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2023-03-10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设计;目标与过程管理

一、概述

2016年6月2日,我国工程教育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旨在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核心就是要确认工科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认可的既定质量标准要求,是一种以培养目标和毕业出口要求为导向的合格性评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重视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論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1]。

毕业设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它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也是实现专业基本训练和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过程。

在国家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和大力推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毕业设计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来重新审视并优化毕业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优化毕业设计质量,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二、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现状与传统模式

(一)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现存问题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2013年获批为第三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6年通过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分为研究论文、工程设计两种类型。近年来,特别是通过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较快的趋势偏向工程设计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至工程实践中,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实习后,针对企业提出的实际工程问题,或者进入相关企业以校企双向培养方式,围绕实际工程,综合运用本科所学知识,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不仅可以避免毕业设计理论偏离实际的问题,也可以为今后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奠定一定基础。但是,这种培养方式也为毕业设计带来部分问题:1. 学生至企业实习分散完成毕业设计,校内指导老师难于实时监督管理;2. 沟通机会较少,导致毕业设计的教学往往轻过程重结果;3. 在校针对企业所提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与企业无沟通,不能深入分析解决工程问题,达不到理想效果;4. 企业对学校教学要求不了解,校企交流沟通不够,学生收获较小;5. 在企业学生多是简单地付出劳动,无法完成教学体系所要求的内涵等。上述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因为毕业设计中管理存在不足。

(二)毕业设计管理传统模式

目前毕业设计最常用的有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采用过程管理模式来对毕业设计的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即将毕业设计划分为不同的多个过程,并对每一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质量监控[2,3]。例如,南华大学杨月平等人提出将毕业设计划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成绩评定和总结阶段四个过程,加强过程控制与管理,保证毕业设计选题科学、设计内容充实、时间安排合理[4]。过程管理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对毕业设计的各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

另一种方法称为目标管理模式,强调目标成果的评价。例如,山东科技大学的安新军等人提出将毕业设计过程分解为6个不同的目标阶段,分别对应“选、检、写、做、示、辩”6个不同方面,设置阶段性目标[5]。该方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充分发挥目标管理优势,能够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保障毕业设计的平均水平。

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管理新模式

(一)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毕业设计新需求

目前,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每年开展毕业设计的生师比约为6:1,大部分毕业设计均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经调查发现有些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的学生,整个毕业设计工作期间不主动向校内指导老师汇报工作进展、工作拖沓、进展缓慢、拖到最后两周返校匆忙赶工,对自己所做毕业设计相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理是模棱两可,毕业设计内容偏离专业要求等较严重的问题。毕业设计质量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还有距离。现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工程专业认证形势下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要求:过程管理适用范围受限,只能针对在校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管理;目标管理由于没有对毕业设计具体过程进行质量监控,难以指导出高质量水平的毕业设计,且传统的目标管理模式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较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本论文提出一种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来改善上述问题。

(二)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

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即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为目的,以拓展交互渠道、加强过程监管为出发点,任何一个阶段与系统必须层层制定目标,并强调目标成果的评价,加强过程监督检验,改进工作效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适用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特点的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

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中,分为选题过程、开题过程、设计过程、评定过程4个阶段,每阶段设立详细目标。同时校内指导教师为主,企业辅助相互配合对各过程进行管理。

1. 选题过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选题阶段目标是使所选毕业设计具有工程/科学价值,同时兼顾专业的培养目标、难度、题量、社会生产实际和学生兴趣。实习企业提供工程实际资料和待解决的实际工程问题,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查阅学习相关资料,并回顾所学专业知识,同时依据学生兴趣,商定毕业设计选题。

2. 开题过程

此过程的目标是明确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指导教师和企业双向共同指导学生制定毕业设计任务计划,在符合工程实际和满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统筹规划及自我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独立分解设计任务,使其充分了解熟悉毕业设计任务。

3. 设计过程

此阶段锻炼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主体工作的能力。企业给予设计任务指导后,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指导教师定期分段检查完成情况,形成指导意见并適时与企业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启发性”指导。该过程充分考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技能应用能力、设计规范性等,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与意识。该阶段的最终目标是保障毕业设计质量及时效。

