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调查报告范文

2023-06-15

文献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阅读文献时,先阅读摘要、引言的最后部分、结论,因为这几部分都是作者大致介绍自己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在最后结论部分有些也是和摘要中的字句是重合的。这几部分一般都比较短,花的时间也很短,但可以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轮廓,为自己进一步读正文打下基础,哪些应该重点读,哪些应该了解,自己心中有数!如果文章提到的结论,我已经很清楚就不必再读下去了,若对其结论有疑问就要继续读它的分析与讨论这部分,这是一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应借助实验结果中的图表来帮助理解(注:看那些图和表格,图和表是文章最最精华的地方,图表能看懂,文章就差不多了。不能看懂图片的话,就再回过头来看文章中与图片对应的文字和说明)。自己先把图表看清楚,想想该怎么分析,然后再去看作者的分析与讨论,相信会更容易理解。一般来说,一篇文章中的实验材料与方法这部分是没有必要看的(注:一般只需大体上了解作者采用的何种实验方法,以及作者所具备的实验条件,除非你也想采用类似的方法),我们主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得出的图表来帮助我们理解后面的分析与讨论那部分即可。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如果觉得该论文确实有价值,就返回去通篇精读。读论文时要牢记一个问题,“我应该如何利用该论文?”“真的像作者宣称的那样么?”“如果……会发生什么?”。理解论文得到了什么结论并不等同于理解了该论文。理解论文,就要了解论文的目的,作者所作的选择(很多都是隐含的),假设和形式化是否可行,论文指出了怎样的方向,论文所涉及领域都有哪些问题,作者的研究中持续出现的难点模式是什么,论文所表达的策略观点是什么,诸如此类。

最后是阅读参考文献,顺藤摸瓜,找出该领域相关的重点文献,有助于自己系统的、集中的阅读文献。

另外,我觉得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养成下列习惯:

1、做好标记与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文章中提到的一些有用信息一定要记录到自己的文档,一方面便于温故知新,一方面可以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

2、注重总结:读完一篇文献后,要写一个小总结.把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难点、创新点等用简短的话描述出来,然后把文章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手段以及最后的得到的结果也分析一下,用自己的话总结,最后把自己的想法,以及值得自己借鉴地方,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来,那么这篇文章才算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做这些工作有很大的好处,一是提升自己的总结概括和写作能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你就会不知不觉得到提高,另外一个好处是积累,有了这些文字性积累,以后你自己写文章,写论文就会很方便的。

3、有效的管理下载的文献:对于下载的文献,要充分利用软件(如ENDNOTE等)对其进行管理,可以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志按时间先后的专门分类。哪些需要仔细阅读并保存,哪些用处不大,待删除,哪些需要阅读却尚未阅读等等。以后想到时,还能及时找到。

文献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摘要:英语学习中,词汇因为语篇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其丰富的意义,而语篇必须通过词汇的组合才能表达完整的思想内容。基于语篇意识的词汇教学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本文结合各类有关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的文章或期刊,分析了词汇教学与语篇教学的联系,并提供如何在语篇情境下进行词汇教学的指导。 关键词:词汇教学 语篇 小学英语

引言:自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在教学理念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由单一的语言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变为语言知识与技能并重;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转变。这些变化对词汇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朝着有趣、多样、实效的方向发展。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也反映了上述变化,体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1、 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篇是指具有独立或完整情景的、表达完整意义且具有一定语义功能的篇章内容。语篇在形式上可以是短文(包括小故事等),也可以是书信、连环画。语篇既能体现语言功能, 又反映了语言技能的要求。目前, 国内的一些小学英语教材往往采用语篇作为语言输人的主要形式。语篇能够确定语言运用的场景和具体的语境,体现语言的表意功能,同时又反映了语言成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可以作为词汇教学的背景。如果割裂语篇与词汇教学之间的联系就会出现问题。例如〔教学片段 〕热身活动之后授课教师出示快餐店的图片。

授课教师采用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等方式,让学生重复朗读上述词组8次,然后用同样方式教学其它词 汇,如cold milk,hot soup等。

