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论文范文

2023-05-21

安全培训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培训 现状 培训新方式方法

前言:本文主要分析了煤礦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与现状,从而提出了部分煤矿安全培训的新方式方法。

一、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煤矿行业主要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很多都是来自教育贫乏的地区,其没有较好的安全意识,在煤矿这种高危行业中,没有很高的自我保护意识,且自律性比较差,所以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十分重要。根据国务院下达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了要强化员工的安全培训以及相关负责人的严格考核工作,必须持证上岗,凡有无证上岗的,一律对企业进行停业整顿。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项主要工作,安全培训关系着该行业的稳定持续发展。煤矿企业必须杜绝事故的发生,才能得以长久生存。

二、煤矿安全培训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工作,目前在倡导煤矿安全培训工作进行的同时还是暴露出了很多问题,这其中就有:

1、没有良好的安全培训意识,不重视安全培训工作,目前还有很多煤矿企业只是一味的重视产量效益,对于国家倡导的强制性安全培训工作置若罔闻,很多职工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作业。那么这种重生产,轻安全的主观意识就大大的增加煤矿事故、灾害的发生。在缺乏安全培训的情况下,职工往往会出现一定的违规、违章、轻视安全的操作行为,为了立足于煤矿企业的长远发展,积极的做好企业安全培训投入、培训工作、岗位证书考核等工作是必须做到的。

2、安全培训内容太过片面,达不到实际效果。作为一项高危行业,煤矿行业复杂,对其安全生产要求、安全管理以及员工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安全培训的内容与实际生产需求不相呼应,很多企业都不重视安全培训,对于安全培训内容制定也是形如过场,不合实际,达不到国家提倡的煤矿安全培训要求,新形势下,这种形式的培训是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的。

3、缺乏有效的培训管理监督。这一现象的发生是无法满足国家倡导的行业安全培训要求的,正是由于在安全培训中落实不到具体环节,缺乏一定的执行力,使其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健全的培训监管才能有效的弥补这一缺失,只有做好完善的全程的安全培训监督工作,使大家重视安全、学习安全、学好安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安全培训的具体价值。

4、安全培训覆盖缺乏全面性,由于目前多数煤矿作业人员素质较低,且国家又强制规定持证上岗,许多素质不高的工作人员无法完成基本的安全培训任务,在安全培训工作中几乎有很大一部分人员安全培训工作都只是注重了形式,不能够达到全员安全培训的要求。

三、煤矿安全培训的对策

1、提高安全培训意识,完善安全培训系统建设

对于目前存在的这种安全培训工作被动进行的局面,首先必须树立依法强制培训的观念,认真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加强安全培训投入,加强职工的安全培训意识,增派专人进行管理,配置完善的培训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建设统一的安全培训系统,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以此来保证安全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

2、管理规范化、培训质量化

针对目前已有的安全培训知识进行知识补充和完善,由于所参加培训人员的素质不同,应该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以促进工人职业化的塑造。还要大力提倡以提高工人能力为中心的新型培训内容,结合具体的现代化媒体教学工具与实践理论进行教学授课。同时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企业应该针对所在矿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内容调整,以具体的事故案列,用身边具体的事情进行贴近大众的具象化教育;加强培训内容的专业化水平,形象具体的进行授课。

3、做好培训监督工作,加强培训过程控制

从培训教育的内容、方案等进行具体的控制,同时在培训后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在具体的实施中应该注意培训管理的思路、内容、方法、题材以及后期效果考核等,同时为了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还可以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实际培训的效果。最后要注意的是,应该加强培训机构与送陪单位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及时的交流与沟通,对于学员的的具体培训情况进行了解,并对于表现优异、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而对于不认真参加培训,出现违规违纪的学员应该给于适当处罚,以此来促进培训工作的影响力。

