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专业论文范文

2024-02-29

导游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自《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颁布以来,职高生的职业素养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在职高生就业率持续走高的大好形势下,山区职高的语文教学如何真正搭上职业教育改革的快车,笔者认为应把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实用性、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基本导向。

一 山区职高的语文教学应突出“能力为本位”的思想

职高语文教学所培养的能力是让职高生能够学为所用,并能很好地与将来的岗位衔接,为自己职业素养的提升服务。因此,这种能力不应以记住多少文学常识,知道多少文学体裁、文体常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为衡量指标,而应定位于能正确书写多少常用汉字,能否流利使用普通话,能否随机组织介绍语并进行得体的介绍,能否恰到好处地推销自己,会用多少种常见的实用文体,特别是能否结合自己所学专业,更好地具备了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这个大前提下,再回归到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上。试想职高生参加招聘单位面试时连最基本的自我介绍都语不成篇、病句连连,普通话说得很拗口甚至无法脱离方言,交流时让对方不知所云,写个人简历涂抹不断,错字成群……这样的职高生其职场竞争力能不打折扣吗?如,以机电专业为例,学生虽经历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但谈及其语文基础,只能说是吃的“夹生饭”,如果在教学模式上一味地向普高靠拢,难免会出现拔苗助长的笑话;但如果把能力任务落实到职高生职业素养所要求的高度,在能力训练方面围绕专业开展教学活动,以线路安装流程的解说等为主要内容,则效果大为改观。通过模拟演练,既强化了他们的写作基本功,又调动了其运用普通话交际的能力,还巩固了他们的汉字识记能力,锻炼了其信息提炼能力,最终激发出他们专业学习的热情。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职高生的语文能力专业化了,职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要落实好这一工作,必须以科学重组教材为前提。为此山区职业高中应加快配套校本教材开发的步伐,结合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编写自己的语文教学专业化校本教材,使之真正成为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和实现方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专业服务,使职校语文姓职而不姓普。

二 山区职高的语文教学应突出实用性

职业学校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成长起来的,职高语文教学与市场接轨将是必然。因此山区职高的语文教学就要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花大力气,突出实用性,把市场所要求的职高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加强训练,突出实践,从而使职高生具备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语文素质。

1.教材处理突出实用性

对职高生而言,多数为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薄弱,结合他们的就业方向,教师应树立知识语文、应用语文的教学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如对教材中的口语训练、实用文写作训练单元要增加训练课时数,扎实有成效地进行教学,且选题上要进行专业化、实用化处理,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对总结、计划、启事、海报、通知、请示、自荐信、条据、协议等深入职业生活的利用率高的实用文体写作和交际口语作为必备常识进行“扫盲”。对教材中的名家名篇更应引导学生去关注其人格魅力,重点落实在对常用字词的书写上,对文本所传达的精神的感悟、见解上,而不是将精力放在和学生一起对文本进行剖析上;且最好形成专题,有成果展示,而不是水过地皮湿地过教材。

2.教学方法突出实用性

职高生课堂“怠工”意味着教学的失败。职高语文教学应强化训练、突出实践:学生亲自动口、动手、动脑,在听、说、读、写方面行动起来,尽管“作品”会不尽如人意,但只有经过从“蛹”到“成虫”的蜕变,才能化“茧”成“蝶”。口语交际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难点,也是重点,教师不是按部就班地讲过一次就完事,而是要有反复锤炼的耐心。特别是口语交际,职高生要么因怕说不好而不敢说,要么语无伦次乱说,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制订训练计划、目标,由易到难逐个突破。如何先让学生树立开口说的自信心,通过读、诵活动强化普通话训练,以话题的形式开展说话活动,再到模拟交际,包括介绍、解说、导游等训练。学生只有在亲身体验中才能形成能力,实践多了便熟能生巧。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具备了,职高生的职场竞争底气也就足了。

3.教学评价突出实用性

教学评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对职高语文教学的评价笔者认为应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的评价模式,简化知识理论的考查,淡化分数的量化。笔者曾参考过这样的评价方法:总体分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阅读能力、口语交际、与专业有关的文体写作四块进行考查。考查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难易适度,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明确的导向作用。课外生活、职业素养高一、高二、高三分别占50%、70%、90%,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然,各个学校情况有别,评价方法也会因校而异;但实用性这个评价总原则不能变。

