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19

综合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介入;融合;本土文化;美术教育

所谓介入与融合,即需要我们跨越学科门类,融汇贯通知识之间的逻辑问题,仔细探讨教育本身的属性。人类作为地球的主导生命体系,在满足物质需求之时,更是需要精神文明,而教育或许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载体。艾斯纳曾经指出,美术教育能够培养人的八项主要认知能力。1.帮助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关联;2.教育学生关注细节变化;3.使学生学会多元化解决问题;4.培养学生在行为过程中改变目标的变通能力;5.培养学生在没有规则的情况下发挥个人判断力的能力;6.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资源;7.培养学生在一定媒介材料限制下的表现能力;8.培养学生从美学角度观看外界的能力。由此可见美术教育的认知价值非常丰富。

普通美术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探索”分为三个层次,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美术与现实相联系。视觉文化渗透在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我们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局限于图像和新媒体的展示。下面我们通过文献分析研究提出问题,并探讨解决这种问题的途径。

中小学教育应该更多地展示图像背后的哲学道理,进行跨学科交流,相互学习借鉴,以使我们的美术课程更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在周春花副教授的《跨界与融通》一书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研究中,以全新的视角进行了阐述这一问题。这对于我们在校的研究生学习有重要借鉴作用,令人折服。周春花副教授做学术问题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广大学生学习的。这里提出了一个议题式美术教育,要知道我们的美术教育实际上就是视觉文化的一种,我们更多的是通过大量的图片,在课堂上反复地刺激学生,也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们的美术课堂更多地希望孩子快乐学习,美术作业能在课堂做完最好。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视觉文化也在不断丰富。首都师范大学的房斐的硕士论文《摄影摄像模块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张将摄影和美术课程相结合是可行的,这要求老师在上课之前自己对摄影知识一定要非常了解,以及安排课堂活动时也要注意到可操作性。在他的课堂中更多的是介入了新媒体的应用。在这篇硕士论文中几个案例非常好,如创意自拍照与语文学科相结合,通过法国数码艺术家对格罗索的艺术作品进行大胆创新,突出了获取图像这一重要特性等。创新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自己具体操作,并且进行改良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想思考。摄影摄像也是设计应用中一个及其重要的媒介,这样一方面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学生也学习到摄影知识。美术授课对象是青春期的学生,对自己极其自恋。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鸟笼逻辑,以A-L-M模式构建多重体验,体现的是美术鉴赏-生活-媒体艺术,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使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和条件。我们要仔细研究美术发展脉络,这其中不可避免涉及到对于经典名画的解读和赏析,我们对美术史要有所了解。其中也会提到公共艺术,将书本上浅显的二维图像体现在公共艺术之中,无形中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我们的教师不要怕介入,介入一种新的理念,新的形式,打破传统,只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就能做好教学分析和实际操作,统筹规划整堂课。要始终坚持视觉研究、摄影的技术、概念和实践,艺术和视觉文化的批判性分析,历史的及其他的历史背景研究,反思其价值及美学的探索,进行创造性的自我表达。以上这几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要我们规划好各自的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抓住课堂难点和重点。知识脉络间的衔接也要非常注意。

因为笔者学习的是工业设计专业,在这里多谈下工业设计和视觉文化的关系。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看,以功能性造型方式为中心的工业设计构建了人们日常生活关于产品的景观世界,产品视觉性成为一个最本质的概念。产品视觉性的表层结构指向产品可视化的外观,包括形状、色彩、质感等,既要体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也要体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工业设计的视觉转向预示着产品需要为视觉注入一些新的内容,视觉将成为“新感性”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与“新感性”共同来引领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我们要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们是不可分割,互为前提的。尹少淳先生,美术教育的内容不能无限地扩大,“一定要有分寸,不用将人家的东西也往自己的囊中扒……将属于音乐、戏剧、舞蹈的东西还给人家。”运用批判性理论和批判性教学法,学校美术教育需在以往“培养审美能力”这一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增强批判性视觉识读能力”的目标。同时掌握四种能力;第一,视觉感知能力;第二,视觉审美能力;第三,视觉解读能力;第四,视觉表达能力。

