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2023-08-30

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 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区别于传统的专业化人才需求, 逐渐转向于对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的通识人才的需求。以往高校单一的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逐渐不适合市场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学习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的通识性人才, 很多高校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 高校大类培养模式

高校大类培养模式, 就是为了实现通识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出既有广博的基础知识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人才。大类培养模式首先是在招生上实现大类招生, 即改变传统按照专业招生的模式。传统的招生模式下, “这时候的学生对专业了解甚少, 往往会顺从家长、老师的意愿决定专业而非自己的理性选择, 具有较大的盲目性”[1]。而按照大类招生, 即按照学院或学科大类实现大类招生, 可避免传统招生模式中高中毕业生不了解大学相关专业盲目选择专业, 出现专业兴趣不对口等弊端。

关于高校大类培养模式, 一般高校的做法是, 学生进入大学后, 经过两年左右的基础平台学习, 在充分了解学校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领域、就业前景的基础上再结合个人意愿、兴趣、职业发展、生涯规划等实际情况, 进行专业分流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避免了学生不了解专业盲目选择专业的弊端, “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同时也顺应了学科发展综合化、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趋势”[2]。另外, 高校大类培养模式下, 进入高校两年分专业的体制, 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一下子就放松甚至堕落的局面。两年分流给刚进大学的同学们树立了一个较为明确的中期目标, 要想两年分流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 就必须努力学习知识、努力提升能力, 同时主动去了解学习专业相关背景知识。

3 传统培养模式下学生工作的特点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 一般情况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所在的班级和辅导员都是固定的, 所在的专业都是确定的。因此在稳定的专业和固定的班级下, 学生工作呈现出以辅导员为主的特性, 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3.1 辅导员工作的唯一性

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生入校就确定专业。通常情况下, 不同的专业由不同的辅导员教育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辅导员了解学习掌握自己所带专业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就业前景, 以便给与学生一定的指引和引导。

3.2 辅导员工作的独立性

正是由于不同的专业由不同的辅导员老师教育管理, 而不同的专业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因而各个辅导员的工作存在着相对独立性。不同专业辅导员之间可以没有交叉的工作, 每个辅导员在各自所带专业同学, 进行着相对比较独立性的教育和管理。

3.3 辅导员工作的长远性

学生进入大学即是固定的专业, 并且按照专业进行了固定的编班和宿舍。专业、班级、宿舍存在着四年的稳定性。在这样的基础上, 辅导员工作可以做一个长远的规划建设, 包括学生干部的规划性培养, 班级的规划性建设, 辅导平台的规划性打造等。

4 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工作的问题

高校人才大类培养模式, 使学生面临新的问题, 同时也使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4.1 学生专业选择问题

大类培养体制下, 专业选择问题已成为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学生除了自己搜集资料, 自己学习查询外, 还需要更加规范和专业的有效的指导。指导者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 具有该专业的前言知识, 熟悉该专业培养方案和知识结构。

4.2 学生生涯规划问题

大类培养带来专业的不确定性, 导致学生对未来不确定性增加, 对未来的就业方向产生茫然。不少学生在缺乏专业归属感的情况下对自身未来发展感到迷茫, 认为在专业不确定的情况没有必要及时的做出规划。因此需要有经验的的引导者对大类培养的学生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引导同学们结合自身性格特点、自身兴趣爱好, 以及择业需求相结合, 进行系统的引导和规划。

4.3 班级寝室管理问题

大类培养, 进入大学两年后专业分流, 按照分流后的新专业重新组建新的班级。有的高校由于宿舍调整的复杂性, 分流后仍然在原宿舍居住。这就出现一系列关于班级组建、班级建设, 以及寝室管理等问题。

4.4 专业建设发展问题

同学们在选择专业时, 很多同学会一味的选择就业率高的专业, 或者知名度高的专业, 或者国家特色专业, 从而导致一些小专业出现爆冷的现象, 甚至出现学习比较差的同学较为集中的现象, 导致小专业建设以及小专业人才培养出现新的问题和困境。

4.5 奖助评优的问题

两年后分流, 新的班级、新的同学, 新的师生, 导致大三学年上学期初展开的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评定, 以及各类先进个人评优出现了不了解、不熟悉的问题。如何公平公正的评定出奖助学金, 推选出各类先进个人是学生工作面临的又一新问题。