三 山区职高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无须讳言,提起职高生,多数人觉得他们很叛逆,其实是没有一个好的习惯操守:或者不守规矩,或者眼高手低,或者自卑,或者诚信度、责任心不够……致使他们的社会认可度不理想。语文教师在“育能”的同时也要“育好人”,注重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

1.走进文本,通过与大家对话,升华自我

选入职高语文课本的都是很有分量的文学典范,是真、善、美的精华。教师要吃透文本,深度挖掘这种精神文化资源,对职高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当好“灵魂的工程师”,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形成高尚的情趣、审美观,激发出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教学《项链》一课,教师要把主人翁诚实守信的优点和过分爱慕虚荣的弱点作为“养成教育”的题材,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进而内化为学生的一种精神力量,久而久之,职高生便会成为集众多优秀品格于一身的“大成者”。

2.走进生活,通过生活中的语文,完善自我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念,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鼓励他们感受时代改革的惊涛骇浪和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认识世界、认识人生,最终确立自我的奋斗目标。引导他们积极写自荐信、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等,创办简报、黑板报、手抄报等,参加书法比赛、国旗下的讲话、艺术节、运动会、学校模拟就业推荐会、模拟法庭、诗文朗诵赛、校园广播、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将课堂教学中的有关知识点、文本内容支撑点和现实生活体验、个体思考有机渗透和衔接,培养多方面的人文素养,完善自我。

山区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不是进行精英教育,它重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应立足职高生现状,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只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高中特色,体现能力为主导的思想,增强实用性,注重养成教育,在形成职高生综合职业素养上下工夫,才能找到它真正的归宿。

〔责任编辑:庞远燕〕

导游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导游业务》课程是高职旅游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核心技

能课程,也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必考课目,在对其进行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否有效将导游服务理论与导游实践工作融合起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

关键词:课程设计高职教育导游业务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及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家,《旅游法》(2013)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09)的出台,对旅游行业发展更将产生深远影响。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西安,依《西安市旅游发展规划》,到2020年,西安将建成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业成为全省战略性经济支柱产业。因此,本院导游人才的就业优势更加凸显,但同时也面临严峻考验。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定位 从旅游管理学科背景来看,培养方向主要是旅行社管理、景区管理和酒店管理。导游业务的学习对于旅行社导游、计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直接影响着景区景点的讲解质量,对酒店服务意识及能力素养的形成也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前修课程开设有《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旅游法规》等,学习《导游业务》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具体实施,也为后续学习《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 开设该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导游服务规范与程序,熟悉导游业务相关知识,具备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较好的沟通能力及组织能力。最终,使学生能够做好导游综合服务工作,接受一般旅游团队的带团任务,能处理带团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事故。

1.3 课程设计理念 在课程设计上,依据导游员岗位实际要求、国家导游员资格标准要求、职业教育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市场驱动、四业结合”的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校企共同调研导游岗位能力,共同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组建专兼教学团队承担教学任务,共同开发学习和工作场景合二为一的教学环境,坚持“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

1.4 课程资源 本课程所选用的校本教材是陕西省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导游业务》,该书是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陕西省)的指定教材,其知识结构由理论和实践两大篇构成,运用40学时进行讲授和操作。此外,还选用有关导游实训方面的辅助性教材及网络资源。实训基地有航空馆、碑林博物馆、西安天马国际旅行社等。

2 教學内容设计

2.1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基本采用采取三段式教学法的模式,即理论基础+情景模拟+全真操作三步走。基于应试和实际操作的需求,以导游真实工作情境为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以导游实际工作流程为脉络展开教学。按照旅行社聘用要求,将导游按接待对象的不同分成全陪导游、地陪导游、景区导游和海外领队四大类型,精选代表性景点,明确不同类型工作的重要环节,进行情境设计。

