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法艺术论文范文

2023-05-21

管理方法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艺术学是研究艺术门类学科的共性和规律特点的学科,它不是门类艺术的拼凑,是艺术科学。

关键词 艺术学概念 研究对象 范畴 研究方法

艺术学在我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艺术学是研究研究艺术门类学科的共性和规律特点的学科,它不是门类艺术的拼凑,是艺术科学。

1 艺术学的理解

1.1一级学科艺术学与一级学科艺术学及门类艺术和美学的区别联系

一级学科艺术学除了包括七个专业学科之外,又在艺术学总的名称之下设立了二级学科的“艺术学“,与门类艺术等并列,它是研究艺术门类学科的共性和规律特点的学科,不是门类艺术的拼凑;研究对象的不同是两者的主要区别。一直以来对于艺术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门类艺术的研究,缺少对艺术共性和规律的研究。

二级学科艺术学也不同于美学。在西方美学史上,艺术与美学的关系被认为是从属性关系,两者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研究角度和方法不同。美学研究各种审美价值的普遍规律,艺术学研究作为审美价值的艺术价值的特殊规律。这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美学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艺术,其研究比较抽象。而艺术学研究艺术时,只是某一方面会涉及美学范围。

1.2是艺术学研究的理论架构

艺术学的基本框架包括三点: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但目前对这三者都缺乏研究,缺乏概念的科学性的界定。艺术学体系的界定首先有赖于其概念的界定,即各门类艺术之间能否“打通”以及如何“打通”的思考,要“打通”必须得深人下去研究各门类艺术,找出其中的规律来,深人下去研究各门类艺术是不现实的,艺术学与各门类艺术研究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1.3艺术学基础理论及规律

艺术学研究应该把握共同规律和自身特点,这主要体现在艺术学研究对象、研究目的、艺术学与创作的关系等三方面。

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不仅是各门类艺术的共性和特点,还应包括交叉学科以及一些新出现的艺术形式。新的艺术形式的出现意味着研究对象的变化。也给艺术学研究注入新的概念。新的艺术样式的创作的目的、对象、方法和规律是艺术学研究的新视点。

1.4艺术学的基本概念

如何理解把握艺术的本质,二级学科艺术学的研究,首先要理解艺术的定义,学术界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可以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关于“艺术”的定义。艺术概念具有限定性,有的学者认为艺术是可定义的;而有的学者却认为是不可定义的,我认为,这一观念是偏颇的。因为艺术外延领域所具有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其本身就没有了任何规定性,那么艺术和非艺术之间也就没有了本质的区别,于是艺术这一概念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 艺术学的研究方法

艺术学要运用多角度和多重性研究方法。以下五种研究方法是我们在进行艺术学研究时要运用的方法。

2.1“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方法

最理想的研究艺术学的方法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研究方法;德索在方法论上启示我们“能用相同的分量去艺术的感觉和科学的思考”,方法论上,艺术学的研究要求艺术理论与艺术技巧的融合,艺术哲学的思考与对具体艺术实践,对实际的艺术作品欣赏感觉,经验的敏锐,丰富与广博想结合。艺术学还运用“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的研究方法,艺术学的研究要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2.2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在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者们看来,艺术不仅仅是其外在形式的发展及其形式问题的解决,而首先致力于观念的表达,所以,重视古代的遗物、遗存研究,以发掘出其背后的文化观念。吸收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研究方法,图像学方法和风格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既吸收西方研究新方法又契合中国传统的有机整体方法,于今天的艺术学研究有借鉴意义。

2.3比较分析法

艺术学的研究是研究艺术的共性和规律,这就需要运用比较分析法,这样借助某一门类艺术的研究将别的门类艺术打通是一个科学的方法,此外,艺术学研究既是思辨的、又是实践的,既是抽象的、又是具象的,因此加强艺术研究的实践性就具有重要意义。

2.4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艺术社会学这门交叉学科的研究,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研究社会学,通过研究艺术与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时代等的关系,为艺术学的研究提供了另外一个视角。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研究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又打开了研究艺术学的新的视野。

参考文献

[1] 英·贡布里希.人文与艺术科学·贡布里希文选.范景中,译.杭州:杭州摄影出版社,1989(125).