4.6 情感归属的问题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 同学相互之间情意浓厚, 同学与辅导员之间感情也比较深。大类培养重新选择专业、重新分班, 辅导员所带班级也会发生变化。导致部分换了学院、换了辅导员的同学情感归属出现一定问题。

5 学生工作团队体系是大类培养管理的有效途径

高校学生大类培养符合人才培养要求, 但是在大类培养过程中学生工作又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因此, 在高校学生大类培养模式下, 针对新出现的问题, 学生工作必须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实践探索中, 发现学生工作团队体系是高校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和出路。具体而言学生工作团队体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5.1 利于学生事务工作者的优势互补

学生工作团队由专业辅导员、兼职辅导员、班导师、班学长、社团指导老师、科研导师等六大类型人员组成。分年级形成一个横向的各年级的学生工作团队。每个年级的学生工作团队负责人由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年级组长担任。年级组长统筹安排规划年级上的相关事情。班导师着力于同学们专业选择的引导, 班学长和专业的生涯规划课老师一起引导同学们及时的做好有效地职业生涯规划, 社团指导老师引导同学们提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科研导师指导同学们提升自己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各专职和兼职辅导员进行日常的教育、引导管理。分工协作、团结互助, 有效解决大类培养下学生面临的专业选择、生涯迷茫等诸多问题。

5.2 利于实现学生各类信息的资源共享

学生工作团队体系下, 有利于实现学生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打破原来各自学生各自辅导员老师为阵的方式, 使整个年级的学生事务工作着形成一个团队, 减少分流后学生与辅导员老师的距离感和生疏感, 能够短时间的实现分流后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 实现奖助学金评定和各类先进个人评定的相对公平公正。

5.3 利于学生事务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

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下, 学生事务工作者多疲于应付学生方方面面的琐事杂事, 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在学生事务工作的某一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而在大类学生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工作团队体系构建, 能够较好的实现学生事务工作者的专业化发展。团队中的成员或重点着力于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 或专攻于学生创业创新研究, 或致力于学生就业指导研究。这样能够更好地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 辅导员专业研究领域更深入, 职业归属感、认同感更强, 更好地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进程, 同时能够给予学生更好更专业的指导。

摘要:高校学生大类培养模式是顺应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应运而生, 但对学生工作管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学生工作团队体系构建能够从团队分工协作、团队成员专业化发展、学生信息共享等推动高校学生大类培养模式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大类培养,学生工作,团队

参考文献

[1] 张晓洁.大类培养体制下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22) :63-64.

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1 学生事务工作团队管理模式建设已成为分层分级分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 高校面临办学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增加、学生成分多元化和学生发展要求多样化的众多难题。促使学生人人进步, 树立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理念, 培养不同水平层次的人才, 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成为了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也成为了分层分级分类指导理念的精髓所在。这就要求广大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 寻找出分层分级分类的管理新途径。

想要形成多层次、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 单靠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是不能满足的。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从过去“单一的政治引路人转变成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咨询、服务的良师益友, 同时又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研究者等角色于一体”[2], 他们承担着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学业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等各项工作, 扮演着多重社会角色。单个学生事务工作者面对数百学生, 不仅很难在所有角色上取得成效, 反而会使他们的工作陷入困境。

分层分级分类教育活动背景下实施团队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组建高绩效的学生事务工作团队, 大家各司其职又密切合作, 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使学生事务工作得以更稳定、持续、高效的开展, 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服务, 已成为高校创新学生事务工作的新途径和新举措。

2 学生事务工作团队管理模式的构建思路

结合团队的基本概念, 笔者认为院级学生事务工作团队的成员应包括:院级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专兼职辅导员和班导师队伍、团总支学生会、各年级主要学生干部、以及各类学生活动群体牵头人, 由他们共同组成学院学生事务工作团队, 是院级学生分层分级分类教育引导的组织者、实施者和骨干力量。

2.1 狠抓“辅导员团队”管理模式, 促进学生事务工作执行高效有力

在实际工作中, 学院“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主要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来构建, 充分体现了“协作、高效”的“团队作战”精神。

