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技术论文范文

2024-03-21

职工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于2014年修订和实施,完善后的《职工薪酬》有效规范职工薪酬会计核算范围。目前,我国商业银以薪酬支出为主要运营成本,新会计准则职工薪酬的修订和实施,促使商业银行不断完善职工薪酬管理。本文从新会计准则职工薪酬的变化入手,分析职工薪酬准则变化对商业银行职工薪酬管理的影响,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商业银行 职工薪酬

国家财政部于2014年1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进行修订,201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1]我国财政部对职工薪酬会计进行调整,保证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同步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运营成本为职工薪酬构成,职工薪酬政策变化对商业银行职工薪酬核算和管理产生较大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视角下职工薪酬核算的变化

(一)提高职工薪酬会计核算针对性

新會计准则下的职工薪酬,对职工范围和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及核算进行针对性的明确和规范。《职工薪酬》会计准则修订后,明确职工定义所包含的范围。新《职工薪酬》规定临时职工、兼职职工、全职职工,根据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和所属部门,明确职工工资薪金的核算方式和会计科目。准则不仅针对性的设置核算方式和会计科目,还新增离职后福利。新《职工薪酬》通过提存计划和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处理设置,对离职后福利进行规范。其中,提存计划是指向独立的基金缴存固定费用后,企业不再进行职工离职福利的承担。[1]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福利计划,则为设定收益计划。

(二)整合完善原薪酬内容

新《职工薪酬》在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及辞退福利这三方面进行完善。其中,辞退福利的原会计规定较为繁琐,难以准确运用长期辞退福利折现率规定的变量,弱化会计准则的效果。新会计准则的完善,使辞退福利分为无联系的两个部分,非别是辞退福利和离职后福利。其中,企业将辞退福利视为其他长期福利,因为辞退福利要求企业有效区分未来预计年度报告结束后,一年内不能完全支付的辞退福利,该福利才能作为合理的辞退福利计入财务报告中。相较于原会计准则职工薪酬,完善后的长期福利通过有效规范的会计处理,能有效规避其他变量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强化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地强化主要体现在职工薪酬负债的确认。职工薪酬负债以企业在接受职工服务期间应承担支付职工薪酬的义务为判读依据。其中,典型代表为带薪缺勤,带薪缺勤被划分为累计和非累计两种。累计带薪和非累计缺勤的主要区别是,累计带薪缺勤的员工在本期尚未用完的带薪缺勤权可以在未来期间使用,即可结转到下期使用的带薪缺勤权力;而非累积带薪缺勤不可以结转至下期使用。[1]新会计准则对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强化,主要表现在完善累計缺勤会计处理,即职工薪酬负债的确认。新《职工薪酬》规定相关累计负债的确认期间为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而不是在职工享受带薪缺勤权力期间,也就是指企业应在职工获得带薪缺勤的权力时确认相关薪酬负债。相应的会计处理中,职工若本期未使用上一期结转的该项带薪缺勤的权力,企业只需将已计提的薪酬冲减当期薪酬费用,不用给予职工补偿。

从新会计准则对职工薪酬的相关科目的设置和完善,可以看出新《职工薪酬》准则所规定的职工薪酬范围更为明确,适用性更强,能有效促使企业通过新《职工薪酬》准则进行科学和规范的薪酬管理。新《职工薪酬》在有效地压缩企业操作空间和自主界定的同时,进一步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从长远来看,《职工薪酬》的完善有利于我国稳定,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新职工薪酬准则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职工薪酬会计核算更合理

商业银行职工薪酬会计核算合理性的提高,得益于新会计准则对职工薪酬核算内容的明确规定,这有利于会计核算工作精确全面地反应商业银行的职工薪酬,减少不确定因素对商业银行职工薪酬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下,新《职工薪酬》准则通过正确界定职工福利费、生产成本和期间成本的范围,使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费用合理计入薪酬核算的内容。商业银行执行新《职工薪酬》准则需按照规范的会计处理,这促使商业银行对职工福利进行正确核算,对属于职工福利的部分进行规范管理,让职工福利得到有效落实,维护银行职工的的利益。

(二)职工薪酬管理更完善

商业银行通过新会计准则实行规范的职工薪酬管理,能在提高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银行的战略管理目标。新《职工薪酬》准则从整体上对商业银行职工薪酬费用和人工成本进行规范,使薪酬管理成为商业银行人工成本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如新《职工薪酬》根据《劳动法》将带薪缺勤分为累计带薪缺勤和非累计带薪缺勤。这样的分类利于商业银行对职工带薪缺勤休假进行划分,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也对员工日常工作和休假状态进行掌握和控制。商业银行可根据需要制定不同的薪酬支付方式和带薪缺勤标准,建立更有弹性的人工成本控制机制。这有利于完善商业银行带薪缺勤的制度,体现商业银行自身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并且,新《职工薪酬》将法定退休后养老金重分类为离职后福利,不再作为辞退福利。这为员工退休提供进一步保障,让员工能安心持续的工作。商业银行通过执行新《职工薪酬》准则,更有效的保障职工的福利,留住人才。由于职工薪酬福利是劳动者出售劳动力和智力获得的价值体现,商业银行有效保障职工福利,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促进银行自身发展,实现银行战略目标。

