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科论文范文

2023-03-20

护理专科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纵观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及发展现状,并对比国内外差距,不难发现我国的专科护士的概念、资质要求、培养形式、认证标准、工作模式等方面均还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针对国内专科护士领域的发展,既需要借鉴外国的宝贵经验,严格规范护理专家的资格认证,又要适合国情,培养富有临床经验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关键词】专科护士;培养;认证

1990年《美国护理杂志》首次提出专业护理的概念。在特殊岗位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护理技术与知识,并已经完成专业护士所要求的教育课程的学习,且经认证合格的注册护士,即为专科护士(special nurse,SN)。而护理专家(clinic nursespecialist,CNS)则相对于护理护士而言,要求在临床工作专科领域深度、学历要求、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上达到更高水准,因此有学者称“专科护士是临床护理专家的储备力量”。美国的专科护士发展较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培养和认证系统,在200多专科领域培养了10万余名专科护士。直至20世纪末,国内才开始专注“专业护士”,我国的护理权威人士渐渐着手加强护理专业队伍,力图使护理队伍更专业化,标准化。

21世纪初,专业护士的培养机构逐渐兴起,以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为宗旨,开展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现就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使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

1专科护士的培养

1.1培养目的及要求

按照专科护士的专业领域及主要角色功能,可将其简单划分为:临床实践、护理研究、护理教学、会诊、护理管理及变革。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专科护士的培养目的则在于提高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技术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临床护理服务,此外,还可为社会人群提供健康指导、保健咨询等,提高其疾病的预防控制能力、生活管理能力等。

目前,国际上普遍将专科护士的培养定位于硕士以上水平的教育,并认为研究生水平的教育才能与之期望的职能相适应。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起步较晚,基于硕士水平的专科护士培养难以适应我国国情,目前我国对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尚未有统一的要求。目前朱京慈等调查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首先必须具有护士执业资格,其次培训者至少有3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再次学历要求以本科层次为主及具有一定的论文撰写能力,其中撰写论文也是培训考核中必备科目。

李亚敏等和钮美娥等调查研究示我国护士大多是大专起点的专科人才,很难选拔符合条件的人才进行专科护士培训,对于ICU护士的专科培训,建议降低学历层次要求,临床工作5年的护士已经具备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可以作为首要的选拔对象,这样既可以保证充足的人才进行专科培训,也更适合中国的国情,使护理队伍更加专业化,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专科护士通过培训可以建立知识共享的网络结构,提升业务科研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及研究,优化临床工作程序,改进临床工作技能,不断壮大护理队伍,提升专业拓展空间。我国的护理教育及专业培训起步相对较晚,通过全国专业培训机构的涌起,旨在十几年的时间可以形成属于我国特色的培养机构及认证方式。

1.2培养形式和认证

由于临床护理工作较繁忙,难以满足培养专科护士所需的时间,为保证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目前专科护士的培养以脱产培训居多,形式上以理论学习和技能学习两部分为主。2007年,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针对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等5个专科护理领域,就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要点等内容进行了规范,以指导各地开展专科护理领域的培训工作。

钮美娥等对苏州地区ICU护士的专科培训进行了集中式学习形式,其中理论学习以集中授课的方式,向学员传授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方面;实践课程则由课间见习和临床见习两部分组成;因此,最后考核必须达到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操作双过关才可通过考核。

北京市ICU专科护士的整个培训时间为3个月,其中理论培训1个月,临床实践2个月。学生需要在3个月中完成理论考试、操作考试、临床实习和1篇本专业综述。

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资格认证形式,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护理学会承担起了认证责任。如北京市护理学会开始承担ICU专科护士部分培养基地的审查和资格认证工作;中华护理学会、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香港护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危重病学护理文凭学习班”可颁发ICU专科护士文凭。

许春娟等对全国68所三级甲等医院已获得专科护士资格的造口治疗师和ICU专科护士进行了调查,该调查针对是否需要建立规范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及应由何认证机构认证护士资格展开,结果发现所有被调查者均认为有必要在我国建立规范的专科护士培养制度,其中50.6%的调查对象认为认证机构应为护理学会,45.4%的调查对象则认为认证机构可由多部门联合共同认证;李亚敏等在对深圳4所综合性医院ICU护理人员的调查也发现了相似的结果,即受调查者认为统一的资格认证势在必行,而认证机构可以是卫生行政部门或护理学会。

此外,许春娟等在研究中还发现,73.0%的被调查者认为专科护士需要进行再认证,这与日本现行的专科护士认证注册制度相符,日本的专科护士在获得认证后每5年需再次进行注册。目前,北京护理学会要求获得《北京市ICU专科护士资格证书》的护士每2年注册一次。

2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

2.1ICU专科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各种急危重症及多脏器衰竭患者进行抢救及后续治疗的特殊科室,病情重,無陪护,生活护理及专业护理等,其工作量相当大。因此,有必要按专业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化监护要求的ICU高级护理专业人才。

