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艺术论文范文

2023-05-21

多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媒体艺术已经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现代艺术的各个领域中。本文从参与模式、创作人员与受众面、科技应用、创作方式等方面,来比较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本文特指绘画、雕塑、摄影等)的异同性。指出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样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科技的艺术化表现和艺术的科技化表达,缩短了艺术、科技与观众的距离,成为每个观众都能看懂,都能有新鲜感官感受的艺术,让大众更能无人为障碍地去体验。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传统艺术;互动性;科技

曾看过一场以“混响”作为主题的影像展览。不仅仅是因为影像艺术展播过程中,“混响”是声响效果必然产生的物理现象,更在于它是当代影像艺术的—种存在状态,影像艺术基于新的媒介和技术手段,带给我们全新的呈现和观看方式,但同时它在艺术观念和创作形式上,并没有完全割裂与传统艺术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这是一种艺术形式上的“混响”,它本身就包含着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延承和变革。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对于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样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是一个促进。看完展览我对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产生了兴趣,想将它们作一比较,目的是为了区分出新旧艺术形态的诸多特征差异,更重要的是为了发现技术的演变对艺术发展的推进和艺术形态嬗变的影响。

1 参与模式

“互动性”作为新媒体艺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中并不存在,其存在意义无可非议。从传统的观众“观看”到观众“参与”,互动性的达成成为新媒体艺术形式的标志性特点之一,甚至成为是否是新媒体艺术形式的判断标准。

而作为人类的一种新型的虚拟性的审美体验。互动性的核心包括:参与性、交互性、凸显个体的特殊存在方式。高度系统化的各种复合电子技术和与人类感官相近的各种传感装置,帮助人类获取大脑无法感知的外界信息,观众可以利用温度、湿度、力度、红外线等方式与作品进行交互。利用数据头盔、手套等设备与虚拟世界进行实时交互的虚拟现实艺术,在突破技术局限性的同时,更是将人类的艺术体验从视觉扩展到了全身心。

“真实”在传统艺术中常表现为“写实”的技术以及艺术家创作时的真情实感;诞生在科技发展之下的新媒体艺术,则是利用“虚拟现实”和由各种综合媒体构成的“现场”来表现这份“真实”,以史无前例的有机整合的思维与展示方式,将观众直接引入到对艺术的体验中,它的“真实”是一种作品与观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一份只有通过直接民主交流才能获得的心灵触动。

2 创作人员与受众面

首先是新媒体艺术创作的群众基础比传统艺术要广泛得多,只要有电脑、手机,理论上都可以加入创作过程。而传统艺术需要创作者有很深的艺术功底与造诣。新媒体艺术打破了持续了几千年的艺术只存在于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历史。摄影技术的发明改变了传统艺术中只有贵族、特权人士才能享用艺术的特权,将欣赏和创造艺术的权利赋予了每一个人。新媒体艺术为每一位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普通人提供了一个成为艺术家的机会,这在人类艺术发展史上也是未曾有过的事情。

数字技术异军突起,广泛地进入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大大降低了艺术创作所需要的成本与技术难度。艺术创作开始从一种专业人士手中的特权,变成一种大众自发的集体狂欢。

3 科技应用

新媒体艺术,是当代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就像传统艺术会使用笔墨纸砚等工具,新媒体艺术的实现形式或者说实现载体,则是计算机、电子器件、摄像机、网络等。技术上包括了计算机、电子、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仿真等等。新媒体艺术是完全自发形成的,所以吸引人的手段就是创意。创意是新媒体艺术的生命和动力所在。这和传统艺术是不一样的,传统艺术在技术层面已经发展到很纯熟的地步,技术方面拓展的空间已经不大。

目前的新媒体艺术,大多数重在用新的技术手段去表现传统艺术,而这个表现的过程本身,其实也是新媒体艺术的一部分。当人们对新技术的使用像使用画笔、照相机等一样熟练时,也许会产生真正属于新媒体特有的艺术内容。科技的艺术化表现和艺术的科技化表达,缩短了艺术、科技与观众的距离,成为每个观众都能看懂,都能有新鲜感官感受的艺术,让大众更能无人为障碍地去体验。

