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范文

2023-10-28

节水灌溉范文第1篇

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从种子发芽、出苗到成熟的生育期间,都必须适量地满足对水分的需求,才能获得高产。因此,研究玉米节水灌溉技术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是保证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通过试验分析玉米各生育期的需水规律、生育期水分条件和产量关系,确定灌水关键期和灌溉指标,为生产上实施优化灌溉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供试验品种:吉单101、四单19。试验盆直径38cm,高32cm。试验盆用耕地0~20cm的表土,装盆前土壤过筛,做到试验盆内土壤颗粒基本一致。

试验设计:以玉米出苗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五个生育期为因素,采用田间持水量的40%、50%、60%、70%、80%5个水分处理水平。采用五因素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按五因素(1/2实施)回归正交设计表(表略)进行了处理。每个处理三次重复,逐日称重补水,维持处理水平,测定逐日耗水量和生育期生态调查、考种。

2 结果分析

玉米在整个生育期间,植株叶面蒸腾和棵间的土壤蒸发的水分总和,称作玉米需水量。

2.1 玉米需水的变化规律

玉米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总需水量,一般需要750mm左右,但玉米需水量变化幅度很大,因为影响玉米棵间蒸发和叶面蒸腾的一切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品种特征、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土壤条件、栽培措施等,都能使需水量发生变化。

2.1.1 玉米需水量的年际变化规律 玉米需水量年际间的变化,虽然受多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受气象因素的制约,如温度、降水、干湿度。在白城地区一般年份玉米需水量约750mm左右,干旱少雨年份玉米需水量则多,如1982年需水量多达1316.9mm,比一般年份多76%,湿润多雨年份玉米需水量则少,如1990年需水量只有415.2mm,占一般年份的55%,1998年大涝之年玉米需水量只有340mm,可见玉米需水量变化与气象因素、干湿变化规律相一致。

2.1.2 玉米生育期需水量的时间变化规律 玉米在生育期需水量的变化,除受气象条件影响外,还与其自身生长发育状况有关,玉米出苗以后需水较少,每天需水约3mm,随着作物的生长发育,需水量也越来越多。至8月上旬达到极值,日需水量12mm,以后需水量逐渐减少,到9月上旬成熟时日需水量减少到4mm。玉米各生育期需水量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拔节—开花期的需水量占生育期总需水量的63%,孕穗—开花期是需水量最多的时候,每日需水量高达9~11mm,称为玉米需水的“临界期”。

2.2 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的关系

本试验采用五因素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维反映面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产量目标函数综合分析得出,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多少对产量的影响顺序是:灌浆期>孕穗期>拔节期>开花期>苗期,其中灌浆期、孕穗期、拔节期、开花期为正相关,即随着田间持水量增加,产量随之提高,苗期为负相关,当田间持水量为60%时产量最高,过大过小都能造成减产,这说明偏旱可以“蹲苗”,抑制禾苗生长,迫使根系向纵深发展,构成强大根系,这就为丰产打下了有利基础。

3 玉米节水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是根据农田需水要求及水源状况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实施方案,其内容包括:灌水时期、灌水定额、灌水次数。

节水灌溉制度确定多由当地气候条件和当时天气状况确定出灌溉指标,当指标出现时就开始灌溉,根据多年调查、研究确定吉林西部半干旱地区播种期间4~5月降水量<50mm,且没有≥10mm以上的降水,夏季6~8月连续15天降水<20mm,定为灌溉指标。

3.1 播前灌溉

吉林省西部是半干旱地区,春季气候特点是降水少,3~5月降水量40~50mm,而且干燥、多大风,春旱频率高达80%,几乎年年都有春旱,影响作物播种质量及进度,造成缺苗和断条,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进行播前灌溉是解决全苗、壮苗,为农业丰收打下有利基础。播前灌溉一般在4月份播种前7天进行。灌溉定额为30~40mm。

3.2 生育期灌溉

各生育期灌溉确定是由当时天气状况、土壤干湿程度和作物生育期情况而定。在西部半干旱地区,即使在干旱年份如果能够进行4次补水灌溉,也能获得高产。本成果在白城市洮北区平安镇农村推广中应用,平均增产40%~60%。

参考文献

[1] 刘福.电子计算机在农业上的应用[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85:127-134.

[2] 王延宇.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西安: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16(1):100-105.

