达到空腹血糖5.6 mmol/L, 三餐后血糖≤6.7 mmol/L, 三餐前血糖≤5.8 mmol/L, 则加用胰岛素注射液体治疗, 每天以血糖轮廓试验监测0 时、餐前30 min、餐后2 h血糖, 以指导胰岛素用量。 在血糖控制较好时, 监测24 h血糖变化情况。 终止妊娠时机[2]:于孕38~40 周终止妊娠, 若孕期孕妇血糖不能有效控制, 终止妊娠前需肌内注射地塞米松, 每次剂量5 mg, 隔12 h一次, 共4 次, 羊膜腔内注射10 mg地塞米松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3 组糖代谢异常组妊娠期巨大胎儿、子痫前期、宫内感染、酮症、早产、外阴阴道炎假丝酵母菌病 (VVC) 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合并症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ASS15.0 软件分析及处理数据, 以百分比 (%) 表示计数资料, 以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并发症比较

除巨大胎儿外, 3 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早产、VVC、酮症、子痫前期、宫内感染发生率上3 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5) , 其中以GIGT组发生比例最低, 具体见下表1。

2.2 常见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

GDM组与DM组在巨大胎儿、早产、子痫前期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GIGT仅巨大胎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下表2。

2.3 围产儿结局对比

134 例围产儿中, 共发生3 例死亡, 其中2 例由于孕期血糖未控制或控制不满意, 其中1 例孕期未行糖筛查, 妊娠39 周时胎死宫内。 3 组围产儿死亡率上比较, DM组最高, 明显高于GDM组和GIGT组 (P<0.05) , 后两组组间比较无差异 (P>0.05) , 具体见下表3。

2.4 新生儿合并症比较

GIGT组的新生儿各种合并症中, 除RDS均明显较GDM和DM组低 (P<0.05) , 见表4。

3 讨论

3.1 妊娠期并发症情况

妊娠后, 母体内葡萄糖需要量增加、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表现为妊娠早期平均血糖为3.8~4.3mmol/L, 中期继续下降, 至晚期达最低水平[3]。 出现糖代谢异常异常后母体常无明显症状, 约一半的GDM孕妇空腹血糖正常, 因此常造成漏诊漏治疗, 往往需行血糖筛查试验, 明确诊断[4]。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者, 常因未进行血糖控制或血糖控制不满意, 极易并发羊水过多、巨大儿、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等[4]。 GDM及GIGT属于轻度糖代谢异常, 研究指出, 孕期经规范化管理, 血糖控制满意者, 可有效减少并发症, 提高母婴结局[5]。 该研究中报道经规范化管理, 除巨大儿外, GIGT组早产、子痫前期与正常孕妇接近, 在3 种常见并发症上, GDM组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 (P<0.05) , 但明显低于DM组 (P<0.05) , 考虑DM组孕妇病情程度相对严重、病程较长、合并慢性高血压比例较高, 尤其是孕期血糖监测不严密, 血糖控制不理想时, 更易增加母、儿并发症。

3.2 常见并发症分析

巨大儿是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最常见的并发症, 会增加难产及产伤的发生率, 还会增加围产儿病率。研究指出[6], 妊娠期血糖未控制组, 其巨大儿发病率高达55.0% , 该研究中为11.94%, 明显低于研究报道数据, 其原因是对妊娠期血糖异常者行规范化管理, 使其发生率明显下降, 却与糖代谢正常孕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但不同类型糖代谢异常组相比已无差异, 这说明巨大儿的发生与糖尿病病情轻重关系不大, 关键是需要对血糖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 临床也应密切监测胎儿生长, 若发现其增长过快, 要及时给予干预。 子癫前期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中也较为常见, 研究指出[7], 妊娠期子痫前期的发生与糖化学红蛋白明显升高和患慢性高血压有密切关系。 该研究中发现, 糖尿病的类型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密切相关, 以DM组最高。 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常合并慢性高血压, 该研究中16.7%DM患者合并慢性高血压, 若血糖控制不满意, 则妊娠期发生系痫前期的几率则大大提高。 因此对糖尿病孕妇的管理应在孕前就要进行, 对于有存在糖尿病高危因素的孕妇要及时行空腹血糖及糖筛查, 以便及时发现、尽早管理, 以减少孕期并发症的发生[8]。 早产在妊娠期合并糖代谢异常并发症发生率仅次于巨大儿、子痫前期, 该研究显示, 妊娠期合并糖代谢异常组早产的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要高 (P<0.05) , 其原因可能是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常导致子痫前期等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增加医源性早产的发生率。