鉴于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特殊性,ICU护士在能力上应与普通护士有显著区别。如黄津芳等在构建ICU专科护士胜任特征模型时发现,与普通护士相比ICU护士在安装、系统评估、发现并修理故障、时间管理方面有显著差异,且应更具备开放性的态度和适应压力的能力。目前,ICU专科护士成为发展最快的专科护士领域之一。

在ICU专科护士培养的教学模式方面也开展了有益尝试。北京市在ICU专科护士培养过程中,在借鉴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以学员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尝试取代以教师为主导的陈旧模式,鼓励与加强学员的主动性,倡导教师与学员共同参与,逐渐培养与塑造学员的重症监护思维。在对经培训的463名护士的效果调研中发现,培训后的ICU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显著提高,得到了护士长、医生的一致好评及医院管理人员的认可。此外,分阶段教学模式在ICU专科护士的培养中也有良好的效果。

结合专科护士培训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分阶段、有侧重的进行培训,并结合个体化教学模式,使专科护士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及综合素质。

2.2糖尿病专科护士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全身性疾病,以并发症众多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这些并发症多是可以防治的。因此,宣传糖尿病预防及保健知识,提倡健康饮食及合理运动,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均有糖尿病专科护士(或糖尿病教育护士),他们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知识传授给患者,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正确地对待糖尿病并处理常见的相关问题,从而减少对医务人员的依赖,达到了医疗费用,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

我国香港地区糖尿病专科护士发展较早,糖尿病专科护士设有门诊服务、接受来自不同转介途径的患者,工作地点不局限于院内,还兼及家居照顾,因此香港的糖尿病护士为糖尿患者提供了更高质量、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护理服务。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地也先后设置了糖尿病专科护士,且在培养模式、角色定位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讨。如浙江邵逸夫医院在培养糖尿病专科护士时采取了与美方联合培养的方式,培训后的专科护士对教育者和咨询者角色的驾驭更为娴熟。广东省则将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定为本科水平,由南方医科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联合设立糖尿病专科护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开始着手培养研究生水平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江苏省建立了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统一了培训基地的纳入标准,以保证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

经培训后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健康教育、并发症的筛查及防治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周佩如等发现,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患者进行了个体化教育、指导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明显降低。蔡令芳等也发现,经过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系统教育后,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更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临床相关指标明显降低。

此外,有研究在糖尿病专科护士对115例患者进行了糖尿病足基本知识调查及足部危险因素筛查后,开展了个体化的足部自我护理教育,并且随访发现患者掌握了糖尿病足部护理基本知识,教育改变了患者的足部护理行为。因此,应重视糖尿病专科护士的培养,以促进其在教育及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2.3其他专科护士

除ICU和糖尿病专科护士外,其他领域的专科护士如手术室、肿瘤、急诊等也得到了较快发展。

经过探索和实践,目前香港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采取了职前教育、在职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由香港医院管理局和护理院校共同培养。澳门则采取了港澳合作、共同认证的方式来培养手术室专科护士。2008年《手术室护理学》作为国内第一本统一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教材正式出版,手术室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正逐步规范。

肿瘤专科护士的培养也在探索中发展,自2007年起,各地相继开设了肿瘤专科护士培训班。如湖北省的肿瘤护理专科护士班、江苏省的肿瘤专科护士培训试点基地课程班等,为肿瘤专科护士的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在急诊专科护士方面,2008年江苏省的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内容偏重于护理实践、快速反应及干预、循证护理及急救技术、综合技能、临床实践,基本涵盖了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另外,还设置了相关公共基础课程,如文献检索、科研设计等课程。骨科、PICC等专科护士的研究也已起步。

3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体来说,虽然我国的专科护士发展起步较晚,但在近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速度势不可挡,但在高速发展之下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

3.1培养和认证方面

目前,我国对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没有出台统一的要求,各培训机构按自己的入选标准培训专科护士,在认证资格上也缺乏统一的认证机构。这就造成了专科护士培养质量参差不齐,认证后的专科护士在认同范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问题。因此,在培养的入选标准方面应尽快达成统一,在这方面可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加以修订。如美国的专科护士分为了两个层次:初级专科护士(specialty nurse,SN)和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两者培养起点截然不同,前者只要求是注册护士,而后者则要求至少拥有硕士学位。日本的专科护士在临床经验上则要求申请者应在临床工作5年以上,特定专科领域工作3年上。

在我国,拥有硕士学位的临床护士尚属少数,对这些护士的培养定位应为临床护理专家。有学者建议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起点应至少是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注册护士,对英语水平、临床经验上也要有相应的统一要求。

在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方面,美国对比中国已有显著优势,除了国家许可的资格认证机构一美国专科护士委员会,至少还有67家非政府认证机构,认证项目95种,涉及134个专科护理领域,各机构的认证资格在全国均承认有效。在我国,各种认证机构共同存在,护理学术团体、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院、护理院校都各自或联合推出了自己的认证标准和程序。众多认证机构有各自為政之势,经一家机构认证的专科护士有时并不能得到另一家机构的完全认可,这就使专科护士的认证具有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科护士的发展。