授课教师把食物卡片分给学生,并带领学生练习所学句型。经过一段时间的操练后,授课教师出示一幅以鸟巢为背景的奥运村餐厅的图片。

学生分成小组练习新学的单词和句型。

以上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教材中第一课时是一则连环画小故事。该教学片段是在语篇学习之后进行的词汇专项学习,授课教师注意安排语篇意义与语言形式的教学顺序,体现了学词汇、用词汇的思路,在词汇的呈现与运用环节也创设了情景。但是,结合教材前一课的语篇来分析该教学片段就不难发现,授课教师在实施词汇教学时存在下列问题:

1、词汇教学未能体现在前一课时基础上的自然递进,没有体现与语言输人材料的联系;

2、词汇的语用功能体现不明确,词汇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3、词汇教学缺乏层次,教学要求、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

4、缺乏对词汇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培养与指导;

5、教师是词汇的选择者和句型的供给者,要为学生主动、积极运用词 汇提供服务,但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2、 基于语篇的词汇教学

交际法等现代教学理念把意义当作学习的推动力,提倡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思路即从语篇的整体意义人手,进而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词汇、句型及结构等。因此,语篇成为词汇、句型等专项学习的前提,对具体语言成分和现象的学习都应围绕语篇展开。语篇的学习应首先关注对意义的理解,然后再对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进行专项学习或训练。在教学程序上两者有先后关系,不能相互交叉或混淆。在讨论阅读教学过程时建议词汇学习等活动应放在后续活动中进行。

在语篇学习之后安排词汇的专项学习,能有效避免边学习语篇边处理词汇时输人负担过重、信息处理不畅的问题。在本文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将词汇教学放在第二课时,学生在前一课时先学习故事内容,在本课时再集中学习故事中出现的主要词汇以及相关的话题词汇。这种基于语篇的词汇教学方式是整体语言教学理念的反映,也符合人们从意义到形式的交际习惯。

当然,将词汇处理提到语篇之前进行也可以,但需遵循以下原则在语篇学习之前处理词汇的目的是激活学生相关知识背景和生活经历,因而只需选择与语篇话题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个别主要词汇,为理解语篇的意义作准备。此阶段的词汇教学一般不安排大量的示范或跟读练习。

3、 词汇教学与语篇教学的联系

对语言意义和语言形式的学习在教学程序上有先后顺序,这并不 意味着词汇教学应完全抛开语篇而独立进行。词汇教学与语篇学习有内在联系,这是因为在语篇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在语境中理解了词汇的意义,体验了词汇的用法,初步接触了应学词汇,而且语篇本身包括人物、情景和情节等信息,为词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和语言运用场景,使词汇之间通过语篇发生联系,形成话题词汇。如果把词汇从语篇中孤立出来,割裂了语言情景、语义功能和词汇运用等,就容易使教师只看到词汇本身,导致在教学中过度使用重复、跟读、模仿和背诵等方法。

在上文的教学片段中,授课教师虽然意识到情景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但却没有从复习语篇人手,这是教师不得不创设新的语言情景的主要原因。但是,有些教师设计和呈现新情景不到位,对语言功能的处理采用“告诉”式的方法,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上文教学片段中师生的以下对话就能说明这一问题。

学生既要理解新的场景和教师的话语,还要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面对教师的提问虽然学生都回答“ok”,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理解了句型的意义和功能。在后续的练习中始终是教师提问,学生 配合提供词汇卡片,这也说明了问题的所在。

根据以上对语篇和词汇关系的分析,可以建议对该教学片段作如下调整:

这样,前一课学习的故事内容就成为本课时词汇学习的主要语言情景。教师引导学生在回忆故事的基础上复习、归纳和学习词汇,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教师创设的奥运餐厅情景改为课堂教学的最后活动,可用作词汇扩展练习。

4、 如何在语篇情境下进行词汇教学

词汇是构成语句的细胞,是构成语篇的基本元素,它就像一块块神通广大的积木,通过灵活而神奇的组合多样而奇妙的变换奇迹般地构成了内容多元、风格各异的语篇;语篇也是词汇教学最直接的沃土,是词汇教学最具活力的源泉,它能够有效地降低词汇教学的单一性,创造易于理解的语境,丰富词汇的内涵&因此,笔者以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小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与认知水平较低的情况,以及他们缺乏独立的抽象意识与概括能力的思维特征,秉承“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理念,在语篇中渗透词汇教学,寻找词汇教学的亮点,引导他们在用的过程中学,在学的过程中尝试用,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感知能力与驾驭水平,实现词汇与语篇的融会贯通&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这里从词汇导出、任务操练与开放实践三个层面入手,就如何在语篇这片沃土中大刀阔斧地开展词汇教学。 4.