2.2 课程内容选取 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讨论和分析,按知识掌握的难易程度及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分为4大模块,即导游业务基础知识、导游实训、导游技能和业务常识,每个模块又分为具体的教学任务。以地陪导游服务的基本环节为载体,主要设计10种不同的学习情境,即接团、欢迎词、团队导游服务流程、景点讲解、送团、散客导游服务流程、旅游者个别要求的处理、常见问题和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导游员带团技巧、导游员讲解技能,再细分成阶段性的任务,如将地陪导游员的送团服务又分为送行前的服务、离店服务和送行服务3个环节。并将领队、全陪及景点讲解员的工作流程穿插其中。

3 教学实施

3.1 教学组织 通过创设情境安排任务,围绕4大基本工作环节:①通过任务引入带入情境,让学生接受任务;②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后,通过教师的讲授,掌握新知识;③通过一些实践训练,让学生学做合一;④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化教学目标。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基于给定的任务,通过教师的讲授、案例分析和启发,能更好地进行情境教学。学生体验角色扮演,与教师进行互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还可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学生积极性:①建立导游模拟实训室,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②开发制作课件,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与生动。③定期举办导游之星大赛、百科知识竞赛、即兴演讲比赛等技能比武活动,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

3.3 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上,突破传统的考试形式,将模拟导游讲解、现场导游讲解、课堂提问和作业习题成绩纳入考核范围。其最终成绩比例分配为:笔试答题40%、现场导游25%、模拟操作20%、出勤和作业10%、课堂提问5%。

总之,课程设计过程中要紧扣《导游业务》课程的实践操作性特点,采用学习任务 “立体化”设计,整合教学内容,创新课程范式。充分利用现有的校企资源,重点通过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结合考证及陕西省真实情况,明确每堂课的能力目标,实施“零距离”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董宪民等.导游业务[M].西安地图出版社,2012.

[2]张颖.《导游业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创新初探[J].网络财富,2009(15).

[3]赵爱华.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04,(10).

作者简介:

马骞(1985-),女,山西运城人,助教,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英语专业教师,研究方向:旅游服务、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

导游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导游员权益出现的问题表现在:旅行社内、外部及境外同行存在随意侵害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劳动报酬权、社会保障权难以得到保证。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维护重在措施落实到位,更在于建立健全导游人员利益表达机制。

关键词:导游人员;权益;措施和建议

由于历史、体制和自身等原因,我国导游员队伍建设出现许多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格格不入的矛盾和问题,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这些探索研究提出了许多提高导游人 员综合素质的建议和主张,对深入认识和理解当前导游市场大有帮助。综合治理当前导游市场痼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度挖掘矛盾和问题的根源,力求正本清源。虽然造成导游队伍建设矛盾和问题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在于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的长期缺位,在于职业利益表达方式严重缺失、维护权益渠道障碍不畅,致使导游人员许多合法利益无法真正得到维护和保证。

一、导游人员权益长期缺位的主要表现

1.旅行社企业内部肆意侵害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许可独占权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只有导游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方可持所订立的劳动合同或者登记证明材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具有特定语种语言能力的人员,虽未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旅行社需要聘请临时从事导游活动的,由旅行社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可以从事导游活动,而在旅行社实际经营管理中,出现其他人员随意侵害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比如:外联人员因外联旅游业务与旅游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服务,成为消费者熟悉、信任的对象,往往被消费者看成理想的陪同人员,旅行社企业也常常以陪同旅游团出行观光游览来奖励外联人员;计调等内勤人员常以到旅游目的地考察接待设施设备情况、签订业务合作协议等为由陪同旅游团旅游;实习生和旅游车司机也因陪同旅游团队可使旅行社节约开支成为侵占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的重要因素。

2.旅行社外部侵害导游人员工作岗位行政许可独占权现象随处可见

导游是一项“可进入快,见效明显”的职业,在旅游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两类。一是当地居民和旅游接待单位的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地缘优势,通过低导游服务费、绕过门票站等违法手段为旅游消费者提供向导服务;二是景区周围的“靓男俊女”盗用伴游陪游、游泳教练等名义进行“导游”工作,严重影响导游人员形象。

