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

2023-07-19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第1篇

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我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证教学、科研工作和生产、生活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央综治委《关于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度的规定(试行)》、《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若干规定》以及《山东省高等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在学院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各部门、单位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全院师生员工,运用政治、法律、行政、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校园治安,打击和预防违法犯罪,维护校园稳定,创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第三条

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各部门、单位要把综合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定期研究和部署工作。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实处,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局面。

第四条

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校园稳定,杜绝突发性群体事件;校园治安秩序良好,杜绝重特大恶性案件的发生,多发性案件得到有效控制;校园无重大火灾发生;无重大中毒事件发生;无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完善各种事故预案;师生员工安全感不断增强。

第五条

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方针: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打击和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重在治本”的方针,全面推行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

第六条

综合治理工作的奖惩考核:学院把治安综合治理的责任与单位和个人的政治荣誉、经济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奖惩制度,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七条

学院成立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院综治委)负责全院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院综治委由学院党委书记担任主任,分管院领导担任副主任。

院综治委成员由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纪委(监察处)、工会、组织人事处、团委、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总务处、基建处、成人教育处、科研处、现代教育中心、各系(部)单位的负责人担任。

第八条

院综治委办公室(以下简称综治办)设在办公室保卫科,负责对全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院办公室主任担任综治办主任。保卫科科长为综治办专职秘书,负责院综治委和综治办的日常工作。

第九条

学院各处级单位和部门要成立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并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第三章

职责划分

第十条

学院党委、行政工作职责:

(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

(二)切实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党委、行政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计划、同部署、同总结。

(三)经常听取综治委的工作汇报,批准和执行全院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和重大措施。

(四)坚持严格的奖惩制度,坚决推行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实行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票否决权制,把该项工作列为各级党组织政绩考核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十一条

院综治委工作职责

(一)在院党委的领导下负责全院的综合治理工作、宣传、贯彻上级有关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措施,建立健全责任制。

(二)根据上级和学院党委的工作部署,制定学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与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检查工作。

(三)组织有关单位对全院师生员工进行法制教育和防火、防盗、防中毒、防意外事故(简称“四防”)安全教育,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四)组织各单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范工作,指导和督促各单位对有关人员做好帮教、监管及“法轮功”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做好民事调解工作。

(五)组织开展全院性的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

(六)制定和实施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奖惩措施,组织各单位交流综合治理工作经验。

第十二条

院综治办工作职责

(一)负责院综治委的日常工作。

(二)搞好调查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掌握全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负责向院综治委汇报工作,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参谋作用。

(三)负责起草学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总结,做好数据统计和报表工作。

(四)指导各单位制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检查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与措施落实情况,提出奖惩建议,并向领导汇报。

(五)适时开展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检查、验收工作。

(六)积极组织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的治安秩序,为学院创造良好的校园周边治安环境。

第十三条

各部门、各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一)领导本部门、本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把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纳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

(二)认真贯彻学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安排,按照与院综治委签订的《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和《防火目标责任书》的要求,搞好本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项岗位安全责任制,要把法制教育、治安防范、帮教转化、民事调解等项工作落实到人。

(四)落实治安防范和防火安全措施,做到专人负责,制度健全,措施得力。

(五)定期对本单位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各项规章制度教育,提高遵纪守法自觉性。

(六)对本单位帮教对象及时提出意见,经院办公室保卫科同意后,组织基层单位建立帮教小组,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七)定期总结本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章

工作制度

第十四条

例会制度。院综治委每半年一次例会,研究部署和检查总结全院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综治办每季度一次例会,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会议。

第十五条

信息反馈制度。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向院综治办反馈有关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种信息;遇有国内外重大事件或国家、学院重大改革方案出台时,院综治办要主动收集信息,及时整理上报领导或反馈到有关部门。

第十六条

监督检查制度。院综治委和各部门、各单位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按照各自职责范围,经常进行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工作情况,确保学院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有效。

第十七条

考核评比制度。院综治委对各部门、各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实行半年一次考核、一年一次评比的制度,落实奖惩措施,实行一票否决权。

第五章

工作目标

第十八条

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有关治安综合治理的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全面落实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

第十九条

各部门、各单位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本部门、本单位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法轮功”人员的思想转化工作,及时、主动的调解涉及本部门、本单位人员的民事纠纷,防止矛盾激化,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避免发生集体上访、非法集会、游行及罢工、罢课、罢餐事件,确保学院政治稳定。

第二十条

切实加强对本部门、本单位师生员工及各种外来务工、经营人员的法制安全教育和校规校纪教育,增强法纪观念和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自觉遵守学院的各种规章制度。

第二十一条

举办报告会、体育比赛、各种典礼、文艺演出、展览会、篝火晚会、灯会等各种大型活动,必须履行审批程序,指定专人负责各种大型活动的安全秩序和防火工作,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活动安全。

第二十二条 做好饮食卫生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教育师生员工及各类外来务工、经营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服务中心应有专人负责食堂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工作,建立严格的食品卫生监测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卫生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饮食卫生安全,杜绝中毒事件发生。

第二十三条

做好学生公寓、教职工宿舍和临时务工人员宿舍的安全管理工作。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以对公共财产和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师生员工及各类外来务工人员的“四防”安全教育,使各类人员能够自觉遵守学院的安全制度。在学生公寓和务工人员宿舍中杜绝赌博、酗酒、打架斗殴和进行其他不文明的活动。建立和执行严格的定期检查制度,及时消除各类不安全隐患,杜绝恶性案件和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