4、积极进行管理创新,以求能够通过全面的发展来更好的完成国家倡导的安全培训工作。目前对于行业安全培训由于缺乏一定的创新,显现出来的是没有活力,且培训质量也不高,那么以扎实的基础作为出发点,积极的发展形式多样、整体性强、范围广的安全培训新培训体系,以此来提高职工的安全培训兴趣,从而保证安全培训的质量化实施。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除了强制性培训外,更是可以开展深层次,多样化、长时间的日常培训项目,通过对学员接受培训后进行一定的考试进行奖惩,同时安排员工进行培训抽查,并进行先进公示。最后就是要扩宽安全培训的进程渠道,积极组织各种岗位练兵、技能比武活动,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了复合型人才的成长。

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通过对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意义进行以及对目前我国煤矿安全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对于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培训新方式方法,以求能够为我国以后煤矿业的发展做出有价值的参考。

安全培训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只有紧紧围绕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实际,对员工培训的内容、形式、深度、广度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摸索出一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使员工培訓有生机和活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企业才能够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安全培训 目标 效果 质量

近年来,我处始终把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放在企业发展建设的重要位置。去年,共开办各类培训班18期/次,参培人员1382人/次。其中新《安规》竞赛培训抽考5次,特殊工种(电工)取证培训两期共71人,特行非电工取证培训120人,企业环境、员工职业健康培训150人,全员计划培训率达到100%,培训合格率100%。获石家庄供电公司标准化建设活动竞赛“十佳”奖一项,“五小”成果推广应用奖一项。主要做法是:

1 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

年度员工培训计划,是企业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对员工一年来所从事教育培训活动的一个缩影。借助年度培训计划这个目标平台,能较好地落实单位培训进度、优化培训管理、检验培训效果。近年来,结合市供电公司、思凯电力建设中心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们自身的教育培训制度,规范了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每年召开一次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在每年的十二月份开始着手制定下年度《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次年初按规定时间上报主管部门。从而明确了单位本年度教育培训的内容、重点、目标、步骤、措施、要求。具体操作时易实施、能考核,增强了单位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还能较好地检查、督导单位所属班组培训的进展以及按计划规定时间组织实施情况,使年度培训计划在保证单位培训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得以按进度逐月完成。确保了年度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 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效果

为适应企业改革和安全生产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坚持这样一条主线,那就是:注重实际面向生产现场,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实用性。

一是抓安全法规培训。每年春检前的《安规》、“一卡”、“两票”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单位领导都要亲自授课,其意义就是要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学习,强化安全意识,从而使每位员工正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员工安全思想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本企业范围内营造出人人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舆论氛围,彻底从源头堵住了事故隐患和漏洞,为企业的安全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抓工前阶段培训。在每年的季节性施工接点和较大的施工项目开工前,如城市配网工程、政府里程碑工程等,我们都要事先对其施工管理人员、班组一线员工进行一次标准化作业流程、现场作业注意事项、工程事故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应急培训。较好的把住了各个工程关键时期和关键环节施工的质量关和安全关。

三是抓转岗员工培训。对新转岗的员工,我们首先对其进行岗前封闭式培训和岗位基础知识培训,提升了他们基本的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每年做到有计划地对转岗员工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安全教育知识、专业技术和技能等集中培训授课,并对其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常识、本岗位最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现场危险点和常用的安全工器具使用方法等,定期进行理论考试。经考试合格成绩优秀者,公司将优先聘用到重要生产岗位上工作。近两年来,先后有16名转岗员工通过专业理论考试和综合能力测评,走上了工作负责人的岗位,另有15名助手工,经考评后也跨进了专业工的行列,转岗培训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是抓常规专题培训。将系统内的基本安全规章、施工作业流程、作业标准、事故处理、实操技能、事故案例、以及非正常气候情况下的作业流程等本岗位应知应会,作为日常培训学习内容,在班组开展“周五一题、一案例”、班前班后会等各种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了员工个人技能和标准化作业水平。我们的常规专题培训活动富有成效,实现了预期的培训目的。

3 创新培训方式保证培训质量

生产经营施工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只有把握好从业人员的特点,找准培训工作中的“要点、难点和盲点”,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实质效果。

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与安全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就要做到安全生产现场需要什么人就着力培训什么人,哪些方面薄弱就在哪个方面下功夫,紧紧抓住安全生产实际中的关键点,对症下药,不断创新培训形式和培训方法。并以岗位为平台,以实践为课堂,做到了“五个结合”。一是把培训计划和施工一线生产实际相结合;二是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三是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四是把事故案例剖析与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学习相结合;五是以公司集中组织培训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