因此应尽早确立国家层面的专科护士认证条件并委托统一认证机构,并对各认证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对已经认证的专科护士进行抽查,确保专科护士的培养质量。

3.2工作职责和岗位设置方面

专科护士除应完成普通护士的工作职责(临床护理、临床管理、教育、护理顾问及临床研究)外还要承担者其他职责。如在教育方面,為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实习护生及广大民众提供专科护理培训及咨询服务,广泛宣传健康保健知识及康复指导,提高自我生活质量。在专科护理顾问方面,要求专科护士发挥自己在该领域的学术专家指导作用。在护理研究方面,要求专护士时刻关注医学发展动态,积极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相比而言,我国内地的专科护士虽然具备了国外专科护士的角色功能,参与了危重患者临床护理、临床科研、护理教学、护理专家会诊、典型案例讨论、康复指导、保健宣传、专家门诊等,但其工作职责要求尚不明确,不能充分体现专科护士的优势。且有些专科护士过多地陷于行政事务或教学工作而不能切实发挥其临床工作的角色。因此,应进一步明确专科护士的工作职责,以促进其职能最大程度的发挥。然而,巧妙处理专科护士多重角色的平衡问题,成为当下研究重点。

当下,对于处理我国专科护士的岗位数量、编制比例、工资待遇等方面的问题,也缺乏相应的参考标准。哪些医院应设有专科护士、专科护士的比例应为多少、专科护士是否与医院级别有关、专科护士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是否应与普通护士有所差别,差别应为多少等?尚未明确的这些问题势必会对专科护士的发展造成阻碍。刘立捷的调查表明,被调查的护士中只有一半的人认为愿意成为某一专科的专科护士,近一半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意愿不十分强烈。这与专科护士缺乏明确的相应待遇之间不无关系。而这些问题的解决绝非某一学术团体或某所医院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呼吁相关当局从制度层面给予支持,以鼓励和促进专科护士在我国的发展。

4小结

专科护士的概念引入我国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在此期间,广大护理同仁们在专科护士的概念、角色定位、职责、培养及认证方面都展开了相应的尝试和探讨,使我国在专科护理领域得到较快发展。尤其是着重优先发展重症监护、手术室、急诊、器官移植、肿瘤等5个专科护理领域专科护士。

目前,我国对于专科护士的研究逐步深入,从专科护士的概念、设置必要性逐步过渡到培养方式、认证标准及工作模式方面的探讨。在探索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既要有统一标准又要体现地域差异,做到标准化和地域化兼顾,分层培养专科护士。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正是专科护士发展的过程,相信在广大护理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必将掀开新的篇章。

护理专科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护理;不良事件;末端差错;邻床差错

Analysis of adverse events related to terminal errors and specialty nursing management

XU Xiaoyan1 FEI Jianping2 HAN Yuyan1

1.Operating Room, Kun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Kuns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Jiangsu Province, Kunshan 215300, China

[Key words] Nursing; Adverse events; Terminal errors; Adjacent bed errors

临床护理工作发生在医嘱执行的终末端,直接接触和了解患者,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反映并且决定了整个医疗体系的运行质量。在加强专科护理管理的基础上,通過品管圈活动提升护理质量[1],从患者门诊就诊开始进行风险评估和追踪,对不良事件进行预报和干预[2];拟定监测通报的策略让医疗不良事件透明化,采取补救措施支持临床需求,进行安全文化塑造,进而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对患者的伤害[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目的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报告本身不能改善患者安全。本文从护理临床路径入手剖析护理差错与不良事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专科护理培训提高专科护理管理水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昆山市中医医院非惩罚性上报系统中护理不良事件141件,进行分类、分级。损伤结局分级参照香港医药局《不良事件管理办法》[4]。0级:执行前被制止;Ⅰ级:事件发生并执行,但未造成伤害;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要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死亡。

1.2 方法

依据常规分类方法将不良事件分为跌倒、压疮、非计划拔管等6大类[1-2],其中跌倒、压疮、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一直是现代临床专项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将输液相关不良事件和给药差错合并为药事相关不良事件,增加了专科管理相关不良事件。

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定义:因为专科知识掌握不全面或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对医嘱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结果缺乏预见性,不具备终止医嘱执行的能力或没有调整医嘱执行技术路径而产生的不良事件。

邻床差错:狭义是指相邻床位之间或同病房患者之间用药差错;广义泛指开具医嘱或医嘱执行的诸多环节,包括医嘱录入、医嘱核对、发药、药物配制、血样采集、补液输液等过程中,相邻病床医嘱或同批次、同时间相邻(前、后次序)医嘱之间发生混淆和差错。

护理行为多为瞬间性,护理操作多为终端性,护士执行电子医嘱是控制电子医嘱质量的终末环节[5]。输液相关不良事件、给药差错和血样采集差错发生于护理执行时,处于临床护理流程的末端,对患者生理机能产生直接效应,定义为“末端差错”。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末端差错”和“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占比及伤害事件等级、发生频次。剖析发生环节与原因。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发生频次、百分比等方法描述一般资料,并对占比优势事件分层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分类与分级