(三)信息披露层次更高

新的会计准则下,信息内容披露的层次有所提高。主要表现为进一步规范对职工薪酬核算内容信息披露的要求,并使职工薪酬会计信息披露要求和信息披露内容的层次得到全面的提高。完善的信息披露,有利于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统一。[2]目前商业银行普遍实行年薪制薪酬管理,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很大程度上决定职工的绩效奖金,职工可以通过完善的信息披露,对银行的薪酬核算和薪酬奖励机制进行监督,并为提升薪酬核算的质量提供相应的依据,加深员工对工作的责任感。

三、新会计准则视角下商业银行职工薪酬相关问题分析

(一)非货币性福利的处理

非货币性福利公允价值的划定和使用情况清晰划分不清晰,因此商业银行对非货币性福利存在处理不规范的情况。目前,我国非货币性福利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发放:一是将自产自用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二是将外购的产品作为职工福利发放;三是向职工提供无偿性住房作为薪酬发放。[1]其中,商业银行发放的非货币性福利,如给职工无偿使用银行拥有或租赁的资产、无偿为职工提供医疗保健服务、或为职工购买商业保险等。由于这类支出与业务费用支出在形式上较为接近,在日常处理中,商业银行判断收益对象如果是职工个人,且工作无直接关系时,相关非货币性福利需要以职工薪酬负债的形式计入当期薪酬费用科目进行列支。虽然,新准则职工薪酬对非货币性福利的适用情况进行规范化,但实际的会计核算中,没有对使用公允價值还是账面价值的使用边界进行清晰划定,造成银行对职工非福利性支出处理不规范,导致出现损害职工合法福利的情况,或为商业银行盈余管理提供不良渠道。

(二)非薪酬费用的列支

商业银行为逃避投资者对代理成本管控,在非薪酬费用中进行不合理的列支。在商业银行的代理关系中,银行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时产生薪酬费用,以及非薪酬费用,例如业务费用、手续费支出、营业外支出等。其中,投资者激励商业银行主要手段是通过控制薪酬费用,因为薪酬费用便于控制具有可比性;而非薪酬费用则缺乏可比性且弹性较大,易受经营环境及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投资者难以对其进行控制。因此商业银行为逃避投资者对代理成本的管控,通过非薪酬费用科目列支薪酬支出。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主要表现在分支机构中出现非合同劳务用工和职工福利等变相列支薪酬费用的情况。

(三)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

商业银行的职工教育经费使用中仍存在一些有待明确的规则,部分存在职工教育经费使用不当的情况。目前,金融企业的职工教育经费可按实际发生支出不超过薪金总额2.5%的部分,税法予以扣除,超过部分以后年度可结转扣除。职工教育经费规定是用于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费用,国家在《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的管理的意见》明确规定职工教育经费的范围,但并未从财务会计上具体界定清楚职工教育经费列支的费用项目。商业银行在处理部分职工教育经费时仍存在一些疑问,例如与客户联合举办培训班发生的培训费、银行分支机构与上级机构员工联合举办培训发生的培训费、商业银行为举办培训购买培训所需设备及软件开发的经费支出等费用,是否应计入职工教育经费中进行列支。由于相关规定缺少细则,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为用足当期可抵扣的教育经费,可能存在将职工教育经费用于非教育培训的福利开支,这不但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也不利于国家对税收的管理。

四、新会计准则视角下商业银行职工薪酬管理的发展策略

首先,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劳动法》规定保持一致,国家相关部门应该不断改革和完善我国职工薪酬相关政策。比如加强对职工非货币性福利处理的控制,针对出现给职工发放滞销商品或价廉商品作为职工福利的情况,应在的会计核算中规定,该类费用需通过当期成本费用结转,不计入销售收入。同时针对商业银行教育经费的使用,应在财务会计上明确教育经费列支内容,进一步完善职工教育经费,使职工教育经费能够有效地按实际发生的扣除,维护员工应享受的权利。

其次,不断加强对商业银行职工薪酬制度的管理,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层次,有效防止银行分支机構出现乱发福利等变相列支薪酬费用。不断建立健全内部薪酬管理制度是商业银行一项持续性工程。商业银行可以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求,依据我国有关薪酬政策及职工薪酬准则有关规定,对劳务用工及薪酬支付等职工薪酬问题进行规范管理。

最后,商业银行财会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新会计准则中,关于职工薪酬项目范围、核算内容、会计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商业银行会计处理中,为能够对原职工薪酬核算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需要银行会计人员熟练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有效把握各项账务处理对于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为此,商业银行可以安排财务人员接受相关专业人士的培训,或者向有经验和执行较好的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这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财会人员学习效率,尽快掌握新会计准则及职工薪酬变更的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员工财务知识和业务处理能力,达到较高的服务水平。

注释

①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通知(财会〔2014〕8号),2014年1月发布.