1) 增加管理层次, 纵向学生工作团队针对性指导不同年级学生事务工作。在本科四个年级设置年级组长制, 充分给予各年级组团队工作的自主性, 针对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重点开展相应工作。由此构建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全面指导部署工作, 学院团总支书记和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牵头协调负责, 各年级组组长和辅导员成员具体执行实施的学院学生工作管理体系, 实现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管理模式, 有力保障各年级学生事务工作的顺利有序推进。工作专人指引, 学院从横向增加管理幅度, 按专项工作内容及辅导员老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来组建横向团队, 尽量形成一条最短的指挥链, 一网打尽各类专项工作, 让任何一项工作都有归口处, 都有专项负责老师。

目前, 以重庆邮电大学通信学院为例, 学院初步组建了日常事务管理团队、素质提升指导团队、学业发展辅导团队、思想教育引领团队四大类型的专项工作团队。以“分层分级促成长”为指导思想, “全体总动员, 全员共参与”为工作思路, 帮助指导不同群体学生个性化发展, 更好提升。

学院整体性学生事务工作的开展, 都是在纵向管理团队和横向管理团队的指导下组织实施的, 这两种团队很好地把握了管理层次的“层数”和管理幅度的“宽度”, 平衡了直式管理与扁平管理的关系, 管理层次简明直接, 渠道畅通, 加快了信息流的速率, 减少了决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迟延, 提高决策效率, 真正从管理中要到了高效率。

2.2 充分发挥学生“三自教育”功能, 加强学生团队建设, 将“团队管理”的思想运用到学生群体的管理中

学院团队管理模式下的学生事务工作, 紧密配合学院本科学生质量培养任务, 对不同类别特长爱好的学生实施团队化管理。鼓励支持学生群体抱团成长, 通过团队管理建设,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 满足不同类别学生在选择上不同的需求。

在专项工作辅导员的指导下, 各学生群体比如各类球类运动队、文艺类艺术队、科技兴趣小组、创新创业小组等都组织成立相应的学生团队, 整合优势资源, 让学生在团队中既做教练又做学员, 促进互相学习的同时将实践转化为执行力。学生活动所取得的系列成果和活动传承, 固化成为学院学生工作的亮点和优势, 其团队精神也凝聚成为学院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学生事务工作团队管理模式基于以上辅导员团队和学生团队的双向建设已初步构建。在当前高等学校学生分层分级分类教育管理的必然趋势下, 以人为本, 务实高效的学生事务工作团队管理模式也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是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 以人为本, 开展学生分层分级分类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当前分层分级分类教育的需求, 针对学生事务工作提出了团队模式建设, 并从辅导员横纵向团队建设、学生团队建设方面提出了构建思路。

关键词:分层分级分类教育,学生事务,团队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分类引导青年工作.soso百科, http://baike.soso.com/v56333343.htm.

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作者:信息林2012北师大培训日

培训时间:2012.10.914:30-18:00 培训主题

主讲教师

主要内容 团队破冰与团队建设 陈飞星 培训方式 联系方式

培训体会 ■素质教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 教育要更好地面向素质教育◇ 强调综合素质的提升◇ 基本等同于“情商”训练 ■拓展训练: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重体验、感悟◇ 寓教于乐(游戏教育法)◇ 团队学习,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 户外活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游戏1 团队建设 ■游戏2 群口相声:台词举例(1)是否有合理的分工协作?是否以实战状态(比赛时的站队方式)进行了演练?是否还应用了什么好的办法帮助团队完成任务?你是否认识到:团队的成败取决于每个团队成员的努力! ■游戏3生日排序:任务与规则领导力:队长有没有发挥作用?队长的领导意识和领导能力如何?如果我是队长,我会怎么做? 最能引起我思考的问题是:

通过三个拓展活动,引发我思考的问题是:创建一个有实力的成功的团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队长在团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我最有帮助的内容是:

通过游戏活动大家总结出以下结论,对我们今后开展团队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1、良好的团队应分工明确,用人所长,每人专注一个单项,就可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

2、在规则许可的情况下,打破常规,工作流程。

3、而且领导要把好的方法固化为制度,让大家执行。

4、做领导者地位举足轻重,要有指挥意识,让众人服从。

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 要:人心向背,是一个企业、一个集体能否不断创新、持续发展的关键。若将企业比作一个团队来看,竞争的输赢最终取决于团队整体合力的强弱。因此,培育企业团队精神,加强企业团队建设,是增强企业团队竞争力的需要。