第二十四条

做好暂住人员管理工作。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谁用人,谁负责,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东营职业学院暂住人口管理办法》,对外来务工的各类人员必须弄清其身份和来历,确定录用后,必须及时安排外来务工人员凭身份证到保卫科办理登记手续。各用工部门和单位必须首先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法律法规、校规校纪教育,加强对他们的日常管理,保证用工安全。

第二十五条

加强租赁房屋的管理。学院对外、对内租赁房屋必须按照《消防法》的要求,提供符合安全标准和防火安全条件的建筑物。在房屋租赁合同中必须明确甲、乙双方的消防安全责任。

第二十六条

加强安全用电管理。学院内的所有供电线路和临时接线,必须由专业电工进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乱拉乱接线路。学院有关部门所聘电工人员,必须持有有效上岗证。加强对电工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严格执行电工人员操作规程。坚决杜绝违章用电。

第二十七条

加强校园秩序管理。加强门卫管理和校园巡逻,最大限度的减少校园内的外来流动人员数量。各种营业网点必须按照学院有关规定完善各种安全设施,经总务处和办公室保卫科批准、验收、登记后在指定地点依法、有序经营。坚决取缔未经批准随意摆放的各种摊点和流动商贩。

第二十八条

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任何人不得利用计算机网络泄露国家或学院机密、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扰乱社会秩序、侮辱诽谤他人的活动,不得查阅、复制和传播各种淫秽、反动信息,不得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网络工作人员和一般用户应当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和学院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网络的安全监督检查、采取的各种必要措施。校园内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必须经有关部门办理合法手续,完善各种安全设施后,经现代教育中心、总务处和办公室保卫科批准、验收,方可依法经营。

第二十九条

管理、存放现金、重要档案、机密文件、危险物品、大量图书资料、贵重仪器设备、水电控制中枢、锅炉压力容器等设施的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格执行有关部门规定,切实落实防火、防盗、防破坏、防灾害事故的各项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和岗位责任制,做到专人管理,专人值班。

第三十条

使用、存放易燃、易爆、剧毒、麻醉、强腐蚀、放射源、菌种病毒等危险物品的部门和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学院的有关规定,对上述物品实行严格管理。严格审批手续,确保专人负责,专人保管,防止泄漏、流失和被盗。

第三十一条

各生产、教学实践部门和单位必须指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相关安全工作,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所属人员的安全教育,坚决杜绝各种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第三十二条

强化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学院根据财力情况和安全预防工作的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学院的各种物防、技防设施,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严把门卫及其他值班人员的用人关,不得聘用老弱病残人员担任门卫或其他安全值班工作。加强门卫及其他安全人员的教育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门卫管理制度和安全值班制度,做到人尽其职,确保安全。

第三十三条

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学院有关部门依据职能进行的治安管理,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对住处的治安安全隐患、防火安全隐患、安全生产隐患等问题要认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及时报告。

第六章

宣传教育

第三十四条

搞好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有关职能部门和党、团组织、工会、学生会的作用,利用院报、电视、广播、互联网、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宣传阵地,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做到人人皆知,人人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第三十五条

把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学院和部门、单位的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院综治办要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教育培训活动。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会议,适时宣讲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安排本部门、本单位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工作任务。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六条

奖励办法。对认真执行本办法,认真履行安全职责,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在消除安全隐患,维护校园治安秩序,及时参与火灾扑救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经院综治委考核评定后,视情况给予表彰奖励。在处理某种突发事件或事故中,对有效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做出重大突出贡献的,视情况呈请上级部门表彰或奖励。

第三十七条

处罚办法。因部门或单位不重视、领导失职或管理教育不到位而发生突发性群体事件、重大火灾、重大中毒事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3万元以上的被盗案件之一的,经院综治委年终考核判定综治工作不达标的,报院党委、行政研究同意后,对部门或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部门或单位的一把手、主管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在本评奖、晋职、晋级方面实行一票否决,并实行责任追究。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院综治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以百色职业学院为例,论述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带头力量薄弱、双师队伍养成机制搭建困难、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参与度低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选择以创带新的教育策略,做实校企共赢的基础;引人困难引平台,多渠道引用创新创业教学资源;探索专项激励,激发校本教师广泛参与。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师资队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优化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和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与能力,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深层次根源可以追溯到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人才队伍数量、质量层面。我国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突出,归根结底是拥有创新创业理论功底深、实战经验强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却因各种原因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步履维艰,严重影响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前进的步伐。

以百色职业学院为例,学院虽然不断优化毕业生创业环境,通过开设创业指导课程、“互联网+”大学生创业比赛、创业演讲比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激发毕业生创业热情,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但在2017届毕业生中却仅有3人成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比例1.7%(全国高校专科毕业生创业率2.96%)。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转化到学生层面的最终成效微乎其微,亟待加强重视、稳抓落实。笔者对百色职业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做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并以此为依据,分析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力求探索出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一)高层次人才匮乏,创新创业带头力量薄弱。百色职业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广西唯一的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是自治区大石山区特困村屯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工程培训基地,是百色市微型企业孵化园、共青团百色市委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学院总共开设了23个高职专业,高职年招生人数在2000人以上,教师总数238人,专任教师113人,占47.48%,师生比9.41%。专任教师年龄结构上,35岁以下占55.75%,35~45岁占34.51%,46~60岁占9.73%。专任教师学历结构上,仅有1名博士研究生,本科学历占比76.99%,25名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22.12%。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中仅有36%具有硕士学位,理工类也仅占36%,作为技工类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的文理比例显然不太合理。专任教师职称结构上,6名高级职称,占5.31%,中级职称占50.44%,初级职称占22.12%,反映出教师职称晋级缺乏冲劲,难以形成规模性的高职称人才(见表1)。