对于现如今归属感日渐消逝的现代人而言,对自身的本土文化了解的越来越少了。而对于一个生活在徽州文化中的笔者而言,也只是依稀记得童年的黟县的青砖灰瓦。对于外来文化,我们没有很好的防范意识,始终没有坚定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汤姆·安德森的《为生活而艺术》一书中,福莱德威尔逊的装置艺术以及重新构建历史故事一节,主要观念是人们可以发掘,公布并考察传统文化价值。我始终认为艺术馆,博物馆是学习中一个重要载体。每个省市都有博物馆,教师在导入课程时可以问学生,你认为本土的博物馆用途是什么,是谁决定博物馆展出的内容的,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标准来为艺术博物馆选择作品……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了本土文化,让学生对自身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应鼓励学生在博物馆时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如何把生活品和艺术品进行分类,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回到学校以集体的形式总结汇报。不要小看分组学习,这个是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体现。课堂作业形式一定要结合今天所参观的艺术品进行创作,不一定是装置艺术,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的作业形式我们可以是学校展览,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能力,要尝试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实际是对本土文化知识进行梳理系统的过程,我们要备好教案,以及预测在本堂课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提早做好准备。这其中重点是要有创造性,不断吸取视觉文化和新技术。我们必须准确定位,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文性,本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项瑰宝,我们结合新的历史背景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学生可以设计本土的名胜古迹旅游路线,或做一项户外体验式教学,总之,展示成果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游戏、演出、展览都是可以的。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我们身边的美术遗产问题,建筑艺术欣赏这一项也是极其空缺的,建筑作为一级学科,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也是极其重要的,但是对于这一模块所做的研究真的是大不如前。以海南的三月三节日,在昌江和琼中,我们完全可以做一个结合本土文化的高校课程开发,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有组织地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以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也是极好的,锻炼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在本土文化的讲授中,要能结合美学与哲学话题也是极好的。这样可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体系有更深入的了解。这方面我们的邻国做得非常好,他们上地理课,老师就真地带他们来到死火山口附近,让学生在户外真真切切地体验学习,我认为这是书本所不及的。我们也要逐步打破瓶颈,教学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课标对于本土文化是有一番解读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基,我们只有不断取其精华,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 周春花.跨界与融通——“基于议题式”美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

[2] [美]汤姆·安德森.为生活而艺术[M].马菁汝,刘楠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3]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李甲,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综合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综合版画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能力、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艺术素养、完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将综合版画应用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呢?本文结合各个小学的应用状况以及发展意义,对综合版画在小学教育中的教学策略如下。(1)在1、2年级开展探索性的综合版画教学模式;(2)在3、4年级开展独立自主与小组学习的综合版画教学模式;(3)在5、6年级开展竞争与合作的综合版画教学模式。

【关键词】综合版画;小学美术教育;应用

一、综合版画对小学生的发展意义

美术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教育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版画不同于音乐跟体育,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版画是一种需要在画版上进行实地创作的艺术,不像音乐跟体育的创作,版画在创作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构思,然后才能创作画稿。版画的教育功能跟素面、水墨画也是不同的,版画的制作过程需要小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尝试感受,每一步骤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构图、色彩等等,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学会什么是艺术的美,什么是艺术的丑,逐步受到艺术的熏陶。

小学教育中的版画跟小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也是非常相符的,在小学生的世界里,太阳不一定是圆的,天空也不一定是蓝的;在版画教育中,纸质版画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创作,纸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构图可以灵活运用、造型跟用色都可以大胆尝试,每一幅作品都可以反映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综合版画对小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版画创作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正好能满足小学生爱玩的天性,不但可以培养对绘画的创造力与对事物的表现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小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据研究表明,版画从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跟做事的条理性,因为一幅版画不是一两堂课可以完成的,需要小学生一堂课接一堂课耐心的完成版画的创作。总而言之,小学版画教学可以提高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小学版画教学的实施应该加强。

二、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状况

基于我国国情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大,我国小学美术的版画教育在城乡之间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自新课程标准颁发后,版画课程已经成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必修课程之一,版画课程的教学意义已经得到教育部门的认可,许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小学已经取得了效果,版画教学不仅成为了小学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校方主动积极的组织活动进行版画作品的交流。但是,对于部分不发达地区设备的不够完备、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高、家长的意识对版画不能进行理解、由于从小接受“应试教育”,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待提高等各种问题,很多学校综合版画教育的实施并不顺利,仅仅敷衍行事草草了事,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