4. 评定过程

此阶段为最终成果评定阶段。通过毕业设计答辩,由企业评定毕业设计是否达到预定的实际工程价值,由校内教师最终评定毕业设计是否达到预期的专业培养目标,以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

在新模式下,毕业设计的开展即以目标为向导,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完整地、系统地完成一项具体工程实践设计,而与过程管理相结合能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诱导启发以及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加强了与学生预期目标之间的关联,提升学生自身兴趣。同时,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毕业设计管理新模式,在目标明确状态下,通过过程管理可以避免学生拖沓、毕业设计进展缓慢以致延期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对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的同学。

四、结束语

本论文提出的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本科毕业设计管理模式既能够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保障毕业设计的平均水平,又对毕业设计的各个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在应用到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发现按此模式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较好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切实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毕业设计质量较高,且得到相关企业的高度评价。这不仅可以使毕业生更好更快地走向工作岗位,也可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工程师人才保障,还为新时代新形势下保障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正平,吴培良,许成谦,等.从专业认证角度谈如何带好工科毕业设计[J].教学研究,2016,39(2):103-106.

[2]郝彤琦,李高扬,李东南,等.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探索[J].中国建设教育,2015(3).

[3]赵辉,李万龙,郑山红,等.面向过程管理的毕业设计在线指导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5):78-82.

[4]杨月平,陈亮.工科学生毕业设计过程质量控制[J].中国冶金教育,2014(2):44-46.

[5]安新军,徐誉尹,刘纪敏,等.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实施目标管理方法[J].计算机教育,2015(9):75-78.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建筑工程管理类学生的专业信心问题,对工程管理与工程造价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信心进行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研究专业信心度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影响学生树立专业信心的主要因素,从而探索提高大学生专业信心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今后两个专业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导向。

关键词: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满意;专业信心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工程管理专业是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型专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后,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而设立的。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持续同步,国内工程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受到高度重视。于是,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中除工程管理专业外,一直作为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一个方向的工程造价近年已被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增设,从而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为主导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交的边缘学科。

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系的两个专业,很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辅相成,但在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和手段、就业方向引导侧重上又略有不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规模逐年扩大,专业前景良好,成为社会认可的热门专业。当前,两个专业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与专业信心是否存在差异?工程造价专业热门的原因?怎样增强工程管理学生的专业信心?这些问题急待解决。

2.专业信心度概念综述。本文所研究的专业满意度是学生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学生对其专业学习环境的感知或态度。对于学生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始于1966年的美国,结合我国对“专业满意度”的定义和研究,专业满意度可以认为是在意识和行为上表现为对本专业学习和发展的支持,对专业有较高的满意度和自豪感。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方式。以某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两个专业的大一至大四学生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目标回收问卷1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3份,回收率93%。其中男生占比为47.31%,女生52.69%;工程造价学生占比52.69%,工程管理学生占比47.31%;大一学生占比25.81%,大二学生占比40.86%,大三学生占比24.73%,大四学生占比8.6%。本研究所设计的自变量为所研究学生的专业类型,即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两个专业组别,两个样本相互独立;因变量为两个专业学生的专业信心度。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两个专业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度、满意度及信心度等方面。调查所得数据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性质、研究问题的特点和变量数据分布的特征,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频数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专业认知度调查结果及分析。专业认知度是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了解、认同程度的一个表现,它对学生的专业满意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此次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所学专业报考前的了解程度、选择此专业的理由、是报考志愿的第几志愿、是否考虑过转专业、自身对专业兴趣的变化来反映专业认知度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报考前了解程度两个专业比较接近,主要集中在了解和基本了解两个选项,占总体的60-70%,很了解的只占10%左右。对于所学专业是报考志愿的第几志愿,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工程造价与工程管理两个专业差别不大。第一志愿选择工程管理为70.5%,工程造价为65.3%。近年来,造价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于是,新生入校后,从工程管理调剂到工程造价的学生比例较高。调查统计显示,调剂专业比例中工程管理为9.1%,工程造价为2%。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大学很多学科尚未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做出应有的调整,导致学生不知道进行专业学习的发展方向和现实意义,因而引起一些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怀疑;同时,一些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铺垫较早,社会需求明显,加之学长、家长建议等,部分有条件转专业的学生便选择了自己有所了解的专业。是否考虑转专业的调查统计显示,工程管理有31.8%的同学考虑过转专业,工程造价比例是12.2%;转入比例中工程管理为2.3%,工程造价为8.2%。在学习兴趣调查中,大部分同学随着年级增长而逐渐增加专业学习兴趣,占总人数的47.3%,而逐步减弱的为9.6%,其中工程管理专业选择逐步减弱的学生比例大于工程造价专业。