同样是区内地方职业院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一支由博士、教授及行业企业领军人物组成的专兼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占80%以上,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比例达25%;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3人,南宁市特聘专家2人,南宁市新世纪科技与学术带头人18人。高层次人才储备造就了一批高水平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与之相比,百色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储备数量极为不足,人才结构、人才水平层次也存在较大差距,创新创业带头力量薄弱。

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无法聚集积累高层次人才,与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动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本的积累能力弱,优秀的人才资源短缺,集中表现为人才资源开发的投资能力欠缺,人才外流严重。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通常是年轻人职业生涯的跳板,百色职业学院也是無法挽留有本校资历积累的优秀人才,陷入创新创业教育人才资本积累的困境。百色职业学院2006年合并办校至今已有4人考博成功,并且都与学校脱离了人事关系,脱产读博。2013年研究生学历教师有53人,上升到最高峰,之后基本逐年下降,至2019年仅有35人(见图1)。

(二)校企合作纵深不够,双师队伍养成机制搭建困难。国家提出“双创”战略的初衷是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发展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战略的顺利执行需要一大批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和创业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支撑,但这些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的参与。发达地区产业底子雄厚,企业数量多,产业转型升级快,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深,“双师型”教师数量多,占比相对高。在广东,即使地处粤北山区,“双师型”教师最低占比也有42.5%,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占比高达87.6%(见表2)。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以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了一个由企业一线技工组成的优秀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的兼职教师高达429人,兼职教师有高级职称的74人,占17.24%,其中博士2人,研究生20人。

百色职业学院本校教师总计238人,专任教师获得双师资质的仅有62人,72%为专任教师,且95%为初级水平双师资质,双师数量少,带头力量严重不足。学院外聘50名教师兼课,基本都是为了临时填补人才流失导致的空缺,外聘师资队伍极不稳定,仅能完成简单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督导与考核方面更多的是流于形式,难以聚集创新创业教育纵深拓展的力量。

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落后,企业普遍偏小,发展水平也不高,在维持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本就困难重重,与高职学院的产学研合作过程,虽然可以在劳动力成本方面获得一定的利益,但却需要付出承担教学管理及负责学生人身财产安全责任的代价。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以及欠发达地区生源质量较低,学生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痛点和难度,企事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并不高。2014—2016年根据学院发展的需要,百色职业学院组织人员到百色市辖区内36家大型企事业单位进行洽谈,调研校企合作工作,有合作意向的仅10 家,仅占27.78%(10/36),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现象。在进一步与有合作意向的单位进行洽谈后发现,大多数单位仅在师资输出、接收师资进修以及接收学生临时性的参观(见习)等方面有合作意向,更深层次的合作则无法实施,能接收、安排学生实习的仅占40.00%(4/10)。学院在开展以生产为导向的校企合作过程中还面临重重困难,要转型为以教学为导向的校企合作,搭建深层“互聘共培”的师资共建平台,任重而道远。

(三)教师科研能力不足,对创新创业教育参与度低。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开展科学研究原本就是高职院校和高职教师的基本职能和重要任务,在当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显得更加突出、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学校事业发展和教师个人发展,更关系到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作为应用型高职院校,百色职业学院在创新创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方面,显得非常薄弱。学院建校至今共获科研立项项目97个,其中自治区级项目88个,重点项目13个,重点项目占比14.7%;市级项目3个,占比0.03%;校级项目6个。作为地方高职院校,百色职业学院缺乏竞争优势,在科研上并不能充分利用地方服务的优势,也不能很好地服务地方,在科研方面的预算和投入也严重不足。

在调研中发现,百色职业学院41%的教师从未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相关比赛,参加3次以上的教师仅占2%,并没有形成普遍参与的局面。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师广泛参与指导下,共有394个项目报名参赛,累计参赛学生1726人次。

百色职业学院69%的教师没有参与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设置与研究工作,85%的教师没有参与过创新创业相关课题研究的项目,90%的教师没发表过创新创业相关论文。大部分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参与度过低,创新创业教育氛围不够浓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工作进展缓慢,成果单一成效低下。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一)选择以创带新的教育策略,做实校企共赢的基础。创新与创业密不可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也密不可分,要突破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分离的局面,将二者有机融合。当下创新依赖的是知识和技术水平的积累,而创业以资本及资本运作为前提。创新需要的知识和技术是特殊的无形资本,为创业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更大的空间,创业又是创新的实践平台。

地方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其定位一般是以就业与创业为主要目标。如百色职业学院秉承“厚德强技 百色人生”的校训,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着力推进学院内涵发展,提升学院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因此,高职院校在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上要有天然的本能,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应当扬长避短,做实技能培训,以创带新。

当下国内许多高职院校都走大而广的发展路线,努力开设更多新专业,这能够证明的往往只是开设新专业的能力,并不能代表具备很好的专业和技术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调动和协调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不应是盲目扩大,而应是术业有专攻,需要厚积薄发,不可能一蹴而就。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由于师资队伍科研水平不高,难以复制“技术创业”等深度教育模式,可以铺开浅层的“技能创业”教育,在广度上争取成效。欠发达地区的职业教育必须先集中力量办好优势技能培训,争取在劳动技能培训上创造创新的空间,为地方产业企业培养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形成良好的口碑,积累校企共赢的基础,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信心。