三、综合版画在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策略

1.在1、2年级开展探索性的综合版画教学模式

1、2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事物的感知能力阶段,想象力丰富,性格活泼,版画的创作成果也多是他们通过想象力想象到的,有可能是没有存在的事物,联想思维多于视觉分析。综合1、2年级学生的特点,在1、2年级可以多多开展探索性的综合版画教学模式,采取让小学生动手动脑的拓印版画模式,加强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能力,在课堂最后几分钟,可以让小学生自己进行一个总结,谈谈自己学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摸到自己对作品的感觉。另外,由于小学生还不能确切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应该要创建好相关的教学情景,让各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散发不同角度去思考。

例如,在版画课上,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收集一些自己想拓印的事物,可以收集一些光滑的不光滑的物体,让学生去感受材料的性质然后说出自己的体会,比如蕾丝、硬币、杯子、瓷砖等等,然后准备好拓印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融入一些游戏来增加趣味性。总之,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去探索新事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问题,当他们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从思维上去引导他们,引导他们通过讨论与实践的方式方法解决,这样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在3、4年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综合版画教学模式

3、4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事物的认知也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学生已经跳出了1、2年级的圈子,视野也变得宽阔起来。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知道互帮互助,学习方面也变得更加独立于灵活,在绘画方面也从联想绘画转化成思想绘画,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会在绘画中表达出自己的意识。综合3、4年级的特点,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综合版画教学模式,采取吹塑板为载体的教学模式,即可以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助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播放一段与纸版画相关的视频,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让小组各个成员自己观察纸版画的制作过程,老师可以稍做讲解,最后,让小组成员以合作的方式制作版画,准备好材料进入绘画,在用牙签在吹塑板中勾勒出图形后让小组学员商量选择颜色去进行填涂,鉴于3、4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自己的想法,可能每位学生喜欢的颜色各不相同,创作过程中也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小矛盾,这时,教师应该在一旁进行指导团结合作的概念,到底填涂哪个颜色才有取得最好的效果。在版画的创作过程中其实也是一个自我想法与小组成员磨合的过程,这种合作方式能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在5、6年级开展独立自主的综合版画教学模式

5、6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知识的理解已经相对成熟,采取以木板为载体的综合版画教学模式,教师应该做的是对学生一些技巧与技能的指导,为学生传授一些经验,多给学生展示艺术才能的机会,发现问题才能让学生创造出更好地作品,推荐合适的中外名著绘画书籍,引导学生思考有深度的问题。另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版画的历史,展示一些著名的版画作品,开阔视野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版画的艺术气息,鼓励学生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复杂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创作,并且教师在一旁要给予指导,教师注意不要直接否定学生的想法,因个人的差异每个人的审美观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审美观。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简单的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对于有创新思维的作品,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对于稍逊色的作品,教师也应该鼓励其再接再厉。对于其他综合性活动,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方向性的指导,然后让其独立自主的完成,进一步提升对版画艺术的修养。

四、结语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部分学校在综合版画教学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为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做了良好的模范,但是由于受中国旧式教育思想的影响,版画教育仍需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学校也应该组织教师加强学习,提升版画的专业技能水平。拥有完善的设备跟专业的教学水平,综合版画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才能更加的顺利,才能给学生更加针对性的指导,进一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马秀芳.浅谈综合绘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09-10-14

[2]马书丽.浅谈综合绘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14

[3]柳权兰.发现自己总结不出来这本书到底学了什么[J].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10-09

综合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当前初中教育教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促使学生得以更好发展的基础与保障,而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在提升其综合能力及素质方面发挥具有重要的价值,因而需要促使学生有效进行综合性学习,而乡土民俗文化在这一方面可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及价值。基于此,文章主要对乡土民俗文化在初中生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实践进行分析,从而使乡土民俗文化的价值得以更好发挥,使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得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初中教学;综合性学习;乡土民俗文化;应用

一、 引言

在当前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对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而言,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属于重要目标,而促使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在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十分有利。就目前初中阶段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言,需要对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应用,而这些教学资源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就是乡土民俗文化,因而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及合理应用,以帮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综合性学习。