一、企业团队的属性和功能

企业团队,即指一支内求团结和谐,外求生存发展的集体队伍。这个团队一般具有以下属性:它由若干个员工组成,具有同质性。即有追求经济利益和政治理想的相同目的,有承担生产经营的共同任务。具有一定的规范或规则。任何企业团队都有自己的规范或规则,以统一和约束员工的行为,保持员工的团结一致。员工之间的相互意识,即员工之间相互意识到彼此存在,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内部的结构和员工的角色性。每个企业团队内部都有一定的结构,每个员工都处在一定的位置上,扮演一定角色,担负一定的责任,履行一定的义务,拥有一定的权力,享受一定的利益。这些特性就是企业团队的质的基本规定性。

同时,企业团队又有不同于社会上的一般群体的情况。企业团队是正式的团队,而不是非正式的团队。就是说,他是一个具有明文规定的章程,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建立起来的,依法登记的经济组织,而不是非法的组织。企业团队具有大、中、小规模,不同规模的企业团队,各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优势和劣势。由于生产经营的发展和竞争的推动,企业团队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企业团队是紧密型的团队,而不是松散型的团队。就是说它应当是员工之间关系密切、相互紧密团结、和睦共事的组织,而不是员工之间联系很少、关系淡薄、彼此缺少相互关心和帮助的一盘散沙。企业团队是稳定的团队,而不是欠稳定的团队。就是说它的员工相对稳定,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时间较长,其规模和性质方面的变化比较小的组织。一般的情况是,紧密型的企业团队大多数是稳定型的,松散型的企业团队显然是不稳定型的。那些生产不行、经营不善、管理混乱、效益低下,又常常侵犯员工利益的企业就是不稳定型的组织。

团队具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即表现出对自身和成员,以及对其他组织和成员产生作用和影响。它的基本功能有:满足广大员工多种需要的功能;维护广大员工权益的功能;员工的个体能力和集体能力互补的功能;激发员工士气的功能;员工之间相互感染相互影响情绪、态度的功能;员工维护自身存在和促使自身发展的功能;为维护自身利益,员工排外和排除异己的功能。除此以外,企业团队还有其他功能。可见,企业团队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其作用和影响也不尽相同。

必须看到的是,与任何事物都具有二重性一样,企业团队的功能也有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员工的排外和排他性很可能将看到有利于企业和员工自身的东西排斥掉,这就是企业团队的资源损失。

二、企业团队精神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

企业团队精神,是指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工作态度、工作动机和行为的良好表现。团结奋斗是企业团队精神的核心。企业团队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有相同相通之处,一个团队就是一个集体,团队精神是集关键词:共同体,集合体,目标 体主义精神的基础,集体主义精神是团队精神的表现形式。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都是相对个人主义而言,个人奋斗必不可少,但团队出击、集体团结奋斗更为重要,作用更大。企业团队精神受到社会制度、民族精神、企业文化和时代背景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例如,企业团队精神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增强团结,同心同德做好工作的精神。同时,现阶段又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融入企业团队精神之中。

企业团队精神,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企业团队精神主要体现三个方面:

1.员工凝聚力。即指员工之间相互吸引、团结一致,并愿意留在团队中。这种凝聚力包含着团队对员工的吸引力和员工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员工之间和睦相处的亲和力。内聚性是企业团队精神质的所在。

2.员工合作力。即指员工为实现共同目标或彼此共同利益而采取的联合行动,这包括员工个人之间的合作,员工个人与集体的合作,不同集体之间的合作,合作必会产生一种新力量。合成性是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3.员工参与力。即指员工参与企业决策、企业管理的能力。一方面,企业吸引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另一方面,员工有能力参与决策和管理。通过参与决策和管理,使员工溶入团队,同舟共济,构铸企业团队精神。平等性是企业团队精神的源泉。

三、企业团队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企业团队形成有利于增强组织灵活性。新经济的新变化要求企业组织普遍采用团队工作形式,任何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都必须改变过去对外界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差的传统管理模式,使企业具备较强的组织灵活性,更好地应付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适应企业内部的改革、重组。

其次,进一步强化激励机制。团队建立使员工拥有一个更大的活动天地,享有宽松、自主的环境,极大地激励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团队生产条件下,由于最终产出的是一个共同努力的结果,团队的氛围也会促进成员为团队的绩效、荣誉而努力工作。