(二)引人困难引平台,多渠道引用创新创业教学资源。欠发达地区在无法改变固化的低进高出人才流动的局面下,应以创新创业为导向探索多渠道引用校外教育资源。

1.当下的校企合作本质上是以劳动力输入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必须转变为以教育教学为目标,然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要让企业看到双赢的基础。欠发达地區高职院校应在强化自身优势和实力上下足功夫。一是组织教师到发达地区企业学习和实践。发达地区产业转型迅速,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如果不能到外面跟进学习,守在落后地区闭门造车的创新极有可能已经远远落后了。二是加快校企合作,共建“互惠共培”的双师队伍建设机制。近年来百色职业学院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43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也开始与大企业合作,实施“吉利订单班”和“深百实验班”,从行业企业吸收更多兼职教师,培育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增强教育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帮助。

2.组织横向资源互补。百色职业学院地处桂西南的百色市,这里也有丰富的高校教学资源,右江民族医学院和百色学院也有较好的科研优势,百色农业学校也有扎实的农业产业,可以建立三级(学院—专业—教研室)主动协调合作机制,激发基层教师的能动性,共建产业和科研合作项目,实现优势互补。

3.创建纵向教育联盟,实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跨区域联合,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功能,积极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加速和巩固教育联盟的建设,扩大师资队伍的内涵和范畴。

(三)探索专项激励,激发校本教师广泛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先锋队伍应首先依赖校本教师的力量。在校企合作层次较低、“双师型”教师匮乏的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校本教师广泛参与更是创新创业教育高效运行的基础原动力。当下提升教师能力的手段和途径非常多,但很难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科研激励。

1.充分认识高职院校科研的重要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先决条件是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对教师而言创新能力显然又是首要的素质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先驱黄炎培先生曾有言:“用科学解决,百业有进步;不用科学解决,便无进步。”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职业教育与科研的关系。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是学校持续发展、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社会服务都离不开科研工作的支持。

2.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专项优待激励机制。当下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极大的融合性,是教育教学列车的牵引机头,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实行专项激励,符合分级奖励的公平原则。因此,应对创新创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项目给予更高的启动资金和更高的奖励,赋予重要的绩效评价地位等,确保激励与鞭策并举。

3.建立有效的带动机制。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并不是不重视科学研究,而是缺少高学历高职称的带头人才。对此,首先,应加强学院的科研平台外联服务职能,为本院教师谋求院外横向课题的合作项目,参与高层次研究课题,提供更多向高水平的专家学习科研精神、方法和技巧的机会;其次,应建立“科研导师制”,鼓励学校的科研骨干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带领年轻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向其传授科研方法和经验,以此提升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忠艳.精细化管理视阈下“双创”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5).

[2]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EB/OL].(2019-01-22)[2020-06-28].http://www.ncvt.net/info/1573/34417.htm.

[3]伏绍宏.论欠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本积累[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

[4]陈莉.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6).

[5]陶红,吴楟君.粤北山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8(1).

[6]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9)[EB/OL].(2019-01-17)[2020-06-28].http://www.hycollege.net/info/1051/10341.htm.

[7]黄凤记,卢翠珍,韦红美,韦湛兰,曾丽颖,梁乃力.薄弱地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证分析[J].大学教育,2018(6).

[8]张新欣,章文静.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理性思考——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9]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

[10]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

[11]張荣华,李建国,邵癸.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11).

[12]王秀清.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和教师科研能力建设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1(18).

【基金项目】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百色职业学院为例”(GXGZJG2018B092)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农 铮(1984— ),女,广西百色人,学士,百色职业学院讲师。

(责编 何田田)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第3篇

一、学籍卡填写存在问题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学院”) 现有在校生11000多人, 近几年的平均每届毕业人数均在3000人左右, 在移交给档案室保管的学生学籍卡中, 大多数学籍卡都是完整、规范的, 但仍有一些学籍卡存在填写问题。

(一) 奖惩经历缺失。在“何时何地因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和处分”一栏, 与“资格证书”类似, 其填写情况也明显与专业相关。

大学三年, 学生有可能获得的奖励有各种奖助学金、各级各类比赛或竞赛。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填写该栏目的学生比例可以达到60%~70%, 虽然不是国家励志奖学金那样的大奖项, 但各种单科奖学金、活动、比赛的受奖经历学生都能如实填写。相较之下, 其他院系的大部分学生放弃了在这一栏目的填写。

(二) 学籍卡大部分项目空白。学院学生学籍卡有学生基本信息、奖惩经历、教育经历、社会关系、学籍变动等五大项、三十多个小项需要学生填写。在一届学生的学籍卡中, 约有5%的学籍卡有空白现象, 即80%以上的项目均未填写。结合学生成绩登记表可以看出, 这些学生普遍学习成绩不佳。

(三) 资格证书缺失。学院现有财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和学前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旅游系、管理系、汽车工程系等三院四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一批具有大学知识, 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的任务, 高职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前就应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是职业教育中应有之义, 而学籍卡中的“取得何种级别、等级或资格证书”的缺失现象亟待改变。研究发现, 这一栏目的填写情况与专业明显相关, 缺失现象较为严重的专业有计算机科学类、管理类等。

比如财经学院, 财经学院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是会计电算化, 每一个会计从业者都需有会计从业资格,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毕业时更需要有这一资格证书, 然而在“资格证书”一栏的实际填写中, 却有超过80%的学生选择了留白。而这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 据统计, 财经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多数在毕业时就取得了这一从业资格证书。

二、规范学籍卡填写,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学生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岗位的需求, 自身需要具备的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意识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学生是一个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社会群体。学生从一入学就开始面临着社会选择和如何适应社会选择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下, 对人才素质教育要求更高, 它除了要求劳动者具有过硬的技术本领以外, 还必须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可以说, 学院的每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技能人才, 这与高职院校要求的师资力量中的“双师型”教师数量的要求是对应的。