二、 初中生综合性学习概述

初中阶段在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属于十分重要的时期,其属于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延伸,也是高中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因而这一时期的学习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及成长发展有着关键的影响,在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中,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学习也就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由于目前新课程教学标准改革中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及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需要注重教学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就目前教学实践而言,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在这一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性学习,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单一学习的模式,即初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学习,并且对多个方面的知識进行学习,以实现学生总体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就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言,其实际上所针对的并不是某一特定学科的学习,而是学生的整体学习,更准确地说,综合性学习属于一种学习理念及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可以对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探讨,对于各种知识进行学习,其中不但包含理论课程知识,同时也包含实践内容。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具有更好的价值,在综合性学习得以实现的基础上,可促进学生对各种知识的有效学习及掌握,有利于学生对各个课程的更好探究,尤其当前社会上对人才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更好的注重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实行综合性学习,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成长及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由于在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中需要学生对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更好的学习,也就需要对各种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应用,乡土民俗文化作为特殊的教学资源可发挥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因而需要初中教师对于乡土民俗文化的价值充分把握,以便更好应用这一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综合性学习。

三、 乡土民俗文化在初中学生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价值及意义

在目前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乡土民俗文化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种资源,在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就目前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实践而言,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价值及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学生综合性学习中,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在目前初中教育教学阶段的学生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属于重要任务,也是必然需求,在保证具有较高的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够使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更好的参与。就目前初中学生综合性学习而言,通过将乡土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及学习资源,这些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十分有利,可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以保证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使学生实现更好发展。

其次,初中学生综合性学习中,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增强。就目前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言,一项关键任务及目标就是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以增强,从而实现学生整体能力及水平的有效提升,而乡土民俗文化的融合可使这一目标有效实现。对初中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言,其就是让学生对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综合修养,而乡土民俗文化的融入可使学生在学习初中课本知识的基础,对于课外知识也能够进行更好地学习,这样一来,也就可以保证学生学习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实现其整体知识水平的有效提升,使综合性学习的目的更好实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及要求。

最后,初中学生综合性学习中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在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不但需要学生学习各个方面的知识,实现学生知识水平的有效提升,并且还需要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有效提升,这也是学习综合性学习实施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初中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实际开展中,通过将乡土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可使在了解各种民俗知识的基础上,对于民俗文化更好的体会及把握,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也就可以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以有效提升,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得到满足,使学生实现更理想的发展,真正实现初中生综合性学习目标。

四、 初中生综合性学习中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策略及途径

依据上文所述,初中综合性学习中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因而需要对乡土民俗文化进行充分合理应用。具体而言,在初中生综合性学习中,对于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认识乡土民俗文化

在初中生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对于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而言,为能够得到比较满足的效果,首先就是需要对乡土民俗文化加强重视及充分认识,从而为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提供更好地支持及保障。作为初中阶段的教师,学生综合性学习中的相关要求需要加强认识,这样才能够为促使学生进行更好的综合性学习提供有效指导。同时,对于乡土民俗文化需要充分认识,把握乡土民俗文化的内涵,对于乡土民俗文化在促进学生综合性学习方面的价值及意义需要加强重视及认识,这样才能够积极应用乡土民俗文化促使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比如,泼水节、斗牛节,这些属于乡土民俗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并且具有丰富知识内涵及文化内涵,需要教师注重这些民俗文化的应用,以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实现综合性学习。

(二)选择适当的乡土民俗文化内容

就目前初中生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而言,对于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对乡土民族文化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使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内容基础。作为初中阶段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内容,对民俗文化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保证民俗文化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内容可以实现联系,使民俗文化内容的价值得以更好地发挥。另外,在选择民俗文化内容时,为能够更好满足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教师还应当注意乡土民族文化内容的丰富性,也就是说,教师应当选择各种不同的乡土民俗文化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对各种民俗文化进行更好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丰富,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实现提供更好地支持与保障。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可将春节贴春联、端午节赛龙舟以及清明节插柳条等各种民俗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帮助学生了解及掌握这些文化内容,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有效提升,保证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

(三)开展乡土民俗文化实践活动

对于初中学生综合性学习中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而言,为能够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有效开展乡土民俗文化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民俗文化加强体验及感受,有利于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掌握。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是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赛龙舟比赛,通过让学生参与赛龙舟比赛,可使学生对这一文化活动形式更好地了解及掌握,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并且通过参与这种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协作能力及动手能力均得以有效增强,这与学生综合性学习内容相符合,可使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得到满意的效果,进而实现学生更好的发展,也能够使乡土民俗文化价值更好的发挥。此外,初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乡土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实施对多样性文化的实践活动,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各个方面知识进行学习,实现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方面,对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教师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因而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实施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提供有效的基础与支持。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教师,在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方式及专业知识的同时,对于各种乡土民俗文化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在对这些文化知识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才能够使教师的文化素质及素养实现有效提升,从而也就可以更好地投入到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过程中,使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具有更好的师资支持与基础,最终可使乡土民俗文化的应用取得满意效果。