1、寻风觅影,从语篇中导出

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与旺盛的好奇心,在学习中,他们喜欢寻风觅影,有一双发现问题寻找知识的慧眼。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不妨以贴近生活的语篇情境,以生动有趣的语篇内容,丰富多彩的语篇活动,“先发制人”,导出文本中的新单词,揪出语篇中的关键词,将刻意、乏味的单词呈现变得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这样的词汇导出方式,让语篇与词汇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更启发学生以发现的眼光去阅读语篇,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词汇,实现词汇学习与语篇学习的双赢。

备课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1 In class》这单元时,考虑到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情境以课堂生活为背景,是学生非常熟悉并正在感受的学校生活情境,容易激发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调动他们语言交际的积极性。因此,在新词汇导入教学中,可以尝试以文本为依托,以课堂为平台,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仔细倾听文本的音频,并在听的过程中尝试把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的单词圈出来,做到“只听不跟读,动笔找不懂”在这个环节后,笔者鼓励学生举手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如有一名学生提出,不认识window这个单词,可以把这个单词写到黑板上,但不急着去讲解,而是把问题反抛给班级其他学生,问: 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难题呢? 这个时候,班级的智多星便及时地冒了出来,举手解答了这个单词的读音及意思,在学生解答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文本语境,让学生操练了“open the window”这个重点句型。通过这种“阅读找不懂,举手共解决”的词汇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新授单词的自觉关注,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通过相应的语境,尝试猜测单词的意义,对于培养学生词汇的感知与理解能力及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4.2、创设任务,在语篇中操练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学模式,它有着开放性与灵活性兼备的教学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着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实际的词汇教学中,可以尝试以语篇为阵地,依托语篇丰富的活动元素,为学生们创设具有创造性、开放性的词汇学习任务,让他们以语篇为腹地,完成这些任务,如短文填空’看图猜词汇’短文连线等,使得他们在语篇活动中获得更多词汇练习的机会与平台,充分发挥语篇在词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4.

3、开放实践,从创编处开始

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词汇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以为,教师不妨以实践活动为契机,以内容多元、语言风趣的语篇为词汇教学的试剑石,在实践活动中渗透语篇意识,提高学生对语篇的整体把握能力,让词汇实践活动更具魅力。因此,在词汇活动中,笔者以主题为引线,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词汇与句型,结合生活实际及所学知识,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语篇内容进行创造性编写。

5、总结

词汇是语篇的中流砥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抓住这个契机,以语篇为阵地,以语篇为源泉,在语篇中渗透并发展词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以词汇操练为能力目标的语篇活动,并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篇活动中寻找词汇学习的乐趣,体验词汇探究的快乐,收获语言创造的成就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词汇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他们自主学习与探究词汇的水平。

参考文献:

1、Farrell.S&Thomas.C 2007.Planning Lessons for a Reading Class .Beijin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Nation,P.2007.Managing Vocabulary Learning.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

3、Richards,J.C.2007.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oday .Beijing.People’S Education Press.

4、北师大出版社.200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四年级下册(供三年级起始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曹伟华.2007.小学生英语词汇记忆策略[I].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5):1卜13.

6、程晓堂.2003.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英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程晓堂,王建平.2007.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意义和方法[I].福建教育(小学版),(7):112-113.

8、黄芳.2007.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四个环节I1].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5):14-15.

9、黄华瑛,鲍宗武.2009.小学英语词汇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I].现代中小学教育,(1):39-42.

10、刘爱花.2007.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反思[I].小学教学设计,(10):34-36.

11、外研社.2003.剑桥小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2、王蓉.2006.小学高年级英语词汇发散性思维训练[1].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11):14-16.

13、王雪梅.2007.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I].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3):26-28.