3.3 围产儿结局影响

该研究结果显示, DM组新生儿低血糖、窒息、转诊率、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P<0.05) , 而轻度糖代谢异常的GIGT组管理后, 围产儿合并症在3 组中最低, 死亡率与GDM组相近, 与文献报道一致[9,10], 提示在今后工作中, 针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严重程度, 要给予不同的母儿监管措施;另外该研究中3 组中共死亡3 例围产儿, 其中2 例未控制血糖或血糖控制不满意, 1 例孕期未行糖筛查, 因此孕期要做好宣传工作, 重视孕期妊娠期糖代谢的诊断和管理, 从而提高围产儿结局。

4 结语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最常见的合并症为巨大儿、早产、子痫前期, GIGT和GDM孕妇经孕期血糖严密监测和控制, 母儿结局较好, 但DM病情相对较重, 病程较长, 即使通过严格规范化管理, 但会出现母儿合并症。

摘要:目的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的母、儿结局情况。方法 选取134例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在该院分娩的糖代谢异常孕产妇, 按糖代谢异常情况分为3组, 其中GDM65例, DM12例, GIGT组57例, 观察3组的母、儿结局, 同时选取同期60例糖代谢正常孕妇作为该次研究的对照组。结果 在妊娠期并发症上, 除巨大胎儿外, 3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早产、VVC、酮症、子痫前期、宫内感染发生率上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5) , 其中以GIGT组发生比例最低;GDM组与DM组在巨大胎儿、早产、子痫前期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GIGT仅巨大胎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围产儿死亡率上比较, DM组最高, 明显高于GDM组和GIGT组 (P<0.05) ;GIGT组的新生儿各种合并症中, 除RDS均明显较GDM和DM组低 (P<0.05) 。结论GIGT和GDM孕妇经孕期血糖严密监测和控制, 母儿结局较好, 但DM病情相对较重, 病程较长, 即使通过严格规范化管理, 但会出现母儿合并症。

关键词:妊娠结局,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 曹明满, 邢辉.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动态血糖图谱变化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3, 21 (5) :337-339, 342.

[2] 孟淑丛, 韩玉环.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血糖控制与围产结局的关系[J].天津医药, 2010, 38 (11) :1002-1003.

[3] 郭琴.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行血糖控制与围产结局相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5) :2261-2262.

[4] 杨延冬, 翟桂荣, 杨慧霞, 等.糖代谢异常孕妇体质量及相关因素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0, 45 (9) :646-651.

[5] 吴昊, 谢毅, 张炜, 等.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与胎儿畸形的关系[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0, 19 (2) :107-110.

[6] 周莉, 吴连方, 范玲, 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3 (2) :263-267.

[7] 吴昊, 邵嘉申, 谢毅, 等.盐酸利托君在先兆早产合并糖代谢异常孕妇中的应用[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1, 20 (9) :738-740.

[8] 王梅, 孙丽洲.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6 (4) :378-381.

[9] 白符, 徐艳, 齐媛媛, 等.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42例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2, 13 (1) :26-28.

妊娠合并肺结核范文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例, 年龄在22~41岁之间, 平均31岁, 孕34~40周, 其中妊娠期糖尿病者64例, 糖尿病患者妊娠16例, 初产妇48例, 经产妇32例。同期, 我院收治妊娠者500例左右, 妊娠介并糖尿病妊娠者大约占2%。在非糖尿病妊娠者中随机抽取320例作为80例妊娠介并糖尿病病例组的参照组, 并经随访, 2组孕周期、孕妇年龄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性的差异, P>0.05。

1.2 妊娠介并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1.2.1 糖尿病介并妊娠

孕前明确患有糖尿病, 符合1 99 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的诊断标准[3], 妊娠24~28周进行GDM筛查。即症状+随机血糖值11.lmmol/L, 或至少2次空腹血糖≥7.0mmol/L, 或空腹血糖≥7.0mmol/L, 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中2h血糖≥11.lmmol/L。