五、 结语

在当前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已经成为重要的任务及需求,也是实现学生更好发展的基础,因而需要使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得以有效实现,而乡土民俗文化在这一方面能发挥出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基于此,初中教师应当注重乡土民俗文化的有效应用,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乡土民俗文化实现更好的综合性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要求,使学生的整体水平及素质都可以得到有效发展,使初中阶段学生的教育培养需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蔺则月.将乡土民俗文化融入中学美术课堂中[J].中国农村教育,2020(8):124-125.

[2]田慧.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19(19):89-90.

[3]魏建军.初中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刍议[J].求知導刊,2019(28):48-49.

[4]温惠红.借力乡土民俗 培育学科素养[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10):61-63.

作者简介:

石玲中,浙江省诸暨市,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湄池初级中学。

综合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深化“改革”认识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要求教育评价体系必须从根本上发生改变,素质评价必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和能力发展过程,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二)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要通过改革学生评价的模式、内容和方式,打破“单一”唯分论的评价格局,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三)特殊地理区位的实际需要 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都较为复杂,学校留守儿童比例相当大,优秀学生与骨干教师外流现象突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寻找有力的突破口。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一条重要的路径。

二、实现“改革”探索

开县东华初级中学从2010年9月起,开始了“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扎实真干的步履。

(一)开发载体

1.学科课程的能力素养 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县东华初级中学开发了《心理健康教育读本》《运动改变人生》《艺术成就梦想》《科技改变生活》等十多种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作为课程体系的补充和完善。学校通过实施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导一练,分层达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推动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了学生学习行为及学习方式的改变。

2.常规管理的自律素养 构建以政教处为核心、职能部门为依托、学生干部为主体、师生全员参与的常规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科学制订《文明礼仪考核评定细则》,建立班级学生成长档案。通过制度调控和督导管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常规管理,做到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人人享受管理的成果,让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优势继续发扬,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形成“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成长”的常规管理文化。

3.爱国教育的思想素养 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办专题讲座,开展师生演讲、主题班会等教育活动;选定60首革命歌曲为学生必唱歌曲,每个期末对学生进行抽测考核;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利用升旗仪式开展国旗下宣誓、国文经典诵读、讲先辈革命故事等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人生理想。

4.礼仪教育的文明素养 探索文明礼仪教育的常态化管理,编印《文明礼仪教育读本》《感恩教育读本》等德育校本教材,编制《校园安全三字诀》《文明礼仪歌谣》在每个教室张贴,人人熟读成诵;将《三字诀》和《礼仪歌谣》编排成快板剧,作为重大节典活动的保留表演节目。通过学生会设立文明礼仪监督岗,对全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监督,并将其纳入学生个人评价、班级考核。

5.环境文化的内涵素养 师生动手自己创作,因地制宜地建立“文化长廊、艺术长廊、师生作品展览园”等展示平台;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班级文化、寝室文化建设,使教室、寝室、文化墙成为学生发展个性、展示特长的阵地;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手抄板等载体,引导学生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行动去创造美。

6.主题活动的综合素养 成立体育、美术、音乐、形体、科技创作、通讯报道等学生社团,各社团在指导教师组织下,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定期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教师指导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双周三课间和重大节日庆典等平台,展示学生自编的舞蹈、课本剧、艺术作品、科技作品等,每月末对各个社团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促进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实施评价

1.构建评价体系

依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中的六大基础性发展目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按照《重庆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出了《学生成长手册》,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记录表》《新学期,我的展望》《我的成长足迹(每周一记录、一督促、一检查)》《本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及教师评语》四个部分。

①《学生基本情况记录表》。除记录基本情况外,主要有我的爱好特长、我喜欢的格言、我的理想、我的偶像、我的困惑、新学期我的奋斗目标等项目。

②《新学期,我的展望》。包括三个项目:即上期我做得成功的方面(进步及改善之处)及经验,我做得不够的方面(求知做人做事存在的问题等)及教训,本期计划和寄语(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拟出本期最想做的事或者要通过自己努力达到的目标)。