(一) 获取奖惩经历培育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人脑对职业的反映, 是人们对职业活动的人事、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 是每一个人从事某一工作岗位最基本也是必须牢记和自我约束的思想指导。职业意识包括目标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自律意识和学习意识等六个方面。

具体到“何时何地因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和处分”栏目填写上, 这一项所凝聚的就是竞争的成果。而竞争意识可以说是职业意识的核心观念。竞争意识、竞争行为和竞争成果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有了强烈的竞争意愿之后, 就自然有了参与正经、在竞争中找到自己位置的渴求。在校园文化建设、日常教学工作中, 我们能帮学生认清自己的竞争放心, 找准竞争的突破口, 就不怕在奖惩经历上无话可说。

高职学生应该树立无奖必争、有奖必填的理念。学籍卡只是一个载体, 更重要的功能是, 它作为学生高职学生生涯三年成果的总结, 永久地保存于学院档案室内, 不让青春留白, 先不要让学籍卡留白。

(二) 如实填写文书彰显职业责任。学籍卡是跟随学生一生、证明学生受教育经历的重要文书档案, 这比学生毕业时要制作的求职简历重要得多。学院平均每月会有一名学生或因档案丢失、或因毕业证丢失需要复印学籍卡, 如因学籍卡填写有误或填写内容不全, 造成不良影响或埋下隐患, 损失就严重了。

很多学生能在学籍卡上“留白”, 这就说明他完全没有认识到这类文书档案的重要性, 而一个对自己档案都如此懈怠、马虎的人, 很难想象他在工作中能彰显出让领导、同事放心的职业责任来。

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 它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责任要求。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职业责任培养侧重有所不同。在高职学生的日常教育中, 特别是入学教学, 在各种文书填写、材料的准备上, 要让学生认识到如实、逐项、认真填写文书的重要性, 这可以说是职业责任的起点。在一系列的文书填写训练中, 使学生明确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应承担的工作和义务,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思考以及内化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业责任观念和职业竞争意识, 树立职业理想, 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 考取资格证书彰显职业技能。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职业能力。凡是就业岗位所需要的都属于职业能力的范畴, 它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态度等内容。而在高职学生上最能显著提现职业能力的就是级别、等级、资格证书。关于前述“资格证书缺失”的问题, 无论有否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或者考取了未能填写, 这都体现了学生在职业素养上的欠缺。

仍以“取得何种级别、等级或资格证书”一栏为例, 填写完整、规范程度相对较好的院系是建筑工程学院和艺术和学前教育学院。

其中, 建筑行业有“建筑八大员”, 即八大建筑施工企业关键技术岗位: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 建筑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几乎百分之百的获得至少一到两个从业资格证, 且毕业生能完整、准确填写在学籍卡上。值得一提的是, 建筑专业毕业生普遍在校期间考取了驾照, 并能将之体现在学籍卡中。

此外, 艺术和学前教育学院学生人数最多的专业是学前教育, 从其课程设置上看, 舞蹈、声乐、钢琴、水墨画等丰富的艺术技能培训类课程让学生获得各种级别、等级认定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 大多数学前教育的学生也能较为完整、规范地将其反映到自己得学籍卡中。

可以说, 学院的建筑类专业和艺术、教育类专业就业形势好并非偶然。学生在学生生涯中不仅能够获得学历证书, 还能积极获取各种社会认证, 与此同时, 他们还能以“自我推销”的立场将其反映在正式的文书中, 这正是是职业素养的表现。

在学籍卡“取得何种级别、等级或资格证书”的栏目填写上, 每个高职学生都应做到无证必考, 有证必填。本来高职学生在求职竞争中就处于弱势, 且自信心不足, 更应该凸显已有的优势。

摘要:学生学籍卡是学生档案的重要组成, 当前,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籍卡主要由学生自行填写或录入。然而, 高职学生的学籍卡填写普遍存在不完整、不规范的问题, 这反映出高职学生在职业素养上的欠缺, 亟待提升。

关键词:高职,职业素养,学籍卡

参考文献

[1] 鲁颖, 马雪君.要把好高校学生学籍卡质量关[J].浙江档案, 2011 (04) .

[2] 李菽林.推进大学生职业责任教育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 2011 (26) .

[3] 周文根.高职职业技能教育中的若干问题探讨[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第4篇

一、“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新趋势

近年来,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热点话题。《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 (教职成[2014]9号) 等文件的出台, 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驶入内涵发展的轨道。大力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学徒制工作的试点能够促使更过的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提高育人质量。但同时也对高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模式中, 企业和学校实行共同招生、联合培养, 使得合作育人的课题从单一的学生身份转变成为“在校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这一转变要求学生职业素养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出对应的调整, 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二、“现代学徒制”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2015年,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博世集团长沙分公司开展“双元制”现代学徒制项目合作。所谓双元制是企业和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共同教学和培训, 以企业培训为重, 在校课程教学和企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培养形式。这一模式能使在学校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并转化成一种过硬的专业技能, 形成能够创造出生产价值的综合能力。同时, 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师傅带徒弟”的教学形式, 一般采用真实的实践项目, 由师傅带领徒弟在完成实践项目的过程中传授技艺, 通过项目考核的形式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整个教学工程师傅全程参与, 师傅的敬业的精神、精湛的技艺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这将成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一环。