新媒体艺术中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科学是艺术的技术基础。两者的关系,应是基础与本体的关系。基础与本体有一个结合的问题,技术基础与审美表现的结合,是艺术创作得以成功的先决条件。但是强调艺术中的技术基础,并不等于混淆彼此的关系,或模糊彼此的差别。特定的技术作为中介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推动了艺术的发展。

4 创作方式

与传统艺术相比较,新媒体艺术在创作方式上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点突显在艺术家与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上。新媒体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两人小组或多人合作的创作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以小组形式开展的艺术活动中,不同学科人员之间的合作尤为显著。

还原到艺术形态自身来看,新媒体艺术对应的是由成像技术所主控、以传播图像文化为主要社会语境的艺术样式,它更多地聚焦了激浪艺术、前卫电影、视频艺术、数码艺术、网络艺术等艺术形式。我们发现这些新型的艺术最重要的特征是它们不像传统艺术那样表现一些深刻的宗教主题或历史故事和事件,而是借助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扩展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方面发挥了史无前例的作用,这些艺术作品在改变传统的创作方式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与观众的新关系。

5 结束语

新媒体艺术是伴随着新媒体技术从传统艺术中发展而来的,故其在自身品质和表现形态上与传统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十分自然的。新媒体艺术不是取代传统艺术的位置,他们之间可以结合,可以互相促进。新媒体艺术有时也需要借鉴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如图案、如雕塑……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借鉴构图、图形和形象等。

新媒体是相对传统而言的,电视在刚产生时,相对于收音机,就是新媒体,电视艺术就是新媒体艺术。而互联网上的艺术形式和手机网络上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这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是如今的新媒体艺术。说不定过了十几年之后,现在的新媒体艺术就又变成传统艺术了。

参考文献:

[1]童 芳.新媒体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许 江 吴美纯.非线性叙事[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3]劉 斌.图像时空论[M].山东美术出版社,2006

[4]布鲁墨.视觉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董天策.传播学导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多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今天人们所谈论的多媒体艺术已经比线性演进的电影叙事生动且形象多了,不仅结合了视频、影像、文字图形符号等元素的超级文本,而且可以链接到无穷无尽的其他文本之中,更可以由多种路径进入。这些已经使超级文本成了一座迷宫,而它所提供的互動性几乎是无穷无尽的。从目前人们设想的数码多媒体概念来看,今天的多媒体艺术还只是一个雏形,我们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去深入挖掘。

关键词:现代;多媒体;艺术;特点;条件;交互多媒体

1 多媒体概述

多媒体艺术是数字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下的产物,它融合了数字处理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传输技术等学科知识,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杂交”形态,它的交流方式主要是通过数字图形和声音信号在国际互联网上来传播。但是,我们在强调它的跨学科边缘“杂交”的同时,也不能使它成为一个“技术至上”的具有神秘主义性质的东西。这是因为:第一,它的创作方式往往是具有跨学科的“工程”式的分工协作性质,它通常会由艺术家来主导,再由一个制作班子来完成,这里面往往会包括那些专门的技术性人才,由他们来负责具体的技术制作工作。第二,这里面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家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但是他不一定要成为专门性的技术人才。就像油画家要了解油画材料的技术特性。但是,不一定要成为专门性的油画材料的制造技术专家一样。

多媒体艺术具有公共性与反公共性,就像“网络是打破了时间与距离限制,实现了全球化资源共享的一种交流方式”那样,多媒体艺术也打破了传统的作品展出方式,任何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必备的上网条件与交流技术,他就可以参与到作品的互动过程中,从这一点来说,多媒体艺术是具有最广泛的公共性的表现形式。但是,上面说到的“必备的上网条件与交流技术”也从另一个方面提出了多媒体艺术的反公共性的一面。这里面又可以从两方面来看,首先能登录网络是参与多媒体艺术最基本的一个条件,那么它就要同时具备网络环境和数字信息下载工具。另外一方面,我们说到的“互动性”,也有两种,一种互动性其实是作者设定好的“互动性”,就像我们简单地点击、打开网页,这实际上是由作者事先设定好了的假设的“互动性”,一切都在作者的事先控制之内。而如果我们要实现更高级、更自由的“互动性”的话,就必须要具备更专业的电脑与网络知识,但是,这些又控制在少数掌握了一定的专门技术的人的手里,对一般的普通人来说,是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掌握这些技术的。这就说明了它的所谓“反公共性”或者“有限的公共性”的一面。但是,网络技术与网络环境的发展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可预见性。一是网络连接工具的不断小型化便携化与多样化,在未来一定会能实现更加方便的网络连接。二是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将会使我们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更便捷(如无线网络连接技术的发展,将会使我们在任何地方都能方便及时地连接到网络上)。三是一切电脑技术的发展总是以功能多样化、操作简单化为目标,在未来,上面提到的那些专门性的技术也将会更方便一般大众的操作。

