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分析论文题目范文

2023-12-14

文献综述分析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文献综述分析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一、数据搜集和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 (CNKI) 为文献检索系统, 选择主题检索方式, 检索了重点期刊中1999-2017年间与“制造业服务化”或“产品服务系统”等相关的主题共683条。剔除非相关文献以及重复文献, 选取304篇文献为初始数据。本文以文献计量法、共词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数据处理使用了Excel2016和CiteSpace4.0软件。

二、研究现状

(1) 文献数量, 1999年, 国内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刚刚起步。2005年之后总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但总数仍然偏少, 我国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依旧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离相对稳定的成熟期还有较大的距离。

(2) 期刊分布, 经统计, 国内学者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涉及123种期刊。载文量最高为《科技进步与对策》和《工业工程与管理》。而管理学顶级国内期刊《管理世界》载文量为3篇。可见制造业服务化研究已经有所深入, 但研究成果还不够丰富, 论文质量有待提高。

(3) 研究机构, 合并重复后共227个研究机构。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研究机构均为高等院校, 是研究制造业服务化的核心机构。在地区分布中, 这些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上海、西安、江苏等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苏两地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而西安则一直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重镇, 加之这些地区优秀的教育水平与科研条件, 容易形成“校企合作”的氛围, 从而凝聚成知识结晶。

三、当前研究热点

将1999-2017年间发表304篇国内论文的题录数据输入Citessppaaccee软软件件中中, , 得得出出关关键键词词共共词词情情况况。。关关键键词词出出现现的的频频次次和和中中心心度度越越高高, , 说说明明其其代代表表问问题题的的热热度度越越高高。。

合并同义词后, 对生成的高频次关键词进一步分析如下:

(1) 制造业服务化的理论发展

国内制造业服务化的关键词主要集中于“服务导向”、“竞争优势”、“产业转型”、“产品服务系统”等。这一时期国内制造业服务化刚刚起步, 主要在概念, 模式, 途径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刘继国 (2006) 综合分析国外制造服务化概念, 率先将服务化概括为投入和产出服务化两个层次;孙林岩等 (2007) 首次定义了服务型制造, 宋高歌等 (2007) 初步定义了产品服务系统。针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模式、途径、影响因素和挑战, 学界主要采用理论模型以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讨论。安筱鹏 (2012) 结合案例细分四种服务化模式;简兆权等 (2011) 通过价值链理论阐述了路径;孙林岩等 (2004) 认为集成服务平台能引导制造企业集群形成合理的产业转型。

(2)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间融合

该热点产生于“产业融合”、“服务增强”以及“价值链”等关键词。以定性分析为主, 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段炼等 (2011) 讨论了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化的融合关系;罗建强 (2013) 指出了延迟策略融入服务的可能性;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正走向融合的新时代。蔺雷和吴贵生 (2007) 揭示出国内制造企业服务竞争的现状和基本特点, 界定了服务增强。

(3) 制造企业绩效

该热点的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正向绩效的研究, 二是负向绩效 (服务化“悖论”) 研究, 罗建强 (2012) 肖挺 (2014) 李靖华 (2015) 等结合不同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及模型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指出了服务化绩效的作用结果并阐述了原因。

四、未来研究热点展望

在Citespace软件整理的关键词共词中出现了“再制造”、“服务衍生”、“制造企业”等低频词, 这些低频词可预测未来研究热点。再制造通过高级形式的循环利用直接实现资源的节约减量化, 制造业服务化则以服务提供的方式间接减少资源的消耗。再制造和制造业服务化怎样共同促进制造业的发展仍待研究。同时, “服务衍生”、“制造企业”等关键词显示出学者们的研究在向微观企业层面的转变。

五、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 过去10年间国内学术界对于制造业服务化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但与国外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如下三方面问题: (1) 理论研究亟待深入, 现有研究多为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笼统表述, 甚至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后续研究当系统研究制造业服务化的规律、模式和挑战。 (2) 实证研究严重匮乏, 国内学者对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停留在“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层面, 缺少实证数据支持, 从而研究结论较为宏观。 (3) 互动研究实为热点, 制造业服务化涉及经济、管理、心理等多个学科。应注重各个学科间知识融合, 完善制造业服务化研究。

摘要: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出版总库收录的期刊1999-2017年发表的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文献为基础数据源, 利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国内制造业服务化的研究现状及主题。

关键词:制造业服务化,共词分析法,内容分析法

参考文献

[1] 刘继国.制造业服务化带动新型工业化的机理与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 2006 (6) .