针对在职员工的特点,“投其所好”,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实行“动态”安全教育培训形式,即:培训地点不仅仅只放在室内进行,同时也把专业实操培训搬到了敷设电缆工地、线路迁改、箱变安装、高压试验、土建施工等一线场所。增加了员工的感性认识,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让富有生产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安全专责、班组长在生产现场直接讲授,采取现场提问和互动的培训方式,激励了员工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积极性,使之寓教于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增强了员工的学习趣味性。这种现场启发式培训方式,得到了各班组的一致认同,提高了员工基本技能和现场识别隐患、排除隐患、自救、互救的保安能力。从而为安全教育培训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支撑,保证了培训质量。

4 今后的改进方向

4.1 加强制度化建设,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的标准化,使安全培训工作走上正规化道路。

4.2 坚持围绕本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开展好特色化专题培训。

4.3 针对在职员工的特点,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强化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和长远发展。

5 结语

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正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因此,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培训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任重道远,要坚定不移地进一步做好此项工作,并以此为新的起点,使单位安全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安全培训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企业在事故预防上,往往把企业安全培训视为重要举措,而企业安全培训也是增强企业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技能与素质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安全防范方面很多企业做的工作都很多,但现实与预期目标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开拓思维,寻找促进企业安全培训实效提高的方法,是本文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企业; 安全培训; 实效

1煤炭企业安全培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脱煤矿现代化矿井建设日新月异,大量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投入矿井应用,新法规、新标准不断更新。但是安全培训教材滞后,培训内容不能及时覆盖前述新知识,不能有效地和本单位的实际生产相结合。培训重理论知识,轻技能实操实训。学员普遍反映不能学到新技能,不能正确掌握安全操作要领,这种培训没有实际意义。

1.2安全培训模式老旧安全培训课堂存在培训模式陈旧问题。大多以讲授法为主,照本宣科,课程老化,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观念陈旧。学员被动接受知识,容易产生厌倦情绪,造成培训效果不佳。

1.3安全培训存在工学矛盾部分煤矿企业领导重生产,轻培训。认为派出职工参加培训不但影响单位正常生产,而且还不能在短时间内起到提升职工技能作用,对促进安全生产作用甚微。安排部分职工脱产培训与完成井下实际生产任务时间冲突。况且煤矿职工井下作业非常劳累,很难做到半脱产培训,同时兼顾工作和学习,会造成职工休息不好,给安全埋下隐患。

1.4安全培訓教师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

1.4.1安全培训普遍缺少有实践经验的实训老师。当前,职教师资队伍难以适应煤矿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年轻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从生产一线外聘兼职教师虽有较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其理论基础知识又不很扎实。多数兼职教师只顾忙于其本职工作,无暇顾及备课授课。因此,造成很多培训中心缺少有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师。

1.4.2安全培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授课老教师虽然大多来自一线,具备丰富的现场生产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但受工作性质和条件影响,老教师有些知识更新没有及时跟上,在授课过程中,只凭老教案进行讲解,达不到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目的,造成培训难以取得实效。

2 提高煤矿企业安全培训实效性的路径

2.1多策并举解决工学矛盾

2.1.1培训教师定期送教上门,利用职工周五安全学习日时间,教师每周去所包区队给职工上一节课。

2.1.2培训中心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制定培训计划要征求生产单位意见,合理安排职工脱产学习时间。错开基层区队生产任务重的月份,还要考虑季节因素调节培训人次和强度。

2.2职工安全培训注重实效。

在培训对象、形式、方法、内容上实行创新,使其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效果明显提高。

2.2.1培训对象侧重点由普通职工向领导干部、班组长、特殊工种转移。领导干部安全责任重大,班组长是生产最前线安全责任人,特殊工种更有别人无法替代的安全职能,他们接受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更为重要。过去在安全培训考核中,经常有管理干部借口工作忙,事务多而不愿参加,甚至有找人替代学习培训之事,反映了个别干部安全意识淡薄,狭隘的认为安全培训就是针对职工的。