2 多媒体艺术的特点

第一,有强有力的虚拟性。这种虚拟性表现为通过多媒体艺术构建非真实的幻想,对当下问题予以非真实的假想、虚构。第二,具有深刻的观念性。以作者个人的观念为切入点,加上对社会的认知,一起表现在作品当中。第三,具有广泛的公共性。多媒体艺术利用电视、录像、互联网等多种手段积极地投入到大众文化与消费文化之中,走出了个人的私密性与狭隘感,对公共文化具有极强的影响力。第四,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与流行性。多媒体艺术往往善于抓住时髦的话题和文化热点问题,及时有效、快捷地进行报道与传播,它的艺术符号极易与流行文化接轨,从而成为一种带有先锋性与前卫感的艺术样式。

3 多媒体艺术存在的条件

对于当今社会的人们来说,多媒体艺术或许还是一种新生的东西,所以,要让多媒体艺术继续存在和更好地让人们接受就必须遵循以下四个条件:第一,媒体艺术的生效与成功。建立一个“生态系统”显得尤为急迫,官方的认可与接纳十分重要,多媒体艺术得到官方的认可就像是一艘大船得到了风的支持一样,将更加强大。第二,依赖于必需的金钱资本,同时策划人、赞助商、艺术公司及画商也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三,与大众文化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它应该处理好精英意识与通俗文化的关系,不走极端,达到共生、共存的文化状态。第四,与美学的有机结合。既然叫“多媒体艺术”,它当然属于美学的范畴。现代的美学不再仅仅属于“象牙塔”,还是对现实的一种新认知。这种认知发端于一种泛化、开放的审美意识,它更多地指向虚拟性和可变性,互动性就是虚拟性和可变性的一种表现。美学必须超越艺术本体论命题,涵盖日常生活与传统文化,消解审美与反审美、艺术与反艺术的矛盾,形成一种生态美学系统。总之,后现代艺术是一种融听觉文化、视觉文化、触觉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多媒体艺术正是这一理论的一个有力见证。正由于它具备了复合性与多元性,因而代表了当代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

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多种交互手段,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播讲变成互动的双向信息交流,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法,符合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阅读方式,且具有大容量、携带方便、复制成本低、长久保存等特点。多媒体技术用途广泛,可用于:企业宣传——商业演示光盘、电子名片;政府部门——招商引资光盘;旅游景点——商用门票型光盘;教学培训——教学培训光盘;产品使用说明——技术资料光盘;软件系统放在触摸一体机中可用于商场导购、展会导览、信息查询等用途。同时可以兼顾VCD,做到一碟两用,即电脑和VCD都能使用,扩大了它的使用范围。所以,多媒体手段往往被广泛用于教育,广告等宣传领域。是企业宣传,产品推广的利器,它的主要载体是CDROM光盘(包括异形光盘及名片碟),多媒体触摸屏,宽带网站等。

5 结束语

对于多媒体创作所需要的能力而言,传统分科的专业艺术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这使创作成为多学科人才之间的一种协作。多媒体艺术是正在出现的数码艺术品种,它吸纳了此前许多艺术方式之长,集图、文、影像、声音和互动性于一体,可述可论,也可以平直地铺陈,更可以单线深入,可能性极为丰富。我们今天所接触到的只是正在形成的冰山的一角,它的潜能还有待更多富有想象力的实践去开发出来。一旦互动性数码多媒体作品置身于网上成为网络艺术时,将大大加强了的观众参与程度,将巨大地改变我们传统的艺术概念。其实多媒体只是作为生活多媒化的起点,倡导多媒体的多元化,使多媒体不只应用在多媒体光盘上,在“蓝牙”“pocket”等新技术下使多媒体技术、概念真正的走进生活,走进各个领域。多媒体技术的艺术将会是未来技术扩张的主流,而作为多媒体艺术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将成为未来多媒体技术革命中的焦点,不管是从以PC技术为依附的计算机多媒体应用,到移动通信业务的各种多媒体实现,以及未来3C时代各种电子化装置的多媒体大融合,数字多媒体都是无可置疑的主角。

参考文献:

[1] 谷时雨.多媒体艺术概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

[2] 尹定邦.设计学丛书[M].湖南科技出版社.