[2] 宋高歌, 黄培清, 宋向前.产品服务系统中的契约结构选择[J].统计与决策, 2007 (24) .

[3] 安筱鹏.制造业服务化路线图[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4] 简兆权, 伍卓深.制造业服务化的内涵与动力机制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 2011 (22) .

[5] 孙林岩, 李刚, 孙新宇, 等.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CIMS[J].中国机械工程, 2004 (4) .

[6] 段炼, 赵德海.现代服务业、制造业服务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J].科学管理研究, 2011 (4) .

[7] 罗建强, 赵艳萍, 程发新.我国制造业转型方向及其实现模式研究——延迟策略实施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9) .

[8] 蔺雷, 吴贵生.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差异化机制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 2007 (6) .

[9] 罗建强, 杨慧.面向服务型制造延迟策略实施对客户价值创造的影响[J].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2 (5) .

[10] 肖挺, 聂群华, 刘华.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制造企业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 (4) .

文献综述分析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国内近十年化学学习动机研究综述

3、美国高校成人教育学专业人才教育:经验和启示

4、微课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5、我国中学实验教学研究综述

6、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进展

7、道路养护管理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研究

8、2007—2017年我国学习分析研究进展与现状分析

9、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10、关于出版学学科性质的思考

11、新型教学软件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

12、“学—研—导”项目式校本教研模式及其实施

13、学科馆员利用学科博客构建高校科研平台的推广与应用

14、深度学习教育应用研究综述

15、基于“翻转理念”的教师教育公共课课程改革探索

16、从大数据到计算教育学:概念、动因和出路

17、化学学困生心理特征及其转化策略的研究现状

18、政治思想史学科的政治学属性论析

19、“高分子材料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改革开放40年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学的回顾与前瞻

21、面向不同专业如何进行“植物生理学”教学的思考

22、美国《国家高等教育技术规划》解读与启示

23、高中化学与大学有机化学的衔接教学研究

24、多样性教学模式与综合大学人才培养

25、循证决策在高校学科规划中的应用

26、浅析当前我国地质教育学科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27、化学教学评价原则及方法运用刍议

28、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中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建立

29、浅谈学习进阶视域下的实验教学

30、内蒙古赤峰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

31、教育技术生态观:目的、定位及意义

32、浅谈环保意识与化学教学的关系

33、启发式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34、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献综述

35、个性化学习中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

36、学习技术(CTCL)范式下的技术促进学习研究进展(1):基本认识、研究设计与初步成果

37、基于学科思想方法的课程与教学研究

38、“互联网+”背景下教师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

39、对我国化学教学论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反思

40、建党百年来我国比较教育学的探索历程、核心议题与未来展望

41、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美两国高等教育《地平线报告》的演进特征及比较研究

42、基于网络计量学的《电化教育研究》高被引论文分析

43、体育学何以不能升为学科门类

44、学术论文撰写课程的“翻转”教学设计与实施

45、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四十年:现状与走向

46、强基固本 构建一流本科教育体系

47、基于CiteSpace的教育游戏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48、学科思维导图的评价标准初探

49、可视化教学生态化发展的知识图谱分析

文献综述分析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饮食行为干预的研究进展

3、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社区管理

4、浅谈慢性前列腺炎与间质性膀胱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5、“体力”范畴的起源、流变及影响因素

6、哺乳动物的外周味觉受体和信号转导及调节机制

7、微波联合药物治疗霉菌性阴道炎

8、四种内镜下止血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9、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中医药防治

10、齐墩果酸的来源及护肾作用研究进展

11、循证医学真的正面临危机?