2.专业满意度调查结果及分析。专业满意度从教师满意度、课程设置满意度和教学设施满意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调查采用五级量表评价法进行评价,分析两个专业学生对于这三个方面要素评价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这个问题为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问题。首先两个总体是独立的,而且理论上讲,一项服务的满意度应服从正态分布。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的零假设H0为两个总体均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由平均值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教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态度处于很满意和满意之间,而剩余的其他方面评价则在满意和一般之间。软件应用一直是造价专业的一项优势,比如广联达软件及神机妙算软件的应用教学,而工程管理专业在此方面则略有欠缺,因此工程造价专业的评价也高于工程管理专业的评价。

3.专业信心度调查结果及分析。研究专业信心度主要通过:毕业是否从事本专业、是否有信心向别人推荐本专业、周围人对本专业的评价几个方面表现。其中,对于是否从事本专业有关学习和工作来看,工程管理专业40.9%的同学选择肯定会从事相关学习和工作,工程造价为46.9%,其余同学选择视情况而定,没有同学选择基本不会从事本专业相关学习和工作。工程管理有4.5%的同学会向周围人强烈推荐本专业,工程造价为18.4%;工程管理有15.9%的人不会向周围人推荐本专业,工程造价为6.1%。周围人对工程管理专业评价从很好至很差五个等级依次占15.9%、40.9%、34.1%、6.8%和2.3%,而对工程造价专业评价很好占57.1%,好占32.7%,一般占10.2%,无负面评价。由此可见,工程造价专业的社会评价好于工程管理专业。以专业了解度、班级学习风气、专业发展信心和社会评价四个方面设置分数选项,数值1-5分别代表由高到低,分数与专业信心度呈反比,对2个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从输出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专业的93名学生的信心平均分数分别为10.66和8.78,标准差分别为2.382和1.974。F的相伴概率为0.02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方差相等假设,可以认为两个专业学生信心分数存在显著差异;看方差不等时T检验的结果: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而且置信区间不包括0,存在显著差异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即两个专业的93个学生专业信心度存在显著差异。

四、归纳和建议

通过调查统计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在报考专业方面,工程管理专业同学更看重兴趣和爱好,工程造价专业同学更多看重就业和父母意见。在专业兴趣方面,工程管理专业同学的专业兴趣随年级增加逐步减弱的学生比例大于工程造价专业,考虑转专业的比例也高于工程造价专业。在调查结果方面,无论是教师满意度、课程设置满意度还是教学设施满意度,工程造价学生的评价均高于工程管理学生。在专业信心度方面,工程造价学生专业信心度显著高于工程管理学生。根据以上调查分析的结论,针对工程管理学生专业信心低于工程造价学生的情况,提出以下解决对策。第一,结合专业设立于建筑工程学院的平台优势,准确进行专业定位,既要比土木专业学生多学管理、经济、市场和法律方面的知识,又要比经管专业学生多学施工、构造及结构方面知识,突出专业特点。第二,调整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利用请进来、走出去、案例教学、项目管理模拟运作等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加大各环节的实践,提高学生认识专业、认识就业行业的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缩短与市场社会需求的差距。第四,多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开阔学生知识应用视野,增强学生对专业前景的信心。第五,增加社会宣传,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改善就业形势和专业口碑。

参考文献:

[1]Harvey,L.Student Feedback:a Report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Centre for Research into Quality[R].Birmingham: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 in Birmingham,2001.

[2]朱至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1):177-179.

[3]王媛媛.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专业信心度的调查报告[J].科教文汇,2008,(29).