(一) 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学徒制联合培养全过程

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 应贯穿于联合培养的整个过程。现代学徒制能够有力的促进企业、行业积极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实现课程设置与行业需求相对接, 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相对接;教育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过程相对接, 毕业证与从业资格证相对接, 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现代学徒制能够更加深入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推进工学结合。同时也能够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提高高度融合, 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到学生的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方法, 更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 这是由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所决定。教学计划按照人才培养规划, 按照现代学徒制要求进行系统设计, 体现学校课程教学与企业培训交织进行, 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优质教学资源和双导师教育教学优势, 突出行业特色,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校内的专业理论教学, 理实一体化, 为企业培训做好基础。企业培训以课程体系为依据, 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标准相统一, 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相一致。校内教学与企业培训交替进行, 无缝衔接。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学校日常教学的全过程, 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 培养出“用得上, 下得去, 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 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将“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模式引入到高职教育中,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职业元素, 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区别于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特征, 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因此,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职业素养, 是企业对员工最基本的要求, 良好的职业素养不可能只在课堂上通过教学能够实现的。它需要一种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的长期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中.借用部分企业的元素布置教学环境。再次, 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职业氛围, 按照企业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规范。

三、结束语

文章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博世公司长沙分公司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例, 阐述“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现代学徒制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试点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试点以后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将在更多的高职院校中进行推广和实施, 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员工, 中国也必将有更多的“长寿”企业出现在世界的舞台。

摘要:文章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与德国博世集团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为例, 阐述了“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新趋势, 探讨培育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素养,高职学生

参考文献

[1] 郑永森.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 2015 (11) :99-103.

职业学院毕业学生总结范文第5篇

1 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概述

1.1 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的概念

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是MBA学员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 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选择职业道路, 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 并按照规划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以达成目标的系统过程。它在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结合时代特点, 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 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

简单地讲, 即是在对MBA学员个人的兴趣、价值观、技能、性格以及经历等方面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基础上, 结合当前外部人力资源市场、行业、政策等外部社会整体环境, 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

1.2 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教学和职业发展是MBA教育中相辅相成的两大方面。MBA教育中的职业发展工作给学员提供了大量深入企业、接触社会、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

因此, 从这个角度看, 职业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教学。在当前, MBA教育为学员提供的更多地是一种学习模式, 事实上MBA学员的就业压力非常大。绝大多数MBA学员初次求职时, 往往首先考虑地是薪酬水平和公司的名气, 而工作了几年之后, 他们往往更关心企业文化是否适合自己、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工作、如何保持生活和工作的平衡等问题, 更关注自己在何种环境下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如何规划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很多MBA学员在就业时会走入误区, 他们最初选择了最容易得到的或是薪水最高的工作, 但在一段时间以后, 他们并没有获得成功, 因为真正的成功者必然是工作与个性、价值观、个人特点等相契合的, 而这时再进行职业转换就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MBA职业发展规划的目的就是帮助学员如何避免就业时的集群效应, 让他们意识到在MBA就读阶段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这一点对于每一位MBA学员都很重要。

同时, 就用人单位而言, 它们也希望招到的人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知道什么工作可以让他自己发挥得更出色、更具有活力。只有当用人单位与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达到统一时, 对二者而言才是最有效率的。

因此, MBA职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 职业发展规划能让人生有目标, 目标让人生富有意义。它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 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 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对职业发展的规划, 就是为自己的未来人生绘制理想的蓝图。

第二, 职业发展规划能帮助个人认识就业形势, 居安思危, 唤醒职业发展规划意识, 激发成就动机。职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就是要了解职业、了解劳动力市场以及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让自己对所处的环境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保持积极的心态, 为将来的职业前程做好准备。

第三, 职业发展规划能帮助个人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分析,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 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并制定行动计划, 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从而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第四, 职业发展规划能帮助个人培养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 增强自我效能感。通过职业发展规划, 使自己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使自己更加自信地面对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五, 职业发展规划有助于抓住重点, 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好处, 是有助于人们按轻重缓急安排好日常的工作, 紧紧抓住工作的重点, 增加求职成功的几率。

职业发展规划不仅可以帮助MBA学员解决当前工作或者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惑, 比如目前的定位选择 (岗位选择、人际关系处理、读书深造等) , 更重要的是帮助MBA学员能够明确未来可能的事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规划对所有年龄的人而言都很重要, 如果商学院针对MBA学员积极开展职业发展规划辅导, 将对他们的今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职业发展规划作为一个长期的贯穿MBA教育始终的重要过程, 具有风向标和指针的作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自我评价———确立目标———环境评价———职业定位———实施策略———评估与反馈 (1)

它是一个动态的、综合的系统, 综合了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和实用工具, 并在多年的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发展的理论知识体系。虽然未能全面有效地适用于实践之中, 但其在解决高校教育尤其是MBA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方面, 无疑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同时, 根据现阶段高校MBA教育以及企业人才状况方面出现的症状, 运用职业发展规划的策略也毫无疑问是“对症下药”。

1.3 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的特点

MBA学员的职业发展规划, 因其咨询者自身及其就业市场环境的特殊性, 而与其他人群的职业发展规划有着不一样的特点, 2006年, TOPMBA.com网站开展了一次针对全球各地MBA申请者的调查研究———“2006年度工商管理硕士 (MBA) 学位申请者调查”。 (2) 该调查对于2005年秋和2006年春在“QS全球MBA巡展”上注册的59000名申请者 (收到回执5470份) 展开调查, 内容涵盖了目标群体的现状、态度、目标、志愿及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 并反映了年轻专业人士就业与教育市场的变化。从调查结果所提供的数据和描述, 可以得出目前申请进行MBA学位学习的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3.1 报考条件决定MBA学员年龄较大