②韦玮.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2).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的通知(财会〔2014〕8号),2014年1月发布.

[2]刘天.浅谈新企业会计准则——职工薪酬[J].商场现代化,2014(18).

[3]黄浩岚.对职工薪酬准则若干规定的解读[J].财会月刊,2015(4).

[4]喻辉 郭黎.新会计准则下带薪缺勤问题的相关探讨[J].当代经济,2015(2).

[5]陈伟利.浅谈非货币性职工薪酬会计处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7).

[6]韦玮.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2).

作者简介:张志伟(1974-),女,管理学硕士研究生,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职工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职工培训;管理体制

人才的竞争成了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主要因素,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也越发的重视,培训是提高人的技能和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因此,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执行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制度并对它们进行深度的改善,健全。

一、职工进行培训管理的重要性

对职工进行培训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环节,职工培训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的开发出人的潜能,在企业中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一)从企业角度分析

俗话说:“适者生存”,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21世纪,企业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提升企业的能力,提升在企业文化方面的修养,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在制度方面的完善。但每一个方面的提升都是通过人的能力来获得提升的,企业有必要制定一系列培训管理措施来对人的能力进行开发。企业通过对职工进行培训管理,能有效的帮助职工快速获得相关知识的储备,增强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决心,从而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让企业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

(二)从员工角度分析

企业职工都希望能够获得领导的重视,上级的重视能给员工带来精神上的激励,而合理的培训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力,一定的职工培训能够帮助员工快速的进入工作的氛围,使自身的工作技能得到提升,职工培训能促使员工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实现。

二、企业职工培训管理的内容

(一)培训班管理的具体要求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要按照设定的培训班管理体制进行。首先,企业对录入的新人要进行一次为期一周左右时间的培训,让新入职职工能够快速的了解企业文化,企业背景,战略目标等,对自己所处的企业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使员工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环境,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内容。然后,在每次的日常工作考核时,认真分析员工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足,要有针对性的对需要进行培训的职工进行培训,例如,如果职工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不足,可以安排到计算机培训机构学习,以防某几个人某方面的不足而让全体职工都去进行培训,不仅浪费了企业成本,还削弱了部分员工的积极性。最后,培训班的目的是使员工获得相应技能,对培训过后没有改进的员工给与一定的惩罚,比如物质惩罚或口头批评,借以激进员工的进取心。

(二)培训班管理的主要内容

1.培训方案的编写

对于职工培训管理来说,首先就要了解如何对一个培训班进行有效地管理,最基本的就是要对培训方案进行一定的编写,方案的编写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的控制管理整个培训过程,培训方案的编写要符合公司的具体要求,确保培训的方案能够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价值作用。

2.培训班的教学管理

确定好培训方案后,就要把握好培训的教学管理,根据方案选择合适的有经验的培训老师,并且针对培训的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管理,严格控制教学的质量,保证培训的质量,确保职工培训知识的充分掌握。及时对学员掌握的知识进行考察以便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3.培训班的就餐管理

为了保证学员在就餐时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应该要求行政主管主持负责食堂对学员的伙食安排,严格监管食材的采购,处理,在食物的制作上要合理搭配;及时整洁食堂卫生,加强食堂的就餐的安全措施,保证学员在食堂的就餐有个良好的环境。并且由企业业主定期抽查培训班伙食情况,及时改进不足之处。

4.培训班的后勤住宿生活的管理

在进行培训班的后勤住宿管理时,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保证后勤安全的住宿环境,保证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生活、住宿,及娱乐,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休息环境。后勤需要加强培训班宿舍的安全管理,保证学员的人身,财产安全营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空间。并且积极安排培训班进行适合的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5.培训班的接待服务管理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形象,有效改善企业的精神面貌,企业在进行培训班管理时,也要认真做好对接待服务工作的管理。要使接待人员对工作的认知态度改变,保持积极向上的服务意识,努力解决培训班在日常中的各个问题。在对学员的接待上要做到和蔼可亲,在接待时能够使培训班学员对接待人员信任,时提高培训班的接待服务管理水平,能够促使员工认真工作。

三、结束语

一个企业在一个行业中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取决于这个企业中人才的管理能力。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管理体系,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班的综合管理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促进企业的发展,能够很好的提高职工的工作技能,与人处世的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强企业长久生存的能力,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谢晋宇.企业培训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列丛书).四川人民[M].2011,01(2):22-56.

[2]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7):49-78.

[3]孙宗虎.员工培训管理实务手册(第二版).人民邮电,2010,01(4):23-36.