12、丝素蛋白再生医学材料对细胞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

13、创伤性颅脑损伤后高血糖的研究进展

14、中国美容医学 第24卷 第1~24期

15、2015—2017年湖北省基层医疗机构6种慢性病常用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分析

16、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预防及治疗的进展

17、社区多病种慢性病老年患者用药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8、寿胎丸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9、灵芝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展

20、雄激素性脱发的非手术疗法新进展

21、动机性访谈在高血压的应用研究进展

22、形成性评价在生理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23、大麻素2型受体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2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胰性肾病1例并文献复习

25、神经节苷酯临床应用研究

26、IgG4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27、糖尿病难愈创面新生血管形成的基础研究进展

28、抗磷脂综合征所致复发性流产的诊治进展

29、青少年心血管代谢性健康风险与身体活动的剂量效应

30、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美学效果

31、卒中后抑郁的诊疗研究进展

32、国内外运动训练对成年大脑海马的影响综述

33、我国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临床产出的短期影响研究

34、袁隆平的世界(节选)

35、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认识及研究近况

36、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和代谢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37、难治性高血压病因学综述

38、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肥胖症患者的治疗进展

3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自噬相关性研究进展

40、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演变与最新研究进展

41、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42、神经性疼痛的诊断和评估

43、运动性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性手段的研究进展

44、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影响的Meta分析

45、谷胱甘肽和二氧化锰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生物领域上的应用

46、抑郁症情绪加工与认知控制的脑机制

47、基于经络学说的中医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48、老年人体位性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的研究进展

49、壮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维研究及壮医立体综合疗法优势分析

文献综述分析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股权结构问题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国外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经历了从所有权分散到所有权集中的研究范式的转变,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的文献很多。而我国对此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大多数仅停留在大股东层面,并未真正像国外学者那样追溯到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本文对国内外关于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与公司绩效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启示。

关键词:终极控制权 现金流量权 公司绩效

一、引言

股权结构对企业的影响一直是公司治理研究的课题。Berle 和Means在1932年提出了所有权分散的概念,指出了美国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 ,股东和管理层的矛盾是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是由于管理层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在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下,股东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管理层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可能会利用其所拥有的控制权做出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行为,于是管理层和股东之间便产生了代理成本。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西方经济学家们又进行了大量研究,几乎都是围绕着这种“强管理者、弱股东”的分散所有权的研究模式。在这一前提下,相关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委托代理模型、信息不对称模型,以及外部大股东监督模型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在大多数国家的公司中股权集中是一个普遍现象(Laporta,1999, Clasessens,2000),而且股权集中是解决股东和管理层之间代理成本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因为股权集中使得大股东更关注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从而加强对公司的监督和管理,抑制管理层的自利行为,维护公司的价值。然而,股权集中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即控股股东可能为了牟取个人利益而肆意操纵其所掌握的控制权,从而损害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最终导致公司绩效下降。因此,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不再是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而是终极控股股东与其他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Laporta,1999)。此后,学者们开始从终极所有权的视角对股权结构问题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公司的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结构、交叉持股和多重投票权股票等方式取得终极控制权,实现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分离(Claessens,Djankow,Lang,200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终极控制人以较少的现金流量取得了较多的控制权,所以将会导致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急剧上升,公司价值下降。2002年,Claessens等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现金流量权与公司绩效存在正向关系,终极控制权与公司绩效存在负向关系,而且两权的偏离程度越大,公司绩效越低。由于我国股权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终极控制人与其他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成为我国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而且在民营或家族上市公司中这一冲突更为严重(韩亮亮、李凯,2008)。所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市场还存在很多值得人们进一步关注的问题。然而目前国内部分学者虽然已经开始尝试采用终极所有权的方法进行研究,但大多仍是从直接控股股东即第一大股东的角度来进行的,并没有真正追溯到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而终极控制人才是真正掌握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主体,所以从终极控制人的角度出发来检验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在我国证券市场上,由于法制建设滞后,导致对处于信息劣势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缺乏有效的保护,从而造成终极控制人侵占其他中小股东利益、“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屡见不鲜 ,因此,如何有效抑制终极控制人对其他中小股东的掠夺也成为当前国内讨论的热点。