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 MBA申请者的平均年龄保持稳定态势, 平均年龄稳定在26.8岁。其中20~30岁, 即中间年龄段的人数较2005年略有增加。在整个年龄分布中, 出现了微小的变动:被调查者中只有1%的回复者不满20岁, 25%的回复者超过30岁。结合地域来看, 西欧的MBA申请者较其他地区的申请者平均年龄略大, 他们的年龄平均值为28.8岁;仅次于西欧的是拉丁美洲, 平均年龄为27.8岁。中东和非洲的年龄平均值为27.3岁, 美国和加拿大为27岁, 中欧为26.5岁, 亚洲为25.9岁。年龄偏大在科技飞速更新, 信息高速流通的快速消费时代, 可以说是一个劣势。

1.3.2 MBA学员呈现平均工作经历较短的趋势

2006年调查数据显示, MBA申请者的平均工作经历长度下降到了3.9年。男性的平均工作经历为4.1年, 女性为3.7年。MBA教育是以职业为中心的教育, 取得学位的学员在将曾经拥有的实践知识通过学习提炼为理论知识后, 又带着这些升华了的知识回到职场, 往往能够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从而出色地应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 工作经历和学位的完美结合, 是MBA就业的一大优势。

1.3.3 MBA学员学习动机主要为改善职业机遇

接受调查的MBA申请者中, 73%的人选择了“进行MBA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为了改善职业机遇”这一项;其次是“学习新技能”, 比例为57%;“构建职业网络的愿望”作为一个新设理由排在第三位;“改变职业发展方向”的比例持续下降到37%;“改善薪酬待遇”保持在29%的水平;“完成学习后自主创业”的比例略有下降, 达到24%。这组数据表明MBA申请者选择MBA教育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达到与其职业发展相关的目标, 这进一步证明了MBA是以职业为中心的教育的观点。

1.3.4 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更加关注工作满意度, 强调幸福感和终身学习机会等

在关于选择未来雇主的关注因素的调查中, 70%的回复者将“工作满意度”选为最重要的因素。随后是“职业发展潜力”、“培训和发展机遇”, 以及“在国外工作的机会”、“薪酬待遇”、“工作类型或职能”和“与工作相关的职业地位”。最不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工作时间、进行职业变革的能力、工作部门和所在组织的文化和伦理规范。因此, 相对于工作环境因素、工作形象而言, 与个人及其发展相关的幸福感和终身学习等因素, 对MBA申请者来说具有更加巨大的重要性。

1.3.5 乐于向不同的职业方向发展, 对多种行业都显示出极大兴趣

大多数申请者在选择兴趣行业时选择了不止一个的行业, 说明目前MBA学位仍被大多数人视为达成职业变革的途径。调查数据显示, 最受欢迎的行业仍然是咨询业, 其比例为60%, 尽管这一数字在年复一年地持续下降。其次是金融服务与银行业, 为47%。信息技术产业和电信业在32%的水平上, 而消费品业为31%。

2 国内商学院职业发展规划管理的现状与展望

2.1 国内MBA教育中职业发展规划的现状及特点

中国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可概括为起步晚、任务重、发展不尽如人意。国内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尚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 从相关文献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关于中国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的研究是2004年以后才开始的。有关调查显示, 中国七成MBA学员没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 有近三成的MBA学员甚至没有任何职业发展规划。

目前不少国内商学院都借鉴了国外商学院的经验, 设立了专门的职业发展规划中心, 以便为MBA学员“补课”, 其定位是为企业和MBA学员提供沟通服务, 为学员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帮助学员发现和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职业发展规划, 帮助企业找到符合需要的人才。但这样的机构对国内商学院而言, 仍然是一个新事物、新课题, 基本上还处在探索和试验阶段, 尚未达到令企业和MBA学员双方均满意的效果。

2.2 国内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其服务管理中, 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2.2.1 职业发展规划机构职能定位不清晰

职业发展规划机构基本上还是一个学院机制的延伸, 其管理模式基本上还是学院派的, 与学院的其他职能部门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不利于职业发展规划中心的职能行使。

2.2.2 职业发展规划人员数量不足且构成不合理

职业发展规划机构人员配置不足, 特别是专业人员配置不足。由于各商学院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学员中需要接受职业发展指导的比例也越来越高。但是因为职业发展指导是专业化、个性化很强的工作, 通常情况下商学院并没有足够的专业人员能够胜任职业发展规划机构的岗位。人员不足导致商学院的职业发展规划机构根本无法满足MBA学员个性化指导的要求, 无法满足MBA学员的个性发展要求。

此外, 职业发展规划机构的人员构成以商学院人员为主, 而商学院人员对企业了解较少, 缺少实际专业管理经验, 使得职业咨询过程中学员感觉实际收获不多。

2.2.3 职业发展规划长效机制不健全

职业发展规划机构工作较集中于进校和毕业两头, 其他时间重视不够或方法不多。

因此, 在进行MBA教育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 必须认清并重视商业环境的不同给职业发展规划工作带来的难题和挑战, 并清醒地认识到并非所有的国外MBA教育经验和职业发展规划手段都是领先于国内。相反, 中国商学院在进行职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商业环境的分析, 从而制定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内商学院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体系。只有这样, 国内的MBA教育, 国内的MBA学员职业发展规划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进而达到预期目标。

2.3 国内MBA教育职业发展规划及其管理机构存在问题的根源

2.3.1 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

中国MBA教育真正列入国家教育发展计划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 至今还不到20年。而国外质量较高的商学院均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成长期, 如哈佛商学院设立于1908年, 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因此在职业发展规划方面中国商学院才刚刚起步, 可以说体系尚待健全之中。