[3] 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M].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李学庆.和谐界面——交互媒体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

多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网络技术 数字媒体 艺术 发展 应用

1 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文化巨大发展则遭遇了西方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沖击,跨文化传播体系中又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发出了召唤。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新媒体艺术形式就应运而生了,并且因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作为一种新媒体形式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艺术形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离不开新科技的支持,随着摄影、电影、影视、录音技术在20世纪初期的出现,许多新兴的艺术形式也应运而生。尤其是计算机与互联网在70年代出现后,艺术家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表达自己的创意,比如利用计算机绘画作品。成功的案例就是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电子版“清明上河图”的视频投影数码艺术作品。另外,现在一些国外艺术节上备受青睐的3D建筑投影艺术,就是将视频投影与建筑结合,从而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

2 数字媒体艺术研究发展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它的外延所涵盖的范围还不够明朗,它的内涵也存在争议。但是,依然不妨碍它将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因为整个人类社会都逐步正在进入“数字化生产”的时代。

因此,我们需要分析数字媒体艺术产生发展的原因,探讨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受时代生产力、数字信息技术、新媒体的渗透这些因素影响的程度。研究整理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构成、分类、特征以及它的具体呈现形式,分析其与传统艺术和传统美学的关系。数字媒体艺术,就像一枚三棱镜,观察者的观察角度不同,折射出的光芒也会不同。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的时候,特定的社会环境、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专业角度这些是必要条件,从而进行纵向的探索性研究。为了更有效的对这一新型的艺术设计形式做出系统而严谨的整理、归纳,并揭示其艺术特色与发展规律。应该针对数字媒体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的异同,进行横向的交叉与整合。利用市场与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对一些典型个案进行分析并融合艺术设计的共同规律进行综合性研究。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的基础上,把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一种新艺术形式。它由艺术层、科技层、媒体层、应用层相互交叉构成,包括广泛的商业设计和大众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具有作品呈现的多态性、创作工具的数字化、表现题材的广泛性、作品展示的交互性特征。其具体的呈现为:影视艺术、合成艺术、网络艺术等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并通过与网络媒体的结合迅速广泛的传播;最后与智能软件结合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动力就是科技的进步和观念的创新,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主流将是创意产业和信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将带来艺术创新的新思维和新视野。

3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3的媒体正在使用数字策略,在硬件方面开发了移动端App应用程序,在软件方面制定了数字新闻发布政策,例如在第一时间通过数字渠道优先发布突发性新闻,以及要求记者针对同一则新闻准备不同的版本,以便在不同平台上发布。另外,有超过1/5的记者会经常在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Youtube、微博等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寻找新闻线索。

易思闻思公共关系咨询副总监Kelvin Chen表示,“如果数字化趋势持续加速发展,那么我们至少会看到以下两方面的变革。首先,移动设备上的触屏界面让媒体和传播行业不得不思考以一种崭新的方式来呈现故事,例如对图片、大数据和文字重新编排,让他们更具有交互性,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其次,新闻生产将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是在移动屏幕上的‘短快频’发布和转发,确保实时消息的及时性,另一方面通过传统的新闻发布渠道,例如纸媒、电视和门户网站进行深入报道。”

数字媒体的优势是,通过彼此间技术和服务的互联,能够低价、高效、简易地满足使用者即时即地享受所需信息的要求。在新媒介具有了这种植入消费者日常工作生活的技术优势之下,广告行业必然就以这种特性作为其经营理念,才能最大程度上顺应媒介的内在逻辑和规律而获得发展。广告公司的广告经营模式也在随之转化。