为达到安全培训自上而下,领导带头,应该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班组长和特殊工种的培训力度,把安全学习考核纳入干部绩效考评,矿级领导为管理干部和班组长授课,把安全培训成绩纳入干部管理考评档案。

2.2.2安全培训由重形式向重实效转移。安全培训不再追求办了几期班,培训了多少人,完成了培训计划的百分比是多少,而是在求新和求实上下功夫。授课人联系实际,讲安全防范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考试一律实行闭卷式,禁止统一抄答案现象,考试不及格者不准上岗。                2.2.3安全培训教育由警钟教育向正面典型教育转移。在安全培训教育中,曾以“安全事故回头望”、“事故案例分析”、“伤亡职工家属现身谈安全”等方法,进行安全反面警示教育。这种形式方法虽然效果也不错,但展示给职工的都是伤痛、流血和眼泪,易让新工人产生“煤矿就是不安全”的负面影响。如今,大张旗鼓宣传安全先进人物,区队月月评“安全明星”,把“安全明星”全家福生活照公开张贴,广播大力宣传,并组织安全明星在班前会、安全培训日上讲述安全生产经验,对职工进行安全传帮带。使职工明确,只要遵章守纪,安全就有保证。

2.2.4安全培训由贯输条例向传授职能转移。实现机械化生产后,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成为迫切任务,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对职工进行全员技术培训,开展学知识、学技术、学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争做技术型职工成为职工人人追求的目标。

2.3运用多种载体,不断深化安全培训工作。

2.3.1制度严格。建立安全培训长效机制,形成一级培训一级的培训体系,制订下发了《煤矿安全培训与安全教育奖罚办法》的通知,明确规定各生产单位成立以行政主要领导为安全培训第一责任人,以一名副职和技术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按照有关安全培训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培训工作制度,并严格按照公司、单位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在组织好安全生产的情况下,组织职工对口参加公司和矿举办的各类安全培训班;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台账,准确掌握单位从业人员持证分布情况,合理配置特殊工种资源,努力做到凭什么证上什么岗;进一步加强了“三项岗位”人员的管理,以多项制度严把“三项人员”外出培训关。

2.3.2进一步落实了安全培训工作主体责任,强化了安全培训工作的分管监管。每期培训开班前,矿安全培训中心精心组织,深入基层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内容,真正做到需要什么补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满足区队生产需要。要求机电运输、“一通三防”等专业兼职教师使用PPT制作教学演示篇,不断创新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

2.3.3全员参与,增强职工学习兴趣

组织安全培训中心、安质科、生产科、通防科、动力科等部门有关人员,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故案例,并撰写出事故原因、事故预防和整改措施,编印成《煤矿事故案例》在职工中开展安全事故案例教学活动,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和自主保安意识,提高职工防范各类事故的能力;将“双述”活动贯穿于职工安全培训中,使职工明确岗位职责,进一步规范职工安全行为;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开展了“每日一题,每周一考,每月一查”活动和“应知应会,必知必会”知识考核,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安全培训考核活动,增强职工学习兴趣。

2.4创新培训模式

按照“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创新培训模式,通过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管理培训,筑起了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为实现矿井安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撑。建立了职工教育培训档案,深入了解并掌握职工的岗位需求和实际技能水平,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和各工种的特点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案和计划,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创新开展“安全培训进一线”,针对各基层单位安全工作的不同情况和问题对症下药,因人、因事施教,通过开设流动课堂,组织专业技术经验丰富的专兼职老师深入一线班组、检修现场,“送课到班组”进行专业讲课,改变了过去“大课堂”、“一锅烩”的培训模式,采用“小课堂”、“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了由集体培训到个别培训、由集中培训到上门培训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培训效果,受到了广大职工的欢迎,为基层职工的素质提升和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

3 结束语

许多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成功经验证明,强有力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是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严格而系统的安全技术培训,弥补职工队伍文化素质偏低的缺陷,使职工树立良好的安全理念,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才能夯实煤矿安全生产基础,筑牢煤矿安全生产保障线,才能保持煤矿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1]新时代煤炭企业安全培训创新研究[J]. 宋丹.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18(07)