职工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职工培训;管理体制

人才的竞争成了企业之间相互竞争的主要因素,企业对人才的培养也越发的重视,培训是提高人的技能和素养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纳。因此,企业若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得成功,就必须执行企业职工培训管理制度并对它们进行深度的改善,健全。

一、职工进行培训管理的重要性

对职工进行培训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环节,职工培训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的开发出人的潜能,在企业中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为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

(一)从企业角度分析

俗话说:“适者生存”,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21世纪,企业要想获得长期发展,就必须不断的提升企业的能力,提升在企业文化方面的修养,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在制度方面的完善。但每一个方面的提升都是通过人的能力来获得提升的,企业有必要制定一系列培训管理措施来对人的能力进行开发。企业通过对职工进行培训管理,能有效的帮助职工快速获得相关知识的储备,增强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决心,从而实现企业的终极目标,让企业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

(二)从员工角度分析

企业职工都希望能够获得领导的重视,上级的重视能给员工带来精神上的激励,而合理的培训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潜力,一定的职工培训能够帮助员工快速的进入工作的氛围,使自身的工作技能得到提升,职工培训能促使员工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做到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实现。

二、企业职工培训管理的内容

(一)培训班管理的具体要求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要按照设定的培训班管理体制进行。首先,企业对录入的新人要进行一次为期一周左右时间的培训,让新入职职工能够快速的了解企业文化,企业背景,战略目标等,对自己所处的企业进行一个深入的了解,使员工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环境,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工作的内容。然后,在每次的日常工作考核时,认真分析员工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足,要有针对性的对需要进行培训的职工进行培训,例如,如果职工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不足,可以安排到计算机培训机构学习,以防某几个人某方面的不足而让全体职工都去进行培训,不仅浪费了企业成本,还削弱了部分员工的积极性。最后,培训班的目的是使员工获得相应技能,对培训过后没有改进的员工给与一定的惩罚,比如物质惩罚或口头批评,借以激进员工的进取心。

(二)培训班管理的主要内容

1.培训方案的编写

对于职工培训管理来说,首先就要了解如何对一个培训班进行有效地管理,最基本的就是要对培训方案进行一定的编写,方案的编写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的控制管理整个培训过程,培训方案的编写要符合公司的具体要求,确保培训的方案能够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发挥较大的价值作用。

2.培训班的教学管理

确定好培训方案后,就要把握好培训的教学管理,根据方案选择合适的有经验的培训老师,并且针对培训的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师进行相关方面的管理,严格控制教学的质量,保证培训的质量,确保职工培训知识的充分掌握。及时对学员掌握的知识进行考察以便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3.培训班的就餐管理

为了保证学员在就餐时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应该要求行政主管主持负责食堂对学员的伙食安排,严格监管食材的采购,处理,在食物的制作上要合理搭配;及时整洁食堂卫生,加强食堂的就餐的安全措施,保证学员在食堂的就餐有个良好的环境。并且由企业业主定期抽查培训班伙食情况,及时改进不足之处。

4.培训班的后勤住宿生活的管理

在进行培训班的后勤住宿管理时,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保证后勤安全的住宿环境,保证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生活、住宿,及娱乐,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休息环境。后勤需要加强培训班宿舍的安全管理,保证学员的人身,财产安全营造一个舒适的休息空间。并且积极安排培训班进行适合的娱乐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5.培训班的接待服务管理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企业的形象,有效改善企业的精神面貌,企业在进行培训班管理时,也要认真做好对接待服务工作的管理。要使接待人员对工作的认知态度改变,保持积极向上的服务意识,努力解决培训班在日常中的各个问题。在对学员的接待上要做到和蔼可亲,在接待时能够使培训班学员对接待人员信任,时提高培训班的接待服务管理水平,能够促使员工认真工作。

三、结束语

一个企业在一个行业中是否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取决于这个企业中人才的管理能力。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管理体系,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班的综合管理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促进企业的发展,能够很好的提高职工的工作技能,与人处世的能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强企业长久生存的能力,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谢晋宇.企业培训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列丛书).四川人民[M].2011,01(2):22-56.

[2]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7):49-78.

[3]孙宗虎.员工培训管理实务手册(第二版).人民邮电,2010,01(4):23-36.

职工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新形势下,针对企业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矛盾,认真研究和把握企业职工思想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提高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公信力、影响力,是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企业职工思想道德建设

在新形势下,针对企业职工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和新矛盾,认真研究和把握企业职工思想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提高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公信力、影响力,是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探索的课题。

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社会要“用整个社会主义的力量来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并将创新出这种新人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发展生产进行“物的建设”而且包括了“人的建设”。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就是“人的建设”问题。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的经济建设也得到了长远发展,但同时也引出了企业职工的思想道德问题。由此可见,在建立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不仅要求各种体制作相应的改革和调整,而且要求企业职工在思想道德观念上有新的变化,从而较好的抵制由于发展市场经济而带来的腐朽思想的侵袭,确保企业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果。