作者简介:王鑫,男,本科学历,白城市农业科学院农艺师,从事农田水利研究工作。

节水灌溉范文第2篇

我校创办于2008年8月,校园占地面积32.5亩,建筑面积16035平方米,绿化面积4960平方米,学校现有班级39个,学生总人数为2460人,教职工112人,是师资实力雄厚的一所发展中重点小学。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节水型学校”建设,开展富有实效的节水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师生节水意识和学校用水利用效率。

一、健全组织管理网络,完善节水制度

1.健全节水组织体系,强化责任意识。学校建立以校长和分管校长为正、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节水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节水型学校创建办公室,统筹、协调节水型学校建设工作。同时,明确总务处和学生处为节水工作的牵头部门和落实部门,负责全校节水工作的具体组织和落实,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和检查学校节水工作情况。

2.加强节水制度建设,明确岗位职责。近年的学校工作计划和后勤工作计划中有专门篇幅明确创建节水型学校要求,全面实行用水计量,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现有地下给排水管网,强化校园用水设施巡回检查,设置了专门的节水管理机构和专职的节水管理人员,明确了各岗位人员职责。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节水氛围

1.立足教育阵地,渗透节水内容。一是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升旗仪式、橱窗、各种平台加强宣传;二是定期不定期举行“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专题晨会、中队会、知识讲座;三是组织节水志愿者活动,倡导“推进城市节水,保护水系生态”理念;四是组织学生观看介绍我国水资源利用形势及节约潜力方面的宣传片,加大节水宣传力度。

2.整合教育资源,培养节水意识。一方面,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渗透到有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节水意识。另一方面,学校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活动为契机,举行节水问卷调查、发放节水倡议书、签名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

3.创新教育载体,开展节水实践。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公司、污水处理设施,在直观体验中了解先进的节水技术、设备、知识。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大家积极加入到班级、场馆等节水的活动中来;开展节水征文演讲比赛、创新大赛、节水宣传小报制作比赛等实践活动;学校将征集到的学生设计的节水宣传标语张贴在公共场所,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风尚。

三、落实技术改造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1.严格节水监督,加强水耗监测。学校加强节水运行监管,分类安装水表计量装置,及时采集分析用水数据,实现对学校内水耗天天抄表制度。学校供水系

统由总务处统一管理,对主要用水与供水部位日巡查制度,定时、定点、定人进行巡查,根据日常巡视记录和抄表记录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通报,及时整改。

2.改造节水设施,提升节水实效。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工作。更换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改造台盆排水管道用于冲洗便池,张贴节约用水的图示标志,建成了学校田径场智能用水喷洒系统,做到学校区域用水制度、计量、设施及器具到位。近年来,学校在相关部门支持下投入了45万元的雨水回收再利用装置系统,该套设施含15吨的地下不锈钢水箱和输水管理装置,这套设备的运用主要是卫生间保洁水源及补充部分绿化浇灌用水,可以实现年节约用水1000m³。另外完善水计量器具,新安装了5只二级水表,累计投入近6万元用于老式冲水装置升级改造,从而实现了少投入、高回报的节水目标。

四、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挖掘学校节水潜力

学校在盐城市节水办的指导帮助下,根据学校各用水单位的特点、各级水表安装情况,制定水平衡测试方案,组织测试人员认真学习测试原理、理清测试方案、掌握测试要点,科学实施,进行水平衡测试报告书的编写。

另外学校污水进入市政公用排水管网,实施雨污分流,雨水回收再利用装置系统,可以实现年节约用水1000 m³,为学校节约了一定水费用支出。

2014年我校全年用水量14257立方米,在校人均数2420人,人均日新水量为24升/人〃日;2015年全年用水量为30156立方米,在校人均数2572人,人均日新水量22升/人〃日;2016年1-9月份用水量为24037立方米,在校人均数2665人,人均日新水量20升/人〃日;经统计比对,节水成绩明显。

节水灌溉范文第3篇

摘要: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农田水利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过程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效果,需对各种灌溉技术的应用优势与劣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正确选择节水灌溉技术,将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技术使用的效果,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农业种植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引言

节水灌溉技术有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提升农作物的产量,符合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未来要积极提升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真正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重要性