纵观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控股股东攫取行为约束机制的研究,大都是从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进行,从其他方面进行的研究成果少见,本文尝试从自由现金流量约束机制这一新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深化对终极控制人掠夺的约束机制的探索。从实践角度,以终极控制人与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为基础来研究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证券市场虽然正逐渐走向成熟,但是终极控制人“掏空”上市公司的案例却层出不穷,从较早的ST猴王、ST托普、ST科健,到近两年发生的南京新百、创兴科技以及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之争等事件,都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非常严重。此外,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及其控制权和所有权的问题很早也受到了我国证券监管部门的关注,2004年底,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公告 中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按照控股股东的披露内容披露实际控制人的情况,此外,上市公司还应当以方框图的形式披露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和控制关系。因此,从公司治理角度以及政策监管角度来看,终极控制人及其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等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民营上市公司具有家族企业的特征,而且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民营上市公司中终极控制人与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更为严重,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偏离程度也更高。所以,揭示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股权结构的内在机理,对于理解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模式、防止终极控制人的掠夺、加强对广泛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以及维护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和稳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西方国家相关研究综述

(一)终极所有权概念的提出

自1932年Berle 和Means提出了所有权分散的观点以来,国外学者的研究都是围绕着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而进行的(Jensen和Meckling,1976),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股权集中和家族控制才是全球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的主导形态(Shleifer和Vishny,1988)。直到1999年LaPorta等人提出了终极所有权的概念,LaPorta等(1999)沿着上市公司的控制链向上层层追溯至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他们通过对27个东亚发达国家进行研究后发现,大部分公司都存着在终极控制人,而且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现象较为普遍,终极控制人更多地采用金字塔持股结构 。这种研究方法克服了以前仅基于直接控制权进行研究的局限,LaPorta等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和领域。此后,各国学者开始从终极所有权的角度进行更为广泛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金字塔持股结构的特征、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等。Friedman,Johnson和Mitton(2003)和Almeida,Wblfenzon(2004)分别对LaPorta等(1999)提出的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的理论提出了质疑,也有学者从其他角度对金字塔持股结构进行了有意义的理论研究,然而均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的理论依旧处于主流地位。

(二)金字塔持股结构的普遍性

自LaPorta等(1999)提出终极所有权的概念以后,相关研究结论通过实证研究所证实。Claessens,Djankow和Lang(2000)对东亚国家的经济实体进行研究后表明,终极控制人主要采用金字塔持股结构以及交叉持股方式实现了以较少现金流权掌握终极控制权的目标,这种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的现象在家族控制的公司中更为常见。Faecio等(2002)针对西欧13个国家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上市公司大多采用金字塔持股结构、双重投票的方式实现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这些研究都进一步说明,终极控制人普遍存在,并主要采用金字塔持股结构的方式实现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

(三)终极控制人控制对公司绩效影响

Claessens等(2002)对金字塔持股结构中的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终极控制人采用了金字塔持股结构,从而实现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使得终极控制人不仅拥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牟取个人利益,也有动机去攫取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并且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越大,终极控制人的掠夺动机也就越强,对公司绩效的损害也越大,这种现象被称为终极控制人的“堑壕防御效应”。同时他们还指出,如果终极控制人所拥有的现金流权越高,就意味着终极控制人在牟取个人私益时所承担的成本将会更大,即现金流权存在着“利益趋同效应”。Yeh(2005)研究指出,由于终极控制人拥有较多的控制权,从而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去侵占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从而降低公司绩效。而较少的现金流权则会增加控制人采取攫取行为的成本,从而减少其对其他中小股东进行掠夺的动机。Bozec and Laurin(2008)研究表明,股权的集中是终极控制人掠夺行为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是等价的,那么终极控制人就不会有明显的动机去侵占其他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而损害公司的价值。上述理论分析的结果也得到了很多实证研究的支持,LaPorta等(2002)以27个国家的539家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而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则呈正相关关系。Lins(2003)对18个国家的1433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66%的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采用了金字塔持股结构,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Jon(2003)以韩国5829个所有权集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后也发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VoPlin(2002)对意大利的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三、我国相关研究综述