[4]姚琳.大学生专业满意度与就业信心相关性的调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5]赖国毅,陈超.SPSS17中文版统计分析典型实例精粹[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针对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及学生能力薄弱的现状,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外延向内涵发展转变的培养需求,提出了以综合专业素质和综合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工程管理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矩阵式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此外,从产学研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学科竞赛和实验室建设四个方面搭建了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平台,提出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实践教学;实践能力;人才培养;工程管理专业

一、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拟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技能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2]。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含专业主干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践环节共四部分组成,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程旨在通过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类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工程管理专业的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由此可见,专业课程的实践设置(含课程内实践与课程设计、各种实习等)、综合性实训、毕业设计都是提升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图1工程管理专业能力培养体系二、构建矩阵式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中缺乏实践”是目前中国工程高等教育的普遍问题,这就要求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要能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354”式矩阵课程体系的建设

在广泛调研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工程管理专业“横向三系列、纵向五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以及“四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即“354”式综合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该课程体系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重视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强化对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强化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提倡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和生产实践活动。

(1)“横向三系列”包括理论教学系列、实践教学系列、科研创新训练系列。着重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各类实习、科研训练、学科前沿讲座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图2“354”式矩阵课程体系(2)“纵向五模块”包括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专业大类教育(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组和专业选修课程模块,以构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

(3)“四不断线”是指坚持专业教学、实践环节、实践创新、职业资格教育四个不断线。

坚持专业教学不断线:新生入学伊始开设专业导论课程,由学科负责人主讲,进行专业启蒙教育,继而组织学科讲座,强化学生对专业的整体认知,激发学习兴趣。在后续各阶段连续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不断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专业教学课程链为学生的系统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后续实践教学的有序展开提供了保障。

坚持实践环节不断线:首先结合专业导论课程开展工程调研并撰写报告,获取工程项目的总体感知,然后在大二阶段开展认识实习,建立学生对工程项目及管理的基本认知,再通过开展生产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最后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结合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深入实践。集中性实践环节的总课时量达47周。实践环节的设置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提供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

坚持实践创新活动不断线:组织大二到大四学生参加包括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内的各种计划项目和学科竞赛,组织优秀大三和大四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面向大四学生开展学科前沿讲座及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活动的展开,激发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管理实践创新能力。

坚持执业资格教育不断线:在专业导论课程中树立新生的执业资格意识,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设置与执业资格对接的知识点,面向大四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引导学生获取执业资格。执业资格教育的贯穿,缩短了学校与社会的差距,促使学生从业后快速取得执业资格,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二)“354”式矩阵课程体系的实施

(1)在大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强化专业培养特色,在课程体系中反映专业的办学优势与特色。

(2)在课程大纲的设计上注重知识的衔接,尤其是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要分配和协调好知识点的覆盖面和深度,避免知识点重叠或脱节。

(3)在实践课程的设计上要有系统性,不仅要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应该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例如,在内容设计上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从独立的课程设计向综合性的毕业设计过渡。

(4)实习类课程(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要注重实习过程及实习效果的提升,强化课程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使学生能切实融入实习现场,提升实习教学质量。

(5)在课程设置上,多采用研究式、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设计综合性工程案例,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优化实践教学平台,丰富实践教学活动

新世纪高等工程教育强调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构建一个多样化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平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如图3所示,这个平台通过产学研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学科竞赛与实验模拟等实践环节的开展强化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宽基础上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且具备突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一)产学研基地

让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或科研工作是培养工程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方式培养人才已成为趋势[3-4]。主要措施有:(1)通过产学研结合,制定实践型人才教育的培养计划;(2)通过产学研结合,优化实践型人才教育的环境;(3)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4)推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5)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为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可以借助开展科研项目和工程业务过程中建立的友好关系,与各类项目管理公司、监理企业、工程咨询企业、施工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无缝连接。学生在产学研基地实习、实践,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

(二)创新实践基地

通过申报与构建国家级创新实践基地,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教学平台。重视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项目的申报工作。大学生科研项目与教师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和科研项目相关联,既对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进行了补充和更新,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拓展[5]。学生参加学科竞争,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实践创新的活力。例如,带领学生参加广联达校园大赛、建设工程与管理创新竞赛,结构设计大赛等。