文献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班级_________总 成 绩______________ 说明及要求:

1、本报告中的题录格式书写要求:第一作者、文献标题、文献出处(刊名、 年、卷期、起止页码),参照以下格式:

Morse SP. Factors in the emerg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 Emerg Infect Dis 1995; 53(2): 117-21

2、检出篇(条)数指按检索词或检索式实际检出的篇数,而非经人工筛选的切题篇数。列出题录可经人工筛选出最切题的。

3、检索步骤描述包括检索词、字段限定、检索途径(简单或高级检索等)及因检索结果不理想而调整检索策略的过程。

4、在检索结果不理想时,如检出篇数为零时可进行检索词调整,在报告中应对检索策略作说明。

5、“综合检索实习报告”为本课程考核形式, 课程完毕后一个月内由各班班长统一收齐后交报告的打印稿。如两份检索报告相同,两份都记为零分。 课题名称:中文:石油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

中文关键字:石油、机械设计

英文: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machinery design study

英文关键字:petroleum 、machinery design

一、中文检索

1.期刊检索:

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检索词: 石油、机械设计 检出条数:88 检索步骤描述:检索词:石油机械、发展*快速检索 举例:

[1] 赵鑫. 试论石油机械加工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策略[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0(01):173-174 [2] 牟蕾. 基于遗传算法的石油机械优化设计[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05):68-70 [3] 刘扬松.浅谈21世纪石油机械的优化设计[J]. 石油机械. 1999(09):33 [4] 盛拥军.虚拟样机技术在我国石油机械应用现状研究 [J]. 石油机械.

2010(08):77-79 [5] 李辉. 基于ACO的石油机械设计优化方法[J].中国测试. 2009(02):72-76 期刊检索:

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 检索词: 石油机械设计 检出条数:7 检索步骤描述:M=关键词*石油机械设计*搜索 举例:

[1]谢高明.绿色理念在石油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科技创业月刊.2010(1)95-97 [2]王勇.浅谈石油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7):53-54 [3]符彦惟.相似与模型设计法在石油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石油矿场机

械.1998(6):46-47 [4]赵海晖.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在石油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工程图学学

报.2007(4):53-54 [5]周玉存.基于Pro/ENGINEER的装配仿真技术在石油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石油工程建设.2006(5):18-20

2.学位论文检索:

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检索词:机械设计、研究 检出条数: 17275 检索步骤描述:学位*关键字:机械设计*检索 举例:

[1]戴莉莉.“三层次一体化”在机械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硕士】南

昌大学.2009 [2]王辉辉.基于AutoCAD的通用机械设计辅助工具的研究与开发.【硕士】

青岛大学.2009 [3]刘广娟.基于Internet的机械设计通用支持系统研究.【硕士】太原理工大

学.2007 [4]刘道华.机械设计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的关键技术研究.【硕士】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2006 [5]陈少平.机械设计工程数据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硕士】三峡大学.2009

学位论文检索:

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索词:机械设计 检出条数:138 检索步骤描述:关键词:机械设计*检索文献 举例:

[1]张伟.非标机械产品系列化设计准则及工程应用研究.【硕士】机械科学研

究总院.2011 [2]陶铁男. XSP800型收排线机机械设计与机构仿真.【硕士】大连交通大

学.2009 [3]李金辉. 基于B/S模式的机械零件参数设计系统研究.【硕士】西北农林

科技大学.2009 [4]杨林. 地面移动机器人载体及搭载平台机械设计与分析.【硕士】南京理

工大学.2009 [5]刘道华. 机械设计专家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 【硕士】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2006 3.会议论文: 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检索词:机械设计 检出条数:255 检索步骤描述:关键词:机械设计*检索文献 举例: [1] 丁峰.开放式创新型机械设计实验室建设的研究.【会议】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Technology and Training:2010-11-27 [2]李兴华. 《机械设计》课程中机械传动教学的探索.【会议】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2010-10-13 [3] 李胜林.形位公差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会议】自主创新—河南省汽

车工程学会第七届科技学术研讨会:2010-10-01 [4] 李广达.B型钢金属成型构件及制造机械设计.【会议】第三届先进轧钢精

整、包装及钢材加工配送技术学术研讨会:2010-08-01 [5] 孙建东.基于机械方式的无源热量表创新设计.【会议】2006中国科协年

会:2006-10-01 4.电子图书:

数据库:万方数据库 检索词:机械设计 检出条数:45 检索步骤描述:书名中包含=机械设计*检索 举例:

[1]金桂霞.机械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01-01.ISBN:978-7-5618-2817-5 [2]罗洪涛.中文AutoCAD 2007机械设计教程.西北工业大学出版

社.2007-01-01 ISBN:m.20071225-m006-w017-065 [3]王大康.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01-01.ISBN:978-7-5639-0880-3 [4]程军红.机械设计基础.陕西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9-01-01.ISBN:978-7-5369-4618-7 [5]潘凤章.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天津大学出版

社.2006-01-01.ISBN:978-7-5618-2258-8 数据库:书生电子图书 检索词:机械设计 检出条数:285 检索步骤描述:书名中包含=机械设计*检索 举例:

[1]石坚.《机械设计基础》.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09 [2]尹常治《机械设计制图》北京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 [3]付铁.《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实训教程》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09 [4]韩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5-10 [5]廖林清.《机械设计方法学(修订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03 5.专利、标准检索

数据库或者网址名称:中国专利数据库 检索词:石油、机械设计 检出条数:391 检索步骤描述:关键词:机械设计*检索 举例:

[1]王义光.机械设计工具尺.CN89220379.X. 1989.11.27 [2]张从义.一种机械设计加工部件. CN201120104628.8. 2011.04.11 [3]西北师范大学.基于集成机构的三维虚拟空间的机械设计方

法.CN201010233070.3. 2010.07.22 [4]天津通天科技有限公司. 机械设计用速查尺结

构.CN200920250363.5 .2009.11.16 [5]厉海祥.机械设计速查尺.CN95222174.8.1995.11.03

二、外文检索

1.文摘库检索:

数据库或者网址名称:Springer 检索词:machinery design 检出条数:34270 检索步骤描述:search for machinery design *go 举例:

[1]Marcin Januszka.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for aiding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of machinery system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2011, Volume 20, Number 3, Pages 294-309 [2]Beata Mrugalska. Machinery Design for Construction Safety in Practic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1, Volume6767, Universal

Acces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Context Diversity, Pages 388-397 [3]Sridhar Kota. Design of Compliant Mechanisms:Applications to MEMS.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1,Volume 29,

Numbers 1-2, Pages 7-15

[4]Shuang Chen. Integrated Reform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urse.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1, Volume111,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Pages 453-456 [5]Lin Song. Research on Modular Design of Perpendicular Jointed Industrial

Robot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1, Volume 7101,

Intelligent Robotics andApplications, Pages 63-72 2.全文库检索

数据库或者网址名称:万方外文文献全文库

检索词:machinery design 检出条数:8759 检索步骤描述:keyword=machinery design 举例:

[1]Metin Celik. The Operational Constraints In Ship Machinery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Synthesis Of Design-based Failures For Improving The

Structural Quality Of Shipboard Systems.《Naval Engineers Journal》, EI

SCI 2008.3 [2]SHILIN XIE.Design optimization of machinery mounting systems with an

elastic support structure.《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EI SCI 2007 .2 [3]Cebi, SCelik. Structuring ship design project approval mechanism towards

installation of operator-system interfaces via fuzzy axiomatic design

principles.《Information Sciences》, EI SCI 2010.6 [4]B.J.HICKS.The representation and handling of constraints for the desig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high speed machiner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Engineering Design,Analysis& Manufacturing》, EI SCI 2006.4 [5]Chamberlain, B. C.Automating the visu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harvest

design process.《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EI SCI 2009 1/2

二、全文析出

1.重要中文文献全文析出(不少于10篇,并按不同文献源类型写出其标准著录格式): [1]刘扬松.浅谈21世纪石油机械的优化设计[J]. 石油机械. 1999(09):33 [2]李辉. 基于ACO的石油机械设计优化方法[J].中国测试. 2009(02):72-76 [3][王勇.浅谈石油机械设计的发展趋势.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7):53-54 [4]符彦惟.相似与模型设计法在石油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石油矿械.1998(6):46-47 [5]孙建东.基于机械方式的无源热量表创新设计.【会议】2006中国科协年

会:2006-10-01 [6]李广达.B型钢金属成型构件及制造机械设计.【会议】第三届先进轧钢精整、

包装及钢材加工配送技术学术研讨会:2010-08-01 [7] 李胜林.形位公差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会议】自主创新—河南省汽车工