二、导游人员权益的维护

身处一线的导游人员既是旅行社的企业代言人,又是旅行社从业人员中的主

体。维护导游人员职业权益成为旅游业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维护导游人员职业权益

1.加强从业导游人员总量控制,实现导游服务市场多层次供求平衡

通过系统研究本地区和景点旅游接待规模及构成、旅行社企业整体经营情况、旅游淡旺季特点等方面内容,从总量上控制导游服务供给的过快增长;通过认真调研旅游者消费特点、关注行业焦点、社会热点和发展趋势,建设符合本地区和景点旅游发展需要的导游队伍建设;通过给予导游人员人文关怀、因材施教、营造中、高、特级导游人员涌现的良好社会氛围,实现导游服务市场多层次供求

的动态平衡。

2.实施旅行社等级标准与拥有导游队伍情况挂钩制度

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批准设立各类旅行社企业、旅行社分社和进行年度审查资格时设置导游队伍建设门槛,从制度上要求旅行社企业逐步建立并完善专职导游队伍建设,以适应开展旅游业务的市场需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单位评定旅行社企业百强等评强评优活动,也应该适度考虑该社导游队伍建设情况。

(二)健全导游人员权益机制建设

维护导游人员的合法权益,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为保障,以社会各界和媒体舆论支持为依托的维护导游人员合法权益的监督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导游人员职业利益表达机制建设。

1.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给予导游人员更多关怀

解决导游人员社会地位“边缘化”问题,政府是社会主导性力量。通过加强

劳动法制化建设,建立起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导游服务工作法规制度和标准,促进社会公正和劳动关系的和谐;替导游员排忧解难,维护其合法权益;着力研究旅行社企业新的治理结构,改革旅游企业用工制度、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建立由劳动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区域性矛盾争议调解组织,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矛盾争议调解体系和网络。

2.发挥导游代言人作用,承担旅游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

高、特级导游员和大型国际旅行社企业高水平固定导游人员是导游群体中的精英分子,其利益与导游群体利益密切相关,同时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专业权威性,对导游群体起着巨大的榜样和示范作用。高、特级导游员充当导游员群体代言人,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有利于影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政策的制定和逐步完善;可以提高旅游者对导游服务工作的认知程度,有利于营造鼓励导游员争

先争优的良好氛围。旅行社企业高水平固定导游人员维护导游人员团体合法权益,可以增强导游人员在旅行社企业的影响力,有利于实现导游员的公平管理;

保持与媒体等社会舆论界的深度接触,有利于纠正社会对导游员的歧视和偏见。

3.发挥媒体宣传报道作用,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一方面以电视、报刊、网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社会媒体要敢于揭露严重侵害导游人员职业合法权益的反面典型,反映导游人员的呼声,围绕旅游行业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展开探讨和评论;另一方面要大力表扬和宣传关心导游人员、保障导游人员职业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逐渐形成以维护导游

人员合法权益为荣、以侵害导游人员合法权益为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闫伟红.从导游相关法规看导游人员权益保护[M].贵州:贵州工业大学学

报,2007.

[2]成志湘.导游回扣的成因与对策[J].现代商业,2008(3).

导游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针对红河箐口旅游发展现状,分析红河箐口传统哈尼族服饰的特点,红河箐口旅游发展对哈尼族服饰影响的表现,提出了通过构建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对哈尼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对策。

关键词:红河箐口;哈尼族服饰;旅游影响

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主要集中在坝达、老虎嘴和多依树三大景区。箐口村位于坝达景区,它与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共有大约14 000多亩的梯田,景观神奇壮丽。2000年以前,元阳梯田还不被世人认知时,这里交通闭塞,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哈尼族生活方式。2002年,当地政府将箐口村打造哈尼民俗文化村,并与世博公司签订了五十年的旅游发展计划,进一步发展了箐口村及周边的旅游。2013年6月,在第三十七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箐口哈尼民俗村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距老县城(新街镇)8公里,“森林、水系、山寨、梯田”四素同构完整的生态系统共同滋养了这里优美、健康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丰富多彩的哈尼族服饰文化。