1.2.2 妊娠期糖尿病[1] (GDM)

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5.8 m m l/L, 或5 0 g葡萄糖负荷试验, 1 1.l m m o l/L, 空腹血糖, 5.8 mmo l/L, 或OGTT采用空腹5.6 mmo l/L, 1 h:1 0.3 mm o l/L, 2 h:8.6mmol/L, 3h:6.7mmol/L诊断标准, 其中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止常值, 则叫诊断为GDM。

1.3 治疗方法

1.3.1 饮食治疗

饮食控制的理想目标是既能保证和提供妊娠期间热量和营养需要, 又能避免餐后高血糖或饥饿酮症出现, 保证胎儿正常生长发育[2]。多数GDM患者经介理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治疗, 均能控制血糖在满意范围。营养科营养师根据孕妇体重、孕周期及孕妇血糖情况计算总热量, 使血糖控制在空腹3.3~5.6mmol/L, 餐前30min:3.3~5.8mmol/L, 餐后2h:4.4~6.7mmo l/L, 夜间:4.4~6.7mmo l/L。

1.3.2 运动疗法

结合产科和内科的治疗原则,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特别是肥胖的孕妇, 叫在餐后做30min有节律的运动, 如散步, 运动时心率保持在120次/min以内, 避免剧烈运动[3]。

1.3.3 药物治疗

经过上述处理之后, 血糖仍控制不了的患者, 给子胰岛索治疗。可在3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索。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处理。

2 结果

80例病例组中有64例 (80%) 用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以很好控制血糖;16例需加胰岛索治疗来控制血糖, 80例效果均良好。无一例发生酮症酸中毒, 无孕产妇或新生儿窒息。糖尿病病例组与参照组孕产妇并发症、新生儿患病率比较见表1、2。

3 讨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孕期孕妇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发生率明显增高, 使难产、手术产率增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4], 胎儿易发生巨大儿, FGR, 流产, 早产, 胎儿畸形等, 新生儿出生后易出现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 ARDS等[5]。本院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经正确处理和积极治疗后, 无一例发生酮症酸中毒, 无一例孕产妇死亡、新生儿窒息发生。病例组除早产、剖宫产发病率高于正常参照组孕妇外 (P<0.05) , 其他并发症与正常参照组孕妇无显著性区别 (P>0.05) 。妊娠合并糖尿病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疗效显著。

摘要:目的 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方法 针对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了治疗, 并与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妊娠者比较其并发症和分娩结局。结果 80例效果均良好。无一例发生酮症酸中毒, 无孕产妇或新生儿窒息。结论 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干预, 能保证妊娠质量、减少并发症、维护母婴健康。

关键词:妊娠,糖尿病,分娩结局

参考文献

[1] 周毅惠.妊娠合并糖尿病15例临床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3, 22 (3) :206~207.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 2004, 27Suppl1:188~190.

[3]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妊娠合并肺结核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0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治疗组 (120例) 和对照组 (80例) , 治疗组男性65例, 女性55例, 年龄在32~75岁之间, 平均 (56.5±4.5) 岁;对照组男性44例, 女性36例, 年龄在29~73岁之间, 平均 (55.2±4.7) 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糖尿病学会的诊断标准。治疗前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 了解结核病灶的情况,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结核和降糖治疗, 在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糖, 肺结核治疗遵循抗结核治疗原则。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治疗组患者重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和出院指导等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血糖控制情况。 (1) 健康教育:增强疾病知识宣教, 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 患者通常不了解疾病而产生恐惧心理, 护士应该用容易理解的语言向患者解释糖尿病及肺结核的相关知识, 包括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运动是糖尿病的一项基础治疗, 适量运动能促进糖的利用, 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从而降低血糖[2], 在患者存在结核中毒症状或者痰培养结核菌阳性时不宜进行体育锻炼。 (2) 心理护理:肺结核和糖尿病患者心理压力大, 担心糖尿病难以治愈, 肺结核会加重糖尿病病情, 因此要告知患者消除紧张情绪, 有良好的心态, 鼓励患者并向其介绍治愈的病例, 增强其治疗信心。 (3) 饮食指导:对于肺结核、糖尿病这2种疾病, 饮食至关重要, 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护士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的重要性, 原则上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应主张低糖、中蛋白、高热量、高纤维、适量脂肪、丰富维生素的饮食, 因为抗结核药物对胃肠刺激较大[3], 应调整食物种类, 提高食欲。 (4) 出院指导:出院时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的同时, 向患者强调出院后规律生活的重要性, 避免暴饮暴食、情绪波动, 继续坚持饮食治疗, 同时做好家庭消毒工作。

