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范文

2023-06-30

国学教案范文第1篇

姓名:王兴兰 性别:女 地区:青海省西宁市

邮编:811603 单位:田家寨小学 职务:教师

联系方式:13909716435

一 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 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 设计理念

1.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1 事中引发思考,激发学习情趣.结合拓展,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

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2. 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3. 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4. 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

2.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播放音频故事 [孟信卖牛] ) [说一说] 2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用心诵读.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五 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言真诚 戒 诈与妄

3

崇高 戒 刻薄语 秽污词

附:教学反思

一 拓展教材,使教学内容丰富立体

《弟子规》虽然是国学经典,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有事做,他们在上课时发言踊跃,积极表现,得到的知识和启迪也超越了原来的教材。

二 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能力,升华了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信这一部分内容的意思,理解了之后又设置了几个问题让他们学会活学活用,培养了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他们能很快说出原文意思,在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他们的积极和用心超出了我的想象,基本上能很完整地解决现实问题。

三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在准备这节拓展课时,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提高?这些问题促使我一遍遍地精研教材,查找相关资料,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不愿表现,参与面虽然广,但还不是全班。 2.上课时我还没有做到始终和孩子平等对话。

国学教案范文第2篇

姓名:王兴兰 性别:女 地区:青海省西宁市

邮编:811603 单位:田家寨小学 职务:教师

联系方式:13909716435

一 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 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 设计理念

1.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1 事中引发思考,激发学习情趣.结合拓展,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

四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2. 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3. 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4. 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

2.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播放音频故事 [孟信卖牛] ) [说一说] 2 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现在请同学们再次用心诵读.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五 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言真诚 戒 诈与妄

3

崇高 戒 刻薄语 秽污词

附:教学反思

一 拓展教材,使教学内容丰富立体

《弟子规》虽然是国学经典,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我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爱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有事做,他们在上课时发言踊跃,积极表现,得到的知识和启迪也超越了原来的教材。

二 层层递进,提高了学生能力,升华了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弟子规》信这一部分内容的意思,理解了之后又设置了几个问题让他们学会活学活用,培养了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课堂上,他们能很快说出原文意思,在解决实际问题环节,他们的积极和用心超出了我的想象,基本上能很完整地解决现实问题。

三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在准备这节拓展课时,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学活动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如何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提高?这些问题促使我一遍遍地精研教材,查找相关资料,自身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

四 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不愿表现,参与面虽然广,但还不是全班。 2.上课时我还没有做到始终和孩子平等对话。

国学教案范文第3篇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A、《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B、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

A、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B、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C、学生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怎样意思。,为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的这一环节做铺垫,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信的行为准则:出言—信为先~惟其是,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孟信卖牛] ——教师生动讲述 [说一说]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2] 点评:虽然孟信家里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用病牛去换粮食~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智慧。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 《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

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

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整理了以下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加以判断~并说出你的想法。

1、芳芳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她告诉老师丢家里了。, ,

2、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

3、冬冬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不及格~回家妈妈问他考试了没有~冬冬说没有考试。, ,

4、文文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乐乐让他帮忙买一盒铅笔~可文文却在公园里玩忘记了~没有买到铅笔。, ,

5、小明和小红约好星期六去图书馆~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小红临时要去看望奶奶~所以她打电话告诉小明取消约定。, ,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用心诵读~让《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南。配乐诵读: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信 亻 言

真诚 戒 诈与妄 崇高 戒 刻薄语 秽污词 尊重 帮助

国学教案范文第4篇

一.诵读内容:

1、《咏柳》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1、《咏柳》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二

一.诵读内容:

3、《咏柳》(曾巩)

4、《幼学琼林

(七)人事》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咏柳》(曾巩)。熟读《幼学琼林

(七)人事》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3、《咏柳》(曾巩)

4、《幼学琼林

(七)人事》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三

一.诵读内容:

5、《桃夭》(诗经)

6、《题都城南庄》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5、《桃夭》(诗经)

6、《题都城南庄》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四

一.诵读内容:

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

(八)饮食》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大林寺桃花》。熟读《幼学琼林

(八)饮食》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7、《大林寺桃花》8《幼学琼林

(八)饮食》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五

一.诵读内容:

9、《蜂》(唐*罗隐)

10、《观蚁》(北宋*杨万里)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9、《蜂》(唐*罗隐)

10、《观蚁》(北宋*杨万里)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六

一.诵读内容:

11、《蝉》(唐*李商隐)

12、《幼学琼林

(九)贫富》 二.教学目标:

1.会背《蝉》(唐*李商隐)。熟读《幼学琼林

(九)贫富》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11、《蝉》(唐*李商隐)

12、《幼学琼林

(九)贫富》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七

一.诵读内容:

13、《寄人》(唐*张泌)

14、《宿骆氏亭寄怀崔衮》 二.教学目标: 1.熟读会背这两首古诗 2.了解这两首古诗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13、《寄人》(唐*张泌)

14、《宿骆氏亭寄怀崔衮》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指导课教案八

一.诵读内容:

15、《夜雨寄北》 20《幼学琼林

(十)疾病死丧》 二.教学目标:

1.会背《夜雨寄北》。熟读《幼学琼林

(十)疾病死丧》 2.了解这两篇古文意思及出处。

3、激发学生朗读、背诵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熟读会背。 四.教学难点:理解与背诵。 五.指导过程: 1.谈话激趣(略)

1.明确诵读内容:

15、《夜雨寄北》 20《幼学琼林

(十)疾病死丧》 2.提出诵读的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有感情。

(2)读、想、交流古诗文意思及用处。

3.检查效果及指导:

(1)指名读并评议:正确、通顺、有感情。

(2)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3)朗读示范。 (4)学生自由读。 (5)抽查理解及用处。 (5)背诵:

六、课堂小结:(略) 国学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

2012-12-08 15:34:02|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用微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国学经典诵读《笠翁对韵》教案

梁水镇联合校 李玉华

教学目标 :

1、给孩子们扎下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使孩子们能够植根传统,把国学教育发扬光大,使孩子学习经典化、生活经典化、人生经典化。

2、让学生了解《笠翁对韵》的原文及大致文意。

3、熟练朗诵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涵,学写对仗春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课件出示了有水有轩的地方,老师讲解那个地方叫江心洲,后来叫鹦鹉洲,因为这个故事离我们很远了,都藏在地下了,课件跳动变为“地下文章鹦鹉洲”,同样方法,揭示了“空中事业麒麟阁”。

2、当孩子们理解这两句韵语时,接着继续讲解典故陈后主,隋炀帝,一个喜好音乐,一个喜好游玩,都不是好的君王。出示:“陈唱临春乐yue,隋歌清夜游。”老师出示以上四句后,让学生朗读,让学生猜猜他们各喜欢什么。

3、指出这些语句来自李渔《笠翁对韵》。引入今天的课题。

二、激发兴趣,品读韵诗

1、自读整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正音

麒麟阁 临春乐 隋 鹡对鸠

3、出示整首韵诗,“鱼对鸟,鹡ji对鸠jiu。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pi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齐读,感觉节奏感。

4、老师出示课件,有关鹡和鸠,翠馆和红楼的图案,让学生理解鹡和鸠都是鸟类,翠馆和红楼是建筑物,鱼对鸟,鱼和鸟都是动物,接着朗读,诵读。

5、这里压的是什么韵?学生——ou韵.老师继续问这首韵诗,哪个字最多——对。那么一个字对的有:(读)鱼对鸟,鹡对鸠;两个字对的有: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列辟对诸侯。五个字对的有: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七个字对的有: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十一个字对的有: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6、继续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背诵。

7、“七贤对三友,爱日对悲秋。”七贤,老师解释了七个爱写文章的人,三友,用课件(梅,竹,松)让学生自己练说。“虎类狗,蚁如牛。”好多同学按今天的眼光来分析,最后,由老师说出其中的典故。

8、在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后,从听觉的角度来引出“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播放马儿快跑的声音,学习“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用悠扬婉转的短笛声让学生学习“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9、韵诗不但有韵律美,还有节奏美,让我们拍着手,再来读一读。