2.3.2 基础工作的发展没有跟上规模扩大的速度

当MBA教育师资没有经过有计划、系统地培训, 缺乏统一的MBA课程教学要点规定, 缺乏适用的教材与案例时, 中国的MBA教育已大规模展开了。社会各界 (包括MBA学员自身) 对MBA寄予了太多太高的期望。这是一种严重缺乏规划, 尤其是职业发展规划的外在表现。正是因为这样急功近利的行为模式, 让职业发展规划难以进行, 反过来说没有合理规划的教学规模的扩大将加剧两者的恶性循环。

2.3.3 教与学强度不到位

一方面, MBA教师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另一方面, 大部分MBA学员是在职学习, 学习时间没有得到有效保证。教师与学员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 是目前中国商学院MBA培养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教学强度下的职业发展规划根本得不到重视, 就更不要谈职业发展规划之初就将教学强度纳入其中进行审慎考虑的问题。

3 商学院MBA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工作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3.1 配备高素质、专业的就业服务工作人员

从事MBA就业服务工作的人员不仅需要有开阔的思路, 还需要有拓展的能力。从思路上来看, 首先需要有大局观, 即把握全局、从战略高度提出整体思路的能力, 只有具备这种能力才能不迷失在琐碎的事务之中。因此, 作为从事MBA就业服务工作的人员首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和比较优秀的管理能力。其次, 要有市场意识。校际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因此学校不能等待企业上门, 而要主动出击。MBA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必须能够比较客观的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的需求, 找出自身的特色, 争取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最后, 从事MBA服务的工作人员还应有较强的服务观念。MBA就业服务工作的本质在于为学员提供服务, 因此工作人员只有牢固树立“顾客观念”, 才不会导致服务方向的“偏离”和服务工作的“异化”。从拓展能力来看, 从事MBA就业服务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有沟通的能力, MBA就业服务的重要职能是学员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工作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才能确保企业和学员之间信息传递的畅通无阻。另一方面, 要有开放的观念和合作的精神。当今社会, 如果固步自封, 不能以开放的精神开展工作, 渠道会非常狭窄, 因此工作人员只有本着“双赢”的观念来与各方合作, 只取不予的方式是不可行的。

3.2 明确MBA就业服务部门的职能

尽管MBA就业服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进行就业推广, 但是通常还包括其他的职能, 但是各个不同的院校对于MBA就业服务部门的职能定位各有不同。一般而言, MBA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包括以下职能:

一是开展就业指导讲座, 包括简历写作、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一般来说, 聘请的演讲人可以是企业高级人力资源经理, 也可以是猎头公司的专业人士。

二是建立简历中心, 并向各大公司推广。

三是组织学员实习。

四是组织校园招聘。

五是为学员职业发展提供咨询。

六是为学员提供就业信息。

3.3 转变就业指导工作的观念

MBA是一特殊的群体, 从事该群体就业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必须有一个根本转变, 即要把毕业生从过去的被分配的对象, 转变为服务的对象。摒弃过去那种只强调服从分配, 不考虑学员个性特点;只强调国家计划与政策, 不考虑用人单位实际情况和对毕业生要求的做法;并且要强调服务意识, 走出就业指导行政化的局限。中国高校的就业指导人员, 除了要承担学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外, 还应注意吸收和引进先进的就业指导理念, 在观念上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功能。

3.4 建立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运作机制

建立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运作机制, 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建立MBA学员和企业数据库以及规范化的运作模式。具体包括工作方式的程序化和规范化、规章制度的建立等, 这两项工作都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 但是又是必须做好的工作。

二是整合资源。资源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为MBA学员, 包括在校和离校学员。MBA学员通常都有较强的工作经验、来源广泛, 这个整体本身是巨大的资源, 这项资源的运用应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看待和运作。第二为教师队伍。从事MBA的教师队伍不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具一格的教学方式, 尤为宝贵的是, 很多教师都和企业界有着广泛的联系。第三是企业界的资源。MBA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广泛联系, 为企业服务的同时推广毕业生, 可以通过客座教授、实习和就业紧密结合的方式逐步丰富这项资源。

三是不断开拓创新。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MBA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必须要不断进步才能满足要求, 因此, 在整合资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在保有已有资源的基础上继续挖掘, 继续开拓。

3.5 重视校友资源开发, 促进毕业生就业

由于广大校友活动在世界各地, 他们既是学校的品牌, 又是学校发展的支持力量。分布在社会各界的校友们是一个知识密集、信息丰富、与母校有着特别情感联系的群体, 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通过他们的帮助, 可以极大地支持各商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

3.6 就业后的跟踪服务

MBA学员并不会因为毕业就中断与学院的联系, 作为一名毕业生, 可以加入校友会。校友会是一个特殊的团体, 由来自各地的校友组成。学员的职业生涯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马拉松的开始。商学院职业发展办公室应意识到学员将来可能会更换工作, 应根据校友资源库和学员职业发展库持续保持为毕业生提供服务。以便毕业后的学员仍可以通过职业发展办公室发布求职信息, 也可以利用职业管理机构的图书馆资源等服务。

摘要:探讨MBA培养过程中职业发展指导和职业化服务平台构建等问题, 是深入办好MBA教育的根本。因此, 明确MBA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探寻职业服务的供需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职业化服务平台的构建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商学院,MBA,全日制MBA,职业发展,规划指导

参考文献

[1] 杨薇.中国MBA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科技信息, 2007.12.[1]杨薇.中国MBA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科技信息, 2007.12.

[2] 岳川博.MBA之路[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2]岳川博.MBA之路[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3] 章达友.MBA教育质量控制系统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3]章达友.MBA教育质量控制系统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行政管理函授毕业总结下一篇:体育学校毕业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