(四)实验室

做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6],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层次设计实验目标与任务,并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实验。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应配备较为全面的提高学生技术、管理、经济、法律知识的硬件和软件,例如各类工程测量、检测、试验仪器,建筑工程构件仿真室,工程管理模拟沙盘,案例研讨室,工程计价、工程综合管理软件等,还应配备体现学校专业特点的实验装置,如中国矿业大学的矿山建设仿真室及数字矿山软件系统等。

四、加快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性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技能更适应目前工程的特点,必须提升当前的实践教学质量。

(一) 产学研结合,培养实践型、创新型教师

引进或聘请一批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类高级专家,定期开展工程施工、管理方面的讲座;强化教师的科学研究与工程经验,提高工程实践和教学水平;拓宽国内外交流平台,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坚持教育教学,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更好地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

(二) 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无缝连接课堂与实践环节教学

除集中性实践教学外,在课堂讲授过程中穿插工程实际素材;灵活运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方法,通过列举工程实际案例,在师生之间、小组之间展开讨论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突出科研创新训练

积极创造条件落实科研创新教学环节。各类实验室都面向大学生开放,为大学生开展综合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提供条件;在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大学生创新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启动“大学生科研参与计划”,吸收有条件的大学生进入指导教师的科研团队,充分利用学校的优质资源,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开展团队式毕业设计

结合具体工程将毕业设计按照项目管理工作的角色分成若干团队,分别承担业主、施工、设计等项目管理工作,明确各团队的目标和工作职责,强化团队之间的分工、协作,在指导教师的策划与协调下,模拟真实的项目管理过程及从事相关的项目管理工作。坚持推行校内、校外双导师指导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意识,全面培养学生从事项目管理的基本实践能力和素质。

通过增强师资力量、丰富课堂教学、突出科研创新训练、开展团队式毕业设计的手段,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缩短了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距离,提高了实践型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五、结语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迫切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建设,并具体阐述了“横向三系列、纵向五模块、四不断线”的“354”式矩阵课程体系的改革方案和实施要点。通过对专业课程能力培养体系的分析,明确了专业课程实践及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是提升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并提出了具体的强化措施,包括构建基于产学研基地、创新实践基地、学科竞赛及实验室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以及增强师资力量、丰富课堂教学、突出科研创新环节、开展团队式毕业设计等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具体手段,使学生在宽基础的知识平台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具备突出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工程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朱高峰,中国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展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5.

[2]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管理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修订稿)[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谭建伟,叶丽.基于产学研联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选择[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3(3):41-44.

[4]李伯耿,陈丰秋,陈纪忠,等.以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为核心打造专业新特色[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3):97-100.

[5]林健,牛晓春,陈桂.工程应用能力阶梯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65-168.

[6]刘静,仇大伟.理工类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8):119-120.

(编辑梁远华)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消防工程专业英语是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人才培養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提高消防工程人才质量、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国内高校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规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总结了当前在课程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不足,进而提出了加快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议和措施,包括扩大课程开设范围和规模,建立完善的消防工程专业英语授课内容体系,以及创新使用多样化的课堂授课形式,为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新工科 消防工程 专业英语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

Discussion on Teaching Mode and Content Reform of Fire Engineering Englis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LI Cong, LI Binrui, LIU Qiang, ZHANG Junbo

(Schoo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Safety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3)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用量持续增加,导致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都大大增加。为了同步跟进国家安全事业的发展,消防工程专业的理论技术和人才培养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1]在2017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等文件。对于消防工程专业来说,在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高层次、国际化消防专业人才等方面也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消防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仅涉及物理学、化学、力学等工程类学科,还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学科。从社会对消防工程人才的需求出发,在消防工程学习过程中,重要目标之一是熟练掌握国内外消防工程基本原理、方针、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科学研究、文件检索等实际工作能力。可以看出,高等学校在培养消防工程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对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应该具有足够的重视。

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学习与实际应用并重的课程,需要将国际视野与消防工程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对于本科生来说,由于受到年级限制,缺乏海外学习经历,对于本领域的国外研究成果只能通过课堂学习来了解,这是本科生拓宽国际视野的最主要渠道。尤其是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蔓延,使得高校教育教学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线上教学方式方法的快速增加、线上教学范围的迅猛扩大,都给消防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带来新的方向和启发。[2]由上述分析可见,对消防工程英语课程教学工作进行深入思考与大胆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对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改革,值得深入探讨。