[2]加強煤矿企业安全培训的探讨[J]. 宋宏.  山东煤炭科技. 2018(05)

[3]论员工安全培训的意义与途径[J]. 韩庆霞.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06)

安全培训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煤矿生产工作具备一定的危险性,需要煤矿企业注重生产的安全性。从煤矿职工的特征及安全教育培训的不足入手,对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有效的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途径及保障教育培训有效实施的对策,以期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人力保障。

【关键词】:煤矿 安全教育 情景模拟法

在市场经济良好发展背景下,我国生产生活对煤炭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多,在这一发展形势下,煤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职工数量随之增加。在大量的煤矿职工中,其专业素养及思想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有所不同,很容易导致煤矿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因此,煤矿企业需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現,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煤矿职工特征及安全教育培训的不足

1.煤矿职工的特征分析

目前我国煤矿企业的职工年龄区段较为多元化,包括1960~1980年间出生的熟练职工,也包括1980~1990年后出生的年轻职工,不同年代的职工相互影响,使得煤矿企业的职工呈现出显著的文化程度升高、信息接受量大以及奉献精神弱化等特征。其中,文化程度升高主要是指目前从事井下生产的煤矿职工学历逐渐升高,基本不存在文盲职工,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信息接受量大是指在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煤矿职工的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思想相对活跃;奉献精神弱化是指在社会多种思想理念充斥背景下,煤矿职工逐渐将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对煤矿企业的归属感及奉献精神逐渐弱化,对煤矿生产的安全产生了负面影响。

2.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不足

基于上述煤矿职工的特征,煤矿企业需要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提升煤矿职工的综合素养,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但是在实际的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存在如下不足,不利于煤矿职工安全意识的提升。首先,煤矿企业缺乏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过于注重煤矿生产的经济效益,缺乏对职工管理的重视,再加上煤矿企业职工的素养良莠不齐,很容易导致煤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其次,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虽然有些煤矿企业认识到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要性,但是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仅局限于某一个工种或者某一个部门,只有少数煤矿职工参与到安全教育中,难以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二、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有效途径

为了提升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抓住经济新常态下煤矿企业发展的机遇,迎接市场发展背景下煤矿企业的挑战,煤矿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选择合适的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途径,并保障教育培训措施的有效实施,切实提升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途径分析

(1)提升对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

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在煤矿企业出现的安全事故中,近90%的事故由煤矿职工缺乏安全意识引起。因此,煤矿企业需要提高对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重点提升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注重煤矿职工安全责任、安全技能及安全态度的教育。从安全责任角度而言,煤矿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确每一个工作岗位及每一名煤矿职工的安全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于个人,提高煤矿职工对安全责任的重视;并通过教育培训,提升煤矿职工的安全技能,引导煤矿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将煤矿职工的思想从传统的“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调动煤矿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定期开展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根据考核激励制度对参与培训的职工进行考察,给予考察优秀职工相应的激励,给予考察不合格职工相应的惩罚,屡次考察不合格的职工,必要时可以予以辞退。

以某煤矿企业为例,该煤矿通过以考促学的方式,分层次、分工种地开展煤矿安全教育培训活动,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安全作业规程》以及《煤矿井下灾害现场应急处置》等标准规范,结合具体案例,使煤矿职工认识到生产安全的重要性,丰富煤矿职工的理论知识,有助于煤矿职工安全意识地提升。

(2)创新传统的教育培训方法

在开展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煤矿管理人员需要对传统教育培训方法进行创新,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在煤矿企业教育培训中,常用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包括事故展厅、现场宣讲以及安全知识讲座等方式,煤矿企业需要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上述教育培训方法进行改进,采用煤矿职工喜闻乐见的方式,调动其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比如,某煤矿企业根据自身的当期安全工作开展状况,于井口开展了多次安全警示教育现场会,邀请违章指挥或者违章作业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去到现场介绍事故原因及事故危害,通过反面案例的警示作用,提高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确保煤矿职工安全规范地开展工作。