[2] 王廷信.艺术学的困惑、对策与前景.艺术百家,2007(5):98.

[3] 陈池瑜.中国艺术学学科特征与发展前景.艺术百家,2007(5):98.

管理方法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一、我国高校钢琴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促进教育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钢琴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多元化教学环境, 即便是经过改革创新后的钢琴教学方法也必定会不能一劳永逸, 也必定会面临时代特点、钢琴艺术发展水准的考验和扬弃。依据这样的观点, 来分析现在高校钢琴教学在教法上存在的问题可梳理为:

1、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足

音乐艺术是审美艺术, 高校的钢琴教学需要在提高学生对于钢琴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对于钢琴音乐的审美能力需要教学活动的培养和提高, 但并非是整齐划一、一个模式的提高, 这样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模式化的, 仿佛是工厂生产过程中对于一个规格产品的批量定制。而学生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在发挥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其对钢琴艺术潜能基础上进行的, 适合于其个体的钢琴艺术特质的启蒙和发展的需要。但高校现下的钢琴教学显然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的不足。

2、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间的互动不足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是教者与学者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知识和能力的流向由教师的传导开始, 经过教法的介质作用介入学习者的思维活动, 支配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记忆与应用, 在学生主观能动的建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经过师生和生生间的互动, 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学有所得。但高校的钢琴教学中, 教师所采取的教法过于教条化、流程化, 从教师的讲述和演示, 到学生的听取和练习, 整个过程以流线型存在, 学生和教师间交流探讨, 学生和学生间的交流探讨有限, 学生对钢琴演奏技巧的揣摩局限性强。

3、功利性社会环境的影响

钢琴艺术教育在我国很被家庭教育所青睐, 尤其很多家长会为自己的学前孩子选择学习钢琴, 也有的学生在在校学习阶段还会坚持练习钢琴, 参加钢琴考级。更有家长会为孩子选择依靠的道路, 将钢琴专业或钢琴特长作为学生参加艺考的选项。因而, 我国的钢琴教师很有市场, 做家庭钢琴教师, 以钢琴教师为第二职业者大有人在。教师身兼学校教学和家庭教学的双重重任, 往往会有力所不及、厚此薄彼的情形存在。而家庭钢琴教师的待遇优厚, 吸引钢琴教师的精力投入, 对于学校钢琴教育的精力不足, 研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的付出有限, 教学方法停留在传统的惯性状态中。

二、高校钢琴教学方法改革的对策

面对高校钢琴教学现状与时代发展对我国高校钢琴教育的需要, 钢琴教育教师应积极的行动起来, 立足于校内钢琴教学, 积极探讨更富有成效的方式方法, 活跃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才能, 实现高校学生钢琴素质的提升, 打开高校钢琴教学的新局面。

1、构建研究性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建立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探讨、相互交流切磋、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处于反复研习和体味的过程中, 教师可构建设计问题—研究问题—研讨辩论—归纳总结的钢琴教学模式。比如, 对音乐作品的曲式和结构进行分析。对音乐作品的引子、高潮、主题、副歌、尾声进行区分;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 进行收集、探索与研究;之后, 要求学生带着自己对问题的解答, 参加分组讨论和辩论;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1]

2、采用因生制宜的教学方法

钢琴演奏技术包括手指技术、手腕技术和手臂技术等。手指作为与琴键直接接触的肢体部位, 其技术水平尤为重要。教学中, 教师可构建划分学习程度—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演奏技术的钢琴教学模式。首先, 根据学生基础水平的高低、手指机能的强弱、音乐思维灵活性的差异进行学习程度的划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对应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教材。比如, 有的学生手指笨拙, 可通过训练前倚音和后倚音, 来提高其手指的灵敏度。有的学生左手的弹奏较弱, 可通过训练车尔尼二十四首钢琴左手练习曲, 来提高其左手的弹奏技术。[2]