1消防工程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

通过调研与分析,当前我国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与不足:

1.1开设消防工程英语课程的高校数量较少,规模不足

当前,我国开设消防工程专业的高校仅有二十所左右,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包括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1985年开设消防工程专业)、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相对于其他理工科热门专业来说开设高校的数量明显偏低。[3]同时由于消防工程专业的教学培养目标一般以理论技术学习为主,并且各高校针对消防工程相关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导致消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涵盖范围大不相同。例如西南林业大学突出实践教育,例如防排烟工程实习、林学实习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侧重于煤矿火灾和火灾事故调查;内蒙古农业大学突出城市防火、生物防火等。但对于消防专业学生的交流实践技能容易忽略,导致开设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高校寥寥无几。以笔者所在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较早在国内高校中开设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但也仅有5年左右。

1.2消防工程英语课程的教材种类匮乏,版本陈旧

由于开设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高校数量较少,规模不足,授课教师以及学生的人数规模不足,导致相关教材的编写人员数量不足,致使出现了目前消防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不完备不成熟的現象,并且更新换代较慢。例如,目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使用的教材为《消防实用英语》(赵春梅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ISBN:7222047107),主要内容包括消防工程起源和历史(traditions and history),消防救援力量(fire protection force),消防人员的角色(theroleoffirefighters),火灾搜救和安全(fire researchandsafety),火灾调查(fireinvestigation),高层建筑救援工作(rescueworkin atallbuilding),消防政策宣传(fire protection publicity)等相关内容。此外,类似教材还有《消防专业英语实用教程/消防高等专科学校规划教材》,包括消防培训、基本技能、建筑火灾、工业火灾、危险化学品、绳索救援、车辆事故救援、建筑物坍塌救援八个部分。《消防民警实用英语500句》(群众出版社,2003,ISBN:9787501429554),包括消防宣传、消防检查、火灾事故处理等。整体看来,教材读本出版时间较为久远,教材受众学生有限,导致缺少与时俱进的政策、方针、设备、事故的内容,课程体系不合理,内容不太完善教材内容过于老旧,未能涵盖最新的消防理论技术、装置装备等,国内外联系不够紧密,在教学授课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以与消防工程专业相近的安全工程专业为例,早在2012年就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安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随后又更新了第二版。在2019年7月,又出现了高等教育安全科学与工程类系列规划教材《安全工程专业英语》,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同时根据专业内容设立了安全工程专业外语、职业卫生(双语)等课程。但是对于消防工程专业来说,全国各高校的消防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尚未得到统一,学习内容和质量参差不齐,对于消防工程专业人才英语培养缺乏统一标准。

1.3消防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方式传统,与新教学方式方法的结合不够深入

首先,英语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理工课程注重于公式定理的计算与理解,英语学习在注重积累的同时,更是一门考验“听、说、读、写”多种能力并进行有效应用的综合性学科。[4]尤其是对于消防工程等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并不完备的理工科专业,面对节选的外文文献片段及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等,更加考验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及对本专业英语的掌握程度。[5]但是当前的消防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讲解的内容依然与初高中基础英语课程区别不大,即单元式课文学习、章节式听力练习、小结式词汇语法学习等,不注重专业时事论据教学,不具备专业时事性,缺乏本专业特有的英语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英语解决消防工程实际问题时依然能力不足。

其次,目前大多理工科专业英语的教学,仍采用教师课上主动式授课、学生被动式学习的填鸭式学习方法,没有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套路。这会导致课堂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习积极性不强,学习效果并不显著。

2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模式探讨

为了加快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建设发展进程,以及推动全国高校范围内的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规范化教学,亟待进行以下工作:

2.1大力推进高校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

消防工程作为一门发展较晚的交叉学科,各高校本科阶段的英语课程仍不完善。而消防工程自身又涵盖多种专业知识,涉及管理、燃烧、技术、信息等多个领域,需要掌握的基础专业知识过多,仅仅32学时的专业英语教学显然不能涵盖全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消防工程人才培养水平,在面对众多领域,也亟待与国外相关研究内容进行融合与接洽。为此,应当大力推动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相关院校英语课程的开设,扩大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受众群体,从本科生扩大至研究生,进一步拓宽人才专业知识面,以此提高消防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2.2丰富消防工程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建立完善的授课知识体系