1.1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近年来,气候越来越不稳定,各种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出现,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干旱、冰雹等极端天气,并对当地的农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而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明显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减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证。另外,加强水资源的有效应用,提升减灾工作效率,还可以为农田产量的增加提供保证,降低农田中的用水成本,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1.2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要保证这些地区的稳定发展,提高这些地区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关键。将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到当地的农田水利灌溉中,提升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节约灌溉用水,还可以大幅度缓解这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1.3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不仅存在着水资源短缺问题,还存在着水资源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在干旱地区,只有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才能缓解当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为后续的生态环境开发与利用打好基础。

2农田水利工程中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2.1微灌技术

使用微灌技术进行灌溉工作,主要是通过增加整体的压强来进行浇灌。在该节水技术使用过程中,水资源的消耗较少,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灌溉。其主要应用于小面积的农作物灌溉,灌溉速度快,工作效率高。根据农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微灌方式来进行浇灌。为保证水资源运输的质量,应做好水管道的安置工作,提高技术的使用效率。应制定详细的灌溉计划和方案,提升灌溉工作的效果。在计划中,规定具体的灌溉时间和数量,减少灌溉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和损失。在进行浇灌时,整体的设备使用简便,经济投入较少,有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

2.2滴灌技术

使用该技术时,注意做好过滤工作,保证灌溉工作的效率。由于该技术使用的独特性特点,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技术操作的控制力度,确保水分的充足供应。设立专业技术人员对其管道的使用进行检查和维护,为农作物的灌溉提供有效保证,稳定农作物的生长。针对其在使用中容易产生堵塞现象的问题状况,需要提高对其的重视,控制好管道和运输的尺寸和速度,保证管道输水的效果。在开展管道的安装工作时,注意严格按照安装规范来进行施工操作,避免出现管道铺反的状况,影响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安装工作完成后,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确保管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3渠道防渗

渠道防渗节水灌溉技术,主要用于解决水资源运输过程中的渗入问题,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效果较好。通过该技术的应用,稳定水资源的传送和使用。在技术使用前,需要建立输水渠道,保证农田灌溉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使用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计算渠道防渗的数值和相关的使用参数,确保渠道建设施工的质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偏差。在为农作物进行灌溉时,需要根据国家规定的灌溉原则,选择合适的渠道防渗节水灌溉方式进行农田的灌溉,并添加设备的使用,以此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重视技术施工的监管,根据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来进行施工,确保农田灌溉的效果。

2.4喷灌技术

在农田水利工程中,使用喷灌技术来为农作物进行补水,确保农作物的生长。在使用该技术时,若存在天然灌溉水,可以开展灌溉工作。整体的灌溉面积较大,效果较好,且技术操作比较方便,灌溉质量较高。针对不同的灌溉需求,选择合适的喷灌技术方式来进行灌溉,通过分析喷灌方式的原理和特点,来具体选择工,保证喷灌技术的应用效率。该技术的使用特点是水资源的节约效果较好。在浇灌过程中,对土壤和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小,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注意对该技术的使用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稳定种植的收入,减少整体的经济投资。

3提高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效率的措施

3.1提升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和应用力度

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标志性之一,就是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大范围的应用。所以未来要积极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把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域作为典型案例,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提升农作物生产量和降低水资源消耗上所发挥的积极意义,让越来越多的地区都能够自发地去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研究,借助政策的力量来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未来地方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地方农业发展目标来制订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计划,在成本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要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又要把成本控制在一定的区间内,逐步加大对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

3.2提升节水灌溉技术的成熟度

节水灌溉技术要想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需要两个方面的配合:第一,物力方面的配合。节水灌溉技术所需要的各类设备需要完整地进行安装,依照完善的硬件设备来保证节水灌溉技术能够充分应用到实际的农业水利工程中。第二,人力方面的配合。除了物力方面以外,节水灌溉技术要想发挥出应有的效果也需要借助专业人员的力量。通过不断组织人员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培训来提高他们应用设备的熟练度,尤其是在对应急问题的处理上和后期设备的维修上都要进行反复的讲解,保证节水灌溉技术投入使用后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3.3适当加大资金投入

虽然目前节水灌溉技术与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多。但是从长远来看,节水灌溉技术是未来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趋势,这项技术的应用将会逐渐给地区农业的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所以未来地方政府应适当地增加资金投入,提升对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并不断地将该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农田水利工程中。