第三,提高劳动生产率。团队的组织模式使组织结构大大简化,领导和团队、团队和团队以及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变成伙伴式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关系,使企业决策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制定正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寻找更好的市场机会,从而产生了比个体简单相加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第四,优化企业内部公关。团队强调通过沟通协调,提高员工归属感和自豪感,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同时,团队的工作形式要求其参加者只有默契的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促使他们在工作中有更多的沟通和理解,共同应付工作和生活压力。

第五,极大地提高员工素质与技能。团队鼓励成员一专多能,并对职工进行工作扩大化训练,要求成员积极参与组织决策。团队工作形式培养了职工的技术能力、决策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使员工素质和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企业团队建设的主要措施

1.科学确立团队目标。团队目标是团队的灵魂和核心,是团队成败得失的关键。必须保证:团队目标具有时代性,合乎社会规范,并与团队成员的价值取向相统一;目标必须切实可行。团队目标应根据团队及其企业现有内外环境资源及市场机会理性分析,综合评判;目标必须有激励作用。目标应该是团队成员利益的集中体现;目标必须不断更新。团队发生变化以后,理念和目标也必须获得刷新,否则,就会丧失其导向功能和动力作用;目标必须得到有效贯彻推行。

2.建立团队价值观。团队内部必须树立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共同价值观。团队是每个成员的舞台,个体尊重与满足离不开团队这一集体。因此,要在团队内部经常性地倡导感恩和关爱他人的良好团队氛围。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将团队价值与员工自我价值有机地统一起来,团队的凝聚力就会形成,团队的共同价值也就能通过个体的活动得以实现。注重感情投资以增进员工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3.提高团队领导的领导力。优秀的团队领导会使团队保持高度一致。团队领导首先善于管人、育人、用人。团队领导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修炼,不断提高领导水平。

4.建立健全有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健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团队精神形成与维系的内在动力。同时,团队价值观的培育,也必须有一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有效员工激励的机制。

五、企业团队建设的基本途径

1.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加强企业团队建设。企业团队精神本质上就是集体主义精神,加强企业团队建设必须以培育集体主义精神为主导。因为员工在企业这个集体共同学习、共同工作、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与集体其他员工的相互交往中,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感受到影响和作用,感受到集体的不可替代;并且,员工也只有在集体中与他人进行比较,才能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才能知道需要克服的缺点,而这不仅要自己的努力,更需要集体的帮助。

2.以企业文化为动力,推进企业团队建设。企业团队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文化是推进团队建设的动力。首先,我们要发挥企业文化的育人功能和作用,培养广大员工的团队精神。其次,要利用企业文化的各种形式,融入企业团队建设这个内容,实现两者有机结合,同步运作,同时推进。再次,要正确处理企业团队中的冲突,促进企业团队建设。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团队的冲突,防止冲突削弱团队精神,削减团队力量。正确处理团队中的冲突或矛盾是加强企业团队建设经常性的、大量的工作。

3.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建设高绩效团队。一个工作团队要有效地运行,基本需要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员:第一,需要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第二,需要具有解决问题和决策技能,能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然后作出有效选择的成员。第三,需要若干聆听、反馈、解决冲突及人际关系技能的成员。对具备不同技能的人,进行合理搭配是极其重要的。如某一种类型的人过多,另两种类型的人自然就少,团队的绩效就会降低。在团队形成之初,要求三种不同类型成员全部具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因而培训和培养团队所缺乏的某种技能的人员是必要的。管理者要善于了解和掌握人员能够给团队带来贡献的个人优势,根据个人特点来选择团队成员,并使工作任务分配与团队成员偏好的风格一致,通过把个人偏好与团队角色要求适当匹配,团队成员就可能协调合作。建设高绩效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高度信任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彼此相信各自的正直、个性特点、工作能力。但是,在一个团队中,人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的建立需要较长时间,却又很容易被破坏,破坏之后要恢复又很困难。因此,要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这就需要管理者去培养。管理者和团队领导者之间首先要建立起信任关系,然后才是团队成员之间培养和建立相互信任关系。

参考文献:

1.史红召.论企业团队建设.企业研究,2010(2)

2.张向前,黄种杰,詹朝曦.试析新经济时代企业团队建设,企业经济,2004(6)

3.谢庚寅.试述企业团队精神的培育.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3.25

4.李宝生.论企业团队与团队精神建设.龙岩师专学报,2011(6)