一、全面加强企业职工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理想建设。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树立正确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就是要以建设为中心,以企业发展为出发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应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广大职工深入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中央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统一认识,增强广大员工实现共同理想的信念和决心,增强广大员工主人翁责任感。二是道德建设。道德是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输,人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来起作用的精神力量,它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在新世纪,继续推进现代化企业建设,就是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职工思想素质的全面进步。大力加强道德建设,可以有效地防止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等个人至上的价值观和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和行为。在建设中,只有从现实出发,鼓励先进,考虑多数,把先进性的要求同广泛性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团结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职工一道前进,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企业中建设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型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道德建设的实质和核心就是发扬顾全大局、诚实守信、互助友爱、扶贫济困的精神,使之潜移默化地形成广大员工的指导性思想和行为规范,使道德建设在各方面都能取得丰硕的成果。三是纪律建设。纪律是一定社会,一定组织中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纪律与道德不同点在于它的强制性特点。它是依靠法令、条例、规则等外在的强制力量得以维持和发挥作用的。“不依规矩,不成方圆”,没有纪律,任何企业必然只会要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也不具备战斗力。所以说,纪律是任何企业进行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

纪律建设在企业中,通常是通过规章制度来得以维持和体现,与企业规章制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加强纪律建设更要求正确理解和认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这两者是对立统一的,是不可分割的。由于两者的辩证关系,必然要求企业领导者在制定符合自身单位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的同时,也要求广大员工自觉地遵守纪律。只有认真地遵守和执行纪律,才能使纪律建设得到较好完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得到较好发展,个人的价值也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对企业自身和职工个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搭建企业思想道德建设平台

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传统文化相协调的群体意识,并在这种群体意识的驱动下所创造的一切成果。从狭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由此可見,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上看,企业文化都是职工价值观的取向,说到底是职工思想道德凝炼的具体体现,因此强化和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无疑为思想道德建设搭建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1、加强干部思想道德建设,引领思想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

企业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广大企业职工来讲就是一种导向,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做到工作有业绩,生活有政治,交际有形象,保小节,守大节,过好“政治关”和“生活关”,这是抵御各种诱惑和腐败的法宝。我们说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就是要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一个是非不明,荣辱不清,甚至思想道德堕落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够认真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和领导干部的责任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正确把握和使用好手中的权力,严格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要检点自己,时刻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同时,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自觉抵制各种各样的腐朽思想和享乐、拜金主义作风,要言行一致,大是大非问题做到公开、公正,经济工作程序化,政务工作民主化,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2、强化党员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垂范作用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共产党人就应当自觉遵守党的基本路线,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做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头羊。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走在思想道德建设的最前列,在践行企业优良的思想道德上做表率。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落实,要靠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的战斗力、凝聚力的提高,要靠广大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党的形象,要靠广大党员用行动去树立和维护。因此,要把优良的思想道德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党员的表率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总之,思想道德建设对巩固和发展企业经济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多种形式,以充分的说服力,强烈的感染力和坚强的战斗力,长期不懈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教育,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工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对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万在职职工的大型企业,加强职工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素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通过对集团下属十一个煤矿职工培训情况的调研,看到了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效。同时也发现了目前职工培训中存在的对职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误区、对培训内容和范围认识不足、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职工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培训效果评估缺乏有效方法和手段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研究分析,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期望为陕煤化集团通过加强职工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职工培训 成效 存在问题 对策 建议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企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本,培训是基。实现企业的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归根结底要有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职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职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陕煤化集团”)这样一个拥有十几万在职职工的大型企业和高危行业,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不仅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而且还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2011年6月,陕煤化集团组建了陕西煤业化工实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实业集团”),同时,实业集团下设了教培中心,原隶属于各矿业公司的五所技工学校划归教培中心管理。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是陕煤化集团唯一教育培训机构,主管教育培训业务,肩负着为陕煤化集团和社会企业培养专业技能和应用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不断提升企业职工队伍素质重任。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教培中心的作用,通过加强职工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素质,为陕煤化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人力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方法

教培中心所属五所学校分别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按照教培中心统一制定的调研大纲和问卷样表,以陕煤化集团所属矿业公司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座谈、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煤矿企业的职工培训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调研。

三、调研对象

选取了铜川矿业公司、澄合矿业公司、蒲白矿业公司、韩城矿业公司和陕煤建司下属的11个煤矿企业进行了调研。

四、调研情况

(一)职工基本情况

十一个调研煤矿总计职工人数为22151人,其中,45岁以上人员占比26%,35-45岁之间人员占比41%,35岁以下人员占比33%;协议工人数占比34%,正式工占比6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比53%,大专以上人数占比8%;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占比分别为1%、17%、45%、37%。

(二)职工培训基本情况

1.职工培训体系。所调研单位均具有较健全的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培训工作考核办法及职工培训计划,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能够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并合理使用,平均员工培训的年参与率94%,职工对教育培訓的平均满意率达91%。

2.职工培训内容。所调研单位均按国家煤矿安监局的要求进行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下简称“三项岗位”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资格证,才能上岗,而且还要定期进行复训和换证。把这种对“三项岗位”人员的培训叫煤矿安全技术培训)、煤矿从业人员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另外,铜川、韩城矿业公司所属的调研煤矿还开展了管理、领导能力及职工职业素养培训。