③《我的成长足迹(每周一记录、一督促、一检查)》。包括12个项目:良好心态(3个二级指标)、严于律己(7个二级指标)、人际和谐(3个二级指标)、主动学习(4个二级指标)、课余生活(3个二级指标)、珍惜我健康(2个二级指标)、成功与收获、计划与执行、自我总体评价、需要努力的方面、组长评价、班主任评价。

④《本期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及教师评语》。核心部分为六个板块:道德素养(5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公民素养(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学习能力(3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交流合作与实践能力(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运动与健康(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审美与表现(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每个三级指标分为优、良、中三个等级,通过自我评价与同学评价得到。另有本期学业成绩报告单、本期荣誉记录、同学的祝愿、班主任评语、爸爸妈妈眼中的我、父母的祝愿、自我小结等项目。

2.规范评价程序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阶段。过程性评价以学期为单位,终结性评价为毕业综合素质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是学生自评互评。依据《学生成长手册》和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根据自己每周的表现和目标完成情况作出自我评价,成长小组内同学互评后给出等级和下周建议,在成长手册相关栏目中逐项登记。二是班委考核小组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班委考核小组以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履行班级责任情况为依据,对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结果逐一核对,推选当周优秀小组和个人,将考核评价结果交教师评价小组审核。三是教师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小组将班级考核评价结果统计表汇总,调阅《学生成长手册》的原始记录,对学生个人及班委的评价进行综合分析,参考任课教师的意见后评定等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语,报政教处登记备案。

终结性评价主要采用家长委员会监督下的学校评价委员会集体评价的方式:学生毕业时,学校评价委员会根据《重庆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规定及程序,参考学生每个学期的发展情况和评价结论,在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下,作出全面、客观、公正的终结评价,存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袋,录入规定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平台,报县教委相关部门审批认定。

3.严格评价管理

每位学生每期发放一本《学生成长手册》,探索多级评价管理。采用以学生自评互评为基础、班级评价为主体、教师评价为依据、家长建议为补充、学校评价为主导的评价方式,分班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将每学期的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学生毕业时综合素质评价的直接依据,报学校评价委员会审核认定后,填写《重庆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

(三)初显评价成效

通过三年的“改革”评价实践,我们初步获取了三个成效。

1.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尘不染的校园环境、个性飞扬的班级文化、富有特色的寝室文化、彬彬有礼的微笑面容就是佐证;自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以来,学生获县级以上各种奖励明显增多,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逐年攀升,考入重点中学的艺体特长生每年大幅度增加。

2.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效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变“讲”为“导”已成教学的主流行走方式,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了,主题教育更加丰富了,社团活动更加活跃了,教师在各级各类赛事中获奖的频率更高了,等次也更高了。

3.促进了学校的良性发展

通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学校的管理已经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迈进,学校先后获得“重庆市平安校园”“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文明礼仪示范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课改实验先进学校”“初中教育工作考核二等奖”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三、强化“改革”反思

(一)评价目的要更致力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要通过创造条件、营造氛围、搭建平台,组织和开展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发展特长;通过素质评价促进学生提升道德素养和实践能力,实现“健康成长、人人发展”的育人目标。

(二)评价思路要更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特长为出发点,以指导、赏识、激励、表彰为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以促进学生的主动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评价重心要更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

在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健康、文明素养、体质发展、人际交往、主动学习、特长发展等方面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四)评价方式要更注重自我描述与师生互评

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要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真实再现,又要做到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既要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有效调动学生的自评、互评的积极性,又要重视学校、部门、教师的正确引领。

(五)评价要求需更强调常态化、规范化

要建立综合素质分层评价体系,学校评价委员会宏观把握全体学生的发展评价工作;教师评价小组具体指导、督促班级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班委考核小组负责组织本班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工作;家长委员会负责对教师考核小组和学校评价委员会的工作监督,确保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确保评价工作的稳步推进。

综合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教学质量 教师素质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英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的高科技经济时代、信息时代、智力和人才竞争的时代,对英语人才不仅需求数量大,对各类人才的英语知识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年1月30日,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要求》)。正式拉开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序幕。