1.3 疗效评定

血糖控制标准:显效为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 空腹血糖4.4~6.1mmol/L;有效为症状仍存在或部分存在, 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之间;无效为空腹血糖>7.0 mmol/L。痰菌转阴标准:强化治疗后连续3次查抗酸杆菌为阴性。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 (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人数×100%。

2 结果

2 组患者痰菌转阴及血糖控制情况 (表1) 。

3 讨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合并存在, 互相影响, 因为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 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失调, 导致机体营养不良, 同时血液及组织糖量增加, 有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本组资料表明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能有助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从而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4], 掌握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在合理规范治疗糖尿病、肺结核的同时应从心理、饮食、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 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推广。

注:治疗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00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随机分为治疗组 (120例) 和对照组 (80例)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治疗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 随访2个月, 比较2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痰菌转阴率及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 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肺结核,糖尿病,护理干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宋玉娟, 陈小红, 杨继芳, 等.肺结核合并糖尿病32例临床特点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6) :69.

[2] 李士娥, 李蕾, 李娟.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09, 9 (7) :501.

[3] 马秀丽.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体会[J].山东医药, 2010, 43 (5) :65.

妊娠合并肺结核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4 年7 月—2015 年7 月收治的200 例妊娠妇女,将合并糖尿病者作为研究组(100 例),通过临床检查,空腹血糖正常或者是空腹血糖>5.2 mmol/L,采取75 g葡萄糖负荷试验结果显示为异常。 病例排除标准:孕妇孕周在20 周以下;孕前发生尿量增加、多饮以及多食等情况,伴有酮症酸中毒;空腹血糖>7.2 mmol/L,随机血糖>11.2 mmol/L;年龄为22~36 岁,平均为(24.45±9.34)岁;孕周为27~38 周,平均为(30.44±10.34)周。 将未合并糖尿病者作为对照组(100 例),年龄为23~36岁,平均为(24.65±9.23)岁;孕周为29~38 周,平均为(30.65±10.70)周。 对比两组年龄以及孕周等一般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回顾分析两组妊娠期临床资料,采取单因素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包含有无高血压病史、有无妊娠期感染、有无糖尿病史、有无流产史、有无不良孕产史、是否初孕、有无痛经、有无孕前月经紊乱、体重指数、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以及年龄等,多因素分析存在明显差异有关危险因素。

1.3 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s)表示,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关因素分析

两组高血压史、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不良孕产史、孕次、孕前月经紊乱、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等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有关因素分析见表1。

2.2 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两组高血压史、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不良孕产史、孕次、孕前月经紊乱、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等危险因素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包含高血压史、 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以及年龄。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中,妊娠期糖尿病病因具有一定的多源性,主要是受到社会环境因素、遗传基因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在妊娠期间,尤其是妊娠中期,孕妇对于葡萄糖耐受性特点表现为进行性,同时这一情况会一直维持到孕妇妊娠中期、晚期,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孕妇葡萄糖耐受与正常2 型糖尿病患者水平相近,属于正常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母体的体重增加;胰岛素脱敏作用导致胎盘形成胰岛素,在分娩以后,这种现象便会消失,这说明妊娠期孕妇对于胰岛素耐受是由于母体形成胎盘激素所造成的。 妊娠期,孕妇胰岛素浓度会发生较大波动,增加胰岛素分泌作用的胰腺 β 细胞功能,使得胰岛素产生进行性耐受[4,5,6]。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变化,对妊娠期女性胰岛素耐受功能产生影响,出现多种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 现阶段,大部分育龄期女性缺乏保健意识,月经初潮年龄也是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 我国大多数女性喜爱甜食,导致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容易造成妊娠期糖尿病,此外,过早怀孕也是相关危险因素。