3.职工培训方式:定期送至相应培训机构培训、邀请专家授课培训、煤矿职工内部培训、区队班前会学习培训等。

4.接受的培训机构:教培中心所属五所学校、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科技大学和煤矿企业内部培训机构。

(三)职工培训需求情况

在抽样问卷调查职工中,85%以上职工认为培训可以增加知识、提高技能、规范行为和开阔视野,对于自身发展作用明显;74%的职工对于企业培训需求非常迫切;64%的职工认为激励职工积极参与培训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奖励机制,对于积极参与培训的职工进行一定奖励;87%的职工对过去参加的培训比较满意的是安全防控意识增强和实际操作技能有所提高;47%的职工最喜欢的培训方法是操作示范;在选择培训课程内容上,希望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法律法规培训课程的职工分别占96%、93%和84%;96%的职工认为职工培训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非常重要。

(四)职工培训存在问题的调研情况

“您认为目前企业职工培训存在有什么问题?”问卷的观点统计结果表明:培训内容不够实用;培训形式单一;有工学矛盾,工作岗位离不开,没有时间培训;培训内容没有按难易程度,对不同技能等级的职工有所区别,而是按岗位划分;没有考虑到年龄大的职工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没有考虑到文化程度低的职工的学习能力;培训只注重拿证,学好学坏都一样,只要拿到证就行;只重视知识技能培训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训。

五、调研结果

(一)职工培训取得的成效

1.职工培训体系较健全,确保了职工培训的有效实施。所调研的十一个煤矿企业均把职工培训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制定了职工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有较健全的职工培训制度和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办法,培训经费能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尤其是澄合矿业公司不断修订和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考核细则,建立了培训工作动态监督、检查机制,定期现场指导、检查考核,确保了各项培训工作有条不紊、扎实开展,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职工培训体系。

2.安全技术培训力度较大,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所调研的煤矿企业在职工培训过程中,均把“三项岗位”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从业人员资格培训作为重点,严格按照国家煤矿安监局对煤矿各类安全生产人员的培训要求,采用定期送至相应培训机构、煤矿职工内部培训、区队班前会学习等培训方式进行培(复)训,平均年培训人员参与率达94%,使全体职工的安全思想意识和安全技术得到不断提高,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3.教育培训机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保障了职工培训工作的规范化进行。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所属学校不仅承担了大部分陕煤化集团煤矿企业的“三项岗位”人员安全资格培训、从业人员培训及工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还开展了不同层次的管理干部培训、不同工种岗位技能培训。同时,为了不断提高培训机构管理水平和培训质量,教培中心依据《陕西煤化工实业集团学校职工培训持续改进检评细则》,定期对所属五所学校的培训机构进行全面详细的检评,并及时通报检评结果,达到了职工培训工作持续改进、提高质量的目的,为提高陕煤化集团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职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职工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存在误区

本次调研发现:一些企业领导虽然强调职工培训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当职工培训和生产、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是先保生产,将培训置于次要位置。雖然组织了培训,但大多都是以应付上级检查和取得安全资格证为目的,往往是“说时重要做时不重要”。还有一些企业领导存在希望培训后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心态。经常听到一些企业领导这样说“我不反对员工培训,但我要马上看到效果,否则,培训就没有必要进行”。因此企业对员工培训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消极等待观望思想严重。

2.职工的文化水平制约了培训预期效果

调研结果显示,协议工占总职工人数的34%,其中陕煤建司所属煤矿企业协议工比例高达58%;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数占总职工人数的53%。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煤矿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劳动用工准入门槛较低,加之煤矿是艰苦高危行业,年轻人大都不愿从事,给企业招工带来很大困难,这就导致了很多煤矿工人是来自偏远落后地区的农民工,年龄偏大,学历水平较低,这一现状严重制约了培训预期效果,也是制约提高职工全面素质的瓶颈所在,给企业发展转型与技术升级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3.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本次调研对象中81%的人认为培训都是照本宣科,针对性差,不解决实际问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差表现在:一是职工培训只是停留在谁干什么工种,就只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同一工种的所有职工培训内容都是一样的,对培训内容没有按难易程度和不同等级的职工有所区别。二是没有针对职工的接受知识能力和文化程度的高低,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三是培训课程教材不合理。目前,煤炭企业员工培训的教材仍然没有彻底摆脱陈旧的教材模式,内容编辑过于死板、陈旧,跟不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快速更新,缺乏先进性与前瞻性;培训教材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的弊端,严重影响了员工培训的效果。

培训实效性差表现在:一是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方式仍采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不问需求、不选对象的传统培训方式,不会起到实质性的效果。二是工学矛盾突出,职工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培训,培训效果差。三是有些企业重视不够。就培训过程来说,只是请个老师来讲讲课就完事,简单地把培训同讲课等同起来。这样培训出来的员工很多是“证书有一大把,遇到问题就犯傻”。培训职工感觉培训效果不明显,认为培训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4.对职工培训的内容和范围认识不足