3.、重视培养学生对钢琴曲目的鉴赏力

优秀的钢琴曲目富有极强的音乐感染力, 但学生对于钢琴曲目的欣赏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师对于学生对于钢琴曲目鉴赏力的培养并非要局限于言传和示范的作法, 相反有很多方法可供采用, 如欣赏名作的作法, 名作的种类很多, 可以欣赏肖邦、贝多芬等钢琴艺术名人大家所创造的曲目, 欣赏影视作品中的钢琴北京音乐, 欣赏钢琴演奏技巧比赛中的佳作等等。譬如欣赏电影《钢琴家》的伴奏曲目。电影《钢琴家》冷静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反映了在苦难的岁月里欲望与人性的冲突, 影片通过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来渲染气氛, 没有粉饰雕琢, 没有强大宏伟的画面, 但是, 它对萧邦音乐的成功运用却使得这部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欣赏的过程要建立在有教师对问题的提出, 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取得教益的基础上。

总之, 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的目的是为:拓展学生的钢琴音乐文化视野、培养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培养熟悉钢琴的普通音乐教育人才[2], 当为高校钢琴音乐教师积极探索和实践。

摘要:钢琴艺术的传承依靠高校艺术教育来培养专业苗子, 依靠高校艺术教育培养传播钢琴艺术的师资, 依靠高校艺术教育培养富有钢琴艺术审美能力和传播能力的骨干力量。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钢琴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达成高校钢琴教学目的十分重要。因此, 本文结合笔者实施钢琴教学的体会, 分析高校钢琴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发表看法。

关键词:钢琴教法,研究性教学,音乐想象力,音乐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2]刘海峰.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J].北方音乐, 2017 (4) .

管理方法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只有注重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进一步实现我国长远发展的目标。其中德育工作是教育事业中的重点工作之一,做好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以及品行,而这些优良作风的培养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本文我们将围绕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为主题来展开研究和分析,通过详细的了解初中班主任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把采取的有效措施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希望通过一些可行性建议来更好地推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德育工作艺术

一、针对于在当前学生德育工作艺术中常见问题的分析

1. 部分初中班主任还不能够正确认识德育工作艺术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学生德育工作艺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部分初中班主任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藝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改变和创新,但是依然有部分初中班主任没有了解和把握初中生的心理作用,甚至还会有一些班主任依然采用灌输和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以至于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开始反感班主任,拉远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并且对班主任的教育方法进行抵抗。

2. 初中生对德育工作艺术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

我国部分初中生对德育工作艺术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完善,也就是说不能够有效地满足初中生在德育教育艺术方面的基本需求。通过相关数据显示,有一些初中院校中的德育艺术工作很难顺利开展,究其原因就是班主任并没有了解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只是盲目给学生灌输社会是怎么样、要求学生应当怎么做、他们需要在以后的社会中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等,因为缺乏具体的指导,从而导致他们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潮流。

3. 我国的教育科研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教育科研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当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分析,只有学生在学习中加倍努力,付出自己的汗水和时间,再经过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就会有机会成为高学府中的一员,并且在高学府中还会获得更好的教育,最终就会找到一份工资待遇优厚的工作。正是由于这种现状的存在,让一些班主任不能够及时接受新型的教育方式和了解其体现的具体价值,因此,也就会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灌输和说教,从而忽略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个性以及品行的指导。

二、针对于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探索的研究和分析

要想合理解决当前我国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中存在的问题,就一定要改变当前班主任的形象、适当关心和理解学生、尊重了解学生的想法以及适当开展有利于班级团结和提升凝聚力的班级集体活动。

1. 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从自身严格要求做起

初中时期的学生一般年龄普遍在十二岁左右,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智还不算成熟,明辨对错的能力也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对待身边事物时不能够有效分辨对错,并且充满好奇心。而班主任自身的形象也是学生模仿和关注的重点,有时候还会因为班主任的负面形象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阻碍。因此,初中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艺术时,一定要注重自己的形象,正确引导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

2. 适当关心和理解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的存在就是演绎父母的角色,并且在演绎好父母角色的同时再根据自身的工作特性和学生的基本需求来发挥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班主任一定要适当关心和理解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就算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也要以理解的心态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3. 以尊重了解学生为目的,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尊,自尊是人们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初中生也不例外。处于初中生的学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班主任的认可,并且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所以对于一位合格的班主任,一定要在生活中尊重每位学生的自尊心,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关心学生的点点滴滴,因为只有班主任尊重学生,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有进步的决心和动力,从而更好地促使班主任能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扉。