一、红河箐口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发展对箐口带来的经济影响显著

2000年,元阳县政府先后投资200万元建设箐口哈尼民俗村的旅游基础设施,铺设石板路,修建寨神林、水碓房 、水磨房、水碾房、小桥、图腾柱等,对哈尼族蘑菇房进行重新改造,并根据村民家离道路的远近由政府补贴费用,近的补贴5 000元、相对远的补贴8 000元,获得了当地村民的赞许。从2004年开始,为了保持村内的旅游环境清洁,村委会把全村分为四个组,每个组负责打扫一个月,通过当地村民参与旅游管理和发展的方式,合理利用了村民的空闲时间,增加了家庭经济收入。为了延长游客在箐口的停留时间,箐口村组织了村文艺队,由本村妇女利用晚上空闲时间排练,旅游旺季或应政府要求时参加演出,演员平时可以忙自己的农活。在不影响家庭主要劳动的前提下,既丰富了妇女的日常生活,还提高了妇女在家庭里的地位。许多村民参与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年轻人在世博公司从事旅游服务业,在村里开设农家乐,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方式开始转变,村民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二)旅游资源的整合度低

箐口村的旅游资源主要是哈尼族的民俗文化、梯田二个部分,由于地处偏僻,现还保持着哈尼族的典型房屋建筑——蘑菇房。箐口的资源价值禀赋较高,旅游发展基础薄弱,箐口村与周边村落的旅游发展呈现独立性,资源共享性较弱。如各村都有长街宴,但由于举办时间不一致,降低了景区内游客的共享和互送,难以形成口碑效应。缺少完整的旅游线路规划设计,文艺队只为本村表演,很多如宗教舞蹈、特色栽秧歌、情歌、放牛歌、采菜歌、叶吹曲、竹曲等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处于未开发状态,旅游者很难体验其文化魅力。现已开发的敬酒歌、棕扇舞、碗舞、乐舞等,由于没有统一的线路规划,旅游者即使到达箐口村,也不一定都可以参与,这大大降低了民俗文化与梯田文化互动的旅游资源品位。

(三)以观光旅游为主导

箐口民俗村近十四年来的旅游发展主要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者参与体验的旅游项目较少,旅游购物店只有两家外地人开的银器店,住宿和餐饮环境条件比较差,由于缺少导游服务,购物、美食和住宿的吸引力,多数旅游者常常早上观云海、梯田、村庄之后匆忙离开,单一的观光游停留时间短、旅游体验层次单一等因素制约了当地的旅游发展。

(四)村民参与旅游服务的人数少

箐口村从2002年2月至今,根据旅游发展的需求,不断改进和设立了文艺队、陈列馆管理员,环境卫生检查员等。2008 年,云南世博控股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与元阳政府为共同发展元阳的旅游出资8 700万元,箐口村由世博公司管理之后,箐口村的旅游进入了企业化管理阶段。全村200多户人家,有4人参加文艺队,4人参加村委会,1人负责卫生管理,1人负责门票,两名领路人,开设有4家农家乐,1个商品店,社区参与旅游服务的比例较低,大多数年轻人都会选择自主外出打工,全村参与旅游服务的人数不到10%。

二、传统哈尼族服饰的特点

(一)传统哈尼族服饰体现了哈尼族的宗教信仰

万亩梯田是哈尼族勤劳、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证明。哈尼族崇尚黑色,笃信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哈尼人的祖先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认为除了天上的日月星辰时时伴随着他们,大地万物也随着迁徙而变化。因此,在哈尼人的心灵里逐渐形成一个主宰万事万物、至高无上的天神形象,称为“摩咪始祖”。哈尼人认为“摩咪始祖”在抬头可见的天上,时时关注地上所有的人,掌握着万物命运,赐善良的人以幸福,降罪恶的人以灾难。所以哈尼服饰在黑色的底布上镶钉银泡花纹图案,代表黑色天幕上的日月星辰,显得华丽朴实。箐口哈尼族少女的鸡冠帽,就是用银泡装饰的,先用硬布剪成鸡冠帽形状,再用1 200多颗小银泡镶钉而成,它们代表了星星、月亮,是幸福、吉祥的象征。箐口小女孩带的帽子上一般会缝上方块圆形铜钱、姜、狗牙等作为饰物,哈尼人相信这样可以保护小孩远离鬼邪。