作为煤炭企业,管理者首先把安全培训放在首要位置是正确的,但是,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安全培训上,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有些企业领导认为职工培训只包括安全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对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企业只重视对“三项岗位”人员的培训,而忽略了对非煤工种人员的知识、技能的培训,导致这一部分人员的技能等级证年限已到,却无法更换更高一级的证书,挫伤了他们要求上进积极性。

5.培训效果评估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培训效果评估是对培训工作所做的一个总结,对是否达到既定的行为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测试与评价,以便改进培训工作。本次调研企业的培训评估只是以学员的卷面考试成绩或某一方面技能操作成绩作为评估标准,简单地填一些表格或写一些报告,存在走形式、应付上级检查现象,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六、对策和建议

(一)对策

1.企业领导要修正认识误区

职工培训工作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企业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做好职工培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对职工培训工作的管理。支持和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他们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运用新技术创造新财富的能力。要进一步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技能人才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现有培训资源的作用,加强培训机构和培训设施的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科学管理、规范动作,确保职工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的大事:一是培训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就是提高企业人才的素质,“较多的培训机会”,是职工增加知识、提高技能、规范行为和开阔视野的有效途径,可以极大满足职工对企业培训的迫切需求,有利于职工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越来越成为吸引新员工加入和留住好员工的重要因素。二是培训是高回报的投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且可以降低煤矿事故的发生率;三是培训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对于企业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训有时是最直接、最快速和最经济的管理解决方案。

总之,管理者要切实认识到加强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做好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培训工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2.扩展培训范围和内容

扩展培训范围不仅要扩展企业培训人员范围,还要扩展培训内容范围。一是企业培训要面向全体职工,不能忽略非煤岗位人员的职工培训,要让所有职工以企业培训为契机,不断提高个人的岗位技能和知识素养,为企业目标的实现发挥出个人最大的作用。二是不仅要重视安全技术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而且要注重职工综合素质的培养,扩大职工培训职能:培养职工的职业精神,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支持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意识;传播和推广企业的新政策,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和效果。尤其是目前企业正处于煤炭形式下滑的时期,培训还应该承担全新的使命:担当起解决职工和企业间的观念与价值的冲突,整合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及推广和统一企业政策和措施的重任。

3.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由于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带来了培训者个性的差异与需求,导致了他们在培训中“各取所需”意向非常明显,本次调研结果也充分反映出煤矿职工对企业培训的个性差异与需求。这就要求培训之前要认真进行需求分析,在培训中充分考虑差异,按需施教,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其“量体裁衣”,实行专业化、小班化直至对高级人才的个体培训,实现培训从一般普及为主向个性提高为主的转变,支持学员进行自我指导式学习,实现以学员为中心。这样才能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做到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要摸清职工队伍的底子。把每个职工的文化程度、职称、技能等级、岗位工种、胜任实际工作的能力、甚至还有职业精神、工作积极性等都搞清楚,做好统计分析,根据这些情况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需要来制订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大纲,这样才能根据需要把握重點,做到缺什么培训什么,弥补技术、知识和能力的薄弱方面,培养技术、业务方面的骨干。其次,要不断加强职工培训教材的编制。培训教材要坚持趣味性、实用性、明了性的原则,理论阐述要简明,实际案例要丰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实用性。另外,要及时更新培训教材,实现培训教材的现代性与前瞻性,使员工参加培训可以获得新技术与新知识。第三,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改讲授为主为师生互动,改封闭式课堂为开放式课堂,做到教授、训练、交流有机结合,精心设计和选择互动式、启发式、研讨式、观摩式、案例分析式等灵活的教育手段和培训方式,把学员作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来考虑,把他们放到学习的主导位置上来,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培训的生动性。第四,要选择配备优秀的“双师型”培训教师。确保培训质量的首要条件是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有了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才可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4.多方面进行培训效果的评估

培训效果的评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职工的满意程度。在职工培训结束时,通过调查了解职工总体的反应和感受,评估职工对培训的满意度;二是职工的培训效果。调查了解受训人员对原理、技能、态度等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三是职工在实际工作中的行为有没有改变。调查了解受训人员培训后在实际工作中行为的变化,以判断评估所学知识、技能对实际工作的影响。四是职工的工作业绩有没有提升。可以通过事故率、生产率、职工流动率、质量、职工士气等一些指标来评估。另外,还可以对培训的组织、教师的授课、后勤服务也进行评估。

(二)建议

本次调研结果表明:协议工占比较大,煤矿人员流动性强;技术工人占比偏小,煤矿企业技能型人才短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员占总职工人数一半以上,煤矿职工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煤炭行业是技术含量很高的高危行业,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化煤矿建设突飞猛进,煤矿开采及煤炭综合利用技术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矿井需要的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现代化的新型高素质员工,如何解决煤矿职工文化素质与现代化矿井的需要不相适应这一矛盾,是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建议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建立一支与现代化煤矿相适应的稳定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途径之一: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1.明确实业集团教培中心的职工培训范围,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和作用