程学会第七届科技学术研讨会:2010-10-01 [8]张伟.非标机械产品系列化设计准则及工程应用研究.【硕士】机械科学研究总

院.2011 [9]李金辉. 基于B/S模式的机械零件参数设计系统研究.【硕士】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2009 [10]杨林. 地面移动机器人载体及搭载平台机械设计与分析.【硕士】南京理工大

学.2009 2.重要外文文献全文析出(不少于10篇,并按不同文献源类型写出其标准著录格式):

[1]Beata Mrugalska. Machinery Design for Construction Safety in Practic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1, Volume6767, Universal Access i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Context Diversity, Pages 388-397 [2]Lin Song. Research on Modular Design of Perpendicular Jointed Industrial

Robot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11, Volume 7101, Intelligent

Robotics and

Applications, Pages 63-72 [3]Sridhar Kota. Design of Compliant Mechanisms:Applications to MEMS. Analog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Signal Processing, 2001,Volume 29, Numbers 1-2,

Pages 7-15 [4]Marcin Januszka.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 for aiding engineering design

process ofmachinery system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Systems Engineering, 2011,

Volume 20, Number 3, Pages 294-309 [5]B.J.HICKS.The representation and handling of constraints for the design,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high speed machinery.《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Engineering Design,Analysis& Manufacturing》, EI SCI 2006.4 [6]Chamberlain, B. C.Automating the visu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harvest

design process.《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EI SCI 2009 1/2 [7]Metin Celik. The Operational Constraints In Ship Machinery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Synthesis Of Design-based Failures For Improving The Structural

Quality Of Shipboard Systems.《Naval Engineers Journal》, EI SCI 2008.3 [8]SHILIN XIE.Design optimization of machinery mounting systems with an elastic

supporstructure.《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EI SCI 2007 .2 [9]Cebi, SCelik. Structuring ship design project approval mechanism towards

installation of operator-system interfaces via fuzzy axiomatic design principles. 《Information Sciences》, EI SCI 2010.6 [10]Shuang Chen. Integrated Reform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urse.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1, Volume111,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Pages 453-456

四、综述

1.用500-1000字写出本次检索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现状及发展。

本次检索课题主要研究石油机械设计的优化。我国机械优化设计的发展有近30年的历史,石油机械的优化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有关科技工作者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出版了为数众多的专著和教材,促进了学术繁荣。在实际应用方面,对数学模型的逼真度容易把握的场合,如机床、汽车、起重机中的某些零部件,船舶结构、游梁式抽油机中的四杆机构,以及各种齿轮减速器等的优化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国内对于机械优化设计的研究80%以上局限于简单的机械零部件,或对较复杂零部件的简化处理。对于简单的机械零部件,设计变量往往较少,且运用常规设计方法已经研究得比较透彻,我国石油及石化行业正在由以产量为中心向以效益为中心转变,石油机械行业应加大优化设计的研究力度,提高石油机械行业的整体水平,为石油、石化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服务。机械优化将是复杂系统的多目标、全寿命周期优化。要解决这样的优化问题须涉及多个学科和多种技术领域,单靠某一学科和某一技术往往很难解决问题。因此,21世纪机械优化又是涉及多个学科和多种技术领域的集成优化。石油机械大多是由复杂的系统构成,如机械采油系统、注水系统等,系统优化产生的效益比零部件优化产生的效益大得多,因此石油机械行业应下大力气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预言,21世纪将是优化设计取得蓬勃发展和重大成果的新世纪。我国科技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定能攻克上述所有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以及一切新的和未曾预料的难题,把包括石油装备、石油化工装备在内的整个机械行业的优化设计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2.用100-300字谈谈检索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通过什么办法解决。

我发现在检索中用什么关键词很关键,有时候没确定好检索词会导致检索不出所需要的文献。以及确定好关键词,简单检索、快速检索和高级检索等检索出来的文献篇数也不近相同。只有通过调整检索词多检索几次,确定好检索词为最关键。这需要我们平时在文献检索中不断的总结和检索过程中分析,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做到不漏检,因而所检索到的文献就是我们所想要的。 3.用200字左右简述对本课程的意见、建议、收获或体会。