(二)传统的哈尼服饰可以识别着装人的地位和角色

服饰是人们的第一视点,箐口哈尼人过节日时,毕摩的服饰非常特别,在过祭龙时很容易进行身份识别。毕摩的服饰由土布黑色布料制成,毕摩头戴黑色包头,包头前面绣有彩色图案,腰寄花腰带,有别于其他村民的衣着。女装由头饰、短衣、裤子组成,平时的头发用方块巾包裹,遇到节日或要参加丧事时就会带上三角的帽子。日常生活中的男装是自制自染的青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和大裆裤,节日或参加丧事时配以包头。死者家属成员,需在出葬的倒数第二天,家族老人要带黑布的包头,年轻人和小孩要戴白色的包头,妇女需穿着“喷伙喷母”,打一把半开的伞,表达对死者的悼念。

(三)服饰的式样可以识别个体的年龄

哈尼族的服饰和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在不同的年龄段,服饰的式样搭配是不同的。5岁左右及以下的女孩一般都会带猫头鹰式帽,男童戴黑色土锅帽。12岁左右时女孩带黑色土布方块尾巴帽。结婚后,女性头上会绕上头发与毛线做成的假发一同编成发辫,外带三角帽,男的戴包头。中年以后的妇女一般都会穿上土布短卦,男的系花腰带。

三、箐口旅游发展对哈尼族服饰影响的表现

(一)服饰款式多样化

在箐口十多年来旅游发展的影响下,哈尼族服饰的款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硬土布变成了现在机制的滑布,大裤裆变成了小裤裆,大裤脚变成了小裤脚,日常着装的黑色短衣长袖和长裤变成各式及膝长裤配长衣、短袖短衣长裤,短袖短衣短裤。日常妇女着哈尼服饰,脚穿皮鞋,肩跨时尚挎包,男子里配一件白衬衫,款式多样化的哈尼服饰丰富了当地人的服饰文化,进一步体现其生活方式的潮流与时尚的同时也为旅游者带来了艺术化的审美感受,为旅游大众化语境下哈尼族服饰的现代化走向引发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二)服饰功能发生了变化

箐口村作为旅游景点以后,村民原有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被打破,旅游者到当地后所带来的文化与当地文化碰撞和融合。哈尼族服饰的实用功能逐渐向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转变。审美功能主要表现在颜色的搭配、布料的材质等主要吸引旅游者眼球的方面。娱乐功能主要表现在当地人在参与旅游服务以后,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特别是表演、逛街、探亲、访友、集会时都会穿上新衣。在箐口村口,出现了专门向旅游者租借哈尼族服饰的摊位,旅游者可以随意试穿拍照留念,合意的话也可以购买。

(三)服饰消费的文化附加值增加

箐口哈尼族服饰文化通过旅游发展以及旅游者对哈尼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迅速得到推广和传播,当地人感受到穿着哈尼族服饰的自豪感,意识到服饰要发展成产业才能更好地传播,哈尼族服饰的文化附加值进一步凸显。箐口旅游发展的外环境和当地人的认同共同为哈尼服饰文化向文化资本转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上箐口哈尼族的服饰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哈尼族服饰式样简单大方,易于穿戴,红河州民族博物馆里收藏的很多哈尼族服饰都来自箐口,这既体现了箐口哈尼族服饰的收藏价值,也对哈尼族服饰文化起到了较好的推广和宣传的作用。

(四)传统哈尼族服饰的制作手艺传承面临困难

传统的哈尼族服饰的布料主要以自制的土布为主,土布制作过程非常麻烦,通过洒空喔、洒空芯等程序,土布才能基本形成,然后再加上板蓝叶染色成靛蓝色,再用染色石粉染成黑色。这个技术,现在箐口20岁以下的女子基本上都不会了。传统上,女性是自家服饰制作的主要负责人,传统服饰的主要传承人都是女性。以前,箐口的哈尼女孩出嫁之前都要学会日常服饰的制作,体现女子的贤惠、聪明。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外出读书或工作,能穿本民族服饰的机会不多,加上村民参与当地旅游发展的人数较少,对于哈尼族服饰文化的保护意识较弱,导致传统哈尼族服饰的制作手艺制作和传承陷入困境。