本次调研发现:煤化集团重组后,所属企业的监管部门太多,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形成重复培训,造成了受训人员疲乏,教育资源浪费。新成立的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所属学校是由原隶属于陕西各矿务局的五所技工学校和两所党(干)校整合而建立的,拥有国家二级、三级煤矿安全培训资质(两个二级国家煤矿安全培训机构,三个三级煤矿安全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资质,因改制打破了原有的学校与母体企业在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方面的合作模式,部分企业中断了与学校的合作。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建议陕煤化集团明确实业集团教培中心的职工培训范围,把所属煤矿企业“三项岗位”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所属企业在岗工人培训、短期协议工转长期合同工培训、科级以下行政、党群干部培训,由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所属学校统一组织实施。

2.引入第三方培训监督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本次调研,我们深刻的认识到,煤矿企业的职工培训,特别是特殊工种的安全生产培训,主要遵循的是企业的意志。企业认为培训的目的是证书,认为培训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产的进程,使培训过程变得“形而上学”。而学校(或培训机构)的职责是服务,企业的要求就是服务的目标,很容易达成共识和默契,大大地降低了培训质量。把职工培训做好、务实,仅靠学校(或培训机构)和企业是不好完成的。建议引入第三方培训监督考核机制,管理和监督学校(或培训机构)及企业各尽职责,使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企业和学校都将会看到培训带来的潜在的效益,培训工作也就逐渐步入正轨。

途径之二:大力开展技工教育,为陕煤化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所属学校的技工教育在陕西技工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有一所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四所省级重点技工学校,拥有较雄厚的技工教育资源,多年来,为陕煤化集团和社会企业培养输送了大量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和技师。为了更好的发挥其职能,建议如下:

一是陕煤化集团出台“变招工为招生”政策。集团下属企业今后所需新工,由教培中心所属技工学校招录,学习培训结束后,由集团公司下属企业考核录取,从源头上解决企业职工文化水平较低的问题。

二是陕煤化集团出台在协议工中以“半工半读”形式开展学历制技工教育政策。把优秀协议工通过推荐、考核、审定等环节,输送到教培中心所属学校进行学制生教育培训,最后通过学校学制考核和国家技能鉴定站技能等级考试再行淘汰,合格者由企业正式录用转为长期合同工。这是一种既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又能提高协议工学历层次的有效手段,同时又能达到稳定职工队伍的目的。韩城矿业公司在2008年就出台了农民协议工转正式工政策,废除了历史沿用的优秀农民协议工直接转正式工的办法,采用“半工半读”形式把协议工输送到陕西能源技工学校进行学历制技工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协议工的工作责任心、学习积极性、掌握岗位技术的能动性,在协议工中形成了甘愿吃苦、乐于学习的良好氛围。

途径之三:大力开展成人学历教育,为陕煤化集团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所属学校与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渭南师范学院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以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电大开放式教育等多种成人学历教育形式联合办学,同时充分发挥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原铜川矿务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是陕煤化工集团唯一一所成人中专学校的自身优势资源,面向陕煤化集团和社会企业的在职职工,大力开展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为此建议如下:

一是陕煤化集团应出台有关学历达标政策,在所属煤矿科区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中大力开展成人中专学历教育。2006年国家安监总局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规定:煤矿科区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以上学历和从事煤矿井下工作2年以上的经历,经正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担任。现煤矿企业普遍存在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学历不达标的现象,仅去年至今,陕西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就在陕煤化集团所属的四个煤矿企业招收了近四百名成人中专生。因此,出台学历达标政策是势在必行。

二是陕煤化集团应出台鼓励职工提高学历层次的政策。这也迎合了目前大部分职工都非常迫切得到企业培训和参加学习的心理需求,要鼓励那些文化程度较高、接收能力较强、好学上进有发展潜力的职工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参加适合自己的成人学历教育,促使他们综合技能和素质更上一层楼,为煤矿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总之,要改变煤矿职工文化水平较低这一现状,需要在掌握详实的职工基本情况基础上,统一制定陕煤化集团职工培训和人才建设规划以及实施计划,在陕煤化集团的政策支持和第三方监督考核机制的监督考核以及所属的各级企业大力配合之下,发挥实业集团教培中心教育培训资源的优势,职工文化素质较低的现状一定会逐步得到改善。

七、结束语

职工培训是企业提高职工素质的有效措施,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创新职工培训工作方法,使企业和职工都愿意开展培训,真正认识到职工培训的重要性,才能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為陕煤化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服务。

参考文献:

[1]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 以能力建设为基础的现代培训[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

[2]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企业远程培训中心,众行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企业培训手册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冯文亮. 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现状及改革建议[J].职业.2011,5.

[4]李佳欣. 对煤炭企业安全培训工作的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2010,01.

上一篇:职工素质论文下一篇:直复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