文献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文献检索课程期末实习报告

检索课题名称:电力电子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一 分析检索课题

1.1课题简介

简单介绍对本检索课题背景、目的、意义及检索思路(如根据检索需求准备利用哪些数据库或网络检索工具完成课题检索)。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所变换的“电力”功率可大到数百MW甚至GW,也可以小到数W甚至1W以下,和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电子技术不同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用于电力变换。电力电子技术分为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交流技术(整流,逆变,斩波,变频,变相等)两个分支。

现已成为现代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培养该专业人才中占有重要地位。

电力电子学(Power Electronics)这一名称是在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1974年,美国的W.Newell用一个倒三角形(如图)对电力电子学进行了描述,认为它是由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三个学科交叉而形成的。这一观点被全世界普遍接受。“电力电子学”和“电力电子技术”是分别从学术和工程技术2个不同的角度来称呼的。

1.2总体检索思路

本课题将首先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资讯的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了解国内对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情况;再利用EBSCO-Host 和

Springer-Book 电子期刊两个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了解国外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的研究情况;最后利用Google 和 Baidu 进行相关搜索,了解有关信息。

二检索过程记录

该部分为综合检索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对所选用的数据库、检索年限、检索词、检索策略(即逻辑检索表达式)以及检索结果等的记录。

2.1围绕课题查找本校图书馆的相关藏书,如词典、年鉴、最新教科书以及相1

关的新书进展等,依次列出所参考的书目信息。

苏玉刚 陈渝光,电力电子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程汉湘,电力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2007

赵良炳,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石玉,电力电子技术题例与电路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李序葆、赵永健编,电力电子器件及其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2利用网上图书馆收集资料

2.2.1中国知网

检索年限:2000年—2011年

学科范围:电力工业

期刊范围:核心期刊

逻辑检索表达式: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

检出文献总数:61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邹祖冰; 蔡丽娟; 贺佳兵 .并联混合电力有源滤波器的非线性控制算法[J] 电网技术电网技术 变频调速系统集成化中的分时技术胡长生; 林平; 张仲超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05

电子控制技术在LPG发动机设计中的应用刘牮; 杨帅农机化研究2007/12

三电平变频调速系统的三相短路制动仿真与实验分析张海涛; 赵争鸣; 孟朔; 袁立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08

5一种新颖的三电平软开关谐振型DC/DC变换器顾亦磊; 吕征宇; 钱照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08

6闭式环路型自激振荡热管的实验研究进展刘利华制冷学报2008/0

12.2.2.外文数据库1——Ebscohost:

数据库名称(全称)及简要概况:学术期刊数据库(Academic Search Premier)

多学科的全文数据库。涉及的文献主题主要有:社会科学、人文、教育、计算机科学、工程、物理、化学、艺术、医学等等。收录期刊近8000种,其中4700多种为全文期刊。 检索年限:2000年-2011年

期刊范围:全部期刊

逻辑检索表达式:Power Electronics OR Electric power engineernming

检出文献总篇数:50

站点名称及网址: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

检索表达式:电力电子+电力工程

检索结果总篇数:463

检出文献著录(只需列出4-5条最相关的,按参考文献标准著录):

1李楠,孙才新,李剑,杜林,王有元混沌及其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李永明,王玉斌,王颖,段慧青数据挖掘和神经网络技术的电力工程造价应用3龚晓兵

4 [翟庆志

[3] 徐文超,高广来,李思琦. 第二课堂素质拓展视阈下高校学生干部素质培养 .

三 结论

通过这学期文献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课程学习,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很贫乏,需要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文献检索虽然件枯燥的事情,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搜索手段。所以我们学习检索文献需要耐心,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要熟悉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有的时候还要求一点软件方面的知识。文献的作用毋庸置疑,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着莫大的帮助,无论是拓宽知识面还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都能找到一定的文献,阅读并参透别人的思想。而且它的作用并不是如此简单的,可以通过不同时间的文献可以知道计算机或者通信发展的历程了解最近发表的文献和明白将来的发展趋势。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的定位提供了很好很实用的方向标。让我在以后的学习里,朝着这个方向提供动力,提供一些专业的基础。所以,认真学习文献信息检索是有必要的。

文献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Notes

(1)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knowledge and sincerity.