2.1.1 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末端差错57例,占40.425%。专科管理差错20例,占14.184%,合计77例(含4例跌倒事件),超过病房内跌倒、非计划拔管、压疮等传统三大类不良事件的总数(64例);其中发生为Ⅰ级以上伤害事件的46例,占59.740%。见表1。

2.1.2 Ⅲ级以上不良事件占比分析 末端差错发生Ⅱ级以下伤害事件占比为75.439%,高于传统差错(46.875%),有统计学差异(P<0.01);专科护理管理相关差错发生Ⅲ级以上伤害事件占比为65.000%,高于传统差错(53.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药事差错分析

共上报47例药事差错,发生在医嘱(2例)、药房发药(3例)、药物调配(1例)、标签打印粘贴(2例)、取药发药和输液(39例)等环节,发生于发药和输液的末端差错占比高达82.978%。在美国卫生药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pharmacists)9类用药差错分类的基础上[6],依据差错原因或内涵归纳为:患者身份识别错误、易混淆药品差错、给药途径差错、药品剂量或溶媒差错、发药或补液遗漏及特殊用药差错等6类,其中患者身份识别的“邻床差错”、剂量或溶媒差错、发药或补液遗漏发生占比分别为25.532%、27.660%和27.660%。见表3。

2.3 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

20例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其中18例为Ⅰ级以上不良事件,Ⅲ级以上不良事件13例(占65.00%)。见表4。

3 讨论

跌倒、压疮、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在早期占据不良事件前三位[2,4],近年来各级医疗机构相继建立了非惩罚性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对不良事件上报后的归纳、分析、跟踪、反馈也成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非计划拔管、跌倒等发生率明显下降[7]。在专科医院,输液、口服给药和采血差错逐渐增加,占据前三位[8];在综合性医院,给药差错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在非惩罚性上报事件中占比高达43.3%~56.7%[9]。在我院,“末端差错”和专科管理相关差错事件发生占比分别为40.425%和14.184%,合计54.609%,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在药事差错中,“末端差错”占比高达82.978%。在临床护理中,针对“末端差错”和“专科护理管理相关差错”提出整改,旨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尤其是减少严重伤害事件的发生。

3.1 末端差错与邻床差错的防范

在药物发放和输液过程中,双人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或者在查对过程中受到环境因素等干扰,是差错高发环节,尤其是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发生“邻床差错”占25.532%,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在给药查对中,规范患者身份识别可避免20.97%的用药差错发生[10]。严格执行双人核对的方法、使用手腕带扫描条形码确认患者身份,保证给药正确[11]。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护士凭主观臆断行事,认为每次给药时询问患者信息容易造成患者厌烦与不信任,故而很多护士未查对患者住院号或者查对时流于形式,落实率為79.78%[12]。“末端差错”与“邻床差错”的发生,除了没有强化流程管理、没有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外,与“视觉误导”和主观臆断密切相关。譬如:误把坐在35床凳子上或者躺在35床上的患者默认为35床患者;从20床血袋里取出的采血管却贴着21床患者的标签;患者微量输液器持续静脉滴注中,误以为持续补液中,结果常规补液一袋都没上;医嘱开具全麻手术,同时有术中局麻药带药,主观臆断认为是局麻手术,未有效禁食,导致手术延期。

为了防止“末端差错”和“邻床差错”的发生,应当始终将“患者安全”贯穿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制订临床护理标准化路径,制订“护理执行安全核查表”,完善双人查对制度,护理操作前高声复述护理执行医嘱:35床、王三、住院号12345、静脉输液头孢克肟2.0 g、生理盐水250 mL;或者35床王三、住院号12345、外周静脉采血2管,每管4 mL,检查血液电解质和血凝四项。明确患者姓名、住院号、床号、药物名称、剂型、剂量、使用途径、使用方法或者执行操作名称。既报给自己听,也报给患者听;既能保证本次医嘱执行无差错,一旦出现重复医嘱执行,或者医嘱发生临时更改,患者或者家属都能及时发现、纠正。为了克服年轻护士在医嘱执行过程中不善于与患者交流或畏惧与患者交流,可以参考“给药查对清单”[12]制订“医嘱执行查对清单”,强化医嘱执行过程中的相互查对,养成良好的查对习惯。

为了提高患者对医嘱执行的依从性,提倡医患共同管理疾病[13],患者接受并了解治疗方案和使用的药物,床位护士尽早让患者了解一天乃至一周的诊疗规划与程序,患者既能最大自由地安排自己的时间,也能及时发现医嘱更改,避免差错。同时要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宣教,避免出现未经护士同意,自行更换输液的严重差错,因为未揭去瓶口贴导致长期输液被污染。

3.2 专科护理管理相关差错与专科护理管理培训

专科护理管理相关差错20例,其中18例发生Ⅰ级以上伤害事件,Ⅲ级以上不良事件占比超过了传统差错,由于其极大的危害程度,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应当作为护理差错防控的重点。