4. 适当开展班级集体活动,有利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还应当适当开展班级集体活动,进一步增强班级凝聚力,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通过合理的班级活动能够更好地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和感情,并且也将有利于班主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除此之外,开展班级活动还能够提升班级的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班主任,就一定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以及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班主任还应当通过在实际的工作中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点,进一步改正自身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实现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促使形成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除此之外,还应当适当关心和理解学生、适当开展班级集体活动以及树立良好的班主任形象,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艺术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先禄.厚德载物潜移润物——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8(9).

[2] 王亚辉.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1).

(作者单位:湖南省益阳市益师艺术实验学校    410000)

管理方法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情感艺术的管理是一种兼具有效性和人性化特征的教育管理模式,它的管理核心是使人的正向情感得到有效激发,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形成感情上的契合关系。本文从情感艺术管理理论和现实依据出发,阐述了感情沟通在高校思想政治管理中的应用及影响作用。

关键词: 情感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管理 应用特色

我国著名教育家说:“理是可以治病的良药,情就是药外带着香味甜味的糖皮。无情,理难以下咽;无理,情就失去存在的意义。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增强教育效果,实现两点由情而达之的教育目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样,只有情和理之间建立紧密相连的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使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得到提高。为此,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中应关注学生的特殊情感需求,在高校学生思政政治管理中加入情感艺术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情感艺术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有益补充

1.给予学生最大的尊重与关爱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高校学生虽以学习为主,但同样是追求个性发展和期待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立个体。尊重学生,即指尊重学生的个人尊严,尊重学生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学生的情绪等方方面面。关爱学生是指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爱学生的情绪变化等。

2.在运用情感艺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管理时,教师要细致观察分析学生的动态,高校学生普遍有着活跃的思维和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多为独生子女,注重个性发展。在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要因材施教,注重情感管理的科学性,尤其要关注学生的个人特点,对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共性和特性都有所把握[1]。积极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发展需求,以便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情感帮助,从而使情感艺术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中展现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运用情感艺术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得到正确引导。在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学生因受到挫折而难以处理情绪的现象,有时候体现为满目愁容,有时候体现为焦躁不安,在这些不良情绪的干扰下,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较大的干扰,做事易冲动。因此,我们需要对某些大学生这种负面情绪用科学积极的方式进行引导,设法使他们的情绪得到平复。教育者在对学生进行疏导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情感艺术,循循善诱,尽可能让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心理压力得到有效排解。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要善于对学生的积极情绪进行把握和运用,使这种情绪转化为力量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加以褒奖,使情感激励变成学生进步发展的动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同时还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2]。

二、情感艺术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中应用原则

1.从实际出发。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从实际出发,为其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直接体现。要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渗透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工作针对性,对症下药。在情感艺术的应用上,对于情感表达,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针对性,在情感的流露与表达上均根据教育内容和对象及场合、时机等不同有所改变,增强情感艺术应用针对性。

2.情感交融。从情感的发展看,其形成发展于认识过程,浓厚的情感来源于深刻的认识。情感现象虽相对复杂,但其存在并未脱离道理。从情与理的关系看,其相互渗透,且密不可分。在展开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时,首先应讲明道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坚定立场,在动之以情和晓之以理下以情、理服人。情与理的辩证关系,要求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不能冷酷无情的同时,也不能完全以情代理,对学生姑息与纵容,不能通过感情对政策加以代替。

3.以身作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表现出较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目的除了促进学生思想认识提升外,还要确保学生行为的正确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坚持以身作则原则,对自身表率作用提高重视度,要求学生做到时自己应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某件事时,自己也不能做,通过言传身教感染与指导学生。

三、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中有效应用情感艺术对策

1.合理运用认知理论。认识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思维能够对认知的科学性和正确程度进行基本的判断,因此思维方式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世界观的科学性。大学生的思维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快,思维和看法更新的速度很快。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生活阅历尚不够丰富,认知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因此,高校思政部应当合理运用认知理论,重视对学生理论思维品质的培养。