3.4充分发挥灌溉技术的应用优势

要提升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效果,需要将灌溉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例如,针对大棚蔬菜、水果园等特殊作物的灌溉,主要以局部灌溉技术的应用为主。但是这种灌溉技术的应用需要对灌溉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一旦灌溉不及时,作物生长出现缺水问题,其产量与品质均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再例如,果树的生长需要在发芽前期、开花后期、果实成熟期以及休眠期都进行灌溉,并保证一定的灌溉量。而且果树的品种不同,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对灌溉时间和灌溉量进行明确,才能够将灌溉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在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结束语

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时,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根据农作物的用水需求,选择合适的节水灌溉方式来进行农田的灌溉工作。通过人们节水意识的提高,增加节水技术的使用范围,保证节水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小鹏.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方面的作用[J].农家参谋,2021(17):183-184.

[2]許朗,王宁.农业水价对不同种植规模农户节水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对石津灌区的调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1,35(11):81-88.

[3]王大彦.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1(16):109-110.

[4]牟斌.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技术要点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11):165-167.

节水灌溉范文第4篇

摘 要:农业节水灌溉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节水的关键是农业灌溉节水,作为各行各业节水大户的农业灌溉节水,在实施推广时,一方面要对有关技术的研究创新积极加强,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力度,做到统筹规划。文章探讨了农村发展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农村;节水灌溉;问题;对策

农田水利资源的应用,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因为农业灌溉问题,是一个长久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下,建立良性的节水灌溉体制,有效促进粮食产业的有效发展,需要从节水灌溉的各角度出发,建设科学的节水灌溉工程,合理地解决农业用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这样才能使粮食产业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发展,这也是农业生产的必然趋势。

1 农村发展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健全的节水法规。从目前我国的立法体系现状来看,节水法规还不完善,尤其是在水市场机制方面问题尤为突出,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节能减排条例,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节水法规的建设中还存在诸多漏洞,缺乏统一水市场的机制的管理。

1.2 缺乏节水观念。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农业灌溉现状就不容乐观,主要采用的是“有河就有水,挖井就有水”的灌溉模式,大多数农民的节水意识较差,传统的灌溉意识早已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这就使得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变得异常困难。不仅是农民缺乏节水观念,许多政府也严重缺乏节水意识,不仅没有主动积极地去为节水灌溉技术做推广,甚至为了获得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以节水灌溉为名,在节水工程修完以后就不予理睬,最终不了了之。

1.3 管理混乱。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方法种类繁多,形式多种多样,尤其是一些灌溉技术更为复杂,如果在管理中缺乏统一的指导,就很容易造成管理的混乱,并且容易出现地方各自为政、多头治水的矛盾。此外一些地方还存在着权责不分、政事与政企不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管理上的混乱都会带来节水灌溉推广的难题。

1.4 缺少技术支持。节水灌溉工程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为了使得节水灌溉工程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就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在工程运行的后期,更加需要技术的支持。在实际推广中由于缺少专业的技术支持,使得节水灌溉工程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造成资源浪费。

1.5 规模大,投资大。节水工程的建设需要加大的规模和投资,因此这就给技术推广带来了难题,要做到全面普及和运用就困难重重,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灌溉都是由自主安排,因此要统一灌溉方式,实行规模种植难度较大。

1.6 缺少必要的技术指导和专业培训。先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一般而言技术含量较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指导,要专业人员强化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但由于基层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相对紧缺,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往往会造成技术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

2 解决农村发展节水灌溉问题的对策

2.1 开发实用,经济的节水灌溉技术。由理论角度来看,目前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确实能为我国的农业节水事业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我国特殊国情角度来看,目前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因为其运营管理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大以及农民使用后收益较小等直接对全面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造成了阻碍。因此,实用,经济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相关科研部门需要对低成本的节水灌溉技术加大研究开发力度。

2.2 提高农民对于节水灌溉的全面认识。有关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农民可以充分全面的了解实施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后所带来的间接收益与直接收益。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最直接接触者就是农民,其在农田节水灌溉的建设,管理以及运营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农田节水灌溉的措施以及技术最终都需要通过农民实践实现。因此,相关政府需要使得农民在进行农田节水灌溉推广中的角色明朗化,并且充分根据当地实际水资源情况以及经济水平,以提高农民收入为节水灌溉中小,加大对农民素质教育,使其能够清楚的参与到农田节水灌溉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中去,从而促进农民进行农田节水灌溉的主动性,更能够使农民全面充分的对实施农田节水灌溉所带来的长远利益以及现实利益认识。