X射线、CT扫描、MRI成像或其他放射线检查等强磁环境可损坏胰岛素泵;夜间翻身、运动时腹肌收缩导致管道受压;胰岛素结晶可堵塞导管[14]。胰岛素泵的正确使用关系到患者生命安全,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护士既是糖尿病规范治疗的落实者,同时也是患者实行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教导者;护士掌握正确的胰岛素注射途径及相关知识对控制患者血糖起着关键性作用。因而,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15],开展糖尿病管理规范化培训势在必行。

在专科护理管理中开展“患者参与医疗安全”,为患者提供安全指导、协助其正确选择诊疗方案并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16]。让糖尿病患者成为糖尿病自我管理者,有助于对不良事件的认知及自我赋权能力,有利于医患双方及时发现安全隐患[17]。为了提高专科护理管理水平,对护理流程中关键环节、关键步骤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必须了解疾病的发展规律,掌握疾病不同阶段的临床特点,因而,在进行专科护理管理培训过程中必须有临床医师的参与。

围术期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术前、术后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对于局部麻醉手术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局麻药物毒性反应的防范意识不强;护工人员在使用推床、推车运输途中不专业,都可能出现严重伤害事件。

开展围术期看护培训:①加强护工人员接送患者的专项训练,尤其是轮椅车转运过程中起、坐衔接,轮椅、推车过坎练习。②局麻手术患者必须推床或轮椅推车送返。③对陪护人员与家属进行审核与培训,老年家属不能作为陪护;强调陪护无缝隙。

举一反三,开展各种单项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管理培训,譬如,新生儿病房规范管理培训、中心静脉及PICC管管理培训、高渗和刺激性药物管理培训、术前宣教演练等,认真规划和设计临床护理执行路径,将规范操作流程培养成日常工作的习惯。在常规专科培训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防范专项培训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通过集中培训、个体指导和应急训练,强化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3]。对于新入职的实习护士,通过协作式的带教模式培养其主动学习、逻辑性、评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个人特质、临床护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专业建设与发展能力四个维度获得全面提升[18,19]。

综上所述,贯彻患者安全,设计精准的护理执行路径,通过减少“邻床差错”和“末端差错”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总量;强化专科护理管理培训,减少“专科护理管理相关不良事件”及严重伤害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志湘,廖湘平,曹美嫦.护理不良事件及品管圈的应用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6:188-189,封3.

[2] 李弘,黄金姣,黄霜霞.风险评估表结合追踪方法学对门诊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效果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8, 42(3):379-380.

[3] 王丽娜,王森,曾鑫,等.护理风险防范培训对提高护士临床护理质量的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155-157,161.

[4] 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5] 高燕.我院头孢类抗生素电子医嘱查对与执行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3):266-268.

[6] 李铁华.22例护士给药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7):68-70.

[7] 徐玉霞.手術科室70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重庆医学,2018,47(1):111-113.

[8] 韩倩.专科医院312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整改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189-190.

[9] 李毓芹,滕英,林惊世.给药错误90例患者原因分析及对策[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5):685-686.

[10] 罗红艳.62例给药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4):3338-3339.

[11] 张霞,元璟.护士给药错误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8,8(3):57-62.

[12] 胡向荣.清单式互查在护士给药查对习惯培养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8,4(11):175-178.

[13] 费建平.医患共同管理:一名麻醉医师的胸腔镜下左下肺楔形切除手术经历与感受[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118-120.

[14] 赵新玲,岳晓燕,张珊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护理,2015,7(1):19-21.

[15] 张艳,惠蓉,张玉莲,等.糖尿病专科小组对提高胰岛素规范管理的影响[J].循证护理,2018,4(5):421-424.

[16] 中国医院协会.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

[17] 郭晓贝,王颍,杨雪柯.患者参与预防跌倒安全管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9,34(1):103-106.

[18] 戴玲华,柳春波,卢斌,等.协作式带教模式对妇产科实习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专科知识成绩及核心胜任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5):139-142.

[19] 陶秋芬.急诊专科护理在突发创伤事件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6):96-97.

(收稿日期:2020-04-07)

[基金项目] 江苏省昆山市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项目(KSSK20180149)

护理专科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8年3月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疼痛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3 d、1周膝关节周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年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情况,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肿胀;疼痛;关节功能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on joint swelling and pain in patients

LI Na

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Pingxiang Xiangya Pingkuang Cooperative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Pingxiang 337000, China

[Key word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welling; Pain; Joint function

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膝关节病变致顽固性疼痛,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对于55岁以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骨缺血坏死或肿瘤等病变所致的严重疼痛和(或)功能障碍的患者,是完全可以采取全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的。对于关节功能明显受限,影响生活的患者,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严重膝骨关节病的常用外科手段[1],该术式创伤较大,术后患者易出现关节肿胀、疼痛情况,不利于膝关节术后康复[2]。因此,术后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状态,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3]。我院在该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在临床上开展针对性康复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6月~2018年3月于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52~82岁,平均(65.25±6.38)岁,原发病:骨性关节炎2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6例、创伤性关节炎1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3~81岁,平均(65.22±6.41)岁,原发病:骨性关节炎2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7例、创伤性关节炎1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诊断确诊为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均为单侧置管;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可以配合完成本研究。