2.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3]。个性是指区别于其他人的发展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被教育者都是独立存在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个性差异。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握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并给予这种差异最大的尊重,用合适的方法贴近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思想政治管理发挥更大的效用。

3.充分利用期待效应的积极作用。积极的期待能够促进人的发展,消极的期待能够打击人的成长。要想使一个人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就要给予他更多的信心和鼓励,在言语行为中向他输送积极的期望。有实验显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越高,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的概率和程度就越高。同理,如果对有了一次错误经历的学生就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就会诱导他们思维中消极情绪的滋长,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4.使激励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合理的激励可以使学生把受到的外在刺激内化为促进成长的积极因素,增强学生的意志。正确的激励是人才的催化剂,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一方面,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利用榜样作用,塑造积极的典型,满足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特长给予一定的赞赏或者褒扬,给他们提供充分展示特长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教育工作者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避免对学生产生偏见,而要用发展辩证思维对待学生身上展现出的特点,从中提取优秀的部分,并用合理合适的方法指出展现出来的不足之处,看到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盲目否定。

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中应用情感艺术对教育者的要求

要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具备更强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取得优异的教学成果,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效地结合理论和实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教育工作者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和反省,分析自己日常行为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或者优势,积极发扬优点、克服缺陷,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将良好的一面展示给学生,通过对自身的把控感化和激励学生。

2.教育工作者需要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情感疏导能力。善用心理知识中体现的规律及特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有灵活调动的能力,善于运用启发教学、趣味教学方法使情感艺术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提高工作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高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六、结语

情感艺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学校管理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交流和教育,只有不斷改进情感教育方式,才能更好地教育和指导学生,使学生更顺利地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汪春艳.基于情感体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2]王欣欣.“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13.

[3]李红革.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思维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管理方法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在对我国目前高等艺术院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绩效管理方式的转变要综合考虑艺术院校特点、管理的制度化建设、管理人员的内在需求与成长等多种因素,加强管理人员的周边绩效考核,摸索创建高等艺术院校团队绩效工作系统。

关键词: 高等艺术院校 管理人员 绩效管理

高等艺术院校是指在我国开展高等艺术教育、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专业艺术人才,并担负着我国艺术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发展等重要职能的专业院校。目前,全国除了有31所独立建制的艺术院校外,综合大学的各类艺术学科也达到一定的规模,并承担着相应的教育任务。[1]

绩效通常被用来衡量组织中员工的行为与结果两方面因素。通常认为员工的工作绩效由员工与工作相关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工作动机三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绩效是一个多维度概念,最常见的维度分类为任务绩效与周边绩效[2]。一位员工在完成他的工作任务方面可能非常在行,但他的周边绩效却可能很低,因而可能在考核中得不到应有的心理预期。

高等艺术院校作为教育教学类组织,其员工构成通常可分为两类:专业教师与管理人员。本文旨在就高等艺术院校中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管理方式的转变做一些思考。

一、管理人员现行绩效管理方式及其转变的必要性

我国高校从2006年开始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该制度的目标是建立符合高校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逐步实现高校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多年的建设,我国高校普遍推行了较为符合本校实际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通常包括四项: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除了绩效工资外,其余三项在年度内基本恒定。所以在秉承“以岗定薪、绩效优化”、“总量控制、拉开档次”的考核管理原则下,绩效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据统计,高等艺术院校由于专业差异性特征明显,管理人员职数占比比非艺术类院校高,普遍占到教职工总数的三至四成。

目前,在高等艺术学校内部管理上,由于管理人员工作状态上的“恒稳态”[3]——基本上是为教学体系服务,没有现成的考核依据,不像教师那样有教学成果、科研成果、职称体系、艺术展演、社会知名度等一系列相对成熟且广为接纳的考核标准。一所学校内部各院系往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职位林立而工作范畴不一,加大了专业性考核指标设置的难度。所以,现在基本沿用了与公务员考核相类似的一种比较主观简化的绩效评价方式:采取“德能勤绩”个人述职与部门考评相结合的任务绩效考核方式。这种考核相对而言好操作,但考核的实际效用就值得商榷。因为这种考核方式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部门主管对于各管理岗位的工作绩效具备非常广泛的业务知识和透彻的了解,而事实上并不完全具备。所以高等艺术院校在员工管理层面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上已经形成两类:学校通常将教师看成需要对其进行投资的财富,并进行专业化差别管理;而将管理人员看成必须实现成本最小化的费用支付项目,后期开发不足,并实行行政化管理。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显得滞后、不足甚至有些流于形式,年度考核只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考核结果对被考核者的绩效反馈和管理者的绩效评价都显得单薄。