(3)引进先进的教育培训方法

在合理应用传统安全教育培训方法的同时,煤矿企业需要引进多种先进的教育培训方法,从整体上提升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煤矿职工的工作行为。一般来说,目前较为新颖的安全教育培训方法为自我教育法、氛围感染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方法,通过上述教育培训方法的应用,提升煤矿职工参与教育培训的热情,从而获得更为理想的培训效果。以某煤矿企业为例,该煤矿企业应用情景模拟法开展了“我当一天安全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要求煤矿职工将自身看做是安全管理人员,引导其找出煤矿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上述培训教育活动可以使煤矿职工认识到自身在安全工作方面的不足,有效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再比如,某煤矿引进了VR煤矿仿真教学系统,通过该系统进行煤矿安全知识讲解及岗位安全作业操作的演示,使煤矿职工在培训过程中体会井下的工作场景,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煤矿生产的安全性。

2.保障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实施的对策

在应用上述教育培训途径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时,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障安全教育途径的有效实施,切实提升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首先,保障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安全教育培训理论需要落实于具体的煤矿生产工作中,从煤矿的采煤工作面到煤矿的掘进迎头,安全教育培训内容需要涵盖整个煤矿生产工作,对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指导,并保障安全教育培训理论的落实;其次,注重安全教育培训方法的针对性,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不同工种在井下的工作操作有所差异,煤矿职工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也存在不同,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工种和职工的具体状况,选择相应的教育培训方法,尽最大限度提升教育培训的有效性,提高煤矿职工的安全意识,保障其行为操作的安全。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的安全事故大都是由职工的不规范行为导致,要求企业加强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煤矿企业需要提高对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重视,在创新传统培训方法的同时,引进先进的培训方法,切实提升煤矿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参考文献:

[1]丁秀娟.提升煤矿企业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效果的探讨[J].煤,2015,(07):47.

[2]张蕾.浅谈煤矿企业职工培训责任的落实和安全素质教育[N].山西科技报,2015.

安全培训论文范文第5篇

教师休息权;休息权剥夺;批判

G41

A

2095-1183(2016)09-00-03

关 键 词

文献编码

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无论校内还是校外,我们都经常能看到教师忙碌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休息时间甚至以身体健康为代价奔走在教学第一线。面对这样一群人民的“好教师”,我们在赞赏其无私奉献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其休息权被剥夺了。剥夺教师的休息权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是谁剥夺了教师的休息权?为什么会剥夺?如何保障他们的休息权?本文试作梳理与分析。

一、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现象及其后果

“江苏省某教师张某,因长时间高度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多次晕倒在讲台,终因积劳成疾,于2004年3月去世,年仅39岁。”[1]近年来,有关教师劳累过度而死亡的报道屡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人痛惜。尽管相关案例不断出现,警醒教师要注意休息和保重身体,却仍有许多教师坚持带病上课。对此,社会往往会给予教师很高的道德评价,却忽视了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问题。现实中,因备课、教学及管理等需要,教师常常每日工作11小时以上。[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即使“下班”了,教师对学生也有着义不容辞的教育责任。比如,老师下班时看学生打架了,就必须立即阻止并进行相应的教育。和医生类似,教师常常需要牺牲业余时间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3]因此,国家规定教师可以在寒、暑假带薪休假并以此作为补偿。但实际上,在寒、暑假及周末,教师常常要为各种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的培训、与教育教学无直接关系的会议和事务四处奔走,他们一年里能正常休息的时间少之又少。对教师而言,尽管深知其中的不公正,却仍然放弃了休息。对家长以及社会而言,尽管对教师怀有同情之心,一边又认为“教师本应无私奉献”。于是,无论教师还是社会人员,都以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面对休息权被剥夺的现实,扮演着“共谋者”的角色。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恶果有三:

其一,没有尊重教师作为人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劳动者,同样具有休息的权利。可惜的是,教师的生活状态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他们被看作是“蜡烛”,牺牲自己,照亮学生。“然而‘蜡烛’纵然照亮了别人,但燃烧过程中自身却烛泪点点,烟消云散。”[4]他们还被看作是“万能的神”,能够满足学生的一切需要,学生学不好就是教师的过错。事实上,“蜡烛”的隐喻导致教师被“物化”,他们被视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工具”,而完全无视作为人的价值与意义。而“万能的神”的隐喻则将教师“神化”,赋予其无限的潜力与责任,让其处于“人”之外根本不存在的生活空间。无论是“物化”还是“神化”,都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权利。在人本主义思想家马斯洛看来,当休息这一基本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便难以实现。因此,在与生存博弈的过程中,教师将无法追求专业发展和幸福之道,难以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其二,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表面上看,教师为了学生而牺牲休息权是无私的,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爱。这是因为,第一,爱的本质是给予,但给予不是放弃或者自我牺牲,而是精神上的分享。[5]教师牺牲自己身体健康的爱,减损了自己的力量,显然不是真爱。第二,真正的教育爱应当类似母爱,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6]最终目的是让被爱的对象与自己分离,走向独立。而教师的这种牺牲身体健康的爱,会让学生处于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无法走向自我独立发展的道路,其实质是一种控制。而对于这种控制,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

显然,这种“无私的爱”没有处理好施爱者与被爱者的关系。“她的‘无私’的作用根本没有与她的希冀一致。孩子并没有表现出他们已被人爱的那种幸福。他们焦虑、紧张、害怕……”[7]试想,如果一位教师得了癌症,还坚持给学生上课,对学生而言,一开始会将这种感恩化为学习的动力,“就算是为了老师,我也要好好学习”。但时间长了,他们会害怕因没学好而对不起教师,会辜负这份“无私的爱”。于是,孩子的学习不再出于内在需要,而是为了报答教师的恩情。慢慢地,学习不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爱我的人”而学习。更严重的是,即便教师的教育管理“不小心”过了度,学生也不敢批评反抗,因为他们承担着“不让教师失望的义务”。

其三,隐性地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如上所述,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教师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权威感。“权威同时也是一个榜样,学生希望自己部分或整个地变成老师的样子”[8]。学生学得越多,其价值观、习惯等会越来越像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在学校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当教师整日忙碌,无暇顾及工作以外的事情时,学生会以为生活只有工作,人活着是为了工作,而不知道人在工作之外的幸福追求与担当。当教师强忍病痛坚守教学岗位时,学生会以为学习便是最终目的,为了达此目的可以牺牲健康,于是他们不再珍惜来之不易的生命,学会了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

二、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原因分析

作为公民,休息是教师本有的权利,但现实中,教师既不敢休息,也不想休息,原因有三:

其一,应试教育下人的工具化。沉重的教学压力使得教师不敢离开工作岗位,他们担心,一旦请假休息,学生的功课便会受影响。而一旦学生考得不好,教师就会受到来自学校、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相反,如果学生考得好,教师就会得到认可,并为本人及学校带来相应的利益,赢得优越的社会地位。盲目的“分数崇拜”[9]让教师不仅为了学生,也为了自己的利益,企图通过“多劳”而“多得”。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试教育是剥夺教师休息权的根本原因。它不仅把学生当作考试训练的工具,还把教师变成打磨工具的工具。在这种背景下,教师承担着过多的责任,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其二,社会舆论的道德绑架。长期以来,国民对教师职业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希望教师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是典型隐喻。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应当做到“甘于人梯,乐于奉献”。对师德的这种高要求经媒体不断放大后,人们渐渐模糊了何为教师的道德底线,何为高尚师德,将教师推向了圣人的境界。在人们眼里,教师是绝对的奉献者,牺牲自己,成全学生,造就社会。而一旦违反这一“潜规则”,就会被认为不遵守职业道德,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下,教师不得不放弃自身的权利,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自己”,为了别人眼里所谓的“道德”,而不得不抛弃自己对道德与法律的理解。

其三,教师利用“不休息”来推脱责任与施加压力。客观上,应试教育以及社会舆论的压力是教师休息权被剥夺的根源。那么,教师为何甘于被“压迫”?除了部分教师确实具有高尚的师德与坚定的教育信念外,不排除有教师以此来推卸责任,或者借此向学生施加压力。当教师由于教学能力不足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时,他可以说,“我已经很努力了,没办法”;当学生因课业负担过重而叫苦不迭时,他可以说,“我比你们更累都还没说要休息,你们又怎能放松”;当学生本应在操场上锻炼身体时,他可以随意地把学生叫回教室做作业,并告知“我很累,不要问我为什么”;当学生稍有不满时,他可以凭借“我很忙,你们不要给我惹事”而责骂学生……这样,教师借用他人的同情心来迫使别人认同自己的教学,并且去做许多本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事情。于是,多数教师在选择是否休息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习惯忙,无所谓”的态度。