《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性质作了如下描述: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大学英语新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与旧大纲“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2]相比,《要求》突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中的“听说能力”。

教师是决定改革方案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大学英语的改革离不开高素质的大学英语师资。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师的敬业精神、业务素质、科研能力、计算机及网络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因为任何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是由教师实施。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笔者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问题

1. 师资短缺影响教学水平。 目前,由于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造成英语师资严重匮乏,大学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严重失。现有师资素质亦不容乐观,已经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育形势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老教师逐渐退休,青年教师占据了主导地位,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力大都是毕业10年左右的教师群体,教学能力与经验相对不足。而由于受经济、环境、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学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的英语教师不愿意从事大学英语教学,这势必对目前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产生冲击。

2.繁重的工作量影响教学质量与科研。大学英语教师工作量普遍过大,一般一个英语教师每周都有16节课,甚至多20以上,教师精力有限,教学质量势必很难保证。常年超负荷的教学任务使教学一线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机会进行教学研究、出外进修、参加学术会议等,从而影响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也无法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谈不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造成教师知识老化、业务水平退化。

3.教法陈旧影响教学效果。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大学英语教师忙于日常课堂教学,无暇反思教学过程和学习外语教育理论,更无暇顾及学历层次的提升、知识结构的完善、科研能力的发展。对教学环节的把握、教案讲稿的整理、教材的处理、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在教学中以教代学、一言堂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发挥自身的潜力,主动介入到学习过程。部分教师存在知识面窄,结构单一,知识老化、倒退等问题,大学英语教师中还有很多人是本科学历,他们在理论知识、科研方面与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教师仍有一定的差距。

4.学历层次偏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教师质量问题。英语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教师质量、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西方国家大学的师资学历结构是一个“倒三角”,即多数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早在1973年,美国大学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就已占教师总数的40.9%,拥有硕士学位的占44.9%,两项加在一起达到教师总数的85.8%。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教师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就高达95%,并且其中多数拥有博士学位。我国教育部2000年底统计,在我国高校的46.3万名教师中,教授和副教授仅占32.4%,英语教师中博士、硕士所占比例更小。夏纪梅女士在2000年和2001年先后三期三地(北京、上海、大连)全国大学英语教师著期研修班中,调查了来自全国约600所高校,大部分是骨干教师的学员,回收有效问卷476份,被调查的教师中硕士学历者仅占22.9%,本科学历者占52.5%,参加过助教进修班或研究生课程班者占24.6%。另据她的调查反馈,没有出国进修过的人占84%;没有参加过国外外语教学研讨会的人也是84%;没有参加过国内外语教学研讨会或进修的人占30-40%。以上信息表明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中,本科学历和讲师及以下职称占了大多数。

从外因来看,解决问题的出路无外乎各校,首先增加大学英语教师编制,缩小师生比例,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使他们有机会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学习外语教育理论,提升学历层次、完善知识结构、发展科研能力。其次加强师资培训力度,走出去或请进来,使教师有机会更新教学观念,学习新的教学方法,获得必备的大学英语教师技能。从内因来看,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素质的高低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和影响,积极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大学英语教师自身如何迎接教学改革

作为《要求》执行者的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先受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率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顺应大学英语改革的形势。

1. 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观念,具备高尚的师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习者影响深远。“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会渗透于他的整个教育过程,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与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相比,教学工作无疑是繁重、枯燥、单调。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教书育人、以身作则、谨言慎行、为人师表。教师的工作是在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中进行的,因此教师还应具有学而不厌、刻苦钻研、不断进取的精神,力争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教师劳动特点是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统一,教师自身形象对学生的发展有强烈的示范性与感染性。教师的仪表、工作作风、言谈举止和良好习惯,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化,教育魅力源于做人的楷模。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

2.培养较高的业务素质。(1)扎实的英语专业基本功,较高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随着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他不仅要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而且必须具备高超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即娴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要搞好英语教学工作,必须加强英语学习,练就扎实的英语专业基本功。

首先必须牢固地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包括了解英语的历史变迁、现状及未来的趋势,掌握英语的语音、语法、词汇、篇章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向学生传授正确的英语专业知识,准确地为学生解惑,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唯有如此,在英语专业上有较深的造诣和运用自如的英语驾驭能力,教师才能从容组织好教学。