但是在高等艺术院校,管理工作又比非艺术类院校难度更大。艺术类教师通常具备较强的本专业知识和创作技能,大多是在单一狭窄的专业模式中培养出来的,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缺乏现代科技知识和对高新科技设备的应用能力,对群体与组织的意识较为薄弱。有的甚至缺乏作为一个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关于教学改革方案的制订与操作、科研申报等所必需的对专业设置及相关学科的了解与教学实验实践评估等实践能力[4]。管理人员则因为日常管理联系的线性与常态、坐班制工作特点的时间与资源保证,与教师之间联系的点状与间断性相比更有优势。教育部主管的《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13年第7、10、17期分别刊登了多篇由两院院士、高校校长撰写的有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文章,普遍认为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协同创新是高校改革的必经之路。在非艺术类高等院校的协同创新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高等艺术院校的协同创新项目申报也开始展开,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底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内第一批艺术类协同创新项目。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大量的数据提供者恰恰是校行政、教务、财务、科研、实验中心等管理部门。

二、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方式的转变

1.在高等艺术院校,管理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没有改变,但管理的制度化建设、管理人员的内在需求、定位与成长必须细化与重视。

不可否认,在高等艺术院校管理岗位上有相当比例的从业者具备艺术类专业的学科背景,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以管理为主,而非艺术。因此从本质上厘清管理人员的内在需求、定位与成长,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对管理人员工作绩效的提升、绩效考核的效率效用、绩效反馈与应用等整个绩效管理流程至关重要。

(1)管理的制度化建设

目前针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管理应用的实证研究[5]较多,而关于高校管理的制度化研究较少,尤其缺少同一级学科下不同高校相同或类似管理点的比较研究。这里,还要区分两个概念,管理的“去行政化”并不是“去制度化”,相反在高等院校,真正制度化的规范管理很少。

2013年11月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组织专业老师与管理人员分别赴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访问,随后北京电影学院回访,就“北京电影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自评指标和标准”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进行了恳谈交流,开始了具有管理学意义上的高等艺术院校管理的制度化对话。该院的管理岗位工作范畴不仅仅是配合教学完成日常管理事务,而且有了更深层面的思考。比如,在该院“师资队伍——2.2.4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的考核”一栏中明确“专业主干课:开设五年以上的课程中,90%以上由教授、副教授讲授;开设不满5年的课程中,50%以上由教授、副教授讲授”、“教学基本设施——3.1.4图书馆状况”一栏中分别注明教育部规定生均图书指标、生均年进书量、专业匹配指标等。这样,管理岗位的制度化特征明显、管理依据充分。同样,南京艺术学院也有很多管理制度化建设的亮点,如《南京藝术学院学分制指南》等。

(2)管理人員的定位、内在需求与成长

高等艺术院校管理人员的内在需求、定位与成长,是高等艺术学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本源问题,认清管理人员的内在需求、定位与成长,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激励考核制度,并有效实施。

因为高等艺术院校专业差异性特征明显,管理人员又有相当部分具有艺术类专业背景,所以与非艺术类院校相比,管理人员定位的选择性较多,从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员工类型:院系一级多有偏向专业型的管理者,在管理者队伍内所占比重较大,层次也较高,但其中有相当部分属于“专业优则仕”,多从专家教授层面的干部中选拔,从事管理的同时继续关注专业研究;普通管理者来源复杂,有的是经过公开人事招聘而入,有的则是从事多年管理工作而缺乏职业上升空间保留的人员,等等。复杂的员工类型必然使得简单划一的考核方式很难关注管理人员的普遍性与多样性。