该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高血压史、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不良孕产史、孕次、孕前月经紊乱、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等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妊娠合并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包含高血压史、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年龄。糖尿病史导致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生机制为:在妊娠期间,受到遗传基因影响,调查父母双方糖尿病家族史发现,父亲有糖尿病史不会直接造成妊娠糖尿病,母亲有糖尿病史发生新生儿糖尿病概率提升。 这说明妊娠糖尿病具有遗传性特点,主要是由母亲遗传。 随着年龄增长,不仅会增加发生妊娠糖尿病危险性,同时也会引起各种妊娠并发症。 与<30 岁孕妇相比,>40 岁孕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明显提高[7,8]。 妊娠期感染所造成的妊娠糖尿病发病机制是由于血糖浓度提高,使得细菌繁殖以及生长功能明显加快,随着血糖增高,孕妇血浆渗透压也会随之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白细胞吞噬功能,快速降低杀菌能力,使得抗感染能力减弱。 妊娠糖尿病同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可能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所以,针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需对育龄期妇女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妇女保健意识,说明防治妊娠期感染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妊娠合并糖尿病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包含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以及年龄,需加强妊娠知识教育,提升育龄女性自我保健意识,保证妊娠安全。

摘要: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从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0例妊娠妇女,将合并糖尿病者作为研究组(100例),未合并糖尿病者作为对照组(100例),分析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有关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高血压史、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不良孕产史、孕次、孕前月经紊乱、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以及年龄等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妊娠合并糖尿病独立危险因素包含高血压史、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年龄。结论 妊娠合并糖尿病主要独立危险因素包含妊娠期感染、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以及年龄,需加强妊娠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提升育龄女性保健意识。

妊娠合并肺结核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男12例, 女8例, HIV-1抗体均确认阳性, 其中年龄最大75岁, 最小19岁。按照肺结核诊断标准, 痰涂片, 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胸部CT, 确诊为HIV感染合并肺结核, 其中1例为耐药结核菌感染, 依据痰BAC培养结果为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药敏结果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 后因肺部重症感染抢救治疗无效而死亡。其中4例合并淋巴结结核, 病理查见结核典型病理改变及抗酸染色见抗酸杆菌。已行HAART治疗2例。经抗结核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复查痰涂片阴性, 复查胸部CT炎症明显吸收。

2 护理

2.1 加强人文精神护理

一旦怀疑HIV患者合并结核病时, 需要积极鼓励患者参与诊治, 在咨询或者是在检查过程中, 应当尊重病人, 并技巧性的倾听患者的心理;重患者的隐私, 要让患者知道医护人员理解他们的无辜, 给予同情和协助而不是批评;积极和患者交流, 在确诊HIV合并结核病后, 医护人员应当以患者为中心, 彻底摒除歧视患者的态度, 和患者建立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 要理解和包容患者,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 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关怀理念中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尤其是对合并耐药结核病的HIV患者, 由于治疗效果差, 患者的反抗情绪高涨, 不配合治疗, 作为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与患者沟通, 以“朋友”的姿态去理解并关心、积极引导患者, 必要时给予必要的生活照顾,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2.2 合理进行管理控制

HIV患者合并结核病患者尽量安排单独隔离, 对资源有限的地方, 可将HIV患者与发生合并结核病的患者隔离, 若发生了痰涂片阳性的耐药结核病患者, 应当严格单独隔离, 至传染性消失, 避免发生院内感染。护理人员出入房间应严格穿戴隔离衣, 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在与患者进行接触时一定要带上手套和防护口罩。患者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要严格封装后销毁, 床单等生活用品反复使用时一定要专人专用, 并严格执行消毒处理。房间应通风, 若条件允许应安装通风设备, 房间内每日用消毒液消毒2~3次。护理人员应积极引导患者配合医生治疗并做好预防措施, 指导患者正确的吐痰方式, 及如何处理分泌物, 排泄物。对严格隔离的HIV耐药结核病患者, 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 避免发生自伤、自残等情况, 并作好患者的口腔、皮肤等护理, 防止继发感染。对HIV合并结核病痰涂阴性的患者, 出于对患者的尊重和人道主义精神, 可不必进行严格隔离, 但是护理人员应当积极与病人沟通, 从社会安全角度出发, 患者应当配戴个人呼吸防护口罩。若病情变化应当积极获取救助。