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团队管理 团队建设

随着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民营企业不断地对自身进行建设,民营企业也开始关注企业自身的“团队合力”和“团队精神”,提倡团队的管理和建设发展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目前,仅凭个人能力,或是几个人的才干超负荷运转,已经无法获得民营企业经营的活动的成功,团队的力量已经成为民营企业成功运营获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团队是一个集体的活动,具有公共的目标、方法,并承担公共的责任。

一、民营企业团队管理建设的现状

(一)民营企业团队的建设情况

团队建设的目标是构成民营企业团队的核心因素,针对民营企业而言,首先必须确立团队的建设目标,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效地完成发挥其在民营企业中的导向功能,将民营企业成员的凝聚在一起,各尽其才,发挥团队的作用。因此,作为民营企业的团队建设发展而言,团队的建设具有明确的目标,这也是民营企业团队建设的基础和有利的方向指导。

(二)民营企业团队管理运行现状

民营企业,例如:销售企业,基本上由专业职能团队、领导团队两种团队,虽然存在着不同的运作方式,但团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和制约,在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团队管理缺乏系统的团队管理规范和方法,对于团队成员的管理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民营企业团队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团队的内涵认识不足

民营企业对其团队的不同类型的建设中赋予明确的目标,但是由于其团队的文化、人员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团队成员对团队的内涵认识不足,导致团队文化建设滞后、沟通协作存在问题。团队的内涵是需要每一个成员的深刻认识和领悟,更加深入的理解其建设团队的作用和意义,这样才能做到民营企业高效团队的建设以及其团队功能的发挥。

(二)团队管理中缺乏沟通

由于民营企业的团队建设模式还处于初期运行阶段,在这个阶段存在企业内部团队之间的沟通和外部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沟通,但是民营企业的团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渠道狭窄等现象给整个民营企业带来信息传达不通畅,这就导致领导团队不能有效发挥领导作用,专业职能团队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行,更甚至出现民营企业破产等。

(三)团队管理中缺乏合作意识

民营企业的团队建设,不仅仅需要团队内部的合作协调,还需要民营企业团队之间的合作,这样才能高效的完成民营企业的建设目标,如果领导团队未能发挥领导作用,职能团队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保障。在民营企业建设的初期,出现缺乏合作意识也是一种常态的现象,作为企业,已经有了很多年的顽症,想要很多根除这些顽症很困难,需要民营企业对成员的绩效考核和团队的综合评价为指引,并对全体成员进行有关团队合作和协调方面的培训,逐步改进成员之间的各自为政的思想,指引成员们有意识地建立团队的合作意识。

(四)团队管理中存在“裙带”的现象

从民营企业的建设来看,民营企业也同样存在着“裙带”的现象,一个人在团队中的地位巩固,必然会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小团队,为方便达成自己的目标。这种现象的产生会导致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成员的合作意愿下降,大大降低了企业团队作用的发挥。

三、完善民营企业团队建设的对策

(一)建立长效的团队内部管理机制

民营企业的团队管理建设需要建立长效的团队内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团队的控制功能,在团队管理的建设的初期需要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与一种柔和软性的内化控制相结合的内部管理方法和规范,随着团队管理达到成熟的阶段,这种控制不能以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为主,而逐渐地转向一种柔和软性的内化控制。将团队的成员绩效考评纳入到整体团队中去,实现民营企业成员与团队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完善团队的内部与外部管理的有效结合,综合实现对团队的高效管理。

(二)鼓励团队成员的培养,增强协作意识

团队的成员是团队管理中最核心的要素,成員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是团队管理的基石。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民营企业的人才素质不高,民营企业应该逐步改善民营企业的人才结构,建立了长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为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有能力的年轻一代人才;另一方面,为团队的成员培养提供有利的平台,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团队成员的协作意识。

(三)完善团队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在团队管理发展中团队的人才机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整个团队的作用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逐步改善国有企业中员工整体综合素质的差异性较大的现状,鼓励成员继续学习的意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成员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这有这样才能保障民营企业团队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四)构建良好的团队文化,提升团队的管理水平

民营企业团队管理发展的初期,应该有意识地构建良好的团队文化,是成员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团队管理的深层含义,使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付出努力,并自觉维护团队的成果,营造和谐的团队氛围,提升团队的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付伟.团队建设能力培训全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3.

[2]王新安.刍议我国企业团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0,(16):62-63.

[3]张良明.企业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4,04:62-65.

[4]丁展志.企业在团队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5,03:261-262.

上一篇:销售团队每天工作计划下一篇:小学团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