排除标准:精神病史者;认知功能障碍者;伴有全身感染者;有髌骨切除术史者;凝血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围术期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检查与评估、手术准备、围术期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并发症预防、膝关节康复训练指导、出院指导等。①转移止痛。通过指导患者掌握呼吸节奏、松弛肌肉、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等多种方法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4]。②提高舒适度。通过合理摆放体位、换药时强调轻柔操作、冷敷或热敷的方式改善肿胀、疼痛状态,提高舒适感[5]。③推拿理筋。选择内外膝眼、足三里、伏兔、三阴交诸穴进行点按,对大腿前侧与外侧进行揉法推拿,以达到舒经活络的效果[6]。④使用药物。必要时使用镇痛、消肿药物[7]。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膝关节被动功能练习(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CPM):于引流管拔除后进行。引流管一般术后2 d拔除。CPM训练时起始角度为0°,终止角度为30°。在1~2 min内完成一次屈伸运动,1 h/d,2次/d。根据患者耐受的程度,每天递增5°~10°。尽量在1周之内,使患者膝关节的屈曲度能够达到90°。髌骨松动练习:以平指指腹和掌根推动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4个方向缓慢用力。每个方向10~20 min,3次/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疼痛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

1.3.1 膝关节肿胀程度  使用膝关节周径进行评估,使用软卷尺测量骸骨上缘上2.0 cm部位膝关节的周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1.3.2 膝关节疼痛情况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进行评估:由患者在0~10分刻度上描点,评分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

1.3.3 膝关节功能  使用膝关节功能评分(knee function score,HSS)[9]进行评估:涉及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曲畸形和稳定性6项,最高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膝关节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膝关节周径及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3 d、1周膝关节周径、VAS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1 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1周膝关节周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年HSS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后1 d,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年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HS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x±s,分)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症状[10-13],不仅不利于术后身体康复,也极大地限制了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开展,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有明显不良影响[14-16]。部分研究报道也指出,全膝关节置换术创伤较大,患者易因组织创伤造成术后明显疼痛和关节肿胀,不仅明显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也降低了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导致关节功能恢复效果难以令人满意。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膝关节肿胀和疼痛症状,有利于提升手术整体预后。

我院针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特征以及护理需求总结了一套针对性的康复护理策略,通過转移止痛的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减轻其疼痛感;通过提高舒适度减少患者的不适感;通过推拿理筋舒经活络、消肿止痛;必要时还可使用药物缓解症状[20]。上述操作均简单易行,实用度较高。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3 d、1周膝关节周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可见采取针对性康复护理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年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针对性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何平等[17]研究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何濡希[18]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肿胀进行观察及临床护理,结果表明,加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的观察,并行针对性护理,能够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朱艳梅[19]分析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的效果,结果表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确保患者早日恢复行动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周聪[20]探讨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膝关节康复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情况,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这也与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21]。

综上所述,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情况,提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海云,杨文秀.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与效果观察[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155-156.

[2] 蔡月华.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屈曲度数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6):1,4.

[3] Yoon JR,Cheong JY,Im JT,et al. Correction:Rotating hinge knee versus constrained condylar knee in revis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meta-analysis[J]. PLoS One,2019,14(4):e0216004. .

[4] 吉素华. 无痛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及功能恢复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85-87.

[5] Ricciardi BF,Liu AY,Qiu B,et al. What I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Hospital Volume and Complications After Revision Total Joint Arthroplasty:A Large-database Study[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19,477(5):1221-1231.

[6] 李春梅,郑汝婷. 全膝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康复护理的方法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9):62,66.

[7] 张萍. 专科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88.

[8] 周英华,张伟,眭建. 疼痛评估工具选择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974-977.

[9] 辛雷,苏佳灿. 膝关节功能评分:现状与展望[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9):7367-7370.

[10] 郝以倩.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肿胀、疼痛程度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2):72,92.

[11] Koh YG,Park KM,Lee HY,et al. Influence of tibiofemoral congruency design on the wear of patient-specific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 Bone Joint Res,2019,8(3):156-164.

[12] 郭寰. 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8):186-188.

[13] 王晓梅. 双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康复护理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7,30(9):142-143.

[14] 郝艳芳,许小梅. 路徑化护理措施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胀、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效果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75-78.

[15] 金佳,徐炜,艾红珍. 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管理模式的实施[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16):2467-2472.

[16] 曹亚君,代淑影.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4):63-64.

[17] 何平,何晓玲,张玉. 护理干预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及疼痛的影响观察[J]. 河北医学,2016,22(2):319-322.

[18] 何濡希.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的观察与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7):2425-2426.

[19] 朱艳梅. 康复护理在膝关节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 双足与保健,2018,27(23):3-4.

[20] 周聪. 早期系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92):230,233.

[21] 陈秀霞,李淑萍. 中西结合快速康复路径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应用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9, 17(2):90-92.