2.3 多渠道增加节水灌溉的资金投入。由于农业收益较低、农民收入少,国家作为农业节水灌溉资金投入的主体,应加大对节水灌溉的资金投入力度。特别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存的节水灌溉工程,要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给予支持。要积极探索不同的实现形式,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地方、集体、个人修建水利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节水灌溉资金,使节水灌溉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

2.4 健全水权激励机制,完善节水法规制度。制定公正、合理的初始水权分配原则,清晰地界定水权,是构建水权市场、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基础。加快我国节水法规制度的建设和健全,尤其是加快水价改革措施,加强节水灌溉中的管理环节,才能实现以水养水,进而形成的良性循环。另外,在加快水价改革的基础上,要加快建立水市场,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来促进农户的节水意识。在水市场内,建立“谁收益,谁补偿”的有效补偿机制,带动农户节水的主动性,进而促进节水灌溉的推广。

2.5 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加强节水灌溉工程运行中的管理,才能使工程效益得到更好发挥。为提高灌溉工程的管理水平,应加强技术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产业化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承包户、主管节水领导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使管理工作做到管理有序、有章可循。管理人员应做到熟悉系统操作规程,对系统操作运行程序做到应知应会。还要建立系统运行记录制度,各系统从开始运行到结束都必须有完整的工作记录,包括灌水时间、次数、水量、施肥量、施药量及次数和用电量等有关事项,建立各个系统完整的档案。

2.6 大力提高节水灌溉设备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提升产业化水平。节水行业的发展必须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目前节水产业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竞争相当激烈,不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致使整个行业发展水平低。目前节水行业的这种现象非常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研究制定节水灌溉相关行业发展战略和政策,规范行业竞争,保持行业健康发展。

要将提高节水灌溉设备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作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上许多国家灌溉设备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如美国已经实现了全天候无人自动作业。但是我国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等限制,这方面的技术相对比较落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综上所述,实现传统灌溉技术向现代灌溉技术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节水灌溉的逐步推广,需要研发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健全水权激励机制,完善节水法规制度及水价价格体系,多渠道增加节水灌溉的资金投入,实施农户参与式管理,变外在约束为内在激励,提高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杨飞.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1).

[2] 李琼.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 (13).

[3] 丁立.计算机在农业节水灌溉中的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

节水灌溉范文第5篇

摘要:水是一种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很好的利用。整个水利工程期间,水处理管理措施有助于整个工程的稳定,直接影响工程效益。我国灌区管理措施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整个水利流域的竞争力,是水利发展动力。当通过水流把动能转化为电能时,对过程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水利工程管理在整个水利工程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对策

1灌区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1.1设施老化

当前,我国对水利工程不断加大投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日趋 严格,有些灌区基础设施因使用年限较长,无实行\"三面光\"的泥渠或浆砌石渠仍占一定比例,浆砌石渡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漏水现象,供水 斗、闸陈旧,大多要除险加固或升级改造。

由于在灌区标准化建设之前缺乏完善的设施建设标准,导致灌区设施功能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日益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推进节水灌溉项目时, 因相关设施老化严重,水资源流失、损耗较大,取用水计量实施困难,供 水成本测算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使灌区整体功能难以高效发挥。

1.2维护工作难度大

由于缺乏完善的维修计划,多数灌区只能在冬修水利时针对比较突出的工程缺陷进行修复,维修养护工作停留在比较落后的水平上。再加上管养方式比较落后,较大型的渠道动辄几十或上百公里,巡查及维修难度可想而知。

1.3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升

新时代的治水理念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当前,国家提 出水利灌区标准化建设,就是为了适应现代农业节能高效的用水需求,具 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各辖区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管理力 量(经验)方面的不足的现象。具体表现为管理人员水平不高、可提升空 间大。这主要是由于内部不注重定期管理培训及管理岗位证书考核,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人员激励机制,导致管理人员自我提升意识薄弱,工作效 率提升幅度不明显。