广告公司在新媒介环境下的经营应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的信息需求。在这种广告理念下,广告公司的经营模式变得多元化。UGA(User Generated Ads)成为广告未来发展的一大重要趋势,UGA的传播形式多样,传播的渗透性强。在SNS网站兴起的当下,社群好友间的病毒式传播、媒体口碑传播的优势,是传统媒介远远无法企及的。用户的高卷入度和高参与度,使得品牌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拉近,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以视频网站为例,虽然当下盈利模式不被业界看好,但是视频网站无疑被视为富有前景的广告空间,硅谷分析师认为在未来的五年内,视频网站的传播价值会被彻底开发,其盈利当量将完全超过当前任何一种数字化媒体。视频网站这种媒体具备媒介终端的逆向生产功能,以及作为内容生产者的受众所创造出来的内容空间具有了聚集注意力的功效,成为潜在的广告空间,所以受到众多资本新贵的青睐。此类视频上传网络充分调动了融合终端的内容逆向生产能力,广告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独到的内容资源,拓宽自身优秀广告作品获取渠道,坚持广告产品创作和发布的模式优化转型,获得竞争优势。

4 数字媒体艺术与文化传播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是任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产生的必要条件。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的基础上,把人的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为一体,在一开始就表现出魅人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与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庞大的数字内容产业,凭借科学技术,图像、影像、互动的媒体内容正在取代过去以文字为中心的媒体内容。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数字信息传媒的主要表现方式就是这种跨媒体的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在现今这个世界,信息化程度如此之高,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这个世界,而艺术和网络的结合就衍生出来了数字媒体艺术。从很早开始,日本就以低廉的价格将经典动漫片贩卖至我国,一批日本动漫影像占据着我国儿童片大半市场,比如铁臂阿童木、一休、花仙子、机器猫等。这些动画片中夹杂着大量日本文化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和是非善恶标准,通过动画片的方式在我国得到大量的普及。也可以这样说,我国的小孩从小就开始被“洗脑”,所以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有许多的“哈日族”。

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虽然近几年有了一些进步,慢慢的开始占据一点市场,但还是离可以传播中华文化有很远的距离。而且我国的动漫片也很难进入海外市场,除了自身技术水平的缺陷外,作品的创意能力也不尽人意,进驻海外市场注定是一场艰难的路程。即使如此,数字媒体艺术依然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对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翠.浅析数字技术在电影上的应用[J].剧作家,2011(04).

[2]程家星.数字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4).

[3]于明刚.论数字技术与雕塑艺术的关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8).

[4]颜纯钧.从数字技术到数字美学?[J].电影艺术,2011(04).

[5]李然.浅析数字媒体艺术在浙中地区的发展思路[J].大众文艺,2011(12).

[6]陈慧云.数字化背景下的装饰艺术发展趋势[J].大众文艺,2011(14).

[7]张梦晓.数字技术与影视创作观念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3).

[8]郑良斌,程明智,刘华群.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探讨[A].第一届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规范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洪艳.审美与媒介——影象媒介下的诗意生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聞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邱晓岩,试论数字媒体艺术的新美学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多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手段,多媒体教学并不等于有效教学,文章从课件的制作和课堂教学的实施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朱红卫(1968-),女,湖南邵阳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物理与信息技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广西桂林541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改项目“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LSZ200939)

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上,有效教学是永恒的话题。近年来,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怎样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成为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运用到各个教学领域,成为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有力手段。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都在逐步推广多媒体教学,希望借此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实现有效教学。的确,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等特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各种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受到教学内容、听课对象、教师、教学环境以及多媒体本身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将从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探讨多媒体有效教学。

一、高质量的课件是多媒体有效教学的基础

教学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特殊性的人类活动,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对于多媒体教学,除了精心备课外,制作高质量的课件也是课前准备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实现多媒体有效教学的前提。