3 宣传教育

护理人员应及时传达患者及其家属关于HIV合并结核病的相关知识, 某些患者家属在得知患者得了HIV合并结核病时, 透露出鄙视、厌恶、恐惧和害怕, 这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是极为不利的。理人员应在及时对患者极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的同时, 要从患者和其家属的角度出发, 去感受他们的心情去理解他们, 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用通俗语言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HIV合并结核病, 尽量消除他们对此病的恐惧;其次, 为了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可给予患者一定的经济救助或指导患者进行社会求助;然后, 嘱咐患者避免与家属发生体液接触, 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再次, 应多食用低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多吃鲜蔬菜和水果, 补充维生素等;患者应遵医嘱定时服药, 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由于患者在服用抗HIV药物和抗结核药物时, 药物对肝、肾功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 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4 总结

由于HIV合并结核病, 在社会上属于弱势人群, 且容易受到他人的鄙视、厌恶和排斥, 护理人员应当从患者角度出发, 充当患者的心理“垃圾场”, 充分体现护理人员的人文主义关怀的精神。

摘要:目的 总结HIV合并肺结核的基础护理及特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20例HIV合并肺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结果 20例HIV合并肺结核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除1例治疗无效死亡外, 余19例未出现继发感染, 病情稳定出院。结论 合理的临床技能护理及心理护理在HIV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级康复中极其重要。

妊娠合并肺结核范文第6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该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56例,依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 对照组13例女患者,男患者15例,共28例,均龄(63.22± 6.36)岁 ,最大年龄79岁 ,最小47岁 ,糖尿病病程均为 (9.58±1.13)年 ,2~14年 。 研究组12例女患者 ,男患者16例 ,共28例 ,均龄 (63.33±6.47)岁 ,最大年龄79岁 , 最小46岁,糖尿病病程均为(9.56±1.11)年,2~15年。 组间资料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护理方式选择全面护理,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

1.2.1心理护理糖尿病尚无根治手段, 对患者造成较大心理负担,思想压力大,内心恐惧、绝望;加上并发肺结核,更加重了负性心理及情绪,导致患者抑郁、烦躁、 焦虑、紧张等,影响疗效。 大多数患者病程较长,疗程长,具有较大经济负担,易焦虑、自卑、悲观,加重代谢紊乱,降低免疫力,病情加剧。 根据患者不同接受能力、 年龄、家庭状况及文化程度等,给予心理评估,给予患者心理疏导,稳定情绪,调节心理,减轻或避免情绪波动,使患者形成积极、乐观心态,配合治疗。 多陪伴、鼓励患者,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认识程度。

1.2.2用药护理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早期、全程、联合、 规律用药治疗,一般采用三联或四联用药。 向患者说明用药目的、方法、作用等,说明适当运动及合理饮食对治疗效果的辅助作用,取得配合。 定期监测血糖,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用量。 抗结核药物有较多不良反应, 故应做好密切观察,一旦有球后神经炎、胃肠功能损害及肝肾功能损害等,需立即向主治医生报告。 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控制用量,嘱患者餐前给药后应按时、规律进餐。每日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血糖,认真记录。

1.2.3饮食护理结合个体差异 ,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倡导患者多食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物, 确保蛋白摄入充足,如豆制品、瘦肉、鱼类、奶等,不得进食动物脂肪及甜食,适当进食水果。

1.2.4预防感染从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穿刺部位护理等方面积极预防感染。 口腔护理2次/d,使用朵贝氏液给予患者漱口。 说明皮肤保持干燥、清洁对预防感染的积极作用,勤换衣裤,告知患者适当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导致坠积性肺炎及褥疮。 若患者因其他疾病需卧床,则定时拍背、翻身,避免并发症。 每日使用紫外线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30 min/次。 检查穿刺部位及注射部位,一旦出现化脓、红肿等,需经常清洗,清洗时使用新洁尔灭液,并坚持无菌操作。 拔针后,使用酒精棉签对针眼处轻轻按压,避免感染。

1.2.5低血糖护理教会患者降糖药、 胰岛素正确使用方法,嘱其定量、定时进餐,戒酒戒烟,适当运动,预防剧烈运动造成低血糖; 向患者讲解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引导其进行自我监测。 患者若有低血糖症状,如头晕、面色苍白、心慌、麻木、手抖等,应及时指导其卧床休息,并补充葡萄糖。