(一)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偏离情况

在我国,关于控制权和所有权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数对于股权结构的研究都只停留在大股东层面,并没有真正追溯到终极控制人。刘芍佳、孙需和刘乃全(2003)应用终极产权论重新划分了我国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他们对2001年116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我国有16%的上市公司是由非政府控制,84%的上市公司最终仍由政府控制,其中由政府直接控制的上市公司仅占8.5%,而75.6%的上市公司则是由国家采用金字塔型控股的方式间接控制。在我国,终极控制人主要通过金字塔持股的方式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在这样的方式下,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和所有权可能会出现偏离,许多学者对这种偏离程度也进行了相关研究。宋春霞(2007)详细解读了“两权偏离度”的概念及其核算方法,并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偏离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谷祺、邓德强等(2006)选取了121家家族上市公司,对终极控制权、终极所有权和两权分离率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两权偏离率平均为62.11%,进行了国际比较后得出了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两权分离程度较高的结论。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可以区别为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等不同类型,因此有些学者也按控制人的不同类型对两权偏离程度进行了比较。赖建清和吴世农(2004)以1182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后指出,不同类型的终极控制人所采用金字塔持股结构的比例也不尽相同,自然人的采用比例最高,达到了95.7%,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量权的偏离程度为2.35,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采用比例最低,仅为15.7%,两权偏离度为1.072,几乎没有偏离。叶勇、胡培等(2005)以2003年126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平均值为43.67%,而其现金流权的平均值仅有39.33%,即控制人所投入的现金流要小于其所拥有的控制权。研究还指出,由国家控股的上市公司,其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要远小于家族型企业。大部分终极控制人为国家的上市公司,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并未发生偏离。宋献中和李源(2006)对335家民营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后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发现终极控制人主要采用金字塔持股结构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两权偏离度的平均值为2.59,然而,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两权偏离度很低,仅为1.29,几乎没有发生偏离。毛世平、吴敬学(2008)以2004-2005年涉农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金字塔结构,涉农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由于采用多链条金字塔结构来达到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因此拥有较低的所有权与较高的控制权,而且两权偏离程度较高。冯旭南、李心愉(2009)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量权进行研究后发现,家族作为终极控制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所占比例较大,而且终极控制人的性质会显著影响控制权和所有权结构的分布,与政府作为终极控制人的上市公司相比,家族上市公司中的现金流量权与终极控制权偏离的程度更高。

(二)终极控制人控制对公司绩效影响实证检验

两权偏离的现象出现以后,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拥有较少现金流权的终极控制人就会做出有损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私利行为,从而影响公司价值的实现。苏启林和朱文(2003)对2002年的128家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研究,发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程度越大,家族控制的公司的价值反而越低,即控制人对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害程度越高。张华,张俊喜和宋敏(2004)以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研究,发现与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司相比,我国民营上市中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更高,此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两权的偏离程度与公司绩效是呈反向变动关系。王鹏、周黎安(2006)对2001年至2004年中国A股市场的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具有“侵占效应”,而现金流权则具有“激励效应”,而且控制权的“侵占效应”比现金流权的“激励效应”更强,两权偏离程度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同时他们还从资金占用的角度证实了上述结论。武立东、张云和何力武(2007)以民营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发现在集团治理条件下,随着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的增加,终极控制人采取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动机会越强,然而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则能够对这种情况起到抑制作用。王力军(2008)以2002年至200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后发现,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的绩效水平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国有上市公司的绩效随着政府层级的上升而提高,民营上市公司的金字塔结构会损害公司的绩效水平。杨淑娥和苏坤(2009)选择了2002年至2006年共1214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现金流权对终极控制人具有“激励效应”;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则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终极控制人对公司有“堑壕效应”,而且当现金流权越高时,越能抑制终极控制人的掠夺行为。研究还发现较少的自由现金流量也能够对控制人的侵占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三)其他观点 除上述观点外,也存在着一些不同观点,杨忠诚、王宗军(2007)以2003年至2006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终极控制权与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无显著关系,而与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和市值账面价值比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刘绵红(2009)以2004年至2007年的147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相关,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比例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终极控制人的两权偏离程度与公司绩效也呈负相关相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外关于股权结构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从Berle 和Means提出的以所有权分散为基础的研究范式到LaPorta提出的终极所有权为视角的研究范式的演变,前者的研究重点是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矛盾、管理者持股的激励以及外部大股东的监督等问题,而后者的研究重点则是公司终极控制人的激励、控制人掠夺行为的约束以及对其他中小股东的保护等。关于终极控制人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国外学者的主流观点是现金流权能抑制控制人的掠夺行为,从而提升公司绩效,而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程度则与会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国内学者对于控制权和所有权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大多数研究者都以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作为控制权来进行研究,而追溯至终极控制人的研究则为数不多,而且得出的研究结论也不一致,而终极控制人才是上市公司的最终决策人,因此追溯上市公司的最控制人,检验其相关特征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黎来芳:《控制权、资金占用与掏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软科学》2008年第8期。