1.教学性。多媒体课件是用来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因此,教学性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根本。教学性要求课件内容要准确科学,信息的传递要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第一,课件要充分体现教学规律。首先,教学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是引导教师作教学决策的方向,教学目标的确定影响教学内容和策略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素材的使用,同时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界定教学目标,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正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对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供指导。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必须予以充分考虑,在重视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要适当照顾“两头”,即对学得较快与学得较慢的学生因材施教。其次,重点、难点要突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来设立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优势,采取适当的表现方法,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多媒体课件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制作的,在内容的选择和难易的把握上,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切忌“拿来主义”,把别人的好的课件直接拿来进行教学,要根据所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情况,适当进行修改和调整。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制作课件时,要更多地利用视听表现手段的直观形象,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同时,适当地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独创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第二,课件要符合认知规律。课件的信息呈现必须条理清楚,必须把各知识点之间的上下位概念关系、从属关系、并列关系或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层次清晰地反映出来,引导学生有意记忆。学生记忆的效果与教学内容呈现的形式有关,如果教学内容的呈现新奇有趣,如形状的改变、色彩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等,都能引起学生关注,使学生轻松地记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要充分运用这一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形、图像、色彩、动画等技术增加信息呈现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视觉和听觉是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制作课件时,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声并茂的强大表现力,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功能,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取信息。制作课件时,还要考虑到运用此课件的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层次和智力水平。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可以多用直观的图形和图像;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多用抽象的语言和符号。

第三,课件内容要准确科学。教学过程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中,应根据不同学科的具体情况,准确地阐述学科知识,并将科学方法渗透始终。课件要把教学内容脉络清晰、分明地表达出来。定义的表达、原理的推证、公式的导出、现象的描述要科学严密,正确无误,无懈可击。图、文、声、像要有较高的真实感和可信度,要反映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不要因片面追求图像的美观、声音的动听而破坏其真实感。选用教材的例证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举一反三的效果。语言、文字应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力求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演示和实验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学生虽不能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但通过视频对实验过程的真实再现,可以引导其积极思维,激发其创造力。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构建一种逼真的环境,通过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当然,真实性是模拟的前提,它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及事物发展规律。

2.艺术性。艺术性使多媒体课件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评价课件质量的重要指标。多媒体画面主要由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元素构成。不同元素呈现各自不同的表现特点,几种元素共同组成的多媒体画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表达力。

第一,文字简明扼要。文本是多媒体课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课件中的文本内容应当简明扼要,长篇累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分散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没有思考、想象的空间。只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文字表现出来,可以起到强化的作用。论述性的内容教师可以用语言来表述,文字与语言的恰当结合,能够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多媒体课件中字体的选择,应该根据呈现内容的需要而定,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字号的选择,一般来说,标题级别越高,字号就越大。字号不能太小,太小不利于学生阅读。文字的色彩一定要与背景的色彩在亮度上有明显的对比,使文本突出而醒目。

第二,图形、图像直观形象。图形、图像在表现内容时具有形象、直观的特性,是提高多媒体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元素。在图形、图像的选用上,一定要和主题内容紧密相连,一个画面只表现一个主题或内容,要把与主题无关的、不必要的对象一律去除,使再现的形象简单、概括、集中,以突出表现主体。对于图形画面,要表现的重点内容一般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或趣味中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采用局部放大的方式,强调主题内容。

第三,背景协调统一。在多媒体课件中,背景画面具有衬托主体、渲染气氛等作用。由于多媒体播放时对环境要求较暗,因此在背景画面的设计时要求简洁明了,清爽淡雅,与主体内容间形成较大的明度上的对比,以突出主体,减轻眼睛的疲劳。背景色彩的运用要与表现的主体内容相一致,以达到渲染气氛,使学习者产生共鸣作用。整个课件的背景画面最好要色彩统一,形成一定的基调。统一的基调就相当于音乐有了主旋律,这样的课件看起来就比较和谐、流畅。在需要更改背景色彩的时候,可以在变化的地方加上过渡的背景色,以免造成视觉上的冲击。

第四,动画生动形象。动画能准确、形象地表达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的强有力的表现手段。动画还有利于活跃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神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在动画的运用上,要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该用的时候才用,不必用的时候就不用,以免画蛇添足,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动画设计上,要做到布局合理,造型优美;内容表现上要生动有趣、流畅自然;课件动画节奏是通过画面上动作的频率和幅度,节奏太快会使人感到紧迫,节奏太慢又会使人感到沉闷,课件动画的节奏要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为了揭示和阐明教学内容难点和重点,以节奏慢一点为好,使学生有看清和思考的时间。