(收稿日期:2019-04-12)

护理专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的:探讨抗疫精神在三甲肿瘤专科医院护理实习生思想教育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8月在我院胸外科实习的护理实习生60名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思政教育,实验组采用基于抗疫精神的思政教育,对比两组护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教学效果。结果:对照组抗疫精神知信行问卷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抗疫精神的思政教育在大专实习护生中应用极为必要。

【关键词】抗疫精神;护理实习生;思想政治教育

抗疫精神,是在抗击新冠肺炎中形成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精神[1],是中国精神的的崭新标识,具有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从防疫动员到抗战部署,从一线治病救人到社区群防群控,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力量和勇气,每一次进步都源于夜以继日的拼搏和奋斗,每一场胜利都来自大胆实干的奉献和担当,这些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所彰显的先进思想就是抗疫精神。抗疫精神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对医学生而言有着极高的价值。将抗疫精神融入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担当意义深远[2]。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将抗疫精神融入临床护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期充分发挥抗疫精神的育人功能,助力推进护理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以2020年3月-2021年8月在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胸外二科实习的60名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全日制大专生。2020年3月1日-2021年5月31日的60名实习护生作为对照组,2021年6月1日-2021年8月31日的60名实习护生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男4例,女26例,平均年龄(20.63±0.72)歲;实验组男3例,女27例,平均年龄(20.80±1.03)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思政教育,实验组采用基于抗疫精神的思政教育。两组护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1.2.1常规思政教育

对照组采用常规思政教育。实习护生自行学习相关思想政治新闻及抗议期间涌现出来的榜样事例,并于出科前对其进行总结与评价。

1.2.2基于抗疫精神的思政教育

实验组采用基于抗疫精神的思政教育,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个月举行实习生思政课堂,为实习生进行以“抗疫精神”为主题的思政讲堂,以点带面把研究的主题理论实践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去。学生于出科前进行学习情况的分享,老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与评价。

1.3评价方法

1.3.1抗疫精神知信行问卷

该问卷采用李丹等[3]研制的抗疫精神知信行问卷,问卷包括抗疫精神认知、抗疫态度、抗疫行为3个维度共22个条目。每个条目5级评分(认知维度:非常了解5分,比较了解4分,一般了解3分,不太了解2分,非常不了解1分;态度和行为维度:非常符合5分,比较符合4分,一般3分,不太符合2分,非常不符合1分)。得分率(%)=各部分得分/满分×100%。问卷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0,效度为0.82。

1.3.2护理实习生出科问卷调查表

该调查表由本院护理部统一制定,包含对带教老师、科室等的评分及意见填写。总分30分。

1.4质量控制

讲课老师与评价老师分别由两名固定的老师担任,两名研究生辅助,为保证研究客观有效,这两名老师不单独带教学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的形式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抗疫精神知信行问卷评分比较

两组护生抗疫精神知信行问卷各维度的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出科问卷调查表评分比较

两组护生的出科问卷调查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众所周知,在湖北一线支援的医疗队伍中,护士人数占医护人员总人数的比例超过一半[4]。大专学历的护士在整个护理行业占比较高,实习作为护理人员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其向专业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5],对该阶段实习生在进行临床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为护生们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与职业观也是临床实习基地的一大重要责任。给实习生们传播以抗疫精神为代表的思政教育内容、伟大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情怀、英雄精神及一线医务人员的战斗精神、大爱精神等极为重要,除了可提升实习护生们的精神活跃性和行动创造性,还要引发受众们的触动、共鸣、思考,才能使护生们在思政课中受到感染、得以感动、收获感悟,将护士抗疫事迹、抗疫精神融入学生专业思想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体会护理学专业的责任和价值,培养其专业认同感及内在的学习动力,进而提升思政课的感化力。教师们也对教学问题有所反思,可有效的提高教师的带教能力和职业认同感。综上所述,基于抗疫精神的思政教育在大专实习护生中应用极为必要。将“抗疫精神”融入临床实习带教中,可更好地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培育出有高尚政治信仰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徐玉梅,刘翠.论抗疫精神的生成、内涵与弘扬路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1,34(2):237-242.

[2]张晓莹.抗疫精神融入卫生学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5):33-34.

[3]李丹,连海峰,沙凯辉,唐永云.抗疫精神融入临床护理学系列课程的思政教学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2):35-37.

[4]Li,Jiang, Marion E, Broome, Chuanyi, Ning. The performance and professionalism of nurses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new outbreak of COVID-19 epidemic is laudabl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20,107: 103578.

[5]李媛媛,张云雪,李秀婷,等.护理实习生护理信息能力现状及与信息意识、信息焦虑的关系[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28):2161-2166.