[2]刘锦红:《控制权、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分析》,《财经科学》2009年第5期。

[3]刘珊珊:《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重庆工学院硕士论文》2008年。

[4]刘芍佳、孙需、刘乃全:《终极产权论、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5]吕长江、肖成民:《最终控制人利益侵占的条件分析——对LLSV模型的扩展》,《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6]沈艺峰,况学文,聂亚娟:《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与现金持有量价值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2008年第1期。

[7]宋玉:《最终控制人性质、两权分离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第5期。

[8]杨淑娥、苏坤:《终极控制、自由现金流约束与公司绩效——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2009年第4期。

[9]杨忠诚、王宗军:《基于终极产权论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第2期。

[10]叶勇、淳伟德、黄雷:《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现金流量权和公司绩效》,《经济论坛》2007年第10期。

[11]马丽娜:《最终控制人的所有权、控制权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成都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12]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2004年)。

[13]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Journal of Finance, 199.

[14]Berle, A, and G.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 MacMillan, New York, N. Y, 1932.

[15]Bozec, Y and Laurin, C. Large Shareholder Entrenchment and Performan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anada.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ccounting, 2008.

[16]Jon, Sung Wook.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rofitability: Evidence from Korea before the Economic Crisi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 2003.

[17]La Port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A and Vishny R.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Valuation. Journal of Finance, 2002.

[18]Yeh, Y. H. Do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Enhance Corporate Value? Corporate Governance, 2005.

( 编辑 聂慧丽 )

文献综述分析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浅谈蒙药草乌在蒙医中的临床应用

3、禾草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4、青钱柳黄酮类成分不同提取方法及药理活性研究

5、重金属污染土壤物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6、花椒、延胡索、没药、三七 4味中药止痛作用的药剂学研究进展

7、中国现有固沙技术研究进展

8、地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9、岭南地区习用中药岗梅研究进展

10、荨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1、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

12、中学化学“教师发展”研究综述

13、四川盆地东南部茅口组古岩溶储层识别研究综述

14、益生素的作用机理及在肉仔鸡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15、基于大数据的C语言个性化学习分析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16、超分子化学对中医药理论的特殊影响

17、“地格达类”蒙药研究进展

18、黄精研究进展及发展建议

19、指导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几点思考

20、番荔枝采后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21、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22、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23、微课对大学化学化工实验课教学的作用研究

24、江苏淮安地区小麦田化学除草现状及发展趋势

25、中药炮制的现代化研究

26、论企业化学实验室的废液处理

27、玉叶金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28、试析蒙药草乌的研究进展

29、荆芥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0、中药及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概况

31、粗毛淫羊藿的研究进展

32、《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33、国内数字化学习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34、中药黄芪化学成份、药理活性与临床应用

35、重质松节油倍半萜烯化学反应的研究进展

36、马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

37、近30年来中药羌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38、女贞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的预测分析

39、国内化学观念与促进观念建构的教学研究述评

40、中药化橘红的研究进展

41、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42、国内中学化学符号教学研究的综述

43、蒙药消食十味丸的研究进展

44、苍术化学成分和药理的研究进展

45、粗毛纤孔菌的研究进展

46、从本科毕业论文反思应用化学教学队伍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47、人参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及机制研究

48、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最新研究进展

49、城市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技术探讨

上一篇:围绕梦想的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美工电商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