记录对照组与研究组餐后2 h血糖、 空腹血糖、肺结核灶钙化时间等,并比较。 问卷调查两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分析。

1.3疗效标准

问卷调查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和非常满意。 非常满意:问卷评分>90分;基本满意:问卷评分60-90分; 不满意:问卷评分<60分。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满意度。

1.4统计方法

对该研究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糖指标

对照组餐后2 h血糖(7.83±1.59)mmol/L,空腹血糖 (6.74±0.49)mmol/L。 研究组餐后2 h血糖 (6.08±1.85) mmol/L,空腹血糖(5.33±0.35)mmol/L。 组间相比,研究组血糖指标控制情况较好(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肺结核灶钙化时间

对照组肺结核灶钙化时间(96.55±6.53)d,研究组肺结核灶钙化时间(72.32±3.13)d。 组间相比,研究组肺结核灶钙化时间较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满意度82.14%,不满意5例,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11例、12例。 研究组满意度96.43%,不满意1例,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分别16例、11例。 组间相比,研究组满意度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研究显示, 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发生率约为7%, 肺结核病情可加剧糖代谢紊乱,加重糖尿病病情,引起其他并发症[2];血糖控制不良也可引发肺结核 , 两者互相作用,互相制约。 据统计,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患肺结核的几率约为3~6倍; 与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相比, 血糖控制不良者患肺结核的几率约为3倍, 故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治疗与护理为临床主要研究课题[3]。 治疗时 ,应两病兼治 ,稳定血糖 ,控制糖尿病,应用有效、合理的抗结核药物,减轻肺结核症状; 护理时, 应结合病情特点及护理需求, 实施针对性护理。 常规护理为护理服务传统模式,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措施针对性差,工作质量差,护理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效果不佳[4]。 全面护理为现代工作模式,以先进护理理念作支持,结合现代化护理服务的发展,给予患者精心、有效护理,达到服务优、质量高的护理效果,充分发挥护理作用,辅助治疗,促进疗效,维护患者身心健康[5]。 全面护理措施比较完善 ,内容丰富 ,极具针对性 , 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预防感染、低血糖护理等,能够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基本需求[6], 其中心理护理是针对患者负性情绪、心理进行的护理措施, 通过疏导、劝解、解释、安慰等技巧促进患者良好、积极心理;用药护理是确保患者坚持、正确用药的关键;饮食护理主要针对糖尿病病情而制定, 对控制血糖有积极作用;预防感染可有效避免患者并发其他感染,提高个人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7,8]; 低血糖护理可最大限度的减少低血糖,促进疗效。 全面护理较常规模式具有系统性、优质性、整体性、综合性特点,护理质量高,运用效果佳。

该研究中,经过全面护理 ,研究组餐后2 h血糖 (6.08±1.85)mmol/L, 空腹血糖 (5.33±0.35)mmol/L, 肺结核灶钙化时间(72.32±3.13)d;而对照组经常规护理,餐后2 h血糖 (7.83±1.59)mmol/L,空腹血糖 (6.74±0.49) mmol/L,肺结核灶钙化时间 (96.55±6.53)d,研究组护理效果佳,表明全面护理对控制性血糖、促进肺结核灶钙化有积极作用。 研究组满意度96.43%,高于82.14%(对照组),表明全面护理的工作质量高,患者较为满意。

综上分析, 全面护理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护理中有很大运用价值,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该院糖尿病合并肺结核56例,依照护理方式不同进行分组。28例护理方式选择全面护理,入组研究组;余28例施行常规护理,入组对照组。观察评定效果,组间比较。结果 组间相比,研究组血糖指标控制情况较好,餐后2 h血糖(6.08±1.85)mmol/L,空腹血糖(5.33±0.35)mmol/L。对照组餐后2 h血糖(7.83±1.59)mmol/L,空腹血糖(6.74±0.49)mmol/L。肺结核灶钙化时间较短为(72.32±3.13)d,对照组为(96.55±6.53)d,满意度高,为96.43%,对照组为82.14%(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可有效的控制血糖和促进肺结核杜钙化的作用,患者满意度高,在此疾病中有很大的运用价值,护理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上一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范文下一篇:学会做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