可以借鉴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结构体系,形成一份综合性、时事性英语教学大纲。以商务英语为例,在培养英语听说读写的同时,也开设了英语演讲与辩论、英语实践教学课程、英语报刊选读课程、外语科研方法、英语论文写作等课程。显而易见,其课程体系为三类:英语听说读写基本素养的形成、英语时事的论述与研究、英语科研应用的教学。消防工程可以根据此课程体系,并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知识、科研应用、时事教学等完善授课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出版各类英语教学教材并设立英语教学大纲。本文提出如下消防工程英语教学课程体系可供参考。如图1所示,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分辨是基础章节、专业必修节、专业选修节和方向选修节。基础章节通过阅读、听说等内容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专业必修节通过国际时事、科研方法等内容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专业选修节通过论文写作、文献选读扥内容的学习,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英文科研水平;方向选修节通过细致划分消防英语、能源英语、矿山英语等,为学生在不同研究方向内的英语实践提供基础。

2.3完善多樣化的消防工程英语课程的授课模式

充分考虑消防工程专业的特殊性,与英语教学授课形式有机结合,形成多样化的授课模式。例如综合使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讲座论坛、VR/AR技术、音视频多媒体等形式,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多种形式手段进行解读与拓展,将灭火过程、火灾燃烧机理、人员疏散防护等过程生动展示在学生面前,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加深对消防工程专业的理解。通过相关完备的课程体系教育,也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消防工程科研应用、当今事例等理解与感悟(图2)。

3结语

消防工程英语课程是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针对当前国内高校消防工程英语课程的发展现状,从教学规模、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总结了当前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包括扩大消防工程英语课程的开设范围和规模,建立完善的消防工程专业英语授课内容体系,编写更为符合时代特征的消防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创新性地综合使用多样化课堂形式,旨在提高消防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知识实用性,为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和内容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讯作者:李聪

基金项目:2021年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消防工程专业英语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211208)

参考文献

[1]王兰云,徐永亮,王燕.基于创新应用的消防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改新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06):98-99.

[2]王健.消防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4):60.

[3]毛占利,李思成,吕华,等.新工科背景下消防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21,37(2):89-92.

[4]王向颖.基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及测度探讨[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1,19(03):86-88.

[5]刘海波.消防工程专业创新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02):72-74.

工程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2、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相关问题探讨

3、论项目风险管理与工程索赔

4、施工项目管理与工程造价过程控制浅析

5、浅谈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的比较分析

6、关于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分析

7、公路工程管理与质量管理探析

8、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

9、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分析

10、房地产工程管理与项目成本管理

11、房屋工程项目管理与成本管理分析

1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的保护与研究

13、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的问题研究

14、现场施工管理与工程管理理论的关系

15、关于机电安装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的研究与认识

16、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相关问题分析

17、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相关问题的分析

18、浅析项目管理在工程造价中的应用与作用

19、施工总承包合约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应用研究

20、如何实现公路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的同步

21、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

22、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探讨

23、探讨土木工程技术管理与工程造价

24、浅谈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策略

25、工程管理与设计管理的协同

26、财务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7、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

28、浅谈房建工程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管理

29、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工程建设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0、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1、房地产工程管理与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分析

32、建设单位对竣工结算管理与工程造价控制手段研究

33、新时期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研究

34、论公路工程管理与安全管理

35、浅谈财务管理在工程审计中的监督与运用

36、试析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

37、浅析新时期的施工机械管理与工程质量

38、建筑工程中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论述与分析

39、探究工程造价管理与工程造价投资

40、房建工程项目管理与成本管理分析

41、工程咨询、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管理的若干研究

42、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分析①

43、国际工程案例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探索与实践

44、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后期管理与维护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45、建筑管理与工程质量监督

46、探讨电力建设工程管理与质量进度管理

47、项目管理对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的影响分析

48、试析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的融合

49、建筑工程管理与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的探思

上一篇:乡村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旅游管理系统论文