应试教育将教育等同于训练,将教师看作训练人的工具而使其无暇休息;社会舆论将教师置于道德两难境地,使得教师在学生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难以取舍,从而被迫放弃休息;教师本人还可以利用“不休息”获取学生以及学校的同情心,我行我素地不按教育理念开展教学。这三个方面的因素使得教师在不敢呼吁自身休息权的同时,转而利用其为自己推脱责任与压力。

三、教师休息权的恢复与保障

为此,我们急需以正确的价值导向,恢复和保障教师的休息权。

首先,相关法律条文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已有法律中,教师法保障教师权利最为直接有效。但2015年修订的教师法仍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尽管《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休息权,但《教师法》中却只列出教师的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民主管理权、培训进修权等六项权利,而对休息权并未提及。第二,教师权利救济机制有待完善。当前,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单一、申诉时限规定模糊、申诉机关不明确、校内申诉还需规范、缺乏对教师申诉适用的程序、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可以受理的范围没有明确。[10]尽管教师得到《教师法》的保护,但由于该法的既有缺失,导致教师即便具有法律意识,也难以保护自己。因此,为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文件,例如,针对教师行业的特殊性明确界定教师的“休息权”、完善仲裁制度以扩大教师维权途径,以及对于特定的加班行为,允许教师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其次,社会需要尊重教师这一弱势群体,不能强迫剥夺其休息的权利。道德教育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道德规则、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就其各自功能而言,道德规则重在约束不良行为,是对不可违反行为的最低要求,属于道德强制的范畴;道德原则是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允许根据具体情况变通处理的基本准则,主要发挥指导功能;道德理想是社会提倡的、希望人们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虽然这种境界臻于至善,却是一种不可能真正达到的要求,它主要发挥激励和指导功能。[11]就其程度而言,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不可能是道德规则,把无私奉献视为底线显然不合理,它应该是道德理想,激励老师朝此方向努力。就其灵活性而言,它应该是道德原则,即可以根据该原则的基本精神以及所处的实际情况加以处理,当教师面临是否休息这一道德两难情境时,应及时进行道德推理,根据特定的需求作出道德抉择。(下转第页)(上接第页)所以,我们不应以“奉献”的名义任意剥夺教师的休息权,而应在尊重教师、尊重生命的基础上关心与爱护这一弱势群体。

最后,还需要教师本人的努力。关键时刻,发挥作用的仍然是人自身。休息权的落实总终还是要回到教师本人身上。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爱的观念,“真正的爱蕴含着爱护、尊重、责任和了解于一身。它并不是被某人所感动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为被爱者的成长和幸福所做的积极奋斗,它来自爱的能力。”[12]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爱别人首先要爱自己,“自爱”的人才有“爱的能力”。从这个角度上,教师的无私奉献反而是自私的行为,因为没有尊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意愿,是单方面的强制实施,而不是爱与被爱者双方的协议。因此,教师要学会在有限度的自由范围里追求最大的自由空间,学会自爱。这就要求教师在爱学生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工作与休息的关系,不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2]解立军.教师的休息权不可剥夺[J]. 教学与管理,2005(34):21-23.

[3][1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7,101-103.

[4]程天君.“蜡烛”“灵魂工程师”还是“教育家”——教师冠名现象之析疑[J].当代教育科学,2003(04):8-10.

[5][6]高德胜.论爱与教育爱[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03):1-6.

[7][12]埃.弗洛姆.爱的艺术[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51-52,49.

[8]艾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78.

[9]章乐. 现代教育的“分数崇拜”: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12(18):76-80.

[10]梁明伟.论教师权利及其法律救济[J].教师教育研究,2006,18(4):48-51,39.

责任编辑 徐向阳

上一篇:系统安全论文下一篇:药品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