(2)过硬的中文语言知识。良好的汉语语言知识是教好英语的基础,而且汉语还制约着英语学习。俞理明指出“在学习外语时我们不应该也不能把目标语和母语隔绝开来”[3]。“Cummins在参考了许多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第一语言有助于加快第二语言认知和学习技能的习得速度”[3]。学好中文可以使大学英语教师积极利用中文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促进英语习得,把负迁移影响作为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训练和掌握。扎实的汉语基本功有益于英语教学,大学英语教师应该首先精通汉语。

(3)广博的西方文化知识。语言反映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语言的底蕴。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的使用离不开社会环境。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掌握丰富的西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并将文化渗透到语言教学中。英语中的很多成语、典故和谚语都与它们的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掌握英美国家的社会、自然、历史、文学、风俗人情以及人生哲理方而的知识,熟读一些名家们的经典著作,英语教师还应熟读《圣经》、希腊和罗马神话。在外来文化中,对英语影响最深远的莫过于《圣经》、希腊和罗马神话,它们中的一些传说和故事被广泛使用在许多英美作家的作品中,甚至在人们的日常语言都留下了痕迹。

(4)较高的大学英语教学理论水平。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理论,具备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学理论,以指导英语教学实践。必须懂得高等教育学、大学生心理学,以提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能力。教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师需要潜心钻研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优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师还需懂得英语学习策略,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要求》指出,这次教学改革成功的标志之一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1]当前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很流行的“过程启发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于实现这一目标有很大的帮助。作为大学英语教师,还应熟悉外语教学法的不同流派及其教学模式,了解外语各种教学法知识。外语教学史上曾有过许多种教学流派,如翻译法、直接法、暗示法、听说法、沉默法、交际法等。大学英语教师应了解这些外语教学法的产生背景、各自特点及优劣之处,因时因地因人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理论方法,扬长避短、博采众长,充实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和完善教学技能,摸索适合自己所教学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5)广泛的其他学科知识。目前,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广泛,知识面涉及到政治、军事、经济、历史、地理、数学、物理、计算机网络和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对相应的知识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有可能进行任务型教学,使学生既学英语又学到有关知识和文化,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锻炼较强的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自觉掌握英语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种重要素质。教学和科研是大学英语教师的两大任务。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就在于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较高的业务素质必须结合教学实践从事科研工作,努力向科研型教师发展。人才的培养,既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因为教学任务繁重,无暇进行教学研究,知识与教法得不到更新,技能得不到完善,也总结不出自己的教学经验,致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是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的一项基本的素质。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具有以丰厚的科学文化知识积淀为底蕴的历史传承性与稳定性,但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语用学理论与教学理论是处在不断发展之中的。因此,一个投身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人,应该不断地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科研中求创新,确定全新教育理念,更好地为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服务。合理的知识结构对提高科研能力尤其重要。除了以上“培养较高的业务素质”中提到的学科文化知识以外,大学英语教师还必须具备统计学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足够的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实证或推翻某种理论上的假设。只有用大量、系统的事实说话,读者才能心悦诚服。这样的实证性文章才容易被各种学术刊物接受发表。

4.掌握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各高校已普遍拥有计算机网络,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这就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多媒体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丰富了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的意识,具备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于教学的能力。把CAI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创设语言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当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强化科技意识,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还给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无限多的资源。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节课板书和讲解的时间花去了大半,授课的信息少。多媒体教学使老师采用优秀的课件,图、文、声情并茂,把枯燥的语言知识,通过生动的课件、闪烁形式展示给大家,为学生创造形象生动、有趣,地道的英语环境,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接受及模仿,从而使学习的效率大幅度提高。此外,在多媒体的运用下,欣赏英语歌曲、英语电影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学到地道的英语。

此外,较高的信息素养对科研工作亦十分必要。“信息素养”,这个名词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 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将信息素养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知道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我们今大所说的信息素养是基于从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和组织信息的能力应用。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等方面的能力。[4]

综上所述,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时代的需要、社会的推动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外因,而在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每个教学班级和学生身上,大学英语教师是改革的主体和内在内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改革方案实施效果。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自己对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所肩负的责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俞理明.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79

[4]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10:334.

[5]刘维龙,赵玲琴.论大学英语教师的素养[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Z2):64.

A Brief Analysis of Qualitie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Li Guang-yi

上一篇:作业管理论文下一篇:作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