高校管理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动机的选择对工作效率的影响较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管理人员会将非工作活动及家庭生活的质量看得比薪水与工作职位更重,模糊的绩效考核对这部分员工的激励是失效的。高等艺术院校管理岗位没有权威的考核依据,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工作环境与条件简陋导致管理人员对工作绩效的内在需求不足;习惯性传承也使得管理交流活动开展较少,管理理念的更新比较迟缓;和教师同等苛刻的职称评审条件也使得管理人员的职业成长性不足。因此,行之有效的绩效管理模式必须兼顾上述几个方面。王文智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一文中提出的绩效考核流程化中的“绩效考核的全局性、绩效计划制定的参与性、考核方式的合适性、绩效反馈的有效性”[6]四个方面,能一定程度地缓解高等艺术院校有关管理人员的定位、内在需求与成长导致的考核不充分。但是,这几个方面没有充分分析艺术类院校的专业与管理特点。

2.加强管理人员的周边绩效考核,摸索创建高等艺术院校团队绩效工作系统。

(1)周边绩效的考核可以适度解决激励问题

在高等艺术院校,管理人员通常是学校各类资源的实际控制者,如校舍、实验室与试验设备、实习基地、图书馆、校园网、运动场及体育设施、公共空间等。而上述资源又大多是高校申报各类课题、项目进行科研和争取资金的载体。以跨专业、跨部门的团队方式申报课题、进行研究或产业开发已经是目前大数据时代项目申报的常态。就高校三大职能“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而言,一个能够创造价值的、稀缺的、并且是其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者模仿代价极其高昂的团队,才是真正赢得竞争优势的团队。遗憾的是,许多高校都倾向于把教师的科研创新和管理者的结构创新当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来看,而且一直单方面强调管理对教学的服务和从属地位。管理学一直强调“只有最接近工作的员工才是具有最优改善思路的人”[7]。艺术类高校对管理人员的评价应当增加他们对某个团队整体活动贡献程度的考核比重,这也正是“周边绩效”的考核理念。

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有利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合作的条件与空间,让管理人员适度进入教学研究项目,甚至可以以“虚拟团队”的形式进入。管理人员在团队中工作的重点可以是人际协调、技术资源调配等,帮助专业教师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合格的项目报告书或提高其他申报材料的效率、丰富数据,同时还可以帮助考虑各种可以利用的院系研究设备、办公条件等所能提供的便利有效的工作途径。另外建议有关职称工作部门考察实际,切实有效地研究目前艺术类高等院校管理人员职称评审条件与日常管理工作的关系,从而适度解决管理人员的职业激励问题。

(2)摸索创建高等艺术院校团队绩效工作系统

高等艺术院校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普遍存在“保持艺术传承”、“与国外一流艺术大学接轨”、“独特的思政与外语教育所占课时比例过多”、“学科建设成果如何转化为一线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进行各方面资源的整合,进行总体布局研究,方可取得成效。对应于学校人事层面,需要“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团队,推动工作有效开展。随着团队的建立与普及,团队的绩效考核变得至关重要。

关于普通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工作绩效模型的实证研究,已经有一些可借鉴的研究成果。华中科技大学的于海琴认为,个人素质绩效和任务绩效是高校行政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而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有不同的工作绩效标准[8]。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团队绩效工作系统的创建尚在摸索阶段,高质量的艺术教育和与之相应的管理行为很难以客观的、量化的、正式的方式加以衡量。充分利用高等艺术院校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工作特征上的互补性组建团队,转变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克服纯教师团队的制度缺陷,合理利用管理资源,更可以有效解决高等艺术院校管理人员在定位、内在需求与成长方面的激励不足、绩效评价依据不充分等问题,有利于学校绩效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鲁生.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现状与策略[J].装饰,2003(3).

[2]赫尔曼·阿吉斯[M].绩效管理.

[3]雷蒙德·A·诺伊,等.人力资源管理:赢得竞争优势[M].(第五版).

[4]常宁生.中国高等艺术教育:问题与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9(4).

[5][6]王文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绩效管理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VOL28(6).

[7]赫尔曼·阿吉斯.绩效管理[M].

[8]于海琴.高校行政管理干部工作绩效模型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3).

上一篇:欧洲艺术论文下一篇:多媒体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