第五,声音自然得当。声音具有解构画面、烘托气氛、渲染情感的作用,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避免重画轻声。解说语言的逻辑性强,能够系统和完整地表达概念和理论,配合画面中的图、文表述教学内容的具体含义,可以加强对文、图的理解与记忆。配音时,要考虑解说与画面内容的同步,同时,要求表述严谨、吐词清晰。背景音乐作为画面和解说的培衬,起到了对画面情绪上的补充和深化。背景音乐的选择要求与画面内容相适应,播放要注意避免音乐的响度超过解说,或音乐旋律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音响是指画面上物体运动或变化时发出的声音,在画面呈现教学内容时,恰当地配以音响,可以增强真实感或吸引注意力。运用音响时,要注意音响效果的真实性。

二、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多媒体有效教学的保障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只有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良好的课堂氛围要求教学组织科学,教师要有热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1.科学的组织。教学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过程是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找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要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对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策略运用、课堂秩序的管理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课堂教学是根据预先准备的教学设计进行的,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要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正确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解决教学疑问,及时处理突发状况,保障教学按预设方向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无论教师在课前的准备有多充分,计划有多周密,在课堂上总会有难以预料的情况出现,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灵活地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如果缺乏有效组织,在课前无论对教学内容的准备有多么充分,也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科学地组织可以使课堂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减少教师花在课堂组织和管理上的时间,使教师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热情的态度,清楚明了的讲解。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它不能完全代替教师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教学的主导。在多媒体教学中,若不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教师只是在控制台前操纵电脑,盯着屏幕解说,使多媒体教学变成现代版的“照本宣科”,无法实现有效教学。因此充满热情、清楚明了的讲解是实现多媒体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教学的有效与否,与教师的教学热情息息相关,教师只有热爱教学工作和所教学科,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来。充满热情的教师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对教师信任,使学生乐于学习新知识。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教学,教师的热情尤为重要。为了清晰地表现投影内容,多媒体教室都要拉上窗帘,教学环境相对较暗,在昏暗的环境中,学生容易视觉疲劳,精神不振,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自己饱满的热情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师有活力的肢体动作,丰富的面部表情,亲切的眼神,富有情感的语调,都能营造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吸引学生注意。同时,教师的讲述要清楚明了,也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讲授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对概念、原理、定理的阐述简明、准确,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代替了教师的板书,教师的讲解明显增多,信息量加大,信息停留时间短,使学生无法记忆和思考。清晰明了的讲解需注意节奏的把握,为学生预留记忆、理解、思考的时间,避免造成新的“满堂灌”。

3.积极参与的学生。我国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对于学生的学习应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只有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爱其智、乐其教”。在多媒体教学中,多了多媒体这个中间媒介,教师往往过多关注媒体内容,而忽视了与学生的沟通,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谨记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关注学生,引导学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变化的刺激比不活动、无变化的刺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单调的、缺乏变化的画面,则易使人产生心理的厌倦与疲劳,从而分散或转移人们的注意力。在多媒体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表现特点,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来表达和传递教学信息,多媒体课件的这种图文声像并茂,使教学内容从呆板、单一转变为生动、丰富,多角度、多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多媒体有效教学。同时,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要突出和强调的部分,可以运用动画进行呈现或在色彩上加以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

多媒体教学并不等于有效教学,只有对教学精心设计,运用现代的教学理论与思想,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多媒体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游泽清.多媒体画面艺术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孔凡胜,李立群.高校多媒体教学与课程适应性的调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1).

[3]雷钢.漫谈多媒体课件的艺术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4).

[4]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

多媒体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成熟,以其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等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狠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的质量工程建设,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加强多媒体教学,灵活地把使用课件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环境艺术设计

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大批知识宽、素质高、应用广的人才,现代教育改革就是为此服务的。教育的现代化不仅包括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投影仪、录像机、计算机、通信等相关的技术合为一体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我国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教学领域开始使用幻灯机、投影仪和电影辅助教学等教学手段,1978年以后发展加快,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初步在普通教学中得到推广及应用,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信息量大,图文并茂,能给学生提供更加广博的设计专业知识信息,有效精简授课学时,改变传统的以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引导启发式、讨论式、范例式、项目式、模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更加活跃的思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范围广泛,是一个协调各门类艺术的整合体,其概念及内涵是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丰富性、综合性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的基本特点。正是因为这样的知识特点,要求在专业教学中注意专业知识的纵横联系,让专业知识纵看一条线,横看一大片,加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得到系统完整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在学生心目中才能成为立体的、引发人们探索的学科。