(五)旅游发展促进了哈尼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

箐口村旅游发展以后,哈尼族服饰逐渐走向民间,镇里有几家酒店选择了哈尼族服饰作为工作服。路边,村头,不时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旅游者,身着哈尼族服饰,并购买民族挎包、配饰、布扎等手工艺品。随着旅游者的增多,对服饰的需求也随之增大,旅游者唤醒了当地人保护本民族传统服饰的文化自觉性。目前,箐口已有专门的哈尼族服饰制作商和供应商,通过机绣等现代化工艺手段、以及现代化管理运营手段加快了哈尼族服饰的生产、流通和营销的速度,比较迎合大众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哈尼服饰成为深受广大旅游者喜爱的旅游商品。

四、通过构建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哈尼族服饰保护和传承的对策

(一)增强箐口哈尼族保护本民族传统服饰的意识

箐口村现有4家农家乐,还没有完全选用哈尼族服饰作为工作服,应进一步挖掘哈尼族服饰的文化内涵,精心设计和制作专门用于旅游服务的哈尼族服饰,把旅游酒店和景区建成旅游者了解哈尼服饰文化的窗口、传播哈尼族服饰的阵地、箐口民俗文化风情旅游的名片。建议在箐口村从大门到村内的800米路旁设置哈尼服饰文化长廊,并有导游解说,让旅游者真正认识并了解哈尼族服饰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充分展现作为中国第45处世界遗产地和中国首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遗产梯田文化景观,辅之以哈尼族服饰之后,所体现出来的哈尼梯田风情服装在人与自然、视觉和生态上的高度和谐的美。

(二)多措并举,加强哈尼族服饰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和创新

加强哈尼服饰设计人才、手工艺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通过建设哈尼族服饰传承基地、哈尼族服饰协会的形式,保护传统的哈尼服饰制作手艺传承人。加强哈尼服饰的创新设计,并进一步拓宽产品类别。如可以设计儿童款的哈尼服饰,生活装、休闲装等不同的款式,以及各类配饰等。利用世界自然遗产梯田的知名度,设计梯田文化与哈尼服饰文化相结合的工艺品。以及很多融入了哈尼服饰文化的穿的、戴的、用的、挂的各类旅游商品。创新营销理念,全面借助互联网、微信平台,线上线下创新传统销售渠道,借助云南“桥头堡”战略和旅游二次创业的优势,在保持传统哈尼族服饰基本要素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客源国旅游者的喜好,发展和创新哈尼族服饰文化产业。

(三)加强对箐口哈尼族历史和服饰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和研究

应加大对服饰文化研究经费的投入,使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箐口哈尼族服饰文化助推箐口旅游业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哈尼民俗风情观光参与体验游氛围。挖掘箐口哈尼服饰文化中的历史记忆,借助民族口述史、考古资料、汉文史籍及语言分析,既对箐口哈尼服饰中的传统要素进行多重考证,也要关注箐口哈尼服饰文化的各种原生形态和衍生形态的不同发展类型,以及受到旅游发展的熏陶,经过文化重组的哈尼族服饰文化类型。对于这些箐口哈尼族服饰文化不同类型的研究,需要我们既重视哈尼服饰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也重视其内部因素,既看到传统的惯性,也注意到促成箐口哈尼服饰文化演变的多种内在的动力。

综上所述,箐口村旅游发展的同时,给哈尼族服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促进了哈尼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增强箐口哈尼族保护本民族传统服饰的意识、多措并举,加强哈尼族服饰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和创新、加大对服饰文化研究经费的投入,加强对哈尼族历史和哈尼服饰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有助于构建箐口良好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环境,促进哈尼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

[责任编辑 王玉妹]

导游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导游处于旅游接待的第一线,其服务质量的好坏是一次旅游成败的关键。从游客期望的角度,通过游客期望与导游感知的游客期望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购物点可靠、知识丰富可以回答游客提问、讲解生动等方面存在差距。针对以上差距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期望差距;导游服务质量;改进对策

1 服务质量期望差距的理论依据

美国服务营销学家Parasuraman A,Zeithaml V和Ber-ryLL构建的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认为,游客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不仅与他们经历的服务质量有关,还与游客对服务质量的预期有关。游客实际经历的服务质量符合或超过他们的预期时,他们感知的服务质量就好。反之亦然。导游作为旅行社服务质量标准的具体落实者,他们对游客服务质置预期的感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交付给游客体验服务质量的高低。因此,员工是否了解顾客的期望,能否按照游客的期望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将直接影响顾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评价。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设计