2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对策浅析

2.1完善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制度

为实现灌溉水利工程在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应完善管理体系。第一, 组织员工研究水利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工程项目管理,开展大坝登记制度,水利工程安全评价,工程经济效益评价,水利工程投资等。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确保工程安全顺利建设,实现工程安全运行,实现水利工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二.建立水利工程负责人评价体系。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项目负责人负特殊责任。为了保证项目的检查和效益,可以制定管理者评价制度, 以限制管理者的行为,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为水资源保护项目的管理提供基本保障;第三,建立科学严格的预招标制度,确定评标标准、程序和方法,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工程财务管理,实行独立的项目会计制度。

2.2借助信息技术

目前,发展信息技术设计模式是水资源保护项目改革的主要领域之一。关于目前的水资源保护项目管理,管理制度复杂,管理任务复杂,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水资源保护项目的质量和影响。另一方面,设计模型需要使 用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在这种设计模式下,有关管理人员无需进行实地调查即可掌握第一手数据和准确数据,这种操作和管理 方式变得非常简单。

2.3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

不断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人才培养,已成为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的重要措施: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对整个水利工程项目团队进行信息化培训,要求他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并将其与最终评价相结合。水利工程项目小组人员应接 受专业培训,特别是在使用先进软件和发展管理模式方面,工作人员应从外出学习中积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加强水利工程信息化队伍建设, 为水利工程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2.4形成有效班组管理机制

由于各种类型的工作和团队都参与水利工程,每一个过程都是相互交织的,因此团队和施工人员需要有良好的协调意识。采用现代数字技术, 可以在团队管理机制建设过程中有机结合线性管理模式和矩阵管理模式, 有效提高工程管理的灵活性和适用性。例如,整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信息的动态管理文件提高了文件和资源管理周期的有效性,便于项目所有者、设计者和监理之间有效地传递信息。

3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分析

水利保护工程是一项安全工程,是社会效益支持水利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建立责任和权利统一的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水资 源保护项目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招投标责任制和奖惩制。通过促进和实施这三个系统,可以有效利用项目在 水利项目管理中促进水利发展的作用。

3.1实行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

在实施水利工程专项管理时,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目标责任制。项目管理系统是一个建筑质量管理系统,根据项目规划、建筑管理、监测和 验收等重要建筑阶段的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界定水保护项目的重点责任。并在各级实施问责制。灌溉区派出工作人員设立办事处和核查小组,以便 按照设计和执行的规范和标准通过和评估水保护项目,从而确保水保护项 目的质量。

3.2推行招投标承包责任制

投标合同中的问责制度应适用于水利工程。在开标确认程序开始之前, 直至水利建设完成,各建设项目和具体环节都有相应的工程师认证程序。 对水利工程实行全面的责任制度。按照同等法人地位,建设单位和建设单 位按照约定的建设时间、相互质量和责任签订合同,共同承担建设项目管 理的经济责任。

灌溉区的水利项目管理是水利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项目是一个农业安全项目,是支持农业发展的社会福利的重要体现。作为管 理工作本身的一部分,建立一个具有统一责任和权利的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在建立水资源保护项目管理系统和运行机制时,将实施项目目标管理系统、供应方问责系统以及奖惩制度。推广和实施这三个系统有助于有效发挥水利项目管理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

3.3生态恢复与治理

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过程中,一些环境问题是由于灌溉排水规模和布 局不适当造成的。鉴于中国灌溉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已采取适当的技术 措施对其进行恢复和控制。为了解决过度灌溉排水造成的土地二次排水问题,我们必须加大排水技术建设,利用明挖管沟和隐蔽管进行排水,并发展集水井和渠道为一体的灌溉和排水系统。针对上游灌区向灌区过度放水造成的下游环境恶化,在分析区域水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加强了灌溉水管 理,通过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对亩灌溉水和灌溉总量进行了控制,并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和实施了阶梯水价等系统和机械改革措施,实现了农业 灌溉节水。通过促进流域灌溉和农业经济、灌溉技术不足、调整农业设施、减少需水量大的水生植物面积以及减少某些地区地下水效益的其他措施, 减少地下水产量。联合评估水的使用和潜在的环境问题,选择适当的技术 和措施,将水和水的转换过程纳人生态系统,并建立水管理系统,以确保环境上节约用水。

参考文献:

[1]程顺中.灌区工程设施状况评估方法与技术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 2019(17):102-103.

[2]陆存整.浅谈那音水库那驮灌区渠道补水泵站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方案[J].中国科技纵横 .2018(020):58-59.

上一篇:节能减排作文下一篇:节能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