(2) Lao Tzu: The founder of Taoism. Born in the State of Zhou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he worked for some time in the Zhou government. He was searching for a way that would avoid the constant feudal warfare and other conflicts that disrupted society during his lifetime. The result was his book: Tao-te-Ching, which contains about 5,000 words on dao and de, or the way and its functions. Others believe that he was a mythical character.

(3) John King Fairbank: A Francis Lee Higginson Professor of History at Harvard University

and director of the East Asian Research Centre at Harvard.

(4) Wuxing and Fengshui: Wuxing or the Five Elements are: Wood, Fire, Earth, Metal, and Water.

They are the grounding theory for yin-yang balance. The Five Element theory views the Universe and its functioning as being cyclical and interactive. Accordingly, all of the “ten thousand things” within it are interdependent. Fengshui, or geomantic omen, is closely related to Wuxing. The Fengshui theory holds that the location of a house or tomb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fortune of a family. Taoists believe good Fengshui could keep the yin-yang balance and could bring fortune.

17

Bibliography

Chang, K. C. Food in Chinese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7.

Ebrey, Patricia B. Chinese Civilization A Sourcebook.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93.

____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hina.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Eng, Kuan Khun. “The Changing Moral Economy of Ancestor Worship in a Chinese Emigrant

District.” Culture,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23(1999): 99-132

Fairbank, John. K & Goldman, Merle. China: A New History. London: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Niu, Weihua & Sternberg, Robert J. “Societal and School Influences on Student Creativity: the

Case of China.”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 40(1) 2003: 103-114

Tan, Amy.The Joy Luck Club.New York:Ballantine Books,1990.

Tuan, Nien-Tsu & Ryan, Tom. “Is the Wind, or the Flag, Moving? An Oriental Perspective on the

Complex Problem.” System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19(2002): 271-279

Wang, Huarong. “The Bridge of Cultural Understanding in The Joy Luck Club”,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2(2004): 40-43.

Wang, Qi & Li, Jin. “Chinese Children’s Self-concepts in the Domains of Learning and Social

Relation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 40(1) (2003): 85-101.

Zhu, Zhichang. “Confucianism in Action: Recent Developments in Oriental Systems

Methodology.” System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 15 (1998): 111-130.

陈爱敏.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关照. 文史哲, 2003 (4): 116-120.

何立群, 吴金平. 风水对小说《喜福会》创作的影响. 八桂侨刊, 2002 (4): 50-52

何立群. 五行理论与《喜福会》的成功.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3): 74-77 胡勇.文化的乡愁—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认同.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 胡勇. 论美国华裔文学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利用. 外国文学研究, 2003 (6): 87-92 令狐萍.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潘军武. 不可思议的中国人:《喜福会》中的异国情调与东方主义. 武汉大学: 2002.

彭逢春, 罗婷. 从《喜福会》探析谭恩美的文化身份.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2): 74-76

张瑞华. 解读谭恩美《喜福会》中的中国麻将. 外国文学评论, 2001 (1): 95-100

赵文书.Positioning Contemporary 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in Contested Terrains.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Net. 1: 陈启智. 儒家思想与家庭伦理. 2006-01-20,

Net. 3: Tan, Amy. An Interview 2006-1-20

http:///authors/au-tan-amy.asp

(本篇“致谢”仅供参考,非唯一或标准文本)

Acknowledgements

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appreciation to all the teachers at the School (College) of __________, Sichuan University, whose instructions and guidance have made my three/four years at the university a truly rewarding experience. In particular, I wish to extend my sincere gratitude to Prof. ___, Prof. ___, … and Prof. ___, from whose lectures I have profited tremendously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Words fail me when I try to express my heartfelt thanks to my supervisor, ____, for all his/her inspiring ideas and kind help throughout the process of my thesis writing. Without his/her helpful suggestions, guidance and patience, the completion of this thesis would not have been possible.

My thanks also go to my fellow classmates and friends who have rendered me their generous help.

I am particularly grateful to my parents for their strong support and deep care given to me during the process of my thesis writing.

I am also deeply indebted to the authors mentioned in the bibliography. Their academic researches have given me a great deal of inspiration.

上一篇:假期调查报告下一篇:压力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