问卷内容从导游感知的游客服务质量期望、游客对服务质量期望两个方面进行设计。采用李克特量表形式,以五级制赋值。某分值越高表示旅游者(导游)认为某评价指标越重要或者对某评价指标越满意。

2.2 问卷调查实施、结果处理

为调查游客对导游服务质量的期望。笔者委托重庆市各旅行社导游,于2007年11月~2008年1月利用上团第一次接触游客的机会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68份,回收率为89.3%,其中有效问卷234份,有效率87.3%。

为了解导游感知的游客服务质量,2008年1月12日~14日,作者利用重庆市导游年检培训的机会,在课堂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8份,回收率92.7%,其中有效问卷261份。有效率93.9%。

本研究利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均值分析。

3 研究分析

从SPSS13.0数据统计结果来看。游客对“知识丰富可以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讲解生动”、“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熟悉旅游目的地、旅游景点”和“介绍的购物点可靠”期望较高,其均值介于4.5~4.7之间。

导游感知的游客服务质量期望在某种程度上接近游客需求。通过对服务指标“热情周到”、“仪容仪表得体”、“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和“尽力满足游客需求”等对比发现,两者的差距仅在0.04~0.32之间。

当然,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表1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反映。首先,导游对“旅游行程氛围好”的感知明显高于游客的期望,这说明导游带团过程中更注重移情性。其次,两者对“购物推荐”的可靠性存在明显的感知差异。这反映了游客对导游推荐的购物点缺乏信任感,但从另一侧面证实了游客具有强烈的购物需求,这一矛盾的心理值得我们深思。再次,游客期望在旅游过程中,导游不仅“讲解生动”、“善于和游客沟通”,而且对导游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熟悉旅游目的地”、“可以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以便获得更多的文化体验。这几项指标中,导游对游客期望的感知明显低于游客的期望。

4 改进对策

4.1 杜绝“购物回扣”,逐步提倡小费制度

要解决“购物回扣”问题,其前提是要保证导游应有的经济收入。旅行社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于本企业的优秀导游按月支付基本工资。其次,旅行社应根据团队性质支付带团津贴。最后,应积极倡导小费制度。欧美国家的旅行社,根据导游出团辛苦程度分别给导游和司机一定数额的小费,加之导游凭借优质服务赢得游客的肯定,从而获得的小费,两项相加已是一笔不小的收人。因此,导游根本不必费尽心思拉着游客频繁购物,而将主要精力专注于如何提高服务水平上。

4.2 加强导游培训,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导游培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①拓展知识面的培训。利用淡季进行相关培训,聘请该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项讲解,拓展导游的知识面,增加文化积淀;导游自身也应有意识的阅读相关书籍,沉淀充电。②提高服务技能的培训。通过业务经验交流会、优秀导游介绍会,导游大赛等形式。使导游的讲解能力、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与游客沟通交流的能力、调动现场氛围的能力有所提高。③根据形式发展的需要进行的专项导游培训。如现在流行的生态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新婚旅游、工业旅游等专项旅游形式,要求导游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因此可请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专门培训。

4.3 加强沟通与交流

导游在活动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与游客进行沟通,了解游客的要求和愿望,以便准确把握游客对服务质量的期望,不断调整自己的服务策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在出团前,导游应将游客的预期控制在一定的程度。比如提前将旅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游客做真实介绍和情况说明,给游客一定的心理缓冲,否则造成游客期望和实际经历值之间的较大差异。

4.4 适度授权

授权意味着给予员工解决服务问题以及根据顾客需要做出适当决策的权力。由于游客的需求不同,旅游突发事件难以预料,适度的授权,更能激励导游对游客需求、突发事件做出灵活反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消除游客的焦虑和不满。如出团之前,旅行社可预先支付导游一笔备用金,专门用于旅途突发事件的处理。实践证明,导游的现场解决问题,不仅能迅速安抚游客、平息愤怒,也能切实让游客感受到导游为维护其利益,确保服务质量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进而增强对导游的信任感和对旅行社的忠诚度。

上一篇:科学素养教育论文下一篇:基层农业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