基金支持:昆明医科大学2021年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课题项目(KYDC 202123)

护理专科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目的  分析与研究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使用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90例,参照组使用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选择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出参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改变情况要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之中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并发症发生概率大大降低,血糖指标恢复情况理想,因此,值得应用到糖尿病的临床护理之中。

关键词: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

糖尿病的病程比较长,且长期高血糖极易引发各类并发症。据相关研究表明,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病因与用药相对复杂,导致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难度升级,对此,医务人员应强化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点进行积极的普及,旨在控制血糖,这对于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1]。若医护人员缺乏专业的科学知识与经验,其未经过专业化的培训,也就无法满足糖尿病患者的基本需求,且通过护理之后还容易引发各种安全隐患[2]。因此,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是正确之选。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对其实施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开展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回顾性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接收的糖尿病患者180例,使用抛硬币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90例。此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参照组90例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51~80岁,平均年龄是(62.8±8.7)岁。而观察组90例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是(63.2±8.5)岁。通过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的分析与对比,数据差异比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降糖治疗,均选择优降糖进行治疗,2.5mg/片,每次1.25~2.5mg,每天1~3次,于餐前30min口服。

参照组开展常规糖尿病护理模式,护理人员需要遵医嘱来指导患者用药与相关的护理操作。

观察组则要给予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予以护理,其具体执行措施展示如下:

1.2.1  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

医院护理部开展直接性的管理,组建糖尿病专科小组,并设立组长、副组长与联络护士等相关职位。副组长主要负责相关的管理工作,合理安排组员培训工作,等到培训完毕后要定期组织相关的考核,等到考核通过之后即可让组员上岗,强调对整个培训计划的改进与完善,从而保证整个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1.2.2 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

管理工作主要划分为系统培训与工作督导。通常情况下,培训被设计成每个月2次,每次培训的持续时间为2h,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如饮食、用药、并发症与运动等相关内容。理论培训与药理学、病理学存在关联,主要是由院外的专家与院内的专科医生开设相关的讲座,还要提供相关的资料与宣传手册,以供护士进行阅读。同时,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动手操作能力,对血糖监测、胰岛素注射与模拟护理的相关技能进行培训,在管理患者时,应由联络护士进行旁听,主要是学习相关的实践和知识。此外,科学计划理论考核的具体日期,选择医院自制的问卷来考核联络护士的理论知识点,联络护士则要深入到医院病房内,积极学习相关的操作技术,专科护士每个月都要指导联络护士来学习糖尿病患者的相關教育工作,严格检查护理质量。还要安排问卷调查,定期举办相关的病例研讨会,科学分析各种疑难问题。

1.2.3  科学制定护理方案

联络护士在参与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相关培训之后,应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相关的教育与管理,全面监查各种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联络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要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估,经过相关的健康宣教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基本认知,还要配合一定的护理计划,采取一对一宣讲模式。出院时,应为患者制订科学的院外计划,也要做好出院之后的随访工作。秘书或副组长每个季度都要对联络护士的基本情况进行考核,当联络护士遇到疑难问题时需要填写一定的会诊单,专科护士在接收护诊单之后,组员需要对患者展开会诊,小组成员应具备足够的会诊意识,可通过小组开会讨论的方法来制定科学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计划。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干预前后的血糖水平进行记录和分析。

我院需要统一向患者发放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主要划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与不满意3个等级,采取不记名评分模式,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就越高。>80分是非常满意,<60分是不满意,剩余为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常见的并发症有头晕、浑身乏力、视力模糊等。并发症发生率=(头晕+浑身乏力+视力模糊)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实验急诊诊断记录所得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将P<0.05 差异记为统计学显著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2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要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

参照组90例中有1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3.33%;而观察组则有1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1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要明显低于参照组,安全而高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糖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餐后2h、空腹血糖指标差异很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完成后,观察组患者餐后2h、空腹血糖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专科小组成立能够提升糖尿病的护理水平,以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糖尿病患者获取糖尿病相关知识点的相关渠道主要来自于护理人员,而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学科比較多,因此,联络护士在引导与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点时,会涉及到药物、饮食等多种学科,其对联络护士的基本要求更高[3]。开展健康教育时,应根据患者的基本需求、个人特点与疾病情况来调整教育方案,打造个体化的健康教育方案,防止护理干预偏离了整个计划,可组建专科小组进行讨论,科学调整方案,以获得理想的管理效果[4]。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相对片面,未对患者开展个性化、人性化的护理,无法拉近护患间的关系,会让患者内心产生强烈的焦虑感与恐惧感,不良情绪无法释放,也无法掌握合理的发泄方法,这样不利于病情治疗与护理[5]。对此,为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别生理、心理、环境等角度出发,成立专业化的糖尿病专科小组,其护理的专业性更强,可从专业性的角度分析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与生活习惯,结合不同的糖尿病患者设定专属的护理方案,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获得理想的护理效果。若想充分了解糖尿病专科小组对糖尿病护理的价值意义,我们必须对其实际护理效果进行探究。

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我院180例糖尿病患者,将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应用到全院高血糖患者护理管理之中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血糖改善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均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践表明,对全院的高血糖患者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进行护理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安全而高效,因此,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李秀民,张琪,赵雪.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166+185.

[2]谢婷婷,黄敏敏.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04):210-211.

[3]邵春霞.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全院高血糖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8):78+80.

[4]肖莉.糖尿病专科护理小组在非内分泌专科开展高血糖护理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06):146+148.

[5]陈丽丽,张岩岩.观察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效果[J].名医,2020,05(11):214-215.

上一篇:专科护理论文下一篇:护理学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