前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尤·克·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选择这样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师和学生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求得最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强、信息量大又灵活便利等特点,能有效的把书本中抽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变得具体形象,让学生如身临其境,拉近了专业知识与现实之间的时间距离。在视听刺激下接近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探索专业知识,形成较为深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表象。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将丰富而零乱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综合起来,形成鲜明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概念,从而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寻求设计规律。可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功能作用

据统计,我系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率为100%,环艺专业多门课程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有利于扩大课堂教学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们正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文化的不断发展,知识总量的急剧增加,新的设计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使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知识内涵更加丰富。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扩大知识的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上配合讲解、展示,这样做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信息传递量,扩大了广大学生的眼界,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把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一般来说,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的有限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丰富多样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将丰富多彩的设计知识直观化,有利于学生去感知。传统教学虽也有有趣的教学手段,但它缺乏多媒体课件教学所具有的多样性和新颖性。多媒体教学手段融声音、光色、情景于一体,视听并举,动静兼备教学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容易在他们大脑皮层形成兴奋点,启发自身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源泉,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学生在积极思维中进行综合、对比、概括、分析、想象、联想、评价,从而形成概念体系和规律性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减轻学生记忆负担,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和生疏是造成广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障碍的重要原因。多媒体教学以其载负的图形信息比文字叙述更加简洁、鲜明、形象的特点,使其更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真实性,将那些学生原来难以想象的知识变得真实可信。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视听并行是提高广大学生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记忆的效果和质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全面地掌握设计的规律,引导学生将感性知识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记忆专业设计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使用某种电教媒体,究竟要解决什么教学问题,达到什么要求,教师心中必须要有数,目的要明确,要做到“有的放矢”。一般来说,多媒体用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者运用多媒体旨在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时的知识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或者是为了增强思想教育的内涵。一定要防止盲目性和随意性,不恰当的使用,不但收不到好的预期效果,反而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冲淡了教学重点,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指综合教学内容将多种电化器具有机结合,交替使用。可以克服单一媒体的局限性,充分发挥每一个媒体的功能,多种媒体互相补充,取得教学的整体效应,让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相促进,有利学生注意力的保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有益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的提高。二是指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配合。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突出的优势,但不能因此而不顾课堂教学的客观需要,一味的滥用。从教师方面来讲,应做到

讲解与演播紧密配合,同步进行,融为一体。以学生方面来讲,视听与阅读、思考、练习紧密结合。绝不能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概摒弃,多媒体只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课堂讲解。

(三)最优化原则

最优化是指在一定学校的具体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佳效果,最优化是相对的。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资金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标准。因此,我们在选择多媒体时要从两个方面着眼:既能帮助自己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又能高效率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少投入人力、物力、精力和财力。环境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重要因素,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一个大前提。绝不能为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而盲目地利用多种多媒体,甚至在同一个问题中使用多种教学软件,导致学生眼花缭乱,其结果势必是事倍功半。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应注意的事项

(一)认真选择资料,精心制作课件,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成功的关键

教学中不管是采用哪种多媒体都是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的,因此专业教学资料片、影视片、制作的投影片或计算机软件的内容的选择,必须遵照环艺课程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围绕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师要精心编写讲稿,使其与课件资料融为一体。

(二)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灵活使用,发挥最大效能

多媒体教学的发展,不能脱离科技发展水平和国家经济实力。在目前条件下,有些学校尚不能及时添置先进设备,教师应开动脑筋,因陋就简,配合教学改革,使现有的多媒体充分发挥其作用。多种多媒体各有所长,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既考虑需要,又要考虑可能,创造性地灵活运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各种各样多媒体的最大效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适时引导,及时反馈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正是适应了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的这一教学改革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决不是对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先导性和制约性的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正是促使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催化剂。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实效性,取决于教师对多媒体使用、对多媒体的软件选择是否得当;取决于教师制作教学软件是否与教学大纲、教材内容要求一致;教师的操作和解说是否熟练而确切。教师必须注意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多提问题,用多种方式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存在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这对于成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现代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素质的高低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教师必须加强学习,锐意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大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加大现代教学改革的力度。

上一篇:管理方法艺术论文下一篇:体育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