10、我们一起背这首韵诗,老师出示填空题, 鱼对( ),鹡对( ),翠馆对( )。

七贤对( ),爱日对( )。 虎类( )蚁如( ),列辟对( )。 陈唱临春( )。隋歌清夜( )。

空中事业( ),地下文章( )。

三、拓展练习

1、出示课件,让学生组成对子

2、找对子

海内存知己— 路遥知马力—— 明月松间照— 生当作人杰— 白日依山尽—— 远看山有色—

四、总结

国学教案范文第5篇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课围绕“诚信”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凡出言~信为先~惟其是”的行为要求上看~这些要求体现出做人应讲信用,做到真诚待人的道德准则,“诈与妄~奚可焉~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这些要求来看~准则意在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讲文明~待人真诚的人。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故事《孟信卖牛》以生动的事例诠释“只有自己做到真诚守信~才会赢得众人的信任、尊重。”这一道德修养与道德智慧~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信”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处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块组合~分层推进。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教学四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成“借物”情境~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训练创造条件~再现教学情境化。引导学生反思生活~明理察失~增强行为规范意识~张扬教学生活化。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这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人说话要讲信用,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弟子规》第二十课~从古人的“信”的行为要求中~学学为人处事的真诚与智慧。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A、《弟子规》是古代韵文~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首先把韵文中不认识的字~找出来~看着注音读几篇后~再自行把韵文试读两遍。 B、集体朗读韵文~提出诵读要求:读书贵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诵读精神饱满~咬字吐音清晰。,教师相机引导,

2、轻重缓急~读出韵味

A、读文之美在于轻重缓急能入韵。再次播放音频~让学生找出诵读的停顿节奏~按韵文节奏读文。现在请同学们先试行打节奏。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B、读文贵有轻重缓急~根据诵读的需要~找出韵文中轻读与重读的字~按节奏读出韵文~,全班同学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C、学生集体诵读~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怎样意思。,为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的这一环节做铺垫, ,三,故事诠释~读文明意

1、释文结合~读文知意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通过刚才的几轮诵读~同学们对照韵文再读读译文~想想古人对待“信”是怎么要求的,,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信的行为准则:出言—信为先~惟其是,

2、故事引路~据文辨义

下面~我们一起听听孟信卖牛的故事~看看获得怎样的启示。 [孟信卖牛] ——教师生动讲述 [说一说]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贫穷的孟信为什么赢得大家的尊重,,诚实、守信,孟信的行为符合《弟子规》的哪些要求呢, [2] 点评:虽然孟信家里穷~经常连饭都吃不饱~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用病牛去换粮食~他的这种行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这种道德修养也是道德智慧。

3、情境插入~依理明义

看动画短片《男孩和金斧头的故事》

说一说:你认为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分别符合 《弟子规》中的哪句话, [议一议] 评析:老师根据学生的思考与辩论~相机引导~

[1]紧扣“信为先~惟其是”先自行思考~然后同桌交流~鼓励学生结合韵文要求~针对小男孩和邻居的行为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明义。,在人与人的交往

中~只有诚实守信~待人真诚~品质崇高~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2]紧扣“诈与妄~奚可焉”从邻居的贪婪~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邻居之所以失去别人的帮助~是因为他没有做到“信为先”~缺乏待人真诚的品质~为

了不再犯邻居的错误~谨记教导~我们再次集体朗读韵文。 ,四,生活介入~明理导行

1、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孟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明白自己的行为得失就是成功的开始。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事例来说一说~,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进行交流展示~在交流中引导学生真诚表达~恭敬待人~信守承诺。,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整理了以下几道题目~请同学们加以判断~并说出你的想法。

1、芳芳没做家庭作业~老师检查时~她告诉老师丢家里了。, ,

2、小亮踢球时~不小心把王奶奶家的玻璃打破了~他连忙向王奶奶承认错误~并且赔礼道歉。, ,

3、冬冬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不及格~回家妈妈问他考试了没有~冬冬说没有考试。, ,

4、文文和妈妈一起上街去~乐乐让他帮忙买一盒铅笔~可文文却在公园里玩忘记了~没有买到铅笔。, ,

5、小明和小红约好星期六去图书馆~可奶奶突然生病住院~小红临时要去看望奶奶~所以她打电话告诉小明取消约定。, , 评析:同学们说得真不错~我们要学习孟信和小男孩~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只有诚实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因此~我们再次朗读课文。

,五,升华题义~激励实践

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明的宝贵财富之一~我们不只是在课堂上诵读~更应在生活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努力实践~让我们成为传统文明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传承与发扬祖国的文明~在实践中成就自己的学业与德行。现在请同学们起立~再次用心诵读~让《弟子规》的行为准则成为我们的实践指南。配乐诵读:

五、板书设计 第二十课 信 亻 言

真诚 戒 诈与妄 崇高 戒 刻薄语 秽污词 尊重 帮助

上一篇:泥工教案下一篇:春节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